尷尬 中國原創動漫有市場沒形象

尷尬 中國原創動漫有市場沒形象
 刊發時間:2010-07-09 11:18:18 文匯報  [字體:大 中 小]

  從傲慢無禮發展成謙卑成熟

  可否借孫悟空說成長故事

  去年,全國製作完成電視動畫片共322部、171816分鐘。對比「產業」起步的2003年4200分鐘的產量,6年增長約40倍。同時,全球約有80%的動漫衍生產品上印著「中國製造」。不過,有多少中國動漫形象能夠縱橫世界

?在幾年前的一次調查中,中國青少年最喜愛的20個動漫形象里只有「孫悟空」是本土的,「有市場沒形象」的原創動漫產業現狀曾讓業內人士尷尬萬分。

  「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暨2010卡通總動員(2010CCG EXPO)」動漫衍生產業和投融資高峰論壇昨在滬召開。今天,各國動漫人將在蘇州討論動漫產業的全球合作。業內人士希望能通過海外動漫產業的成功模式,為正在努力鉚接產業鏈各環節的中國原創動漫,提供產業升級的靈感。

  哪怕是「8D」,技術也無法洗牌故事

  正在上映的《玩具總動員3》,用3D技術為這個跨度15年的動畫系列片畫上句號。在技術派影迷為戴著3D眼鏡看動畫的立體效果驚呼的同時,《玩具總動員3》卻用影片主人公15年的成長故事,回應技術大於藝術的質疑:技術像約會時的衣服,能讓你眼前一亮,但是故事才是決定電影和觀眾這對情侶是否能到一起的緣分。

  「技術洗牌」是動畫行業無法迴避的話題,計算機技術的全面應用,已經讓《獅子王》為代表的手繪動畫成為回憶。不過,一向以技術前衛形象出現的美國皮克斯公司卻稱,「最成功的動畫片,不是那些在影院中引爆尖叫的技術流,而是幾年後你還能記得住形象和情節的影片。」憑藉《飛屋環遊記》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皮克斯的故事創意總監羅尼·卡門告訴記者,不管是3D、4D,哪怕日後發展出「8D」,技術改變的只是電影的製作和觀看模式,「說一個好故事,才是電影最原始的工作。也是一部動畫片最值得炫耀的部分。」在卡門看來,技術不是動漫藝術的決定因素,中國動漫業完全不用急於採用最先進的技術。

  雖然美國一直是動畫技術的領軍國家,但是哪怕在皮克斯濃重的光影下,日本的宮崎駿依舊被奉為偶像。他至今堅持手繪,很少使用所謂最先進的技術,這種堅持一直到他最新的作品《懸崖上的金魚姬》。更「誇張」的是,宮崎駿還故意做減法,盡量讓他的作品畫面風格簡單,故意標榜「手繪」和流行的計算機動畫對抗,強化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在《宮崎駿的暗號》中,宮崎駿公開挑戰計算機技術,「在技術年代,一切都可以靠科技來輕鬆完成,可我就是不喜歡順風車,繪畫不可以投機取巧,故事更不能依靠技術叫賣。」他甚至告誡晚輩「最好不要碰電腦」:「看起來電腦技術使人自由,其實很容易使獨具匠心的製作變成流水式的生產。計算機動畫還有3D技術,大家不能向一個風格投降。」

  但遺憾的是,時下許多動畫工作室要求應聘者至少掌握5項動畫應用軟體。有人說,「這裡已經將以往造夢的動畫,變成純粹的技術活。」宮崎駿「不能向一個風格投降」的忠告,此刻更像是對動畫藝術式微的憂慮。

  換個角度看經典,不妨想想「後現代」

  動漫行業的理想模式,是從電視播放和相關出版物中收回成本,然後以形象授權和衍生產品盈利。1980年代開始在中國風靡的《鐵臂阿童木》,去年推出了全新電影版。幾乎每年都有新內容的系列故事,前後說了30年;授權產品也從鐵皮鉛筆盒上的印花,發展成全系列玩偶。而30年間,這些授權產品的產值超過了300億元。同樣「集體懷舊」的中國動畫角色,唱主角的也只有超過20年歷史的孫悟空、哪吒、黑貓警長、葫蘆兄弟。很多看著動畫長大的「80後」,發現陪寶寶看的動畫中的主角和自己小時候的並沒有兩樣,故事也還是一成不變的「好人捉壞人」,只是市場上相關的衍生產品卻很少,宣傳時也強調「懷舊收藏」,而非「流行消費」。同樣的懷舊,為什麼海外動畫比中國原創的盈利效率高?

  有專家開出「藥方」:「經典同樣需要現代意識的解讀」。這幾年,中國動漫迷追捧的動畫形象,有《機器人瓦利》里未來地球廢墟上的機器人瓦利、《海底總動員》中為找尋孩子游遍海底的小丑魚和《美食總動員》中生於廚房做得一手好菜的老鼠。他們看似沒有共同點,故事卻集體充滿現代意識,集體笑傲票房,領跑衍生產品市場。

  「我們沒有具體的現代意識和感人標準。」羅尼·卡門說,皮克斯每部動畫片的編劇有六七人,每個人都得提供感動自己的細節去補充劇情的各個段落。拍攝《飛屋環遊記》時,卡門的父親躺在病床上不能說話。那時,哪怕在工作室,卡門眼前也時常閃回童年被父親領著從老家菲律賓來到美國的情形。「我愛他,但是我知道時間不多了。」於是,卡門把自己的感情放進了《飛屋環遊記》開頭的故事中:在艾麗去世後,老卡爾被思念包圍,固執地保持著屋子裡的陳設,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那本家庭老影集。誇張的動漫角色的眼睛後面,原來是不折不扣的真情實感。

  成長和失去,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感覺。在海外動畫人眼裡,《飛屋環遊記》編劇加強感情戲的做法是重塑經典時可以普遍運用的:「以中國觀眾熟悉的動畫形象孫悟空為例,猴子從一開始的傲慢無禮,發展成最後的謙卑成熟,是什麼改變了他,他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這是一個能讓人對照自己的角度。只要換個側面,經典同樣可以很現代。」

推薦閱讀:

《小馬寶莉2013》動漫大電影有什麼看點么?
超變武獸跟數碼寶貝有什麼區別?
忍者神龜哪幾款遊戲比較經典?
國產動漫排行榜前十名之《Q版三國》的簡介是?
有哪些好看的美國動畫片值得推薦?

TAG:中國 | 市場 | 動漫 | 尷尬 | 形象 | 原創 | 中國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