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曹瑞華作品集

曹瑞華,生於陝州古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石榴堂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曹瑞華寫意花鳥高研班導師。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畫院執行院長、中國文藝家書畫院執行院長、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大西山墨香書畫院常務副院長。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有《曹瑞華作品集》,《榮寶齋》特出版石榴畫譜專集;《中央電視台》,《魅力中國》,《收藏天下》,《央廣衛視》,《水墨丹青》等欄目做專題報道。 先後在中國美協主辦的《美術》、《美術界》、《人民藝術家》、《美術市場》等50多部國家專業報紙刊物多次進行專題報道。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988年作品《春的使者》收藏於中國美術館。1989年入選第二屆全國花鳥畫邀請展。2003年作品《月光下的茉莉花》入選中國美協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2004年作品《春情》入選中國美協第二屆全國美術金彩獎。2005年作品《石榴圖》入選中國美協紀念蒲松齡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作品獎。2006年作品《弄霜》入選中國美協2006年壺口贊全國中國畫提名展。2006年作品《粒粒秋實弄秋霜》入選中國美協第三屆中國美協會員精品展。2007年作品《秋光無限》入選中國美協第四屆中國美協會員精品展。

西園石榴 因心造境

——讀曹瑞華作品《石榴系列》所感暨淺析曹瑞華的學術理念

文/袁立鶴 (河北大學 副教授 《藝術風尚志》主編)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看到曹瑞華老師的《石榴系列》,總會想到白居易的這兩句詩。結識曹瑞華老師是在丙戌秋月,當時他參加了一個在我家附近國展舉辦的藝術博覽會。給人最初的印象是言語不多,但善於思考。後來逐漸發現,他是一位謙遜而才華橫溢的人,初見他的作品,石榴的美麗顏色,讓人印象深刻。之後幾年,遂多往還,對他的畫也頗多關注。壬辰夏月,沒想到再去南城曹老師家拜訪時,他攜了一卷作品讓我看,他的畫已有了不同,我編輯了一本《南北對看》合輯,書上精選他的畫作十數幅,可以看到他的畫風已基本上形成新的面貌,受到普遍首肯後,他又一頭扎進了中國畫的經典里潛心領悟。須知,曹老師的花卉全從寫生得來,然同時總感到於其自然生態之外,更有一種豪邁和獨特的精神意味在。

丙戌年至今,彈指長痕,我對他關注有一個時期了,他的畫就像一曲秦腔,情感熾烈,富有視覺衝擊力,但卻一直沒有輕易下筆付諸於文,因為他的學術理念和創作成就決非泛泛之評即能解讀的。「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 在我看來,在當今全國畫壇中,像曹兄這樣擁有較深的學養和較高的藝術水準的中青年畫家是並不多見的。

繪事一道,首貴氣韻。澄懷觀道,他的為人和他作品的氣韻,彷彿是喧囂世界的另一種文化心境。

其近年的創作不斷有新作精品出現,這些作品如《秋光無限》和《吉祥果》都非常清新自然、氣息淳樸,毫不造作,畫中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空間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將畫家對於自然生命深切的關愛投注到畫面的形與色中,傳達的則是自然造物的生命靈性。去年,他的作品《石榴系列》應德國政府之邀在德國舉辦了大展,這一殊榮不僅是畫壇的榮光,也開風氣之先,更是代表民族的藝術精神獲得了廣泛的肯定,也成為國際化的藝術語言融通、使之成為時代文化振興標誌的重要事件。

我想,曹兄應該屬於內秀的畫家,為人平和而多了些與世無爭的澹泊。雖然平和澹泊卻又才華橫溢。正是他的這種個性特徵的融入,他那些獨具匠心的作品常便以細膩的石榴的情懷刻畫取勝。觀者仔細地端詳會發現,畫家筆下的石榴是感性的、恬美的——那是畫家本人所理解的一種美,一種超越世俗的美的境界的營造與建構。

