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的85位名臣——岳飛
06-11
壯志未酬身先死 南宋是個尷尬的朝代,北宋至少曾經繁華燦爛過,而南宋從誕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堪稱是最軟弱的王朝。面對金人,一直都是乞求低憐的姿態,熬過了九個皇帝,終於抵不住元兵的侵襲,走向滅亡。岳飛就是出生在兩宋交接這樣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餘年的黯淡歲月里,他如流星剎那划過,僅僅一瞬間,便隕落了。 與眾多文臣不同,岳飛是難得的文武雙全的英雄人物。在他短短的三十九年生命中,幾乎參加了當時所有大大小小的戰役,對內鎮壓流民起義,對外抵抗金人侵略,才三十多歲就統領岳家軍,直抵金人腹地。說岳飛是南宋小朝廷最有效的武力保障絲毫不為過,比起"中興四將"其他三位將軍,岳飛出身農家,年紀最輕,升遷最快,是當時最耀眼的軍事將領。 可惜,岳飛面對的是一個極其腐敗的朝廷,投降派的比例遠大於主戰派,在高宗趙構的指使下,秦檜一手策划了陷害岳飛的陰謀,致使這位將領不得不撤兵,打道回府,丟掉唾手可得的勝利。如果岳飛沒有死,如果岳飛將戰爭進行到底,南宋的歷史是否會改寫,是後人經常猜測的話題。 但是歷史不能假設。1142年,連罪名都沒有,岳飛被以"莫須有"罪匆匆處決。直到二十年後,朝廷才下令為岳飛平反昭雪,官復原職,並以五百貫的高價購求岳飛遺體,不可謂不悲! 此後的南宋,在年年進貢和屈辱的諂媚中繼續存活,當高宗趙構當了幾十年的太平皇帝,不知道能否想起那個讓自己暫得太平的岳飛,畢竟岳飛的勝利給了朝廷一個和談的資本。 我行我素,不走尋常路 公元1103年,岳飛出生了。傳說他的啼聲驚醒了一隻停在茅屋上的大鳥,大鳥張起雙翼,在天空中飛鳴起來,故父親岳和給兒子取名為"飛",字"鵬舉"。按照章回小說的說法,這就是"大鵬轉世降英雄"。更神奇的事情還在後頭,岳飛出生不久便遇到黃河決口,驚慌之間,岳飛母親抱著他跳進一口大瓦缸里,竟然有驚無險,順水漂到岸邊。 或許是因為出身貧寒的關係,又遭遇亂世,岳飛不像大部分年輕人那樣熟讀四書五經、走科考之路,而是選擇了習武。這在當時不啻於一個招人白眼的舉動,自古以來,朝臣多由文人擔當,武將的地位遠遠低於文臣,就是一代名將狄青在當上高官之後依然備受同僚輕視,只能自嘆"但少一進士出身耳"。 岳飛初師從本地槍手陳廣,此後他遇到了武林高手周侗,才真正揚名立萬,成為"一縣無敵"。說起周侗,在武術史上可謂是赫赫有名,教過的弟子都是響噹噹的角色,像盧俊義、武松、林沖,更有甚者,還有小說將他列為黃藥師的師父。在這樣一位師父的教導下,岳飛別說"一縣無敵",就是全國無敵都有可能。 難得一見的軍事天才 十九歲那年,帶著滿身的武藝和母親親手烙上的"精忠報國",岳飛開始了不平凡的戎馬生涯。 一開始,岳飛就因作戰勇敢,升為從八品武官。但接著,這個熱血青年就開始不顧自己的身分,上書高宗趙構,反對南逃,力請趙構返回東京,親率六軍北渡黃河。這大大地觸怒了趙構,辦了岳飛越級上書的罪名,將他革職了。 短暫的挫折沒有影響到岳飛的前途,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南宋內憂外患,急需軍事人才,三個月後,岳飛就復出了,輾轉於朝廷各大將領門下。據歷史記載,岳飛小時不僅喜歡武術,還喜歡讀《左傳》,這為他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將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公元1129年,由金將兀朮統領的金兵再次南侵,長驅直進,高宗被迫流亡。岳飛見形勢危急,率軍堅拒金兵,在牛頭山設下埋伏,此次伏擊戰,共殺死金軍大小將領一百七十多人,南下金兵全軍覆沒。岳飛大獲全勝,收復了江南大鎮建康。岳飛自此威名遠揚,被升任為通州鎮撫使,並建立起抗金的軍隊"岳家軍"。這一年,他才二十七歲。 1133年秋,皇帝趙構將岳飛召到首都,親自書寫"精忠岳飛"四個大字,製成錦旗賞賜給他,同時還要在京城為他建造府第。但岳飛拒絕了:"大敵未滅,我還沒有安定下來的打算。"趙構聽見這種話自然非常開心,就問他:"你覺得天下何時可以太平?"岳飛回答:"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即可天下太平。"頓時讓趙構刮目相看。 公元1134年,岳飛充分發揮了軍事家的才能,善用騎兵和步兵的特點,擊破敵軍防線,收復了襄陽府及唐、鄧、隨、郢州、信陽六郡。捷報傳到臨安,朝野一片歡騰。