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憑什麼——健康生活的N種方法>(下)

  第二部分 第五章 你就是自己的保健專家(1)

  我們該怎麼保健?多運動、多吃粗糧、少吃肉、少喝酒、少熬夜、少計較……這是不是要讓我們盡量回到現代社會之前的生活狀態?對了!一句話,好的保健方法從本質上就是要回到我們人體適應的那種生活狀態中去。

  1.該不該聽信所謂的專家

  開個小玩笑——美國某位著名的科學家最近稱:看了原是流民的書可以多活10年,這將對我國人民健康水平有極大地提高;一月後又一科學家稱:據科學統計,看了原是流民的書會少活10年,這顛覆了傳統的人民保健模式;又一個月後,原是流民站出來說:「白天看我書的讀者據統計能多活10年,晚上看我書的則少活10年。」

  切!

  切!

  無聊!

  是呀,現代的很多科學家就是如我這般地忽悠大家。

  我也是這麼被忽悠至今,現在我對報紙上冠以「專家稱,吃×××可以保健」、「專家稱,吃×××有害」等等信息基本上不屑一顧,鬼知道你明天將會怎樣說!當然,或許那些科學家並非刻意捉弄,他們是踏踏實實地從研究中得出了結論,但不幸的是,時間證明他們都是在忽悠。因為這些研究經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甚至結論相反的答案)。

  被忽悠多了,我們再也不信以為真了,也漸漸地對所謂的「科學家稱」有了免疫力,但我應該相信誰呢,又應該怎樣進行自我保健呢?

  我們無法從具體層面上得知哪個專家的建議是可行的,但我們可以從宏觀上、從哲學思辨的角度來樹立一個大致的自我保健觀。

  2.別拿靈芝草和唐僧肉說事

  或許你聽了我剛才的話有點懵,「哲學思辨」?我實話告訴你吧,我是拿大帽子蓋你呢。不講理的人最喜歡干這事,講理講不清楚也可以用這麼大的帽子來扣!就如某些人理屈詞窮時就會扛出國家、民族的大旗來,動不動就給別人扣上崇洋媚外、民族敗類的帽子。還好,我要說的道理確實可以講清楚,下面我就來摘下這頂大大的帽子。

  我對蛇有一種天生的狂熱,當然只喜歡從電視上看到它們,現實中倒不希望遭遇上,我想說我喜歡死《狂蟒之災》這部電影了,但對於續集《血蘭》卻是相當的反感。《血蘭》里講的是自然中有一種蘭花,吃了後會長生不老(唐僧肉?),於是大家不斷地尋找,但蟒蛇們也極愛吃這種花,於是廝殺開始……我不喜歡這續集是因為編劇竟拿「長生不老」來說事,這相當地挑戰我的科學思維。小樣!你說得過我?

  長生不老葯,起死回生葯,這玩意兒一直是人類的終極夢想,秦始皇尋找過,中國歷史上的無數道士們更以此為生,1000年後肯定還會有人繼續這樣干,像《血蘭》這樣的垃圾片也會繼續地有人拍。

  說到底,你信嗎?靈芝草?唐僧肉?千年人蔘萬年王八?

  3.人真的可以長生不老嗎

  可能對於個體,自然法則會表現出某些利他主義,比如有一個人類叫原是流民,他會不休息在這敲鍵盤試圖讓大家知道些醫學常識,但對於一個種群,它要生存下來,首先表現出來的是利己主義。一個種群的所有行為其最終目的是能夠繁衍生息,這就是自然法則。

  如果有一個種群A,它讓別的種群(如B)長生不老,那麼結果呢?種群A會消失在這個星球,因為它沒有生存下去的空間,那麼種群B呢,它最終也會消失。為什麼,因為在食物鏈中,一個種群過分強大,會導致食物鏈的失衡,最終這個種群也會因為無法再獲得食物而消失。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不會有長生不老葯,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有。人類也永遠不可能長生不死,為什麼?

  因為一個種群要生存在這個星球上:一是得保證繁衍,二是要保證繁衍下來的個體都有良好的遺傳性能,所以最好的情況是在上代個體處於素質巔峰時繁育,以保證後代的素質,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強。但如果人類長生不死,不說所在星球無法承受這個無限擴張的群體(如食物、生存空間等等),單說如此多的不死的處於身體非巔峰期的個體,他們可能繁育下來的後代素質也無法保證。如果不能保證後代有良好遺傳性能,那麼這個種群最終也會滅亡。

  這種思辨可以推及歷史、朝代、國家……沒有永遠強大的事物,也沒有永遠輝煌的事物。

  4.人體與生存環境的相互關係

  好,噹噹當!下面是一般保健的哲學思辨。

  自然法則1:一個種群的進化目標是,它身體的所有機能可以最好地適應它所生存的環境,否則就會被淘汰。

  自然法則2:這種進化是漫長的,是以萬年、十萬年計的,如果它周圍的環境變化速度過快,這個種群的進化不能適應這種劇變,就會慢慢地衰亡。但在這個種群的大部分成員都因不適應環境而死亡時,仍會有小部分成員快速變異,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就改變自己的身體機能去適應劇變的環境,這些少數派會逐漸壯大,再次成為優勢種群,帶領大家踏上進化的大道。然而,進化是以大部分不能適應者滅亡為代價的。

  在這兩條自然法則的規範下,你有沒有想過人類從直立行走到工業社會出現之前的幾百萬年的生存狀態。

  好吧,我來描述一下:他們生存在草原、森林中,每天奔跑、勞作,以植物為主食,食物不多,沒有固定而單一的食物來源,能到手的幾乎都吃,從樹葉到果實到植物根莖;偶爾也會有肉食,主要靠打獵所得;農業社會出現後,這種情況稍有改觀,但還是變化不大,食物來源仍舊以種植的農作物為主,經常還要采點野菜,肉食還是很少,偶爾可以吃到蓄養的家畜或捕獲的動物,但無論原始社會還是農業社會,食物的構成變化不大,而且食物的獲得需要付出很多的勞動。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思維簡單,壓力不大。這是人類漫長進化史中絕大部分的生活狀態,而人類身體的各個機能進化的目的是:適應這種生活。也就是說,人類身體的各個部分就是為這樣的生活而準備的。

  問題是在過去的100年中,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變,而這種變化之大、變化之快已遠遠超過人類進化的速度。你想一下,人類100萬年生活方式上的變化有這100年大嗎?沒有!絕對沒有,人類這100年來的巨變是自直立行走後變化最大、最急速的!這樣問題就來了,人體的各個機能根本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適應這種巨變,所以它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5.我們該如何保健

  好了,上面鋪了那麼大塊的磚,就是要講出我們大眾保健的一般原則,也藉機把冠以「哲學」的這頂大帽子摘下。

  我們該怎麼保健?多運動、多吃粗糧、少吃肉、少喝酒、少熬夜、少計較……這是不是要讓我們盡量回到現代社會之前的生活狀態?對了!一句話,好的保健方法從本質上就是要回到我們人體適應的那種生活狀態中去。

  第二部分 第五章 你就是自己的保健專家(2)

  舉個例子:幾千萬年了,人類一直以植物為主食,攝入少量肉類,食物品種很雜,而且一般不會吃得太飽,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供給,而人類消化道的進化就一直適應這種狀態。但100年來,人類的飲食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再飢一頓飽一頓,我們進食中以肉類為多,我們的食物品種很單一,我們過量飲酒,飲料成了我們水分的主要來源。問題是我們人體的進化速度跟不上這種生活方式的轉變節奏,我們的消化道也根本無法適應目前這種飲食結構,所以便秘、消化道腫瘤、消化道炎症的問題便成為我們富足生活的代價。

  再來看運動吧,我們可憐的祖先為了能吃一頓飽,得終日奔走於原野,行、跑、游泳、爬樹……幸福的你呢,你想過自己一天最多走多遠的路嗎?你運動嗎?你在電腦前一天趴多長時間?可是我們人體是賤骨頭,這麼安逸的日子它沒辦法適應,於是肥胖、高血壓、代謝綜合症這些所謂的「富貴病」就應運而生,當然這些疾病以前也有,但絕對不像如今這般泛濫。

  各種各樣的「專家」提出千奇百怪的觀點,各種體育鍛煉方法也噴涌而出:香功、倒走、甩肩、健美操……當然現在最火的是「瑜伽」,但我相信,人類最完美的運動方式永遠是行走、跑步、游泳,1000年前如此,1000年後依然如此!人體適應不了慵懶的生活方式,也絕對適應不了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的各種古怪的運動方式。

  6.雜食動物的保健食品選擇

  人類一直在找長生不老葯,找不著,於是又試圖尋找延年益壽的保健品,之前是在自然界找,現在在人工化合物里找,成功了嗎?我不知道,反正有很多「專家」提倡這個提倡那個,各種企業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可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那些嗎?

  人類自出現以來,一直是自然界的強勢種群,其進化之完美無與匹敵,它的進化在100年前和它的生存狀態是和諧的,並不存在身體欠缺某種元素之說,營養缺乏僅存在於食物短缺時和處於各種極端環境中(如海員長年出海,未能進食新鮮食物,導致維生素C缺乏)。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一直都是雜食動物,從樹葉到根莖,從樹上的各種野果到草叢中的蘑菇,自這些食物中,人類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幾乎都可攝取到。但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食物品種大為銳減,一些以前經常吃的野菜、野果退出了人類的視野,而且在食物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人類會慢慢變得挑食,只選擇那些味道鮮美的食物,於是就有可能出現某些營養成分缺乏症。

  西方國家幾十年前對各類維生素的額外進補熱情高漲,但近年的科學研究卻發現攝入過量的維生素對人體其實是有害的。我想這個問題解釋起來很簡單:因為人體的進化,使得我們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攝取衡定在某個額度,這個額度是和它所處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就是說長年生活在阿拉斯加的人種和長年生活在熱帶的人種在營養需求上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體現了進化的完美性。

  由於環境的變化,比如自然災害引起的食物短缺或人口數量的劇增,可能人體會因營養物質的缺乏染上疾病。而同樣的,人體也不能適應過量的營養攝入,這最終也會致病。

  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說明:人類是雜食動物,而且進化過程中,大多數人種是以植物為主食,少進肉食,人類一直適應著這種生存方式。後來,這個人種突然以肉食為主,少量的植物食品為輔,他的身體馬上就出現不適,如變得肥胖、患上高血脂、心血管等疾病。而對於愛斯基摩人呢,這個種群主要是以肉食為主,如果他們突然遷居至熱帶來,以植物食品為主,也肯定會出現某種營養缺乏症。原因很簡單,某一人群的進化目的是能最完美地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當所處的環境突然改變,進化的速度跟不上環境改變的速度,人體的機能就會出現某種不適應症。

  那好,我們絕大多數人(中國人)的飲食結構是以植物以主、輔以少量肉食,雖然我們終日勞作,但進化保證了我們的身體能完美地適應這種生活環境。突然有一秒(我們生活方式的急速變化——其實也只是改革開放後的近30年間,它相對於人類漫長的進化史,連一秒都稱不上),我們的生活狀態完全改變了,我們變得以肉食為主、運動變少,作息不規律、生活壓力突然增大,但人體的進化一時還「回不過神」,不出問題才怪!

  可能隨著人類的進化,在一萬年以後,人體最終適應了我們現在的這種生活方式:大魚大肉、整日坐在電腦前、天天熬夜……這對於一萬年後的中國人可能才是最健康的。但目前的人類無從適應,所以我們保健的目的只是不讓人體這樣為難,或少讓它如此為難,最根本的辦法是恢復到人體一直適應的那個生活狀態。至於各式各樣的額外補充營養物,我想,如果你有正常的飲食,那就絕對不需要。而且我可以保證:當人體攝入它不需要的額外營養時,不管這種物質是多麼好,對身體都是有害的。

  如果我們能從進化的角度來思索我們的保健,就完全不需要那麼多的保健專家來告訴我們該吃些什麼,該補些什麼,一切與人類以往生活狀態相適應的就是好的保健方法,反之,不管那些方法號稱經過多少科學研究,最終都對人體毫無裨益!

  容我「英明神武」地推論:不管多好的東西,如人蔘、燕窩、魚翅、從虎鞭到皮鞭,正常人吃多了,絕對沒一點好處!

  第二部分 第六章 呼吸系統(1)

  我們的呼吸系統是我們和外界環境溝通最密切的一個通道,如果這個溝通停止,就表明我們的生命也走向了終結。而從醫生的角度看,這個世界充滿了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們絕大多數與我們和平共處,有些則像埋伏在草叢中的眼鏡蛇。我們的呼吸系統是這些微生物入侵人體的最主要途徑,感冒、咽喉腫痛甚至肺炎是我們一生中擺脫不掉的敵人。

  一、呼吸系統的防禦部隊

  《創世篇》說上帝創造我們時是這麼乾的:他用一塊土製出人,並往人的鼻中吹了一口氣,人類因此獲得了生命和靈魂。上帝的這股仙氣,肯定是吹到了我們的肺里,從氣管到左右兩根主支氣管,然後一分再分、分而又分(分了十五六次)最終到達肺泡。

  再開個小玩笑,你看,我們中國人看來比較不受我們的造物主——女媧待見,她老奶奶偷工減料,抓一把黃土一撒了事,人家上帝好歹還吹了一口仙氣(如果宗教人士認為我們幽默一下他老人家不對,就當我沒說)!

  1.倒栽的呼吸系統

  好了,對於呼吸系統,我們大多數人還是有點概念的,就是空氣從口到氣管,再到肺,儘管從氣管到支氣管層層分杈(層次連世界上最龐大的官僚體系都比不上),最終到達肺泡(密密匝匝的小泡泡)。

  如果要形象一點描述這麼龐大的氣管、支氣管,咱們先來干一件事,將一棵大樹劈斷,然後倒立過來,樹樁朝天。我們的口腔、鼻腔就像是這棵倒栽大樹的主樹榦,大樹分成兩個大分枝,就是我們的左、右支氣管,它們又各自分成幾根大枝條(較大的支氣管),各大枝條又一層層地往下細分,最後是樹葉(肺泡)。那麼這棵倒栽的樹就是我們人體呼吸系統從主氣管到各支氣管最後到達肺泡的形象縮影。

  氣體主要在肺泡和毛細血管間做買賣,把氧氣賣給毛細血管,再把二氧化碳回收回來。這樣就完成了我們和自然界最息息相關的溝通!

  再講幾個數字,讓你震撼一下:我們雙肺的所有肺泡麵積加起來足有——100平方米,而人體的雙肺有7~10億個肺泡!

  2.我們為什麼會得肺炎

  估計有人要說:喂,喂,不對呀,氣體在肺泡里怎樣和血液交換,一個是氣體,一個是液體呀?

  好吧,舉個例子,這邊是那個足球面積大小的肺泡壁,那麼肺泡像什麼呢?像是浸在水裡的小氣球,當然在人體中肺泡是浸在血里的,這個肺泡壁當然不像氣球那樣密不透氣,它透氣,且氧氣和二氧化碳可以隨著濃度差跑來跑去,但毛細血管里的血卻很難跑到肺泡里去!

  那麼我們從肺泡壁這裡順便講一下肺炎,肺炎患者常常會覺得氣喘不上來,憋得很,為什麼?原因是肺泡發炎了,肺泡壁內層積上了一層厚厚的炎症滲出物(這層滲出物成分可多了,有細菌、細胞、蛋白質、水等),本來薄薄的一層,氣體跑來跑去串串門很輕鬆,現在又塗上這麼一層,這個查那個卡,這個擋那個攔,氣體想和血液交換一下,就變得相當困難。氧氣不夠吃了,當然憋得很。

  3.微生物對人體呼吸系統的攻擊

  我們的呼吸系統是我們和外界環境溝通最密切的一個通道,如果這個溝通停止,就表明我們的生命也走向了終結。

  而從醫生的角度看,這個世界充滿了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們絕大多數與我們和平共處,有些則像埋伏在草叢中的眼鏡蛇。我們的呼吸系統是這些微生物入侵人體的最主要途徑,感冒、咽喉腫痛甚至肺炎是我們一生中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其實,外界微生物對人體呼吸系統的攻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還好進化使得人類擁有了防禦這些外敵入侵的完美武器。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看到這些微生物的科學家是荷蘭人列文-虎克(1632~1723),當然他能成為最好的顯微鏡製造者和使用者,算是對當時的科學界一個巨大的諷刺。他是一個自學成才的科學家,沒有受過任何科學訓練,不會閱讀拉丁文寫成的科學文獻和著作——不過這也是一個契機,他不必受先前「偉大」的科學家的影響,也沒有任何教條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科學界的好朋友,著名的解剖學家格拉夫(1641~1673),這位朋友寫信向皇家學會介紹了列文-虎克的工作,並把他的信譯成英文和拉丁文發表在《哲學學報》上。

  在1669年,列文-虎克把自己的牙垢放到自製的顯微鏡下觀察(放大約300倍),他看到了一群「活的野獸」,不禁大吃一驚,「一點點小牙垢里的生物,比整個荷蘭的居民還多」!這真是一個無比奇妙的世界。列文-虎克透過顯微鏡推開了一扇通往微觀世界的窗,第一次正確地描述了細菌微生物的形態,為微生物的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

  當時,全世界的人紛紛湧向荷蘭,都要見識一下這個肉眼看不見的奇妙天地,連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和英國女皇也跑來荷蘭對著這個微觀世界探頭探腦。連大學的門都沒摸過的列文-虎克,也順著顯微鏡這扇「窗戶」走進了英國皇家學會。

  這扇窗戶開啟了人類對疾病的全新認識,而對於呼吸系統而言,這個我們肉眼無法所見的微觀世界,無疑是大多疾病的最初通道!

  4.呼吸道是病毒入侵的最佳途徑

  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你正常地呼吸,你就一定得跟微生物打交道,因為空氣里浮游著數量龐大得超乎你想像的微生物。

  我們人體是如此嚴密地防範著它們:皮膚保護著我們的軀體(破損的皮膚則是微生物入侵的缺口),我們的胃酸幾乎能殺死食物中的所有微生物,當然,人體還有兩個最薄弱的環節:我們的肛門、尿道(女性的陰道),但我們沒有光著屁股到處跑吧?

  歸根結底,人體跟微生物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呼吸系統。

  如果微生物下定決心與我們開戰的話(我又招你惹你啦),呼吸道無疑是它們最佳的入侵途徑。

  微生物大舉入侵(這種入侵一天少說也有個幾萬次),我們的免疫系統當然不是嚇大的,於是兵來將擋,錢來手接!套用一句流行語:「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HelloKitty」!

  我們通過最常見的感冒來檢閱一下人體呼吸系統的防禦體系。我們知道,感冒約90%是由病毒(微生物中的一種)引起的,引起感冒的大多是鼻病毒,也就是說它們最熱衷於呆在鼻腔部的細胞中(同理,肝炎病毒是一種最喜歡呆在肝細胞里的病毒,艾滋病呢,這傢伙更絕,它們熱衷於呆在T輔助細胞中,但本質上這些病毒並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喜歡禍害的地方不同而已)。不過,它們想禍害我們,那也得唐僧取經似的經歷重重磨難!

  5.感冒病毒與人體之間的戰爭

  感冒病毒會在我們的鼻周遊盪,完全像個幽靈(這個比喻無比地貼切)。它們大多通過感冒患者的噴嚏蜂擁而出,在空氣中遊盪,時刻瞅准機會想進入我們的體內(不然它很快就會死去)。但你知道嗎,守護我們最前沿的勇士是:鼻毛!當然把一大撮鼻毛探出鼻孔是不太雅,但交錯在一起密密匝匝的鼻毛,確實替我們把一些大一點的灰塵、細菌擋在了門外,我們摳呀摳的大團鼻屎就是這些黏結的灰塵和細菌。

  第二部分 第六章 呼吸系統(2)

  當然,狡猾的病毒實在太小,它很容易就繞過鼻毛,進入我們的鼻腔。鼻腔相當於第二道防線,守衛在此的防衛部隊是什麼: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就是鼻涕啦)。感冒病毒的最終目的是沖入上呼吸道黏膜的細胞里,那是它生活的天堂。但這些細胞外塗著一層保護黏液,病毒還沒發狠就被困在了裡邊,然後又被你擤鼻涕一搓了之,那該有多窩火!

