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向的力量

性格內向還是外向在有很多測試和判斷標準,最簡單的方法是看一個人的能量來自於自我,還是來自於他人。外向的人喜歡與人交談,喜歡在人群中,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通過與人溝通汲取能量,也可以從與人相處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總的來說是」people person」。內向的人會比較喜歡獨處,會覺得與人相處尤其是不熟悉的人很麻煩或不舒服,遇到問題傾向於自己想明白。我性格偏內向,跟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可以是話癆,但很需要獨處時間。與人相處對我來說是件挺重要的事但也是負擔,滿足感和充電的來源是自己內心。

總的來說這個世界偏愛外向的人。

上學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麼困擾,喜歡跟誰玩兒就跟誰玩兒,喜歡在家宅著就宅,社團活動不想參加了半途而廢也可以,只要成績好就行了。上班之後開始感受到很大的掙扎。我在marketing行業工作,這可能是一個外向型性格最密集的行業。如果要給這個行業的人一個模板,就是性格活潑,PR能力極高,喜愛並擅長講話和與人建立關係(非貶義)。我的工作是數據分析,我享受做分析時心沉下來的感覺,享受數據帶來的規律感,有邏輯可循,非黑即白。可是我需要跟很多外向的人工作,也需要和內部團隊,合作夥伴以及客戶溝通。最重要的是,想在一個公司成長,需要建立自己的人際網,於是不得不參加很多團體活動,需要small chat,需要建立人的關係,而不是純工作關係。

剛開始工作時有很多掙扎,覺得工作上的社交互動是一種負擔,因為不愛說話比較安靜會給人一種「沒有自己意見「或者性格比較弱的感覺,面對很能說或者強辯的人時心裡總是會緊張或者不自信。有很多現在想起來還覺得窘迫的時刻。比如有一次公司一位同事請大家去她家玩,在她家的後院同事們燒烤,喝酒,聊天,笑聲不斷,我很努力的想加入一群聊天的女同事,但因為我說話聲音小,每次剛開頭就被別人打斷,我又不喜歡插嘴,結果就是大家聊成一片而我呆站在一旁。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那個場景,手裡端了一杯自己並不喜歡喝的酒,站在聊天人群外圍的尷尬距離,獃獃的不知道怎麼辦好,不好意思找借口離開,又自我埋怨社交能力怎麼這麼差,眼淚都在眼裡轉圈(我特愛哭)。那時候我有一個很棒的老闆,他能力很強又細心,發現我的窘境就過來跟我聊天,介紹我給不熟悉的同事,幫我熬過了那漫長的兩個小時。他身上有很多寶貴的品質,我在之後的職場再也沒遇到過這麼好的老闆,而因為這件事我永遠對他充滿感激。去年離開芝加哥的時候跟他吃飯,我還提起這件糗事,他說,but look at your now。

看看現在的我,比六年前成長了太多。現在仍然有很多時候內心抵觸社交活動,或者在參加需要自己主導的大場面會議前緊張,但我對」做自己」這件事感覺更坦蕩,不再強迫自己變得更外向,因為我知道內向的性格也有自己的長處,也可以在工作場合表現出色。跟大家分享五點心得。

1. 不要強迫自己性格轉變

我們經常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說某某性格不好,太內向。小時候學校的評語也經常是希望XX可以更活潑外向。所以在我們的社會主流文化里,內向是個缺點,得改。在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書里,作者認為美國文化在近一百年也有很嚴重的傾向性,從卡耐基成功學到哈佛商學院教學風格,都是在宣揚只有訓練自己變得外向才可以成功。小時候因為上課愛說話我一直被老師家長認為是性格外向的孩子,我也誤以為自己性格外向,直到上了高中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和分析,也看了一些性格方面的書,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是內向性格。我是一個非常喜歡自省的人,所以意識到這一點後,先嘗試的是努力變得外向。先不說內向到底是不是個弱點,但用自己改進了的」弱點「去和天生就是強項的人競爭,結果還是會輸。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多少次逼著自己去networking events,掛著一副大笑臉跟不認識的人搭話,聊不下去也硬聊,結果就是臉笑僵了談話也停留在非常表面的階段,回家後也完全不想再主動去聯繫人家詢問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也不是通過networking找到的。工作後也有很多自己完全沒興趣而為了社交而參加的活動,性格外向的人自如的談笑風生,我費勁巴力的想話題,想接茬,但最後充滿挫敗感。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我必須接受自己本身的性格。不需要為了社交而社交。

