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後二十八回的分析評點(3)
(第82回原文)話說王夫人因想著黛玉總不肯勸寶玉學好,要勸勸他,因帶了小丫頭往瀟湘館來。黛玉剛睡了中覺,正歪在炕上發悶。忽見王夫人來了,慌忙翻身下炕,親自去迎,因命紫鵑去倒上好的茶來。王夫人道:「我不渴,不用勞煩了。紫鵑雪雁上去園子里逛逛去罷,我有話同你們姑娘說。」紫鵑、雪雁知機走開了。黛玉畢恭畢敬坐著聽王夫人訓示。王夫人道:「我記得以前李嬤嬤勸寶玉別吃冷酒,都是你勸的不要理那老貨。也從未見過你勸寶玉讀書,只是陪他一起頑笑。李嬤嬤也是好意,你不該助著寶玉亂來。還是寶姑娘懂事,可我思量多時,寶姑娘雖好,可他家裡有個哥哥不成器,寶玉常和這樣人待久了,不壞也學壞了,還是躲著好。再者,寶玉喜的是你,那一年為了紫鵑一句頑話他就急的痴呆了,若牽制著寶玉不理你,恐會出事,故來勸勸姑娘日後也勸著寶玉點,別縱著他才好。」黛玉聽了,似有一股熱流灌入胸腑一般,不覺痴了。
王夫人為何忽然變卦?
我相信所有的主流「紅學家」肯定不會相信這段情節會是真的,因為太出乎他們的意料了,甚至可以說打死他們他們也不信!因為從前八十回的表面的故事來看,王夫人確實是不喜歡黛玉的,尤其是跟寶釵相比,黛玉性格不好,身體也不好,而且還是個孤兒。在前八十回中黛玉與寶玉的愛情故事從某種角度來看讓我想起了清初著名的詞人納蘭性德,他有個表妹,也是孤兒,也寄養在自己家裡,兩個人青梅竹馬感情很深,結果納蘭性德的父母堅決不同意,生生拆散了一對愛得死去活來的戀人。所以按照這個邏輯,王夫人也應該是這個路數,然而《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在這裡卻給了我們完全相反的答案,讓所有人都非常意外,而且在前八十回里,賈家的家長,無論是賈母、王夫人還是賈政都一直對寶玉娶誰不做任何表示,這可難壞了「紅學家」們,而他們更相信王夫人肯定應該看上了寶釵,為什麼呢?因為從親戚的角度來講,王夫人與薛姨媽是親姐妹,所以關係更近,再加上寶釵又是個非常懂事的人,給所有人的印象都相當好,用「紅學家」的話來說寶玉是完全符合封建禮教的女孩兒。
曾經有一個《紅樓夢》的續書里提到賈政死活支持寶玉娶黛玉,為什麼呢?因為從親戚的角度來看,黛玉的母親是賈政的親妹妹,所以黛玉跟賈政的關係最近!這個想法確實很有意思。其實對於寶玉到底應該娶誰,作者在前八十回里做了模糊的處理,似乎有意讓讀者著急,這不但是作者有意為之的,也符合隱寫歷史的需要。在第二十九回里,張道士當眾為寶玉提親,而賈母是這樣說的:
賈母道:「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里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我們看賈母強調的不是根基,關鍵是模樣,窮也沒有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肯定已經把寶釵排除在外了。但到底會不會是黛玉呢?作者沒說在五十回里紫鵑跟黛玉說過一番話也是很有道理的:
「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為姑娘。替你愁了這幾年了,無父母無兄弟,誰是知疼著熱的人?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作定了大事要緊。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後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孫雖多,那一個不是三房五妾,今兒朝東,明兒朝西?要一個天仙來,也不過三夜五夕,也丟在脖子後頭了,甚至於為妾為丫頭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勢的還好些,若是姑娘這樣的人,有老太太一日還好一日,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所以說,拿主意要緊。姑娘是個明白人,豈不聞俗語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紫鵑這番話真的讓大家很擔心,所以紛紛猜測寶黛婚事多半是因為賈母之死而告吹,因為大家一直覺得王夫人肯定是害死黛玉的元兇。還記得「王夫人不是一聽說晴雯就火冒三丈嗎?而且還強調晴雯長得象黛玉,所以這明擺著是沖黛玉發火呢,這叫「遷怒」,於是王夫人直接導致了晴雯之死,自然意味著黛玉也是王夫人害死的。表面上看確實是這樣,但實際上王夫人還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逼死了自己的丫頭金釧,要知道金釧可是「寶釵之副」,在第七回釧一出場有這樣一段批語:
〖甲側:金釧、寶釵互相映射。妙!〗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多釧是在影射寶釵的,要不為什麼她跳井死後寶釵用自己的衣服為她入葬呢?所以王夫人先後逼死兩個人,一個是「寶釵之副」,一個是「黛玉之副」,這樣看來你不好直接判定王夫人到底更傾向哪一邊,所以不能確定她到底支持黛玉還是寶釵。
王夫人這次來黛玉這裡談話應該是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我們從書中只在第三回黛玉進賈府的時候看到過二人交談過,書中描寫來看這是第二次。而這回她也很有意思,因為她剛跟賈政談過寶玉的婚事,本來王夫人對寶玉到底娶誰心理鬥爭了很久,最終覺得似乎寶玉只能娶黛玉,可沒想到賈政很不著調,把黛玉給否了,而他看中了妙玉,而且還老賈還跟個老色鬼似的親自去拜訪妙玉。估計王夫人覺得賈政的主意很不靠譜,感覺最後還的人選還得是黛玉,她比較實際,也很現實,所以背著老公自己把這件事告訴黛玉,雖然黛玉不是很讓人滿意,但跟寶釵來比也算是矬子里拔將軍,也的挑了。
王夫人屈尊來到黛玉這裡,而且一副嚴肅的態度,連水都不喝,直接先將丫頭們支出去,剛一開始確實給人感覺有些嚇人。而她一張嘴,也是一種埋怨的口氣,居然將第八回的陳年舊賬拿了出來說事,給人感覺也太小心眼兒了吧?難道李嬤嬤那點事就過不去了?而且王夫人居然知道的那麼詳細,似乎真的耳目眾多,一個個都監控攝像頭似的。而接下來她把寶釵一家全給否了,還提到了寶玉被紫鵑忽悠說黛玉回老家可發瘋之事,應該說這些理由從表面故事的角度來看都是相當過硬的。所以作者在王夫人身上使用的是一種先貶後褒的手法,讓人大出意外,也讓黛玉吃了一驚,喜從天降,所以激動不已,更讓讀者心理的石頭提到嗓子眼兒三百多年今天才終於落了地!
黛玉的心情自然相當爽快,估計她恨不得王夫人這樣的批評多來幾次,要知道黛玉跟寶釵一樣在平時的生活中似乎除了寶玉以外從來沒接觸過別的男人,好象都沒跟哪個男性的小廝說過話,所以她不把自己的終身大事放在寶玉身上可怎麼辦呢?聽王夫人的話,也似乎表明在為寶玉選擇老婆的過程中她也是糾結了很久,是寶釵還是黛玉她心理也很矛盾。然而現在她親自拍板兒了,自然讓黛玉的人生看到了閃亮的希望,在這場馬拉松式的愛情爭奪戰中終於取得了勝利,讓自己以前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然而她還沒有想到,王夫人只不過是自己的意見,還要等賈政的態度,但現在已經是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了,至少有一點,寶釵算是徹底沒戲了。
王夫人說:「寶姑娘雖好,可他家裡有個哥哥不成器,寶玉常和這樣人待久了,不壞也學壞了,還是躲著好!」看來寶釵母女二人千算萬算,沒有想到寶釵的婚事砸在了自己哥哥的身上!所以說事間萬物真是難以預料。早知道應該不讓薛大傻子天天出來丟人現眼了,所以跟黛玉比寶釵就算能得100分,可讓薛蟠這樣的爛貨一下子把成績拉低到不極格了。
62、黛玉的婚事為何如何曲折
自從幾個月前把曹雪芹的身份確定以後,這幾天又把湘雲的原型搞出來了!這實在是讓人太激動了,要知道湘雲的難度不比作者的難度小多少,我一直認為這是《紅樓夢》中最大的難點之一。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書中的謎團剩下的真不多了,而且都不是很要緊的,有空慢慢想就是了。而我還有一個發現也非常了得,只是說起來不象前兩個那麼讓人震驚,但實際上同樣非常重要,我發掘到作者的思路以及設計的整體框架和構思了,在這個前提的指點下,最近幾乎天天有各種發現,讓我興奮不已,就好象終於明白了中醫的全部理論,可以通過把脈來發現身上的各種問題一樣,實在是有意思。我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儘快把我的這些研究成果告訴大家,一起來體味研究的快樂。
(第82回原文)王夫人又道:「姑娘也知道寶玉是我的命根子,他若不好了,我也沒什麼意思了。若寶玉一生事業付之東流,豈不全完了?我把寶玉交給你了,從此你可不能再陪著他頑鬧了。」黛玉點頭稱是,不敢多言。王夫人又問問他的病可好些,要什麼葯跟他說。黛玉笑說好些了,若需用時必會去討。王夫人又說了幾句話就走了,黛玉送至門外,被王夫人勸說止步,轉身回來,坐在炕上只是不語,想起王夫人一篇話,心裡倍感暖意,面上也有了笑意,頓覺身子清爽不少,病兒彷彿也輕了許多,因坐不住,索性走至門外看那翠竹芭蕉。但見秋風雖至,修篁仍碧,在風中搖曳擺動。黛玉看了多時,只見紫鵑、雪雁走來,對他笑道:「太太往那邊去了,我們也逛了一會沒碰見什麼人。園裡冷清的很,不知太太剛和姑娘說了些什麼。」黛玉笑嗔道:「太太要打發你兩個回家成親呢,才被我勸住了。」紫鵑、雪雁道:「姑娘就會拿我們取笑。」乃一同進了院子。黛玉道:「我去寶玉那兒一趟,你們可要看好家了,若有偷懶疏忽,回來少了什麼東西只拿你們是問。」紫鵑、雪雁笑著應了。
黛玉的婚事為何如何曲折?
王夫人背著自己的老公賈政自行來到黛玉這裡,本來對黛玉一副責備的口氣,然而讓黛玉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語確定了自己朝思夢想的婚姻大事!這簡直是天大的喜事,同時也感覺到王夫人確實一直對黛玉有意見,然而這種不滿肯定沒到「紅學家」所認為的逼著不讓寶玉見黛玉的境地。這也難為王夫人了,因為連賈政也沒有看好黛玉,而是優先考慮帶髮修行的妙玉,實在是太另類了,這不得不讓我們想想妙玉何德何能呢?而王夫人居然自行決定跟黛玉進行這次談話,說明她認為賈政看中妙玉純屬做夢。
黛玉從第三回進賈府,跟寶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然而兩個人的婚事居然拖到了第八十二回才有著落,這本身就意思著賈家的家長對黛玉不是很滿意。除了黛玉小性、多疑、愛哭以外,身體還不好,把吃藥當成了吃飯,確實不是個理想的兒媳婦。然而寶玉就是那麼死心眼兒,放著家裡上上下下那麼女孩兒不動心,偏偏被這麼個另類的黛玉搞得五迷三道的,這就是命,一物降一物。這也是為什麼賈家的家長一直沒有對寶玉和黛玉的婚事早做決定的根本原因,而黛玉雖然心系寶玉,而且心較比干多一竅,可居然不知道在與寶玉的交往中有所注意,她不知道除了跟寶玉的感情以外,把寶玉的父母哄好了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寶釵明顯特別有心計。當年金釧跳井而亡以後,寶釵居然去安慰王夫人,而且說出了那麼狠心的話,實在是讓人目瞪口呆,然而卻讓王夫人的心靈得到很大的安慰,寶釵也算是費盡心機了。而且寶釵上上下下都能得到人的交口稱讚,可以說功夫做到了家了。只可惜薛蟠這小子壞了大事,不然黛玉還真懸了。所以黛玉和寶玉雖然愛得死去活來的,但兩個人的婚事一折三曲的,也讓讀者揪心了一百多年。
作者這樣處理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黛玉影射的朱由檢並非皇長子,所以本來根本沒有做皇帝的資格,歷史上的朱由檢從骨子裡也是沒有做皇帝的心理準備的,畢竟做皇帝的哥哥朱由校才比自己大五歲,一時半會應該死不了的,而且兩個人感情很好。朱由校十六歲當上皇帝,那個時候朱由檢還很小,有一次居然問哥哥:「你這個官我以後能做嗎?」沒想到哥哥笑著說:「我先做幾年,然後再給你。」沒想到一語成讖了。
而後來魏忠賢一直想把持朝政,想控制朱由校的太子,希望讓自己派去的女人懷上皇帝的兒子,據說他還處心積慮地害死了幾個皇帝老婆懷的孩子。而他還擔心萬一皇帝死後朱由檢來接班,所以魏忠賢還散布說信王朱由檢有篡位的野心。雖然朱由校不信,但朱由檢可很害怕,因為本身他因為從小喪母而被寄養在李侍選家中飽受欺凌而變得小性多疑,所以他深怕自己捲入政治風波之中以求自保,他在自己的信王府中整天戰戰兢兢地過日子,生怕惹事,儘可能遠離政治紛爭。
沒想到朱由校身體那麼差,二十三歲就死了!死之前也沒有留下一男半女的,所以在皇后的強烈建議下,朱由校死之前決定讓自己的弟弟朱由檢繼位。當他把朱由檢叫到床前提到此事的時候,居然把朱由檢嚇了一身汗,急忙跪下說:「臣有罪!」朱由檢這在擔心這其中有詐,後來經過張皇后的多方勸說他才開始相信這是真的了。所以才說這個角度來看,朱由檢與皇權之間的關係並不象一般一般太子那樣生下來就鐵定了,而也是一波三折,一直沒有最終確定。於是作者用黛玉與寶玉的婚事遲遲沒有定下來來類比此事,應該說還是很有趣也是很恰當的,作者真是非常有創意。
然而即使王夫人肯定了寶玉和給黛玉的婚事,似乎這是個好的兆頭,但這也不能完全確定,因為賈政那邊還在打妙玉的主意呢。而這些黛玉自然不知道,所以王夫人的表態讓她沉浸在幸福之中,簡直樂瘋了,於是她面對秋風欣喜到了極點。然而她沒有意識到畢竟已經深秋,這象徵著大環境發生了變化。從「五行」的角度來看,大明屬火,對應四季中的夏;而黛玉屬木,因為她的原型朱由檢的名字中有個「木」字,而「木」對應四季中的春,所以黛玉的《葬花吟》里才有「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語句。而到了第八十二回里,天氣已經到了秋天,這也象徵著大明的末日快要到了,滿清的時代即將到來,這樣看來也意味著賈家離家敗不遠了。
黛玉心情極佳,所以紫鵑和雪燕回來以後,黛玉還與她們開玩笑,又恢復了她喜歡打趣人的本質。我曾經在前文中介紹了黛玉本質上是很開朗的人,如果不是因為寶釵的出現讓她心中有了陰影,那她的小性、多疑、愛發火、喜歡哭的性格也不會顯得那麼突出,而應該是個非常喜歡開玩笑的人,前八十回中有很多她開玩笑的情節。在第二十回里有這樣一個情節也說明了這一見:
二人正說著,只見湘雲走來,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們天天一處頑,我好容易來了,也不理我一理兒。」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愛說話,連個"二』哥哥也叫不出來,只是"愛』哥哥"愛』哥哥的。回來趕圍棋兒,又該你鬧"幺愛三四五』了。」寶玉笑道:「你學慣了他,明兒連你還咬起來呢。」史湘雲道:「他再不放人一點兒,專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著見一個打趣一個。指出一個人來,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問是誰。湘雲道:「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麼不及你呢。」黛玉聽了,冷笑道:「我當是誰,原來是他!我那裡敢挑他呢。」
所以我們從湘雲嘴裡也知道黛玉是一個喜歡打趣人的人,這一點非常典型,也是小性性格的另一種表示形式,而黛玉今天心情超好,所以藉機打趣一下自己的丫頭也是非常合情理的,這果真是她的性格,也就是說至少在這個情節中,黛玉還是那個黛玉,這跟「後四十回」續書中的黛玉完全不一樣的。
而作者也借紫鵑和雪燕之口透露出大觀園的冷清,是呀,那麼多人被攆了出去,寶釵也搬走了,迎春嫁人了,算來算去真的沒剩幾個人了,這也說明悲劇的氛圍越來越濃了,只是這時黛玉的心情太好了,反而察覺不到,這也象徵著明朝的末期有末世的徵兆,在這樣的氛圍中朱由檢就要登基了。
63、齷齪的經典畫面
(第82回原文)黛玉便往怡紅院來。寶玉正歪床上感嘆湘雲出閣之事,忽聽黛玉笑著敲門問道:「屋裡有人嗎?」寶玉笑道:「沒有人。」黛玉笑道:「原來沒有人,只有一個呆雁。」寶玉撲哧笑了,道:「妹妹今兒這麼高興,別是撿了什麼寶貝不成?」黛玉聽罷變了臉色,故意綳著臉道:「又胡說了。我只問你,可聽我的話不聽?」寶玉道:「聽,聽,不知又是什麼話。說說看。」黛玉道:「聽話就好,快把書本拿出來!」寶玉笑道:「《西廂記》還是《牡丹亭》?」黛玉道:「是《孟子》、《中庸》、《大學》。」寶玉笑的在床上打滾。
齷齪的經典畫面
王夫人跟黛玉一番貌似責備的話,卻讓黛玉象三伏天里喝了雪水一樣爽快,她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急急忙忙來到怡紅院,進來直接跟寶玉開始打情罵俏了。這次黛玉的身份不一樣了,至少在王夫人眼裡自己已經成了「準兒媳婦」,所以她要有個準兒媳婦」的樣兒,而且剛剛王夫人跟她說的這些她又不好馬上告訴寶玉,畢竟八字剛有一撇,從這一點來看,她還是很有主見的,如果是一般的女孩兒,早就嚷嚷得盡人皆知了。而這次來她還是帶著任務來的,而且是無比親熱而又莊嚴的任務,也是她人生第一次勸誡寶玉。然而她再次提到了「呆雁」讓我大吃一驚!也許有的讀者堅信這個《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是今人的偽作,所以在故意這裡有意呼應前八十回的「呆雁」的情節,那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看看在前八十回中這個「呆雁」情節出現在哪兒,原來是在第二十八回:
不覺就呆了,寶釵褪了串子來遞與他也忘了接。寶釵見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丟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見林黛玉蹬著門檻子,嘴裡咬著手帕子笑呢。寶釵道:「你又禁不得風吹,怎麼又站在那風口裡?」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裡的。只因聽見天上一聲叫喚,出來瞧了瞧,原來是個呆雁。」薛寶釵道:「呆雁在那裡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來,他就"忒兒』一聲飛了。」口裡說著,將手裡的帕子一甩,向寶玉臉上甩來。寶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噯喲」了一聲。
說實在的,相信大家看不出現這兩處的「呆雁」有什麼聯繫,甚至覺得第二次出現得有些刻意,然而這其中大有奧秘,與後面的《十獨吟》一樣,都是作者古怪構思的超級傑作!絕非常人能看得懂的,我感覺連畸笏叟和脂硯齋也沒有看懂,這也說明這二位著名的批書之人並沒有參與到創作也構思之中去。關於這一點,大家會在以後在我關於構思一文中看到,相信大家不會失望的。
黛玉臉上的喜悅之色寶玉立刻看出來了,也說明黛玉相當喜行於色,實在是大喜過望,難以掩飾,寶玉看得很清楚,實在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而黛玉讓寶玉拿出書來,寶玉居然說是拿《西廂記》還是《牡丹亭》,我們現代人可能對這兩本書不是太了解,要知道這些都是思想極不健康的書,應該於三十多年前的手抄本《少女之心》那種屬於「掃黃打非」專項行動的重點目標,或者幾年前陳冠希老師的作品,反正正經人家尤其是女孩兒家根本不應該看的,大家應該還得記前八十回中因為在牙牌令一回中黛玉無意中說出了《西廂記》中的詞句而導致寶釵找她「問罪」的情節吧??無論寶釵這個人如何,她說的那些話還是有道理的,我們看看她是怎麼說的,在第四十二回里:
進了房,寶釵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審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寶丫頭瘋了!審問我什麼?」寶釵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麼?你只實說便罷。」黛玉不解,只管發笑,心裡也不免疑惑起來,口裡只說:「我何曾說什麼?你不過要捏我的錯兒罷了。你倒說出來我聽聽。」寶釵笑道:「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裡來的。」黛玉一想,方想起來昨兒失於檢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教給我,再不說了。」寶釵笑道:「我也不知道,聽你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後再不說了。」寶釵見他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訴他道:「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著他們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
所以大家看,這樣的書絕對應該算是黃色書籍,而且是那個時代非常有名的,那寶釵為什麼這樣好要勸黛玉這些話呢?所以歷來的讀者因此認為寶釵是個極正經而且待人極好的女孩兒,是個模範的大家閨綉,是封建社會婦女的典範,如果她是個壞人,應該去舉報黛玉才對呀?其實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寶釵跟襲人一樣喜歡勸誡寶玉讀書,這些其實都是後回寶釵與寶玉婚後吵架的伏筆,但她勸黛玉就另有深意了。而在前八十回中,寶釵本質上還是要與黛玉爭寶玉的,只是因為黛玉搶先一步與寶玉從小青梅竹馬搶得先機,所以寶釵處處處於劣勢。當她發現黛玉居然與寶玉一起看黃色小說,肯定讓她相當驚人呀,但舉報難度很大,因為賈家長不一定會信自己,而且大家的關係都會鬧翻了,這樣她更沒有機會接近寶玉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也沒有辦法勸寶玉,因為寶玉從來不聽她的,所以她這回主動來勸黛玉學好,目的並不是為了黛玉好,而本質上是想儘可能地避免黛玉與寶玉發生不才之事,不然一旦二人因為看黃色而激動,提前進入到床第之歡的境界,那對寶釵來說追寶玉的難度就更大了,所以她這樣勸黛玉是警告黛玉別太過份,否則有你好看的!骨子裡是為了給自己還多保留一些機會,而且還能體現自己關愛、正派、體貼的美德,這才是她上上之策,足可以看到她的心機是多麼深,達到了目的還做了好人,搞得黛玉還心打心中暗暗感激她,這才叫陰險!
