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命維新——傅抱石的藝術人生

傅抱石(1904-1965),是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美術家之一。青年時代,他擅長篆刻,以秦篆漢印為根本,轉習多師,自創風格,不失大家風範。留學歸國後,長期從事中國美術史教學與研究工作,勤于思考,著書立說,寫下200多萬字的論著,或鉤沉於古籍,或考證於文物,析義解疑,深刻闡述了中國美術精神。他對自然、社會、人生、藝術抱有滿腔熱情,一生致力於中國畫的傳承、改革和創新,勇於探索,勤於創作,留下了許多精彩的畫作。他的繪畫,或元氣淋漓,或清新細膩,影響深遠。他一生倡導「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原則,發揚「其命維新」的藝術精神,開闢了中國畫創作的新時代,其藝術實踐及成就,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青少年時代:南昌一隅和東渡日本

傅抱石出生於江西南昌的一個貧苦家庭,自幼對篆刻、繪畫產生濃厚興趣。1921年,傅抱石入江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將年幼時對藝術的興趣擴大到一種更為專業的方式,為未來的職業選擇確定了一個基本的方向。他異常勤奮地閱讀各種書籍,初步體會了中國文化的傳統,為後來藝術生涯奠定了紮實的基礎。1926年,傅抱石受聘執教於江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任藝術科教員,開始了六年的中小學教學生涯。他邊教邊學,教學相長,進入了美術史學研究的發端期。

左:傅抱石《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上海 南京書店出版 1940年9月);右:傅抱石 采芳洲兮杜若(附原石)

傅抱石與篆刻結緣,從《康熙字典》入門,再探各種前賢印譜,體會印中真意,自號「印痴」,以「抱石齋主人」名噪南昌。1926年,他編寫《摹印學》,對篆刻歷史和理論做了初步的討論,將多年來治印的體會融於其中。1933年,他輯歷年所刻印章編成《抱石自造印稿》。傅抱石篆刻取法陳鴻壽、趙之謙等人,刀法爽利勁健,風格率真雅正,有「篆刻神手」之譽。

1932年9月,傅抱石東渡日本,考察研究工藝美術。1934年4月,傅抱石入帝國美術學校研究科,師從日本美術史家金原省吾(1888—1958),學習中國美術史研究。在日本,傅抱石學到了許多東西方的美術史知識和現代藝術理論,也學到關於日本畫、西洋畫的知識,還學到了現代美術史研究方法。這一切,都使他對中國傳統繪畫做出深刻的反思,並引發了他美術觀念、治學態度等方面的諸多變化。

傅抱石 攜琴行旅

師從金原省吾,對傅抱石是十分幸運的。金原氏,1917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擁有紮實的古典文獻閱讀和研究能力,又具有宏觀的抽象思辨能力,專事東洋美學、東洋美術史研究,對傅抱石產生著莫大的影響。從導師身上,傅抱石不僅學到了治學方法,而且深刻領悟到無形的學術精神。留學期間,傅抱石一方面專於理論的學習和訓練,另一方面廣泛涉獵日本的各種中國美術史學著作,並發揮精通語言的特長,有選擇地翻譯相關著作或論文,將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引薦至中國。他的譯介活動主要有兩類:其一,對工藝、美術技法的編譯;其二,對中國美術史研究成果的翻譯。這些翻譯成果,是傅抱石作為中國美術史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25年,傅抱石無師自通地以史學的眼光和方法系統研治古代畫學,撰寫了《國畫源流述概》,表現出非凡的才華。1929年,傅抱石因教學之需改寫完成《中國繪畫變遷史綱》,夾敘夾議,對中國古代繪畫史做了系統梳理,展示出其獨特的研究視角和思考方式,成為中國現代美術史學史上名副其實的開拓者。留學日本後,傅抱石從基礎史料入手,以現代化的學術眼光重新考察中國古代畫學,編成《中國繪畫理論》《中國美術年表》,皆為中國美術史學史上的首創之作。1935年9月,傅抱石執教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講授「中國美術史」課程,開始了二十餘年的中國美術史教學與研究生涯。1935年5月,「傅抱石氏書畫篆刻個展」在金原省吾等人的幫助下於東京銀座松板屋舉行,著名畫家橫山大觀、篆刻家河井仙郎、書法家中村不折和日本帝國美術院院長正木直彥等人都前來參觀,取得了一定的反響。這個展覽的成功舉辦,對傅抱石後來的藝術生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傅抱石 瀟瀟暮雨

