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境巨頭的技術範本
點擊上方藍色」水博網「
訂閱.點擊右上角分享
什麼時候開始,商業模式竟然取代了技術迭代?什麼時候開始,專註於核心業務的公司反而會遭到公然的奚落?有人說,在技術面前,一切商業模式都是紙老虎。拋磚引玉,希望本屆「國際環境技術合作大會」讓我們走進國際環境巨頭的技術範本,領略這些先進的環境技術!
中國正在醞釀和推出的一系列環境管理目標和方式的變革使得技術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空前提升。在環境改善目標考核的終極訴求下,產業核心要素的相對層級正在發生快速的更迭。資本正在迅速向技術靠攏,技術也將使競爭的複雜度逐漸降低,「資本+技術」替代「資本+關係」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國內環境企業的人才沉澱和研發投入很難形成技術的本土化優勢,引進吸收發達國家的成熟技術不僅僅是我們過去幾十年的產業升級邏輯,同樣也是當前最可行的解決途徑。畢竟市場無法等待。
膜技術
備受市場關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還在進一步討論修改過程中,年內出台已成定局,最新獲悉,「膜處理技術作為污水處理的技術路線之一」是最新修改版本的一大亮點,有望再次打開國內膜市場空間。作為水十條配套措施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在修訂中,將在現行的2002年版本基礎上進行提高,預計明年出台,城鎮污水廠提標改造也隨之成為行業重頭。作為國家鼓勵的技術發展方向,膜處理技術已被多項國家規劃明確為重點開發領域,該技術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高、剩餘污泥少等特性,適用於現行污水廠的改造。
污水、污泥處理處置新技術
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教授曾指出:在我國污水處理髮展的起步初期,天津紀莊子、北京高碑店、杭州四堡等一大批大型污水處理廠採用了正確的技術路線。但是在接下來的污水處理超常規發展期里,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技術界卻徹底否定了厭氧穩定的技術路線,採用了延時曝氣(氧化溝)具有穩定污泥功能或不具備污泥穩定功能(SBR)工藝的好氧污泥穩定方法。同時,在政府引導下將填埋場作為污泥處理、處置的靈丹妙藥。污泥走向高幹脫水路線,而不是以處理處置為目的,是對污泥處理產業的一個誤導。
污水廠節能降耗
今年初,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余剛、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俞漢青正式提出了將建設面向2030年-2040年的新型的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目前,國際上類似的污水概念廠有美國的「二十一世紀水廠」和新加坡的「NEWater」以及日本的「中水道」。據王洪臣介紹,專家委員會提出的污水處理概念廠力圖打破傳統污水處理廠的高耗能和低效率弊端,此外還將圍繞綜合水質提高、可持續利用、能源自給和環境友好等幾方面展開設計。
王凱軍教授曾指出:「在污水處理高速發展期,中國污水處理界錯誤地選擇了歐美低負荷、高投資、高能耗的延時曝氣工藝的技術路線,影響至今無法消除,是技術界很大的一個失誤。」
水質、大氣監測
在污染事故頻發和公眾健康觀念的升級,監測領域的市場隨之爆發。業內分析認為,環境空氣監測未來空間超28億;煙氣監測受益於節能減排規劃刺激市場擴張,預測規模近46億元;水質監測領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源監測合計市場容量超50億。我國環境監測行業飛速發展時期到來。未來國外和國內廠商的市場佔比將此消彼長,結構將有大的調整,預計2014年國產監測設備的市場份額將會達到80%。監測設備國產化的到來指日可待,但是我們仍需要吸收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來武裝自己。
VOC PM2.5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斷深入,2013年8月環境保護部發布了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指南,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依據2013年8月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當前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主要有3種技術方法,即受體模型法、數值模型法和排放源清單法。2013年9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對VOC治理提出要求。業內預計2015~2016年相關行業排放、監測標準將相繼出台,市場需求大致與火電煙氣監測相當。
脫硫 脫硝 除塵
脫硫、脫硝、除塵是大氣環境治理的三大主要任務。現階段,脫硫市場趨於飽和環保治理由「脫硫」邁入「脫硝時代」。火電行業年底前全面完成脫硝任務的大限,倒逼火電企業的「脫硝戰」緊鑼密鼓。與此同時,水泥、鋼鐵、化工行業的脫硝也在推進中。這引發了業界對脫硝催化劑的關注。環保部下發《關於加強廢煙氣脫硝催化劑監管工作的通知》,為廢煙氣脫硝催化劑(釩鈦系)處置、利用和再生業務,提供政策保障。市場調查結果表明,全國每年有30萬至40萬立方米的催化劑市場缺口。
土壤修復
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土資源部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顯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國家將實施土壤修復工程,並將在典型地區組織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試點示範,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體系,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這意味著巨大而漫長的土壤修復計劃,隨著公報的發布日漸明晰。在環保產業發達國家,土壤修復產業所佔環保產業的市場份額高達30%~50%。
推薦閱讀: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看周圍環境對自家風水的影響,很經典歡迎收藏
※最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能引發糧食不安全風險
※對「洋垃圾」say no 對變廢為寶say hi
※孟母三遷:環境對人成長過程中的影響
※什麼是水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