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眾多十分精彩的各國領導人封面報道歷來受到關注。在亞洲,除卻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等中國領導人外,日本天皇也是受到封面報道較多的一位。日本著名攝影師、藝術家杉本博司有意收集了《時代周刊》對於日本天皇的報道,並翻譯了其中1945年日本快要戰敗時的一篇。透過這篇報道,我們可以看到日本軍國主義的文化淵源,以及日本天皇在軍國主義的發展中承擔了怎樣的角色。
鬼畜的言說
▼
在紐約,我住在切爾西地區,這裡說是曼哈頓,卻沒有高樓大廈,一直以來這裡就以波西米亞居住區而廣為人知。周末這個地方也有些跳蚤市場之類的活動,我會在散步的時候順便去逛逛。於是某一天,我在一家二手雜誌專賣店裡,看到《時代周刊》、《花花公子》、《國家地理》等雜誌堆積如山,其中那堆《時代周刊》引起了我的注意。最上面那本雜誌的封面畫著一個面目可憎的東洋人肖像,怎麼看都像一個軍人。我拿起這本雜誌故作鎮定地看著。我感覺他就是那種在原始森林裡過著野豬一樣生活的野生動物,可再一眼,這不是人稱馬來亞虎的山下奉文嗎?雜誌的日期是1942年3月2日。這個時期,日本繼珍珠港事件之後,剛剛佔領了新加坡。能上《時代周刊》的封面,就意味著這是一件世界頂級新聞。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瞥向那篇文章的標題:
山下奉文 日本閃電戰指揮官 希特勒曾是他的老師 直到他將這個秘籍傳授給他的老師
《時代周刊》1942年3月2日號封面 山下奉文
這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標題呀。我試著在這堆小山似的時代周刊中找尋其他一些以日本人為封面的雜誌。果然,我又找到了一個毫無風度的齙牙日本人,他就是近衛文麿。這本雜誌的日期是1940年7月22日,這是昭和十五年,即日美開戰的前一年。這一年,日本舉行了全國規模的紀念神武天皇3紀元2600年慶典。文章標題是這麼寫的:
政界新秀近衛 實現日本一黨化的男人
《時代周刊》1940年7月22日號封面 近衛文磨
原來如此,說的是大政翼贊會的事情。我買了這兩本雜誌,回家便開始看,而讓我吃驚的是,這兩位日本人,一位是朝廷的政治家,一位是軍人,文章中對他們的描寫,始終貫穿著一種冷靜而透徹的目光。我又調查了一下,看看是否還有其他日本人上過《時代周刊》的封面。這才發現,到日本戰敗為止,一共有十八位日本人成為《時代周刊》雜誌的封面人物。
我覺得應該把這些雜誌全都買來,於是我便在蛛網般的網路拍賣網站中搜集購買了這些雜誌。調查過程中,我注意到了一個傾向。那就是蔣介石上封面的次數異常多,連他的妻子宋美齡在內一共八次。我又開始尋找這其中的原因。1923年,《時代周刊》雜誌社成立,之後《生活》、《財富》也隨之成立。它們的創辦人傳媒帝王亨利·盧斯,1898年出生於中國青島,在那裡他一直生活到了14歲。他的父親是長老會的傳教士,在中國從事傳教活動。盧斯深深地愛著賽珍珠描繪的那片中國大地,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懷有基督教信仰。1925年,孫文去世後,蔣介石確立了反共體制,成為中國的領導者。與虔誠的基督徒宋美齡結婚之後,蔣介石也成為基督徒。從這個時期開始,盧斯的《時代周刊》雜誌社開始全面地對蔣介石進行宣傳。盧斯夢想藉助媒體的力量將美國文化傳到中國。宣傳蔣介石自然就變成宣傳反共產主義、反納粹、反日本。在《時代周刊》的封面上,登場次數僅次於蔣介石的是昭和天皇,一共五次,接下來的就是希特勒,共四次。我的收集名單里,涵蓋了日本、納粹以及聯合國方面的領袖人物。在查找舊書的同時,我還到網路上去收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就是以希特勒為封面的那幾期雜誌很難買到。少有的幾本一到了拍賣場上,定價就要高出其他期號十倍。我才知道,原來希特勒的人氣仍然經久不衰。
