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阿彌陀經》法義百問錄--凈慧法師

諸位仁者:今日是佛聖誕,法緣殊勝。諸位至此,有何疑惑,盡可問難;我將如實回答,不必有所顧忌;如永嘉大師說,「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問(為弟子請法,以下略同):您是從什麼時間開始修學佛法的?又是如何修學的呢?答(為師開示,以下略同):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遇師、拜師後,開始聞修佛法。當時,承師傳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後,便靜坐念佛。一階段後,師問我:「身心有什麼感受?」我答:「先是腿酸、腿麻、腿脹、腿疼,難以忍受;後是身體發熱,走路身輕,不覺有身,似入虛空。心裡歡喜,很是好奇,一句佛號,不願舍離。初始夢中,心念佛名號飛騰於空;後來夢中,心念佛名號飛向於自心中,自心無量大,沒有邊際。」師開示說:「意不分別佛法,心不疑惑為師,身不懼疼痛,已破除我執;如肯繼續苦修,將肉體證聖。」問:您拜過幾位師?是修行凈土法門的嗎?答:我拜過二位師,都是密宗行人。問:您能簡介一下師承嗎?答:我拜的第一位師,師承於五台山法脈。且日中一食,不食煙火食,隱修世間。我拜的第二位師,師承於九華山法脈。問:您通達禪理,修學過禪宗嗎?答:我曾親近過師承於白馬寺法脈的禪師,依此參學禪理,三年夜不倒單;這也是拜第二位師的因緣。問:怎麼是拜第二位師的因緣呢?答:參學三年禪理,雖達氣息脈停、定境現前、禪悅為食等;但夜不倒單很苦,白日里身有疲倦。第二位師傳,不須夜不倒單,便可解決生理上偶爾「漏丹」的難題。由此,也為拜第二位師的因緣。問:您修學凈、禪、密二十多年,是如何認知不同法門的呢?問:禪、密中的凈,在境界上有什麼不同嗎?答:既有又沒有。講有不同,是禪觀念止時,心識有凈念,凈念不離心;而不是思維念。又是密行神識離體時,識不離心,心不離佛,心識雖空,凈念不空;而不是著相人念。正所謂是,念念凈念本不同,念念相續五蘊中;凈念相繼來自定,都攝六根是綱領。講沒有不同,是凈修達念佛三昧,三昧生,凈念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同與不同的名相又在哪裡呢!問:修行凈、禪、密法門,於證悟上有什麼不同嗎?答:既有又沒有。講有不同,法門有易入易出、難入易出、易入難出、難入難出。講沒有不同,法法平等,自擇根基。問:法門的易與難,是如何自擇根基的呢?答:易入易出有根緣,難入易出多福田;易入難出習氣重,難入難出業障天。易得易失凡夫見,難得易失根基淺;易得難失有修證,難得難失悟破天。修行任何一個法門,都有上根、中根、下根的人。問:為什麼有法門的易與難呢?答:平常一句口頭禪,難入難出在其間;最為容易也最難,易入難出是當然。不易不難任君選,難入易出靠流汗;最為難也最簡單,易入易出冒風險。問:您能不能具體講一講,修學法門的易與難嗎?答:若講,眾生習重,恐生疑惑;若生謗毀,徒增罪業。若不講,又恐貽誤眾生,兩難全中擇其重,只能略講。平常一句四字洪名,不靜坐念佛者,為難入難出。平常一句六字洪名,靜坐念佛者,為易入難出。日夜禪行,心不離佛者,為難入易出。日夜密行,戒、法、功一體者,為易入易出。這只是對相同根基而言,不是固定不變。問:末法時代,修學密宗法門的人多,是緣於此嗎?答:與此有關。但修學顯密者多,得真密者少。顯密者,只傳真言密語;有密行之名,無密行之實。真密者,戒、法、功同傳同受;無密行之名,有密行之實。我認為在家二眾修學時,應首選凈土法門。真密者,無大因緣、無大功德、無大堅固心,很難修學;出家二眾,都難值難遇;何況在家二眾。若東尋西找,多求得顯密。還須講明,福薄業重者,不宜禪修密行。《占察善惡業報經》中有雲,「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作惡業多少,及以輕重。若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禪定智慧;應當先修懺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習噁心猛利故;於今現在必多造惡,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懺悔令其清凈,而修禪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不能尅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是故當先修懺悔法。