在參加臉書的入職培訓時培訓師問大家小時候有沒有偏科,老師和家長的反應是什麼?大多數人都說要在成績不好的科目上更努力。培訓師說可是如果你的寫作很差數學很好,你花了大量時間改進寫作,還是不能跟本來寫作能力就很好的人比,為什麼不把精力用在發展自己的強項數學呢?公司對員工的希望不是改進短板,而是你的工作應該充分利用你的優勢。當然我認為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就算在美國的社會裡也不完全現實,但是我感覺一個文化更多元的社會和工作環境的確有利於個人發揮優勢,避免劣勢。

2. 內向的人有自己的長處

內向的人愛思考,謹慎,敏感。說話前充分思考,不太會發生嘴比腦子跑的快的情況,也不太會為了出風頭而說話。幾個月前我參加了公司一個叫做」own the room」的說話技巧培訓,培訓師是這個項目的創始人Bill Hoogterp,他也是Sheryl Sandberg的演講老師。在跟他一對一聊天的時候我提到自己性格內向說話不多。他說你知道嗎?我也是個100%的內向性格。說話和溝通的出發點不是去吸引別人注意力,而是應該想我說的話是不是真正需要表達的東西,是否在當時的場景里對business有利。說話其實也是quality over quantity。

Quiet這本書里作者Susan Cain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剛從哈佛法律學院畢業後她開始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她參與了一個併購案子,有一天需要和案子另一方公司的律師開會,而她老闆不在所以必須自己去應付。剛開始她很緊張,對方律師咄咄逼人,用了很多強勢的身體姿勢和語言。因為她是一個內向的人,並沒有急於給予同樣強勢的回復。她的合作夥伴很著急,頻頻向她使眼色,但她耐心的聽對方說,捕捉對方話語里的漏洞,通過在合適的時機拋出自己的問題,把會議轉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最後得到了有利於自己這一方的磋商結果。我不喜歡也不擅長與人針鋒相對的爭論,所以在需要雙方較力的談話或會議里我總是先做一個聆聽者,對方甩出強硬觀點的時候我抓住要點問問題,充分了解對方的觀點和理由,然後把自己的邏輯捋順,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我覺得這是我的性格帶來的長處。內向的我們要好好利用自己的優點。

3. 內向的人需要更多耐心

因為不愛說話,不愛」出風頭「(非貶義,能出風頭誰不想出呢?),比起外向的人能在第一時間讓別人產生深刻的印象,能在任何場合都侃侃而談,內向的人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證明自己。三年前我開始上一份工作的時候,我的小團隊上有一個跟我平級的同事,他管理一半的團隊和工作,我管理另一半。他非常外向,口才很好又幽默,在這個團隊上已經工作了兩年了所以對業務也非常熟練,在自己不懂的話題上也能說的頭頭是道看起來很懂,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個rock star,我自己也很佩服他。而我因為新,不懂的東西很多,也不擅長裝懂,很多時候開會都是聽他說,就默默的接受了他為主我為輔的人物設定。說實話前六個月非常難熬。我經常把自己跟他比,覺得自己不如他,別人有問題或者有項目都先問他不問我,別人肯定也是這麼想的。我能做的就是多學習並且把自己手頭的事做好。六個月後我對業務熟悉了,也慢慢意識到跟他相比我的長處是專業技能更好,他雖然會說但我更會做。所以我對自己也多了些自信。

大概一年的時候他和我們的老闆前後腳離職跳槽,我就接過了充滿變動的「爛攤子」,因為在第一年裡我做了很多項目,基礎打的不錯,又有了更多發揮空間,帶著小團隊成功完成了既定目標,也很快得到了認可和升職。通過這一個經歷我對自己有一個新的認識,因為性格原因我比較慢熱,所以剛開始做一個新工作或者和一個新團隊合作的時候可能無法短時間就表現出色。我的自信來自於對專業和職能的把握,而這些需要時間積累,所以沒必要在最開始充滿挫敗感,只要耐心下來努力學習把基礎打好,總有一天會發光噠!

