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反駁「修密不需要灌頂」的謬論(下)

三、破所謂「過去曾經傳過某法的上師,可代替某法的親傳上師,不必有現實的親傳上師」的謬論

傳法灌頂、授三昧戒、授分別解脫戒的法師戒師必須是現實中存在的具肉體的活人,不能是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人(包括已成佛的大成就者),或佛菩薩之類非人「現像」代替。

從信仰的角度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人、佛菩薩之類的應化身和加持之力是一種存在的事實,在修鍊的較高層次上,也會獲得這類非人身佛菩薩靈感的感應和加持。但這類佛菩薩靈異之類,並非世俗常人的感知和視聽覺對象,很多人不承認這類存在。

凡這類非人靈異現象都不具備世俗公認的條件,從邏輯上無法證明這類現象的真實性,也無法排除它的虛假性。因此,正確的邏輯論證必須建立在六識現量的基礎上,否則就無效。所以,佛教無論顯宗密宗,在教理的論證和傳法、授戒、灌頂、學修行為、成就的真實性認定上都是以六識現量,以現實存在為標準的。

這就是佛教不同於見神見鬼的迷信和虛吹瞎說的偽氣功師的最主要特點。

佛教中的天堂、地獄、善惡報應等只有聖教量可以證明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也必須合乎現量、比量的認識,否則也是無效的。自古以來的靈異現象有真有假,真假難辨,這也是迷信存在的一個主要根源。

藏傳佛教中也曾有過佛菩薩「顯靈」、「傳法」、「授記」之類的事,但正宗的密法教派是不承認這類神傳之法的。因為無法證明神傳是真是假,是佛是魔。

凡是佛法的法脈傳承,其源頭一定是佛陀持金剛及其續經傳承人,絕不是傳承系列的某個人;凡是佛法必須要有經續部的佛言根據。

佛法產生已有兩千多年,真正的佛法傳承也應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會有一長串傳承師的名單。因此,漢地流行的那種只有兩三代人傳承的所謂「密法」之類的真實性便可一目了然。

藏傳佛教密法傳承系列中蓮花生、瑪爾巴、卓彌、克珠瓊寶、阿底峽等是藏地的密法源頭,但在他們每個大師的前面還有一長串印度的系列傳承師,直到佛陀,對每個學法、修法的人來說,親近依止對象是現實中直接傳法灌頂、授戒的人,不是不在世的歷史人物,或雖在世而並沒有直接傳法灌頂的某個法師,也不是非人類佛菩薩慧身。也就是說具有傳法、灌頂、授密戒和分別解脫戒有效的上師必須是現實中的真人,非現實的人和佛菩薩之類的非人神靈都不能代替這種作用,並且也是無效的。

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的「親教師」和《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講的「灌頂師」都是指現實中的真人,「傳法」、「灌頂」也指的是真事。假若某個歷史人物或神靈可以替代「親師」和「根本師」的話,藏傳佛教歷史上的那些大師不直接向佛陀持金剛、文殊、觀音、蓮花生、德洛巴、那若巴等不在世的佛菩薩和大成就師祈禱顯靈傳法、灌頂、授戒,為什麼都要千里跋涉、吃苦受累去尋找活著的上師求法、受戒呢?

法本、戒本誰也可以找到,拿著法本、戒本自己給自己傳法,自己給自己授戒,或者觀想祈禱任何一個死人和神鬼精靈傳法、灌頂、授戒不是更方便省事嗎?

假若觀想意念傳法、灌頂,和真實的傳法、灌頂效果一樣或更好的話,觀想的大餅定能充饑,意想的老婆定能生孩子了。

如果是那樣的話,只要人人學會觀想就什麼也不用幹了。那些工人、農民、商人,也可以憑觀想意念發家致富了。這是多麼奇妙的現代密法呀!