昭和天皇最後一次上《時代周刊》封面是1945年5月21日這一期。封面上的他,被畫成了威風凜凜的大元帥樣子。到了昭和二十年,納粹已經瓦解,沖繩戰事也到了最後階段。美國已經清楚地看到日本敗北的下場。那麼在這個時期,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應該如何處理戰敗國日本。為此,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是靠什麼精神建立起來,以及通過戰爭所了解到的情況,必須事先做一個概要報告。在這種意識之下,這本特刊就應運而生了。
《時代周刊》1945年5月21號封面 昭和天皇
新聞報道是不可能公平看待世界的,戰爭中的日本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而在戰爭狀態下,如何對敵人進行分析,就需要有冷靜的判斷。所謂事實,只要沒有被發現就不是事實。所謂唯一真相之類的說法,全都是捏造的。世界就是由「虛實的合金」構成的。就以安樂死為例吧,這種作法究竟是在挽救人的靈魂呢,還是在奪取人性命呢,人們的看法是有分歧的。至於從這塊「世界的合金」中能讀取到什麼程度,則有賴於新聞報道的自主性。
六十多年以前,這些被日本人稱為「鬼畜」的人究竟是怎麼看待日本人的呢?現在已經到了可以對這個問題進行重新解讀的時候了。
時代周刊 1945年5月21日號
杉本博司譯
────────────
神化的天皇
將戰爭的重心從歐洲戰場轉移到太平洋戰場之後的美國,必須要直面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在這裡我們要面對的戰爭對手竟然是神。美國海軍已經把這個神之島的周圍破壞殆盡,美國空軍也已經把神的都市炸得支離破碎。現在,美國陸軍也做好佔領這個神聖之國的準備。
對於那些崇拜神的人而言,這樣的行為意味著對神域的侵犯,這要放在侵略方的美國,那就是與褻瀆教會沒有區別。而大部分美國人卻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在侵犯聖域。1932年,《時代周刊》要在封面上刊登裕仁的時候,日本政府曾提出以下要求。「封面必須向上,天皇的肖像上不允許放置任何東西」。在美國人看來,這位大神只不過是一個戴著眼鏡,有點齙牙,有點羅圈腿,胸板單薄的男人,可對七千萬的日本人而言,他就是神,就是天皇裕仁。
《時代周刊》1932年6月6日號封面 昭和天皇
隨著與這個怪異敵人的戰爭日益白熱化,美國人才開始逐漸明白,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裕仁天皇就是日本的化身。這種日本人的精神,對美國人而言,完全就是另類,與尼安德特人一樣,是脫離時代的代名詞,那麼,敵人這個概念就集中體現在天皇身上。天皇裕仁就是孕育了眾多悖論的日本人的精神。他們既野蠻露骨又崇尚美感,既桀驁不馴又服從權威,既彬彬有禮又兇狠無德,既因循固守又會突然變得殘暴無度,既嚴格遵循神的使命又會突然瘋狂追逐世俗權力,不管從哪一個方面看,日本人的精神里都充滿了悖論。
在這個意義上,對日戰爭就必然會成為一場對天皇的戰爭。偉大的美國軍隊從歐洲戰場轉移到對日戰場之後,面對的就是這種控制臨戰狀態下的神國的「帝王」神話。上周,蓬頭垢面的美國大兵與美國海軍隊員,從沖繩和呂宋島的洞窟中,找出了這些負隅頑抗的對手,同時,他們也要從日本人精神的黑暗面里找出這個神話。
