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畫幅與非全畫幅(APS-C)數碼相機釋疑

全畫幅與非全畫幅(APS-C)數碼相機釋疑距離當年玩手動單反135相機至今已過去10年,期間科技日新月異,帶領人們來到了數碼時代。單反相機也不例外,數碼單反(DSLR)成為時代的主流,135單反相機成為歷史。在各攝影雜誌及數碼相機廠商宣傳資料等上面都會看到「APS-C畫幅」和「全畫幅」等字眼,這兩者是什麼意思呢?我也被雜誌和宣傳資料的說法搞得一頭霧水,因為當時傳統膠捲時代還沒有這樣的概念。因此必須給自己充電一下。 什麼人需要看這文章?一是從135單反換代到數碼單反的人,二是想了解個究竟的好學之人。 一、兩種畫幅的由來 一)135膠捲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研製出使用拍攝電影的35mm(36mm×24mm)膠片的徠卡照相機後,35毫米膠捲又叫「徠卡卷」,後來世界各廠生產用於拍攝35毫米膠片的照相機越來越多,「徠卡卷」這個名稱已不能適應了,於是就按膠捲的寬度改為「35毫米膠片」。直到五十年代之後,為了區分35毫米電影膠片和照相機用的35毫米散裝膠捲,在膠捲盒上印有135的代號。後來大家就公認把35mm膠捲稱為135膠捲,把用135膠捲的相機稱為135相機。 講到這裡相信大家會有個疑問,135(35)膠捲尺寸規格不是36*24mm嗎?為什麼叫35mm膠捲呢?因為是以膠捲的寬度為35mm來命名。36*24mm這是膠捲的成像尺寸。

膠捲的寬度為35mm

膠捲成像尺寸為36*24mm2)APS膠捲 1996年由富士膠片、柯達、佳能、美能達和尼康五大公司聯合開發的APS(Advance Photo System)膠片系統問世。APS開發商在原135規格的基礎上進行了徹底改進,包括相機、感光材料、沖印設備以及相關的配套產品上都全面創新,大幅度縮小了膠片尺寸,使用了新的智能暗盒設計,融入了當代的數字技術,成為了能記錄光學信息、數碼信息的智能型膠捲。 APS定位於業餘消費市場,共設計了三種底片畫幅(H、C、P): APS-H(高清)型,畫幅尺寸30.3×16.6mm,長寬比為16:9; APS-C(經典)型,是在APS-H畫幅的左右兩頭各擋去一端,長寬比為3:2畫幅尺寸24.9×16.6mm,與135底片同比例; APS-P(全景)型,是在APS-H畫幅的上下兩邊各擋去一條,使畫面長寬比例為3:1,畫幅尺寸30.3×10.1mm,長寬比11:4。 。

基於生產和研發成本上考慮,大部分數碼相機都使用小於135膠捲規格的APS-C畫幅的CCD/CMOS圖像感測器,只有高端的單反數碼相機(DSLR)才使用與135膠捲同樣尺寸的感測器。為了便於區別,業內人士(確切地說是某些攝影雜誌的書獃子編輯們)把135膠捲尺寸定義為全畫幅尺寸,因此就有了全畫幅與APS畫幅之分。 二、兩種畫幅的成像差異 1)成像大小及成像視角 相片的成像大小與焦距,被拍攝物與相機之間的距離相關。在這兩者相同的條件下(同一全畫幅鏡頭,同一距離的被拍攝物體),由於APS-C畫幅的感測器尺寸比全畫幅小,視角小,及照片容納的內容都要比全畫幅相機少。下面我們來看看全畫幅與APS-C畫幅的照片對比:

