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親人,不是血緣決定的
拾遺物語
真正的親人,不是靠血緣關係決定的,而是以待你的心決定的。這世上的親人只有一種,那就是關心你、心疼你的人,不管和你有沒有血緣關係,都是你的親人。
——晚情
壹
「聖母馬力陽」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很多年不聯繫的表弟,
讓我幫他買兩張音樂節的票。
760元一張,兩張1520元,
說錢一會兒就給我,
我二話沒說就幫他買了,
覺得家裡親戚應該也沒啥問題。
可半個月過去了,他也沒打錢。
我臉皮薄,不好意思開口要。
音樂節開場前一天,他來了電話:
『姐,那票我不要了,
我朋友買的是一千多一張的vip,
我想和他們一起玩,票你賣了吧。』」
靠,明天就開始了,我賣給誰啊!
我想算了吧,賣不掉就自己去。
可萬萬沒想到開場當天,
表弟又給我打來了電話:
「姐,票炒到兩千一張了,
我有渠道,我幫你賣了吧,
賣了之後就把錢轉你。」
於是,我就把票給了他。
哪知他把票賣了之後就消失了,
連本金都沒有還我就消失了,
第二天電話就打不通了。
貳
周沖在《壞親戚能壞到什麼程度》一文里,
講了一個朋友的親戚的故事:
上世紀80年代,
這個朋友的母親因病去世,
安葬在水庫邊的一個山坡上。
兩年後,他大哥考上了大學,
他二哥成績也非常優異,
考大學完全不是問題,
於是老家有的親戚就開始妒忌了。
那年7月,二哥高考在即。
老家做林管站站長的表舅,
忽然找到他家,對他父親說:
「把春芳的墳趕緊遷走,違規了!」
盛夏遷墳,是大忌。
所以他們一家人當然不願意。
於是,這個表舅就諄諄告誡:
「不遷,那就要被鏟掉啊。」
沒辦法,他們只好將母親的墳遷到了別處。
可遷完後不久,他們回老家時,
發現母親墳地的原址上,
竟蓋了一棟新房——表舅的新房。
叄
我也講一段我自己親戚的故事:
前年國慶節我回老家,
姑姑就找上門借錢來了,
他兒子把信用卡刷爆了,
欠了銀行兩萬多塊錢,
我說我要買房,就拒絕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
我跟我爸聊起了這件事。
我爸就說:「再怎麼說也是親戚,你能幫就幫幫他。」
我媽也說:「不借他要坐牢的……」
於是我就把錢借給了表弟。
本來他說那年春節就還,
但後來變成了絕口不提。
去年春節我回老家,
我姑姑又找上門來了,
讓我給表弟找個工作。
在爸媽苦口婆心地勸說下,
我在朋友公司給表弟謀了個事。
可哪知道他上班不到兩月,
就偷偷開客人的車出去玩,
結果把這車給撞壞了,
修理費花了一萬多,
我活該倒霉,這錢又攤我身上了。
肆
我為什麼要講這幾個「親戚」的故事呢?
因為我想說相比其他關係,
親戚關係更容易給我們帶來麻煩和困擾。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
人情中最重要的就是血緣親情。
人與人之間但凡沾上「血緣」兩字,
似乎就有了「要相互幫助」的義務。
你剛買了車,就有親戚上門了:
「你不是不開嗎,借我開幾天唄。」
你剛創了業,就有親戚上門了:
「你找了這麼多錢,借錢給我買套房子唄。」
你剛進機關上班,就有親戚上門了:
「你掌權了,給我找個事情做唄。」
只要你拒絕或者辦不到,
就會遭到親戚們的道德綁架:
「還是親戚呢,簡直六親不認。」
「現在有權了,就不認親戚了。」
「還是親戚呢,連個外人都不如。」
在中國,親戚似乎被賦予一種魔力——親戚即權力。
我既然是你的親戚,
那我就有權叫你幫助我。
伍
正因為親戚被賦予了這種權力,
於是「血緣」很容易就會變成我們的枷鎖。
上個月,我叔向我借錢,
借錢的理由十分奇葩:
「我們想買一套房子,
但還差15萬。
你能不能借15萬給我,
我年底就還你。
我銀行還有20萬存款,
只是存的定期,取出來不划算。」
我真是服了——你的利息是利息,我的利息就不是利息了?