而黛玉在第八十二回里讓寶玉拿出書來,寶玉居然將《西廂記》和《牡丹亭》這樣的書名說出來,太過份了,就好象有個女士向一個男士要片子看,男士跟女士說:你想看島國的,還是歐美的AV?所以我們也明白能看寶玉不僅不讀書,而且居然如此不務正業,一點正經書不看,而且還與黛玉分享,讓人很是無耐。
然而寶玉聽黛玉學寶釵那樣勸自己讀書,感覺簡直笑掉了大牙,套用錢鍾書的話:「就算上帝讚美魔鬼,共產主義者讚美小布爾喬亞」也不會讓寶玉感覺這樣搞笑,也說明在此之前黛玉只跟寶玉胡鬧,從來沒有什麼正經事可言,這也是賈家家長一直對黛玉頗有意見的原因。寶玉不但自己看,還跟黛玉一起在大觀園裡看,而且這個場景還成為寶黛二人的經典造型,這絕對是雷死人不償命的事!就好象當今一對走紅的銀幕情侶雙雙在一起肩並肩看島國AV的造型被廣大觀眾認為是永恆經典的造型一樣荒唐!而黛玉對此非常明白,但畢竟太好看太吸引人了。然而越是這類書籍,越能夠引起人們的好奇心,越是引人入勝,在第二十三回里是這樣描寫的:
黛玉道:「什麼書?」寶玉見問,慌的藏之不迭,便說道:「不過是《中庸》《大學》。」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兒給我瞧,好多著呢。」寶玉道:「好妹妹,若論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別告訴別人去。真真這是好書!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一面說,一面遞了過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齣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寶玉笑道:「妹妹,你說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寶玉笑道:「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林黛玉聽了,不覺帶腮連耳通紅,登時直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兩隻似睜非睜的眼,微腮帶怒,薄面含嗔,指寶玉道:「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艷曲弄了來,還學了這些混話來欺負我。我告訴舅舅舅母去。」說到「欺負」兩個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兒紅了,轉身就走。
看黃色小說的效率就是高,連個那麼知書達理懂規矩的大家閨秀都入了迷,居然還「余香滿口」,於是連「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鑞槍頭」這樣的黃句子都脫口而出,可見其負面影響力有大多,也說明寶玉與黛玉的個人關係和感情絕對不同一般。黛玉做得太不地道了,明知是「淫詞艷曲」還看得那麼上癮,反過來還得便宜賣乖欺負寶玉,這叫什麼人品呀?不過也可以理解為打情罵俏的一部分,可惜寶玉沒有藉此與黛玉向前邁上一大步,生米做成熟飯,最後讓黛玉「質本潔來還潔去」,真是可惜,寶玉果然是個「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有賊心沒賊膽,錯過了大好的時機,讓中國人為他惋惜三百多年。
64、釵黛合一?
(第82回原文)黛玉道:「是《孟子》、《中庸》、《大學》。」寶玉笑的在床上打滾。黛玉道:「別笑,聽話,我告訴你,今兒我也做一回寶姐姐,勸你讀讀書。」寶玉笑道:「你學罷,我看學的象不象。」黛玉道:「我知道你討厭八股文章,說是誆功名混飯吃,我也不說功名好還是不好,只說混個飯吃作作樣子也是合該的,不然餓死了就連作樣子都作不成了。」 寶玉笑道:「我聽你的。」心裡已明白黛玉定是受父母之託來勸他讀書,因不想黛玉為難,姑且先答應著。黛玉以為他聽進去了,也不多勸,準備告辭。寶玉要他再坐坐,黛玉笑道:「你就不怕我拿著尺棍打手逼你讀書?我可厲害著呢。」寶玉笑著送至院內,回來仍是躺著。黛玉剛出門,就見賈政走來,忙垂手站著。賈政擺手叫他莫嚷,也不和他多言,只進屋看寶玉是否在讀書。一進門就聽見寶玉在念孟子《萬章》篇,再一瞧,只見寶玉捧著書本正搖頭晃腦念著,不覺微笑頷首走了出來,黛玉陪他往園裡來。寶玉從窗子里見父親走遠了,把書一擲,仍去找閑書解悶。
釵黛合一?
黛玉與寶玉的感情發展是經歷了幾個過程的,一開始從小感情深厚,處於嚴重早戀階段,兩小無猜,家長也不說管管;不想寶釵出現以後黛玉一下子變得醋味十足,開始動不動就發火,經常以淚洗面,擔心自己失去寶玉,她的小性多疑體現得淋漓盡致。而過了第三十六回以後,再也沒有跟寶玉吵過架,兩個人的感情一下子變得和諧了起來,而且給人一種停滯不前的感覺。但從始至終黛玉從來沒有勸過寶玉讀書,難怪寶玉還因此在背後誇過黛玉,在第三十二回里一段描寫說得很清楚:
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襲人道:「雲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裡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麼樣,哭的怎麼樣呢。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我倒過不去,只當他惱了。誰知過後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心地寬大。誰知這一個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你賭氣不理他,你得賠多少不是呢。」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襲人和湘雲都點頭笑道:「這原是混帳話。」
黛玉自己是讀書的,而且相當有才,所以在第五回的判詞里才說她是「堪憐詠絮才」,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女詩人。我認為黛玉不勸寶玉讀書也是為了討寶玉高興,因為她太了解寶玉的脾氣稟性了,而沒想到因此寶玉確實十分受用,在背在地誇自己,黛玉還在無意中聽到了,感動不說,自然會堅持自己的這個不勸的路線不動搖,至少可以保證不會失去寶玉的心,而效果是明顯的,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深了,寶玉也不能自拔了,這也說明黛玉在寶玉身上也是費盡心機的,跟寶釵相比只不過是方法不同而已,但都同情使盡渾身解術。相比較而言寶釵就沒有領悟到這一點,非要在八字還沒一撇的情況下狗拿耗子多管嫌事教導一下寶玉讀書,給人感覺有點象現在中學班裡的女團支書一樣煩人,於是她經常碰一鼻子灰,她不知道想得到寶玉,應該先得到他的心,然後在徐而圖之。寶釵只好走的是另一條路,先是樹立自己在眾人心中的形象,然後找機會搞定寶玉的母親王夫人,從而讓家長自己比較到底誰當兒媳婦更合適,相比之下兩個人戰略是完全不同的。那誰的更高明呢?其實都各有千秋,只不過寶釵沒想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本來她的目的初步實現了,不想自己栽在了哥哥薛蟠的身上,所以她幾年來的多方努力算是功虧於潰了,眼看著就快成了齡剩女了,實在是人算不如天算。難怪有人說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呢。
黛玉不想勸寶玉讀書嗎?當然不是,誰不想自己未來的老公能文能武,事業有成呀?但因為勸寶玉而失去他的愛那才叫得不償失呢,所以她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樣看來,黛玉在戰略上有優勢,但沒有寶釵有大局觀,如果她也能向寶釵那樣早早地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個懂事的好形象,讓王夫人和賈政喜歡自己,那也許婚事早就成了,不過如果真的那樣的話,黛玉就不叫黛玉了。好在黛玉最後的勝利不是因為自己太過高明了,而是對手寶釵自己亂了陣角,所以算是運氣好,僥倖取勝。於是她現在借著王夫人的話,自己自然可以放心大膽地管教寶玉讀書了,也就是說既然這回連王夫人都主動說將寶玉交給自己了,那還怕什麼?以前是一味討寶玉喜歡,那是為了哄寶玉開心,現在等於有「上方寶劍」了,所以自然要寶姐姐附身,真正做到「釵黛合一」,這也是黛玉心中的本意,反正這回寶玉想反悔以經晚了。在第四十二回里有一條批語:
〖庚辰: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代王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
對這條批語人們一直很暈,這要是解釋起來話就長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 「釵黛合一」的本質不是象有人猜測的那樣說寶釵和黛玉原本是一個人之類的,實際在那是不著邊際胡聯繫。經過漫長的一波三折的相戀,自己的婚姻大事終於有了眉目,黛玉自然要改變一下,為寶玉將來的發展著想了。
可沒想到黛玉跟寶一提讀正經書,寶玉居然樂成了那樣!這也說明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從來沒聊過什麼正經事,所以寶玉的不上進黛玉是有責任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王夫人一直以來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說對玉黛玉的態度和認識,王夫人一直是正確的,並非自己有意討厭黛玉,而是黛玉確實表現得不是太合格。
而沒想到黛玉這次來勸寶玉讀書的行動運氣超好,一方面寶玉知道她這樣做寶玉知道這是自己父母的意思,所以沒有象煩寶釵那樣發脾氣。而另一方面他裝做聽進去的樣子而開始讀書的時候,居然賈政來了,聽到寶玉朗朗的讀書聲超級開心!賈政在這一回的表現非常搞笑,先是為寶玉看上了妙玉,已經讓王夫人感覺很雷人了,所以她不相信這事會成,而之後賈政偷偷摸摸去看妙玉與惜春下棋,實在是嚇到了妙玉;現在又偷偷摸摸來偵察寶玉是否讀書。以往都是派個小丫頭來查看,不知道為什麼這回親自出馬,也許是不相信那些小丫頭,所以自己眼見為實更放心。沒想到歪打正著,正趕上黛玉勸完寶玉,而寶玉非要給黛玉面子裝裝樣子而讓賈政看到了,所以免去了一番責難。
而賈政和黛玉走了以後,寶玉原型畢露,丟下正經書,又去看閑書了。我發現《紅樓夢》中的人的本性從使至終都是沒有變的,也就是說一出場作者就給他們定義好了,之後就按著這個路數發展,很少有改邪歸正的變化,從這一點上來看,書中的故事也是編出來的,因為一個人的本性肯定會隨著時間和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要知道到了第八十二回,寶玉怎麼也得十六、七歲了,應該懂事多了,不可能跟兒時的自己一樣還是一點正經書都不喜歡看。
65、《十獨吟》與全書的構思和框架
(第82回原文)黛玉返至瀟湘館,正見春纖在院里收衣裳,抬頭見西天黑雲東移,風勢也漸漸的大了,似有雨意,便道:「紫鵑雪雁把窗子關好,要下雨了。」紫鵑、雪雁從屋裡出來望望天道:「可不是,昨兒熱的很,今兒也該有雨了。」忙幫春纖收拾衣裳。黛玉無聊無寄,翻看了幾頁古詩,看了些離詞別句,不覺興動,叫紫鵑磨墨,攤開宣紙,耳聽著窗外雨聲風聲,在那紙上走筆賦詩十首以譴煩悶,約莫一頓飯工夫才得停筆,又在篇首寫上「十獨吟」三個字,所寫乃是:
《十獨吟》與全書的構思和框架
從第八十一回起到現在一直強調天氣開始變冷,而這個時候忽然天氣驟變,又颳風又下雨的,為什麼憑空加入這樣的情節呢?我感覺還是一種對書中大環境變化的隱寫,風雨欲來,大勢將至,讓人感覺有無限可怕的事情在前在等著呢。而本回中忽然加入了王夫人確定黛玉為兒媳婦的事,自然是在這樣越來越凄涼慘淡的情況下添加了一絲暖意,所以才說「昨兒熱的很」。作者貫於這樣用大自然的變化來渲染氣氛,也是一種手法,也許在當時算是很超前的思維了,但現在我們看來卻有些老電影的味道,主人公遇到心潮澎湃的事天就打雷下雨刮大風。而這個過程與第四十五回黛玉寫《代別離》之《秋窗風雨夕》的情節有幾分相似,那一回是這樣寫的:
秋霖脈脈,陰晴不定,那天漸漸的黃昏,且陰的沉黑,兼著那雨滴竹梢,更覺凄涼。知寶釵不能來,便在燈下隨便拿了一本書,卻是《樂府雜稿》,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黛玉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於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
看來黛玉總是喜歡在陰天下雨的時候詩性大發,然而她寫的這些詩都是以「離別」的內容為主的,應該說是大不吉的。為什麼呢?因為那一回黛玉寫的《代別離》本身就充滿了她與寶玉後回有分離的情節,她在詩中充分表達了自己的痛苦的離情,而接著寶玉冒雨前來看她,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寶玉頭上帶著大箬笠,身上披著蓑衣。黛玉不覺笑了:「那裡來的漁翁?」之後寶玉說要送黛玉一頂這個的斗笠,黛玉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及說了出來,方想起話未忖奪,與方才說寶玉的話相連,後悔不及,羞的臉飛紅,便伏在桌上嗽個不住。〖庚雙夾:妙極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說出夫妻來,卻又雲「畫的」「扮的」,本是閑談,卻是暗隱不吉之兆。所謂「畫兒中愛寵」是也,誰曰不然?〗
表面上看是黛玉說走了嘴,鬧了笑話,將寶玉說成漁翁,又將自己說成了漁婆,將二人比成了夫妻,所以讓她非常難為情,只好裝咳嗽糊弄過去。而她的話卻說得無限深意,不僅體現在表面的愛情故事之中,需要我們仔細體味其中所隱含的意味,她本來完全沒有必要提「畫兒上畫」和「戲上扮的」這樣的字眼兒,這明顯是作者有意這樣寫的,所以後面的這條批語才點明黛玉說這樣的話法大為不吉,象徵著二人的婚姻是不可能成真的。而黛玉在第八十二回這裡寫了《十獨吟》,也非常的不吉,因為王夫人剛剛決定讓寶玉娶黛玉,可《十獨吟》中所表露出來的都是夫妻和戀人分離的典故,「獨」就是指離別之後「孤獨」的意思,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
本回中出現了《十獨吟》,也實在是讓人大吃一驚!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了很多問題,可以說真是話題不斷。為什麼呢?因為在前八十回的一條批語之中提到過了《十獨吟》,那是在第六十四回,黛玉在寫了《五美吟》之後出現的:
寶玉看了,讚不絕口,又說道:「妹妹這詩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曰《五美吟》。」於是不容分說,便提筆寫在後面。〖蒙雙行夾批:《五美吟》與後《十獨吟》對照。〗
而對於在之後的章節中到底會不會有《十獨吟》,學界一直是有爭議的,為什麼呢?因為從清朝的時候就有人發現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的文字不可靠,有被人進行過刪改的痕迹。《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擁有者也提到過他的本子中比現在所有的鈔本在這一回中多了一個情節,出現了一個姓鰲的很兇的人,人稱「小白」,是薛蟠的朋友,現在我們分析來看如果這是真的,那有可能他的原型就是滿清中的鰲拜。然而此本的擁有者一直沒有提供相關的文字,所以這還是個懸案。但這個說法可靠嗎?或者說為什麼第六十四回會有刪節呢?我相信這其中的奧秘遠不止如此,這涉及到《紅樓夢》一書的構思和設計框架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搞不懂,那你就跟「紅學家」一樣什麼也不懂了。《紅樓夢》的結構很另類,根據我最新的理論來看,第六十四到七十二回這九回是一個很特殊的一段內容,自然會出現不少非常有問題的文字,我覺得這個「鰲小白」只不過是其中的簡單的情節,實際肯定還有更露骨影射當時那段歷史的內容,所以當時流傳的時候不得不對此進行大幅刪改,因為這九回的故事在我的理論中應該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刪節的應該不僅是第六十四回以及六十七回,我覺得這九回中甚至可能回回都有,只不過這兩回中的文字的問題更大一些,這才符合我的理論。
既然這幾回的文字不可靠,那會不會有這個《五美吟》呢?或者說這個《五美吟》是不是後人在刪改過程中加進去的呢?這個問題還是要放在大的框架上來看,對於這個框架以後大家看我專門的文章就成了,我在這裡就不展開來談了。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按照這個框架我得出來的結論,那就是《五美吟》應該是可靠的,而在第八十二回里出現《十獨吟》也是可靠的!也就是說如果《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是個後人的偽作,其中有《十獨吟》,而且《十獨吟》出現在第八十二回以外的任何一回的話,那都意味著《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是假的,是現代人根據以往的「紅學」「探迭」進行的續寫。按照我研究的這個框架和作者的創作思路,《十獨吟》只能出現在第八十二回,這一點可能大家不是很理解,以後看我關於此書框架和構思的文章就明白了。也就是說《十獨吟》居然有,而且出現在《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第八十二回里,這本身就證明了此本的真實性!鑒定這個本子的標準有很多種,不僅從故事內容上,有不少角度絕非一般人想得到的。因為作者的這個創思是極為精準,巧妙之極,而且我相信這個構思除了作者本人以外,三百多年來還沒有人能看出來了,這一點毫不誇張,我沒有看到畸笏叟和脂硯齋等任何人的批語中有關於作者這個大框架的分析,也說明他們也只看了個大概,看了個熱鬧,也看了這個後二十八回的本子,但並沒有看出作者的這個構思和創作框架。他們比我們今人的優勢就在於看到的前八十回也是一個沒有刪節的本子,所以對《紅樓夢》所隱寫的歷史很清楚,而且他們自己都親身經歷過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自然對書中的隱寫能夠容易看懂,但他們並沒有參與到起始的構思和創作過程之中,而是得到了作者早就寫好的《紅樓夢》以後進行分析點評,而且還進行了一定的刪節和修改,並進行了傳抄,但他們的思路遠沒有作者高超,這一點我非常肯定,我也有很多之方面的證據。
作者的這一框架非常怪異,不但《十獨吟》一定要出現在第八十二回,連我前面提到的黛玉說的「呆雁」居然也出現在這一回,其實這個詞或者根本再不出現,但如果再次出現的話也一定要出現在第八十二回里,否則就是違反作者的構思,就可以宣判《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死刑,然而到目前為止,這兩點都出現在第八十二回里,說實在的,真讓我感覺到很興奮!
雖然對這個《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有很大的爭論,但人們只是從很表面的地方來評判,到目前為止無論說它是真的還是假的的人都缺少一些嚴格的有水平的評判標準,或者說都是憑感覺。我個人認為不僅要看它是不是合得上前面的伏筆以及批書人的批語,還要有更深更廣的角度,包括一些細節,這些地方天底下除了作者自己,別人是絕想不到的,也是根本沒有辦法模仿的。另外我要提一點的是,《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擁有者透露,他的本子前八十回里也有大量的異文,有很多「反動」的內容,所以這樣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前八十回是一個刪節本,是個「太監」本,甚至有可能有很多語句都進行過加工,所以很多人以文字來對《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後二十八回進行批判是盲目的、不科學的,是根本沒有看懂《紅樓夢》內涵的人。
《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後二十八回一共約近23萬字左右,每一回平均8200字左右,按照這個平均數,那《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前八十回的文字的字數也不會相差太多,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前八十回平均每回僅約7500字左右!可見我們看到的閹割本閹去了多少寶貴的東西呀!