石榴系列是他繪畫藝術最顯著的語言符號,畫家以具有個性特徵的方式解讀和重新建構著他筆下的藝術形象。他的內心和筆觸都是柔和的、流暢的,這種柔和、流暢與畫面的主題,背景處理和諧地相融在一起,而畫面的美便在這種和諧中流瀉出來。我作秀,實屬不易。

在他創作的《石榴系列之我言家鄉秋光好》中,視線所及,石榴滿樹,構圖奇崛,一片情懷,心境凜然。觀者也情不自禁地隨之遠眺。鮮紅的石榴成為畫家建構藝術形象最充分的語言。而他的藝術風格就是古樸典雅,透出淡雅氣與清正氣。看到《石榴系列》,你會想到另一幅傑作,那就是著名的崔白的《雙喜圖》。 在曹瑞華的花鳥畫創作中,對構圖的經營是極為理性的,他常常會以強勢的框架結構將畫面分割成明確的幾何形狀,這種對「勢」在他的畫集和論著中看到,他對石榴的情結不僅是一種喜愛而是充滿著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狀態及身邊的生存環境的關注之情,同時也追求著童年的記憶和夢想,追憶著父母在園子里石榴樹下對他的愛和情的訴說。向人們展示了傳統文明在價值偏離軌道的年代中的落寞和失語,以及當代高級知識分子在喧囂紛亂、晦明不辨的現實生活中的迷惘與自我追求;或者另一層意思是作為一個當代知識分子應持莊子那樣的心態,回歸自然環境,放慢生活節奏,用寧靜的心去欣賞多姿的周圍世界,或者持杖游山,或者極目遠眺,或者戲水聽音,或花鳥悅性,閑看「遠山四季」的蒼茫變幻。目光徜徉在曹兄畫里,你會想到郭熙說的那句旖旎的話:「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如今,在發展國畫中,重新認識經典、解讀經典、弘揚經典、傳承經典顯得尤其重要,細讀曹兄的畫,可發現他在追求這樣一條清晰的脈絡,從明清人手,直追宋元,追求一種高格調的國畫品格。從經典的繪畫中尋找失去的經典語彙和法式,這是成功的不二法門。黃賓虹13歲學畫,對經典浸淫60年,60至70歲游名山大川,感悟自然,70歲後開始變法;齊白石幼年學木匠,27歲習詩作文,數十年間心儀八大、青藤,亦近80方衰年變法,雙雙成了在批判與改造國畫時代中的國畫豐碑,在國畫幾千年發展史上,無一成功大家能避開這一研習軌跡。研習經典,若火中取金,雖難尤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這在中國繪畫史上似乎成了定律。

在學習的過程中,心境尤為重要。從他的畫中,可以窺探他的心境追求。他過的是一種務實的平常生活,天天筆耕不輟,抽時間盡量努力學習經典繪畫,將心境放於閑適恬淡,不急躁,不的把握顯然是受到了任伯年、吳昌碩等大師的影響,由於有著學院背景的知識結構,對傳統的構圖借鑒又暗含了「構成」的力量,所以他的花鳥畫構圖較之以往的傳統繪畫顯得更為簡潔大氣。

其實,他的藝術表達的是現實的典型性、生動性和鮮活力,再加上民族性就構成了民族藝術。中國的當代花鳥畫藝術應該是從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中華民族的觀察方式、中華民族的表現方式中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飽滿深沉、真情內美、風格多樣的精妙藝術。曹兄歷經多年筆墨修養而做到了。

這幅《石榴系列之春光無限》是他的系列作品中的一幅。我所見到的壬辰歲「石榴系列」,是以石榴為主題的意象繪畫,畫者在把喧囂世界的種種紛擾因素降至最低限度,用安靜澹然的色調,採用了優美的構圖、剪影似的形象與沉著的色彩,表達自我內心對生活、社會、歷史與文化的真實感受。可以說是技法的「提純」亦是感情的升華。