——這是從他們的觀點推演出來的。因為他們說:「凡經成就上師公開之密法密咒,均不需灌頂,因行者精勤修持其法,公開密法之上師自會加持行者。」

從他們的這種說法,可以看出他們的主張顯然是:

(一)密法不需要有傳承,有法本就等於有了傳承;

(二)不需要有親師、根本師,可以以死人和神鬼代替親教師、灌頂師;

(三)加持等於灌頂;

(四)受戒不需要具戒行戒脈的上師、戒師傳戒,可以自己給自己授戒,或者說根本不需要受戒和持戒;

(五)觀想灌頂不但可以代替真實灌頂,而且「尤勝於真實灌頂」;

(六)完全可以否定「上師為加持之本」,「持戒為成就之本」。

這六條觀點並不是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完全根據他們的觀點按邏輯規律推導出來的。

其中第一條、第二條看了他們的文章便一目了然;第三條「加持」等於「灌頂」的觀點也是從「凡經成就上師公開的密法密咒均不需要灌頂……持其法公開密法之上師自會加持行者」直接得出的。

本來灌頂中有三密隨許加持的項目,但加持不等於灌頂,加持不能代替灌頂,這是最基本的密學常識之一。但就連這樣一個最基本的概念都混淆不清,我不知道這密宗專家是怎麼當的。

請看薩迦四祖公嘎堅參在《分別三律儀論》中是如何說的:「當今有人用亥母加持之法充灌頂,以此作為入法門,觀修烈女火之類,此事續中未開示,先賢論中無根據。」在續經和經論中沒有根據的東西,顯然是亂法行為,怎能用加持代替灌頂呢?

第四條,受戒不需要具戒行戒脈的上師戒師傳戒,可以自己給自己授戒,或者根本不需要受戒持戒的結論是從他們「不需要灌頂」,不需要親師的觀點得出的。

因為密法的三昧耶戒和僧戒一樣必須要有具戒的活人真人傳授,而且三昧耶戒必須通過灌頂授受,否則就無戒脈傳承,被視為受戒無效。既然說不需要灌頂,也就等於說不需受三昧耶戒,既然不受三昧耶戒,就無戒可持,就等於說不需要持戒。

如果說不需要親教師灌頂也可以受戒的話,就等於是說,可以從死人或神鬼精靈的加持下獲得戒脈。但要知道,他們在這裡犯了一個原則性的錯誤,因為人死了戒不存在,所以在受戒時有「盡形壽持戒」的誓言。如果人死了還有戒體的話,比丘死了中陰身仍然是比丘,再轉人和動物仍然是比丘,還需要重新受戒嗎?既然人死了,戒體戒脈都不存在,那麼不在世的上師,怎麼會傳戒呢?

無論顯密,所謂「法脈傳承」,無一例外地都是指一代代活人的傳承續流,既不是指死了的靈魂傳給活人,也不是指經文法本。這個佛學基本概念應首先搞清楚。

顯宗和密宗都把具體的親傳上師當作證道根本,而不把抽象的無形的本尊護法當作根本,這自有它深刻的道理,這也是佛教不同於迷信的一個重要分界線,也是它的科學之處。

第五條:「觀想灌頂不但可以代替真實灌頂,而且『尤勝於真實灌頂』」的觀點,也是從他們文章中表現出來的。

在一個所謂「藏密心要」的書中說:「自授灌頂可作為師授灌頂的補充,亦可替代師授灌頂,從其加持力及證量而言,往往尤勝於師授灌頂。」這裡所謂的自授灌頂顯然指觀想三昧耶灌頂。認為用自己觀想的三昧耶灌頂可代替真實灌頂,甚至誇大其作用,說什麼「尤勝於師授灌頂」,純屬外行之言,絕對不能成立。

首先,作為密法的培器成熟,傳法授權的灌頂是指上師給弟子的真實的傳法、灌頂、授戒行為,觀想上師和觀想本尊灌頂都是代替不了這個真實的灌頂和真實傳法授戒的。如果看到過《密宗道次第廣論》和《密學入門》之類正宗密續經論的話,也不至於提出這種荒唐可笑的說法。

宗喀巴大師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明確指出:「欲求灌頂,須先入曼荼羅。此復先應修習所入之曼荼羅。……此說分繪像、彩土、身曼荼羅三種。又以有情差別,說靜慮曼荼羅。故入曼荼羅時之壇,總有四種。」「又先未曾受灌頂者,不可即於身曼荼羅灌頂,於靜慮曼荼羅灌頂,亦須師資俱具勝相。」「續及解釋諸大智者,多說最初灌頂依彩土曼荼羅。是故總說弟子所入之曼荼羅,是指彩土之所繪者。」