這位被神化了的男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歷史迷雲
關於裕仁天皇的祖先,在厚厚的歷史疑雲的遮蔽之下,已經不得而知了。根據日本史書記載,天地本為一體,像漂浮在水裡的水母一般,是漂浮於虛空的原生物質。後來,世界就形成了。高天原出現了最早的神靈。伊奘諾尊站在天浮橋上,用天之瓊矛伸入海中攪拌,當他將矛從海里提起的時候,矛尖滴下的水凝聚成了日本列島。
伊奘諾尊為了去除自己身上的污穢,進行一次「禊祓」儀式。他洗濯鼻子,於是掌管海洋的素盞嗚尊誕生了;清洗右眼,掌管月亮的月夜見尊誕生了;清洗左眼,光芒四射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誕生了。
之後,天照大神將她的孫子瓊瓊杵尊送至凡間,由他統治國家。不久,天照大神第六代孫子神武就成為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命令他的子孫要征戰八方將世界收於日本的麾下。
神武天皇東征圖
於是,公元前660年,他建立了日本皇朝,而他的第一百二十四代子孫,高貴、聖潔、崇高的君主、大日本的天皇,就是裕仁天皇。在這位裕仁天皇的統治下,日本背負起執行神武天皇聖旨的命運。
繼承的歷史
作為天孫降臨的直系子孫,裕仁天皇於1901年4月29日誕生於東京青山御所的產房。當時的日本正深受西化帶來的再生之苦。美國提督馬休·卡爾布萊斯·佩里打開了這個神國之門後,日本與美國建立了通商關係,西方思想開始進入日本。過了四十八年,即裕仁誕生之後第四年,日本打敗了幅員遼闊但國力衰退的俄國,成為太平洋第一強國。
裕仁的祖父明治天皇是當時的天皇,在膽大賢明的明治天皇手中,日本毅然決然地開始走上西化的道路。裕仁的父親嘉仁,因體弱多病,最終精神錯亂而死。
無形的細緻
在外人眼裡,皇室是被小心嚴密地保護起來的,窺視不到一絲端倪。關於裕仁的年少時期,沒有人知道得很清楚。他在皇室的私密空間里成長,幾乎不在下臣面前拋頭露面。要說唯一一件能讓人記住的事情,估計也就是他去動物園參觀的日子吧。
年少時期的裕仁,非常安靜,毫不顯眼,傳說是一個城府很深的孩子。用美國人的話說,就是一個經常吃菠菜的孩子。現在看來,他的體格已經有所好轉,禮服之類的服裝穿在他身上顯得有點緊,因為在飲食上有加以控制,據說他非常信奉現代的營養學。
裕仁身體纖弱,雙肩很窄,但他要從事包括相撲在內的所有體育運動。他最擅長的是游泳,後來他曾說過:「體育運動我雖不擅長,但游泳,我是不會輸的。」
可怕的一面
裕仁安靜地、小心嚴密地在與世隔絕的皇室里長大。他少年時期的成長背景中存在著如能樂面具一般恐怖的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
負責教育裕仁的教官就是讓日本走上強國之路的兩位將軍——乃木希典將軍與東鄉平八郎提督。前者以嚴格著稱,旅順戰役中的重要人物;後者在日俄戰爭的日本海大海戰中讓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取得海戰史上首屈一指的決定性勝利。
乃木希典
東鄉平八郎
未來的天皇裕仁十一歲的時候,明治天皇駕崩,乃木將軍做了一件事情,將自己對這個少年的教育中最重要因素——神道——戲劇性地表現出來。他的這個行為讓全世界為之驚愕,也必須給裕仁留下了強烈深刻的印象。
接到明治天皇駕崩的消息,乃木大將與妻子先按照神道儀式,洗凈自己的身體,然後二人遵從一種名為「殉死」的傳統神道習俗,跪在神社前,用施行這種儀式的專用刀具剖腹。後來,當美國人看到日本士兵用手榴彈自殺,以及普通日本民眾被降服之後便投水自盡時,他們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也感到困惑不解,戰慄之餘想到的就是這位乃木將軍的剖腹行為。
