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歷代服飾大全 五

隋唐時期   時代背景   從隋統一經唐到五代十國,隨著政局的變動和生活條件的改變,人們的衣著穿戴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隋代初建,服飾承襲前代。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繼位,建立隋代服制,帝王官吏各著其服。隋煬帝黃袍加身,令百官百姓不得用黃色服裝,於是黃袍成為隋代以後歷代帝王專用服裝,黃色也成了皇帝專用的服色,隋煬帝荒淫無度,在民間大選宮女。千百名宮女爭奇鬥豔,上有彩珠映鬢,下有錦緞裹身,以求得寵,形成服飾艷麗之風,並蔓延到民間,有些婦女紛紛效仿。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唐代。唐代國力強盛,政局較為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相當發達,又吸取了東西方的外來文明,衣冠服飾承上敢下,豐富多彩,是我國古代服飾發展的重要時期。唐代服飾的特點是:官服質地款式更加講究,襆頭形制富於變化;腰帶有銙(帶扣版);品色衣形成制度;女服艷麗多彩;注重梳妝打扮。五代十國時間較短,服飾大體沿用唐制。   男子服飾   官服唐代皇帝的服飾有大裘冕、袞冕、通天冠、武弁、平巾幘、白帢等。大裘冕是皇帝祭祀天地時穿的禮服,包括禮帽和禮服。禮帽兩邊懸著的黃綿對著雙耳,以示不聽無益之言。凡是郊祀、朝賀、宴會等,皇帝都戴通天冠,這種皇冠比以往的通天冠質地精良,有二十四梁,附蟬十二首,加珠翠、金博山(山形飾物)。唐代群臣服飾:一品官服袞冕,二品官服鷩冕,三品官服毳冕,四品官服絺冕,五品官服玄冕,六品至九品祭祀時服爵弁,武將朝參時服武弁,文官九品服弁服。文官朝參時戴進賢冠。進賢冠以梁數多少表示品級高低: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兩梁,九品以上及國官一梁。法冠,以鐵為柱,飾珠兩枚,成獬豸形,是御史大夫、中丞等司法官員戴的。襆頭,包頭軟巾,也叫四腳、折上巾,有四條帶,兩帶繫於腦後下垂,兩帶反系頭上,今其曲折附頂。它始於北周。唐代把四腳改成兩腳。兩腳左右伸出,叫「展腳襆頭」,為文官所戴;兩腳腦後交叉,叫「交腳襆頭」,為武官所戴。皇帝用硬腳上曲,人臣用硬腳下垂。唐代中葉,二腳以鐵絲做骨架,稍翹。五代帝王多裹朝天襆頭,二腳上翹。圓領袍衫是唐代官員平時穿的服裝、它用織有暗花的料子製成,在袍服下部通常有一道襕,名為襕衫。武則天時出現一種新式服裝,即在不同職別官員的袍上綉有不同的圖案。文官袍上綉飛禽,武官袍上綉走獸。這可以說是明代補服的發端。唐代文武百官都著靴。當時不僅有皮靴,還有麻靴。到南唐時,便有了比較講究的「銀緞靴」。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反映出五代時的服飾風格   平民服飾麻衣即白袍,是唐代讀書人尚末進入仕途時穿的服裝。唐代新科進士也穿白袍。一般百姓的衣著是相當粗糙和簡單的,勉強遮體禦寒而已。唐代農民,戴笠子帽,穿本色麻布衣,如衫子,兩旁開衩較高。唐代獵人,戴氈帽,圓領開衩齊膝衣,麻鞋。蓑衣,是用草或棕毛編織而成的雨衣。斗笠,是用竹蔑、竹葉編織而成的帽子。唐代船夫,戴斗笠,著小袖短衣,高高開衩的缺胯衫子,半臂,束腰帶,長褲,草(或麻)鞋;江南盛產芒草,人們多用它編織草鞋,這種鞋輕便耐水。軍戎服劍不僅是用於沙場的兵器,也是古人雅愛的佩飾。隋唐時代佩劍成風,當時的佩劍有金裝劍、蒼玉劍,有隻佩、雙佩等品級規定。