圖1 同一焦距鏡頭同樣拍攝距離,照片視角及容納內容的差別

圖2 同一焦距鏡頭同樣拍攝距離,沖印照片的效果差別 從兩張圖片對比中得出:在同樣的焦距鏡頭和被攝物體距離相同的條件下,APS-C所得照片的視角比全畫幅的小(圖1),沖印同樣尺寸的照片APS-C畫幅顯示的物體比全畫幅的大(圖2)。 根據不同廠商使用的APS-C感測器的具體尺寸不同,APS-C的感測器等效倍率也不同,CANON為1.6x,NOKON為1.7x,奧林巴斯為2.0x,其他的為1.5x。APS-C畫幅相機使用全畫幅相機鏡頭時,獲得的實際視角與全畫幅相機鏡頭焦距乘以APS-C倍率所得的視角相同。比如APS-C畫幅相機配50mm全畫幅鏡頭,視角與全畫幅相機配80mm(以1.6X的APS-C畫幅倍率計算)鏡頭視角相同。這是個理論值,實際上還是有誤差的。 上面的情況在APS-C相機使用全畫幅相機的鏡頭情況下才會發生。目前有針對APS-C畫幅相機廣角端視角不足的情況而開發了APS-C畫幅專用廣角鏡頭。 2)APS-C畫幅配50mm鏡頭真的等同於全畫幅80mm鏡頭? 比如50/1.8鏡頭 安裝在EOS 30D(APS-C畫幅)上,等效於80/1.8鏡頭。 但是在同樣機位使用 50/1.8+ EOS 30D 和 80/2 + EOS 5D(全畫幅) 拍攝,這個80/1.8的景深和焦外成像依然是50/1.8的景深和焦外成像效果,並不能等同於80/2的景深和焦外成像效果。 等效倍率的出現,除了改變有效視角外,不改變三個主要參數:最大光圈、景深、透視關係。更不會改變鏡頭的焦距!! 三、結論 對於從傳統單反過來的朋友,使用APS-C畫幅數碼相機想要良好的廣角視野請配專用APS鏡頭,平時拍片是記得往後多退幾步。或者直接上全畫幅DSLR省得煩惱 沒用過傳統單反而直接上數碼單反的朋友不用考慮上述問題。

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稱為CCD或者CMOS。它相當於原來膠片相機的膠捲。原來135膠捲相機一張底片的大小是36mmX24mm。全畫幅就是指數碼相機的CCD(CMOS)的尺寸與原來的一張底片大小基本一樣,也是36mmX24mm。故稱全畫幅。APS的原意是指「高級攝影系統」(Advanced Photo System)。是數碼相機普及前的一種過渡產品。它仍使用膠捲,但在膠捲和暗盒上通過磁性材料和數字計劃,記錄了很多相關數據。還有一個特點就是APS允許用戶隨時在三種畫幅格式切換。它們是:H型,30.3×16.6mm,長寬比為16:9;C型,24.9×16.6mm),長寬比為3:2;   P型,30.3×10.1mm,長寬比為3:1。APS-C畫幅只的就是數碼相機的CCD(CMOS)的尺寸與APS的C型畫幅大小相仿,大約在25mmX17mm左右。差不多是全畫幅CCD(CMOS)面積的一半,也稱半幅機。由於縮小了CCD(CMOS)的面積,降低了成本,數碼單反才得以普及。至今最便宜的全畫幅與最便宜的半畫幅相機的價差差不多也要五倍左右。大多數的數碼單反相機是APS-C畫幅的。但尺寸相仿但也小有出入。尼康的最大,它的全畫幅比例係數是X1.5;佳能的稍稍的小一點點,它的全畫幅比例係數是X1.6;適馬的最小,它的全畫幅比例係數是X1.7。其實佳能還有一款APS-H的數碼相機,EOS-1D(不是1Ds)系列就是,它與全畫幅的係數是X1.3。

對於數碼相機來說,各廠家的APS-C尺寸並不統一。舉例說,尼康APS-C的尺寸為23.7x15.6mm;佳能APS-C的尺寸為22.5x15mm,均小於135的尺寸。由此也引出了一個鏡頭焦距換算係數的概念,即當鏡頭使用於APS-C相機時,其實際得到的鏡頭焦距變化了(因為APS-C的畫幅變小了嘛)。尼康APS-C的CMOS略大於佳能,故尼康鏡頭焦距的轉換係數為1.5,佳能的為1.6。佳能有專為APS-C尺寸感應器的EOS數碼單反設計開發的鏡頭,一般開頭是EF-S,這種鏡頭只能用在非全畫幅上,不能互用,除開EF-S,其他鏡頭都可用於全畫幅和非全畫幅數碼相機單反上,不過,用在非全畫幅數碼相機單反上,焦距發生変化,以佳能為例,係數是1.6,以EF--17---40mm f/4L為例,乘以1.6,就変成了27.2--64mm了。 專門用於非全幅的鏡頭不能用於全幅單反,其他鏡頭都可在二者之間互用。一般非全幅的鏡頭都用標識只適合用於非全畫幅單反,另外,這種鏡頭也不能用於傳統膠片相機。 專門用於非全幅的鏡頭不能用於全幅單反,其他鏡頭都可在二者之間互用。一般非全幅的鏡頭都用標識只適合用於非全畫幅單反,另外,這種鏡頭也不能用於傳統膠片相機。
推薦閱讀:

數碼相機如何實現「多次曝光」
相機操作基礎:測光表及其應用
奧林巴斯特別版現身CP+ 2018展會,論好看誰與爭鋒?
你的相機肩帶穿對了嗎?萬一穿錯後果可能很嚴重。
【攝影教程】數碼單反相機使用入門

TAG:相機 | 數碼相機 | 數碼 | 全畫幅 | AP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