66、解讀《五美吟》
解讀《五美吟》 在第六十四回里黛玉創作了《五美吟》之後有一條批語: 〖蒙雙行夾批:《五美吟》與後《十獨吟》對照。〗 人們一直對《五美吟》的文字真實性表現疑問,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五美吟》中所描寫的五位美女的身事似乎跟黛玉扯不上關係,因為根據人們以往的理解認為書中的詩詞很有可能是後回的伏筆,或者反應的是寫詩人的某種心境以及性格特點等,但《五美吟》好象很難看出這類內容來,現有的解釋往往也都是有些生拉硬套,難以說服人。如果我們簡單看一下《十獨吟》,好象也是這種風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確實二者關係很密切。也就是說這個《五美吟》與《十獨吟》應該有著非常類似的手法與象徵意義,所以在解讀第八十二回《十獨吟》之前,我要先為大家解讀一下《五美吟》,而且也算是百年「紅學」以來第一次在正確理論基礎之上的解讀全新,所以意義是非同尋常的,看看我能不能找到全新的切入點。 其實無論是黛玉寫的《五美吟》還是《十獨吟》,都是作者借黛玉之口舒發感情,而且充分利用此書正反兩面的寫作手法,不但讓這些詩符合黛玉在表面中的故事中和未來伏筆,而且也能合得上黛玉所影射的歷史原型的史實,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以往的「紅學家」從來就不知道黛玉是在影射崇禎皇帝,這一點是硬傷。 我們現在開始一一看一下《五美吟》,第一首:西施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這一首表面上看不難懂,西施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她是春秋時期的美女,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當年越王勾踐真的很賤,打不過吳國受辱稱臣,卧薪嘗膽,於是耍陰謀詭計,用美人計,派西施這樣一個弱女子去迷惑吳王,於是最後搞得吳國被勾踐所滅,而據傳西施最後被裝進袋子里拋入水中溺死,正所謂「沉魚」之美,揭示了西施為祖國奉獻出青春和生命的高度愛國精神。這樣看來勾踐可真無恥的,要不說春秋無義戰呢。此詩講的就是這個故事,說西施死在水裡,跟歷史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所以自古紅顏多薄命就是這個道理,而西施家東村的東施長得丑,卻活得好好的。如此看來長得漂亮有什麼好的呀?好死還真的不如賴活著呢,這首詩作者的態度有些問題,多少有些挖苦「西」大美女。 有人曾認為《五美吟》中的詩都是與愛情有關係的,雖然西施本人沒有這方面的太多的情節,但也被不少人強型加入了這方面的愛情含意,非說這是描寫黛玉未來愛情的詩。甚至還有所謂專家以此詩稱黛玉最後也「沉湖」而死,總之大家都喜歡各種形式的頭腦風暴。 我們再看《五美吟》第二首:虞姬 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虞姬的故事大家也很熟悉,她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妾,在楚漢相爭的最後,項羽的軍隊被圍,劉邦玩了個「四面楚歌」,大打心理戰,搞得項羽的軍心大亂,紛紛逃跑,楚霸王見大勢已去,心如刀絞,他什麼也不留戀,只惦記著愛妾虞姬,都落到這分田地了居然還兒女情腸的!虞姬也知道自己如果不死的話會成為項羽的累贅,她自然希望項羽能夠活下去東山再起。於是兩人飲酒帳中,不由悲傷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愴然拔劍起舞,忍淚唱起《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不知道當時誰在場把這些記下來的,感覺這二位玩得還挺開心的,也許這都是後人編出來的。舞畢虞姬歌罷自刎,以斷項羽後顧之私情,激項羽奮戰之鬥志,希冀勝利突圍,然而項羽最後還是在烏江自吻了,於是自此以後項羽就成了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黥彭是;指淮南王英布和梁王彭越。英布因犯法受過黥刑(面上刺字),故稱黥布。秦末率刑徒起兵,先附項羽,後反楚降漢,助劉邦擊滅項羽。漢王十二年舉兵反叛,戰敗被殺,彭越於秦末聚眾起兵,高祖二年歸劉邦。後被人告謀反,夷三族。根據一位網名為「岳掌門」的指點,這首詩是在用崇禎皇帝之口罵那些投降了清朝卻沒有落得好下場的人,比如吳三桂。 所以這首詩寫的就是這段歷史悲劇,描寫的是兩個人生離死別的心情和情景,而最後一句也寫到了虞姬在大帳之中自吻了。這首詩里確實有愛情了,於是學者們大喜,認為這就是描寫黛玉與寶玉之間的愛情,總之在他們眼中黛玉除了搞對象不會幹的似的,說實在的無論如何他們二人的愛情也與寶玉與黛玉無法相類比。 我們再看《五美吟》第三首: 明妃 絕艷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這首寫的是漢朝的王昭君,她先是入宮,多半是因為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太漂亮了,也可能是太摳門了,所以不願花錢賄賂畫師毛延壽。因為皇帝都是先看這些美女的畫像再決定這些女子的地位,這個皇帝太懶了,人家美女都來了,親自見一面能累死你呀?由於這個毛延壽沒收到王昭君的賄金,所以在畫上嚴重醜化她,搞得她不幸被打入冷宮,多半從來沒見到過皇帝。而那時漢朝一直與匈奴有戰爭,於是皇帝決定派個美女前去和親,以求一段時期的太平,王昭君聽說以後自告奮勇要求前去。皇帝這時因此才第一次見到王昭君,發現她居然這麼漂亮!所以後悔了,可是來不及了,因為沒有別人願意去和親。於是只好派昭君出塞,一去不回。皇帝打聽明白了前因後果以後一氣之下宰了這個貪心的畫家毛延壽,這段故事是在告訴我們說在關鍵的時候千萬不能太摳門,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然自己落得個很悲催的下場不說,還牽連了毛延壽丟了小命,真夠坑人的。而寶釵還對黛玉的這首進行了點評: 寶釵亦說道:「做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隨人腳蹤走去,縱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義,究竟算不得好詩,即如前人所詠昭君之詩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壽的,又有譏漢帝不能使畫工圖貌賢臣而畫美人的。紛紛不一。後來王荊公復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永叔有"耳目所見尚如此,萬瑞安能制夷狄』。二詩俱能各出己見,不與人同。今日林妹妹這五首詩,亦可謂命意新奇,別開生面了。」 別說,寶釵說得還真有些道理 ,然而為什麼寶釵對之五首詩其他的不進行評論,而單單對這首大發感慨呢?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再看《五美吟》第四首:綠珠 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 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綠珠這個人我們現代人不是太了解,據說她是中國古代害死主人也害死自己的著名美女。她是晉代石崇的侍妾,《晉書·石崇傳》: 「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詔(詐稱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於樓上,介士(武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君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 這講的是有個叫孫秀的無恥之徒看上了綠珠,朝石崇要綠珠想討她當老婆,居然還有想要別人的老婆給自己當老婆的人,臉皮可真夠厚的,所以石崇當然是不給了,傻子也不會同意的呀!於是孫秀懷恨在心,用計在背後使壞讓皇帝來抓石崇,石崇被捕時對綠珠說:「我獲罪都是你害的!」綠珠哭著說:「那我就死給你看!」於是綠珠跳樓而死,說實在的,這三個人前前後後的表現可都夠無聊的。但似乎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沒有這麼簡單,有人認為石崇被抓是受到「八王之亂」的牽連,什麼是「八王之亂」呢?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以楊駿被殺後衛瓘、汝南王司馬亮輔政,並與賈后對抗為起始,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宣告結束。前後歷時十六年,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引發了西晉亡國和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我們再看《五美吟》第五首: 紅拂 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 尸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紅拂這個人我們也不太熟悉,她是隋末大臣楊素家裡的婢女,本姓張,因侍候楊素時手執紅拂(揮灰塵的用具),後來就叫她紅拂。有一次,李靖以布衣入見揚素,從容談論天下大事,紅拂在旁見他氣宇軒昂、談吐超人,知道他將來必非庸碌之輩,就連夜越楊府投奔李靖,與他同往太原輔佐李世民起兵討伐隋王朝。感覺此女很生猛,居然主動投懷送抱,看樣子是被李靖侃暈了,這也太傳奇了!沒想到後來李淵父子起兵後,李靖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幫李淵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並攻打突厥,活捉了他們的可汗,李靖被封為衛國公,紅拂自然成了一品夫人。這樣看來紅拂這個女人的命運是不錯的,沒有任何曲折,不但得到了好老公,還留下千古美名,算是這個賭注押著了,也可以說是慧眼識出「績優股」,所以回報相當豐厚。 自然有些學者認為此詩是講林黛玉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紅拂具有遠見卓識、不受權勢的誘惑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大膽追求生活理想的欽佩之情,字裡行間也暗示出自己欲擺脫「尸居餘氣」賈府的羈縻,去追求理想中的愛情生活,不用問,這都純屬強型解讀。 說實在的,猛一看黛玉的《五美吟》寫的這五個人,雖然都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美女,但實在是讓人莫名其妙,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五首詩才保留了下來而沒有被人刪去。那我們如何理解這其中的含意呢?到底作者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呢?所以我們應該轉個角度來看,或者說要綜合的、全面的、系統地看這五首詩才成,而不能僅陷在某一兩首不出來,非要跟個別詞句較勁。早有人發現這五首詩有這樣一個特點: 西施——吳越爭霸 虞姬——楚漢相爭 昭君——胡漢之爭 綠珠——八王之亂 紅拂——隋唐更替 我總結起來那就是全都跟戰事有關係,這自然是指黛玉所影射的崇禎皇帝處要經歷的時代特徵,也是在暗示到了八十回以後的故事之中有戰事的情況發生,而黛玉的命運將會與這五位美女一樣捲入其中,命運隨之大變。而這五個人中只有王昭君的《明妃》是指漢朝與胡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在第六十四回里寶玉才對此詩大加評論,因為寶釵象徵的正是滿清,是異族,我相信這些隱含的內容以前從來沒有人能夠真正看得明白。
我想《五美吟》想透露給讀者的大概也就這麼多,看樣子也沒有太不可思議的地方,於是我們想那讓人們想破腦瓜的《十獨吟》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67、《十獨吟》之一朱淑真前面我簡單分析了一下第六十四回里的《五美吟》,現在要解讀本回的《十獨吟》了,要知道這些詩句里往往隨便一兩個字就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作者大才,引經據典,內涵豐富,我感覺自己很難分析得十分透徹。所以我也是儘可能地抓關鍵地方,對於一些學問太深的細節就不去追究了,關鍵是看作者主要想傳遞給我們什麼信息,而十首中應該說第一首最為露骨,所以我也就重點說一下這首。
據說有些所謂「紅學家」看過這個《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單從其中詩句的平仄上就斷定此本是假的,而可惜的是我對平仄一點都不懂,所以有了解的也可以幫我指點一下這十首詩的平仄是不是有問題,我也可以藉此學習一下。
解讀《十獨吟》指導思想仍然是這十首詩肯定講的是古代的十個有名的女人,而且詩中的內容也分為表面的內容和所影射的背後的內容兩個方向,自然也是在暗示黛玉在後面的命運和結局,也應該是在影射崇禎亡國的一些內容,總之這也是我解讀《五美吟》時的指導思想。
另外,我想強調一下為什麼這十首叫做《十獨吟》,「獨」是指什麼呢?說實在的,在之前從來沒有想明白過,一直覺得奇怪。現在從本回中的文字我們才翻然醒悟:
黛玉無聊無寄,翻看了幾頁古詩,看了些離詞別句,不覺興動,叫紫鵑磨墨,攤開宣紙,耳聽著窗外雨聲風聲,在那紙上走筆賦詩十首以譴煩悶,約莫一頓飯工夫才得停筆,又在篇首寫上「十獨吟」三個字。
「獨」是指這裡提到了「離別」二字,因離別而孤獨,自然是指男女情人或夫妻的生離死別,這與在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寫的《代別離》一曲同工,都意味著黛玉與寶玉在後面有生離死別的情節,黛玉很奇怪,剛剛王夫人認可了她做兒媳婦,她就在這裡做關於孤獨的詩,什麼意思呀?整個一個大煞風景!在第二十八回里,黛玉還說過這樣一句讓話,猛一看以為是玩笑,但應該是個非常重要的伏筆:
寶玉聽了,忙撤身出來。黛玉向外頭說道:「阿彌陀佛!趕你回來,我死了也罷了。」〖甲戌側批:何苦來?余不忍聽。〗
這也說明寶黛二人經歷了離別,寶玉再次回來的時候,黛玉已經死去。所以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再來解讀《十獨吟》,感覺心中就有了方向了。
我們先看看《十獨吟》中的第一首:
其一朱淑真
詩魂恨斷鏡妝殘,良人意薄醉誰管。
孤雁聲嘹寒侵被,春衫有淚登眉山。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女詩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後人給朱淑真的詩集作序,說她「嫁為市井民妻」,當根據考證,她的丈夫應該不是普通市民,而是一個小官吏,朱淑真所不滿於他的,並不是無財無勢,而是才學不能相稱,心靈無法溝通,從這一點上來看朱淑真跟我一個毛病,都屬於文藝青年來的。婚後不久,她便因失望而發出了這樣的抱怨:「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依。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以休生連理枝?」朱淑真到底是在和丈夫離異後才另覓愛人,還是在無愛的婚姻中出軌,並無明確記載。但根據她實在娘家的情況來看,她最後應該已經跟丈夫分居,縱使沒有得到正式的休棄,不算「大歸」,事實上已經離異。
從《十獨吟》中的第一首來看,也能看出朱淑真孤獨一人,心情極為悲痛,沒心情化妝,喝得大醉,一個人睡在冰冷的被子里,哭著自己一個人登上眉山。看樣子孤獨得很很,但她的孤獨並非夫妻愛得死去活來而又不得不分開造成的,而是因為夫妻感情不合,所以跟黛玉和寶玉是不能類比的,感覺作者只是為了強調一下朱淑真一個人的孤苦之情。
然而最後一句很有意思,「春衫有淚登眉山」,這裡提到了眉山,眉山是在四川,而朱淑真是安徽或浙江人,所以她一個婦道人家,又不用去做官,沒事去四川幹什麼?為什麼非要去四川爬山呢?有網友提醒我說最後這句應該是「春衫有淚登煤山」,是諧音「煤山」,自然是指崇禎皇帝!這裡不但提到了時間是春天,提到了崇禎上吊的煤山,還提到了崇禎當時的悲苦的心情,實在是讓人吃驚!相比《五美吟》,《十獨吟》講得更露骨,也就是說更接近歷史原型,假事將盡,真是漸顯,山雨欲來,而且更加確實了黛玉影射的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但作者為什麼要用朱淑真來影射崇禎皇帝呢?作者也許是以這樣一個孤獨之女來反應崇禎上吊之前的孤獨,因為他本是天子,雖然工作賣力,但性格不好,能力有限,國家管理得亂七八槽的,才招致亡國之恨。在他最後的日子裡,上朝的時候居然沒有一個大臣出現,都各自做鳥獸散狀而不知所蹤了,平時那些誇誇奇談滿嘴大道理的大臣居然不顧國家的安危消失了,崇禎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難怪他死前留下的遺書中說他的大臣個個都該殺,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再讀這首詩,就會有別樣的悲涼之感,應該是崇禎死前的心情描寫。但我個人感覺作者這樣強調黛玉的孤獨應該還有別的意思,以後我會再進行介紹。
「詩魂恨斷鏡妝殘,良人意薄醉誰管。孤雁聲嘹寒侵被」這些正是崇禎死前所處的孤家寡人的情景,實在痛苦萬分;「春衫有淚登眉山」,這是指在農曆三月十九暮春時節,絕望的崇禎皇帝來到煤山,以淚洗面,萬念俱灰,最後上吊自盡,宣告了連續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王朝的覆滅。
象這樣具有「一喉二歌」典型特徵的,不但能夠與表面的故事結合得很好,而且能如此深刻反應那段明亡歷史,太露骨了!我相信在原作中的前八十回里也有不少類似的描寫,可惜的是都被刪乾淨了。
68、《十獨吟》的「獨」
《十獨吟》的「獨」
表面上《十獨吟》更多的是這些女人們與自己的丈夫和情人分離以後的痛苦心情,可以說這都與黛玉和崇禎後來的心境可以類比也可以,而除了第一首以外,其他的都不是特別露骨地影射明亡的歷史,主要講的還是一對對情侶分別的痛苦,所以我就不深入解讀了,也許可能還有深意,只是我還沒有發現,希望大家能夠開動腦筋給找出來。不過我們需要思考一下為什麼黛玉要寫《十獨吟》呢?其實這需要我們深入理解黛玉的本質。
我們現在都知道黛玉與寶玉雖然是天生一對戀人,但是二人並未白頭到老,而是賈家家破人亡,而導致二人婚事不成,在第五回的仙曲《枉凝眉》中的意思是一樣的: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這裡面說得很清楚,二人的的愛情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看似很近,但又遙不可及。也說明本來在後回二人的婚姻本應該美夢成真,但忽然不幸二人分離,從此不能相見,一段美滿的婚姻成為泡影,讓人遺恨無窮。那在賈家家敗之時發生了什麼呢?應該說出現了寶黛分離的事,也就是說二人因變故從此天各一方不能相見,其實這在書中有大量的暗示,比如在第四十五回里有這樣一段描寫:
這裡黛玉喝了兩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秋霖脈脈,陰晴不定,那天漸漸的黃昏,且陰的沉黑,兼著那雨滴竹梢,更覺凄涼。知寶釵不能來,便在燈下隨便拿了一本書,卻是《樂府雜稿》,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黛玉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於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其詞曰: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蓺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紗窗濕。
這裡的「牽愁照恨動離情」和「離人泣」說得很明白了,而且在詩前還提到了《別離怨》以及黛玉寫的《代別離》,清楚地表明黛玉與寶玉在後回會有分離的事情發生,把二人分離之後黛玉痛苦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點與「後四十回」的續書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續書中二人並無分離之苦,只是介紹了寶玉丟了「通靈寶玉」而變成了弱智,賈家人於是藉機用了調包計讓他在迷迷糊糊中娶了寶釵。而黛玉從傻大姐那裡聽到這一消息以後「焚稿斷痴情」,一賭氣氣死了,死前最後說了一句:「寶玉,你好……」,可就這樣暴殄天物的狗血情節居然迷倒了那麼多讀者,實在讓人哭笑不得!因為黛玉與寶玉的核心關係就是「還淚」,也就是感激在前世中「神瑛侍者」對「絳珠草」的澆灌,所以這個感激之情貫穿黛玉的一生,絕非因痛恨寶而氣死,而續書中的黛玉在死前對寶玉有無限的怨恨,實際上是天大的歪曲和誤解,所以這樣的描寫純屬兒戲,也就是說這個「後四十回」續書徹底歪曲了黛玉與寶玉之間的關係,成了徹頭徹尾的「狗尾續貂」。
其實「紅學家」們也體會到了二人之後會有分離之事,只是他們死活想不明白會發生什麼。聽說在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初稿中,在某位知名的所謂「紅學大師」的意見指導下,將二人分離的元兇鎖定在王夫人身上,因為王夫人死活不喜歡黛玉,在襲人的提醒下堅決要把寶搬出大觀園來,從此再不能進去與黛玉相見,搞得人仰馬翻,莫名其妙的,極其無喱頭,最後主創人員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把這個方案給否定了。之後只好又編了個很無聊的理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情節,說的是因為探春遠嫁蕃邦,所以寶玉非要跟著出一趟遠差,結果電視劇播出以後有人調侃說: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定國安邦!沒想到的是寶玉一去不回,中間傳來寶玉遇難的假消息,黛玉聽說以後信以為真,悲痛而死,原來是個擺了大烏龍呀!也就是說黛玉天生的一股天大的離情的愁苦,最後發現不過是因為一條假消息而已,要不是小道消息害死人呢!難道作者費了那麼多心血寫了那麼多的字就是為了表達這樣一個無聊的觀點嗎?