  好了,現在你能理解造物主為何在你感冒時讓你一把鼻涕一把淚了吧?原因很簡單,人體的偵察兵察覺到有大量的外敵入侵,於是命令鼻腔粘膜趕緊地加快分泌黏液(感冒時分泌的黏液會是平時的幾十到幾百倍),目的是讓你流鼻涕,好把細菌和病毒通通沖走。

  更好玩的是在我們的氣管里不僅塗著厚厚的一層黏液,還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一種有纖毛的細胞,這些纖毛好玩得很,它們會方向一致地擺動,其動作就跟揮掃帚一個模樣,通過接力把黏膜上的髒東西向外掃,掃到外面呢,就成了痰!然後你大咳一聲(警告,不許隨地吐痰)吐到紙上,包起來扔到垃圾箱里,很多病毒就是這樣被掃地出門的。

  6.咳嗽、打噴嚏的魔力

  人體還有兩個秘密「武器」:咳嗽、打噴嚏。做上述動作時,會有相當大的一股氣流自肺沿各支氣管向外急沖,這種力量幾乎是摧枯拉朽的(看過一篇文章,說是打噴嚏時氣流的初始速度跟子彈一樣快),你想想,那些依附在黏膜表面的病毒怎受得了如此強大的氣流彈?所以,我們感冒時,頻繁地咳嗽、打噴嚏,就表明人體覺察到有敵人正在入侵,正想辦法用「人造颱風」將它們刮出體外。

  7.免疫部隊對病毒的反擊

  好吧,如果病毒這幾關都過了,它終於穩穩噹噹地進入了粘膜細胞,就能利用我們體內的營養物質,大量地繁衍它的新生力量。放心,人體的衛戍部隊(各種抗體、補體、白細胞等)也會聞訊而來(這個聞訊而來涉及很複雜的過程,真是相當的複雜),集中力量鎮壓入侵者。

  我們呼吸道的偵察兵偵察到有感冒病毒入侵,會趕快地報告中央,中央軍委立即發下開戰指令,調動全身的免疫力量大力支援,集中優勢兵力消滅來犯之敵。但如果敵人過分強大,或我們人體的免疫力突然降低(如受涼、淋雨、過度勞累等),免疫部隊就無法組織一場像樣的防禦戰鬥,敵人就能攻城掠地,不斷地擴大戰事,這就導致了我們普通感冒的發生。

  還好,我們的人體還有最後一招:丟車保帥。人體的呼吸道黏膜細胞幾乎一周就脫落一次,老一批的全部死掉(正常的話隨痰咳出),新生力量繼續頂上。一周後,那些被感染的細胞會全部脫落,新的未被感染的細胞重裝上崗——現在你終於知道為什麼感冒不必理它,一周後也會痊癒了吧?

  二、一臉雨打梨花的竇娥

  1.發燒是一種有益的防衛行為

  我想提到感冒,就不能漏掉發燒。

  發燒絕對是一個大事件,特別是對剛有小孩的年輕父母而言——那真可用上一句話:畏之如虎!

  (1)被冤枉的體溫

  每天,住院的病人都會得到一個來自護士的小棒棒,或插腋窩下,或含在口裡(再噁心一點:肛門)。對於一般的病人而言,他當然搞不懂什麼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所以患者常常會把關心的焦點盯在體溫計上。今天體溫高了,不好,病情加重了;明天體溫降下來了,大家眉開眼笑,似乎發燒就是病魔的外衣,體溫正常就是康復的標誌!真的是這樣嗎?

  而如果體溫能化為一身輕紗的女子,她一定會一臉的雨打梨花:大人啊,冤枉!如果我說發燒是對你有益的一個防禦反應呢——是真的!在中國,竇娥都沒人家發燒冤呢!

  (2)發燒總動員

  好吧,還舉前面感冒的例子來說發燒:前哨部隊探到敵情,立馬把信息報到中央軍委(人體中樞),中央軍委趕緊下發緊急動員令,全國即刻進入警備狀態。這就是發燒的一系列進展過程。這個前哨部隊就是人體的巨噬細胞,它們發現敵情了,趕緊地向中央軍委報告。怎麼報告呢?我們的萬里長城不是有烽火台嗎,各處的守軍只要一發現敵情,就點燃烽火,周圍的部隊一看到信號,就紛紛趕過來支援。

  人體的巨噬細胞用的辦法也差不多,它們會釋放白介素-1,周圍的免疫細胞一接受到白介素-1,就進入戰爭狀態,紛紛過來支援。巨噬細胞的白介素-1順著血液流到人體的指揮中樞——大腦,溜到大腦的白介素-1刺激神經細胞產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就像空調的遙控器一樣,將會把位於下丘腦的人體體溫調控中樞(正常設置於37℃)調高一點,於是體溫開始上升。

  從釋放前列腺素到人體發燒這個過程大約需要20分鐘,在此期間病人經常會感到發冷、寒戰,原因是下丘腦發出命令,告訴人體的感覺器官說:現在39℃才是「正常」體溫,於是全身各組織在沒有達到這一體溫時都會覺得冷,它與我們先浸一會兒溫水、再回到正常溫度的水會覺得冷的原理一樣。

  (3)寒戰與退燒藥的原理

  寒戰是人體最高效的提高溫度的一個辦法,寒戰時肌肉組織會快速運動,產生大量的熱以提高體溫。而我們經常用的退燒藥——非甾體消炎藥(如阿司匹林、芬必得、消炎痛等)退燒的原理是怎樣的呢?

  非甾體消炎藥有一個作用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產生,而前列腺素是人體體溫調控中樞的遙控器,它受抑制時,下丘腦就會以為戰爭時期已過,全國恢復和平狀態,於是又把體溫調回正常。

  劉翔起跑之前是不是要全場地晃一晃、熱熱身?他在幹什麼呢?無非是使他的體溫稍提高一點,全身進入應激準備。體溫提高只是全身進入應激準備的一個外在表現,體溫升高後,全身能量代謝增加、心跳增快(發高燒時你是不是覺得心跳得好快)、呼吸急促,更重要的是全身的多種生化反應在體溫升高時會加快(當然學過生化的人會知道這是各種反應酶的活性增強所致)。全身進入戰鬥總動員狀態,各種防疫部隊士氣高漲,戰鬥力加倍,不再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有研究者發現,體溫稍提高後,人體的B細胞及T細胞會迅速增殖,而巨噬細胞和粒細胞在較高的溫度下可以更好地吞食、分解病原體。提高體溫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一般的細菌、病毒在高於37℃的環境下生長、繁殖會受到限制。

  這麼說吧,我們人體在遇到外敵入侵時,為了提高防衛能力及抵制病原體的生長,一般的應對措施是:把體溫提高一點!

  2.中外醫生對待發燒的差別

  或許你在外國,小孩發燒38℃多,你很著急,醫生卻不當回事,只是囑咐你多休息、注意觀察,啥葯都不開!你是不是很惱火?

  其實醫生是對的,發燒對於我們是一種有益的防衛舉動,我們有什麼理由為了自己的心理平衡而濫用退燒藥呢?用退燒藥是一種駝鳥的做法,把體溫降下來,以為就好了,其實只是你身體的病毒在全身沒有防疫動員的情況下,更容易攻城掠地而已!

  第二部分 第六章 呼吸系統(3)

  當然,任何事情都得有個度,這就是我們老祖宗一直提倡的「中庸」,就像一個國家一樣,外敵入侵時反應過度也不好,否則全國的生產就得停下來,全部進入軍工生產,消耗過大,人民生活就會每況愈下。就像發高燒,全身消耗過大,水分丟失,而且我們的中央指揮部(大腦)都是些嬌生慣養的傢伙,它們天天坐在空調恆溫的辦公室里發號施令慣了,突然要它們在烈日下暴晒,一時半會還行,時間長了就扛不住了(大腦的神經細胞在高溫下會受損,特別是小孩的大腦發育還不成熟,長期高溫對其生長不利)。所以發燒是雙刃劍,在一定範圍內(一般認為39℃以下)是殺敵的利器,但超過了,又是危害人體王國的兇手。

  外國的醫生總是驚訝於我國醫生(特別是兒科醫生)對發燒的過度處理。在他們的觀念中,低於39℃的體溫對於人體抵抗感染是有益的,為什麼要用藥物降低它呢?這怎麼也說不過去!

  3.不適應症是造物主的小詭計

  發熱時我們會渾身酸痛、頭暈乏力。這些癥狀當然令人討厭,但如果我要說:這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而採取的一些措施呢?這些討厭的癥狀其實和發熱一樣,是被人類誤解的可憐的竇娥呢?

  的確是這樣的,如果從病理、生理的層面上講,渾身酸痛乏力是因為外敵入侵時,巨噬細胞向整個人體王國發出了烽火信息——白介素-1,各個部位即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國的物質準備會優先考慮國防的需要。

  和平時期,人體的能源物質很大一部分供給四肢肌肉,因為只有肌肉強壯才有可能勞動進食或在危險來臨時逃跑。但人體王國在接到外敵入侵的情報後,四肢肌肉就得做出犧牲,它們中的蛋白質要分解出來,為整個王國的軍事行動提供能量,這就是為什麼發燒時四肢肌肉會感到酸痛無力,發燒時間一長,會發現病人瘦了一大圈的緣故。

  此外,發燒時出現的種種不適癥狀,從造物主的角度而言,那是他的一個小小詭計——當然目的是保護人類這個群體!設想一下,如果一個肺結核病人(或者一個嚴重流感病人)生病了,但他一點癥狀也沒有,還活力四射地到處跑、到處吐痰,跟你距離0.01公分還爽爽地打噴嚏!結果會怎樣,他周圍的人群都要跟著倒霉。

  而人類的進化會使這些病人暫時地失去活力,讓他有種種的不適,只想躺在床上休息看書,把他局限在一個小範圍內。這一方面是強迫病人休息,另一方面是使得周圍的人群避免受到傳染。這個自然進化是不是太偉大了?

  而我們應該警惕的是近十年肺結核病在中國嚴重抬頭,這有很多的因素(如基層防疫的缺位,人口流動量加大等),但很重要的一點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結核病人營養狀態的改善(從古至今,肺結核一直是窮人的病,富人營養狀態好,常不發病),一大堆的隱性肺結核病人沒有明顯的癥狀,依舊活力四射地到處吐痰咳嗽——以致受害者越來越多!艾滋病的傳染速度很快也是因為早期的艾滋病患者根本沒有癥狀,這些傢伙還活力四射地到處去幹壞事。好好的一個人,誰知道他是艾滋呢——補充一句,隨地吐痰和對著人打噴嚏的人真是……自己想一個形容詞罵他!

  4.治感冒,提高免疫力勝過亂吃藥

  (1)本末倒置的治療手段

  我們了解了這麼多平時被我們冤屈的各種癥狀,或許能讓我們對疾病的治療有一番新的認識。如果我們重新審視一下平時對一些常見疾病所採取的所謂「治療」手段,或許會發現,我們自欺欺人、本末倒置的時候居多。

  我們認為自身已經有了高度的智慧,醫學的發展應該能讓人類無病無災地安穩過一生,但如果我們用審視的眼光來看,就會發現現代醫學有一個現狀:診斷上我們挨真理近一些,治療上我們的辦法並不多,許多辦法深究起來還有點不靠譜——比如對於感冒的治療!而且這個現象是如此普遍存在於各種疾病譜里。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認現代醫學,儘管它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是一個失敗的事業。我上大學時,一個老師是這樣跟我說的:「你們從事的是一項註定失敗的事業,生老病死是所有生物的常態,你們雄心滿懷地想改變這一自然法則,失敗自然只能伴隨你終生。」

  一場感冒,既然被稱之為戰爭,我們就要有點策略不是?感冒的根本病因是病毒肆虐,最根本的辦法是滅了來犯之病毒,如果這個做不到,那就讓自身的防禦力量變得無敵強大!

  想法很好,也很對,但實際上做不到。如果我告訴你,如果人類治癒不了艾滋病,那麼人類也治癒不了感冒!你信嗎?把感冒和艾滋病扭到一起黑白配並不過分,別忘了,它們的病因其實差別並不大,都是病毒,只是作案方式不同而已。

  對於病毒,人類目前的武器並不多,而且殺傷力也不夠。所以對於感冒,醫生一般不會用到殺病毒的葯,用了效果也不好。打個比方,在病毒面前,感冒藥如同一個淘氣的勇士,挑了根竹竿就衝到了戰場上。

  這個辦法目前行不通,那麼我們只得增強自身的防禦力量。是呀,你真聰明!人體的免疫力你可以在幾天內迅速增強嗎?——燃燒吧,小宇宙!你想的美得很!

  咦,這些辦法都行不通,那我感冒,醫生還狂開藥,他開什麼開呀這麼來勁?好吧,你感冒了是不是又發燒又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等,你難受呀,我當醫生的,開一些葯讓你不這麼難受不好嗎?如今現代醫學已經針對病毒,提供了許多很有利的武器(如解熱鎮痛葯)——等等,你給我等等!你上面不是說,發燒、頭痛、鼻塞、流涕都是人體的自我防禦反應嗎,是我的盟友嗎?那我幹嗎要把這些反應給消滅掉呢?

  好吧,你生病了來找醫生,醫生跟你說:「我沒有辦法,你回去多休息,多喝水,平時多鍛煉,注意增強體質。」你會不心疼自己的挂號費嗎?相反的,如果醫生開一些葯,讓你的癥狀很快消失(儘管這些癥狀對你有益,但讓你難受),你是不是要大讚醫生有醫德——就是這麼回事!

  (2)「神醫」是這樣煉成的

  再來講一個我知道的事:我一個朋友自己開了家診所,他向我誇耀說他鎮上的人感冒了都找他,因為他有個絕招:往葯里加皮質激素。這個皮質激素有什麼用呢?它能抑制免疫反應,就是說,你感冒了,正因為你自身的防禦力量試圖跟外敵作戰才讓你不舒服,如果我讓你的防禦力量不作為,讓他們無所事事,你是不是會一點也不難受?所以一個鎮上的人都叫他神醫,所以他掙的錢讓我眼球撐得比雞蛋還大!儘管我強烈地鄙視他,可全鎮的人還是贊他醫術高明!

  (3)感冒了,支持療法最重要

  總結一下吧,感冒了,你最好用支持療法,包括多休息,補充足夠的易消化的營養,還有足夠的水分。如果身體確實太難受,也可以用點解熱鎮痛葯,還有呢,免疫力低下的人要注意並發呼吸道的感染,意思是說,感冒了,我們的防禦防線被病毒攻破後,其他的致病細菌也會趁機地殺將過來。如果出現高燒、咳膿痰、胸痛、呼吸困難等呼吸道感染癥狀,那就要正兒八百地去一下醫院,驗個血,做個胸透或X光平片。如果沒細菌感染的證據,那麼抗菌素是沒有必要用的。

  三、「殺傷產婦的兇手」與細菌

  1.傳染病的真正禍首

  這一章將要講到細菌,因為我要講講肺炎,講肺炎不講細菌這恐怕連上帝也聽不懂。而且細菌也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儘管它們絕大多數與我們和平共處,而且相當大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生存下去的依靠(如我們腸道中的大腸桿菌,是完成消化過程必不可少的幫手),但我們更願意誇大它們對人體的危害,把它們和疾病聯繫到一起。當然這也是事實,在抗生素沒被發明出來之前,細菌和病毒是和平時期人類死亡的最主要兇手。

  第二部分 第六章 呼吸系統(4)

  儘管人類早期與疾病的抗爭史就幾乎是與細菌、病毒等傳染病的鬥爭史,可人類至19世紀才真正緩過神來想一想:我們幾千年來一直與之抗爭的對手是誰?我們幾萬年來最大的死因——傳染病的真正禍首是誰?

  儘管列文-虎克在1669年就已經通過自製的顯微鏡真真切切地看到細菌,但醫學界卻把他的發現當成雕蟲小技,不願意(可能也不敢)對傳統理論進行反思和置疑。

  很多人問過我對傳統醫學的態度,我誠懇地說,我是相當的尊敬我們偉大的傳統文化,尊敬我們的先人,而且我有時也吃吃中藥。不過我有一個很強烈的觀點:如果古代有個理論,一兩千年後還像玉皇大帝的屁股高高地蹲在我們頭上,比老虎的屁股還摸不得、不能質疑,後代的繼承者做的最多的工作不是去發展和創新,而是對這些理論一而再地注釋來注釋去,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大家還記得我講的古羅馬的蓋侖吧,他的理論統治了歐洲一千多年,所有的醫學教授乾的就是讓學生背他的書,大多數的醫學文章就是在注釋他或許一不留神說的一些話,哪個人不小心挖到他寫在或許是衛生紙上的古方就能獨霸一方。

  當然原因或許是先人偉大到窮盡了真理(是外星人派來的?),他把我們應該自己想的全部都想到(讓後代的科學家沒法活),堪稱頭號哲人王(從王小波的書上學來的)。當然既然我們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出落幾個偉大的哲人王也是有可能的——外國嘛,自然就×××!

  再來舉個例子,如果你在大街上碰上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帶著幾十萬的嫁妝,哭著喊著要嫁給你,你除了趕緊地向祖宗磕個響頭外,最好還是先想一下為什麼這等好事會落到你頭上,是不是有什麼貓膩在裡面。總之,一件事如果過分完美,起個疑心准沒錯!

  那麼,全世界有那麼多的民族,為什麼就我們的祖先偉大到幾千年前就把我們該想的全想到了,把我們後一代科學家該努力的活全乾了(也把飯碗全搶了),以至我們啥也不用想,啥也不用努力,只要去背老祖宗的書,去翻翻老古董就完事——如果有這麼好的事落在我們頭上,我想,我們在感嘆老祖宗偉大的同時,更應該想想這件事未免也太美了,是不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2.細菌是殺害產婦的背後黑手

  在對既成理論系統的反叛這事上,匈牙利人塞梅爾魏斯(1818~1865)幹得像賭氣的小孩,他狠狠地罵維也納總醫院的大多數產科醫生是「殺害產婦的兇手」——他當時是維也納總醫院的產科醫師,其下場當然在機關干過的讀者最明了:他被趕出醫院,寫的文章沒人敢讓他發表,大多數同行對他進行謾罵,他最終精神失常,還死於敗血症——這最可憐,他一生都在與敗血症戰鬥,打了很多漂亮仗,最後一次卻輸得精光!