二、中年時期:抗戰洪流與金剛坡下

1938年4月,傅抱石奔赴武漢,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1892—1978)秘書,開始投身於抗戰洪流之中。他跟隨郭沫若左右,往來於株洲、衡陽、東安、桂林等地,經歷「武漢保衛戰」「長沙大火」「桂林大轟炸」等,從事抗戰宣傳工作,著文立說,激發國人戰鬥熱情。

1937 年11月,傅抱石據日人山本悌二郎、紀成虎一《宋元明清書畫名賢詳傳》,有意識地羅列明亡後身為遺民而不與清廷合作者46人,編譯《明末民族藝人傳》。在抗日戰爭的歷史語境中成為激發國人抗日戰鬥熱情的利器。1939年10月,傅抱石參稽《文山先生全集》等書,編撰完成《文天祥年述》,傳述文天祥之忠節,傳揚民族主義。後來,傅抱石專門創作《文天祥像》,進一步宣傳其民族氣節。

1939年9月,傅抱石重返中央大學,講授「中國美術史」等課程,兩年後轉升「專任副教授」,完成個人事業上的一個重大轉折。此後,他的教學、研究與生活逐漸穩定,學術思想日益成熟。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寫出了若干熱情洋溢的史論文字,從繪畫史的角度闡明了中國民族文化的輝煌成果。

傅抱石 松溪觀瀑

在學術上,傅抱石深入研究顧愷之和石濤,完成了從一般的通史式的著書立說向深入個案研究的自覺轉變。傅抱石歷十幾年寒暑廣為搜集資料,謹慎考證,對石濤的生平和藝術進行深入鑽研。《苦瓜和尚年表》《石濤年譜稿》《石濤生卒考》《石濤叢考》《石濤再考》《石濤三考》《石濤畫論之研究》和《大滌子題畫詩跋校補》相繼脫稿或發表。1941年,他綜合多年研究成果,仔細梳理,著成《石濤上人年譜》,第一次比較清晰地顯現出石濤真實的歷史面目,被「評論家咸推為我國空前之作」。1940年2月,傅抱石開始深入解釋顧愷之《畫雲台山記》,寫成《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之研究》,糾正脫漏的字句,大體恢復其若干本來的面目,引發了對中國山水畫產生及其發展的思考。稍後,他撰寫《唐張彥遠以來之中國古代山水畫史觀》《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考察》,組成《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研究》,解決了千年來美術史上的疑難問題,勾勒出中國山水畫發展的基本框架。也正是顧愷之和石濤研究,奠定了傅抱石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學史的地位。

在教學與研究的同時,傅抱石開始了大量的繪畫實踐,孜孜不倦地鑽研筆墨,探索風格。他繼承宋人的宏偉章法,取法元人的水墨逸趣,暢寫山水之神情,用散鋒亂筆表現山石的結構,創造了獨特的繪畫風格。1942年10月,他在重慶夫子池舉辦個人畫展,反響熱烈,畫家身份得以確立。當時,他鐫刻了「寄樂於畫」「其命維新」「蹤跡大化」「往往醉後」等系列閑章,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觀念和美學趣味。傅抱石在感受自然與生命的情感體悟之時,以自由洒脫的繪畫方式抒發著對民族國家的憂慮,傳遞出深邃細膩的中國文化品格。

傅抱石 東山絲竹

傅抱石強調創新,主張中國畫要「 動」 要「變」,認為「藝術的真正要素乃在於有生命」。幾年間,他就地取材,駕輕就熟地演繹這種技法,慣用長鋒山馬筆,筆頭、筆鋒、筆根並用,結合山形、山脈的分坡走向,皴擦、勾斫、渲染並施,大膽落墨, 細心收拾, 使水、墨、彩在快速的用筆駕馭下有機地融為一體,淋漓酣暢。1945年夏天,傅抱石激情完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瀟瀟暮雨》,正式標誌著其散鋒、掃筆的表現手法和充滿磅礴詩意的「風雨山水」樣式的確立,完成了其筆墨與圖式現代性轉化的雙向突破。雨中山水,得益於蜀地山川的啟發與靈感。