高宗於八月二十五日升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宋開國以來,節度使未嘗輕易授人。此前,南宋節度使只有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人矣。這一年,岳飛三十二歲。 公元1135年,高宗再次召見岳飛,並封其為武昌郡開國侯。同年六月,岳飛奉命平定了洞庭楊幺,僅用八天時間,一舉獲勝,收編六萬降軍入岳家軍,擴充了抗金力量。 別人需用幾十年完成的戰功,岳飛創造了僅用十年的奇蹟,所謂坐著火箭升遷也不過如此! 權謀勝於戰績 《宋史》評論說,像韓信、彭越這樣的名將,古往今來並不少見,但如果論起像岳飛這樣文武全才、仁智皆備的人來,則很罕見。但這樣的將領,高宗並沒有珍惜。作為一個皇帝,他重視的是自己的身邊人,比如秦檜。岳飛天天在外面奔波殺敵,首先在距離上遠離最高統治者,更關鍵的一點是,論起政治權術、揣摩上意,岳飛還是個小學生。比起秦檜等人,他不僅幼稚而且天真,總以為只要自己奮力殺敵,收復失地,就能讓皇帝滿意。 隨著岳飛的軍力越來越強,"岳家軍"的名聲越來越大,讓世人皆知其威名時,作為皇帝的趙構心裡又是怎麼想的,估計岳飛從未思量這個問題,也根本不會朝那個方面想。但是有了太祖黃袍加身的前車之鑒,趙構自然害怕"歷史重演",面對這個手握重兵的武將,必須想著提防。 據歷史記載,1137年,岳飛曾上書皇帝冊立太子,這也犯了大忌。文官上書談這個問題還可原諒,你一介武夫不好好打仗,管起這檔事來,究竟是何居心?趙構當即不假以辭色地呵斥道:"這種事情不是你所應當干預的。" 岳飛和趙構的想法從未有所交集,一個想的是打敗金人,洗刷恥辱;一個想的是偏安一隅,只求溫飽。岳飛的軍功只是求和的資木,一到所謂的利害關頭,趙構想著的就是如何卸磨殺驢的問題。危機種子埋下,似乎岳飛是不得不死了。 前方打仗,後方求和 公元1140年五月,金人撕毀和議,再次南侵,岳飛又率軍奔赴前線。隨著金兵在川陝、兩淮等地的進攻相繼受挫,宋軍進入反攻。 郾城大戰,是岳家軍與金兵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一場決戰,完顏兀朮兵團十二萬人,號稱"不敗兵團",岳飛軍團的兵力僅有八萬人,且改編自散兵游勇。但就是這場戰爭,岳飛粉碎了"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使驕橫的金軍徹底崩潰,他們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岳飛想利用天時地利渡過黃河,繼續收復失地。在進抵距汴京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後,他對部下說:"直抵黃龍(今吉林農安,金故都),與大家一起痛飲。" 此時的金兵猶如驚弓之鳥,當完顏兀朮帶著金兵離開東京的時候,有個書生攔住他的馬,說:"大王別走了,岳飛馬上會撤兵。"兀朮心感奇怪,問那個書生:"岳飛用五百騎兵打敗我們十萬大軍,東京怎麼守得住?"書生說:"朝廷里有權臣,大將要在外面立功是不可能的。不是岳飛要撤軍,而是他家皇帝要撤軍。"兀朮聽了恍然大悟,馬上掉轉馬頭,帶兵回到東京。 這個書生說得不錯,後方的高宗和秦檜幾乎同時發出了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回朝。岳飛仰天長嘆之餘,只能流淚說道:"我十年之功,廢於一旦。不是我不稱職,實在是權臣秦檜耽誤了皇上!" 讓岳飛更沒想到的是,等待他的還有進一步的迫害。岳飛回朝才三個月,就被抓起來,身受酷刑。從這一點來說,趙構遠遠不如完顏兀朮,後者至少還對英雄惺惺相惜。公元1142年,岳飛身受酷刑折磨,知道自己根本沒有申辯的機會,他在獄中悲憤地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被賜毒酒而亡。 宋太祖趙匡胤曾立過一項誓約,禁止殺大臣和上書言事的人。因此宋代的確很少殺大臣,最多不過流放。但誰也沒想到,一條"莫須有"的罪名,竟讓岳飛悲憤而亡。更可悲的是,岳飛死後全家被抄,長子岳雲被處死,其餘人不是充軍嶺南,就是逃之夭夭,甚至下屬也被株連罷免或處死。而在秦檜的高壓之下,除了韓世忠將軍外,朝中沒有一人為岳飛奔走喊冤。 一代軍事天才就此倒下,南宋從此一蹶不振,收復中原失地變成一個遙遠的夢想。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岳飛這個是假八字
※一代忠魂,壯志未酬,岳飛之死到底為何?罪魁禍首其實不是秦檜
※岳飛草書
※岳飛同志必死的幾點淺析
※岳飛入獄寧死不屈,一獄卒說了幾句後,立刻認罪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