  事從何因起呢?塞梅爾魏斯發現維也納總醫院的產科有兩個條件幾乎一樣的病房:第一病房供實習醫師實習,第二病房供醫院訓練助產士。奇怪的是,第一病房產婦的產褥熱(生小孩後出現的感染)發病率在10%以上,第二病房卻只有3%。細心的他發現第一病房的實習生都必須解剖屍體,而且常常連手也不洗就跑去給產婦接生或檢查;第二病房的助產士則從不解剖屍體,而且常洗手,衣服也十分乾淨。後來還發生一件事,一個醫生給一個宮頸嚴重潰爛的孕婦做檢查,然後沒洗手就接著給12個產婦會診,結果這12個產婦有11個死於產褥熱。

  塞梅爾魏斯就想了,肯定有一種什麼鬼東西在傳來傳去,他認為是「屍穢」。然後他要求手下的醫生檢查每個產婦時都要用漂白粉液洗手並涮手,結果使得第一病房產褥熱的死亡率從12.7%降到了1.27%。所以他罵當時的產科醫生是「殺害產婦的兇手」。

  插一段議論行不行:如果我說,人類醫學史上,無數個醫學教授教給醫生的知識,哪一個也沒有讓醫生學會洗手偉大!這樣說估計有很多人會罵我,說我也太不正眼瞧醫學教育了,但我說的卻是事實!再插一段議論行不行:如果你去醫院,你的醫師摸來摸去都不洗手,你就得當心點,至少要找個會洗手的醫生才放心。

  3.炭疽病與巴斯德的外科消毒法

  塞梅爾魏斯很偉大,但他並沒有提出產褥熱的真正病因,只停留在「屍穢」的猜疑上,正如中醫對於很多感染性疾病都停留在「外邪」階段。雖然列文-虎克在1669年就已經發現了細菌所處的微觀世界,但沒人把微生物和人類的疾病聯繫起來,而這項人類醫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最終歸功於法國人巴斯德(1822~1895),要命的是他也不是醫生(和達-芬奇一樣盡和醫生搶飯碗)。

  巴斯德是一個製鞋匠的兒子,是研究化學的,醫學史上如此重大的發現卻是由一個化學家做出的,這確實值得所有學醫的反思。巴斯德受老師的邀請,去蠶區調查當時嚴重威脅法國絲綢業的一種蠶病——儘管當時他連蠶都沒見過,對蠶的知識更是一無所知。幸虧如此,他才會老老實實地自己去觀察、試驗,不能取巧從古書上找個什麼之乎者也,五年後他終於證實了「蠶的微粒子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這一發現,並拯救了危機中的法國絲綢業。

  不幸的是,還沒等巴斯德享用成功帶來的盛宴,一系列打擊給他下了個大大的馬威:老父親溘然辭世,兩歲的小女夭折,而他自己又突然中風了,還好死神犯了最大的錯誤,寬容地釋放了他(他從死神手中脫險後,揭開了人類傳染病之謎,折斷了死神對付人類的最大利器),讓巴斯德用一條跛腿和一隻不聽使喚的手為人類醫學史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在1879年,法國的牛羊又一次流行炭疽病,這是一種人和動物都會傳染上的可怕疾病。人接觸患有炭疽的人畜的皮毛、肌肉、甚至是吸入被它們污染的塵埃都會感染炭疽病,而且患者的死亡率極高,如搶救不及時,病人常在24小時內死亡。當時已有獸醫在死於炭疽的動物血液中發現有微生物,巴斯德根據這一線索,將病畜身上的血液注射給健康的動物,它們很快感染炭疽並死亡,從而證實炭疽的元兇是微生物。之後科學家通過降低炭疽桿菌毒力的辦法研製出了炭疽疫苗,從而幫助人類戰勝了可怕的炭疽病。

  微生物與疾病的關係儘管已證據確鑿,但此證據都來源於動物實驗,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也是如此嗎?巴斯德這個醫學的門外漢(還是一個殘疾人),在不懂解剖、不會看病的狀況下,卻擔起了解決醫學難題的重任。他找了幾個醫生當助手,一次次地考察醫院,深入病房,並重點研究了產褥熱,終於揪出了此病的病原菌——鏈球菌。

  在科學院的會議上,巴斯德多次向外科醫生呼籲,只要將他們的手術器械在火焰上燒一下再使用,就可以減少很多病人術後感染的發生,但法國的醫生對於一個沒有「醫學博士」學位的「外行」提的建議不理不睬。不過,遠在英國的利斯特仔細研究了巴斯德的著作後,受其啟示創造了外科消毒法,使得外科手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4.道生一和宇宙大爆炸理論

  在人類認識細菌的歷史上,還有個偉大的德國人科赫(1843~1910),他發現了引起結核的致病菌,他將其命名為結核桿菌,他還拍了第一張細菌的肖像照片。至此,人類終於證據確鑿地把一個個兇手捉拿到,並證實了它們的罪行。不像以往的醫學一直說:一個人被殺了,那肯定是兇手乾的,但那兇手是誰,怎麼乾的,那我可不知道,這有可能,那也有可能。

  那你怎麼就說是結核桿菌引起的結核,而不是「外邪」呢?好吧,讓我們再看看偉大的科赫為我們總結的「科赫三原則」:

  (1)要在所有病人身上發現這種病原體而健康人身上沒有;

  (2)能在病人中找到這傢伙並把它揪出來,分離,培養,純化;

  (3)把這傢伙放到健康的動物上也能引出相同的癥狀和病理特點。

  非典時,我國的科學家在找尋SARS的病原體上鬧了一個大大的紅臉,我不說也罷,我國的科學家還是得該學就學,不要老以為中國人聰明能幹得不得了,沒這回事,全世界的鴨子都是呱呱叫的,看誰更用心、誰更努力而已!也不要以為中國的老祖宗偉大得不行,他們很多觀念都是錯的,他們那時代最偉大的人對世界的理解,也絕不會比現在一般高中生深入多少。我們心平氣和地接受他們好的,對那些沒理解對的,我們多去創新和發展,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去為他們做注釋,更不是一味地接受,想不通也得想通。

  第二部分 第六章 呼吸系統(5)

  我前陣子看電視,是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有個老先生提出說,中國人老早就發現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因為我們的老子很早前就說了道生一、一生二等等。我想說:大爺,事情並不是這樣的,道生一和宇宙大爆炸理論可不是一回事,就如三歲小孩都知道蘋果會往下掉,但這和重力理論並不是一回事。你愛國愛到這份上我很尊敬您,但這種對待中國老祖宗的態度,明顯的值得討論一下,一小下下!

  這裡講的是一個愛國,我很愛國,這你懷疑我我也沒辦法和你解釋清,但還有一個真理的東西在,愛國和真理的關係有時也很複雜,而在科學領域,我想它倆不應該攪在一起吧?

  5.細菌是這樣對我們下黑手的

  好了,我們終於能進入生物學時代了。想一想,細菌是什麼樣的呢?當然有張相片會更好,不過這對你用處也不大,我只知道它是很小很小很小的東西。有多小呢?它的個頭一般用微米做單位,1微米是一百萬分之一米長,大多數細菌的個頭都在0.5微米左右。還有一個概念是它們無處不在,你人類能生存的環境,它肯定能比你活得更好。人類無法生存的環境,如達到沸點的水裡、幾乎真空的高空中、千年冰川下、10公里深的海洋中,都能看到細菌的生活秀。

  還有一個概念,和人類社會一樣,絕大多數人是善良的,對社會作貢獻的,只有少數人是壞蛋,細菌也是,它們絕大多數與人類和平共處,有些還是人類所依賴的,只是少數是壞蛋。儘管是少數,但它們的禍害卻導致了我們日常的大部分疾病。

  最常見的疾病是細菌侵入我們的皮膚繁衍,如順著我們的毛孔入侵,形成局部感染,導致皮膚長癤或更常見的青春痘;在創傷病人中,細菌通過受損的皮膚入侵,於是就導致創面感染或積膿。另一個常見的入侵途徑是我們的呼吸道,於是就導致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直至肺炎、肺結核、肺膿腫。腸道也是細菌入侵的一個門戶,幽門螺旋桿菌是引起胃炎、胃潰瘍的禍首;位於腸道的細菌是引起膽囊炎、肝膿腫、闌尾炎、腸炎的兇手;霍亂弧菌是以前霍亂大流行的兇手,而常見的腹瀉、痢疾也均為細菌所致。

  對於現在大多數私人醫院所拉的大旗——泌尿系統感染,如尿道炎、宮頸炎、前列腺炎、輸尿管炎、腎盂腎炎,也均是細菌所致……自從抗生素髮明後,人類似乎初步取得了勝利,但也沒什麼好樂觀的,人類的歷史就是人類與細菌的戰鬥史,這永遠都不會改變。

  四、人類與細菌的生死之爭

  1.肺部是這樣被細菌感染的

  我們來繼續這場細菌之旅吧。

  什麼東西會伴你終生?談戀愛時許諾的愛人,還有你腳下的影子(那叫形影相弔),但有一個答案肯定不會錯,細菌會伴你終生。對於某些人而言,生命不息,潔癖不止,但如果他知道,除非他把自己的嘴泡在福爾馬林中(可制標本),不然他口中的細菌數至少要比中國的人口數還多——那他還潔癖個什麼勁?

  換句話說,只要你呼吸,你就得和細菌打交道,它們大多數也沒想要把我們怎麼樣,它們被我們吸進肺里肯定也苦惱得要命、無辜得要死(少數蓄謀已久的細菌除外)。即使再健康的人,他一天所遭受的致病菌的攻擊少說也有個千兒八百次。

  假如說,中國的幾百個機場最後只剩下個首都機場,所有的境外來客只能通過那入境,那麼這時的首都機場就相當於我們的肺,它一天總要有千兒八百個犯罪分子意圖入境幹壞事,但如果我們的首都機場安全防範措施得力(一如我們正常人的免疫系統),總能把這些壞蛋拒之境外;而假若來犯之敵強悍無比,或者我們的首都機場安檢有缺陷、國門洞開,那我們的肺就等著被細菌感染吧!

  得出結論了嗎?我們肺部若被細菌感染,原因無非有二:

  (1)這些細菌強悍得超出我們人體的防衛能力;

  (2)你自己的防衛能力有問題——而且往往以此因居多(這你又怨得了誰)。

  確實是這樣,得肺部感染的病人大多是小孩或老年人,其中以長期卧床的老年人最受病毒「眷顧」。

  一般情況下,做完手術後,醫生會鼓勵病人早點下床活動,當醫生的都對「長期卧床」畏之如虎,因為這樣肺部感染的機會比你求愛成功的幾率大多了,而且一旦感染,醫生就等著被愁死吧——長期卧床的肺部感染相當的難控制!插個結論是:術後盡量早日下床活動,避免長期卧床,除非有特殊的原因,否則只要能動你就動,「生命在於運動」——不論從頭頂往下說還是從屁股向上說都是真理!

  2.抗生素是肺部的保護衛士

  好了,診斷上就不勞您老費心了,還是交給專業人員吧,如果你連這種還算危重的病都要和醫生搶飯碗,你讓他們怎麼活?治療上呢,還是老辦法,一是大力加強自身國防建設,二是直接幹掉來犯之敵——上抗菌素,又叫抗生素,但大多數人還叫它們做消炎藥。

  抗生素呀,你讓我怎麼說呢,現在很多人對它非難多多。但我要說,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真兇揪出來,再一對一地制訂對策始於抗生素的發明,抗生素所挽救的人數遠比傳統醫學從它娘胎掉下來所挽救的人數還多。但現在抗生素飽受非難,因為它有副作用、有耐藥性、還有被醫生不正當地濫用。不過這種非難是不公平的,這是生不了兒子怪媒婆,抗生素永遠是好東西,你人類不正當地使用,出了問題把責任反扣到了它頭上。而且,抗生素因濫用而導致耐葯菌的產生最該怪的是誰——中國人!

  對於現代醫學,中國人給全世界作出的貢獻不多,壞事卻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抗生素的濫用在中國達到了讓老外寒心的地步——如果我是外國人,我會罵娘:媽的,你們中國人一個創新葯也整不出來,天天拿外國過了專利期的藥方,回到中國添這添那,改改制型,再拿到國家去騙錢,最後去騙老百姓。再好的新葯,拿到你中國去,沒幾年就給弄得耐葯菌到處都是。

  我說上述話,可能會讓很多人不爽,但我一點兒也不媚外,只是怒其(當然包括我自己)不爭,哀其懦弱,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那些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學學別人是怎麼做的。

  3.青黴素是什麼玩意

  二戰期間,青黴素所挽救的人數比死於原子彈的人數還多,它是二戰絞肉機上插著的一朵溫暖人心的鮮花,現在它在臨床上還被普遍地運用。青黴素的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在人類要將他泡在榮譽的蜜缸中時,只是平靜地說:「噢,青黴素,那是我偶然發現的。」

  青黴素是什麼玩意兒呢?這麼說吧,那是細菌之間在相互地黑吃黑中使的一個殺手鐧而已。有一種黴菌,它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不停地向周圍放出一種毒物,使得它周圍的細菌死光光,它好佔山為王。聰明的人類呢,當然樂於坐收漁利——把那些黴菌放出的毒物收集起來,再運用到那些被細菌感染的病人身上。

  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聖瑪麗醫院當細菌學教授,天天在培養葡萄球菌(那是導致化膿性疾病的致病菌之一)。有一天,一個培養皿里長了黴菌,按常理說,這是不應該的,長了黴菌表明培養皿里不小心讓雜菌進入了,結果這些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竟然死光光,黑吃黑的結果是黴菌大獲全勝。

  第二部分 第六章 呼吸系統(6)

  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發現,就常出自於這些不經意的小差錯之間。弗萊明不禁好奇起來,這些黴菌有什麼本事殺害別的細菌呢,它這個兇手是怎麼當的?結果他終於摸清了這些黴菌的攻擊原理,他將其命名為青黴素(盤尼西林是青黴素的音譯)。

  1929年,弗萊明在《英國醫學雜誌》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結果怎麼樣?竟然無人理睬!整整十年沒人理他!因為化學工藝還是一個難題,青黴素難以提純,而且化學性質很不穩定,提純出來後一小會兒就失效了,他無法證明自己的發現。

  二戰爆發後(不好意思,人類醫學的進步絕大多數源於戰爭,可能是上天要給人類一些補償),戰場上的傷員大多死於傷口化膿感染,澳大利亞籍病理學家弗羅雷(1898~1968)和德國病理學家錢恩(1906~1979)在舊書堆里看到弗萊明的那篇十年沒人理的論文,決心將青黴菌提純穩定,然後大規模生產。當時英國的科學家在德國的空襲中,沒日沒夜地干,生死不顧地干,每人口袋中卻還夾著一支青黴菌菌種,以防英國淪陷他們跑到哪裡都可以繼續研究。

  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科學家了吧?不是整天坐在辦公室里翻舊書編文章的人,不是一有點小發現就號稱全國領先的人,不是老叫囂著自己天下第一拒絕別人檢驗的人!

  人類自從有了對抗細菌的武器後,曾有一段時間不可一世,抗生素的品種層出不窮,威力也愈加強大。而我們在慶幸擁有如此之多的殺敵利器的同時,也正被另一個難題困擾著,那就是細菌耐藥性及抗菌素的濫用。

  在人類與細菌的鬥爭中,目前人類似乎佔了上風,但細菌生命力極強,進化使它們中的一部分菌產生了抵抗抗菌素的本領。人類與細菌之間是性命攸關的鬥爭,交戰雙方為了生存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對於抗生素的運用,我想我們還是把決定權交給專業的醫師吧,不具備專業知識就道聽途說地服用抗生素,不僅對自己的健康沒好處,而且也容易讓細菌產生耐藥性。我們只需知道:如果醫生說你身體哪裡可能感染細菌了,你最好記牢一句話:細菌培養,葯敏試驗!

  4.如何把幹壞事的細菌揪出來

  如果當官的可以分為腐敗的和不腐敗的,如果男的可以分為花心的和不花心的,如果女士可以分為愛慕虛榮的和不愛虛榮的,那麼細菌便可以分為革蘭氏染色陽性的(G+)和革蘭氏染色陰性的(G-)。而如果有個細菌長得瘦瘦長長,我們就叫它桿菌(如結核桿菌、大腸桿菌);如果它長得跟圓滾滾的武大郎似的,我們叫它球菌;如果這些圓圓滾滾的傢伙聚在一起,跟葡萄一個樣,我們叫它葡萄球菌;如果這些圓圓滾滾的傢伙排成一排,像鏈子似的,我們叫它鏈球菌。

  我們把它們這樣分類,一是好玩(當年的列文-虎克在他的簡易顯微鏡下,像上帝窺視到他的子民在考試作弊一般,看到五花八門的小玩意兒,就這樣給它們命名);二是臨床也用得著,特別是分革蘭氏染色陽性和革蘭氏染色陰性(就是細菌如果能被一種「染料」染上色,就是陽性,染不上色,就是陰性),一些抗菌素能對革蘭氏染色陽性(G+)有效,一些則對革蘭氏染色陰性(G-)有效。如青黴素類抗菌素對革蘭氏染色陽性(G+)的細菌管用,喹諾酮類的抗菌素對革蘭氏染色陰性的(G-)奏效,頭孢三代則大檐帽高高翹,兩頭通吃。然後還有一些經驗性的東西是:外傷傷口感染的一般是革蘭氏染色陽性(G+)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乾的好事,尿道和腸道感染的一般是革蘭氏染色陰性(G-)的桿菌乾的壞事等等。而肺部感染,管它什麼感染,很大一部分是細菌乾的好事,這是經驗,但不是我的經驗,是我的老師教給我的,我是這麼聽的,幹活時也是這麼乾的。

  5.撞大運的主任醫生

  通常呼吸科如果說哪個主任很神,往往這樣形容,別人輸了一個月的葯,炎症控制不下來,他一來,換了一個葯,燒立馬就退了下來。病人是這麼想的:要是我早日落到這主任手裡,那病就不會拖這麼久了;那主任是這麼想的:我簡直太有才了!原來的主管醫生會想:靠!筐里就三個蘋果,我摸了兩個壞的,傻子去摸也能把最後那個好的給摸出來!

  6.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

  我們現在的技術已經允許我們盡量地想辦法把幹壞事的細菌給揪出來,驗明正身(細菌培養),然後分別給細菌喝不同的毒藥(抗生素),看哪種葯讓它死得最快(葯敏試驗)。

  來看一下我所知道的國內頂級感染科的工作流程:較重的感染病人一入院,在用抗生素之前一般會進行細菌培養,否則會嚴重影響培養結果。然後先經驗用藥(因為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一般需要三到四天時間),待結果出來後,再根據檢查結果用藥!

  當然,一般的簡單感染經驗用藥就能有效果,可以不用這麼麻煩,而且有些感染想進行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有些困難(如深部肺部感染)。但我們腦子裡應該有根弦,能做這個檢查最好別錯過,現代的醫學技術允許你不用猜,允許你最準確地找到證據,你為什麼不幹呢?

  或許你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好的醫生,他經驗豐富,一猜一個準,但如果哪天他正經歷一次初戀還加上失戀呢?經驗很重要,但結果能鐵板釘釘,還是不要去相信一個失戀的老專家吧!

  我寫這麼多,並不想讓你以為說得肺炎了,自己應該怎樣診斷和治療。不是,我不能幹這樣的事,一是我不能讓你和我搶飯碗;而更重要的是,這是需要專業技能的事,診斷和治療上遠比我這麼輕輕鬆鬆地跟你鬧著玩複雜得多,也嚴肅得多(關乎生命)。決定權交給醫生,但我希望你知道大概的原理是什麼,怎樣才能最好地保護自己。我想對你說的是:如果你得了感染性疾病,而且還挺複雜、病也很重,那一定要儘可能地到有條件的醫院去,做細菌培養,葯敏試驗!

  再大發議論一下:我所知道的抗菌素類濫用情況,中國是最嚴重的。而在歐美醫學發達國家,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幾乎是常規性的技術,如果細菌培養呈陰性,那麼就沒有細菌感染的證據,抗生素一般是不用的;如果細菌培養出來了,那麼就做葯敏試驗,看哪種葯最管用,用對葯,療程夠,就能避免細菌耐葯情況的出現。在中國則不是如此,一是醫療條件的限制,二是有些醫生以為自己是神醫,經驗豐富,一猜一個準!當然還有別的因素,如出於某種原因(你可能知道,我更知道,但別問我),某個醫生只願意用某些葯,即便藥敏試驗表明用別的葯奏效,他也堅持不用,可見其中的貓膩。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1)

  要想身體健康,維持一個「和諧」的免疫系統至關重要,就像一個國家要安定團結,一套好的國家管理機制和管理機構首當其衝。我們經常在廣告上見到「提高免疫力」的字樣,那麼,是否維持身體健康就要提高免疫力?錯!「和諧」的免疫力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我們並不是要一味地追求提高人體免疫力,而需要維持一支適度和諧的免疫部隊,這支部隊精練而有戰鬥力,且隊員都忠心耿耿,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戰鬥力過硬,政治上合格!

  一、「美好的愈創臭」與皮膚——人體的萬里長城

  1.一萬個蓋侖也抵不過一個琴納

  古羅馬的蓋侖當然是偉大的人物,儘管我動不動舉他為例罵那些只知一味崇古的老頑固,但平心而論,醫生當到他那份上,連天才這個詞都不夠格來稱譽他。還有一個人物,叫愛德華-琴納(1794~1823),拿破崙曾說:「啊!是琴納嗎?對他的請求是不能拒絕的!」事情起因是琴納寫信給拿破崙,請求他放了幾個在戰爭中被拘留在法國的英國人,拿破崙說你誰呀你,讓我放我就放?當然不幹!約瑟芬皇后瞅了一眼信的落款,呦,是琴納!就跟拿破崙說:「這面子不給不大好吧?」

  連拿破崙都得給琴納面子,但死了1500年的蓋倫依舊跳出來刁難他。琴納到底是誰呢?牛痘接種法的發明者,他翻開了人類免疫學的天書,也是人類史上最恐怖的災禍——天花的終結者。但當他申請倫敦醫學院會員資格時,被告知得通過測試,測試的內容是蓋侖的文章。琴納惱火得很,嚴辭拒絕,這就是死了1500年的蓋侖刁難琴納的故事——儘管人類歷史上,一萬個蓋侖拯救的人數也沒有一個琴納多。

  我講琴納,其實是想藉此說一下人類的免疫系統,有一個事實是:如果沒有中醫,也沒有現代醫學,甚至大家生病了去請求巫醫、跳大神,人類依舊會生存在這個星球上;但如果沒有免疫系統,人類連站起來的機會也沒有,早就死光光了。

  這就像一個國家一樣,軍隊、公、檢、法系統是這個國家存在的保證,免疫系統則是我們人體這個王國的防衛系統。這套防衛系統是如此的簡潔、高效、精密,足以讓任何一個免疫學家相信這套系統的設計超出了上帝的智慧所及,只有歷經幾十億年的生死遊戲才能錘鍊出這樣完美的體系——儘管它也時常出錯!