既然書中在後面肯定有寶黛二人分離的故事,那會是什麼呢?如果從隱寫明亡歷史的角度來說一下子就容易解釋了,這象徵著崇禎皇帝與皇權之間的難捨難離,生離死別。寶玉遇到不幸而離開黛玉,象徵著崇禎對國家開始失去了統治能力,象徵著明亡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而黛玉的痛苦自然就是崇禎的痛苦,所以這樣的比喻應該說還是很有創意的。
於是乎作者在書中不斷暗示黛玉與寶玉有分離的情節,而且還用了《十獨吟》來渲染,將中國歷史上十位比較有名的與丈夫分離而痛苦的女子的身事寫成詩,既符合黛玉一向愁苦的心境,也符合第八十二回日益悲傷的氛圍。同時作者想告訴人們歷史上這麼多的離恨之痛加起來也比不上黛玉與寶玉的分離之痛,以此來烘托明亡帶給人們的慘痛教訓。
《十獨吟》:
其一 朱淑真
詩魂恨斷鏡妝殘,良人意薄醉誰管。
孤雁聲嘹寒侵被,春衫有淚登眉山。
其二 薛濤
寂寞古華世事換,佳人郁懷自絕憐。
懊恨此身非我有,怕臨荒台淚難乾。
其三 朝雲
朝歲何人綴釵頭,孤城殘夢汀水流。
零落風煙不相逢,君子無心解閑愁。
其四 馮小青
欲尋前跡空惆悵,綠蔭門掩望西窗。
急風吹散鴛衾夢,病翼易痊難療傷。
其五 李清照
展眼春盡剩餘年,浪跡縈簾夜夢寒。
悵憶君言慰奴身,銀月盈虧離恨連。
其六 卓文君
尊前半醉啟寶奩,佳賦已成賽金言。
鏡盟釵誓全為君,深杯欲共笑人間。
其七 霍小玉
綉幄情斷負春盟,錦屏人妒怨曉風。
西樓倚扇追前事,亂愁如織撲簾櫳。
其八 楊太真
新沐恩澤醉和春,聖主城闕仙樂聞。
展眼坡下紅顏老,池苑空寂怨何人。
其九 崔鶯鶯
一片相思情最真,小紅多情又多心。
只因博向強中取,笑語頻頻賦佳聞。
其十 杜麗娘
人愁春老芳情苦,一載痴夢為誰主?
西風亦明寂寞情,促成佳緣閑恨無。
69、黛玉得病的象徵意義
(82回原文)黛玉又看了一遍,思慮了半天,把筆一擱,又歪在炕上打盹,不知不覺睡去了。紫鵑雪雁進來,見他睡著,忙將被褥蓋在身上,都嘆氣道:「姑娘得了失眠之症,夜裡晚間也睡不著,翻來覆去的,只在白天偶爾打幾個盹,這樣身子那能不虧,病根兒怎樣能除,吃的葯也數不清,怎麼就不見痊癒?明兒還得跟太太老太太說說,找個醫道深的好好看看。」說罷,二人放下帳子,仍到外間做針線,不在話下。且說寶玉一大早起來漱洗了,吃了早飯,因秋深氣涼,被麝月催著多添了幾件衣服,要往學堂里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黛玉得病的象徵意義
有一個問題好象很少有人思考過,也就是說黛玉既然是在影射崇禎皇帝,那為什麼書中非要描寫她總是在得病呢?難道是說崇禎皇帝的身體不好嗎?作者難道有從宮中打聽到小道消息嗎?好象從史料記載里並沒有提到崇禎的身體這樣差呀?他這個人自幼喪母,被寄養在西李那裡,所以他從小受氣,性格跟黛玉很相似,應該說不是很正常的那種,可應該身體還是健康的。正因為他兒時的不幸經歷,才讓他處處小心,時時謹慎,所以性格才很另類,不合群。
明朝的皇帝中大多好色,而且有不少因常年貪歡而毀了身體,比如崇禎的父親就是這樣,剛當上皇帝就瘋狂大搞女人,結果身體馬上垮掉,只當了三十天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了。而他的哥哥天啟皇帝才二十三歲就死了,有人說是因為他有一次意外落水差點被淹死導致的,後來有人送來了叫「靈露飲」的「仙藥」,於是他堅持天天服用,幾個月以後肚子開始腫漲,很快就駕崩了。要知道啟皇帝二十三歲這個年齡可應該是正當年,身體應該是最好的時候,為什麼天啟皇帝如此不堪一擊呢?原因還是因為常年貪圖美色從而搞壞了身體,所以落水以後又驚又嚇,從此一蹶不振。
崇禎不喜歡沉溺於女色是有了名的,與明朝歷代皇帝比這確實很難得,應該也是他小心多疑的性格所至,這也讓他到死的時候也保持著健康的體魄的原因之一。他登基不久,魏忠賢送來幾個大美女供他享用,本來是好意,他是想巴結討好新皇帝,可崇禎反而嚇壞了,因為他一直怕老魏害自己,可又不好退回去以免魏忠賢疑心,所以自己親手驗明證身以後暫時收下,但絕不碰她們。幾天之後的一個夜晚,他與幾個大臣正在討論國事,忽然聞到一股香味遠遠地傳來,他聞出這個香與眾不同,所以立即命人檢查,結果發現是魏忠賢派來的小太監在附近點燃的,為的是讓崇禎皇帝聞到以後趕緊產生性衝動,沉溺於美色,從而無心顧及管國家大事,於是管理江山的事還得交給魏大人處理,老魏真是用心良苦呀,崇禎皇帝知道以後不由得長嘆了一聲說:「我的父親和兄長都是被這個色字害死的,現在居然魏忠賢將這一招用在我身上,其居心是如此的險惡呀!」其實不然我到是覺得他冤枉老魏了,而朱由檢幼年時的不幸經歷讓他有一種比一般人都要強的自制能力,所以可以做到堅決不被老魏的美女人彈打中!沒想到老魏的一片好意這也成了罪狀了。既然崇禎不那麼好色,所以應該沒有象其他那些明朝皇帝那樣弱不禁風才對。
既然歷史上的崇禎皇帝身體健康,那為什麼林黛玉這樣病病歪歪的呢?在第三回里黛玉一出場就對此進行了介紹,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
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問:「常服何葯,如何不急為療治?」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如今還是吃人蔘養榮丸。」
黛玉一出場就將她的自幼得的病詳細介紹一番,這絕不是偶然,是很有寓意的。在寶玉見到黛玉的時候也描寫她身上有病態: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從此她在書中就成了病秧子了,似乎從來沒好過,在第七十六回里她跟湘雲說:
黛玉嘆道:「我這睡不著也並非今日,大約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滿足的。」
黛玉最大的特點還動不動就咳嗽,咳嗽雖是黛玉主要癥狀,實際上從第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黃金鶯巧結梅花絡》才有記錄:「紫鵑笑道:"咳嗽的才好了些,又不吃藥了。如今雖然是五月里,天氣熱,到底也該還小心些。』」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後,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賈母高興,多遊玩了兩次,未免過勞了神,近日又復嗽起來,覺得比往常又重。」第五十五回《辱親女愚妾爭閑氣,欺幼主刁奴蓄險心》:「時屆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第二十八回,「林妹妹是內症,先天生的弱」。
所以從這些地方來看,黛玉肯定得的是肺病,而且春天的時候嚴重,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喲!有不少現在的醫生還診斷她得的是肺結核,讓她當賈家的兒媳婦確實有些為難,不是理想的人選。作者為什麼不厭其煩地渲染黛玉的病呢?有一個觀點我在前面提到過,那就是中醫之「五行」之中「金」對應的是肺,而滿清在「五行」之中對應的是「金」,黛玉象徵著崇禎皇帝,也同樣象徵著大明,所以黛玉的肺有毛病,自然也是在暗示明末天下的局勢,也就是說滿清在關外做亂,對大明有著很大的影響。
而黛玉自幼就得病,這從影射歷史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對的,因為朱由檢生於1610年,是萬曆末年,就是那個時候,奴爾哈赤以「三大恨」為由發動叛亂,對大明進行瘋狂進攻,導致明朝一時手忙腳亂的,吃了幾場敗仗,從此滿清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而此患一直持續,橫貫天啟朝和崇禎朝,一直沒有擺平,所以這才是黛玉得肺病久治不好的象徵意義。一方面黛玉的病體給人以憐憫的感覺,另一方面她的病雖然很重,但似乎不要命,只是不好,這一點也非常準確,因為大明亡於自己的內亂,也就是李自成等民變分子的造反作亂,這才是亡國的直接原因,黛玉的病所象徵的滿清只是個隱患而已。而紫鵑和雪燕說的:「病根兒怎樣能除,吃的葯也數不清,怎麼就不見痊癒?」這也是一語雙關,這是作者在感慨如何才能除掉滿清這一大禍患呢?但黛玉的病永遠也好不了了,因為之後成了滿清的天下,怎麼能有好的道理呢?
也就是說作者不得以周圍的環境和天氣做為渲染書中大環境的手法,也同樣用黛玉的病來比喻滿清對大明的威脅,這一點是非常巧妙的。而到了第八十二回里,書中的氛圍越來越悲,天氣也越來越涼,自然黛玉的病也開始越來越重,這也體現了滿清大兵壓境,大明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因為變天的日子就要到了。
70、第八十二回總結
第八十二回是全書第十個九回單元的開篇,故事也非常豐富,精彩異常,而且很多情節超乎我們的想像,但我們不得不說這些內容不但符合隱寫明亡歷史的需要,也同樣符合表面故事的合理性,其中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與前八十回的一脈相承,而且還有了一定的發展,與故事的發展相得益彰。
這一回里一方面接著渲染大環境的氛圍,讓人感覺賈家家敗的事情快要到來了,另一方面,寶玉的婚姻大事也提到了日程上來,寶玉既然象徵著「傳國玉璽」,而王熙鳳影射著魏忠賢,所以自然這象徵著魏忠賢所在的天啟朝快要結束,而崇禎朝快要開始了。圍繞著賈家為寶玉擇媳的故事,實際上隱寫的是明朝到了天啟快要終結的時候誰來繼承皇位的問題。賈家對此很糾結,也象徵著朱由檢原來並非是當皇帝的人選,因為他不是太子,只是因為天啟皇帝死得太早,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的,所以後繼無人,才考慮到他。但書中並沒有糾纏於對歷史細節的絕對影射,不然表面故事就沒有辦法講了,而是用這些「假語村言」的手法來為我們介紹歷史的大致方向。
而最為讓人意外的是賈政在寶玉擇媳這個問題與王夫人不同,他看上了妙玉,實在讓人吃驚,所以有不少人懷疑此本的真實性,因為這太讓人意外了!其實這是作者另類構思的產物。要想看懂第十個九回單元,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這一單元中有非常明顯的兩個時空交織著進行介紹的,一個自然還是天啟朝,而另一個居然是清初的時代。也就是說作者本意是想以這樣錯亂的時空來掩人耳目,但實際上對那段歷史稍有些常識的人都能看懂這是怎麼回事,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賈政看妙玉下棋的情節,這應該是影射南明時期的一段史實,我個人感覺從表面故事來看還是很不錯的,但從隱寫歷史的角度來看似乎並不是那麼恰當。
而王夫人選中黛玉也很讓人意外,因為專家們一直說應該是以王夫人為首的一小撮家長非常厭惡黛玉,是害死黛玉的真正元兇,可沒想到她居然是支持寶黛的婚姻的,當然理由也是很充分的,並不是說王夫人否定了寶釵,而是薛家有個不成氣的薛蟠,連香菱都被折磨死了,薛家這叫什麼正經人家嗎?總之寶釵與黛玉爭奪寶玉的馬拉松式的爭奪戰終於有了結果,以寶釵的完敗而告終,這也象徵著滿清一直俟機打大明的主意,但屢屢失敗,漸漸失去了主動權。當王夫人以責備的口氣將此事告訴黛玉的時候,自然讓黛玉樂開了花,也象徵著朱由檢意外聽說可以讓自己當皇帝時的驚喜。然而這並不是最後的決定,因為王夫人最終還得聽自己老公賈政的,而賈政那邊還在沖妙玉使勁,這一點也不由得讓人心理不踏實,也就是說黛玉與寶玉的愛情馬拉松還沒有到終點,只是出現了希望,最有可能反對的王夫人居然認同了黛玉,所以剩下的我們還需要看賈政的態度了,他們的愛情還有蹉跎一陣子歲月。
寶玉依舊那樣不肖,幾年過去了,長大了那麼多,還是對正經書一點興趣都沒有,極其厭惡讀書,實在是於國於家無望。他不得不二次入學堂以後,也是硬著頭皮去學。而學堂之中出現了更大的矛盾,與第九回相比,大了幾歲的這幫同學打得更激烈了,而且是涇渭分明,出現了以賈環、錢槐為首的一幫人,還有就是賈蓉、賈薔、賈蓁等一幫,大家到了大打出手的程度,讓賈代儒也無法管。而這也是後面賈家家亂的一大伏筆,應該說相當有象徵意義。而有一點我們應該引起注意,在「後四十回」續書中的第八十一回里也有寶玉二次入學堂的內容,那裡賈政對寶玉的責罵很是類似,我們對比一下這兩段文字:
(後四十回續書):賈政道:「你近來作些什麼功課?雖有幾篇文字,也算不得什麼。我看你近來的光景,越發比頭幾年散蕩了;況且每每聽見你推病,不肯念書。如今可大好了?我還聽見你天天在園子里和姊妹們玩玩笑笑,甚至和那些丫頭們混鬧,把自己的正經事總丟在腦袋後頭。就是做得幾句詩詞,也並不怎麼樣,有什麼稀罕處?比如應試選舉,到底以文章為主。你這上頭倒沒有一點兒工夫。我可囑咐你:自今日起,再不許做詩做對的了,單要習學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無長進,你也不用念書了,我也不願有你這樣的兒子了。」
(《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賈政道:「叫了你半日,這會才垂頭喪氣蹭來,還不肅神靜心坐好了。成日家書也不念,經也不學,只和丫頭們廝鬧。不肖的孽障,實不指望你功名雙收光耀門楣,叫你靠八股文章混口飯吃都難,到時毀掉一生前程你才不笑了。」
賈政道:「甭提上學了,想起往年的事就拶心,什麼茗煙助著主子鬧學堂,薛家孩子爭風吃醋,烏七八糟的,成什麼體統!如今還在怡紅院待著好好讀書,到學堂再遇見那些不長進的孩子還不是被教壞?每日派兩個丫頭過去陪侍監督,比在學堂裝樣子混日子強!」
賈政道:「寶玉近來越發比頭幾年散蕩了,不肯念書。如今可更好了,天天在園子里同姊妹們頑頑笑笑,同那些丫頭們混鬧,把自己的正經事總丟在腦後,就是做得幾句詩詞,也不見得如何。比如應試選舉,到底以文章為主。他在這上頭倒沒有一點兒本領。我囑咐他自今日起,再不許吟詩做對的了,單習學八股文章。限他一年,若再毫無長進,他也不用念書了,我也不願有他這樣的兒子了。」
相比之下,我個人覺得續書人手中肯定有這個《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後二十八回原文,所以抄起來得心應手。只不過續書中將寶玉二次入學堂中的情節大改了一番,把賈環、錢槐和賈蓉、賈薔以及賈蓁等人的矛盾去掉了,加上了賈代儒講課的內容。而寶玉一下子也變得聽話了很多。所以後四十回續書中還是有很多原本的內容的,這一點是個非常讓人驚呀的的!
與賈玉和黛玉馬拉松式的戀情相比,湘雲與衛若蘭馬拉松式的戀情從第十四回開始,慢慢發展到第八十二回,居然修成正果,人家回去結婚去了,讓人感覺非常欣慰,也讓寶玉不是很開心,感覺大觀園開始慢慢地散場了,園中的女兒死的死,嫁的嫁,再不就被趕了出去,變得越來越冷清了。自己的身邊原來侍侯的丫頭多得寶玉都認不過來,而現在居然也只有麝月一個人了,所以一股悲涼的味道油然而生。
鳳姐受了委屈以後,居然要回寧國府住,這一點是我們任何人也不敢想像的,因為我們一直以為她應該是榮國府的人,所以憑這一點我們就感覺《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來歷不簡單,而且書中又提到了一個在前八十回中僅出現一次人名的「小吉祥兒」也上人很吃驚,這似乎都從某些角度說明了此本的真實性。
而鳳姐的病也開始加重了,居然還挺要強而不聽勸,非要自己給自己開藥,這實際上是象徵著她的權力開始瓦解,所以在這一回中發現她居然對賈環和趙姨娘有所顧忌,也說明賈家每況愈下的情況,來象徵明末越來越不利的局面。此回中對前八十回中的彩霞的不幸婚姻也有了交待,而且應該說是很合理的。
按道理說本回中黛玉的《十獨吟》應該是高潮,詩中不但有「春衫有淚登眉山」這樣讓人吃驚的句子,同時也暗示我們黛玉與寶玉在後回有分離的情節,而這種分離要比《十獨吟》中所介紹的十個與夫君分離的痛苦要痛得多。在本回開始的首前詩中是這樣寫的:
顰卿意長客思深,十首高潔表予心。
說實在的,《十獨吟》並沒有表出多少好的心情來,更多的是悲苦的離情。同時這也呼應了第六十四回《五美吟》處的批語里提到的《十獨吟》。而我也從這兩處中發現了更多的作者的讓人驚嘆的創作思路。
從這一回來看,需要並沒有太多反清的內容,或者說不是那麼太明顯,但對於「後四十回」的續書人來說,幾乎也沒有可取之處。因為續書中最為精彩也是續書人最為得意的是「調包計」,所以王夫人同意寶黛二人的婚姻之事不能出現在續書中,也更不可能讓賈政看上妙玉。而學堂之中兩派人馬大打出手也不符合續書人的口味,因為這裡對歷史影射比較露骨。王熙鳳得下紅之症在續書中也是沒有必要的,所以綜合來看,在「後四十回」中沒有引用任何這回里的文字,也是可以理解的。
馬上就要進入八十三回了,應該說書中風雲變換,有太多我們以前難以想像的情節等著我們,也是讓我們最為盼望和最為吃驚的內容!
71、賈母支持「木石姻緣」嗎
83回 史太君臨終念子孫 王夫人膏肓托兒女
詩云:
鳳闕漸聞夢趨深,宦門忍看白頭吟。
兒女有情皆淚垂,詩仙曾賦高堂鏡。
賈母支持「木石姻緣」嗎?