然而,在少年裕仁的心目中,乃木將軍的行為無疑是非常崇高的。因為在這種宣揚戰爭是人類最偉大的榮耀、絕對服從才是人生目的、完全否定個人才是「最偉大的和平」的國家宗教思想里,乃木將軍的行為可以稱得上是最完美的儀式。也就是說,相比納粹主義的幻想,這種思想更加原始,而且是一種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神之道
一千三百多年來,朝廷一直都是幕府的傀儡,同樣,神道教也一直被佛教勢力所掩蓋。但是,1868年,神道教再次成為日本的國家宗教。這是一種基於祖先信仰的死者信仰,於是,「征服」這個神的使命再次紮根在日本人的思想之中。
釀成日本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的就是神道精神。成為大日本帝國憲法第一條「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治之」及第三條「天皇神聖不可侵犯」的思想基礎也是神道精神。向學習法律的日本人宣揚「臣民的心應與天皇意志相統一」的也是神道精神。另外,神道精神還告訴戰場上戰鬥的日本士兵,高呼「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悲壯赴死的人是不會受制於人性善惡,靠這個口號,死後便可成為英靈。
而且,將日本天皇奉為至高無上的象徵的也是神道精神。因此,裕仁要想擺脫這種嚴密的神道行為幾乎不可能。
───────────
皇太子
青年時代的皇太子裕仁,對西歐世界既關心又迷惘。而這也是所有日本人心中共同的擔憂。
天皇身邊的那些像西園寺之類的政治元老成為政治中心,他們努力接受西方的思想,推進日本式議會政治與君主立憲制。1921年,在這些人的支持下,皇太子裕仁決定走訪海外各國。在這之前,日本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皇太子離開這個神國這種事情。結果,那些盲目的神道信徒們,伏身於皇太子乘坐的列車前,以死相挾。然而,裕仁卻毫不妥協。而這個二十世紀版的剖腹行為最終也並沒有真正發生。
當時的歐洲正拚命地想要從奪走幾百萬生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重新崛起。在那裡,這個羞怯地垂著下顎、戴著眼鏡的皇太子,他的神聖地位不斷地受到挑戰。在巴黎,皇太子去購物,竟然不知道東西是要用錢買的,因為按照皇室禮儀,他是禁止接觸錢財的。在倫敦市政大廳,他宣讀長長的捲軸發表神道式演講的時候,下面的聽眾卻忍不住地笑了起來。微服乘坐地鐵的時候,因為沒買車票而被帶著下等人口音的倫敦車長逮了個正著,這事情讓他的親信們感到毛骨悚然。
皇太子將一些西洋觀念帶回到日本。為了更好地與臣民進行交流,他預先發出了取消禮儀的通告,並在大學生團體中進行嘗試。那些滿懷崇敬之情的大學生蜂擁而至,迅速團結在皇太子身邊。
他成功實現了為愛結婚的心愿。他不顧宮廷中的反對之聲,選擇不符合皇室標準的家系、薩摩藩的久彌宮良子女王做自己的妻子。不久之後,良子女王為他生下了二男五女,長子明仁親王現在已經十一歲了。
天皇
1921年,裕仁開始攝政。7年之後,大概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吧,他在華麗的隊列與儀式中正式承繼大位,成為日本天皇。
他穿著祖先傳下來的橙色禮服,乘坐深紅色馬車,從東京一路行幸至古都京都。在京都,他以充滿自信的聲音,流暢地宣讀了即位詔書。隨後,他只攜帶兩名隨從,深夜之前一次,深夜之後一次,兩度登上祭祀天照大神的大嘗祭神殿,獻上神聖的大米。