  2.人體銅牆鐵壁的功用

  首先,人體的防衛系統在它的國度周圍修起了一道銅牆鐵壁——皮膚。皮膚是人體抵禦外敵的第一道防線,完整的皮膚對任何企圖入侵的病源微生物而言,幾乎是牢不可破的。儘管現代人更關注皮膚的其他方面,比如白皙、粗糙、鬆弛、皺紋……每年貼到皮膚上的錢能讓中國的所有窮孩子都上得了學。而從健康的角度看,皮膚的完整性才是最值得考慮的,它就如同萬里長城一樣,雄偉壯觀並不是建造者的根本目的。在醫生的眼中,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膚表面上窩著的企圖入侵者,比北京市的人口還多。

  皮膚的完整意味著肌體受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反之(創傷、燒傷等)則意味著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已經被突破,外敵正大舉入侵。而醫生所有的努力首先便是清除已入侵的病菌(清創),然後是把被破壞的長城修復(縫合,無菌包紮)。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很輕鬆地理解現代醫學所採取的各種措施。

  好吧,如果你的纖纖玉手被小刀割了個口子,或者你剛好目睹了一場車禍,到處血肉橫飛,該怎麼辦?對於創傷傷口,首先意味著出血,再則呢,意味著皮膚的防線被撕破,如果大的創傷,可能還意味著內部組織受損——但那是醫生的事了。對於一般人,最應該採取的措施是:找到你能找到的最潔凈的干布,壓迫出血的地方,過十來分鐘後包紮起來。為什麼這麼干呢?首先壓迫止血是最簡單有效的止血方法,其次,用潔凈的干布包紮傷口,其目的是簡單地修復皮膚的防線,讓空氣中或皮膚周圍的細菌無法進到傷口下。

  如果是很小的傷口,止完血再貼個創可貼就可以解決問題(創可貼的原理也只是在傷口外建道臨時防線,抵禦外敵入侵),而大一點的創面呢,當然就是醫生的事了。對於此,醫生最常做的是清創縫合。

  (1)為何要為傷口清創

  因為皮膚完整性被破壞了,細菌攻入傷口內這無可避免,清創的目的在於盡量地把這些入侵的敵人消滅,還有把已經壞死的組織清除(這些壞死的組織是細菌最好的生長家園)。而縫合呢?縫合起來的皮膚一是容易對合重新長上,二是縫上了就減少了細菌入侵的通道。當然沒癒合的皮膚還是會讓細菌有機可乘,那好吧,我再在傷口包上無菌的紗布,一切就搞定了。現在你知道皮膚有傷口該怎麼辦了吧?

  (2)燒傷、燙傷該怎麼辦

  關於燒傷、燙傷,我在急診科的那段歲月,碰上過各種莫名其妙的自我處理方法,有塗牙膏、塗醋、塗草汁的,還有澆人尿、喝小孩尿的……讓我大為驚嘆之餘,才省思我們國家的醫學常識教育是多麼地缺乏。

  那麼正確的燒傷、燙傷早期處理方法是什麼呢?首先,用乾淨的冷水緩慢沖洗燒傷處15~30分鐘。我來解釋一下為何這麼干。燒傷、燙傷對皮膚的損傷是由什麼引起的?高溫!那麼燒傷後首先要做的是什麼?降溫!把皮膚的溫度降下來!如果燒傷後立馬在傷口塗上各種膏劑,燒傷傷口內的熱量反而無法散去,只會繼續留在皮膚內加重損傷,而緩慢用冷水沖洗傷口,則能以較快的速度把熱量從皮膚內帶走,把損傷降到最低。冷水沖洗完呢,還是用你能找到的最潔凈的干布包紮起來,然後再去醫院。

  ①輕度燒傷

  如果燒傷的面積小,燒傷程度不是很深,皮膚還能自己修復,那就給受損的皮膚表面消消毒(把細菌消滅掉),用無菌紗布包紮起來,這是因為皮膚受傷了,抵禦外敵侵略的能力下降,需要保護一下。

  ②重度燒傷

  如果燒傷的損傷程度重,皮膚完全損傷(Ⅲ度燒傷),已經不可能重新長出,該怎麼辦?植皮吧,還能怎樣?從別的部位取健康的皮膚重新移植到受傷的部位。不過讓我們驕傲一下,我國在重度燒傷的治療水平是處於世界前沿的,我國醫學界拿得出手的不多,燒傷治療倒是其中一個。不過,對於一般人,燒傷的早期處理很關鍵,記住,冷水降溫,乾淨布包紮,這是我們最需要乾的!

  3.美好的愈創臭

  至於手術呢,不管你相信與否,19世紀之前,醫生把人體第一道防線打開進行手術的後果是:「躺在我們醫院手術台上的病人,其遭到死亡的可能性,與滑鐵盧戰場上的戰士相同。」這是首先使用氯仿麻醉藥的辛普森醫生(1811~1870)對當時外科手術的總結。而當時手術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手術傷口的化膿感染。

  儘管那時法國一個製鞋匠的兒子巴斯德已經創立了「微生物致病學說」,但那時的醫生大多把他的論文扔到廢紙堆里,因為1600年前的蓋侖說了:化膿是創傷癒合的固有標誌!令人作嘔的膿毒腥毒是「美好的愈創臭」。那時的外科病房可稱得上是膿液橫流,而換藥是女傭們的活,她們把包在化膿傷口上的亞麻布解下來,在水桶里洗一下,再給病人重新包上,而這桶水將是整個病房所有病人的病菌集中營。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2)

  4.引起感染的罪魁禍首

  那時的外科手術最常乾的是截肢術,術後死亡率是:40%~60%。所以那時的外科醫生,與其說是生命的守護者,不如說是劊子手更恰當。直到1861年,英國的外科醫生利斯特(1827~1912)前往格拉斯哥大學就任外科教授,還好他不是一個整天把蓋侖掛在嘴邊的庸醫,他對引起外科感染的每一個因素都自己琢磨個透,他發現同樣是骨折,如果皮膚完整,那麼很少會化膿感染,但如果皮膚完整性遭破壞,則感染幾乎無可避免。怎麼回事呢?是不是空氣中有什麼玩意兒是引起感染的罪魁禍首?於是他從舊紙堆里把巴斯德的論文翻了出來,立即成就了他在醫學史上的輝煌地位。既然巴斯德說微生物是引起腐敗和發酵的原因,那麼,如果把傷口和空氣中的微生物隔離開來,是不是就能避免傷口的化膿感染呢?於是他創建了一套新的消毒法,成績立現,他在這期間所做的40例截肢術,只有6例(15%)死亡。

  1867年,利斯特在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了《治療複合性骨折的新方法》,於是新的一套外科消毒法得以推廣開來。

  5.皮膚是生命的萬里長城

  利斯特之後的外科醫生逐漸發現,引起傷口感染的微生物並非主要來自空氣,而是來自於與傷口直接接觸的手術器械和醫生的雙手。

  1886年德國的伯格曼(1836~1907)發明了手術器械和敷料的熱蒸汽消毒法。1890年,美國的哈斯特德(1852~1922)發明了橡膠外科手套。利斯特的外科消毒法逐漸演變成了現代外科消毒法,人類對自己第一道邊線的重視得到了回報,現代的外科手術術後感染已經不多見。而現在的醫生也終於知道:皮膚對人體是何等重要,它不單是一個白皙或黝黑的概念,而是一道關乎生命的萬里長城。

  二、人體王國的戰爭

  1.人體有強大的邊境防線

  儘管人體這個王國築就了皮膚這道堅固的邊境防線,但因懼怕外敵而閉關鎖國也不是一個好的辦法,清朝的覆滅就給了我們很好的警示,況且沒有與外界的能量代謝和信息交流,人體也不能生存。

  我們通過口腔(消化系統)、鼻腔(呼吸系統)、尿道(泌尿系統)、肛門這四道與外界相通的國門來完成人體的能量代謝。通過雙眼、雙耳來收集外界信息。而這些通商口岸正是外敵(細菌、病毒等)入侵的主要途徑。而且這種入侵幾乎發生在我們生活的時時刻刻。

  於是我們的人體組建了龐大的防禦工事和數量眾多的軍隊(免疫系統),這套防禦系統成功地抵禦了外敵的入侵,鎮壓了內部的叛變分子,檢舉出一個個人體管理層的腐敗官員,如果沒有他們的出色工作,人體王國將立刻不能正常運轉,感染、癌症將會使這個王國覆滅。

  人體的防禦工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皮膚,完整的皮膚保護了我們絕大多數的邊境不受外敵侵犯,而在與外界相通的各個通商口岸,我們也是層層設防。我們的口腔中的唾液,含有一種溶菌酶,可以高效地分解細菌,你現在知道貓受傷了用舌頭舔洗傷口,比文藝復興前的人類用烙鐵燒灼傷口更科學了吧?我們的胃酸幾乎可以「酸死」食物中的絕大多數微生物,當然也會有漏網之魚和對強酸有抵抗力的致病菌,如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在胃酸中閑庭信步(這傢伙據科學家說是引起胃炎的禍首)。

  而我們的腸道中則生活著超過10兆的細菌,10兆是什麼概念?其實我也數不過來(很多個0),我只知道這麼龐大的細菌群是你擠我我頂你的各自死佔地盤,外來的致病菌想要落個腳幾乎沒門。而我們的鼻毛雖然不雅,卻交織成一張大網,兜住了大部分的灰塵和大點的細菌;呼吸道中覆蓋的噁心的黏液卻是超級「捕蒼蠅膠」,粘住了絕大多數的入侵者,然後通過擤鼻涕和吐痰將它們掃地出門(當然,還通過打噴嚏將敵人吹走)。而眼睛則通過不時分泌眼淚給眼睛洗澡。哭算是超級大流眼淚,其實我們眼睛中的淚腺無時無刻不在流淚,當然量比較少,不易覺察到。我們的尿道呢,就比較省勁,你細菌長吧長吧,一泡小便就把你們沖得乾乾淨淨。女性的陰道呢,那裡居住著對女性同胞關懷備至的嗜酸乳桿菌,它們分泌乳酸保持陰道的酸性環境,使得絕大多數細菌不能生存,但不當的運用抗生素常會把嗜酸乳桿菌也殃及到,陰道酸性環境被破壞,就會引起陰道炎症和陰道瘙癢。

  2.白細胞的作用

  剛才說的是我們的強大邊境防線,陣地工事建得是固若金湯,但如果以為工事建得好,就躺在後面睡大覺,此國必亡,二戰中法國大名鼎鼎的馬其諾防線就是個倒霉例子。人體王國當然不會幹這種事,這些工事後面是龐大而高效的軍隊(免疫細胞)。這支軍隊不僅數量超卓,而且種類繁多,士兵各司其職,戰爭來臨時緊密聯繫、相互配合,拳頭握在一起,把入侵之敵打得落花流水。

  這支軍隊大部分時間呆在血液中(它們就是我們常說的白細胞),它們和負責傳送氧氣的紅細胞、負責止血的血小板都來源於骨髓造血幹細胞。和我們的社會一樣,骨髓生出來的小孩(造血幹細胞)並沒有定專業方向,並不是所有小孩一生下來就註定要當戰士或當工人,這些兒童將來可能是白細胞,也可能是紅細胞,還可能什麼都成不了就夭折了。

  如果人體王國安定團結,這些造血幹細胞就大多會成長為紅細胞,負責傳送氧氣,只保持一小部分的白細胞維持戰鬥力;如果人體王國面臨外敵入侵,那骨髓就馬上開足馬力大量生成造血幹細胞,而且這些「兒童」大部分會成長為戰士,白細胞數量在短期內大增,全國進入備戰狀態。

  對於普通人,抽血化驗首先看的也就是白細胞總數,我們經常聽到醫生說:你的白細胞高了,可能是感染了!於是我們老覺得白細胞是壞東西,如果治療後再次抽血化驗,醫生說:好啦!白細胞終於降下來了,病好了!我們就很開心,似乎把白細胞幹掉病就好了。是這樣嗎?不是,當然不是!

  白細胞是好東西,我們先把這個調子定下來,它們是我們抵禦外敵的戰士。對於感染性疾病(如傷口感染、肺炎、腸炎、尿道炎等),醫生抽血也主要是看白細胞總數,如果白細胞總數高於正常值,那麼就可能是身體的某個地方正受外敵侵略,身體正處於備戰狀態,軍隊的人數大量增加。如果軍隊人數降下來了(白細胞總數正常了),我們就推測為治療很有效,人體已經從戰爭狀態進入正常生產狀態,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去當戰士,轉而從事生產,所以白細胞總數降了下來。

  所以,很多人對白細胞是誤解了,而且是把人家委屈大了,白細胞的多少,反映的是人體處於什麼狀態,以此暗示你:人體王國是處在安定團結的和平時期呢,還是處在外敵入侵的備戰時期。

  相反,有些時候,如化療、放療、藥物副作用或人體極度虛弱時,白細胞總數會大量減少,也就是人體王國的戰士銳減,沒有正常的戰鬥規模。這時人體就很危險了,一有外敵入侵,人體不能組織足夠規模的抵抗部隊,敵人長驅直入,就會導致國破家亡。所以腫瘤患者在化療、放療的前後都要抽血查血常規,如果白細胞總數很低,那麼就表明人體隨時都有受感染的危險,這時就應該停止治療或想辦法提高白細胞的數量。

  3.什麼是白血病

  那麼白血病呢,它其實是白細胞過度脫落或增生引發的血癌。一抽血化驗,白細胞總數很多很多,常常是正常值的十幾二十倍,但這些戰士腐化變質,他們不聽中央指揮自己大量增殖,軍隊人數眾多,卻終日坐在營房裡吃喝玩樂,敵人來了,不去戰鬥,只是消耗國家資源,坐吃山空,所以白血病多會並發感染敗血症。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3)

  我們的軍隊有陸軍、海軍、空軍,這些軍種中有干後勤的,有普通戰士,還有指揮官,他們各司其職。我們的白細胞呢,可分為粒細胞和非粒細胞兩大類,這麼分是因為我們把白細胞放到顯微鏡下看,有些細胞中會含有一些顆粒,有些則沒有,就依此來分門別類。其中粒細胞又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非粒細胞則分為淋巴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當然,你不必理會這麼多,不記這些也罷,只是想讓你知道,我們的白細胞是一支軍隊,這支軍隊由各種各樣的各司其職的人員組成,那麼,這個龐大的軍團是怎樣運轉的呢?

  先來假定一個戰爭場景:我的手指被刀割破了,也就是我們的皮膚防線開了一道口子,我又不以為然,不去處理,盤踞在傷口周圍和空氣中的細菌終於有機會進攻人體,我們來看看人體是怎樣組織一場防禦戰的!

  好了,刀子割了我一下,我立刻感覺到痛,馬上把手抽了回來,避免讓刀子割得更深(這種反應是本能的),這時疼痛感傳到中央指揮部(大腦),中央軍委立刻收到信息:咱們的指頭有危險,現在馬上需要進入備戰狀態了。同時呢,受傷部位的嗜鹼性粒細胞會向周圍發出求救信號,這個信號載體是一種叫組胺的生物大分子:快來人啦,我們受到攻擊啦!處於傷口周圍的戰士(粒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一接到求救信號(接觸到組胺),就立刻從懶洋洋的狀態進入備戰狀態,逆著組胺衝來的方向往事發地點跑。這下就熱鬧了,各路高手齊集事發地點,一場大戰開演了。

  4.戰場上的先頭部隊和偵察兵

  首先趕到現場的一般是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是人體王國軍隊中數量最多的,能佔到一半以上(50%~70%)。它們是最普通的小兵,在身體各處巡邏站崗,一接到求救信號就直奔戰場投入戰鬥,它們一般與細菌死磕,多數與細菌同歸於盡,我們傷口化膿感染的膿液,其實主要就由中性粒細胞的屍體組成。所以當我們看到噁心的膿液,就應該首先向為保護我們而英勇犧牲的粒細胞致敬!

  巨噬細胞(phagocytes)是處理現場的低層官員,它們名字來由是因為它們個頭一般比較大,而且善於吞吃,巨噬就是大吃大喝的意思。巨噬細胞是人體細胞中的長壽者,可以活上數年(紅細胞的壽命只有120天,而血管中的粒細胞只能活3~4天)。它們在身體各部位巡迴,不僅吞噬來犯之敵,更關鍵的是它們是我們人體的清潔工,用自己的大肚子來吞噬人體王國中死亡細胞的屍體,以及過剩的膽固醇和血液中的各種垃圾。

  巨噬細胞在這場戰爭中還將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它們吞噬敵人後,還要殘忍地將敵人肢解,並將能表明敵人身份的殘骸掛到自己的表面(抗原)。巨噬細胞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向人體王國報告:敵人就是這樣子的,能代表它們身份的東西我已經找出來了,我舉在手上讓大家看清楚,請求中央軍委派出專門對付這類敵人的軍隊來!

  如果巨噬細胞因為某種原因不起作用,那就麻煩大了,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得癱瘓。沒有情報來源,大家一摸黑,中央指揮部也不知道敵人來了多少,是些什麼傢伙,他們有什麼特點,應該採取哪種戰略戰術。所以就像是現實中的戰爭一樣,信息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指揮官如果沒有準確的信息來源,是不可能打勝仗的!而這個巨噬細胞就是這場戰爭的空中衛星,是偵察兵、也是間諜,你說他有多重要?!

  5.輔助性T細胞的血淚史

  而在中央指揮部坐鎮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它是這場戰爭的最高指揮官,也是整場戰爭的靈魂人物。

  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官,必須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輔助性T細胞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說為了實現理想,絕大多數輔助性T細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我們就來講講它的血淚史吧。和大多數免疫細胞一樣,輔助性T細胞也出身於骨髓,但從小它就被送到胸腺(位於心臟上方的一個人體器官,大多數人成人後這個器官會萎縮消失)。這些學員在胸腺這個大學校里接受嚴酷的訓練,訓練的主要內容是識別人體的各種敵人及異物。這些受訓的學員不僅要求技能過硬還要求品德高尚,識別敵人的技能不及格者淘汰,培養過程中發現品德有問題者也淘汰(主要是會攻擊自身細胞的)。被淘汰者的下場是:死亡!

  你猜在胸腺受訓的學員中,有多少能順利畢業成為輔助性T細胞、成為一名出色指揮官的?1%左右!也就是說:100名受訓者最終只有1人能走上領導崗位,其他的呢,通通被人體淘汰出局,死路一條。人體正是如此嚴格地選擇指揮官,才能保證作戰中不會出錯,儘管殘酷,但指揮官的作用確實太重要了,馬虎不得!輔助性T細胞畢業後就被分配到身體的各處,擔任各地方軍事指揮部的指揮官。和輔助性T細胞一起在胸腺受訓的還有細胞毒性T細胞和抑制性T細胞,這兩個難兄難弟受到的待遇也好不到哪裡去,但它們都在人體王國中擔負著重大的職責。總之一句話,人體王國對擔負重任的官員向來選拔嚴格,絕不將就!

  輔助性T細胞起什麼作用呢?好了,巨噬細胞已經將表明敵人身份的殘骸掛到表面(抗原)向指揮部報告了,輔助性T細胞就要對這些殘骸信息(抗原)做出分析,分析出巨噬細胞殺死的是不是敵人(你這傢伙別謊報軍情),是何種敵人,這類敵人的性質是什麼(據報道,輔助性T細胞能識別大約100萬種不同的抗原信息)。好了,如果入侵者是有敵意的,而且輔助性T細胞也識別出來犯之敵的真面目,現在它該發出全國緊急動員令,所有的將士一律停止休假,進入備戰狀態。它給巨噬細胞、粒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B細胞等免疫細胞發出戰爭指令(主要是白介素),人體的各個免疫細胞接受到白介素後戰鬥力增倍,從平時的休養狀態變成熱血沸騰(活化狀態)的戰士,神采奕奕地奔赴前線。

  與輔助性T細胞一同在胸腺受訓的還有細胞毒性T細胞,它們是人體的檢察官,任務是時刻密切地監視人體王國的各個成員。如果哪個細胞感染了病毒或細菌,或是哪個細胞不好好乾活想做壞事(癌變),細胞毒性T細胞就把它們偵察出來,不聲不響地靠到那些「變質分子」的身上,投下一種叫穿孔蛋白的深水炸彈,在感染了病菌的細胞或癌細胞上打出一個大孔,讓這些細胞的生命物質流出來,把它們一個個幹掉!儘管它這個檢察官在我們看來應該司法獨立,但在人體王國中,細胞毒性T細胞還是要受輔助性T細胞的領導,平時懶洋洋的,接到輔助性T細胞的戰鬥指令(主要是白介素-2及干擾素)才充滿活力,才肯幹活!