隨著書中故事對大環境的不斷渲染,悲傷的氛圍漸濃,到了第八十三回,悲劇果然發生了,我們從此回的回目來看《史太君臨終念子孫 王夫人膏肓托兒女》就讓讓人揪心,賈家居然一下子死了兩個關鍵的主角,而且說實在的這二位都是支持「木石姻緣」的,這一點跟「後四十回」續書有著本質的區別。
賈母真的支持黛玉嫁寶玉嗎?應該說前八十回中表現得不夠突出,我們從其中的隻言片語中根本領悟不到,比如在第二十九回里賈母跟張道士說:
「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里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從這裡來看,似乎看不出來,賈母在此兩此強調女子根基不用寶貴,窮也沒有關係,所以有人認為這應該是指賈母否定了寶釵,因為薛家是商人,所以還算比較有錢,但實際上黛玉也應該是很有錢的,真的嗎?據《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擁有者透露說,他公布的後二十八回中露掉了不少文字,其中就有關於黛玉家產的問題。黛玉家產一直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有很多人認為賈家藉機在林如海死後侵吞了林家的家產,甚至被賈璉偷划到自己名下了。但《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擁有者介紹說有文字介紹林家的家產完全由黛玉繼承了,而且被賈家協助管理中,或者說黛玉應該是非常有錢之人。其實我們在前八十回中也可以看到她是個很大方的人,寶釵派婆子送燕窩的時候她給了婆子不少錢:
黛玉聽說笑道:「難為你。誤了你發財,冒雨送來。」命人給他幾百錢,打些酒吃,避避雨氣。那婆子笑道:「又破費姑娘賞酒吃。」說著,磕了一個頭,外面接了錢,打傘去了。
在第二十六回里有一段描寫也讓人感覺黛玉很有錢:
佳蕙聽了跑進來,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剛在院子里洗東西,寶玉叫往林姑娘那裡送茶葉,花大姐姐交給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裡給林姑娘送錢來,正分給他們的丫頭們呢。〖甲戌側批:瀟湘常事出自別院婢口中,反覺新鮮。〗見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兩把給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著。」便把手帕子打開,把錢倒了出來,紅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數了收起。
這條批語提到「瀟湘常事」,看這意思好象批書人對瀟湘館很熟悉似的,難道真的有原型不成?所以這樣看來黛玉應該不算窮的,而且是很有錢的,要知道她的父親林如海管鹽的,這可是塊肥差,所以肯定會留下大筆的遺產。這樣看來賈母在說寶玉擇妻的標準的時候,應該寶釵與黛玉都排除了,甚至還強調「性格兒好」,黛玉肯定不能算在其中,這一點應該讓大家很意外。我到是覺得這是作者有意為之,如果寶黛的婚事馬上就確定了,那會失去多少有意的情節呀?同時也是在影射歷史上的真實,關於這一點我強調過多次了。
然而賈府內上上下下都知道二人以後肯定是一對兒,鳳姐因此跟黛玉開過玩笑,在第二十六回里有這樣一個情節:
林黛玉聽了笑道:「你們聽聽,這是吃了他們家一點子茶葉,就來使喚人了。」鳳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說這些閑話,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甲戌側批:二玉事在賈府上下諸人即看書人批書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書中常常每每道及,豈具不然,嘆嘆!〗〖庚辰側批:二玉之配偶在賈府上下諸人即觀者批者作者皆為無疑,故常常有此等點題語。我也要笑。〗眾人聽了一齊都笑起來。
這樣看來鳳姐支持寶、黛的婚事,我們看這條批語說得再明確不過了!所以在「後四十回」續書中鳳姐想出來的「調包計」純屬胡扯。鳳姐在第五十五回里算計以後賈家的開銷的時候也將寶玉和黛玉二位算成「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興兒跟尤二姐、尤三姐也是這樣介紹的,在第六十六回里是這樣寫的:
興兒笑道:「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在即使在黛玉的情敵眼中,似乎這也是定局,在第五十七回里薛姨媽就說過:
「我想著,你寶兄弟老太太那樣疼他,他又生的那樣,若要外頭說去,斷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與他,豈不四角俱全?」
「我一出這主意,老太太必喜歡的。」
說明寶黛的愛情應該是沒跑的,賈母也應該是支持的。作者只是為了隱寫歷史的原因,才沒有讓賈家很早地公布這一決定。
我們再看看本回的回前詩,我發現在《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後二十八回的回前都有回前詩,這一點非常有意思,我相信全本也應該是這樣。而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十幾個鈔本中有不少是沒有回前詩的,多半是傳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有可能有的回前詩的內容過於反動,所以被有意地捨去了。
我們先看看第一句「鳳闕漸聞夢趨深」,這裡的「鳳闕」的意思可不簡單,我查了一下,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漢代宮闕名,《史記·孝武本紀》:「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司馬貞索隱引《三輔故事》:「北有圜闕,高二十丈,上有銅鳳皇,故曰鳳闕也。」
而「鳳闕」的另一個意思是專指皇宮、朝廷,晉王嘉《拾遺記·魏》:「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 唐楊炯《從軍行》:「牙璋辭鳳闕,鐵騎遶龍城。」 清陳維崧《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蘇生仲補游京師》詞:「挾瑟龍池上,鳴鞭鳳闕前。」
所以從這兩個意思中我們都體會到賈家的皇宮、朝廷的味道,而「夢趨深」自然是指《紅樓夢》的大夢慢慢地走向了最後或最關鍵的時刻了,從這裡我們似乎也可以體會到作者用賈家來影射皇宮、朝廷意思。「宦門忍看白頭吟」,這一句中的「宦門」自然指的是賈家,也就是說賈家表面上是個官宦人家,而它所影射的是皇宮、朝廷。從表面的故事來看,賈母老去,就要歸西了,而她即將對人世發出感慨。「兒女有情皆淚垂,詩仙曾賦高堂鏡」這兩句應該不那麼複雜,其中的「高堂鏡」是指大屋子裡邊明亮的鏡子,高堂明鏡悲白髮,年老的父母對鏡嘆老傷懷,所以還是指賈母老去的傷感。第八十三回一開始,我們就開始到悲劇的味道更濃了,而所隱寫的歷史更明顯更突出了。
72、寧國府為何有九道門(第83回原文)且說寶玉往家學裡來,先去老太太房裡請安,只見王夫人正陪著賈母說著話。寶玉上前作揖,賈母見他過來,道:「明兒便是重陽,叫學堂里放一天假,咱們也聚著樂一天,玉兒也陪我到園子里逛逛。」說著又咳嗽了幾聲。寶玉見他形容蒼悴,病色枯焦,心裡便有些不忍心,答應了一聲背轉身去,偷偷掉淚。
寧國府為何有九道門
本回一開始就描寫賈母真的老了,「形容蒼悴,病色枯焦」,似乎也是在暗示離明亡不遠了,而且她也咳嗽了,怎麼跟黛玉怎麼一個毛病呀?我感覺這跟黛玉的病的象徵意義是一樣的,都是指肺「金」出了問題,也就是說滿清一直是大明的隱患,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大明的氣數。而她這樣的狀態實在是讓賈家人上上下下感覺更悲傷了,真的跟《紅樓夢》上半部鳥語花香的風格相差太多,寶玉因此也非常傷心,「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雖然經歷了賈家的這麼多大事小事,可寶玉似乎並沒有從中吸取什麼教訓,依舊是我行我宿,不喜歡讀書,不懂得為家族分憂,不知道進取,還是個獃獃痴痴的孩子氣,似乎他的性格一成不變似的,這樣的性格還真只適於寫詩或搞文藝,真的去搞世途經濟就毀了。
在第八十三回里提到了重陽節,我個人認為還是很有深意的,關於這個我有專門的文章。另外我們看在前兩回中不斷強調天氣越來越涼,也象徵著書中所隱寫的歷史開始離明亡不遠,離清朝開始越來越近了,而現在又交待到了農曆九月九,所天氣的變化來看,也非常符合,看來這個時間主線在作者的腦子裡還是非常清晰的。
農曆九月九一般就是陽曆10月初,這個時候的天氣在北方確實開始轉涼,一般的情況下北京一立秋開始馬上氣溫就開始有反應,到了陽曆10月的時候早晚溫差開始加大,需要穿長袖了,但在南方似乎還沒那麼明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賈家應該影射的也是北京而不是南京,也就是說賈家應該是指北京皇宮,而並不是書中所說的金陵。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為什麼叫「重陽節」呢?農曆九月九日中有兩個「九」,自然應該叫「重陽」。我們現代人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其實明清時期不是這樣,所以不能用現在的意義來套用書中的含意。
而賈母強調重陽節就要到了,所以要搞個派隊樂呵一下,應該說也是有一定深意的,因為「九」這個數很不一般,人們經常用「九五之尊」來形容皇帝,為什麼呢?一種說法是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還有一種說法是《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徵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從下向上數,第五爻稱為九五,九代表此爻為陽爻,五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成為了帝王之相。
之前提到過賈家有九道大門,就是這個道理,因為賈家象徵著皇帝家,所以才有這麼多的大門。在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里有這樣兩段文字:
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並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
這裡轎出大門,這一條街上,東一邊合面設列著寧國公的儀仗執事樂器,西一邊合面設列著榮國公的儀仗執事樂器,來往行人皆屏退不從此過。一時來至榮府,也是大門正廳直開到底。
大約在三十年前有個民間紅學家叫霍國玲,她和自己的姐姐和弟弟發現了寧國府有道門的特點,還一一進行了比對,得出了讓人驚呀的結論,她們認為寧國府的九座主要建築是隱寫了紫禁城外朝的九座主要建築,從紫禁城內到乾清門前的一橫街一直向南,其中包括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太和門、午門、端門、天安門、直到大清門(在正陽門內)者屬於外朝範圍。而且這個建築群,其中包括正陽門在內,均處在正南正北的同一條軸線上。在朝廷舉行大規模儀典時,這些建築物的大門就會一路大開,聲勢顯得格外壯觀。寧國府除夕祭祀時一路九座門庭洞開,似正是與此相映照之筆。
霍國玲還一一對照寧國府的九道門與紫禁城的這九道門進行詳細分析,認為祭祖時作者所述寧國府的大門,是指現在的正陽門。儀門是指位於正陽門之北的大清門(大清門在修建天安門廣場時已被拆除)。寧國府的大廳,是隱指現在的天安門。而大廳之北的暖閣,則是指現在的端門。寧國府的內廳,是隱指現在的午門,內三門,則隱指現在的太和門及其左右的昭德門、貞度門、寧國府的內儀門,是隱指現在的太和殿(即金鑾殿)。寧國府的內塞門,所隱寫的則是現在的中和殿。而寧國府的正堂,但是現在的保和殿。由此看來,整個皇宮外朝,再加上正陽門,這處於同一軸線上的九座大型建築物,與寧國府的九道門庭一一對應,不差分毫。
自午門往北,直到保和殿,是後宮外朝的內部。關於皇宮外朝又有內外之別這一特點,作者將其隱入小說時未曾忽視。為了區分外朝的內外兩部分,作者將作為外朝內外分界線的午門稱作「內廳」。作者藉此向讀者暗示,自此往北,便屬外朝內部了。進入午門後,首先遇到的便是太和門及其左邊的昭德門、右邊的貞度門這樣並排的三座門,作者在小說中便稱其為「內三門」。其實午門之內除太和門有並排的三座門外,太和殿左邊有中左門,右邊有中右門,亦是並排的三座建築。作者因何不稱它為內三門呢?這是由於太和殿是殿,而太和門本身就是門的緣故。太和殿的主要特徵是用來舉行盛大的儀典,因此作者稱它為內儀門。這些重大儀禮包括皇帝加冕、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以及每年的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三大節及元旦筵宴百官司等。正是由於太和殿是專門用作舉行重大儀禮之殿 ,又位於外朝的紫禁城內,作者在小說中才稱它為寧國府的「內儀門」。
霍國玲的這個發現是有道理的,至少有一點那就是寧國府無論是不是九道門,但從五十三回這段描述來看門也太多了,因為明清時期各級官員家的大門最多沒有超過五道的,而寧國府遠遠超出這些,顯然是逾制了,如果不是影射皇宮那根本沒有解釋。但霍國玲等人的大方向是錯的,因為她們上了紅學家的當,而是在清朝里找發生在清宮的「忽喇喇似大廈傾」、「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顯然是關公戰秦瓊。
73、明亡與萬年一遇的「小冰河期」(第83回原文)只見鳳姐也進來了,見了賈母,又回身見過了王夫人,笑道:老祖宗要問我什麼?」王夫人便告訴他明日重陽,老太太要眾人陪著宴樂一天,賈母問他可曾吃了沒有,要他一併吃了再家去,遂叫鴛鴦琥珀等傳飯。鳳姐又問賈母喜吃何物,賈母嘆道:「能有什麼可吃的,近幾年年成不好,田畝減產,家裡出的多進的少,不過可著做罷了,你快告訴廚房裡,別管我吃些什麼,隨意做了來,不可使他們作難。」鴛鴦答應了去了。一時端上飯來,果是些家常俗見之物。明亡與萬年一遇的「小冰河期」這段描寫也非常讓人意外,從表面的故事來看,賈家也算是個官宦人家,位列八位,應該富貴之極,就算不是很景氣,怎麼也不至於連吃飯都這樣摳摳索索的吧?為賈家最為尊貴的賈母所做的飯還這樣算計,所以可能有些人覺得這寫得有些太過火了,其實不然,類似的描寫在前八十回中就有,在第七十五回里有一段很長的描寫專家介紹了家裡這樣悲慘的情況:賈母負手看著取樂。因見伺候添飯的人手內捧著一碗下人的米飯,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飯,賈母問道:「你怎麼昏了,盛這個飯來給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飯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鴛鴦道:「如今都是可著頭做帽子了,要一點兒富餘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這一二年旱澇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數交的。這幾樣細米更艱難了,所以都可著吃的多少關去,生恐一時短了,買的不順口。」賈母笑道:「這正是"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來。」眾人都笑起來。鴛鴦道:「既這然,就去把三姑娘的飯拿來添也是一樣,就這樣笨。」尤氏笑道:「我這個就夠了,也不用取去。」鴛鴦道:「你夠了,我不會吃的。」地下的媳婦們聽說,方忙著取去了。一時王夫人也去用飯,這裡尤氏直陪賈母說話取笑。也就是說從那時起賈家吃飯就開始算計了,誰多吃一碗別人就會少一碗,而且也強調了那個時間的氣候異常,這與小說上半部那種富貴的情景真是天壤之別,到了第八十二回里,吃飯的問題更嚴重了,以前還能吃上象樣的,只是量有限,不能隨便浪費了,而現在居然連象樣的都做不出來了。這一方面是暗示賈家開始沒落,漸漸走向滅亡,別一方面這實際上是指明末的時候出現的小冰河期的天氣異常現象,我查了一下資料:氣象史上有個「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朝末年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明末清初人葉夢珠撰寫的《閱世編》、清朝中後期人陳其元撰寫的《庸閑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文獻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氣象。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萬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萬年里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極度寒冷的時期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這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這樣長時間和高密度的災害極度削弱了明朝的國力,到了1619年整個「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中氣溫最為寒冷的時期整整肆虐了20餘年,這時發生了薩爾滸之戰,以火器軍械為主要戰力的明軍被迫在糧草和裝備都匱乏,且訓練並不足備的情況下和後金軍開戰,更為不幸的是此戰中的三個分戰場上,明朝軍隊的數量都不如後金軍,後金軍以其機動性取得了每每數倍於明軍的優勢兵力,戰鬥的結果可想而知。崇禎即位以後災情更是進入了谷底。綜合南北方誌的記載,災變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萬曆十三年(1585年)開始變得明顯,但時起時伏,1600年前後開始驟然加劇,崇禎一朝才達到災變的高峰。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同時鼠疫也開始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這直接導致了北京城的輕易被攻佔。明朝滅亡以後,氣溫於1650年後開始快速回升,這才有了滿清所謂「康乾盛世」,其實不過是氣溫回暖後災情減弱罷了,和明朝正常時期比還差很遠。於是我們可以看出,這個萬年一遇的「小冰河期」居然橫跨明末,1580-1644,長達六十多年!也就是說從根本上來看,明朝是被「小冰河期」滅掉的,跟明亡的時間居然這樣好的符合,真可謂是天滅大明呀!所以說明朝冥冥之中有著定數,讓人不信都不成,明朝的遺民們相信這是天意,我們現在用科學的角度來看,也似乎否定不了這其中天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個人對此有兩種推測供大家參考,雖然沒有進行過深入的考證,但憑藉我個人的科學知識感覺應該比較靠譜。導致長達這麼久的「小冰河期」第一個可能應該是來自太陽,我們都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熱量是來自太陽,所以太陽打個噴嚏,地球就得感冒。而太陽也是有自己的活動規律的,比如我們所熟知的11年的周期,也有可能有幾千年的周期,總之這是不好預測的,研究這一行在現科學上被稱為「太空氣象」。所以現在科學介紹一直有不少人叫嚷著地球變暖是人類排放二氧化碳過多導致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現在地球有變暖的跡象,應該也完全是太陽導致的,因為太陽對地球的影射才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導致「小冰河期」的另一種可能,就是當時地球上可能有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可能是在當時人們不知道的地方,而噴發的時間長久,所以在高空平流層有大量的火山灰,從而掩擋了陽光,導致了「小冰河期」。這有點象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或「核冬天」的情況,那時可能有個體積超過幾英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所產生的灰塵遮天避日,幾個月不散去,所以地球一下子變得非常寒冷,於是動植物大量死去,而體型巨大的恐龍沒有了吃的,肯定最先滅絕。所以火山噴發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這也讓我們擔心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會不會出現類似的災難,如果真的出現了,那地球上的人類真的離末日不遠了,到時候的慘烈情況應該遠遠超過明亡。記得在1990年爆發海灣戰爭的時候,薩達姆火燒大量的油井,這些大火幾年以後才被撲滅,然而確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給全球的氣候帶來了一定的影射,中國還發生了非常大規模的水災,據說都是因為大火發出的濃煙影響了太陽光的射入導致的。所以在《紅樓夢》中這「小冰河期」的描寫肯定不會少,其實在前八十回中我們已經看到過了,烏進孝已經為我們介紹了很多了。在第五十三回里是這樣說的:烏進孝忙進前了兩步,回道:「回爺說,今年年成實在不好。從三月下雨起,接接連連直到八月,竟沒有一連晴過五日。九月里一場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連人帶房並牲口糧食,打傷了上千上萬的,所以才這樣。小的並不敢說謊。」賈珍皺眉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兩銀子來,這夠作什麼的!如今你們一共只剩了八九個莊子,今年倒有兩處報了旱澇,你們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別過年了。」烏進孝道:「爺的這地方還算好呢!我兄弟離我那裡只一百多里,誰知竟大差了。他現管著那府里八處庄地,比爺這邊多著幾倍,今年也只這些東西,不過多二三千兩銀子,也是有饑荒打呢。」希望我們有生之年可別趕上這樣的倒霉事!而在《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八十回以後的內容中,小冰河期導致的各種災難都有所體現,這一點常人難以想像到的。74、老頑童賈母