我有個同事也是,
自從他2月份買了車以後,
就變成了他姑的專職司機:
「小劉,我是你姑啊,我今天買了好多東西,提不動,你過來接我回家吧。」
「小劉,我是你姑啊,我今天在外面喝了點酒,你過來接我回家吧。」
我既然是你的親戚,
你幫我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不幫,那就是混賬王八蛋。
周沖有句話說得特別到位:
「一個人如果有幾個熊親戚,
生活的幸福值就會直線下降。」
陸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
寫過這樣一句話:
「親戚關係常常是最庸俗的,
互相設法沾光,
沾不上光就翻白眼,
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
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這話雖然說得有點絕對,
但意在表明一個道理——在中國,親戚是最缺乏界限感的一群人。
他們常常會借「血緣」之名,
對你進行綁架和掠奪。
比起朋友關係,
親戚關係沒有一個選擇的過程。
就像手機里的預裝軟體,
你一出生時,
這個軟體就預裝在你手機里了。
有的「預裝軟體」特別好,
但有的「預裝軟體」無比渣。
我們都有使用手機的充足經驗,
當遇到無比渣的預裝軟體時,
最乾脆的辦法就是——卸掉它。
其實,對於親戚也一樣,
當我們無力改變血緣的時候,
我們能做的,
就是儘力改變它在社會性上的定義:
「是的,你是我的親屬,
可是這什麼都不能代表,
你如果因此而肆無忌憚地侵害我掠奪我,
那我就只好把你卸載掉。」
柒
關於卸載親戚,
我講一個張愛玲的例子吧。
1957年,張愛玲母親黃逸梵病重,
她從倫敦寫信給張愛玲:
「我唯一的願望就是見你最後一面。」
但張愛玲沒有滿足母親的願望,
只寄過去一張一百美金的支票。
一個月後,黃逸梵就去世了。
你可能覺得張愛玲實在是太絕情了,
「黃逸梵畢竟是你媽啊。」
但你知道張愛玲為什麼如此絕情嗎?
因為她很小的時候,
黃逸梵就丟下她去了歐洲,
沒有盡到半點母親的責任,
以至於讓她頻頻遭遇父親和繼母的暴打。
後來黃逸梵回來了,
但在張愛玲最最需要學費的時候,
她卻把張愛玲的獎學金賭博輸掉了,
然後又丟下張愛玲,
跟著一個男人去了歐洲。
1947年,黃逸梵從歐洲回到上海,
生活拮据,衣食堪憂,
張愛玲知道後,
立馬將稿費換成幾根金條,
送上門去:「該還的我都還給你。」
一個「還」字,了斷了母女情分。
張愛玲對父母很絕情,
但對另外一些人卻很重情。
上世紀70年代末,
張愛玲主動與姑姑取得聯繫。
聽說姑姑身體不好,
便多次從美國匯款回來。
1980年代,大陸掀起張愛玲熱。
張愛玲便將國內版權委託給姑姑,
版稅也全部贈與姑姑與姑父。
張愛玲為何對姑姑這麼好?
因為母親丟下她後,姑姑數次接濟她。
1995年10月,張愛玲逝世,
死前,她立下遺囑:將所有財產贈給宋淇夫婦。
這筆錢財,除了28107.71美元,
還有外幣存款32萬多美元,
一共加起來可折換260萬港幣,
這在當年,實在不是一個小數目。
張愛玲為何對宋淇夫婦這麼好?
因為宋淇夫婦一直在默默幫助她。
張愛玲並不是冷酷無情,
她只是一個愛得很純粹的人——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
劇作家晚情說過一句話:
「真正的親人,
不是靠血緣關係決定的,
而是以待你的心決定的。
這世上的親人只有一種,
那就是關心你心疼你的人,
不管和你有沒有血緣關係,
都是你的親人。反之亦然。」
這也是張愛玲對「親人」的定義。
人心對人心,你親我就親。
捌
特別喜歡宋宋的態度:
宋宋初三那年,
父親因車禍去世,
於是他家獲得了一筆賠償金。
「父親才下葬沒兩天,
他的幾個兄弟姐妹就找上門來,
都尋思著『借』點賠償金用一下。」
宋宋母親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
只在一旁不出聲地抹眼淚。
那幾個兄弟姐妹視而不見,
一直在那不停地嘮叨賠償金,
結果把宋宋給惹火了,
他從卧室里跑出來,
沖著幾位親戚破口大罵:
「你們那麼想要賠償金,
自己去死不就可以有了。」
於是一眾親戚就灰溜溜地走了。
我覺得宋宋做得特別帶勁,
當預裝軟體絲毫沒有付出,
卻總盤算著佔用我們和干擾我們時,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們一鍵root掉,
從而讓自己免於被傷害和被吞噬。
玖
這世上,有一種人,
非常可憐又非常可恨,
那就是樊勝美式的人,
正如作家晚情所說:
「這種人一面因被親人剝削而痛苦不已,
一面又對在乎自己的人極其苛刻。
她們一邊享受著被虐的快感,
一面又成了惡毒的施虐者。」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往往把最好的脾氣留給了剝削者,
卻把最差的脾氣留給了對我們最好的人。
這也許是世間最大的悲哀吧!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做這樣的人,
我們一定要學會「辨認」親人。
什麼是親人?
親人並不是那些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
而是你病倒時守護你的人,
你遇到困難時幫助你的人,
你得意忘形時提醒你的人,
你情緒低落時鼓勵你的人,
你有錢時不會妒忌你的人,
你貧窮時不會離棄你的人,
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心,
留給這樣真心對我們好的人。
END推薦閱讀:
※妻子決定你未來事業的高度,男的看一看,女的學一學
※我的錯誤決定,使母親沒過上舒心日子
※人到中年:性格決定面相
※決定不跟人結冤讎
※涵養和風度能決定男人的層次
TAG: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