  6.人體免疫系統中最強大的利器

  當然,如果是僅僅發出戰爭動員令,那輔助性T細胞這個指揮官當得也未免太輕鬆了,人體免疫系統中最強大的利器在於B細胞生成的抗體。抗體是人體王國對付入侵者的殺手鐧,來一種敵人(抗原),人體王國就想辦法生產出只對這種敵人有效的抗體,是極為高效的一對一關係。從敵人入侵到人體最終製造出專門針對該入侵者的生物導彈——抗體,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等到這些抗體生成後,生物導彈就會在戰場上四處開火,專門找與自己匹配的敵人。有的抗體能中和敵人的毒素;有的則撲到敵人身上,死死地抱住對方,讓他動彈不得,以便免疫細胞進攻;有的則分布成一道戰場隔離帶,讓入侵的敵人無法進入(保護健康組織)。

  這些生物導彈的製造工廠就是B細胞,一種B細胞只生產一種抗體,人體王國有數百萬種不同的B細胞,理論上可以生產出數百萬種不同的抗體。和平時期,這些B細胞都處在停工狀態,這時的B細胞個頭都小小的,身子里有一個緊密的細胞核和極少量的細胞質,就像一個工廠啥都沒有,只有一個辦公室。某一天某一種敵人入侵,人體王國就要從這數百萬的B細胞中挑選一個工廠,這個工廠製造的抗體最適合敵人,對敵人最有殺傷力。一旦某個B細胞被人體王國挑選出來,它就馬上進入戰爭狀態,被活化,迅速分裂並大量增殖出相同的細胞(克隆細胞),沒過多長時間,人體內便能組建數以億計的工廠。而且被活化的B細胞體積大增,細胞質里短時間內布滿了用以製造抗體的裝配點和輸出抗體的通道系統。它由空空蕩蕩的只有一個辦公室的閑置小工廠搖身一變成為擁有數千條生產線的龐然大物,一個被活化的B細胞一個小時就能釋放1000萬個抗體分子,你能想像這是怎樣的生產效率嗎?

  而這個挑選工廠的工作就要由偉大的統帥——輔助性T細胞來完成。它從巨噬細胞那裡得到敵人的情報,開始運用自己的智慧識別敵人,認清了敵人的面目後,就著手從數百萬個B細胞中挑選一個出來,下指令讓這個B細胞馬上進入戰時狀態,開足馬力生產武器。抗體是我們人體對付外來入侵者的獨門暗器,特異性很高,幾乎對每一種類的入侵者都量身定做。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4)

  7.進入和平時期的最高統帥

  好了,戰爭終束了,人體的防疫部隊經過一段艱苦的戰鬥取得了勝利。但是偉大的統帥——輔助性T細胞是個窮兵黷武之人,他成了人體王國的英雄後卻不肯罷休,依舊努力地想把人體拖入戰爭狀態,維持他的權力地位。人體王國也發現當一個領導者沒有外來力量制衡時,最終要出事,所以人體特意安排了一個角色,也就是一起和輔助性T細胞在胸腺受訓的抑制性T細胞。在戰爭快進入尾聲時,抑制性T細胞就接替輔助性T細胞成為最高統帥,向全國發出停戰命令,人體王國重新進入和平生產,大量裁減軍隊,軍工生產停工,民用生產重上軌道。

  人體王國進入和平時期後,會大量地裁減軍隊,但是一部分經歷這場戰爭的有經驗老兵會被王國保留下來。當然他們人數不會太多,王國給他們提供了優厚的待遇,允許他們養尊處優。這些老兵包括記憶性輔助性T細胞、記憶性B細胞、記憶性細胞毒性T細胞等。他們是人體歷經各項戰役的先驅者,是王國最寶貴財富。有可能王國要養他們一輩子,但萬一再有同一種類的外敵來襲,這些有過多次歷練的老兵將能迅速反應,重新活化。比如記憶性B細胞如果重新遇到跟以往同一類的敵人,就可以不經中央指令,迅速活化,重新進入戰爭狀態,大量生產消滅敵人的高效抗體。這種反應不再通過巨噬細胞向輔助性T細胞傳報軍情、輔助性T細胞識別敵人再下達戰爭命令等一系列過程(這一般需要一周時間),記憶反應可以在短時間內組織起一場由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的防禦力量,高效地消滅來犯之敵。

  我們人體免疫部隊的分工、組織結構、作戰策略都堪稱管理學的精髓,當然人體的免疫系統遠比我們上面講的複雜很多。免疫學是所有醫學研究的寶藏,我這麼說一點也不過分,因為這一領域有太多未知的空間,只要用心研究就很容易出成果。現在免疫學的研究已經把觸角伸到神經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內分泌學、癌症研究及心血管生理學等領域,單獨一個領域內所做的一項基礎研究,都會在其他領域起到重新開啟一方天地的作用。

  三、牛痘與人類偉大的欺騙

  1.人類對免疫系統的騙局

  估計許多讀者小時候都出過水痘(可能現在的小孩已經沒有出「痘」的概念),都知道出過「痘」的人不會再得這種病了。其實原理也就是感染過水痘病毒的人體,保留了一部分對水痘病毒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當水痘病毒再次來犯時,人體幾乎不讓它們有落腳的機會,便乾淨利索把它們清除出國門。

  當然人類有偉大的智慧,這些偉大的智慧包括能巧妙地欺騙我們的免疫部隊,欺騙感情這號事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像話,但卻是人類與疾病戰爭史上最偉大的成就!好吧,讓我們來把人類對免疫系統的騙局揭開瞧一瞧:

  如果人類要對付乙肝病毒(現在中國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人數最多的國家,攻克乙肝病毒已成為中國醫療界的一個世紀難題),治療上目前還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但預防上,我們已經有乙肝疫苗這個強大的武器。這個乙肝疫苗就是我們對人體免疫系統施的一個障眼法。

  人體免疫系統與乙肝病毒之間的戰爭絕大多數是以人類勝利告終,但仍有一部分人因免疫系統力量不足或來犯的病毒力量太強,讓病毒在人體中站穩了腳步並生存下來,這就是我們所稱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或感染者。如果人體在初次與乙肝病毒的遭遇戰中取得勝利,將會在體內保留一支對同一類型乙肝病毒有作戰經驗的記憶部隊,這支記憶部隊將對以後再次來犯的病毒痛下殺手。

  狡猾的人類想了個絕妙的辦法:培養一些乙肝病毒,或者乾脆就是經過處理的病毒殘骸,但想辦法讓它們對人體沒什麼攻擊力,使它們淪為一支無能的入侵者,即使人體不組織抵抗,它們也不對人體構成威脅。人類把這群無能的入侵者注射到體內,這下人體的免疫部隊就受到了欺騙,他們才不管這群入侵者有沒有戰鬥力,依舊進行全國總動員,再次產生出專門對付乙肝病毒的一支特異作戰部隊。當然,最終肯定是免疫部隊取得了勝利(別忘了,人類是故意設計出一支無能的入侵部隊),當戰事平息後,人體王國重回和平建設時期,但保留了一支對乙型肝炎病毒有作戰經驗的小股軍事力量。好了,等到人體真的感染了乙肝病毒,這些有作戰經驗的老兵會立刻投入戰爭,一是反應迅速,二是作戰有章有法,這次真正的來犯之敵在這支強大且經驗豐富的免疫部隊面前,只有被消滅的下場!

  2.天花是這樣滅絕的

  人類最初把前邊說的障眼法用在消滅天花這場偉大的戰役上。1979年12月9日,來自19個國家(包括中國)的21個委員在證實通過全球消滅天花的文件上簽字。1980年5月8日,這個文件又被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三屆世界衛生大會上的155個會員代表正式確認。

  愛德華-琴納曾預言「牛痘接種法實踐的最終結果,將是人類最可怖的災禍——天花的絕跡」。不到200年時間,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這場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戰勝疾病,它使得人類的壽命出現了第一次大飛躍。在公元18世紀之前,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18歲,那時的人類在大規模的流行病(如天花)面前幾乎無能為力,而當琴納的牛痘接種法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採納後,天花的流行基本得到控制,使人類的平均壽命從18歲躍升為40歲。而第二次人類壽命大飛躍出現在20世紀初,青黴素的問世,挽救了無數個被細菌感染的病人,使人類的平均壽命由40歲躍升為65歲。

  3.現代醫學走向沒落了嗎

  在這裡我要插一段議論,並不是我偏袒現代醫學,我也知道它確實出了一些問題,但我發現批判者們都有點偏激,似乎在這樣的傳媒時代,不危言聳聽就無法搶得話語權。幾乎所有的批判者都把矛頭對準了現代醫學在腫瘤、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無能為力」上,他們很少有人會去讀一下人類的疾病史,了解一下現代醫學是怎樣幫助人類戰勝最大的天敵——瘟疫和感染性疾病的!現代醫學戰勝了一個個敵人,現在遇到了新的挑戰,這些敵人很強大,目前的解決辦法不是很多,但並不能因此就否認現代醫學的成績。況且,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其實最大的病因在於人類生活方式的轉變,治療的根本方法在於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指望於醫學的發展。如果有一天,現代醫學戰勝了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這完全有可能,現在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致力於此,並非他們多麼地有獻身精神,而是這個領域蘊藏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只要有利益作誘餌,就會有大批的偉大智慧專註於此),那麼肯定還會有新的挑戰在人類面前等著,難道我們指望有個無比強大的醫學能讓每一個人永遠不死?這可能嗎?

  儘管我是一個深愛祖國的中國人,但在整個人類對付疾病的一個個戰役中,中國醫學並沒有交出一份好的答卷,天花不是我們消滅的(儘管有證據證實中國人遠在琴納之前已發明了種「人痘」的方法來消滅天花,但真正在全世界範圍內戰勝天花運用的是琴納的牛痘接種法),在細菌感染方面也貢獻不多,在外科無菌手術中幾乎更相當於局外人……

  現在現代醫學(我們稱之為西醫)在一些慢性疾病上還拿不出好辦法,我們一小部分人就幸災樂禍了:「西醫走到末路了」、「醫學的發展要看我們的了」,我也很願意我們偉大的祖國能為未來醫學的發展交出好的答卷,但我絕不喜歡這種不客觀的態度,這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小家子氣!

  4.人類與天花的戰爭

  好吧,我們來看看人類歷史上天花是怎樣肆虐逞凶的,在預防接種法問世之前,天花在全世界橫行無阻,幾乎是人人必得,被很多民族認為是和掉牙、換牙一樣普遍的生理現象。還有很多民族把天花的病因歸之於神,如印度的天花女神叫西泰拉-瑪泰,印度人把她描繪成這樣的形象:女神頭頂著一個裝滿天花疫種的花籃,疫種掉到誰身上,誰就會得天花,女神一手持一個水罐,她的水一灑,就把天花的膿包洗去;另一隻手拿把掃帚,一揮手就把天花掃得無影無蹤。而奈及利亞的天花神是個凶神,誰也不能平息他的怒火。而中國也有天花娘娘,得了天花就得到廟裡求她保佑。我國東晉的煉丹家兼醫學家葛洪(265~311)在他的《肘後方》上首次記錄了天花的流行。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5)

  而歐洲歷史上曾發生多次天花大流行,18世紀的歐洲,約有5000萬人死於天花,還有不計其數的人因天花留下的凹疤痕(麻子)而毀了面容。其中1774年英國曼徹斯特的天花大流行,就有近53%的人受到感染,死亡率達17%;1754年,法國的死亡人口中因天花逝世的佔10%,而因天花而毀容和致殘的佔總人口的20%;1520年,西班牙殖民者登陸墨西哥,給當地土著居民帶去了天花,短短時間內死亡人數達350萬,絕大多數土著種族滅絕。

  而歷史上,我國清朝的順治皇帝就死於天花;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幾乎因天花喪生,後來儘管幸免於難,但卻秀髮脫盡,只得天天戴假髮掩丑;英國女王瑪麗二世、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也死於天花……

  在人類同天花的戰爭史上,中國、印度、非洲的一些國家都有以種「人痘」預防天花的經歷,而且似乎是以中國人為最早(這點現在各國存在爭議)。老祖宗們發現得過天花的人不會再患第二次,於是發明了將天花患者身上的「痘」種到健康人身上的辦法,但這種人痘接種法並沒有被大規模採用,原因是接種者得冒很大的感染天花的風險。

  人類醫學史上偉大的人物愛德華-琴納是英國的一個鄉村醫生,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見習助理醫師時,偶然聽聞一個擠奶女工驕傲地說:她這輩子都不會得天花,因為她擠奶時由於接觸了牛的乳房,得了一種很輕微的病——牛痘。於是他就老琢磨著這件事,他花了28年的時間,對天花的預防做了系統的研究,還深入奶場,對擠奶女工進行廣泛的調查。1796年,琴納進行了一次在倫理上有些爭議的試驗,他把一個擠奶女工臂上牛痘的漿液接種到一個小男孩身上,六周後又往這個小男孩身上接種了天花病毒,奇蹟出現了,小男孩安然無恙。到1798年,琴納已積累了23例成功的病例,於是出了一本名叫《調查》的小冊子來介紹他的方法。

  琴納的方法甫一公開,就招致大多數同行的攻擊,許多人公開發表演說或出書表示反對,更有甚者編造謊言來攻擊琴納,比如謊稱接種牛痘者頭上會長出牛角來。還好真正的科學不用言語爭論來裁判,1977年10月26日,索馬利亞的一個炊事員作為全世界最後一個天花出疹病人被治癒,人類最終戰勝了這個奪去無數人生命的病魔。現在全世界只有莫斯科和亞特蘭大兩所安全級別最高的實驗室還培養有天花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對報告一個天花病人的出價是1000美元,但願這世界再沒有人能得到這1000美元!

  琴納的牛痘接種法是人類歷史上免疫預防史的開端。而生產預防傳染疾病的免疫藥物一直是醫學界最有成就的事,像脊髓灰質炎和白喉等致命疾病事實上已經基本根除。而我們這代人對以前的新生兒破傷風的高死亡率可能想像不到,對以前老人談之色變的種種疾病也可能根本就沒有概念。

  5.為什麼一定得打疫苗

  還好,在我國,疾病預防免疫是強制性的,這確實是個偉大的措施。我們對付一種傳染病最有效的辦法確實是打疫苗(如打乙肝疫苗)。所以那些驗血時沒有乙肝病毒抗體的人,在看了以上這些文字後,都應該趕緊去醫院打打疫苗。而對於艾滋病而言,製造艾滋病疫苗確實是人類目前最迫切的事了,儘管艾滋病病毒極為狡猾,它們有驚人的突變能力(一種疫苗生產出來後,艾滋病病毒一突變,打的疫苗就又起不到作用),但人類的智慧會最終取得勝利。我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如果哪天艾滋病疫苗生產出來,我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跑去打預防針!

  四、上帝的懲罰——艾滋病

  1.無法戰勝的艾滋病毒

  以前的人類對自然界充滿敬畏,現在的人類似乎一下自大了起來,以為可以戰勝一切,直到艾滋病和SARS的出現,人類才開始省思自己是否過於自大和貪婪,所以這些疾病常被稱為自然界對我們的懲罰,甚至是上帝的懲罰。

  我不是宗教人士,其實對上面那個觀點也沒有多少的贊同。如果人類不太自大,低一下頭看看我們的土地,應該會贊同我的看法:無論人類有多強大,其始終只是這世界上數以億計的物種中的一個。全世界所有的物種都在競爭和共存中相互交織,人類同別的物種的關係是如此,同細胞、病毒的關係也是如此!

  草原上的獅子一覺醒來,第一個想法是我今天一定要追上一隻跑得最慢的羚羊,不然我就得挨餓了;而羚羊一覺醒來也在想,我一定不能是今天跑得最慢的那隻,不然我小命就沒了。人類與細菌和病毒的關係其實也是如此,有時人類跑得快一點,如天花就被人類消滅了;有時是細菌或病毒跑得快一點,如艾滋病和SARS的肆虐,還有死灰復燃的肺結核——這種關係永遠不會改變,當人類消滅完艾滋病和SARS時,肯定還會有某一些細胞或病毒又狠命地趕在了人類的前面!

  而絕大多數細菌和病毒和人類是共存的,它們只想找個地方生存,只為混一口飯吃,你人類多吃一口飯就可以讓它們幾億個子民生活上好幾年了,它們憑什麼要跟人類過不去。大家都不容易,比如天花和艾滋病病毒,它們肯定也沒想過要找人類怎麼著,只不過它們呆的不是地方,它們的生活方式恰巧為人類所不能容忍。天花這小子比較的直不楞丁,讓人類把它掃地出門;艾滋病這個傢伙就狡猾很多,到目前還在人類跟前挑釁。人類稱它為二十世紀大瘟疫,是上帝的懲罰(至2000年,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的人數超過4000萬)!而艾滋病肯定會謙虛地說:哪裡,哪裡,混口飯吃而已!

  人類終於碰上刁鑽的對手了!

  艾滋病病毒喜歡把家安在淋巴細胞或吞噬細胞中,最中意的家是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它選這個家倒不是它故意要對人類使壞,實在是它也沒想那麼多,只是喜歡罷了。但輔助性T細胞對人類而言太重要了,他是誰呀,人體免疫部隊的最高統帥!這個最高統帥一死,整支軍隊就沒人指揮了,人體王國的國家管理機構形同虛設,一小股外敵入侵就得亡國呀!

  2.HIV的傳染途徑

  艾滋病病毒的入侵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斬首行動」。那它是怎麼突破邊境、成功著陸、再建立根據地、漸漸席捲全國的呢?

  艾滋病的正式名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縮寫為AIDS)。1979年秋天,一些有亂交史的男同性戀者因不常見的病症出現在紐約、舊金山的診所,他們患了少見的真菌感染,或是罕見的腫瘤(卡波氏肉瘤),再就是致命的肺部感染和卡氏肺囊蟲病,這些疾病的相同特點是十分罕見,因為正常人很少會得這種病,只有免疫力極度低下的人(如極度虛弱的老人,晚期癌症患者或長期服用免疫抑製劑的人)才會「中標」。

  剛開始,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摸不著頭腦,到1984年,美國已有4918人染上了艾滋病,而且大多數感染者早已死亡。美國的同性戀組織很惱火,他們認為美國政府歧視他們,不好好地解決問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壓力很大,剛開始,他們認為可能是同性戀者為增加快感吸入一些藥劑引起的,之後又發現很多人吸了這些藥劑卻平安無事;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舊金山的一名嬰兒接受一個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後染上此病,這下有眉目了,肯定是血液中有某種成分會傳來傳去,於是焦點集中到了病毒上。

  研究者發現,男同性戀者通過肛交經常引起肛門粘膜的破裂出血,而且他們中很多人共用針頭吸毒;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三個相互不認識的艾滋病患者都指認與紐約的一名同性戀者有過性接觸,而這名同性戀者也是艾滋病患者,這就加強了艾滋病會通過性交和血液傳染的證據。

  接下來的事讓科學家有些疑惑,在從海地來的移民身上也發現了艾滋病患者,但他們既否認是同性戀者也否認曾經吸毒。這是怎麼回事呢?後來發現海地的民俗中,同性戀是被視作一種特殊的圖騰來崇拜。有學說指出,艾滋病源於中部非洲,後傳播到海地,又被同性戀者帶入美國,最後散播到全世界,但這個說法還未得到證實。

  最後人類終於將艾滋病的禍首鎖定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上,它們一般躲在活體的淋巴細胞(主要是輔助性T細胞上)和巨噬細胞里,隨著血液到處流動,傳染方式是順著血液跑到被感染者體內去。比如吸毒者共用針頭,針頭上沾著帶有病毒的血液,這個針頭再刺入另一個人的皮膚,這些病毒就跟著溜進去,完成一次感染過程。性交過程的感染也是,黏膜破裂出血,病毒隨著血液從破裂的黏膜入侵。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6)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表明:報告患者中有53%是同性戀或雙性戀,25%是靜脈吸毒者,7%既是同性戀又是靜脈吸毒者,餘下的有7%是異性性接觸傳染,2%有接受輸血史,其餘原因不明。但有證據表明:在家庭、工作場所與艾滋病病人非親昵接觸不會傳染。就是說請大家放心,只要是正常的交往並不會感染艾滋病。在中國,政府報告的艾滋病感染人數有爭議,但普遍的概念是中國現在的感染人數約為200萬左右,或者可能更多,也就是說,艾滋病其實離每個人都不遠,對艾滋病無知才是治療此病最大的難題。

  艾滋病在中國的感染方式跟國外有所不同,吸毒、輸血是主要的途徑,同性戀雖然也有,但可能以異性戀(主要是賣淫)為多。對於我們,一定要樹立一個觀念:血液是很危險的,如果沒有必要,千萬別讓他人的血液進入自己體內,不管號稱經過多少層檢測。這是我畢業到醫院工作後,身邊的師長們一直對我強化的一個觀念。當然,搶救生命時的輸血另當別論。

