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面對星巴克中杯為什麼忍不住要爆發?|星巴克|中杯

  面對星巴克的「中杯」 為什麼我們忍不住要爆發?

  2016年11月18日 A02 :封二 稿件來源:新聞晨報

  子不語

  一位林姓消費者在星巴克買了一杯咖啡,因為被店員反覆詢問:「你確定是中杯嗎」、「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哦」之後,終於忍無可忍,給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女士寫了一封公開信,怒問:「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顧客無知或愚蠢?」這封公開信迅速在微博與朋友圈走紅,無數人表示被激起了共鳴,掀起了一陣轟轟烈烈的聲討星巴克的運動。

  個人吐槽我沒有意見,但是這樁事情擴大成如此巨大的網路浪潮我表示無法理解。星巴克原來也有賣過小杯(Short、8oz),後來覺得小杯原料損耗大不賣了,杯型就只剩下中杯(Tall、12oz)、大杯(Grande、16oz)和超大杯(Venti、20oz)。在全球市場上都是如此,不是欺負我們中國人。只是12oz 稱為中杯是慣例,他們沒有特地去改而已。

  這樣確實會造成一定理解上的歧義,而且不是每位消費者都像那位林先生一樣是星巴克6年的金卡用戶,很有可能確實不知道中杯就是最小杯型,服務員解釋一兩句,也是為了省去顧客拿到咖啡後沒有買到想買杯型的麻煩。個人覺得,也沒有什麼錯。

  不過在林先生眼裡,去星巴克消費的可能都是像他那樣對星巴克了如指掌的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優越感,或許代表著中高收入者的生活水平——這位林先生本來就是充滿優越感的人,在信里他不停地提到例如「拜會過你們星巴克的一位副總」、「在APEC中小企業峰會上聽過霍華德·舒爾茨先生的演講」等等。而當他的這種小小的優越感都被店員忽視的時候,當他覺得他被當成那種第一次戰戰兢兢走進星巴克點一杯咖啡的土老冒那樣對待的時候,他爆發了,覺得是店員在嘲笑他這種中杯顧客的「無知或愚蠢」。

  對不起,一不小心說得赤裸裸了一點。我不是星巴克雇來的洗地工,我只是嘗試剖析一下所謂「都市白領」內心的焦躁。在許多人看來,在這個社會上,能堅定地維護自己應有的權益——比如在面對星巴克這樣的強勢企業時,能悍然維護自己點中杯的權益——代表著內心的成熟與洗鍊,代表著屬於社會中上層次的理念,代表著作為一個成功人士應有的閱歷與手段。可是再仔細一想,這是多大的事兒呢?在這樣的事情上費那麼大的勁兒,那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面呢?

  比如在公司里,面對老闆的野蠻咆哮或者低智要求,會不會據理力爭呢?有可能會吧,但更多人選擇了妥協,因為要維持住令他們保持體面收入和社會地位的一份工作。比如在客戶面前,面對強勢、傲慢而無理的甲方,會不會拍案而起呢?有可能會吧,但更多人選擇了妥協,因為保住業績、保住訂單會更加重要。再比如在家裡,面對丈母娘……這肯定更加不會了,你懂的。

  我們的生活中確實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嚮往得到自由,可他們在實現財務自由之前就必須不停地違背自己的意願;他們嚮往公正,可是激烈的競爭令每個人都是那麼不擇手段; 他們嚮往得到尊重,可許多時候在利益與尊嚴的權衡下總是前者佔了上風。他們發現他們其實什麼都改變不了,理想的背面只有更為沉重的現實壓力,艱難啊生活。

  所以往往就是在遇到些許小事,令他們覺得不自由不公正得不到尊重的時候,他們爆發了,就連你們這些人都看不起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有的時候看到這種脆弱的憤怒,真是有些心疼啊。

  是的,我並不是在嘲笑他們,因為理解,所以心疼,因為感同身受,所以心疼。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或者遲早會成為這個階層的一員,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走出來。

  什麼時候呢?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星巴克可以續杯而中國的星巴克不能續杯呢?
星巴克和Costa學咖啡問題?
霍華德·舒爾茨:星巴克管理的精髓是尊重
如何評價星巴克 (Starbucks) 積分系統的設計?
我購買了星巴克會員卡邀朋友想用買1送1的優惠,我還應該分攤「買1」的價錢嗎?

TAG:星巴克 | 評論 | 面對 | 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