這裡說的非常清楚:

(一)欲灌頂需要先舉行入壇儀式;

(二)給弟子灌頂的壇城(曼荼羅)共有四種:

1.繪畫壇城(即繪像曼荼羅);

2.彩沙堆積壇城(即彩土曼荼羅);

3.上師身體觀想壇城(即身曼荼羅);

4.上師在定中化現壇城(即靜慮曼荼羅)。

在以上四種壇城中按續部規定,給弟子灌頂最初需要彩沙壇城(如時輪等幾種大法必須是彩沙壇城)。不具備彩沙壇城的情況下,可用繪畫壇城。第三種身壇城,只有勝樂密集等極少幾個本尊才具有身壇修法,即使是有身壇的本尊法,也只能在彩沙、繪畫壇中經過灌頂後才能授受身壇灌頂。第四種靜慮灌頂即定中顯現壇城,灌頂師必須是具備定壇灌頂的大成就師,接受灌頂的弟子也必須具備可以真實受到定壇感應教益者,即「師資俱具勝相」者,並不是普通上師和普通弟子都可以做得到的。

那麼所謂「自授灌頂」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灌頂呢?不懂密學的人如果認為「自授灌頂」就是「靜慮灌頂」的話,那是大錯特錯。靜慮灌頂是指上師定中給弟子灌頂,並不是弟子觀想佛本尊給自己灌頂,若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混在一起,這隻能說明密學知識的貧乏、可憐了。

我們還要對這些所謂「自授灌頂尤勝論者」提出如下的問題:既然自授灌頂尤勝於師授灌頂,那麼師授灌頂為什麼會起到授戒和破戒者復戒的作用,而觀想三昧耶灌頂(即所謂自授灌頂)只能起到消業和防止惡業再生而起不到受戒和復戒的作用呢!如果連這點密學常識都不了解的話,我們除了遺憾還能表示什麼呢?如果說懂這個道理,那你們的所謂「尤勝」又指的是什麼呢?

從上述的五條觀點可以推出,持這種觀點的人們的最根本的觀點是:

(一)完全否定「上師為加持之本」的觀點;

(二)完全否定「持戒為成就之本」的觀點。

既然把藏傳密法最根本的兩條都否定了,那麼還有什麼藏傳密法可談呢?

四、破所謂「現實中難找到有成就的上師,與其拜無成就的上師灌頂,不如不拜的好」的謬論

這種說法實際也是和上述那些觀點一脈相承的,是借口有成就的上師難得,而達到否定親師灌頂作用的目的。

關於灌頂金剛師的條件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引用《金剛經》第六十四品云:「善息災等業,知咒瑜伽軌,此師可稱讚,行施住靜戒,具最勝忍進,晝夜勤修行,有慧善工巧,具師長德聚,說明阿梨,內愛樂集密,外作聲聞行,以如是教授,轉教諸弟子,當知為大師。」

《上師五十頌》所說金剛師德相共十三條:

1、具凈戒;

2、具智慧;

3、具忍德;

4、正直;

5、無狡詐;

6、精於咒續中消災法;

7、富有慈悲心;

8、精通三藏;

9、具雙十知識;

10、會製作壇城;

11、精於密學教授;

12、信念堅定;

13、能約束自己的行為。

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所說灌頂師必備三相是:

(一)受過圓滿灌頂,能持三昧耶戒;

(二)親見師長傳承規則,知十事,懂灌頂儀軌;

(三)閉關承事,灌頂獲得本尊允許,或未制止。

這裡所說的「雙十知識」和「十事」內容相同,是指掌握灌頂、安神、修壇、觀修、供奉、運作等密學知識。

將上述經續中的金剛師德相歸結起來,只有三條:

(一)具戒行品德;

(二)具有專業知識;

(三)有傳承,有修習實踐經驗。

密法「成就」是指二次第內證境界。灌頂傳法的上師具備內證成就當然更好。但人的內證成就,即修證地道層次,一般從人們的外表思想行為上是無法判定的。因人都善於偽裝,表面像佛未必是佛,表面愚痴也未必愚痴。