  3.無比狡猾的艾滋病毒

  好了,艾滋病病毒進入了人體內,我們的人體防禦部隊當然要對其進行入境審查。HIV最狡猾之處在於它的免疫逃逸機制。首先它會對自己進行一番喬裝打扮,就像特務一樣混入我軍內部,穿上我軍的衣服,和我軍戰士混在一起。HIV會把自己的表面修飾得跟人體的正常成分一樣,人體的免疫部隊查來查去,沒發現什麼可疑的,就讓它在體內通過;但人體最終還是會發覺不對勁,把它鎖定為可疑分子,繼而下發全國通緝令:各守衛部隊注意了,有一個長成這樣子的壞蛋入侵,大家提高警惕,見一個殺一個!可HIV也不是省油的燈,它還會再次喬裝打扮,時不時就變換身份(主要是病毒表面抗原位點的改變),這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沒招了:好不容易揪出一個特務,拷問出了身份,並命令B細胞開足馬力生產出一大批專門對付它的生物導彈,結果這些導彈在人體王國找了個遍,卻發現沒這個目標——其實,人家已換了一個身份,潛藏起來繼續為非作歹了。

  而生產艾滋病疫苗為什麼這麼難也就是這個原因,人類生產出一種疫苗,打到人體中,人體就獲得了對付這類型病毒的能力,可沒過幾天,病毒就換身份了,人體剛組建起來的免疫部隊一點用也沒有,疫苗白打了!這種情況同樣存在於流感疫苗中,流感病毒和艾滋病病毒一樣很善變,人類一直搞不清楚下一場戰爭中,它們會以何種面目出現,常常被它們打得措手不及。

  狡猾的HIV還知道「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個道理。它躲到人體免疫部隊中央指揮部——輔助性T細胞的家裡,在那裡利用輔助性T細胞的資源拚命繁殖,等到病毒數在這個細胞中擠不下去了,它們就再蜂擁跑去感染另一個輔助性T細胞。

  剛開始,被暗殺禍害的輔助性T細胞人數還不是很多,而且人體也還能組織一部分力量時不時地消滅幾個艾滋病病毒,病毒的破壞活動還知道有所收斂,所以艾滋病患者一般有2~10年的潛伏期,也就是說,患者感染了HIV後會有2~10年的時間不發病,跟正常人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被感染的人數越來越多)。而等到輔助性T細胞被破壞得沒剩下幾個,人體再也不能組織一場像樣的防禦戰了,這時HIV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它們會加快破壞活動,導致病情急劇發展,直到輔助性T細胞被消滅一空,人體王國的防禦部隊就會全線崩潰。

  這時的艾滋病病人已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人體對外界沒什麼抵抗力,以前從不放在眼裡的一個小感冒對艾滋病病人可能就是致命的一擊,人體王國內部沒有監控力量,癌變的細胞沒有能力被清除,最終艾滋病病人常常死於機會性感染(意思是正常人一般不會受到感染,只有病人讓這些細菌有機可乘,抵抗力低下才會發病)或死於癌腫。

  4.潔身自好才能避免艾滋病

  治療上,儘管不時有新藥物問世,但效果都不佳,而且藥物費用昂貴,得了艾滋病,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意味著不治之症。似乎發明艾滋病疫苗是個好辦法,但目前還沒有看到能大規模運用的希望。說到此,我想人類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超過了上帝或自然界所能容忍的程度,畢竟吸毒和濫交確實是一種罪惡。人類在貪得無厭地享受快感的同時,的確也需要負擔一定的風險,不是嗎?

  潔身自好或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好辦法!我們在責備現代醫學的無能為力的同時,確實也要從自身的生活方式上進行省思。

  五、過敏反應與殺向蚊子的大關刀

  1.免疫隊伍的冤假錯案

  我讀大學時經常考的一種題型是名詞解釋,我畢業時成績不好都賴它,因為儘管每個名詞的意思我都懂,但我卻總學不會用很高深的專業術語來解釋它——所以我挺討厭故作高深地把簡單的事複雜化,弄得大家一看就心寒,掉頭就跑。不過,免疫學家們在這方面就可愛多了,他們把免疫系統的本質概括成:識別「自我」和「非自我」,排除「非自我」,保持「自我」。瞧,多簡潔易懂!建議各學科的專家們多借鑒一下。

  當然,如果讓我來下上面那個定義,我會說:免疫系統就是識別人體中的壞蛋和良民,打倒壞蛋,保護良民——可能這個定義會連可愛的免疫學家們也接受不了——因為實在太土了吧!我的一個好朋友給老婆送花熱衷於扛上一大捆玫瑰(真的像扛柴禾那樣),用舊報紙一包就壓到他老婆懷裡——我太喜歡這種霸道的作風了,用他的話講叫「土才有力量」!

  好啦,免疫系統就是人體王國的軍隊和公檢法系統,作用呢,是維護人體王國的安定團結。但是別指望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不會辦出冤假錯案來,人體王國的這支免疫隊伍也是如此,有些冤假錯案甚至威脅到了王國的存亡,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或某些慢性腎炎。

  當然對於入侵的敵人要「豺狼來了有獵槍」,但如果是朋友來了或人家是不小心闖入、一點惡意也沒有,人體王國的免疫部隊也把獵槍端起來——這就是常見的過敏反應。

  我們來看看過敏是怎樣發生的。過敏,專業術語叫「變態反應」,其實是人體的免疫部隊對某些物質的反應過度,人家可能只是小偷小摸,也沒幹什麼大壞事,但免疫部隊卻認為這些外來者窮凶極惡,不趕盡殺絕就會亡家亡國,於是展開了一系列「嚴打」,弄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變態反應的過程

  2.引起過敏反應的「怪」東西

  引起變態反應的物質叫變應原,這變應原的種類可就多了,有的人對海鮮過敏,有的對花粉過敏,還有的對藥物、動物皮毛、塵蟎、金屬過敏,反正五花八門,什麼稀奇古怪的都有,但大部分人卻查不出過敏原來。當然現在很多女性在飯桌上老叫囂著說對酒「過敏」,這大部分不能當真。而不少人對藥物過敏則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在這裡首先要告訴那些有藥物過敏史的朋友,如果你真對某種藥物過敏,一定要時刻提醒你的醫生,即便煩死他也不為過。

  那些變應原接觸到皮膚或呼吸道及消化道的黏膜,在皮膚周圍巡邏的免疫戰士們就緊張起來了,會向中央指揮部謊報軍情:敵人來了!敵人來了!於是一系列應急作戰預案立馬展開,最高統帥甚至還命令B細胞立即生產專一對抗這種「入侵者」的生物導彈——抗體(主要是IgE)。當然,這場戰爭結果絕對的一邊倒——因為入侵的多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

  那些在這場戰爭中存活下來的生物導彈(IgE)附著在一種存在於皮膚表面的細胞——肥大細胞的表面上,IgE附著在那裡(像導彈發射架)向外瞄準,準備著給那些膽敢再次入侵的變應原予以迎頭痛擊。當人體皮膚上的抗體(IgE)再次碰到那些變應原時,肥大細胞就被激活,這傢伙會站在一旁大嚷大叫,敵人入侵了,敵人入侵啦,開打了,開打了!向周圍發出戰爭信息(主要是組胺、白介素和前列腺素),人體四周的免疫部隊——接收到這些戰爭信息後,都蜂擁而出,朝出事地點趕來,再次上演一場烽火戲諸侯的大戲。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7)

  而長此以往,人體就有點受不了了,因為這會導致出事地點血管通透性增加(這樣免疫部隊才能跑出去,趕到出事地點),炎症浸潤(各路軍隊全擠到一起),平時山清水秀的田園也變成了生靈塗炭的戰場。

  3.在人體各處搗亂的變態反應

  (1)鼻子和眼睛

  如果變態反應發生在鼻子或眼睛的黏膜上,例如花粉過敏,患者就開始打噴嚏、流眼淚、黏膜水腫、瘙癢。

  (2)咽喉內壁黏膜

  如果變態反應發生在咽喉內壁黏膜上,這就有生命危險,因為如果咽喉的黏膜過分腫脹,會把呼吸道堵死,人吸不了氧氣會沒命的。所以對於過敏的患者,一定要問有沒有覺得呼吸困難呀,如果有這些癥狀,一定要立馬送醫院,而且只要癥狀沒緩解,千萬不能離院回家。

  對於上面這點我是深有感觸的。在非典期間,一個患者來就診,說發燒、全身癢、起痱子,而且呼吸困難。當時非典肆虐,值班醫生就很緊張,趕快叫病人自己去拍胸片。結果那病人在去檢查的半路上就死亡了。這可把大家緊張壞了,非典時發燒,呼吸困難,而且在醫院死亡了,會不會是非典病人(當時我所在的城市還沒有疫情報告)?病人屍體解剖後,才發現原來是酒精過敏,喉嚨水腫把呼吸道給堵死了,導致病人窒息而亡。後來這件事引發了醫療糾紛,病人家屬認為是醫生沒及時下診斷,讓病人去做檢查耽誤時間才死的,如果醫生一開始就有這根弦,病人一來就立馬把激素用上或把喉嚨切開(這樣能讓氣從切口呼進呼出),這個病人就不會死。

  (3)皮膚

  如果過敏發生在我們皮膚上,就會發生皮膚表面紅腫、癢,有的還會出現起疹(蕁麻疹),一般癥狀會持續半個小時甚至幾天,最後自動消失。病人通常瘙癢難忍,不去抓一抓簡直能把人難受死!我想蕁麻疹患者在這方面是最有發言權的,他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4)氣管支氣管

  如果變態反應發生在氣管支氣管,就會引起哮喘。空氣污染最直接的受害人常是那些生活在工業區的小孩(對工業粉塵過敏),而更常見的哮喘變應原是花粉或屋中的塵蟎。哮喘發作時,會發生氣管黏膜腫脹,平滑肌收縮(像用手把支氣管捏緊),呼吸就困難了。

  過敏確實讓人很痛苦,而且它防不勝防,如果知道自己對什麼對象過敏,那還好一點,但大多數過敏卻查不出過敏原來。這叫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其實絕大多數過敏體質的人都很苦惱,你想想,就像你每天出門都得防著仇家追殺,那該是多可怕的事。

  4.治療過敏的小妙招

  (1)激素和免疫抑製劑

  看了上文,或者有讀者會說,我惹不起,總躲得起吧?當然遠離過敏原是最聰明的辦法——走為上策不是?!但很多人卻沒那麼幸運,我都不知道我的敵人是誰,我往哪裡躲?那我們回頭想想過敏是怎麼引起的:是我們的免疫部隊分不清形勢,來只小蚊子卻扛著把大關刀衝過去。要不,我用藥把這支免疫部隊的戰鬥力降一下不就好了?聰明!這點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上激素和免疫抑製劑呀,這些藥物現在我們多的是。可問題來了,這樣雖然把過敏問題解決了,但人體的免疫力卻下降了,萬一敵人真的來犯,沒人去抵抗怎麼辦?看來這也不是好辦法——儘管它們的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2)肥大細胞的穩定劑

  對了,過敏發生時,不就是因為肥大細胞到處嚷嚷,謊報軍情說敵人來了,人體免疫部隊才都趕過來的嗎?我大叫「你丫閉嘴」不就行了?其實這點科學家也想到了,色甘酸鈉這類藥物就是一種肥大細胞的穩定劑,它會跑去安撫肥大細胞的情緒:你緊張個啥?快閉嘴(穩定肥大細胞的細胞膜,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炎性介質)。不過這類藥物有時作用有限,不像激素或免疫抑製劑那樣效果明顯。還有呢,那個肥大細胞(這死胖子)不是要向指揮部傳遞信息報告敵人來了嗎?我們想辦法把這些軍事情報截住不就結了?

  (3)抗組胺葯

  還有一類葯,叫抗組胺葯,這類葯長得跟那些傳遞情報的情報兵幾乎一樣,它們會搶先一步跑去向中央指揮部報告:大王,沒事了!然後把路占死,讓真情報兵進不來(佔據組胺受體位點)。但令人遺憾的是,抗組胺葯對哮喘作用不大,而且容易讓人犯困,有時療效也有限。

  當然,人類的智慧還遠不止這些,新的藥物層出不窮,儘管如此,有過敏體質的人依然飽受人體免疫系統免疫過度之苦。

  六、變質的軍隊與自身免疫性疾病

  1.經常失手的人體免疫部隊

  人體免疫系統出的差錯,遠比人類歷史上出現的臭名昭著的獨裁政府的失誤次數還多得多——人體的這些差錯引發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疾病。一大類高發於女性同胞的疾病,包括常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性心臟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1型糖尿病等等,還有大多數的慢性腎炎均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什麼使得偉大的統帥成為屠殺人民的獨裁者的呢?我想歷史學家肯定很感興趣,而科學家則對免疫系統搖身一變對人民大開殺戒這個現象更感興趣!有些時候,我們的免疫部隊會奉行「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對敵作戰原則,如風濕性心臟病的發生可能跟人體感染鏈球菌有關,要命的是這種鏈球菌長得跟心臟內膜上的善良老百姓比較相似。人體王國的免疫軍隊才不管那麼多,只要貌似入侵敵人的全殺,一個也不放過,以防入侵者混作老百姓招搖撞騙,結果戰爭結束時,一清點戰場,發現死的大多是自己人。

  而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跟最高統帥腐化變質有關,儘管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從小就在胸腺里經過嚴格的篩查,只要稍有道德品質上的瑕疵,都要被殘酷地淘汰。但如果有一兩個學員把品德上的缺陷(會對自己的同胞下毒手)隱藏得很好,順利走上領導崗位,或是本來根正苗紅的青年,走上領導崗位後開始慢慢變質腐化(現實中這種例子多了去了),不僅指揮軍隊殺死入侵的敵人,還把自己的同胞視為異己,對人民大開殺戒,這可能才是絕大多數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的真正原因。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最高統帥監督制約機制的缺失,主要是抑制性T細胞(Ts)的功能缺陷。抑制性T細胞(Ts)是輔助性T細胞(Th)的權力制衡者,在戰爭末尾,它應該站出來,去削弱輔助性T細胞的權力,不能讓它這樣為所欲為,使危害波及面擴大,傷及無辜。但如果抑制性T細胞功能沒發揮好,沒有一套好的監督制約機制,大權在握者不出問題才怪。

  2.最常見的幾種免疫性疾病

  (1)類風濕性關節炎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刀口向人民的免疫部隊攻擊的一般是人體的結締組織(包括關節和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肌肉、肌腱、韌帶)。如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時,免疫部隊主要攻擊自身四肢關節的滑膜,於是引起關節僵直和腫痛,最後導致關節變形。

  (2)強直性脊柱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

  強直性脊柱炎首先攻擊人體的中軸關節(脊柱、骨盆、大關節),於是引起腰背疼痛,活動僵硬。而系統性紅斑狼瘡則是免疫部隊對人體結締組織的全面大屠殺,特別是重要的器官(如腎、心臟、肺、神經系統)也不放過,因此這種疾病最後常常是致命的。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8)

  (3)1型糖尿病

  老年人得的那類糖尿病一般是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發於青少年身上,其主要的特點是得長期依賴注射胰島素,否則會有生命危險。人體的免疫部隊則特異地攻擊自身的胰島B細胞(就是這類細胞負責生產胰島素),胰島B細胞被幹掉後,人體中所需的胰島素數量嚴重不足,治療上就需要人工額外地補充。

  (4)甲亢

  甲亢的全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得甲亢的人總是吃得多、喝得多,卻總長不胖(女孩們是不是很羨慕?)、雙眼突突的炯炯有神、愛出汗、脾氣也火爆得很,誰惹他就跟誰急,晚上睡覺時心還跳得很快,一看脖子中間腫腫的——那可能就是患有甲亢。

  甲亢的最常見病因是人體的免疫部隊攻擊促甲狀腺激素受體(TSHR)。聽上去很複雜吧,這麼說吧,人體的甲狀腺激素(主要是T3、T4)負責促進人體的生長代謝(小孩缺少甲狀腺激素會長不大),而促甲狀腺激素(TSH)是一類促進甲狀腺加快生產甲狀腺素的生產指令。甲狀腺細胞上有接受這種生產指令的專門接收器,而人體的免疫部隊就攻擊這種接收器,讓甲狀腺細胞誤以為又收到加班生產的指令了,於是開足馬力加班加點,最終導致甲狀腺激素過多,出現癥狀。

  3.免疫性疾病,控制是關鍵

  好了,講了這麼多人體免疫部隊殘殺忠良的劣跡,治療上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呢?很不幸,人類目前還沒有找到對付此類疾病特別好的辦法,當然每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其特殊之處,有的治療效果已經很好了(如甲亢),但大多還不是太理想,主要能做的是控制癥狀。治療上經常運用的是激素或免疫抑製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人體的免疫部隊轉身向無辜群眾開了槍,那好吧,我用藥物把你這支部隊的戰鬥力降下來,讓你沒力量鎮壓老百姓。這個辦法效果雖好,但萬一真的敵人來了可怎麼辦?我們人體王國還指望這支部隊保家衛國呢,現在我把他們的武器繳了下來,外敵入侵時,我讓誰打仗去?

  當然理想的治療藥物應該是把鎮壓老百姓的這支部隊的槍繳下來,前提是不要影響到那些負責保家衛國的部隊的戰鬥力。可惜這方面我們目前還做不到。

  值得警惕的是,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一塊,騙子特別的多。因為治療上,目前所有的大醫院都找不出太好的辦法,各種騙子就利用很多患者「試一下」或「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心理,到處打著「根治」、「不用激素」、「祖傳秘方」等旗號,兜售他們的所謂「靈丹妙藥」——其實絕大多數此類藥物偷加了激素,然後就漫天要價——這種騙子現在還特別的多!不過,有些中藥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上還是有效的,但功用也主要是控制癥狀,目前打著「根治」旗號的100個人中有100個是騙子!

  對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的確沒有什麼「治根」的方法,能做的主要是控制癥狀和壓制病情的發展,過分追求「根治」的結果常常是上當受騙,讓不法從醫者大發其財。在目前的治療上,用得最多的藥物還是非甾體消炎藥或糖皮質激素、免疫抵製劑。而這類藥物副作用很多,用得好呢是治病救人,用不好呢是殺人武器,所以看這一類疾病一定要到技術好、經驗豐富的醫院去,而且一定要遵醫囑。因為激素或免疫抑製劑的運用非常複雜,何時吃、吃多少量、何時減量、何時停葯……都有一套很複雜的規矩,而且稍微用不好就容易出現副作用,所以病人一定不可自作主張(其實這類藥物連大多數醫生都用不好)。

  總之,對付人體王國免疫部隊的變節跟對付自家人一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招數,我們能做的只是:

  ①找技術好的醫院和醫生;

  ②一切遵照醫囑;

  ③別信什麼「根治」的鬼話。

  七、懷春少女與花花公子的諾言

  1.走保守派路線的免疫系統

  人類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得益於祖先幾十萬年來的積極進取,踴躍地改變自己使得與環境相適應——如果你回顧一下人類的疾病史,就會發現身處這個時代簡直是太幸福了,你不用在孩子一出生就擔心難產,降生後又擔心新生兒得破傷風,兒童成長期又擔心他患天花……相對於整個人類種群的積極進化,單個個體其實是十足的保守派,個體最大的想法只是平平安安地過一生,娶個婆娘抱個娃,因為他明了得很,進化是以絕大多數個體的死亡為代價的,只是偶爾有幾個能成為進化的英雄,帶領人類走進新時代——讓別人去成為英雄吧,我才不幹,單個個體就是這麼自私地想的。

  這種保守派作風的結果是人類的免疫系統固執地認為只有原來的才是完美的,只有老祖宗傳下來的才是最好的,所有外來者(不管是精華還是糟粕)全是壞蛋,全是入侵者,所有與自己原來不一致的身體細胞都得清除——人類的免疫系統唯一追求的除了穩定還是穩定!

  2.器官移植髮展史

  器官移植是上個世紀外科領域最大的成就,人類幾乎把所有的器官都挪了個遍,連腦袋也已經積極地在做實驗,儘管目前還沒有成功。國內的各個大醫院把能開展什麼樣的器官移植當成是其技術水平的象徵。今天你移植腎了,好,我想辦法移植肝;你學會移植肝了,好,我去移植心臟;你也開展心臟移植,那好,我把肺也加上,心肺聯合移植……似乎進入了永無止境的搬家大競賽!