若戒根清凈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問:您既從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開始修學,讀誦過《阿彌陀經》嗎?答:《阿彌陀經》是我讀誦的第一部佛經,法義銘刻於心,法理明悟於智。問:《阿彌陀經》是佛法於此世界將要滅盡的後五百歲時,唯一住世的一本佛經嗎?答:佛法於此世界將要滅盡的後五百歲時,是以《阿彌陀經》為代表的一部,是三藏十二部中的一部;如《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也將住世。問:為什麼以《阿彌陀經》為代表的一部佛經住世呢?答:《阿彌陀經》與《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等,雖屬契經,但含有佛法性藏;即《阿彌陀經》中,含有阿彌陀佛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發四十八大願心;《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中,含有七佛因地行菩薩道時各自所發四、八、十二等大願心。諸佛願力功德不可思議,才有後五百歲時誦經稱名得度,不須靜坐念佛,也不須禪修密行;但仍須持清凈戒,身心無雜染。問:現世當中,有人說自己修行凈土,不須靜坐念佛,不須清凈持戒等,便可遊歷西方極樂世界等;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嗎?答:現世當中,可遊歷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人,是累劫精修,證得八地以上化身成就的品位菩薩,身心解脫,六根無礙,三界無礙,神足無礙等大自在。否則,是修行人冥想所致,召感大自在天魔入其竅;幻境現前,魔隨其想,遊歷魔宮,誤為極樂。況且,前者隱世無說,誓死不泄密義;後者顯世有說,不知密藏何義!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是破五蘊魔的慧劍;末法時代,不論修學什麼法門,都不能離開;若離開《大佛頂首楞嚴經》修行,將不知法義、不明法理,愚迷昏昧,難以成就道業。問:為什麼化身菩薩才能三界無礙呢?答:在三界中,各星球都有天王鎮守;在虛空中,都有虛空神住持;在各佛國土虛空邊界處,也有虛空神住持;化身菩薩,報身已出三界,化身不受天王神力與虛空神力所攝。往生佛國土的眾生,須佛與菩薩接引,絕不可能自去。否則,證聲聞、緣覺果的聖人、各界天人、各類鬼神等眾生,思維都能念佛,早到極樂世界去了;娑婆世界將如何安立! 六道眾生將如何存在!問:《阿彌陀經》有幾種版本,經文法義有區別嗎?答:從譯經上有三個版本;分別為鳩摩羅什法師譯、求那跋陀羅法師譯、唐玄奘法師譯;即《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經文內容有所不同,但法義相通,法理相同。問:您能為我等釋解一下《阿彌陀經》嗎?答:古往今來有很多高僧大德,以不同方式弘傳《阿彌陀經》;如「疏鈔」、「要解」、「白話解」、「淺釋」等,法義盡詳;不須重複釋解。問:您對《阿彌陀經》的要點法義給予方便開示,可以嗎?答:可以隨緣請法,有重點的講一講。問:《阿彌陀經》的經名應如何理解呢?答:是以佛名號為題的經典,專門演說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因地行菩薩道時,發四十八大願心,十劫坐道場,成就大願力,並安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願力殊勝,成就的國土莊嚴。問:《阿彌陀經》是大乘經典嗎?答:是大乘經典,見聞經名的功德不可思議,誦持經義的功德不可思議,依經中法門修學的功德不可思議! 參考人間佛教網 http://www.365ago.com/html/news/2010/news1298.html
推薦閱讀:

心律法師:對母親好一點,再好一點!
大虛法師《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44)
妙華法師:《六祖惠能說》之心念感召
昌臻法師:八關齋戒的內容及其受持
凈空法師: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