(第83回原文)鳳姐餵了賈母幾口碧粳米粥,見他推開碗擺擺手,嘆道:「我身上不大舒坦,你去把太醫叫來。」鳳姐忙出去叫人。不大會兒,賈璉同王太醫掀帘子進來了。王夫人扶賈母躺著,王太醫為賈母把脈。良久,賈璉把他叫到外頭耳房,問他病況如何。王太醫道:「弦脈端直而長,氣機不利,六脈弦遲,素有積鬱,稍感風寒,葯取柴胡疏泄,寸關無力,心氣已衰,脈氣歇止,止有定數。」賈璉聽了,明白大半,叫他到正屋坐著,自己則到房裡安慰賈母,笑道:「老太太不必掛慮,才剛老先生說了,是一時感了風寒,不過吃些疏風的葯便好了。」賈母嘆了一口氣道:"你不用虛寬我的心了,我知道自己熬不過今年了,明日重陽大家得快快活活的過,還不知下一次還過得過不得了。」賈璉、鳳姐聽了心裡一酸,差點掉下淚來,忙笑著解慰:「老太太定是長命百歲,福壽雙全。」賈母微笑著不做聲。一時大家吃完飯就都散了。
老頑童賈母
在越來越濃厚的悲劇氛圍中,賈母也應該跟著湊熱鬧,終於快要走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了,我相信王太醫為她診病的結論應該都是有很多暗示的,有可能可以從明末找到類似的對照,比如其中提到的「稍感風寒」的意思很明顯,好象《紅樓夢》中的人都容易得這個病,而我在前面提到過「風」和「寒」又都象徵著滿清,所以應該綜合起來解讀王太醫的診斷,裡面應該有暗示的。而算起來賈母也算是活得夠本了,古人認為活到七十就很不容易了,而賈母連八十大壽都過了。她在賈家是最高一輩人了,經歷了特別多,在第四十七回里她間經這樣說過:
「我進了這門子作重孫子媳婦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孫子媳婦了,連頭帶尾五十四年,憑著大驚大險千奇百怪的事,也經了些,從沒經過這些事。」
有人曾經認真研究過為什麼賈母提到了「連頭帶尾五十四年」是指什麼,分析得頭頭是道,似乎其中有著很多的象徵意義。賈母是賈家最年長的長輩,而且還是個很可愛的老太太,因為她給人的感覺是性格非常開朗,喜歡開玩笑,整天樂呵呵的,給人一種老小孩兒的感覺,好象沒覺得她讀過書,沒顯得很有文采。她因為年齡大了,所以平時只跟兒孫們樂呵,其樂融融的,對寶玉異常的膩愛,到了非常過分的程度,急了的時候說起話來也渾不講理,讓人感覺非常搞笑,表面故事看起來很精彩。在第二十五回里寶玉和鳳姐被趙姨娘和馬道婆魘了以後,昏迷不醒,而趙姨娘出來說風涼話,結果被賈母劈頭蓋臉地臭罵一通:
這些話沒說完,被賈母照臉啐了一口唾沫,罵道:「爛了舌頭的混帳老婆,誰叫你來多嘴多舌的!你怎麼知道他在那世里受罪不安生?怎麼見得不中用了?你願他死了,有什麼好處?你別做夢!他死了,我只和你們要命。素日都不是你們調唆著逼他寫字念書,把膽子唬破了,見了他老子不象個避貓鼠兒?都不是你們這起淫婦調唆的!這會子逼死了,你們遂了心,我饒那一個!」一面罵,一面哭。
整個一個典型的倚老賣老、蠻不講理的老太太的表現,讓人覺得非常可愛和真實,同時也體現了她對寶玉的偏愛。而賈政打寶玉的以後,賈母即時趕到,也用不講理的方法逼賈政跪地認錯,這段也非常好看:
賈母聽說,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厲聲說道:「你原來是和我說話!我倒有話吩咐,只是可憐我一生沒養個好兒子,卻教我和誰說去!」賈政聽這話不象,忙跪下含淚說道:「為兒的教訓兒子,也為的是光宗耀祖。母親這話,我做兒的如何禁得起?」賈母聽說,便啐了一口,說道:「我說一句話,你就禁不起,你那樣下死手的板子,難道寶玉就禁得起了?你說教訓兒子是光宗耀祖,當初你父親怎麼教訓你來!」說著,不覺就滾下淚來。賈政又陪笑道:「母親也不必傷感,皆是作兒的一時性起,從此以後再不打他了。」賈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賭氣的。你的兒子,我也不該管你打不打。我猜著你也厭煩我們娘兒們。不如我們趕早兒離了你,大家乾淨!」說著便令人去看轎馬,「我和你太太寶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應著。賈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寶玉年紀小,你疼他,他將來長大成人,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著你是他母親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將來還少生一口氣呢。」賈政聽說,忙叩頭哭道:「母親如此說,賈政無立足之地。」賈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無立足之地,你反說起你來!只是我們回去了,你心裡乾淨,看有誰來許你打。」一面說,一面只令快打點行李車轎回去。賈政苦苦叩求認罪。
這些地方把賈母刻劃得相當生動真實,說實的,不但表面故事非常很真實鮮活,其所影射的反面歷史也同樣合理,也就是說賈母的所有情節並非只是為了活躍一下氣氛,而是非常有象徵意義,與歷史的原型非常吻合,所以說我非常希望有機會能把這些地方詳細進行解讀,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值得我們仔細分析解讀。
而賈母在八十三回里說自己「我知道自己熬不過今年了」,說明她自己是個明白人,只不過平時有點倚老賣老地裝糊塗而已。賈母年事已高,平時不管家務事,可一但出了大的問題,她出手的時候非常老道,很有主見,而且態度堅決,在第七十三回里抄出園內開賭局之事以後,都是賈母親自作主處理的,而且罰得相當狠,在寶釵等人求情的時候她說:
賈母道:「你們不知。大約這些奶子們,一個個仗著奶過哥兒姐兒,原比別人有些體面,他們就生事,比別人更可惡,專管調唆主子護短偏向。我都是經過的。況且要拿一個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見了一個。你們別管,我自有道理。」
應該說賈母在這場風波中處理得相當有水平,所以賈母是個性格豐富立體的人,整體上看她是個樂天派,是個享福的人,平時家裡的事根本不用她操心,但遇到大的麻煩也是個辦理堅決果斷的人,相信她年輕的時候管家的水平不會比鳳姐差。而她在書中的表現可以說為此書增添了太多的光彩,她喜歡與鳳姐插科打諢,樂此不疲,給賈家增添了很多歡樂的氣氛。
在「後四十回」續書之中,賈母死在了賈家抄家之後,那時賈家最為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她的死也沒有讓悲劇色彩更濃,因為算是壽終正寢,而只是續書人例行公事將誰交待的人都交待了罷了,因為賈母不死是不合理的。
而我們現在看在第八十三回中賈母的離世居然提前了這麼早,讓我們實在是沒有想到的,書中缺少了這樣一個老頑童讓氣氛一下子變得很壓抑,這不僅讓書中的悲劇氣氛更濃了,也讓我們對賈家的前景倍感擔心,因為至少她在的話很多事還能振得住,趙姨娘和賈環這樣的也不敢在賈母面前輕舉妄動,而賈母應該也是非常維護寶玉與黛玉的婚姻的,至少她最疼愛這兩個玉兒。而在賈母離逝之前,還有一大段情節,也非常讓人心碎,同時這段情節我們看了會感覺似曾相識,所以希望大家把眼睛睜大了仔細看。
75、麝月正傳(83回原文)且說第二日一大早,寶玉匆忙起來,胡亂喝點薏米紅豆粥,就急著要往園子里去。麝月忙把穿花大紅箭袖給他穿上,道:「時值秋令,外頭清寒,偏又這樣猴急毛躁的出去,回來又要鬧頭疼了。」寶玉聽他口氣,恰又是一個襲人,乃笑道:「怪不得襲人臨走要留下你,看來他實走卻似未走。」麝月笑道:「二爺敢是又想他了,不妨還叫他回來服侍二爺,我也省省心。」寶玉笑道:「是我多嘴多舌了,一大早你出去,有沒有看見園子里都在忙些什麼?」麝月笑道:「園子里可熱鬧了,他們又是采茱萸,又是吃糕點,都嚷嚷著到城外登高爬山呢。周奶奶剛剛給他們說了,說老太太不許大家走太遠,就在園子里行樂即可。老太太吃完飯要二奶奶他們陪著釣魚呢,還說大家還要猜謎行酒令。老太太這般雅興,竟是比咱們年輕人還有興緻。」寶玉聽了,低頭半晌竟掉下淚來。麝月見他傷心,想是自己說的話觸動了他,因勉強笑道:「遲一會子再去罷,他們都還沒吃飯呢。」
麝月正傳
麝月的口氣確實非常象襲人,這一點在前八十回中的批語里早有暗示,這出現在第二十回里:
寶玉笑問道:「你怎不同他們頑去?」麝月道:「沒有錢。」寶玉道:「床底下堆著那麼些,還不夠你輸的?」麝月道:「都頑去了,這屋裡交給誰呢?〖庚辰側批:正文。〗那一個又病了。滿屋裡上頭是燈,地下是火。那些老媽媽子們,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該叫他們歇歇,小丫頭子們也是伏侍了一天,這會子還不叫他們頑頑去。所以讓他們都去罷,我在這裡看著。」寶玉聽了這話,公然又是一個襲人。
〖閑閑一段兒女口舌,卻寫麝月一人。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可見襲人雖去實未去也。〗
所以在這一段中寶玉說:「怪不得襲人臨走要留下你,看來他實走卻似未走。」這應該算是麝月正傳了,也就是說麝月應該是「襲人之副」,沒想到襲人這個角色居然這麼重要,她本身是寶釵之副,而她自己也有副。所以這個系列的人有一些共同點,就是喜歡勸寶玉,也不管寶玉愛不愛聽,是不是有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結果越勸寶玉越煩,總之她們不勸寶玉心理憋得難受。她們另一個特點就是賢慧,寶釵的名聲在賈家超好,懂事、溫和、體貼。而襲人更是以賢出名,現在看來麝月也很不錯,至少都是做好老婆的料,只不過她們都不是寶玉喜歡的那種。寶釵既然象徵著滿清,所以襲人和麝月自然也都同樣象徵著滿清,寶玉在前八十回中努力表現得不喜歡寶釵,這是有寓意的,因為寶玉象徵著「傳國玉璽」,而且天生愛紅,意味著喜歡大明,這也是為什麼襲人反對寶玉「愛紅」,要他改掉「愛紅」的毛病。而寶玉將襲人趕走,最後還棄寶釵而去,都表現出作者一心想擺脫滿清的慾望,然而幾經努力,身邊還留下來一個寶釵這個系列的「襲人之副」,真可謂無法逃出滿清的魔爪了!
寶玉喜歡什麼樣的女孩兒呢?他喜歡象黛玉那樣的文藝女青年,有些不著調,比較超凡脫俗,可以放棄一切世俗的俗物,這都合了寶玉的獃根。黛玉跟寶玉一樣有一種不太喜歡食人間煙火的味道,喜歡柏拉圖式的愛情,純精神戀愛,意淫就可以迷得要死要活的,這也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寶玉跟黛玉可以一起看《西廂記》這樣的黃色小說而不發生任何過分的關係,還保持著純潔的愛情而不越雷池一步,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但跟襲人就不一樣了,很容易地就初試了雲雨情,估計後回跟寶釵也會有類似的行為。而且襲人藉此上位,成了怡紅院里地位最高的丫頭。在第二十六回里佳蕙就說過這樣的話:
襲人那怕他得十分兒,也不惱他,原該的。說良心話,誰還敢比他呢?〖庚辰側批:確論公論,方見襲卿身份。〗別說他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
足見襲人因這次雲雨之情得到了巨大的好處,但寶玉對這樣的皮肉之歡顯然是不感冒的,還是深深地愛著從來沒跟自己上過床的黛玉,因為這其中有意淫的成分。而寶釵、襲人、麝月這個系列的人顯得太俗氣了,雖然對寶玉關心有餘,也格外的好,但只是在物質上和肉體上以及在生活上的滿足,而寶玉更多的是喜歡精神的滿足。
而這段中麝月說:「二爺敢是又想他了,不妨還叫他回來服侍二爺,我也省省心。」而寶玉回答說:「是我多嘴多舌了。」看這意思寶玉居然對襲人沒有一點懷念之情,也許畢竟她是潑出去的水,但不能一點感情也沒有吧?或者以前天天看著襲人的臉色,還得天天聽著她的勸誡,煩都煩死了,所以她的離開讓寶玉耳邊清靜了許多,也許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再說現在另一個襲人又在身邊時不時也勸自己,那他還有什麼必要去想襲人嗎?在前八十回有一個情節很有意思,在第三十四回里:
襲人連連答應著去了。回來正值寶玉睡醒,襲人回明香露之事。寶玉喜不自禁,即令調來嘗試,果然香妙非常。因心下記掛著黛玉,滿心裡要打發人去,只是怕襲人疑心,便設一法兒,先使襲人往寶釵那裡去借書。襲人只得去了,寶玉便悄命晴雯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裡看看他做什麼呢。他要問我,只說我好了。」
大家看到沒有,寶玉居然要背著襲人讓晴雯去給黛玉送東西,怕襲人疑心什麼呢?因為晴雯和黛玉都是一個系列的人物,而襲人和寶釵是另一個系列的,從本質上講這兩個系列是水為不融的,影射的是歷史上敵對的大明和滿清,所以寶玉自然要努力處理好這個關係。
好在襲人早出去了,所以寶玉也算解脫了。重陽節到了,賈家上上下下在賈母的建議下行樂,也是全書最後一次集體開的大派隊,所以大家雖然充滿了歡樂的氣氛,但骨子裡有一種悲傷的感覺,畢竟賈母漸漸老去,快不中用了,這應該就是她最後的一個重陽節,所以想到這些寶玉掉下眼淚來。而一時間賈家上上下下都抓緊機會各得其樂,都不知道賈家的末日快要到了,也可能早有預感,所以趕緊享樂。寶玉還是那個無事忙的性子,到處串聯,而賈母的身體極為虛弱,這次活動她也算是格外有精神,因為畢竟是自己在走,也算是「迴光返照」。而賈家這次的歡樂,也應該算是賈家的「迴光返照」。
鑒定《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還有一些角度,比如麝月這個角色的性格是不是跟襲人類似等,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仔細看一下在這個本子中描寫的賈家和大觀園的結構是不是跟前八十回是同一個構思,這些不是很容易做到,而且要寫得不那麼刻意,因為這都是很不明顯的小的細節,一般人根本不會注意的,但如果要鑒定,自然這些小地方我們就要格外地關注,我們接著往下看。
76、沁芳亭、瀟湘館、秋爽齋(83回原文)寶玉那裡憋的住,急急忙忙出去了,先是來到瀟湘館約了黛玉,又到秋爽齋約了探春,在路上又遇見了李紋、李綺,一同去尋賈母。只見賈母房裡花團錦簇,喧闐嬉笑,鳳姐、王夫人、邢夫人、李紈及眾人都在。大家簇擁著賈母到園子里遊逛,賈母笑呵呵的被鳳姐、王夫人挽著手,邊走邊說說笑笑。賈赦、賈政、賈璉早安置了眾多丫鬟、小廝在各處或放風箏,或釣魚捉迷藏,賈母看了更是歡喜,先是去惜春房內看他畫的大觀園圖畫了多少,惜春已畫了大半,從裡間取出擺在案上,大家評議了一回,又離了這裡,轉過藕香榭來,走至蓼漵,上了亭子,靠著欄杆看見一片假山石。
沁芳亭、瀟湘館、秋爽齋
寶玉依然是那樣的猴急性格,「無事忙」的特點再次展現出來。而這麼多天來他一直遇到的都是不順心的事,不是這個死了,就是那個嫁了,大觀園有散場之意,所以讓他心情很失落,動不動就落淚,以前從來沒見他這樣愁眉不展過。而這回終於有了次大的活動,也讓壓抑很久的心情一下子重新喜悅起來,所以又恢復了他天真的本性。按道理說寶玉這個時候已經差不多十八九歲了,可還跟個孩子似的不成熟。大家注意一下在這段中描寫的寶玉的路線,看似寫得很隨意,可我們千萬不要隨便放過去:
先是來到瀟湘館約了黛玉,又到秋爽齋約了探春,……先是去惜春房內看他畫的大觀園圖畫了多少……又離了這裡,轉過藕香榭來,走至蓼漵,上了亭子,靠著欄杆看見一片假山石。
寶玉這次在大觀園裡走的路線非常值得品味,我相信在作者的腦子裡,有個賈府的地圖和大觀園的地圖,甚至有可能在創作過程中畫出個草圖來隨時參考,所以書中的描寫的大觀園中的各個地方顯得錯落有置,並不是隨便瞎寫的,我都懷疑在《石頭記》的早本中很有可能書中附有賈家和大觀園的結構圖!當然這是我的猜想,比較大膽,沒有任何根據。但我們讀者往往不是特別深究這些,只是看書中的熱鬧而已,但如果要仔細研究此書,一定要在這些細小的地方入手,尤其是針對這個《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研究更是這樣,要結合前八十回中對這些地點的描寫,以及這些地方的位置和距離以及方位來分析,才能搞清這些細節描寫是不是跟前八十回中的一樣,所以這也應該是鑒別此本真偽的一個獨特的角度,這些地方也是續書人不可能考慮這麼周全的,這也是我鑒定的又一個方法。我們先從前八十回中的描寫看看這幾地方的特點,在第十七回里,賈政等人游大觀園,先是給沁芳亭命名,之後書中接著描寫到:
於是出亭過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著意觀覽。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裡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庚辰側批:此方可為顰兒之居。〗於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裡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從裡間房內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後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後院牆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牆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賈政一行來離開沁芳橋以後來到了一個院落,寶玉為其命名為「有鳳來儀」,後來改名為瀟湘館,這裡的特點就是長了不少竹子,黛玉後來住在這裡,我們發現沁芳亭與瀟湘館居然很近,過了沁芳亭馬上就到瀟湘館,所以賈政等人應該不會繞遠的,肯定是就近而去的。關於這一點在第四十回中也有體現,賈母等人帶著劉姥姥游大觀園,也來到了沁芳亭,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賈母等人)說笑之間,已來至沁芳亭子上。丫鬟們抱了一個大錦褥子來,鋪在欄杆榻板上。賈母倚柱坐下,命劉姥姥也坐在旁邊。
賈母等人在這裡歇了一會兒就繼續前行,肯定是去離這裡最近的,畢竟是兩個老人出行,不可能捨近求遠:
賈母少歇一回,自然領著劉姥姥都見識見識。只見兩邊翠竹夾路,土地下蒼苔布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
這個時候劉姥姥還摔了一跤,讓大家笑個不停,大家說笑著來到了瀟湘館,這也說明沁芳亭離瀟湘館最近,這裡是這樣描寫的:
紫鵑早打起湘簾,賈母等進來坐下。林黛玉親自用小茶盤捧了一蓋碗茶來奉與賈母。王夫人道:「我們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聽說,便命丫頭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張椅子挪到下首,請王夫人坐了。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那象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劉姥姥又驚嘆了一番之後她們離開了瀟湘館,有這樣一段描寫:
說著一徑離了瀟湘館。遠遠望見池中一群人在那裡撐舡。賈母道:「他們既預備下船,咱們就坐。」一面說著,便向紫菱洲蓼漵一帶走來。未至池前,只見幾個婆子手裡都捧著一色捏絲戧金五彩大盒子走來。鳳姐忙問王夫人早飯在那裡擺。王夫人道:「問老太太在那裡,就在那裡罷了。」賈母聽說,便回頭說:「你三妹妹那裡就好。你就帶了人擺去,我們從這裡坐了舡去。」鳳姐聽說,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紈、鴛鴦、琥珀帶著端飯的人等,抄著近路到了秋爽齋,就在曉翠堂上調開桌案。……正說著,只見賈母等來了,各自隨便坐下。
我們看,似乎秋爽齋離瀟湘館不是太遠,老太太和劉姥姥兩個老人家是從瀟湘館走到這裡來的,也就是說秋爽齋離沁芳亭也不遠,所以兩個老太太才先從沁芳亭走到瀟湘館,又從瀟湘館走到了秋爽齋,路線很清晰。
在第四十九回里,有這樣一段描寫,為我們透露出沁芳亭與秋爽齋的關係:
寶玉聽了,只得回來。剛至沁芳亭,見探春正從秋爽齋來,圍著大紅猩猩氈斗篷,戴著觀音兜,扶著小丫頭,後面一個婦人打著青綢油傘。
秋爽齋離瀟湘館確實不太遠,因為兩都都與沁芳亭很近,所以過了沁芳亭,面前有兩個去處,一個是瀟湘館,一個就是秋爽齋,寶玉在沁芳亭似乎都可以看到秋爽齋。我們再看在第三十七回里的一段描寫,寶玉收到探春的花箋,說要結海棠社,有這樣一段文字:
寶玉看了,不覺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議。」一面說,一面就走,翠墨跟在後面。剛到了沁芳亭……
寶玉從怡紅院要去秋爽齋,要路過沁芳亭,說明沁芳亭和秋爽齋這兩處確實很近。而我們再看《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第八十三回中寶玉的路線,他先是到了瀟湘館,之後又到了秋爽齋,也應該是選擇的最近的地方走的,所以從這個描寫來看,還確實是符合前八十回的描寫的,也就是說這個地圖在作者腦子裡是非常清楚的,我相信一般人從來不注意這些細節,而這也應該是鑒別《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真實性的一個重要方法,也就是說應該從這些小的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上入手,這才是真功夫。如果一個續書人能把這些小的地方都住得一絲不差,那絕對的是天才,甚至可以說是神仙了,而我們發現類似的細節越吻合,也意味著此本的真實性越高。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分析一下此本中大觀園中的各處位置的描寫是不是跟前八十回的描寫能夠暗合上,相信大家會驚喜連連的。