  在目前的移植手術中,腎移植和肝臟移植是最成熟的,這兩項技術挽救了無數尿毒症和肝功衰竭的病人。是否能開展這兩項技術,也是衡量一個醫院外科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也就是說一個醫院能自己開展腎移植和肝移植了,這家醫院的外科水平不會差到哪裡去。

  器官移植就是把別人(活體或屍體)的器官摘下來,移植到病人身上,代替原來已經壞了的器官。器官安上以後呢?人體的免疫系統就鬧彆扭了,和我不一樣的都是壞蛋(這世界上幾乎沒有完全一樣的個體),兄弟們,上!把這個新傢伙消滅掉!而且受體(接受移植者)和供體(提供器官者)的差異越大,這種排斥就越明顯。比如直系親屬間的差異可能小點,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差異就大多了,人類與猿猴的差異比人類與豬的差異小多了。所以,器官移植的關鍵是怎樣讓受移植者的免疫系統不要去攻擊移植器官(人家來救你命的,你攻擊人家幹嗎)。

  怎麼辦呢?一是想辦法使移植的器官跟原來的個體差異小點,最好的是做術前配型,配型越相符效果越好。二呢,還是那個辦法,免疫部隊既然攻擊救命恩人,我把你戰鬥力降下來,再把你的槍給繳了,所以我們就有了免疫抑製劑,也正是由於免疫抑製劑的發明與成熟運用,器官移植手術才真正普及開來。

  但問題又來了,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一生都要服用免疫抑製劑,所以他們對外界的抵抗力幾乎很弱,很多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將會死於最不起眼的感冒和小感染,所以現在器官移植的研究方向是怎樣讓免疫部隊不去攻擊移植器官,且依舊能保持正常的戰鬥力。

  另外呢,現在需要器官移植手術救命的病人很多,但哪有那麼多的器官來源;美國人在這一點上表現得不錯,很多人自願表示死後可以捐獻器官,但中國人能做到這點的不多,另外即使是美國,也大叫器官供給短缺——現在器官移植的最大難度不是技術上的,而是器官來源的短缺。那怎麼辦呢,人類把目光轉向了動物——缺腎是吧,豬的腰子一大把,炒一盤八塊錢。但人類對動物器官的排斥非常大,目前技術上不可行,還有什麼辦法呢?想辦法讓豬身上長出人的腎臟來,這是目前組織工程技術最夢寐以求的事!

  而最美好的願景是:以上這些技術解決後,人類可能哪裡壞了就把哪裡換掉,這件衣服穿舊了我換一件,完全跟修理汽車一樣,只要你願意,天天都有新部件——我不知道能不能在沒死之前享受到這些,如果可能,老了我就換顆年青的心臟玩玩。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9)

  3.人得腫瘤與免疫系統有關

  器官移植病人多了後,科學家發現這些人長期服用免疫抑製劑,得腫瘤的機會要遠高於正常人,這才證實人類得腫瘤跟免疫功能有關。後來科學家又做了個實驗,兩隻同卵雙生的兔子(它們一模一樣),讓其中一隻得腫瘤,把腫瘤取出來打到另一隻兔子體內,發現另一隻兔子的免疫部隊開始發力攻擊這些腫瘤細胞。於是人類終於發現了治療腫瘤的曙光。

  研究表明,正常人體一天都有上百個細胞試圖變異成癌細胞,而這些試圖叛亂者全被免疫部隊鎮壓了,這完全得益於人體的保守作風,它認為只要有改變就是不好的,正常細胞轉變成癌細胞,免疫部隊就要找你算賬。參與剿殺癌細胞的免疫部隊主要有三種,那就是巨噬細胞、還有前面提過的細胞毒性T細胞(它是人體王國的檢察官),以及自然殺傷細胞(NK)。不過,這三大力量也都要在輔助性T細胞的領導下工作,它沒有發出通緝令,這些部隊也不敢濫殺無辜。

  說到這,估計會有人問:那一個人得了腫瘤,是免疫系統的哪個環節出問題了,導致一小部分癌前細胞成漏網之魚了,逃過免疫部隊建立水泊梁山,最終威脅中央政府呢?其實這些機制科學家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只是人類多了很多徹底治癒癌症的希望。

  現在全世界的很多科學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治療癌症的方向上,他們想了很多的點子,比如想辦法讓免疫部隊識別到腫瘤細胞(一個癌細胞能生存下來,肯定有一套逃過免疫識別的方法),或把腫瘤細胞拿到體外,在體外培養一支能對付它的免疫部隊,再將這支部隊打回人體中……想法很多,但似乎還沒有一種能成為現實。

  而更多的科學家則希望研製出腫瘤疫苗,人類就是研製出天花疫苗才徹底地戰勝了這個頭號惡魔。而且科學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這也足夠讓人類歡欣鼓舞的了。研製的具體方法是把能代表各種腫瘤身份的抗原提取出來,打到正常人體中,讓正常人體建立一支能夠對付這種腫瘤的軍隊,等到人體真的患上腫瘤,這支部隊就可以立即出擊了。

  以上的確是人類徹底戰勝腫瘤的希望所在,但我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現代醫學就像一名情場老手,而我們大眾就像一名涉世未深的懷春少女,傻傻地等待花花公子許下的諾言變成現實,憧憬著對方描述的美好生活——可鬼知道這一切何時才能實現呢?

  人類器官移植簡史

  1900年人類掌握了輸血技術,這其實是最早的「器官」移植手術。

  1905年人類首次實施角膜移植手術。

  1905年法國進行了總計40例的腎臟移植手術嘗試——40例全部術後不久死亡。

  1954年美國人約瑟夫-梅里首次成功地為一對孿生兄弟進行了腎臟移植手術,他獲得了199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1960年吳階平院士實施了中國首例腎臟移植手術。

  1968年南非的Barnard醫生實施了人類首例心臟移植手術,術後病人活了18天,最終死於肺部感染。

  1978年環孢黴素A(Cyclos-poirinA,CsA)問世,並作為免疫抑製劑被廣泛運用於器官移植病人的抗排斥反應,人類器官移植手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2004年解放軍南京軍區福州總院實施了亞洲首例肝、胰、腎聯合移植,標誌著中國的器官移植水平躍居世界前列。

  八、治大國如烹小鮮與怎樣保持健康

  1.維持一個和諧的免疫系統

  如果我說咱們來探討一下「如何管理一個國家」,你肯定會發出一個驚嘆詞——切!然後扭頭就走。好吧,換個話題,我們來聊一下「如何保持身體健康」,或許你才願意把耳朵豎過來。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那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保持健康吧。

  要想身體健康,維持一個「和諧」的免疫系統至關重要,就像一個國家要安定團結,有一套好的國家管理機制和管理機構首當其衝。我們經常在廣告上見到「提高免疫力」的字樣,那麼,是否維持身體健康就要提高免疫力?錯!「和諧」的免疫力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

  一個國家要保持多少軍力才合適,是不是軍隊越多越好,是不是國防開支比重越大越好?我想不見得吧,前蘇聯似乎就是一個反面例子,而現在的某些國家在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還大力發展國防工業,這就有點得不償失。

  人類的免疫系統也是如此,我們必須維持這樣的一個免疫系統狀態:它應該足夠的強大,能夠勝任抵禦外敵和維護國內秩序的重任,但也要維持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不能全民皆兵。一是我們需要的是防衛型的軍隊,我們的免疫部隊從來就沒有離開人體入侵過別的王國;二是過於龐大的軍隊也會消耗大量的國內物質,正常的老百姓生活會受到影響;三呢,太強大的軍隊會面對一小撮的敵人就免疫過度(我們常見的過敏、哮喘、蕁麻疹等),且部隊難於控制,變成獨裁統治屠殺忠良的可能性會加大(這就是一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原理)。

  綜上可知,我們無需一味地追求提高人體免疫力,而需要維持一支適度和諧的免疫部隊,這支部隊精練而有戰鬥力,且隊員都忠心耿耿,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戰鬥力過硬,政治上合格!

  2.乙肝病毒與免疫部隊的拉鋸戰

  中國是乙肝大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佔到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但這數目龐大的攜帶者中發展成慢性肝炎的幾率很小(十個乙肝病毒攜帶者中大概會有一個發展成慢性肝炎,而十個慢性肝炎患者中又大約有一個可能發展成肝癌)。

  絕大多數乙肝病毒攜帶者是這麼個狀態:乙肝病毒和人體的免疫部隊形成力量大致平衡的拉鋸戰,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差不多,它們狡猾得很,不停地變換身份,逃避人體免疫部隊的搜查。這些病毒會躲到肝臟的細胞中,安安穩穩地過過小日子,還不時地生些娃,而等到它們想出來搗蛋時,人體免疫部隊就會立即把它們收拾掉。免疫部隊偶爾也搞些突擊檢查,但總也不能把病毒清除乾淨,雙方就展開曠日持久的貓捉老鼠遊戲。如果這種力量平衡被打破,比如人體的免疫力降低了,「老鼠」就稱大王了,瞅準時機拚命繁殖,到處攻城掠地,到一定程度就發展成慢性肝炎。

  而如果人體的免疫部隊力量突發的過於強大,就會下決心致乙肝病毒於死地,發動全面進攻。而關鍵是乙肝病毒躲在肝細胞這個屋子裡,死活都不肯出來,我們該怎麼辦?當然是派兵進到屋子裡把壞蛋揪出來咯!問題是,人體的免疫部隊並不這麼干,這間屋子有壞蛋是吧?好,那我把屋子全炸掉,一個壞蛋都不留。人體的免疫部隊就是這樣通過消滅感染有病毒的肝細胞來消滅潛伏的乙肝病毒的。

  於是問題就來了,如果受感染的肝細胞不多,掛掉幾個自家人也沒什麼,就當為國捐軀了;但如果是絕大多數肝細胞都感染有病毒呢?為了捉壞蛋你把自己人一併幹掉不合適吧?全乾掉誰來維持肝臟功能呢?可惜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慢性肝炎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是爆發性肝炎,短時間內大多肝臟細胞突然死亡,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就跟免疫功能太強大有關。

  中國的老祖宗對中庸之道很講究,這可是大智慧!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適度原則,過了度就不妥,為人如此,處事如此,維護身體健康也是如此。

  3.怎樣維護你的免疫系統

  好吧,如果你是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你打算怎樣維持一個「和諧」的國防環境?如果你對此不感興趣,我們就換個提法,如果你想保持健康,得怎樣維護自己的免疫系統呢?

  首先,你得保證這支軍隊的後勤補給吧。現代戰爭打的是後勤戰、打的是經濟戰,這是共識,維持和諧的免疫環境也未嘗不是如此。我想,一提到保健,所有人最指望的是醫學家會告訴他:你多吃某某食品、某某藥品就能保持健康。

  大眾指望吃什麼食品、藥物能保健其實是一種偷懶的行為。大家很享受目前這種燈紅酒綠的生活方式(有時候也是迫不得已的),結果,負責任的科學家跳了出來,說這種生活方式不健康。你要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你要多運動少整天待著,你要保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你要保持心態平和,不要整天憂心忡忡。結果呢,這類科學家最不受歡迎——儘管他們講的才是真理!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免疫系統(10)

  最受大眾歡迎的是哪一類科學家呢?是那些今天告訴你什麼能防癌,明天又告訴你什麼能治病的科學家,今天是綠茶、明天是蘋果、後天是西紅柿……結果呢,你把他們的言論收集齊,會發現他們把自然界的蔬菜水果一個不漏地說了個遍——你天天被他們左一句右一句的弄得迷迷糊糊,到頭來還不是歸結到那一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的老生常談上。所以你最好不要挑食,不要聽信哪個「專家」說某種水果、蔬菜能保持健康你就只吃它們,那你還不如把他們的話當耳邊風。

  現在大家都說綠茶能防癌,我是半信半疑,因為我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可以想見,經常喝茶的人一般都是經濟上比較寬裕而且心態比較平和的一群人——你見過多少個終日為生活奔波的人會悠閑地泡茶品茶?又見過多少個整天壓力重重日理萬機的人能好好地享受功夫茶?而經濟富足、心態平和、有空有閑的這群人他們本來就比較少得癌症,那怎麼可以把抗癌的功勞單單歸給茶呢?而且我們得癌是因為人體試圖進化以適應新的環境,如果這世界上真存在所謂的抗癌食品或抗癌靈芝,人類現在或許還在非洲縮在樹上躲獅子呢,哪來今天的文明生活。

  所以什麼叫健康食品?適量的雞鴨魚肉是健康食品,適量的酒也是健康食品。而如果你挑食,只吃一種食品,不管它號稱怎樣的靈丹妙藥,有抗癌作用又能提高免疫力,但你專一吃它,它就成了不健康食品!

  我們舉個例子,如果有哪位大富豪願意拿自己做實驗,讓他天天吃燕窩和靈芝(當然米飯還是要讓他吃一點的,不然太不人道了),我敢從我的口袋拿出一個鋼鏰來跟你打賭,他死得比誰都快,他得癌症的幾率比誰都高。

  4.什麼是真正的健康食品

  再回到剛才的話題上來,對於一頭獅子,什麼是它的健康食品,大魚大肉最健康,你天天給它吃靈芝喝綠茶,你看它會不會比別的獅子死得早;對於一隻鹿,各種野草才是它的健康食品,你給它天天吃深海魚、喝王八湯,你看它會不會比別的鹿更容易夭折。所以「健康食品」這個概念是相對的,什麼物種適應哪種飲食,最適宜自身的食物才是健康的。而人類是雜食性動物,幾千萬年來適應的飲食結構是以植物食品為主,偶爾少量肉食。而且這個食物來源很雜、很廣,能入口的東西都吃,春天來了就吃嫩葉,秋天來了就食野果,有時能打到野豬,有時能捉來幾隻青蛙,並沒有專一吃某種食物的習慣。而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有的生理結構都適應這種飲食結構,也就是說這種雜食性飲食結構能讓人類所需的營養最均衡也最充足,不可能有單一食物能提供如此之多的營養元素。

  我們舉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愛斯基摩人,這個人類的特定種群適應的飲食結構就是以魚類食品為主,偶爾少量植物食品,如果你認為水果和蔬菜才是健康食品,讓他們天天吃,改變他們幾千萬年來的飲食結構,這些人也肯定比原來天天大魚大肉死得早!

  我們現在生活習慣改變了,飲食結構也改變了,而且這種改變非常急速。我們現在幾乎天天吃差不多的食物,想吃肉就吃肉,想喝酒就喝酒,吃來吃去就這幾樣蔬菜和水果,人體的各項機能還遠沒有準備好適應這樣急驟變化的飲食結構,所以有可能會因此缺乏某些必需的營養,這才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當然最健康的活法是恢復人類幾千萬年來的飲食結構:多吃植物類食品少吃肉,雜吃不挑食,不迷信所謂的健康食品——這才是健康飲食的根本,可惜大多數人做不到,雖然我剛才說得那麼慷慨激昂,但我承認我自己也做不到。你讓我天天吃蔬菜水果,不讓我吃最愛的大魚大肉我就難受。那怎麼辦呢?額外地補一些因飲食結構不合理而缺失的營養元素去吧。

  糖、脂肪、蛋白質,我想這三大營養物質,現代人早已攝入過剩,也沒什麼必要細講。而飲食失衡最大的可能是我們飲食結構的改變使得某些維生素攝入不足,或另一些維生素攝入過剩。

  5.吃什麼食物可以提高免疫力

  好了,如果我飲食結構不合理,那我要注意吃些什麼食物呢?這是不是你看我慷慨陳詞後最迫切想知道的呢?

  (1)糙米

  好吧,第一大好東西是糙米(也就是沒經過精加工的大米)。不會吧?這麼簡單的東西?你想想,人體自培育出大米以來,幾萬年來吃的是什麼?是糙米!現在白白凈凈、漂漂亮亮的精米是近100年碾米技術發明後才出現的,目的只為你在購買時更賞心悅目一些。而從糙米精製成白米,有80%的維生素B1,50%的維生素B2,80%的食物纖維都被拋棄了,而精米只是含有一大堆澱粉,一大堆能量的粗糙組合而已!

  (2)洋蔥、大蒜

  糙米?也太難吃了吧!而且現在市面上想買也買不到呀。還有呢?洋蔥、大蒜,它們含有神奇的維生素B1,維生素B1也存在於豬肉及牛肉中,但洋蔥和大蒜含有的一種叫烯丙基二硫化物的物質,能促進維生素B1被人體吸收。在古埃及建金字塔時,埃及的統治者就已經知道給終日勞作的建塔大軍派發洋蔥和大蒜,以提高他們的免疫力。

  (3)各種參類

  還有呢?人蔘、高麗參、西洋參,這些食物中含有的皂甙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刺激中樞神經,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免疫力。

  (4)蔬菜和水果

  還有呢?還有呢?還有什麼,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去!

  其實,維護和諧免疫力的根本辦法不在於飲食,而在於多參加體育鍛煉,多參加戶外活動,多經歷風雨,多享受陽光,絕對是這樣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一支部隊整天在營房裡無所事事,戰鬥力就會下降,提升戰鬥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多磨鍊他們,做做軍事演習,搞搞實戰鍛煉,時不時給他們刺激一下,把全身的免疫系統調動起來,真有外敵入侵時才有抵抗力。

  6.積極樂觀的心態也是保健良方

  最後呢,我想樂觀積極的心態是維持和諧免疫力的良方,當然,這其實誰都知道,但這個社會壓力這麼大,往往是知易行難。或許我們應該找個時間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現在認為至關重要的事在十年後回頭看還如此重要嗎?舉個例子,我們十年前面對一場考試失敗時的痛苦,我們十年前在事業上的種種挫折,當時覺得天崩地裂,但現在回頭看,會不會覺得有些太傻了?而當時不以為然的東西,如一個好朋友的友誼,陪父母聊聊天的機會……我們現在想想,會不會為當時的放棄而後悔?

  樂觀、積極、善良、正直、關愛別人、注重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不僅有利於維護我們「和諧」的免疫力,也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人生!不是嗎?

  第二部分 第八章 消化系統(1)

  如果我們要更簡單地理解我們的消化系統,那我們可以認為:它相當於一根從嘴到肛門的彎曲的管道。在管道的上端有兩根小管道匯入,一是膽管,另一根是胰管,而所有的消化故事全在這些管道內發生。一個消化過程需要人體王國的各部門統一協調、團結合作才能完成。而預防消化道疾病有什麼靈丹妙藥嗎?當我們得了惱人的胃炎、胃潰瘍時又該怎麼辦?在這一章里,我們還將探討「便便」這件事,看看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身體更清潔「酣暢」……

  一、「吃飯天地大」與胃炎胃潰瘍

  1.無腸國的故事

  我老家的習俗是「吃飯天地大」,我小時很皮,我爸也很熱衷於揍我,但他挺敬畏「吃飯天地大」這一習俗,絕不在我吃飯時動手——他怕打掉了我吃飯的飯碗,以後餓肚子。「小子,等你吃過再揍」,但我有相當的耐心捧著那個碗數米粒(如有必要,我可以捧著碗吃到凌晨五點)——而我爸沒耐性等,於是我常常得以保全完好的屁股。

  好吧,讓我們來想像一下那救我命的小米粒在我身體里的奇妙之旅吧!當然這段旅程對小米粒而言是個萬劫不復的深淵,用冠冕的說法是它為了別人(我)無私奉獻了自己的一切,以至變成大便的一部分也毫無怨言。儘管它在李汝珍的那本《鏡花緣》的無腸國中可能會有較好的待遇,不過那個待遇卻相當的噁心。那個無腸國,其國人無腸,食物直接通過,餐而合一(我承認李汝珍想像力豐富,但我不得不為這樣的場景感到噁心,儘管提倡艱苦樸素並沒什麼不對)!

  2.米粒的奇妙之旅

  我把米粒咽下去,但它到肚子(胃腸)之前,得經過咽部和食管。這個食管像軟的水管把口和胃腸連了起來,當然它最大的作用是通過蠕動(擠香腸一般)把食物送到胃裡。

  食管有多長呢?20cm左右,反正大約是口到肚子最上端的距離。當然食管絕對不只是個過道走廊,食管和胃的交界處成銳角狀,那裡有個賁門的結構,對於食物而言,賁門就是鬼門關,就是奈何橋。人體吃進食物時,賁門就打開,等食物進到胃裡後,賁門就會收縮,把口子關起來,食物就再也出不去了。即便我們吃飽飯去跑步(或乾脆倒立),食物也不會再從口中返倒出來,這就是賁門的功勞。

  不過,當胃裡的東西太多了或是胃強烈收縮導致壓力過大,食物或空氣還是會返流上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吃得太飽會打嗝(氣體從胃裡返流上來);如果是我們吃了髒東西,或吃進來的食物超過胃腸道的消化能力,胃腸道覺得不大對勁,認為這些食物有毒或對人體有危害,胃就會強烈收縮,賁門也會配合著把門打開,將食物重新吐出來。別小看這一嘔吐,它可是人體的一項重要防衛措施。

  我們知道,懷孕的婦女早期嘔吐很厲害,儘管當母親辛苦得很,但這是人類為了保證繁育健康的下一代的必經之「路」。懷孕了,媽媽的胃腸道變得非常挑剔,只要它認為對嬰兒生長有壞影響的食物,就會想辦法把它們吐出來。吃進來食物,胃腸道就會探頭探腦,小心翼翼地嘗一下,不對勁,不要,吐出去!再試一口,還不行,又吐出去!一切只因為嬰兒對有害食物沒什麼抵抗力,所以就只能讓胃腸道變得小心謹慎、斤斤計較,儘管這讓偉大的母親吃盡了苦頭,但也逼得她們只能吃對嬰兒安全有益的食物!