從整體風貌上看,他的作品成功表現出石榴的雄渾和氣勢。這些艷麗物象大都是他從自然中寫生得來,經過重新組合,構建,遂呈宏富、繁複而飽滿的圖景。一般來講,他多喜飽滿的構圖,即使一些小幅的作品,也多現豐富之勢態,可謂「豎劃三尺,當干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盡顯「自然之勢」。儘管物象繁富,但整個畫面卻相當嚴整而統一。如他的《一枝紅艷露凝香》、《孔雀》、《金秋時節》、《富貴天香》等作品,都是很好的例證。可以想知,他在創作這些作品時,既充滿了激情,又具理性的統攝之力,既有對花鳥之美的洞見,又有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不由得想起元代馬祖常的那首 《趙中丞折枝石榴》:「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念著這鏗鏘而優美的古詩,再看看曹兄的畫,風神頓爽,雲山頓開,我們也可知他對自然,對他的創作傾注了多少深情厚誼!

唐代張璪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充分表明,藝術家的創作會受到社會環境、自身經歷的很大影響。他之所以選擇進行「石榴」的主題創作並一直畫下去,筆者認為與其所具有的安靜的性格不無關係。因為作者對石榴的情愛是他一生最深刻的記憶有著常人畫石榴沒有的經歷,更是在石榴樹身上有著很多動人的故事。遊學京華後,經歷了很多事情,如魚飲水,冷暖自如,內心在其中形成了具有莊重的社會使命感。

由生活地點的轉換之路加之多年的遊學經歷,必然使他對生活、對現實、對人性有著深刻而獨特的感受。由於對人生、對現實以及對傳統的關注,他選擇了文化象徵的意象符號,不僅展現出平時人們所不熟悉的那種飄逸與豪氣,進而呈現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帶來的歷史深沉之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變化。

而他的畫作,則帶給觀者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享受。這也是花鳥畫壇的一種改變。變,是畫家不斷超越與創新的意義之所在,這種變可以是思想上的蛻變帶動創作上的某個表現領域的轉變;這種變也是畫家經歷思想的拷問與沉澱之後的表現形式的打破與重組。坦率地說,曹兄是一位有思想、感性而又理性的畫家。因了他的思想,他不能用簡單的物象的組合來圖解他所理解的意義;因了他的感性,他的畫面多了些豐富的情感元素;因了他的理性,他悟出守與變的哲理。石榴這系列作品成功的原因,我覺得應該是他強調澄懷味像和真正的獨立和創新,自我進取的同時積極吸收新的營養,明眸善睞,兼顧東西方審美情調,正視傳統語境和現代語境接軌問題,如《春光無限》和《我言家鄉秋光好》都是這種語境下優秀的作品。

綜上所述,他從繪畫的理念到創作實踐以至日後花鳥畫發展方面,都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而完整的學術思路。

我們都知道,表現的強度、語言的純度、思考的深度,構成了當代繪畫「體象」的三個重要維度。而這三個維度又各自指向寫的力度、意的純度、驗的深度。寫、意、驗是與繪畫緊密相關的行為。如此三字三度是否構成體象世界的網格,來為當代繪畫提供一個明晰的、可供不斷查考的輪廓呢?回答這個問題,所有的文字遠不如繪畫本身所可能展示的那樣貼切。

應當說曹兄在探其古人深度和攀其高度上作了令人嘆服的努力,從而能讓觀者在他的畫中讀到范寬、郭熙之「骨」,八大、徐渭之「氣」和石濤之「神」。

當代畫壇充斥著重技術輕藝術,重形式輕內涵,重手藝輕理論,重練就手頭絕活輕提升品質修養,重視題材表現忽視審美構思,重視花樣翻新忽視神韻表達等現象。造成了創作作品製作化,手工繪畫機械化,單幅個性作品批量化、概念化,作者只顧眼前短期利益,忽視長遠的未來發展,缺乏時代精神和藝術自信,盲目跟風,競相模仿,製作性技法風行,繪畫性筆墨弱化,這些,都已是畫壇普遍現象。從近前的幾次大型美展來看,藝術的創造性和個性被忽視,時代精神得不到真正的弘揚;一些突出審美趨向,淡化主題內容的作品,也存在生硬嫁接的問題,儘管採用超時空、無情節和非主題的「現代」表現方式,其作品無思想、無內涵、無精神——即無文化現象,以及沒有深刻的社會認識,沒有獨立的藝術主張,沒有明確的文化指向等問題,依然暴露無遺。