在山水畫創作的同時,傅抱石也醉心於歷史故事畫的繪製,或高人逸士,仙風道骨、氣宇軒昂,或靚女美婦,面容光潔、嫵媚艷麗,充分展現出高貴博雅的古樸氣質,但又不失現代的浪漫氣息。他往往通過形象構思將奔放的創作衝動表現為想像的馳騁,注重氣氛烘托和意境營造,善於將難以言傳的微妙氣息準確地表現出來,細膩地再現歷史人物的精神氣質。他追求「線性」,融合破筆散鋒,兼以多種筆法而自成一格,奔放中不失精微,嚴謹中不失粗獷,充滿剛勁的美感與力量。所以,無論是談詩論道,還是蕉蔭對弈,無論是策杖行吟,還是臨泉聽瀑,造型高古超然,氣質安逸清雅,營造出一種曠達疏遠、清新古雅的文化精神世界。藉此,他憧憬著對古代傳統的懷想,抒發了對高尚理想的仰慕之情。

傅抱石 歸庄圖

三、晚年時期:筆墨當隨時代

1949 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文學藝術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畫如何改造,如何為工農兵服務、為政治服務,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掌國家政權後文藝建設首先面臨的關鍵問題。1950年2月,《人民美術》創刊號發表系列文章,集中探討中國畫改造的基本思路和發展方向。1953年初,有關方面慎重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要求必須「內容新」「形式新」。在政治時勢和思想改造的影響下,傅抱石逐漸修正了既有的觀念和手法,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展開了自己的中國畫變革。

1954年2月,中國美術家協會確定「中國畫寫生」的創作途徑,逐漸演變成為一個時代的潮流。傅抱石積極撰文,捍衛中國畫傳統,呼籲重視傳統中國畫,與時俱進地探索自己的中國畫新形式,創作了若干具有新面目的作品。1951年7月所撰《初論中國繪畫問題》,1953年11月所撰《從中國繪畫線的問題來看現實主義理論的展開》,1954年12月四聯出版社出版《中國的山水畫和人物畫》,1955年10月所制《日暮歸庄圖》和1956年5月所繪《玄武湖》《雨花台第二泉》等文字或繪畫,充分呈現出傅抱石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捍衛國畫的思想觀念與山水變革的基本面目。

傅抱石 關山月 江山如此多嬌

1957年2月,江蘇省國畫院籌備委員會成立,傅抱石出任副主任委員,參與籌建事宜。1958年12月,傅抱石組織策劃「江蘇省中國畫展覽會」,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反響,被譽為新時期中國畫創作的樣板,引起了中共中央宣傳部的重視。1959年7月,他奉調北京,與關山月合作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以「江山如此多嬌」為題的巨幅國畫,向國慶十周年獻禮。他們通過對中華大地寬廣遼闊的地域形象的描繪,重點描繪「東方紅,太陽升」的主題,表達了新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現代風貌。《江山如此多嬌》的成功完成使傅抱石的聲名如日中天,引發了後來一系列政治、藝術上的連鎖效應。

1960年3月16日,江蘇省國畫院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成立,傅抱石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根據畫院的辦院宗旨,他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並以自己親身的藝術實踐實現辦院理念,奠定了江蘇省國畫院在當代中國畫壇上的重要地位。

傅抱石 西陵峽

晚年,傅抱石心隨時代,自覺適應時代潮流,大膽革新,強化寫生,強調從生活中汲取藝術養分,在寫生中培養對生活的發現能力,譬如1959年「韶山寫生」,1960年「二萬三千里寫生」,1961年「東北寫生」,1963年「浙江寫生」等,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傾心創作,將飽滿的激情、豐富的情感渲染在筆底紙端,完成了繪畫思想的轉變和風格樣式的革新,他依然堅守寫意傳統的價值體系,不斷進行寫實、寫意的有效協調,以卓越的成績令時人刮目相看。這種以寫生為主的繪畫方式,成了傅抱石後期八年生命里的主要創作狀態,迎來了其繪畫創作生涯中的第二個「黃金八年」。他的一系列寫生創作活動不僅將這種以寫生帶動傳統國畫推陳出新的運動推向了一個歷史的高潮,而且為中國美術界樹立了一個典範。

1957年5月,傅抱石率領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進行訪問寫生,第一次真正以寫生方法集中創作,成為其繪畫創作的轉折點。他在著重寫實表現時融入了「西畫因素」,構造出了開闊的物理空間,完成了對自然景物形與神、光與影、色與墨、虛與實、質與文的高度融合,面目為之一新。《大特達山最高峰》《布拉格宮》《西那亞城中俯瞰車站》等畫作展現了傅抱石寫生初期從摸索至適應再到完善的漸進過程。無論是具有俯仰變化的再現,還是近距離特寫鏡頭的構圖截取,呈現了「所見即所得」的視角體驗,在筆皴墨法和風景圖式的結合上洋溢著濃郁的東方趣味,體現了一個中國畫家對西方文化獨特而細膩的心理感受,也昭示著他20世紀50年代山水畫創作變革的到來。

