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見過的十八般兵器居然長這樣?(一)
「十八般兵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在我國古籍記載里認為,刀、槍、弓、箭為黃帝所造;「十八般兵器」是戰國時代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其實兵器的出現比黃帝、孫臏、吳起時代要久遠得多,至少在中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為了防身和狩獵需要,就開始製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類原始的兵器,當然也可以說是生產工具。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這個詞最早見於元曲。「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為年代、地區和流派的不同,對「十八般兵器」的說法也各有千秋。
《敬德不伏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得來滑熟」的唱詞。
《水滸傳》寫到: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五雜俎》和《堅集》兩書所載,「十八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棍)、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後人稱為「小十八般」。
雖然十八般兵器在各個時期內容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
十八般兵器
最早是漢武於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18種類型的兵器:矛、鏜、刀、戈、槊、鞭、鐧、劍、錘、抓、戟、弓、鉞、斧、牌、棍、槍、叉。
到了三國時代,著名的兵器鑒別家呂虔,根據兵器的特點,對漢武帝欽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為九長九短。九長:戈、矛、戟、槊、鏜、鉞、棍、槍、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劍、鐧、錘、抓。
如今,武術界普遍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子、流星等稱為十八般兵器。(便於記憶的方法: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鏜棍槊棒 鞭鐧錘抓 拐子流星)
喜歡十八般兵器的刀友可加小龍女微信 186 5785 9480
一、十八般兵器—刀
牛尾刀
刀是九短之首,一種劈、砍、殺用的短兵器,加上長柄之後成為大刀。古龍說:「劍是優雅的,是屬於貴族的;刀卻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跟劍比起來,刀的使用更為普遍,既可下庶民,也可上大夫。唐代詩人岑參的詩句:「謁帝向金殿,隨身唯寶刀」,可見古人對刀的喜愛,刀雖然少了幾分優雅,但卻多了一股豪氣!
二、十八般兵器—槍
俗話說「一寸短一寸險,一寸長一寸強」,槍是長兵器的代表,古代稱作矛,殺傷力很大,其長而鋒利,使用靈便,精微獨到,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故被稱為「百兵之王」。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即由矛演變而來。
趙雲槍
自古以來有名的槍:如楊家槍、岳飛槍、趙雲槍、梨花槍、六合槍、四平槍、鎖口槍、五虎斷門槍、丈八三棱五鉤神飛亮銀槍等等。又因槍可以刺,收放極快,防不勝防,所以稱兵中之賊。
槍的長度約相當於人體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槍法以攔、拿、扎為主。槍術在十八般武藝中比較難學,不易掌握,俗說:「年棍,月刀,久練槍」。
岳飛槍
槍的主要技法有: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
三、十八般兵器—劍
青銅劍
劍是雙邊開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穿甲,屬於短兵器,自古以來素有「百兵之君」的美譽。長劍便於戰鬥,短劍利於護身,還可以用於刺殺,荊軻刺秦王就是自古流傳的短劍用於刺殺的經典案例。古代十大名劍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的,可見劍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