他的作品在表現出花鳥物象繁複多樣的同時又能做到嚴整統一,這不僅得自於對自然的認真體貼和全面觀照,而且可能還與曹兄的學術涵養有關。我們應該注意到石濤《畫語錄》「蒙養」這一概念的解讀。其實在石濤的繪畫理論中,「蒙養」是與「生活」這一概念相對應,所謂「生活」,就是指「山川萬物之具體」——「正反」「偏側」「煩散」「內外」「斷連」,此乃自然之繁複多樣的形態。在石濤看來,表現山川萬物「生活」的形態,有賴於用筆,即所謂「筆鋒下決出生活」。而「蒙養」一詞,本出於《易傳》。「物生必蒙」,「蒙者,物之稚也,物稚不養也」。由此可知,所謂「蒙養」,乃是天地萬物渾樸統一的初始(稚)狀態,「寫畫一道,須知蒙養。蒙者因太古無法,養者因太朴不散」。在石濤看來,表現這種渾樸統一的初始狀態,則在於用墨。即所謂:「未曾受墨,先思其蒙。」「畫之蒙養在墨」。也就是說「墨」可以將山川的繁複多樣形態歸之於渾樸統一,應當說,曹兄對石濤這一思想有通透的了解,並能在創作中自覺而出色地加以運用,尤其是在對作品嚴整統一的把握和統攝上,可謂深諳石濤畫學思想精義。曹兄畫作大都以繁盛之景示人,氣魄遠大,「山川萬物之薦靈於人,因人操此蒙養生活之權」,故他的畫有胎有骨,有開有合,有體有用,有形有勢,有拱有立,有澹然,有蒼茫,有恬淡,有磅礴,有巍峨,有奇峭,有險峻,一一盡其靈而足其神。此乃為他花鳥畫之印象。

所喜的是曹兄的近作已與古人傳統、與他的同道拉開了距離,從而初步確定了自己風標獨樹,氣韻豪邁的風格面貌。人們常說,「風格即人」,其實這句話並沒有全然揭示出風格形成的完整涵義。在德國美學家黑格爾看來,風格不應只是一種個人的單純的狹隘的主體性,有時甚至主要消除掉主體方面的一些偶然的個別的特點。真正獨創性的風格是和客觀性相統一的,它一方面固然要體現出藝術家的內心生活,但另一方面又是從對象的特徵來的,作品彷彿受到了真實的客觀意蘊的灌注而具一種生氣。黑格爾的論述提示我們,對藝術家的風格不能僅僅從主觀方面理解,還應該從客觀方面去把握,從主客觀相統一的方面去把握。對於中國繪畫而言,風格也並非僅僅是一個人的主觀呈現,畫家應將這種主觀投入到人對客觀造化的深切感悟之中,經過長時期浸潤、錘鍊,最終才能實現風格的確立。他那種「豪邁」的風格特徵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建構起來的。一如元稹的詩,「四十年前馬上飛,功名藏盡擁僧衣。石榴園下禽生處,獨自閑行獨自歸。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拋盡衲禪衣。天津橋上無人識,閑憑欄杆望落暉。」