  而如果這個賁門功能出問題了,門老是關不牢,不僅吃下去的食物老返上來,胃酸也常常會返出胃來(返酸),那食道就要受難了。你想胃酸可是強酸呀,食道哪受得了,被腐蝕了,於是病人老覺得燒心,胸骨後疼痛,吃飯也痛,這很可能就是胃食管返流病。

  如果這個食管長東西了,最可能就是食管癌了,癌腫常常會把食管堵住,這樣會發生什麼情況呢?身體吃不下去東西,因為本來挺寬敞的一個管道,但裡邊長東西了,堵成一條縫了,前一陣子還能吃得下乾飯,現在只能慢慢地喝些稀飯了,等到食道里的癌腫把食管全堵死了,就連水也喝不下去了,醫學上管這叫「進行性吞咽困難」。這個病在河北的林縣發病率是最高的,以前北京的著名專家要學做食道癌手術就常跑到林縣的小小的縣醫院去進修,那裡的老百姓一覺得吃飯老堵,就大叫「慘了」,比醫生還有經驗!

  好,小米粒順利地通過我的食管(進了鬼門關了),它的下一站就是胃了。胃在肚子最上端的中間偏左邊一點。胃這個傢伙對我們很重要,它也老犯毛病,可能誰的一生也難保它不給你鬧個彆扭。我們一天的大多數時間都在消化攝入的東西,但進食的時間很短暫,吃的食物都暫時存在胃裡,有待慢慢消化(有句話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物」,你就可以想像我們的胃要是撐起來能有多大),所以胃是消化道中一個最膨大的部位,它的另一大作用是通過蠕動和碾磨擠壓,把食物絞碎成糊糊狀,然後一小點一小點地送到腸里去。

  3.人人都有一個強勁的胃

  說到胃,就不能不提這個強大的武器——胃酸。它可是強酸,幾乎沒什麼生物能在胃酸中幸免於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再強的細菌,在胃酸中也大多得死翹翹,但也有少數細菌能存活下來,進入腸道,這些倖存者大多與我們人體和平共處,但也有一些喜歡惹是生非的,導致我們身體出現故障(如我們常見的細菌性腸炎)。

  當然還有更厲害的,有一種細菌叫幽門螺旋桿菌,它就生活在充滿強酸的胃中,它的逃生辦法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呈中性狀態的家(它有一個叫尿素酶的法寶,能分解尿素,產生氨氣,中和附近的酸性物質),它就窩在這個家中禍害我們的胃黏膜。

  現在醫學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可憐的小米粒在胃裡絕對成不了米形了,它成了一團米糊,待在胃裡等待被送到腸子里去消化。當然,胃還會分泌很多的消化酶,這個我們不管,讓生理學家好好地研究去吧。

  好了,問題來了,既然胃酸這麼厲害,它可以把我們吃入的食物(包括肉類、軟骨等)腐蝕掉,有人就會問,胃壁和腸道也是肉呀,它為什麼不會自己腐蝕自己呢?而我們又如何保證這些胃酸只會待在我們的消化道里,而不會掉到別處腐蝕其他部位呢?這個可說到點子上了,胃炎就是這麼發生的——自我腐蝕!

  4.我們為何會得胃炎、胃潰瘍

  胃酸這麼歷害,當然它得有一套保護自己的工具——胃黏膜,這個胃黏膜表面上塗著一層不斷產生的厚厚的鹼性黏液,黏液會隨時和衝過來的胃酸中和,所以能保護胃黏膜不受胃酸的腐蝕。至於這些鹼性的胃黏液從哪裡來,胃又怎麼能既產生酸,又產生鹼,這個問題就複雜了。當然我可以回答,但估計只會讓你視若天書,這份罪還是讓醫學生受去吧。

  有人又會問,如果胃酸太強太多了,或者胃黏膜這個保護屏障受破壞了呢,那麼它不是直接暴露在強酸環境下了嗎?這個問題問得妙,所以嬌嫩的胃黏膜哪是胃酸的對手,輕則可使人患上胃炎,重則是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

  任何破壞胃黏膜防禦「陣地」的行為都可能給我們的胃帶來災難,如幽門螺旋桿菌就是一個破壞分子,它通過在防禦「陣地」上到處挖孔,使得我們的鹼性屏障就像被小蟲子鑽出的千瘡百孔的鎧甲一般,讓胃中的酸水漏了進來;而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的一個副作用就是降低鹼性屏障的防衛能力,非甾體消炎藥的同黨還有煙、酒、辛辣食品、長期的情緒緊張等。

  第二部分 第八章 消化系統(2)

  此外,對胃黏膜的防禦能力造成損傷的還有應激,所謂應激是表示人體在面臨重大災難,如大手術、嚴重創傷、某些器官的嚴重病變,或者是處於嚴重的精神打擊下,發生這些情況時,人體王國能覺察到國家已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於是調動全身的防禦能力去應付受傷的部位或器官,先熬過這一陣子,把人體王國守護住,別的問題就顧不了那麼多了。

  在重大應激情況下,人體會大量地減少胃腸道的供氧、供血,把省出來的能源供往災區;而胃腸道供氧、供血減少後,鹼性防禦屏障的防禦能力會大大下降,會導致急性胃炎或急性胃穿孔——不過對於此,我們無從抱怨,畢竟人體王國的做法也沒什麼不對,命都沒了,保護胃有什麼用呢?先把命給保住了,以後的問題再慢慢解決。

  如果長期的胃黏膜防禦能力下降,胃酸反覆腐蝕黏膜則容易造成胃十二指腸潰瘍,此病除了引起病人經常的腹部疼痛外,還可能引起消化道穿孔或大出血。

  胃黏膜屏障被破壞後,胃酸就會腐蝕胃壁粘膜,如果腐蝕到粘膜下的血管,則可能引發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到消化道中,在各種消化液的作用下,會從紅色變成咖啡色或黑色,於是就形成黑便(出現黑色稀便一般是消化道出血的徵兆)。

  如果出血量較大,血液會從口中嘔出,成咖啡樣血塊,嘔出的血液顏色越紅,則表示出血量越大。如果胃酸腐蝕胃黏膜形成較深的潰瘍,並穿透胃黏膜,那麼便成了胃穿孔。

  胃穿孔後,胃酸從穿孔處流入腹內,病人會突發地感到上腹部一陣劇痛,再慢慢地感到全腹部疼痛,且腹部硬梆梆的,這就是胃酸流入腹內引起廣泛腹腔內炎症的癥狀。

  那麼對於胃炎、胃潰瘍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大多數人都想知道,因為我們當中患有胃腸不適的人比比皆是,而這大多是由於我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1)飲食無規律

  本來人體的胃酸分泌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它算計著大概該吃飯了,所以胃酸就預備著,準備你一吃下東西,它就馬上湧出來幫助你消化食物。而現在你飲食一點規律也沒有,什麼時候吃不定點,胃酸行動起來就為難了,只好天天疲於應戰。本來到午餐時間,胃酸就已經憋足勁想來助你一臂之力,可是左等右等也等不到食物來,已然到了午後三點,胃酸本來想著可以放心大膽地睡一覺,結果發覺大量的食物突然涌了進來,不得不倉皇應戰。時間一長,胃酸分泌的規律就全亂了,胃裡沒有食物時它也分泌,沒食物可消化,就只有傷害自己的黏膜;而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大量的食物,胃一下子沒辦法組織那麼多的消化液來消化食物,它們會堆積在胃中造成腹脹不適,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消化不良」。

  (2)暴飲暴食

  剛才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暴飲暴食,我們如果好幾餐只進少量食物,結果胃酸分泌過多,造成對鹼性黏膜屏障的壓力,再突然地大量進食,胃腸道無法一下子分泌出那麼多的消化液來,又造成消化不良。

  (3)食用難於消化的肉食和甜點

  人類的胃腸道適應的是以植物類食物為主、少量肉食的雜食飲食結構,可是近幾十年來,人類的飲食結構突發地改變:餐餐大魚大肉,蔬菜、水果吃得少,人體的消化道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全盤轉變過來,於是消化道出問題的人才會這麼多。

  5.預防消化道疾病的靈丹妙藥

  所以,要預防胃腸道疾病,首要的不是補品,不是多貴多好的進口葯,而在於良好的飲食習慣。它包括規律飲食,定時定點吃飯,不暴飲暴食,多吃蔬菜、水果,適量地攝入肉食及甜品、辛辣食物,不抽煙,少飲酒……這些才是預防消化道疾病的靈丹妙藥。

  第二部分 第八章 消化系統(3)

  6.得了胃炎、胃潰瘍怎麼辦

  如果傷害已經造成,患有胃炎、胃潰瘍,經常胃部不適,那怎麼辦呢?首先還是那點,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治療的前提,否則用再好的葯治癒了也容易複發。我們知道胃炎、胃潰瘍的發生是因為我們胃部的黏膜防禦屏障和胃酸的力量不均衡導致的:或是胃酸太強了,或是我們的黏膜防禦力量太弱了。所以,我們治療的一切目的是均衡二者的力量。

  (1)減少胃酸

  減少胃酸的藥物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而且藥效越來越強大:從以前常用的H2受體拮抗劑(H2RA),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到現在抑酸強、作用時間長久的質子泵抑製劑(PPI),如奧美拉唑、潘托拉唑等,還可以服用一些鹼性的抗酸葯,如氫氧化鋁或氫氧化鎂及其復方製劑來中和胃酸。

  (2)保護胃黏膜

  要保護胃黏膜,首先我們要把破壞分子消滅掉,它就是幽門螺旋桿菌,這傢伙在我們的陣地上到處破壞,所以得用抗菌素把它消滅。而且一般來講,要夫妻倆同時治療,因為幽門螺旋桿菌經常通過接吻等親密接觸相互傳染——當然對於患有胃病的情聖而言,治療難度可就大了,不過既然當了情聖總要付出些代價,不能好事都給佔全了!

  (3)選擇好的胃黏膜保護劑

  消滅完破壞分子後,就得想辦法鞏固陣地了。現在的胃黏膜保護劑主要有3種:

  ①硫糖鋁它有抗潰瘍的作用,主要是覆蓋在潰瘍表面,阻擊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襲;

  ②枸櫞酸泌鉀它除了有保護潰瘍面的作用,還有較強的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的功效;

  ③前列腺素類藥物(如米索前列醇)它可以增強胃黏膜的鹼性防禦屏障,還有抑制胃酸的分泌和增加胃黏膜血液供應的作用。

  二、中央集權與通暢的渴望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和自小生長的環境是有聯繫的,如生長在海邊的人通常有寬廣的胸襟,而生長在崇山峻岭的人則更具有堅毅的品質。我想多少會有些影響,但影響有多大則不一而足。

  更有歷史學家指出,中國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權力之所以統歸於專制或中央集權。這有其自娘胎便有定數的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如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整個古代中國歷史大多圍繞黃河流域展開,在缺水的季節,位於上游的王國或部落可能建壩截水,下游的部落則無水可用;而於河水暴漲期,上游的部落可能試圖改道河流而禍及下游,於是各王國各部落間戰爭頻繁,從根子里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來統籌對河水的利用,集中各部落的力量來建壩或疏通水道,平衡各部落之間的利益。我不是歷史學家,當然我跟著亂嚷嚷不對,但我覺得人家講得挺有道理。

  1.人體王國中的母親河

  如果我們也把人體王國的消化系統比喻成黃河,似乎也相當的貼切,它同樣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來統籌,如果各自為政,人體的消化系統便陷於癱瘓。

  人體王國的這條黃河,源頭當然來自於嘴,因為得靠它吃進食物。而胃如同是黃河上流建的一個三峽大壩,起著儲蓄的作用,食物先儲存在大壩里,緩慢地向下游注入,它們流過十二指腸時,人體王國的兩條很主要的支流加入了隊伍,一條支流是來自右邊肝臟的膽汁,另一條是來自左邊胰腺的胰液。於是從源頭來的食物流經胃時,加入了胃生成的消化液,流經腸時,不僅加入了兩條支流(膽汁和胰液),而且加入了腸道分泌的消化液,隨著滾滾黃河水奔騰而下。

  2.食物養分是這樣被榨乾的

  食物在膽汁、胰液、胃腸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成各種人體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然後它們在人體腹中開始經歷九曲十八彎的旅程,最終被腸黏膜充分地吸收。你可知人的小腸曲曲折折盤在肚子中有多長?5~7米,足有兩層樓這麼高!

  母親河在小腸內之所以非得流這麼慢、這麼久完全是因為人體王國的貪婪,人體王國幾乎不放過食物中的一丁點營養物質,只要有用就全部吸收乾淨。食物流出小腸後,幾乎已沒什麼可利用價值,然後進入了大腸,在大腸里,人體王國再次吸盡食物中的最後一滴血(水分)和再重回收胃腸、肝臟、胰腺分泌的消化液。等到食物被榨乾所有的價值,便會從肛門流出人體王國。

  人體王國的這條母親河流在體內的各種管道中,如果我們要更簡單地理解我們的消化系統,那我們可以認為:它相當於一根從嘴到肛門的彎曲的管道。在管道的上端有兩根小管道匯入,一是膽管,另一根是胰管,而所有的消化故事全在這些管道內發生。

  第二部分 第八章 消化系統(4)

  一個消化過程需要人體王國的各部門統一協調、團結合作才能完成。這一過程從人體眼睛看到食物,甚至心裡想到美食時就開始。人體看到食物時,胃液就開始分泌,等到食物進入胃內,胃液分泌就達到高峰,與此同時也刺激膽囊的收縮和膽汁分泌的增加(膽囊是膽汁的一個臨時儲物間,平時不吃飯時,膽汁大多儲備在膽囊里,進食時,膽囊就可以把大量的膽汁排入腸道),胰腺也緊跟著做好了準備,當胃把食物擠入腸道時,各種消化液大量釋放,缺一不可地共同完成一個消化過程。

  3.消化系統管道堵塞常見病

  在人體王國消化系統的這條母親河中,發生洪災的可能性並不大,而河道堵塞是最常見的災難。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一個好的消化科醫生或胃腸外科醫生,最關心的問題通常都是人體的消化系統通不通暢,而大多數消化系統疾病都與管道堵塞有關。

  消化系統管道堵塞的常見的原因就是消化系統腫瘤,如食道癌、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

  (1)胃癌

  胃癌的一個主要癥狀是腫瘤長大後堵住了胃的出口,吃下去的食物被堵在胃裡卻下不了腸道,於是出現上腹飽脹,不能進食,返酸、噯氣,又因為食物積在胃中腐爛,所以口中的氣味常常相當難聞。

  (2)腸癌

  大多數結腸癌或直腸癌患者常常會出現腸梗阻,腫瘤堵住腸腔,上面吃下來的食物和空氣過不去,於是積在上段的腸道中,越積越多,把上段的腸腔越擠越大。這時去拍腹部立位X光片可看到空氣和大量液體積在腹里的「氣液平面」,又因為腸腔堵死,糞便和氣體到不了肛門,於是病人就會出現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

  (3)胰頭癌

  胰頭癌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阻塞性黃疸,原因是腫大的腫瘤將膽管擠壓住(胰腺和膽管的位置相鄰近),直至擠壓到膽管完全封閉,肝臟產生的膽汁流不下來,積在肝臟中最後進入血液中,出現黃疸。

  (4)肝癌

  很多肝癌病人也會出現黃疸,原因也是腫瘤將肝臟內的膽道擠壓堵住,膽汁下不來,積在肝內最後進血引起。

  (5)膽囊炎

  膽囊炎則大多是由膽結石引發,如果積存在膽囊中的膽汁由於某種原因變稠,最後膽汁中的一些化學分子變成固態晶體,並越積越大,這就是膽結石。如果結石的個頭很小,可以通過膽囊口進入膽道,再進入腸道就說明問題不大,它可以隨糞排出;結石個頭不小,那就很麻煩,如果它堵住了膽囊口,膽囊內的濃縮膽汁排不掉,就很容易出現感染甚至破潰,這就會導致膽囊炎或化膿性膽囊炎。

  普通人右上腹疼痛的最大原因就是膽結石或膽囊炎,特別是在飽餐或進食大量脂肪類食物後,這時膽囊一心想收縮,好將儲藏的膽汁排入腸道,幫助人體消化。但膽結石堵住膽囊的出口,於是膽囊只好更加用力地收縮,以試圖將膽汁送出去,於是就會出現右上腹部絞痛的癥狀。

  如果膽結石或肝臟上掉下來的結石,堵在膽道進入腸道的出口(這地方膽道管徑較窄),那問題就大了,不僅消化受影響(膽汁進不了腸道幫助消化),而且膽管被堵死,肝臟產生的膽汁大量堆積,於是就出現阻塞性黃疸及肝功受損。

  (6)急性闌尾炎

  這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需要手術的疾病。闌尾,是在小腸與大腸的交界處,腸道多分出來的一條小小的岔道,但卻是死胡同,所以也有人叫其盲腸。闌尾手術是大多數年輕的普外科醫生最熱衷的一個競賽項目,比比誰手術快,比比誰切口小……闌尾手術也是很神秘莫測的好玩事,有時候剛切開腹膜,化膿的闌尾就會急不可耐地自動蹦出來,有時卻翻江倒海的滿肚子找不著(腹膜後位闌尾),總之充滿未知。

  急性闌尾炎大家都能道出個一二,也就是這根小小的闌尾化膿感染了,但細菌感染的原因,其實也在於不通。一般是在闌尾的入口被食物或糞石(年久發硬的糞塊)堵住了,於是小小的闌尾就用力地收縮,試圖把糞石擠開,結果越卡越緊,被堵在闌尾裡面的食物會腐爛變質,變成最好的細菌培養劑,再加上闌尾卡緊後內部張力增大,血液供應不上,於是就容易發生細菌感染、化膿穿孔,這就是闌尾炎的成因。

  4.關於「便便」這件事

  之所以講一下「便秘」這個問題,是因為此現象在姑娘當中那是稀奇古怪地常見,通暢的慾望,會在你蹲在馬桶上度日如年時極力膨脹!大便是食物在大腸被人體榨盡最後一滴血的殘渣,大腸主要是回收消化液和水分(人體這傢伙真夠吝嗇,一丁點也不會浪費)。這些殘渣在大腸的蠕動下不停地向外排,這個過程涉及三個重要的因素:大腸蠕動的外排力(像排香腸一樣向外蠕動),殘渣的成分,殘渣中水分的多少。

  雖然大腸自己會蠕動,但人體的運動(如行走、奔跑、跳躍),對大腸的蠕動功不可沒。而問題是現代的姑娘整天窩在電腦前,肚子難得有機會運動,大腸動力不足,於是殘渣在大腸中停留的時間很久,殘渣中倖存下來的水分被進一步吸收,大便更乾燥,這加重了它排出的困難。

  殘渣的成分也很重要,纖維成分多的大便容易排出,反之則較難排出!那麼親愛的姑娘,知道怎麼做了吧?多運動,多喝水,多吃含纖維的食物(青菜、水果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5.通暢引流是根本

  其實在醫學中,講究通暢是一個基本的原則,不僅消化系統的疾病是這樣,幾乎各個醫學專業都有此講究。如果人體王國的物質、信息交流系統通暢,那一般就不會出大問題。

  在外科手術中,用於引流的引流管、引流條號稱是醫生的「第三隻眼睛」:在外科手術中,身體的某一部位感染積膿了,通暢引流是基本,只要體內的膿液可以排出體外,治癒就有足夠的把握;如果手術中擔心切口內血腫、積血,放根引流管或引流片是最好的辦法;對於老年患者的肺部感染,是否能讓膿痰順利排出則是治癒的一個關鍵……


推薦閱讀:

冬季上火流鼻血吃什麼食物止血好呢?
秋季補水吃什麼食物好?
針灸有什麼好處呢?
排毒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常食紅豆有哪些好處呢?

TAG:生活 | 健康 | 方法 | 康生 | 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