4. 內向並不代表說話就要弱弱滴

這也是一個誤區。溝通技巧比如堅定,沉穩,要點明確,有邏輯性等不分外向還是內向。但內向的人因為種種原因不自信或者容易緊張的確會使自己的溝通有效性打折扣。拿我自己來說,我因為不喜歡跟人針鋒相對,在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也會加很多「I think」,「maybe」,「hmmm」,「you know」之類的語氣助詞,總覺得這麼說話聽起來比較委婉,不會太生硬。我還有一個習慣,當自己開始闡述一個觀點的時候,總怕別人沒有耐心聽完,聽眾稍微分神或者插嘴就會影響到我,很急的趕緊把話講完。其實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現,也會讓對方覺得你氣勢弱。我有意識的剋制自己的「weak language」,句子中不夾雜沒必要的詞,當別人表現出不耐煩或者打斷我的時候,我不再任憑他們插嘴,而是說」listen, let me finish」,神奇的是當我說了這句之後那些本來很強勢的人會意識到自己的粗魯而道歉。溝通有效能明確表達自己觀點的人說話都很簡練,語速平穩沉著,邏輯性好,直重要害。最重要的還是要克服自己內心的不自信感,當一個人自信的時候也會折射出更強的能量,別人也會更看重ta。所以咱們也沒必要過分謙虛,不卑不亢,有理不在聲高,

5. 最後一點其實很簡單,就是be yourself,為自己發聲。

很多剛入職場的小朋友或者在國外工作的同學因為經驗不足或者語言不是母語,都會多少有點自卑,會看別人臉色,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說話做事畏手畏腳顧慮很多。其實這不是什麼壞事,大大咧咧什麼都說才是情商低的表現,但是必須掌握好一個度。自己的觀點如果有理有據就應該堅持,不需要因為別人反對甚至自己老闆反對就輕易放棄。有一句話成功人士很愛說:I can』t make everyone happy。要做成自己想做的事,踩到別人腳趾是很正常的。如果怕踩到別人而不敢邁出步子就沒法進步。我有點書獃子,尤其是就事論事講到技術性問題的時候會很直的表達自己觀點,不管對方職位有多高。我也想過自己是不是不夠圓滑。上個工作離職的時候,因為我跟整個團隊感情非常好,工作也很開心,所以辭職的很艱難。我也是有點奇怪,每當工作特別嫻熟順利的時候,會覺得缺乏挑戰性,而強迫自己跨出comfort zone。離職前最後一個月大老闆和我還有HR開會,要求再找一個「我」,HR問她我有什麼特質是她希望候選人具備的,她開玩笑說,會SAS (數據分析軟體), 性格也要Sassy。她說她最欣賞我的地方是我經常挑戰她的觀點。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這樣原來是一個優點。

還有一點可能是中國文化和教育的緣故,我在工作的頭三年里一直不能為自己發聲,總覺得自己的工作成績別人看的到,升職加薪不應該由我自己提要求。後來慢慢領悟到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個真理全世界都適用。雖然工作表現永遠都是第一重要的,但有時候公司也是很狡猾的,有一個老實肯乾的員工把活兒都給做了,又不愛提要求,正好省錢,何必提拔ta。所以千萬不要顧慮為自己發聲,在制定年度計劃的時候和年度考核評估的時候大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同時準備好體現自己表現的事實和數據來支持觀點。

寫這篇推送花了我挺多時間,比寫推薦買衣服買包難多了,但如果能給同樣性格內向的盆友或者剛入職場的同學一點點啟發,我就覺得很值得。其實我本身也並沒有在這五點上都做的很好,作為一個內向和天生不自信的人其實一輩子都要跟自己和負能量抗爭,所以我盡量不跟那些本身很自信外向的人比較,而是跟自己比,經常回頭看看自己進步了多少, 比以前的自己更好就是最大的肯定。寫最後一段的時候我在從紐約出差回舊金山的飛機上,登機前去一個餐廳買吃的,忽然想到六個月前我下班後乘晚班機從芝加哥去紐約面試現在的工作,到機場就只有這家還賣一點食物,當時我腦子裡充滿各種念頭和不確定性,猶豫著到底要不要「沒事兒找事兒」的給自己平穩的生活添一個大變動,又緊張第二天的面試,心裡有種惶惶的感覺。六個月里我經歷了很多,從工作到生活都仍然充滿挑戰,有成就感,也有挫敗感。有時候也懷疑到底為什麼這麼逼自己。在同樣的餐廳買吃的時候有種Déjà vu的感覺,這時候回頭看看,現在的自己比六個月前的自己更好,那我的決定就沒有做錯。


推薦閱讀:

內向的人,在職場上沒法混了嗎?
「內向」孩子的3個教養提醒,你做到了幾點?
在交往中女生會受得了男生內向不愛說話的性格嗎?(等風來的星空的回答,56贊)
在研究者眼中 外向、內向、中間性格者的職場位置分別在哪裡
揭密自卑最常見的幾種情緒

TAG:內向 | 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