77、兩個釣魚的情節(83回原文)賈母走的累了,忽然來了雅興,要大家停下,一同釣魚取樂。賈政、賈璉趕上來,命身邊小廝把釣竿拿與眾小姐,鳳姐、寶玉、黛玉、探春、惜春等人都擇了空地,一時幾個丫頭放好了矮凳子,鳳姐等將絲繩拋下,揚到水裡,安靜坐著垂釣。賈母則由邢夫人、王夫人等陪著看他們釣魚取樂。不大會子,鴛鴦興沖衝上來笑道:「老太太,二奶奶才剛釣了好大一個鯽瓜兒。」賈母喜的要看,彩明端著小瓷壇過來,大家邊看邊笑。尤氏笑道:「鳳丫頭敢是想鯉魚跳龍門了,老太太快封他個差事做罷。」大家都笑了起來。賈母笑道:「你們快拿竿子把他打壓下去,他這鯉魚是個成了精的,難惹著呢。」鳳姐笑道:「老太太專會降妖伏魔的,我這區區一小魚精,成不了氣候。」大家都笑了起來。賈母對彩明道:「不過是取樂,誰還吃他,快別擱清水裡養著了,仍放回水裡去罷。」彩明答應著去了。賈母也坐在寶玉旁邊釣了一回。約莫一頓飯工夫,寶玉釣了個楊葉竄兒,鳳姐又釣了幾條小魚,黛玉、探春、惜春等皆是一無所獲。寶玉是個性急的人,掄著釣竿等了半天,好容易看見釣絲微微一動,寶玉喜得滿懷,用力往上一兜,不想釣竿往石上一碰,折作兩段,絲也振斷了,鉤子也不知往那裡去了。眾人越發笑起來。
兩個釣魚的情節
這段情節可以說其樂融融,別有一番景緻。在前八十回中描寫過賈家很多活動,都各有特色,但好象從來沒有這回這樣放鬆。然而我們也驚奇地發現,似乎在「後四十回」續書中有類似的情節,其中第八十一回的回目就是《占旺相四美釣游魚 奉嚴詞兩番入家塾》,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回的兩個情節在《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中都有!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從整體大的框架來看《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中的這些情節比「後四十回」續書中更合理,也更生動,關鍵是其中還有一般人難以模仿的「一語雙關」和伏筆以及各種象徵的手法,「後四十回」續書中是絕沒有的,也就是說從這些地方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一、「後四十回」續書的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手中是有《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這樣的包含有八十回後文字的本子做為參考的,應該說這相當肯定的;
二、「後四十回」續書的作者借用了原本中的這些情節進行了發揮,而且有意將故事拉長了,並且去掉了書中過於敏感的內容,將後面的故事描寫得很乏味,所以這些取樂的情節一定要抓住並盡情地發揮。
大家看在「後四十回」續書第八十一回中關於釣魚有這樣一段文字:
寶玉掄著釣竿等了半天,那釣絲兒動也不動.剛有一個魚兒在水邊吐沫,寶玉把竿子一幌,又唬走了。 急的寶玉道:「我最是個性兒急的人,他偏性兒慢,這可怎麼樣呢.好魚兒,快來罷!你也成全成全我呢。」說得四人都笑了。一言未了,只見釣絲微微一動.寶玉喜得滿懷,用力往上一兜,把釣竿往石上一碰,折作兩段,絲也振斷了,鉤子也不知往那裡去了。眾人越發笑起來。
我們再看看《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剛才那段有這樣幾句:
寶玉是個性急的人,掄著釣竿等了半天,好容易看見釣絲微微一動,寶玉喜得滿懷,用力往上一兜,不想釣竿往石上一碰,折作兩段,絲也振斷了,鉤子也不知往那裡去了。眾人越發笑起來。
有些地方居然一字不差,足見兩個本子的淵源,這完全是將原本中的文字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作,很多句子都是原封不動抄過來的!所以我們如果仔細體會的話就會發現這完全是續書人努力在原本中找到一些可以用的情節進行了改寫,但發揮得平淡無奇,沒有一點深意,但也努力是在用一些無聊的話來掩示因改編而刪掉的情節,所以這些續書中的文字雖然是來自原本的,而且有些湊字數的成分,沒有太多可回味的地方,這不是點石成金,而是點金成鐵。這樣的地方在「後四十回」還有不少,我會努力給大家指出來。
在「後四十回」續書中的第八十二回里,寶玉二次入學堂,續書人居然在這裡將學堂中描寫得很和諧,成了賈代儒講課了,還教導寶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沒想到寶玉認真地答應了,雖然顯得有些不情願,但還天天按著功課干去,估計是續書人有過這樣的學習經歷,所以這樣改寫起來得心應手。而前八十回的寶玉因為厭學,從來不聽人勸,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寶玉在「後四十回」續書中表現得相對好得多了,居然還給巧姐講《烈女傳》,所以它的內容無論如何也是跟整個原著的主題思想不諧調的。
「後四十回」續書中賈母是最後才死的,所以續書人並沒有將她安排在釣魚的情節中,而是有所謂的「四美」來代替,不然賈母半死不活的樣子太煞風景,哪有一幫女孩兒釣魚有情趣呀?也就是說續書人拚命去掉書中不和諧的地方,而將其改成一個兒女情長、其樂融融的俗套子,雖然俗些,但很符合大眾的口味,普通老百姓誰喜歡慘烈的大悲劇呀?然而續書人有一點沒有意識到,在第一回里作者就借「通靈寶玉」之口痛批了這樣的俗套子:
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
而我們看「後四十回」續書中就是這個「通靈寶玉」痛批的路子,黛玉和寶玉戀愛談得挺好,結果寶釵在中間插了足,來了個「調包計」,在黛玉健在的時候寶釵居然就如此不要臉地同意了,讓人難以想像,所以續書人一不留神落入了作者提前設置的「陷井」。
綜合來看,我個人懷疑很有可能「後四十回」續書人對前八十回也進行了刪改,去掉了很露骨的文字,而且也是這個續書人決定了《紅樓夢》僅存在前八十回,因為他需要襲人繼續留在賈府,所以第八十一回是不能有的,自然需要從第八十回將此書閹割而成為「太監本」。所以我這個懷疑是非常有道理的,也就是說「後四十回」的作者肯定不是程、高,而是一個康熙年間的人,很有可能這次改編、續寫的工作是在1700年後不久進行的。
而在《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第八十三回中鳳姐釣魚這個情節里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不但鳳姐和賈母以及尤氏她們一個個還是那樣詼諧幽默,還是那樣滑稽的氛圍,而她們的玩笑看似「老婆舌頭」,然而確是「一喉二歌」的又一次展示,讓人驚嘆,也就是說憑她們這些玩笑話,可以看出太多的內容,甚至一些歷史細節,也就是說絕非一般續書人可以想得到的。對此我有專門的文章進行分析,以後大家就會看到。
這段描寫是賈家最後的一次開派隊的情節,應該說在歡樂中透著一縷傷感,所以大家努力忘掉一切,盡情地投入到這次取樂的活動中去。大家秋日的陽光下盡情享受最後的快樂,因為書中的悲劇味道會越來越濃,濃得讓人透不過氣來!作者創作的一個特點大家一定要記住:幾乎主要的情節都是在隱寫歷史,似乎沒有太多的沒用的話,難怪在第五回里有這樣一條批語說:
〖甲戌雙行夾批:是作者具菩薩之心,秉刀斧之筆,撰成此書,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
78、賈母的年紀的跨度(83回原文)大家看著水邊的草木都枯萎了,沒有一點生機,都有荒涼之感。賈母嘆道:「我到咱們賈家已六十多年。從年輕時候到如今,歷見了幾代興旺,想當初你爺爺、祖爺爺那輩都是勤勤懇懇持家,不敢稍有懈怠。一轉眼到了這輩,子孫們不再謹勤儉約了,皆是安享逸樂,無所作為,那些胡作非為、暴殄天物的事也漸漸的來了,家境一日不如一日,可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時常做夢夢見你祖爺爺、爺爺,臉上多有愧色,也無顏再見他們,好好的一個家被我弄的益發衰微了,心裡怎能不慚愧。」說完不禁落下淚來。眾人見老太太傷心,忙笑顏勸解。半日,賈母才拭淚勉強笑道:「我今兒是怎麼了,嘮嘮叨叨的沒完了,耽擱了咱們釣魚取樂。」因和丫鬟要了釣竿,由大家陪著,又坐在水邊垂釣起來。釣了一會子,也沒釣到什麼。賈母有些乏了,賈政因命人抬上轎子,由鴛鴦等攙扶著他先回去了。眾人又釣了一會子,也散去了。賈府宗族子弟賈敦、賈衍、賈珖、賈瓔、賈琛、賈蘅、賈芬等也嬉戲游賞多時,皆散去了。賈母體倦神乏,原擬晚間行酒令猜謎打牌的,也一概免了。
賈母的年紀的跨度
其實全書過半以後我們就能感覺出書中隱隱有一種不安的味道,進入到八十回以後,我們明顯地感覺到書中悲劇的氛圍越來越濃了,賈家漸露敗家之相,描寫也越來越露骨,而作者更是通過多種角度來渲染這種末日將至的氛圍,比如越來越冷的天氣,黛玉的病總是好不了,而且似乎還有加重的跡象,而就在這個時候,賈母也快要死去了,所以給大家這次釣魚的活動蒙上了一層陰影。我們看這段描寫的一開始就提到了「草木都枯萎了,沒有一點生機,都有荒涼之感」,這樣的描寫不但暗示了大的環境變得兇險,同時也是在影射歷史,天崩地陷就在眼前了。我在前面重點介紹過「兩株枯木」的含意,是指明朝最後的兩位皇帝的名字中都有個「木」,黛玉姓「林」的重要原因就是指她影射的是生活在天啟朝和崇禎朝的朱由檢;所以黛玉才自稱是「草木之人」,她的前世才是「絳珠草」,這都是極有象徵意義的。而在第八十三回里提到了「草木都枯萎了」,也同樣是在暗示我們書中的描寫是在指賈家所影射的明朝最後的兩個朝代到了即將走向終結。
明末的時候上上下下一片混亂,外有滿清躍躍欲試,不斷消耗著大明的國力,而內有「東林黨」一幫蛀蟲拆大明的後台,官員腐敗透頂,本來魏忠賢時期設計的錦衣衛和東廠用來監督官員的,可崇禎聽從「東林黨」人的建議把權力大大削弱了,官員沒有了約束,所以貪官快活死了!更讓人揪心的是因為崇禎盲目聽從大臣們的治國理念,導致民變四起,到處都有殺不盡的造反,讓崇禎焦頭爛額,而南方富裕地區處於一片享樂之風,持續了六十來年的小冰河期還沒有過去的跡象,北方受災地區民不聊生,所以明亡似乎成了必然,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
本回中大家終於得空享受一下釣魚樂趣,抓住這難得的時光的時候,賈母卻在這裡大煞風景的哭訴賈家有家敗之相,把上上下下罵了個遍,還從祖上開始反思起,應該說這都是極有象徵意義的,明顯地是指明末的種種亡國之相,應該說她說得還是非常深刻的,只是過於直白。其實也不盡然,在第二回中,作者通過冷之興之口為我們講述了類似的情況:
子興嘆〖甲戌側批:嘆得怪。〗道:「老先生休如此說。如今的這寧、榮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甲戌側批:記清此句。可知書中之榮府已是末世了。〗雨村道:「當日寧榮兩宅的人口也極多,如何就蕭疏了?」〖甲戌側批:作者之意原只寫末世,此已是賈府之末世了。〗
冷子興笑道:「虧你是進士出身,原來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列側:達人語〗如今雖說不及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甲戌側批:二語乃今古富貴世家之大病。〗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甲戌側批:「甚」字好!蓋已半倒矣。〗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還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甲戌側批:兩句寫出榮府。〗〖蒙側:世家興敗寄口於人誠可悲夫〗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甲戌眉批:文是極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話則極痛極悲之話。〗
我們仔細品味一下冷子興說的話,更要看一下這裡的這些批語中的提示,在第八十三回中賈母的話跟早在第二回中冷之興的話真是一脈相承,只是賈母這回說得更深刻,更直接,反思得更徹底,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而賈母還提到了一點很值得思考:「我到咱們賈家已六十多年。」在第一回中提到:
「無朝代年紀可考」
作者自然是在有意思迴避說《紅樓夢》是在隱寫明亡歷史,所以書中的年代交待得很模糊,而在第八十三回里交待了賈母已到賈家六十多年了,那賈母有多大年紀了?關於賈母的年紀,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有些矛盾,不光賈母,好象有不少角度的年齡都忽大忽小,讓人捉摸不定。在第三十九回,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由平兒帶著去見賈母。
賈母問道:「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劉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賈母向眾 人道:「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健朗,比我大好幾歲呢,我要到這麼大年紀,還不知怎麼動不得呢?」
這樣看來賈母也就七十齣頭的樣子,最多也就七十二、三,而到了第七十一回又交待 說:
「因今歲八月初二日乃賈母八旬之慶。」
沒想到從第三十九回到第七十一回賈母一子從七十左右就到了八十了,七八年過去了,這個實在有些太快了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寶玉在第三十九回時候至少應該十三、四歲了,那到了第七十一回的時候怎麼也得二十了吧?可在前八十回中的寶玉最大也就給人十五、六歲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晴雯比寶玉大,在第六十三回里有這樣一段:
大家算來,香菱、晴雯、寶釵三人皆與他同庚,黛玉與他同辰,只無同姓者。
這樣看晴雯比寶玉大,在第七十八回晴雯死了以後,寶玉為她做的《芙蓉女兒誄》中說:
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六載。〖庚雙夾:方十六歲而夭,亦可傷矣。〗〖靖眉:十六而夭傷哉〗
那這個時候寶玉似乎邊十五歲都未必到,可賈母的年齡就一個勁兒地漲!在第四十七回里,賈母在一次聊天中交待了自己進賈府的時間:
賈母也笑道:「可是,我那裡記得什麼抱著背著的,提起這些事來,不由我不生氣!我進了這門子作重孫子媳婦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孫子媳婦了,連頭帶尾五十四年,憑著大驚大險千奇百怪的事,也經了些,從沒經過這些事。還不離了我這裡呢!」
「連頭帶尾五十四年」,居然說得還有零有整的,讓人覺得奇怪,為什麼要這樣交待?到了第八十三回,賈母快要死了,她又說自己進賈家六十多年了,至少從第四十七回到第八十三回時間已經過了六年以上,那寶玉也應該快二十了,所以這些地方的描寫讓人感覺有些困惑,好在我們一般人不太關心這樣的細節。我相信作者心中是有一個時間線的,而且此書前後做過多次增刪,所以出現這樣的矛盾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並非作者有意為之,也其中應該沒有什麼玄機,只是更改量太大了,所以難免有疏漏。而且實際上賈母身上的原型是很豐富多彩的,內涵相當豐富,我認為這也是作者最成功的一個隱寫,對此我有專門的文章。
79、「蓉薔」和「戎羌」
(83回原文)另有賈蓉、賈薔等公府子弟到野外或登高或狩獵,高樂了大半日,到黃昏才收弓而歸,原是日日以習射養力為由,藉機吃酒賭錢,趁著今日賈母高興,想效仿往日烹豬宰羊,濫漫使錢,誰知內囊空了多半,叫人去端佳釀美餚,一時卻叫不回送菜的,蓉、薔等都暴跳如雷罵罵咧咧的。那些廚役都來訴冤道:「這一二年旱澇頻頻,田上的米都交不齊,加上連年蝗災,年成實在不好。連廚房裡去外頭也買不回多少新樣好菜,且又貴的很,叫奴才們也沒法啊。」 賈蓉、邢德全不信,揮拳就要打人,幸被尤氏趕來勸住了。尤氏道:「這倒不是假話,連老太太那裡吃的也是白粳米飯,想找幾樣細米也難了,你們還沒見鄉下那些莊戶人呢,連草根子都快吃盡了,這都是老天不開眼,日後只能將就著點了。」眾子弟聽他如此說,都笑道:「那裡又缺咱們的,貴了多出點錢就是了。」尤氏見這些紈絝子弟全然不知世事,只知鬥雞走狗,不知柴米油鹽出自何處,說服亦難,只嘆息著走了。
「蓉薔」和「戎羌」
這段描寫也透露出明末時的窘境,正是因為讓人困惑的小冰河期,不斷出現的氣候異常,才讓中國北方的糧食生產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應該沒少餓死人。幾千年以來中國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是最成功的人類文明,中國的高度極權制非常成功,但這樣的成功只適用於農耕文明,也就是說中國古代一直是農耕文明中最發達的,其GDP遙遙領先,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當年馬可波羅就經常有百萬這個數字來形容中國一些城市裡的人口,這實在是讓他震驚。然而中華文明總有一個困擾的問題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不斷騷擾,幾千年來的中國文明史實際上就是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爭奪生存空間的歷史。
看歷史書,常常歧視北方異族這方面的記載,如《漢書.匈奴傳下》云:「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髮左衽,人面獸心。」《史記.陳子續列傳》云:「彼匈奴者,邊夷賤類,不足待以仁義,不可責以常禮」。匈奴人是以游牧為生,又難以自力更生。他們的社會生產、民族意識決定了他們的野蠻、嗜殺,崇拜的只有暴力,信奉的是成王敗寇,而根本沒有中國人該有的正義與邪惡的觀念。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於他們族群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特點,這種野蠻的意識形態會一代代傳承下去,幾百年也難以改變。
我們中國人在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的教育中長大;他們匈奴人在學習狩獵、搶掠、殺戮的教育中長大。我們中國人在聽著父母講述的孟母三遷、大禹治水等勵志故事中長大,他們匈奴人在聽著父母講述他們祖先當年英勇追隨冒頓征伐、殺戮、搶掠的血腥故事中長大。
我們中國人以聖賢為榜樣,以聖賢為楷模,他們匈奴人眼中以強盜屠夫冒頓為楷模。
我們中國人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標準來辨別世間的是非正邪,匈奴人以站在極度自私的立場上來辨別世事的可行與不可行。
我們中國人以神聖吉祥的龍為圖騰,他們匈奴人以陰險狡猾的狼為圖騰。
所以,我們中國人努力把後人培養成文明人,而匈奴人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野蠻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匈奴人的文明程度與中國人相距太遠,難以教化,不僅難與中國人長久和平共處,更難以融合。雖然漢人一直非常先進,但農耕文明最大的問題就是靠天吃飯,天天盼著風調雨順,而小冰河期的持續不斷重創了大明的國運。
而到了明末的時候問題更嚴重了,大明北方糧食欠收,而遠在東北的滿清更是這樣,異常的小冰河期的氣候更是讓東方的滿人雪上加霜,於是他們只好組團到大明的地盤來搶,好象蝗蟲過境一般,搶了就跑,吃沒了再來搶,實在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然而這時候如何說這個時候滿清是在打大明江山的意主,或者說想佔領整個中國,滿清自己都不信,畢竟當時他們的實力主過弱小。直到後來大明天下大亂,民變四起,滿清才看到機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象徵著滿清的寶釵在前八十回與黛玉爭寶玉實際上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雖然黛玉因此吃醋,但也只是作者為了突出她的小性多疑的性格而已。所以你可以說大明毀於自己的內亂,但本質上也毀於小冰河期。
另一方面明末的衰落跟人口的過度繁殖也有關係,因為一個文明所處的時代取決於其糧食生產力,如果不夠吃,自然就會天下大亂。而到了清朝以後,美洲的玉米和紅薯之類的植物引入中國,這些植物的產量很高,能夠提供足夠的熱量,所以清朝的人口一下子從一億不到而猛增到了四億多!可見氣候、糧食對一個國家穩定的重要性。然而不幸的是明末的小冰河期持續太久,六十多年還沒完沒了,這一點點的蠶食了大明的元氣,再加上明朝內部自己的混亂,所以真的離亡國不遠了。《紅樓夢》一書也叫《風月寶鑒》,是對明亡的深刻反思,我們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也就是說歷史很有可能重演,我們儘可能的避免這樣的命運。現在世界的科學技術很發達,可以生產出大量的食物,也導致了現世界人口的極巨膨脹,然而我們驚奇地發現人類仍然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現狀,也就是說一旦出現類似於明末的那樣的小冰河期,那全世界的後果將遠遠比明朝的結局更慘烈,因為現在有七十多億人等著吃飯呢!
賈家有幾層影射,一個自然就是指大明皇宮,還可以影射著整個大明,還可以影射一個普通的官員家庭,所以作者根據不同的需要,隨時使用賈母不同的意義來設計出不同的情節。在這段描寫中我們似乎感受到賈家是個官員家庭,所以連這樣的家庭的吃飯都成了問題,那普通百姓的生活更是難以想像。而賈蓉和賈薔這樣的紈絝子弟自然是不懂這些。
而賈蓉和賈薔二人也同樣象徵著滿清,這也許讓人感覺奇怪,因為既然寶釵已經象徵滿清了,為什麼賈蓉和賈薔也要象徵滿清呢?我個人認為這二人是後回幾次增刪的過程中加上去的,為的是突顯賈家家敗的時候慘烈的場景。也就是說在最早的稿子中應該是沒有賈蓉和賈薔這些人,書中的故事僅限有寶、黛、釵的在角戀愛,沒有賈家的滅亡,沒有激烈露骨的血腥場面,這樣看來似乎很象是吳梅村的作品,我們從他的《秣陵春》里就可以看到類似的情節。但也許曹雪芹認為這樣的小說太平淡了,不足以展示那個讓人驚心動魄的明亡的歷史,所以他在原稿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充,於是賈蓉和賈薔兩個角色就被增加了進來。而「蓉薔」實際上是諧音「戎羌」!