皇帝佩「鹿盧玉具劍,火珠鏢首」;皇太子佩「玉具劍,玉鏢首」;侍臣佩劍相當普遍。朝廷上百官走動,佩劍鏗鏘作響,好不威風。還有一種劍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威,即上方寶劍,也作尚方寶劍。它是皇帝御用的寶劍,親信大臣得到它,有權先斬後。唐代的戎服,「將軍用袍,軍士用襖」。延載(公元694年)以後,在將帥袍服上綉獅、虎、鷹等圖紋,以示勇猛。當時軍隊一半以上配有鎧甲。甲胄形制有明光甲、細麟甲、山文甲等十三種。最普遍的是穿明光甲,以十字形甲帶繫結在胸前,左右各有一塊圓護和肩綴披膊。腰下部左右各有一塊「膝裙」,小腿各加一隻「吊腿」。唐高宗時,鎧甲前身分左右兩片,每片在胸口處裝有圓形護鏡,既可保護自已,又起晃眼作用。鎧甲背部連成一片。前後兩甲在肩部用帶扣相連。兩肩披膊作兩重,上層作虎頭狀。   唐胄甲樣式圖 敦煌莫高窟武士俑   女子服飾   隋唐梳妝唐代婦女髮髻名目繁多,她們以各種金玉簪釵、犀角梳篦作裝飾。到唐太宗時,婦女髮髻漸高,髮式變化多種多樣。到晚唐五代,高髻上插有各種花卉,令人目不暇接。(髮式-)( 髮式二)唐代婦女講究面飾,有的臉上敷鉛粉,有的塗胭脂。用丹脂塗臉頰,色如錦繡,叫綉頰。有的額上畫有鴉黃,眼眉處用青黑色繪出各種式樣,總稱黛眉。唐婦女盛行闊眉,也稱桂葉眉,用黛色淡散暈染,把眉毛畫得又短又闊,略呈八字形。獨具特色的花鈿又叫五彩花子、媚子、花釵,一般用金箔、紙、魚骨、魚鱗、蜻蜓翅膀、茶油花餅等做成,做工精巧,色彩繽紛 以紅、黃、綠為主,有圓形、尖形、花形及各種對稱形,把它貼在額間、鬢角、兩頰、嘴角。唐代婦女面頰上用丹青、朱紅等顏料繪出種種圖形,有月形、錢形,這叫妝靨。有些婦女喜歡用淺絳的檀色來點唇,據考,我國古代甘肅祁連山盛產紅藍花,匈奴族稱祁連山為焉支山。古人把焉支山上的花製成膏汁、粉類,用來化妝。五代十國南唐皇帝李後主有個宮女用帛纏足,足形彎如月牙兒。她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上輕盈起舞,很受李後主的寵愛。此後,纏足之風愈演愈烈,「金蓮」也便成了婦女小腳的代名詞。但負擔沉重體力勞動的婦女是不裹足的。   敦煌莫高窟壁畫,供養人頭戴桃形金鳳冠,廣插簪釵步搖,臉上貼著許多花鈿   隋唐女服唐代女服主要有襦裙、衫、帔等。婦女們著小袖短襦,有的裙長曳地,衫的下擺裹在裙腰裡面,肩上披著長圍巾一樣的帔帛。關於冪籬的形制,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大幅方巾,用輕薄透明紗羅製成,披體而下,遮蔽全身。有人認為,它是一種衣帽相連類似斗篷一類的裝束。這種服制可能與  飾品紋樣   織品紋樣唐代的刺繡為美化女裝提供了便利條件。在盛唐已有了鏤空紙花版的使用,這對於提高織物(特別是紗織物)的印染質量是一項重大突破。新疆吐魯番出土的許多唐代絲織印染物提供了足夠的證據。唐代流行的裝飾是在綾羅上用金銀兩色刺繡和描花。從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實物來看,唐代刺繡還有鎖綉、平針綉,圖案多為花、樹、禽獸,針法細膩,色彩華美。   唐代飾品唐朝人無論男女都非常愛美,因此唐代的飾品工藝比起過去各朝有空前的發展。唐朝時鞋子的款式非常的多,鞋子上的刺繡也非常精緻。
推薦閱讀:

中國的「四靈」民俗
中國人胃炎竟然因為它 附贈養胃大全
中國文學的春天在哪裡
中國北方土豪與南方土豪區別:太准了!(4)
姜子牙推算的萬年中國,很准很震驚!

TAG:中國 | 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