戰國劍
劍的主要技法:截、削和刺。
古漢劍
四、十八般兵器—戟
雙戟
古書中也稱「棘」,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其殺傷能力勝過戈和矛。常見的有單戟、雙戟兩種。
單戟
戟在商代就出現,西周時也有用於作戰的,到了春秋時期,戟已成為常用兵器之一。三國中武力值排名第一的呂布,使的就是方天畫戟。
方天畫戟
戟的主要技法:鉤、啄、刺、割。
五、十八般兵器—斧
斧的起源很早,黃帝時就有斧鉞之名,最早之銅斧,見於商代,不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鏤,極為精美,已為儀仗之用。周代之後,斧雖不作為主要兵器使用,但各代均有用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區的民族,喜練斧類兵器。使用大斧出名者,有三國時期的徐晃唐朝的程咬金,水滸傳中的急先鋒索超,皆使用長柄大斧。短斧出名者,則為黑旋風李逵所使用的短柄雙斧。現今流傳的套路有山東螳螂派的旋風雙斧和開山斧。
斧
斧是一種用於砍削的兵器。斧是利用槓桿原理和衝量等於動量的改變數原理來運作的。分為兩個部分:斧頭和斧柄。斧頭為金屬(如鋼鐵),斧柄為木質或金屬,刀口形狀一般為弧形(也有直線形)。
斧在上古代不僅是用於作戰的兵器,而且是軍權和國家統治權的象徵。斧舞動起來,姿勢優美,風格粗獷,豪放,可以顯出劈山開嶺的威武雄姿。
斧
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摟、截、雲、片、砍、削、撞等
六、十八般兵器-鉞
鉞,始於先秦時代的武器,為一長柄斧頭,重量也較斧更大,出現於春秋時期,在戰國時期大量使用。雖然具備殺傷力,因為形制沉重,靈活不足,最終退為儀仗用途,常用於展示持有者的權力。李白《贈張相鎬詩》云:「擁旄秉金鉞,代鼓乘朱輪。
鉞
西方權力象徵物是權杖,而中國的權力象徵物是鉞。在原始社會時期,鉞為成年男子的象徵。鉞確切來說是大斧,本來是刑具(用於斬首或者腰斬),而不是兵器。所以與《史記》記載的「兵器」之說有出入。往往君王用鉞象徵征伐。《說文》上曰:「鉞,大斧也,一名天戉。」《書·顧命》上曰:「鉞、鋮同兵類,脫胎斧。大者鉞、小者鋮。一人冕執鉞,一人冠執鋮。」,《釋名·釋兵》上曰:「鉞,豁也,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發展到現代,十八般兵器中的鉞演變成子午鉞,鉞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練時開合交織,不即不離,酷似鴛鴦,故名「子午鴛鴦鉞」。鴛鴦鉞種類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子午鴛鴦鉞、子午雞爪鴛鴦鉞、八卦子午鴛鴦鉞、子母鴛鴦鉞等。
子午鴛鴦鉞是八卦掌門派的獨特兵器。子午鴛鴦鉞是短兵器演練,演練起來千變萬化,具有強身健體,自衛防身的價值。
此兵器練法與眾不同,它步走八方,運動中求變化,並隨心所欲,變化萬端,易攻難防。
鉞主要招法有:青龍返首、獅子張口、腦間掛印等獨特方法。
鉞的基本技法有劈、剁、刺、摟、抹、鉤、雲、片、斫、撩等。
七、十八般兵器-鉤
鉤是一種多刃器械,似劍而曲,由戈演變而來,其身有刃,末端為鉤狀,護手處作月牙狀,有尖有刃。春秋時期,鉤與戈、戟並用之。相傳清代中期河北獻縣人竇爾敦曾以雙鉤聞名。
八、十八般兵器-叉
叉是一種長兵器,遠古時代為捕魚狩獵的生產工具,後演變為一種兵器。頂端有兩股叉的為牛角叉,頂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叉的由來比其他兵器晚,宋元以前,未見於用諸戰陣,一說初始於南蠻,一說初始於獵戶,現已無從考證。《水滸傳》的獵戶兄弟解珍、解寶,使的就是渾鐵點鋼叉。
叉
九、十八般兵器-鞭
鞭是短兵器械的一種,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製而成。常人所稱之鞭,多指硬鞭。硬鞭一般用於馬戰,持鞭之將多持雙鞭。鋼鞭沉重而無刃,以力傷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水滸傳》中的雙鞭呼延灼,就是如此。
鞭
鞭的基本技法有劈、掃、扎、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
———休息一會,明天在聊———
與其陪愛吹牛的人吃飯,不如聽愛刀劍的人扯淡,至少真刀真劍。
與其默默瀏覽此文,不如點評留言指正,至少留下點啥! O(∩_∩)O哈哈~
微信號:18657859480 歡迎論劍比武!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這樣的面相必定大富大貴如魚得水
※面相長這樣的男人怕老婆,天生是妻管嚴
※他們說這樣的女孩子很討人喜歡的!
※真不錯!把牆角這樣弄,竟然可以讓家裡多出一個房間來~
※絲巾這樣圍?想要不美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