佛菩薩常有億萬化身度生,但未必都是佛菩薩形象,故表面上道貌岸然具神通慈悲大成就相者,未必是真有成就者;表面普普通通,甚至德慧低下,受人歧視者也有深藏不露內證成就的可能性。

因此,佛陀曾說:「我和與我相同者,可判定人的性相境界。人與人無法相互判定性相境界,若判定,就會犯過錯。」這就是說,只有遍知一切的佛,才能把握人的精神性相,二障未除的人,把握不了別人的精神性相。若自作聰明判定別人的性相,就會犯過錯。俗話所說「不能以貌取人」非無道理。

人的內證成就無法把握,因此在經續中對金剛師的必備條件中並沒有提到「須有成就者」。不知「灌頂師必須要有成就」這條規定從何而來?這「成就」指的是什麼?如何判定成就?又說什麼「未成就上師如濁水,愈洗弟子愈濁。」說這種話的人聽說過沒有:「自己的心不凈一切不凈,自己的心凈一切凈」這句佛教名言?可曾聽說過善星和提婆達多挑剔佛陀之事否?

在末法時代,要想找到經續中規定的那種德相完備的金剛師是很難的,一般都是有德也有過。只要具備灌頂應具備的有傳承、未犯根本戒、曾經過閉關修持、掌握必要的灌頂知識這些條件,缺點不大於優點者就可以當金剛師。因此,《密宗道次第廣論》引用《勝義承事論》曰:「濁世師長德失雜,難得全無過失者,善觀何師德增上,弟子就應親近彼。」(「增上」是德勝於失之義)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作為學法弟子來說,應著眼師長的長處,不能挑剔短處。

在《金剛手灌頂續》中說:「應想師長德,勿想師長過,想德獲成就,想過毀成就。」聖提婆在《消除心染論》中講到弟子對待上師的態度時說:「如像凈水劑,澄清混濁水。要用清凈觀,澄清自己心。」這意思是說清濁不在「水」,在於自己的「心」。薩迦三祖說:「以佛待師,獲佛加持;以人待師,不得加持。」

如果以末法時代沒有具成就的上師為理由,不覓師求法,甚至持「與其投無成就的上師,不如不投的好」的錯誤觀點,將永遠也得不到正法流傳承。又以「無明師」、「無成就師」為理由,主張自學自修,不需要傳承,不需要親師灌頂,不需要受密戒持密戒,無論其動機是好是壞,但這種認識觀點,是違背金剛乘教理法規的,其結果將是毀密亂法,絕傳斷流,使利樂眾生為目的的大乘佛教中的寶中之寶,會被無信仰、無戒行、不具備悲心正見的非器劣眾以好奇之心,或別有用心地亂修瞎練,導致種種惡效應;為神漢巫婆、偽氣功、邪教所利用,變成滿足種種邪惡慾望的廉價奴婢,傷風敗俗,騙錢害人,損壞佛教形象,直到被視為文化垃圾,送上歷史的垃圾車——這並非不可能的結局。亂寫亂說、亂傳亂修這類構成最壞結局的先兆,已昭然可見,如此下去,其結果也將為期不遠。

但值得慶幸的是從當今國內外流行的密法宣傳讀物中可以看出,落入攤販手中叫喊拍賣的,只是些皮毛拾零,他們還根本未能進入密法內宮。這也證明真正的藏密善知識們,還沒有在金錢社會中完全喪戒失德,雖然翻譯了不少密法儀軌教本,但還沒有把開密的「鑰匙」交出去,保持了一條重要防線,於教於社會還不至於造成嚴重後果。

我希望為眾生利益護持正純法脈的同道,應時時拭目並高瞻遠矚,為佛教的前途多做著想。

喜歡的朋友,請在頁尾點贊。閱讀開智慧,分享積功德;分享越多;福報越大。

推薦閱讀:

批駁寡婦年不結婚的謬論
------婚姻的謬論-----
看似正確的9條育兒謬論,誤導了多少人
婆媳關係的幾個謬論,說到多少女人心坎里了
怒懟「朱元璋是回族說」!回族說是大謬論

TAG:反駁 | 謬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