接下來,他就必須如聖職人員一般勤勉地致力於作為神的天皇的工作。按照慣例,他選擇了自己的治世年號。昭和,就是開明和平的意思。對於選擇這個年號的理由,新天皇是這樣說明的:「在這之前,我看到過世界大戰的戰場。當我看到那些荒廢景象的時候,沉痛地認識到,世界各國和諧友好的必要性。」
可是,他擁有這種見解的同時,也發動了1931年對滿洲的侵略,1937年對中國北部的侵略,並在1941年堂而皇之地襲擊了珍珠港,沒有絲毫的猶豫。極權主義勢力造就了裕仁的這個國家,也在這個國家中建構了裕仁的立場。身懷西方思想方式的老政治家與他們的後繼者——近衛和平沼之類的人物——在土肥原賢二、東條英機、山本五十六等蠻勇奮進的將軍提督們的逼迫之下,變得微不足道。與裕仁關係最密切的親信宮內省內大臣木戶幸一及原侍衛長鈴木貫太郎[現在的首相]等人,遭到年少輕狂的愛國主義者的彈劾,理由是他們對天皇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中遭到殺害。
日本「二·二六」事件
模範的象徵
日本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還無法預測。目前,日本正在一步步重新改寫亞洲的歷史。裕仁是一個模範的神道國家元首。他是一位傳統的、不為人所見的、超然的一國之神,同時,他還是一位非常重視家庭的人。他每天很早起床[上午六點或者七點],剃鬍子,到皇居內一個祭祀祖先的小神社進行參拜,吃的是咖啡、培根、雞蛋之類的西式早餐,吃完之後便在辦公桌前看報紙。他要與身著白色絹衣的神職高官一起,每年舉行十三次主要的神道儀式。在戰時狀態下,他儉約律己,內衣開綻了就修補,進口香煙及紅酒都不納入宮內開支,是國民的楷模。
有時候,天皇也會在自己的興趣中度過寧靜的傍晚。他通過顯微鏡學習生物學,對遺傳學尤其感興趣[連生了三個女兒,又始終沒有兒子的時候,他採摘皇居庭園裡的蘑菇,用來排遣低落的情緒]。
裕仁還創作短歌,這是一種由三十一個文字組成的日本詩歌。他像著了迷似的,以充滿挫折感的哀悼歌形式創作以和平為主題的短歌,以此表現裕仁軍隊踐踏中國領土、歐洲戰雲紛起的狀況。
神苑曉靜獨徘徊
心憂天下難釋懷
偶爾,他會騎著自己的愛馬白雪或開著他那輛深紅色的勞斯萊斯,從皇居護城河周邊的民眾面前通過。臣民們總是按照傳統高呼萬歲,恭敬地向他行禮,歡迎他的到來。然而,1932年,一個不明身份之人向天皇乘坐的馬車投了炸彈,皇室的兩匹馬受了輕傷。裕仁送去八磅胡蘿蔔慰問這兩匹馬。這時候,他左思右想的也許就是他的祖父,當年僥倖逃過無政府主義者襲擊的明治天皇說過的話:
誰想奪走神的命?如果有人對朕心存叛逆,那就說明朕的功德積累得還不夠。只要朕沒有做錯,那麼誰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兩種見解
不僅是天皇的生命,就連附著於天皇身上的神性,都已經被放在神道指令所無法觸及的命運天平之上。對日戰爭勝利之後,如何進行戰後處理就被提到了同盟國會談的議程上來,而討論的中心就是裕仁。在清算日本軍國主義的過程中,裕仁也必須被處置嗎?如果是的話,那麼這個結果產生的日本政治上的空白又該如何填補呢?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如同七千萬德國人的命運一樣,七千萬日本人的命運也很可能將關乎世界的未來。
在如何處置天皇這一點上,同盟國之間的意見仍然無法統一。蔣介石政權明確表示,希望把裕仁作為太平洋戰爭的首要戰犯來處置,行政院代理院長宋子文公開發表聲明,要求用美軍轟炸機對天皇也就是皇居進行轟炸—— 「這樣的話,將來就少一個麻煩」。上周,重慶的報紙有文章要求,應該將裕仁送上法庭,處以極刑,暴屍於南京孫逸仙路。