傅抱石 布拉格宮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領「江蘇國畫工作團」長途寫生,相繼走訪了河南、陝西、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六省十幾個大中城市,遊覽風景名勝,瞻仰革命聖地,參觀建設工地,將當時以寫生帶動傳統國畫推陳出新的運動推向了一個歷史的高潮。如果說,傅抱石的東歐寫生多半是因為外界的動力,那麼,他率領江蘇省國畫寫生工作團進行二萬三千里的壯遊寫生,帶來其山水畫新變化,則完全是發自其內在的主觀能動性。

無疑,二萬三千里的長途寫生對傅抱石的藝術道路產生了重要影響,確立了「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的新觀點,可謂是其創作生涯的轉折點。回到南京後,他刻治「換了人間」「當驚世界殊」「江山如此多嬌」「待細把江山圖畫」等印,表達對壯遊寫生的所見所得所想。通過這次開闊胸襟、拓展氣局的壯遊,傅抱石在筆墨中注入了時代的血液,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時代脈搏之作,充分展示出其卓越的藝術才華。《黃河清》《峨眉處處有歌聲》《陝北高原》《棗園春色》《西陵峽》《待細把江山圖畫》等一系列作品構成了傅抱石晚年創作新的里程碑。

1961年夏天,傅抱石在國務院辦公廳安排下赴東北老工業基地寫生,一路走一路畫,舉辦藝術觀摩會或座談會十餘次,交流創作經驗和心得,博得廣泛的讚譽。他感嘆「茲游奇絕冠平生」,將自然和社會兩種題材的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天池飛瀑》《天池林海》《鏡泊飛泉》等為代表的自然題材,是北方山水對傅抱石心靈震撼的映現;而以《綠滿鋼都》《煤都壯觀》《煤都一瞥》《豐滿道上》等為代表的社會題材,在山水融合工業題材方面,明示了現代山水畫的一個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規律。《鏡泊飛泉》是傅抱石東北寫生時最為精彩的作品之一。

傅抱石 鏡泊飛泉

在寫生創作的同時,傅抱石率先從毛澤東詩詞中找到發展的契機,積極探索新技法與新題材的結合途徑,恰當地表現出毛澤東詩詞的恢宏意境,拓展出中國畫表現的廣闊空間,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最早探索毛澤東詩意山水畫創作且具獨特風格的畫家。有時,他往往在「毛澤東詩詞」的政治光環下恢復了昔日的豪放本色和洒脫性情,充分展現了他對傳統筆墨的執著與眷戀。他有意將毛澤東詩意畫引入大眾化的審美領域,啟發了後來許多畫家的創作思路,進而成為當時中國畫家普遍選擇的公共題材。

不僅如此,晚年的傅抱石除繪製一些政治色彩比較濃厚的題材外,也創作了一系列展現往昔率真本性的重要作品,諸如「華山」「三峽」「鏡泊飛瀑」等系列作品,他心儀於斯,陶醉於此,往往將之結合於早年習慣的唐宋明清詩意題材,或長卷,或立軸,或冊頁,或扇面,自我遣興於筆墨江山之中。在這一系列縱橫揮灑的「書齋山水」里,傅抱石將內心思緒形諸筆墨書寫,心手相印,物我相忘,已臻繪畫的最高境界,恢復了昔日「往往醉後」的激情形象。

傅抱石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其作品則真切地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變化。他憑藉自己的藝術天賦和刻苦不懈的努力,一生追求創新精神,不斷付諸實踐,一步一個腳印地登上了藝術巔峰。在承應社會主流文藝思潮、繪畫創作服務政治的情勢中,傅抱石及時介紹自己的創作活動,闡說創作的構思脈絡,發表了一些獨到的見解或觀念。通過一系列展覽、出版的積極舉動,傅抱石的繪畫創作實踐產生了持續的傳播效應,其繪畫圖式發揮著一定的典範作用。

本文為節選,原文刊登於《書與畫》2017年第6期刊


推薦閱讀:

精闢的人生感悟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
老祖宗留下來老話,說盡人生,後悔沒早讀到 ι.
剛剛畢業,覺得自己很缺乏自信,做事情謹小慎微,特別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怎麼辦?

TAG:藝術 | 人生 | 傅抱石 | 抱石 | 藝術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