傳統中國畫有著強烈的程式化特徵,是由筆墨技巧與文化理念共同凝結而成,具有獨特的意象審美特質。程式成就了繪畫藝術的高度,但從某種層面上講,程式也成了畫學後進難以逾越的高峰。像一堵高而厚的牆,增加了中國畫求變創新的難度。曹兄從生活細綴處入手,在自然中發現平凡景物中蘊含的審美因素,反覆嘗試著以單純簡練的筆墨方式來表達,他試圖建立一種新的程式,這種新程式繼承了傳統中國畫(尤其是元明文人畫之後)對於「豪邁」的格調追求,又因為有了生活親歷的個人體驗而顯得格外鮮活。

曹瑞華是一個低調而淡泊的畫家,或者說,與那些浮在水面、有些名氣的畫家相比,他是屬於低調的,但在我看來,他的水平實際上在很多所謂的名家之上,平澹中見真奇。在目前中國文化流行之風中,對名家的認同如同做廣告的效應,蒙住的是那些不諳藝事的人的眼睛和耳朵,如果拿來那些廣告產品看一看,有的實在令人失望。而曹兄有傳統功底,有師承,有寫生的精神,還有深厚的學術修養,作品能涵納自然之靈氣精華,且具有法度而能自出新意,實在是代表了中國畫壇的一種富有勃勃創造生機的潛在力量和新的希望。

曹兄畫之豪邁不僅僅反映了一種當代的精神,還體現在其畫作的傳承優秀筆墨技法。其花鳥畫的魅力還得之於他具有駕馭暈染與寫意的深厚功力和嫻熟的表現技藝。無論是點、線、勾、染,還是干、濕、濃、淡,或沉著豐腴,或飛動漫浸,或秀挺含蓄,或老辣拙澀,其節奏的韻律鏘然豪暢,均筆筆寫就。這是他「工而有意」與寫意畫之「寫」的旨趣和書法審美中筆情、筆力、筆趣之意味的把握。

「筆墨出於手,實根於心」正是有著這種賦物象以生命的造型手段和情感符號,使曹兄的作品能得之於形,暢達於意,煥發出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妙,這種筆情墨趣的魅力從其寫意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其用線的豪放粗獷,其運墨的渾厚蒼茫,足以見其鮮活靈動的筆墨張力和超然脫俗的藝術氣質。

看過他今年的這些作品後我有突出的三點感受。第一,他的作品有很濃的傳統文化氣息和純正的中國繪畫的味道和品位;第二,看得出他有非常紮實的造型能力和很寬的「畫路」,所以什麼樣的題材在他筆下都能夠得到輕鬆的表達;第三,從他的整個繪畫的形式語言來看,他在保持了中國繪畫的一些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同時又糅進了現代人的一些審美觀念和趣味,有非常強烈的現代感。我覺得這三個方面的特點,組成了當下的一個藝術的曹瑞華。

交往久了,發現曹兄為人誠樸、心懷坦蕩,惟潛心作畫,追求著一種至真恬淡的人格志趣。「苦心人天不負」,也正是這種苦心與虔誠,使他能得其實彩而淡遠虛華,成其大業。曹兄沒有被這些炫目的霓虹弄花了眼睛,他憑著自己的智慧與定力,竹管素紙、凈水宿墨,硬是置囂雜繁蕪於不顧,默默地潛心描繪著屬於他自己的那個花香枝暖、鳶飛魚躍的世界。

方今,人心燥熱,百物鼎沸,安使人墮湯鑊中而不自知耶?幸有曹兄精湛畫作,堪濟人以清涼。曹君手繪花鳥,心系石榴,目送歸鴻,不汲汲於功利,惟篤篤於畫道,將已有成哉,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古語云「畫為心跡」——好的繪畫作品必然與智慧的心靈相默契,衷心祝願他可以始終保持一份對藝術的虔誠信仰,憑藉著他的才華與毅力在新的藝術之途中卓爾不群鮮衣怒馬。


推薦閱讀:

設計師,如何運用產品思維製作「個人簡歷」。
【LOVE天使的外婆2012年詩詞作品集】
純藝術專業作品集怎麼做?
秋江映月2013年詩詞作品集
張小嫻作品集8

TAG:作品 | 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