美國政府到目前為止態度還沒有直接到這個地步。最近,日本重新組閣,一批曾經受到過近衛、平沼等天皇老臣影響的保守派人士已經進入內閣。實業家、名門望族的集團也開始與軍部高層決裂,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樣的分裂就會削弱日本的戰爭意志。華盛頓方面不希望因為大舉鼓吹直接攻擊天皇的言論而導致已經分裂的兩個集團又重新走到一起。
但是,一旦日本戰敗,那就存在著兩種見解。一種是美國政府比較願意採納的見解,這種見解在美國副國務卿約瑟夫·克拉克·格魯的言論中表達得非常明確,他曾經以美國駐日大使身份在日本工作過十年,他用蜂巢來比喻日本社會,用蜂王來比喻天皇。他認為,要是把蜂王趕走了,那麼群峰便會追隨蜂王去尋找新家。「雖然做出決斷的不是蜂王,但是如果把蜂王除掉了,那麼整個蜂巢就會崩潰。」
言下之意就是,為了不讓日本國民出現全面崩潰的狀況,就必須維持天皇或天皇制[總之,要維持裕仁的地位,或者如果裕仁的聲望下跌那就啟用明仁皇太子]。要想建立一個非侵略性的、非極權主義的國家,就一定要利用天皇制。
另一種見解則堅決反對那種想在日本推行民主主義卻又要維持天皇的想法。他們認為,即便天皇下了詔書,也無法填平西方自由民主的政治體系與以神道為思想基礎的極權主義體制之間的鴻溝。
裕仁所象徵的制度就必須像希特勒的第三帝國那樣,應該完全徹底地摧毀。只有將其徹底打敗,才能打破日本這種「無敵」、「神」之類的神話。同盟國戰勝之後,對日本人的精神必須從零開始進行徹底改造。
重大問題
日本人顯然不想改變。有傳聞不斷地傳到同盟國政府這邊,說日本政府已經提出了議和方案。上個星期,英國政府傳出來的說法是,鈴木內閣已經準備將朝鮮以外的佔領地盡數歸還,不過,作為條件,他們也要求同盟國不要佔領日本本土,而且,他們大概也會要求同盟國不干涉神道制度。
可類似這樣的傳言,在日本國內卻完全聽不到。東京廣播電台以前所未有的挑戰態度表示,要為東洋戰爭的爆發承擔起所有責任,發誓為了「徹底消滅敵人,替戰敗的德國復仇」,即便陷入孤立也要戰鬥到底。隨後日本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起草了緊急聲明,稱「即使納粹帝國已經完全崩潰,日本死戰到底的戰鬥意志『絲毫沒有改變』」。而裕仁天皇也下詔同意了這個聲明。
然而,儘管這種死戰到底的神道精神極為強大,可時間及無法逃避的歷史卻更為強大。艾黎·福爾說過:古代埃及就是因為追求長生不老才毀滅的。在二十世紀的現在,世界兩大強國締結同盟,以壓倒性軍力發起了進攻。這時候,作為不滅皇室的神聖象徵裕仁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是:到底要將這種落後於時代的思想維持到什麼時候。
以上文字選自杉本博司《現象》,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2015年1月。文中《紐約時報》封面來自該書插圖,其餘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ELSE 技術周刊(2018.02.05期)※晚期癌痛可達10級 科學給葯可有效止痛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B12 生命周刊·吃出健康※推薦閱讀-第2期※【太閣周刊】第九期:講座搶先看、新一期線下活動開始報名、本周精華博文、「熱辣七月」小組項目報名啟動※林光耀:金大中與韓國民主之路(新民周刊 2009-8-26)
TAG:日本 | 日本天皇 | 時代 | 報道 | 天皇 | 周刊 | 時代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