賈蓉和賈薔二人一方面可以突出他們的紈褲子弟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在賈家家亂的過程中的巧取豪奪來霸佔整個賈家,從而象徵滿清意外得到了大明的江山。同時又用寶釵用下作的手法騙得寶玉上床,也同樣來象徵滿清的入關佔領大明。這樣我們就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體現大明的亡國之恨了,應該說這樣隱寫的歷史更豐富立體了。
80、讓人意外的「蠢物」的出現(83回原文)此時蠢物我回想當初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因不耐凄涼寂寞,欲臨人世享那富貴榮華,只慚道行不深,雖說可以自行來去,無奈地天之廣非我能飛的去的,幸蒙癩頭和尚,跛足道人助攜來此,得見這般世面。前回元妃省親,那富麗豪華實難述盡,石頭也曾得意未有枉臨人世,只惜如今賈家日漸窮蹇清冷,不似以往那般熱鬧,將來又不知如何,石頭已無心滯留,欲離了這裡重尋錦衣豪門寄身,故幾日來也思量多時,一直未有絕好去處。忽思及一人,頓覺豁然開朗。諸公未必得知,待蠢物細細說來。
讓人意外的「蠢物」的出現
沒想到在第八十三回里忽然插入了這樣一段,實在是讓人大吃一驚!我相信《紅樓夢》成書三百多年以來,人們在沒有看到八十回以後的文字的情況下根本不敢想像居然還有這樣離奇的情節!在第八回里有這樣一條批語,讓我們對「通靈寶玉」的下落有一絲了解:
〖甲側: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為「誤竊」一回伏線。晴雯茜雪二婢又為後文先作一引。〗
一直以來我們都猜測寶玉佩戴的「通靈寶玉」肯定有丟過的情況發生,而我們最多也就感覺應該跟「後四十回」續書中的情景差不多,就是好好的日子過著過著,忽然「通靈寶玉」不見了,多半是被人偷走了。「後四十回」續書中這樣處理另有目的,是為了讓寶玉變傻而讓他與寶釵結婚,所謂的「調包計」,那原本中的「通靈寶玉」到底是怎麼丟的呢?我們千想萬想也沒有想到居然它會想自己遛走,這個腦筋急轉彎轉得太大了些了!所以讀死書的人是絕不可能研究明白《紅樓夢》的。
而且我們好久沒有看到「通靈寶玉」自稱為「蠢物」的口吻了,讓我們感覺即熟悉,又陌生,同時又感覺驚喜。在前八十回里,「通靈寶玉」以自己的口氣偶有出現,只不過主要集體中靠前的幾回,止於第十八回。此書既然是「通靈寶玉」的所見所聞,是類似於它的自傳,那為什麼「蠢物」口氣介紹只在前面呢?應該每回都出現一些才合理呀?而且我們可以發現這個「蠢物」,也就是「通靈寶玉」跟賈寶玉確實不是一個人,兩個角色有各自己的思想,各自己的心路歷程,也有不同的前生今世,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明確。在「後四十回」續書中有意將二者混為了談,不知是續書人沒有看懂還是有意為之,總之這是錯誤的,多半是為了那個「調包計」而已。而全書寶玉第一次出場,也就是黛玉進賈府的時候寶玉就摔玉,之後又幾次要砸玉,甚至到了第二十九回更是鬧到要砸玉的程度:
如今只述他們外面的形容。那寶玉又聽見他說「好姻緣」三個字,越發逆了己意,心裡干噎,口裡說不出話來,便賭氣向頸上抓下通靈寶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麼撈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堅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風沒動。寶玉見沒摔碎,便回身找東西來砸。林黛玉見他如此,早已哭起來,說道:「何苦來,你摔砸那啞吧物件。有砸他的,不如來砸我。」二人鬧著,紫鵑雪雁等忙來解勸。後來見寶玉下死力砸玉,忙上來奪,又奪不下來,見比往日鬧的大了,少不得去叫襲人。襲人忙趕了來,才奪了下來。寶玉冷笑道:「我砸我的東西,與你們什麼相干!」
寶玉也真是氣極了,就差一點就把寶砸了,而「通靈寶玉」表現得很坦然,似乎也沒有任何反應,也不動也不躲,可到了第八十三回里居然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法和行動,這個太有意思了。其實在全書第一回一開篇作者就提到一個重要的內容:
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也就是說作者「借通靈之說」,所以才有了「通靈寶玉」這個「蠢物」,而寶玉本人的前世是神瑛侍者,他跟「通靈寶玉」只是個組合的關係。在第三回黛玉進賈府的時候,寶玉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居然也被稱為「蠢物」:
一語未了,只聽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著:「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甲側:這蠢物不是那蠢物,卻有個極蠢之物相待。妙極!〗也罷了。」
我們看,這裡這條批語點明了寶玉本質上不是「通靈寶玉」,說得再清楚不過了!「通靈寶玉」更象是作者本人,是作者的化身,而寶玉象徵著「傳國玉璽」,所以兩者風馬牛不相及。而此書是「通靈寶玉」的所見所聞,它更象個記者,隨身帶著攝像機一樣,所以第一回里才說: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在前八十回中,「通靈寶玉」偶有出現,而且也是以「蠢物」自居,但內容很少,除了第一回以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後面第六回里它的一些第一人稱的自述:
按榮府中一宅人合算起來,人口雖不多,從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雖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亂麻一般,並無個頭緒可作綱領。正尋思從那一件事自那一個人寫起方妙,恰好忽從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因與榮府略有些瓜葛,這日正往榮府中來,因此便就此一家說來,倒還是頭緒。你道這一家姓甚名誰,又與榮府有甚瓜葛?諸公若嫌瑣碎粗鄙呢,則快擲下此書,另覓好書去醒目;若謂聊可破悶時,待蠢物〖甲戌雙行夾批:妙謙,是石頭口角。〗逐細言來。
這裡這個「蠢物」似乎在交待自己的創作思路,更象是作者自己本人的口氣,同時我們也發現它先擇的切入角度很不錯。在第十五回里,秦鍾與小尼姑且偷情被寶玉抓到,有這樣一段,也是「通靈寶玉」的口氣:
秦鍾笑道:「好人,你只別嚷的眾人知道,你要怎樣我都依你。」寶玉笑道:「這會子也不用說,等一會睡下,再細細的算帳。」一時寬衣要安歇的時節,鳳姐在裡間,秦鍾寶玉在外間,滿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鋪坐更。鳳姐因怕通靈玉失落,便等寶玉睡下,命人拿來塞在自己枕邊。寶玉不知與秦鍾算何帳目,未見真切,未曾記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創。
這裡的口氣相當俏皮,讓有人些忍俊不經,讓有回味無窮,鳳姐怕「通靈寶玉」丟失,似乎這也是個後回的伏筆,可她也沒有想到「通靈寶玉」會自己飛走。而到了第十八回,元妃省親,場面極為宏大,這也象徵著賈家輝煌到了極點,而「通靈寶玉」也留下了自己的話:
此時自己回想當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涼寂寞;若不虧癩僧、跛道二人攜來到此,又安能得見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燈月賦》、《省親頌》,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別書的俗套。按此時之景,即作一賦一贊,也不能形容得盡其妙;即不作賦贊,其豪華富麗,觀者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這工夫紙墨,且說正經的為是。〖庚雙夾:自「此時」以下皆石頭之語,真是千奇百怪之文。〗
之後似乎「通靈寶玉」再沒有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文字,而批語中確有不少關於「石兄」的稱呼,也不知道這個「石兄」是指「通靈寶玉」還是寶玉,從分析中發現似乎批書人把寶玉也稱為「石兄」或「玉兄」,這其中亂得很。因為批書人很多,大家的觀點所以很不一致,可見批書人並未參與到《紅樓夢》最初的創作之中。
對於「通靈寶玉」最後的結局,人們一直很困惑,因為前八十回中的批語太讓人不可思議了,除了前面提到的它其被竊以外,還有兩條批語,一條是在第十八回元春點戲的時候:
第三出《仙緣》;〖夢雙夾:《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另一個是在第二十三回里:
剛至穿堂門前,〖庚雙夾:妙!這便是鳳姐掃雪拾玉之處,一絲不亂。〗
這兩條批語實在是太怪了,難以想像。而對於「通靈寶玉」在後面有什麼表面,最後會如何,也是個天大的謎團。於是87版電視劇在最後幾集中所性忽略它在存在,引起很多觀眾的不滿。第十八回里還有一條批語提到「甄寶玉送玉」是全書的「大過節、大關鍵」,這一下子讓人非常振奮,看看到底要發生什麼!
81、「通靈寶玉」離家出走
(83回原文)江南有處甄府,是個富而好禮之家,那等顯貴亦可比肩賈門。府中有個公子,與寶玉同名,容貌無二,性情相近,亦屬罕事。待蠢物想來,他定也有隨身所佩之物,和在下相似。既便沒有,我去了他那裡,也會欣然接納。既已思算齊妥,立馬動身離了此處去往甄府。趁著夜深人乏,施展本領,騰空而起,往那繁盛京華鬧區飛去。一路但見城闕閶闔,樓台林列,好個妙絕人間世,只把石頭看的呆了。邊行邊看,只到了第二日午後申時才到了江南甄府,往大門看去,卻也與賈府無兩。
「通靈寶玉」離家出走
一個無材補天的「通靈寶玉」為什麼非要下凡呢?在第一回里詳細交待了它下凡的目的: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別,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
感覺「通靈寶玉」閑得無聊,聽了和尚和道士的忽悠了,於是產生了衝動。可一個石頭去富貴人家能享受什麼?吃不了也喝不了,何苦去呢?實際上就是去看熱鬧去了,可能在大荒山的生活過於平淡了,沒想到還真沒白去,尤其是元妃省親讓它大開眼界,飽足眼福。而之後書中有很多調侃這一點的批語:
〖甲側:試問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蕭然坦卧何如?〗(第三回)
〖甲戌雙行夾批:試問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嘯之聲何如?〗(第八回)
〖甲戌雙行夾批:試問石兄:此一渥,比青埂峰下松風明月如何?〗(第八回)
〖想兄在青埂蜂上,經鍛煉後,參透重關至恆河沙數,如否?余曰:萬不能有此機括,有此筆力,恨不得面問果否。嘆嘆!丁亥春。笏叟。〗(第十六回中)
〖庚辰側批:特為青埂峰下凄涼與別處不同耳〗(第十七回中)
看來有靈性的石頭也不喜歡單調的生活呀,非要來人間湊熱鬧不可,正所謂「便向人間覓是非」。但它又有些「水性楊花」、三心二意,賈府輝煌的時候它興奮之極,然而現在賈家日漸衰落,所以「通靈寶玉」另有打算,居然自己離家出走了!讓人這個構思實在是讓人稱奇,要知道在前八十回中除了第一回以外,「通靈寶玉」一直沒有什麼戲,大家以為它只不過是個小小的過場戲而已,沒呢到在第八十三回中它有如此大段的文字。由於它貪戀富貴,所以離開賈家而飛向江南甄家,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深思,要知道《紅樓夢》又叫《石頭記》,從第一回的介紹來看似乎「通靈寶玉」就是作者的化身,那它離開賈家投奔甄家又象徵著什麼呢?
書中有一個問題比較奇怪,賈府究竟在哪兒書中交待得亂七八糟的,我們一直以為是在南京,也就是金陵,但實際上又不象,書中幾次又提出賈家不在金陵,在前八十回中有兩次交待了具體地點,一個是在第六回里,劉姥姥說的:
「如今咱們雖離城住著,終是天子腳下。這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只可惜沒人會去拿去罷了。」
在第十八回里在描寫妙玉的時候也提到了:
因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迹並貝葉遺文,去歲隨了師父上來,〖庚雙夾:因此方使妙卿入都。〗現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
在第五十回里寶玉夢中與甄寶玉相會,甄寶玉也提到過:
「我聽見老太太說,長安都中也有個寶玉,和我一樣的性情,我只不信。」
這是在說中國古代的長安嗎?應該不是,在〖甲戌本凡例〗中有這樣一句:
〖書中凡寫長安,在文人筆墨之間則從古之稱,凡愚夫婦兒女子家常口角則曰「中京」,是不欲著跡於方向也。蓋天子之邦,亦當以中為尊,特避其「東南西北」四字樣也。〗
這明顯是在暗示我們這個長安實際上應該是暗指北京,只是不能直接說而已,書中交待過甄家在江南,所以在第十六回里才介紹說
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甲戌側批:甄家正是大關鍵、大節目,勿作泛泛口頭語看。〗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
看來兩家離得很遠,「通靈寶玉」夜深人乏之時起飛,「第二日午後申時」才到,大概花了十六、七個小時的樣子,看來比飛機要慢多了,有點動車的意思,所以它的神力還是遠比不了現代科技,只不過古人一定看著很感覺很神奇,我們現代人雖然不會那樣吃驚,但會好奇「通靈寶玉」飛這麼遠靠什麼做動力?
這段文字還有一個詞比較少見,也許是我的國學功底不深,我還真是在這本書中頭一次見到,它就是「閶闔」,我在前八十回里沒有看到過,我查了一下,意思還挺豐富的:
閶闔,典故名,典出《楚辭·離騷》。原指傳說中的天門,後義項頗多。泛指宮門或京都城門,借指京城、宮殿、朝廷等。亦指西風。
也就是說「閶闔」肯定在這裡指的就是宮門,或京都城門;而這段中還描寫說「往那繁盛京華鬧區飛去。一路但見城闕閶闔,樓台林列」,說明它是先飛向鬧市區,然後飛出京城,再往南飛。如果了解北京古代的情況就會知道,在紫禁城南部是北京的鬧市區,包括前門、大柵欄一帶,著名的「八大胡同」也在那邊,所以從「通靈寶玉」的飛行路線來看,是從紫禁城出發往南飛的,作者居然這樣的細節都注意到了,說明來過北京。當然關於這一點也是我的猜測而已,但從理論上來看「通靈寶玉」就是從北京出發的。
而「通靈寶玉」還看呆了,嘆道:「好個妙絕人間世」!這也應該是讚美大明的繁華。而最近神奇的是「通靈寶玉」到了甄家以後,看到甄家的大家與賈家「無兩」,也就是一模一樣,跟雙胞胎似的,這就奇怪了。兩家不但建築一樣,而且還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寶玉,而且性格愛好也都一樣,這肯定是天下沒有的事,那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在以前進行過介紹,書中有很多奇怪的寫作手法,其中之一就叫作「傳影」,就是用書中的兩個或三個角色同時來影射同一個歷史人物或角色,而甄家與賈家、甄寶玉與賈寶玉就是這樣的「傳影」關係。也就是說甄家與賈家都同樣是在影射大明的皇宮甚至整個大明,那這是什麼呢?應該說這是作者想用不同的角度來演繹歷史故事,因為有的意思僅從一個角度來推進的話可能有些單調,或者有些歷史側面不方便用賈家來介紹,所以通過甄家這個角度來講明,這也是一個「夢」「幻」的手法。還有一點應該是可以成為賈家的伏筆,給人家以提示,並且讓人感覺很有玄機,同時也讓人感覺賈府的來亡是老天註定的,早有暗示,是宿命論的表現。總之甄家的存在一直困擾著人們,但實際上我們不要把它想得太高深,要有一定的自信。
82、甄家與賈家和「平行宇宙」從表面上看,「通靈寶玉」似乎是從北京賈家出發飛到了江南甄家,一共花了十幾個小時,但實際上這也只不過是作者耍的小把戲而已,我們千萬不要太當真,因為甄家和賈家之間是「傳影」的關係,也就是說兩家並非是獨立的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家,因為它們的原型都是同一個,那就是明朝皇宮,甚至是整個明朝本身,所以不存在兩家之間的距離問題,也就是說兩家原本是一家,只不過作者是通過「假語村言」的方式分開來寫,給人一種奇妙玄妙的感覺,所以才叫《紅樓夢》,在第四十八回有一條批語說得非常有意思:
〖庚辰夾:一部大書起是夢,寶玉情是夢,賈瑞淫又是夢,秦之家計長策又是夢,今作詩也是夢,一併「風月鑒」亦從夢中所有,故「紅樓夢」也。余今批評亦在夢中,特為夢中之人作此一大夢也。脂硯齋。〗
那個時代的用詞不象我們現在這樣豐富,所以只能用「夢」字來形容這樣離奇的想像力,用現在的話來講是兩家別存在在兩個「時空」之中,是「平行宇宙」的關係。或者說「通靈寶玉」不是從北京飛到了江南,而是從一個「平行宇宙」到了另一個「平行宇宙」!其實關於類似「平行宇宙」的情景不止一處,在第五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時候,應該就是這樣的「平行宇宙」。我們發現寶玉夢中的秦可卿與寶玉醒後的秦可卿同時存在,互不影響,而且有著各自的時間流逝的速度。寶玉在「太虛幻境」里開心地度過了一兩天,還跟夢中的可卿過了一夜,而對於生活中真實的秦可卿只是一瞬間。書中在第五回的前後有這樣的描寫,寶玉剛入睡的時候:
秦氏便分咐小丫鬟們,好生在廊檐下看著貓兒狗兒打架。……
等寶玉在夢中過了一天一夜以後醒來的時候:
卻說秦氏正在房外囑咐小丫頭們好生看著貓兒狗兒打架,忽聽寶玉在夢中喚他的小名,因納悶道:「我的小名這裡從沒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夢裡叫出來?」
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作者符合現在理論物理的一些思路的,而且作者也認識到「平行宇宙」之間的時間流逝是不同的,這一點肯定比愛因斯坦早兩百多年!不但是那時的人們難以想像,連我們今天的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理解。
我印象中「平行宇宙」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一件事在某一時刻有多種選擇的可能,也許你選擇了其中的一種,也可能選另一種,然而這些不同的選擇實際上都是存在的,存在於「平行宇宙」之中,等於宇宙從此處有了多個分支,而且這些分支是沒有窮盡的,因為可能性太多了,甚至說任何一個時間點上都可以分支出無窮多個新的「平行宇宙」來,所以多到不計其數;另一種「平行宇宙」的理論認為有多維時空存在,所以這些不同維種的宇宙極為類似,平行存在,很難互相訪問,有可能存在著因果悖論,然而這樣的情景卻經常出現在好萊塢的電影之中。還有一種理論認為可以通過高維度來訪問不同的「平行宇宙」,這往往是要進入愛因斯坦方程式預言的「蟲洞」來實現。而「通靈寶玉」沒可能通過「蟲洞」進行穿越,因為理論上通過「蟲洞」需要花費無窮大的能量,而「通靈寶玉」進入「平行宇宙」只飛了十幾個小時就穿越了,藉助的是所謂的「法力」,應該說作者的想像力太豐富了!所以說我認為國學家、文學家以及史學家是沒有辦法研究《紅學夢》的,因為作者不僅是個厲害的作者,還是個超實現主義抽象派的藝術家。
如果想理解這其中的奧秘,就需要明白作者的構思和創作架構的問題了,關於這一點我有專門的問題,裡面分析得相當詳細。我越來越覺得作者的構思是極為變態的,但居然也是可以找到規律的,一旦明白了作者的用意,就可以順藤摸瓜,發現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正所謂「有朝敲破蒙頭瓮,綠水青山任好春。」而對這些構思的理解以及發現也可以以此做為鑒定《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證據,可以做為鐵證來確定此本的真實性。我前面介紹過在第八十二回里出現了「呆雁」和《十獨吟》的兩個問題,也就是說根據作者的構思,如果「呆雁」這個詞出現在八十回以後,只能出現在第八十二回,《十獨吟》如果存在,並真的與第六十四回的《五美吟》相對應,那也只能出現在第八十二回里,這是是絕對的,不可能出現在別處!
而同樣的情況也非常類似,甄寶玉在前八十回從來沒有正面出現過,雖然在第五十六回里出現,但也只是出現在寶玉的夢中,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為二人相隔很遠,作者沒有好的借口在前八十回中將二人寫到一起,所以只好通過寶玉的夢實現,從某種角度來說,寶玉的這個夢跟第五回他夢遊太虛幻境的意思一樣,就是通過夢來跨越時空,來到了另一個「平行宇宙」之中。所以這樣看來,通過「夢」來進行兩個「平行宇宙」之間的穿越更方便,不然就得徒步,或者象「通靈寶玉」那樣飛十幾個小時。我們看看在第五十六回二人夢中相見的描寫:
寶玉又詫異道:「除了怡紅院,也更還有這麼一個院落。」忽上了台磯,進入屋內,只見榻上有一個人卧著,那邊有幾個女孩兒做針線,也有嘻笑頑耍的。只見榻上那個少年嘆了一聲。一個丫鬟笑問道:「寶玉,你不睡又嘆什麼?想必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亂恨呢。」寶玉聽說,心下也便吃驚。只見榻上少年說道:「我聽見老太太說,長安都中也有個寶玉,和我一樣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個夢,竟夢中到了都中一個花園子裡頭,遇見幾個姐姐,都叫我臭小廝,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裡頭,偏他睡覺,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寶玉聽說,忙說道:「我因找寶玉來到這裡。原來你就是寶玉?」榻上的忙下來拉住:「原來你就是寶玉?這可不是夢裡了。」寶玉道:「這如何是夢?真而又真了。」一語未了,只見人來說:「老爺叫寶玉。」唬得二人皆慌了。一個寶玉就走,一個寶玉便忙叫:「寶玉快回來,快回來!」
而到了第八十三回,甄寶玉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了,而根據作者的構思,甄寶玉如果在八十回以後出現,也只能出現在第八十三回中!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本子中如果甄寶玉在八十回以後正面出場了,但如果不在第八十三回中,那可以肯定這個本子肯定是假的!這一定也是鑒定《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讓人興奮的是,《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再次滿足了這個要求!也就是說此本的造假的可能性應該幾乎沒有,只是現在世人還不能識貨了,可惜了。
所以說作者的思路非常不一般,腦子中在下一盤大棋,表面上看去很雜亂,但實際上又十分功整而精準,讓人讚歎!難怪作者在第一回里感嘆「誰解其中味」呢,確實叫人難懂,尤其是三百年來在沒有八十回以後的故事的情況下,又被刪去了太多的內容,所以更讓人無法理解了!其實如果人們一直能夠看到的是一百零八回的全本,應該這些秘密早就發現了,只不過我們一直看到的是個閹割過的本子,加上錯誤理論的誤導,所以出現了極大的偏差,這可能就是《紅樓夢》定數,不知道何時才能糾正過來。
83、甄家之家敗(83回原文)待進去一看,卻吃了一驚不小,只見園裡空蕩蕩的,多處垣斷牆頹,花木枯敗,好不凄涼蕭條。蠢物正在納悶,忽見前面曠地上,落葉堆燃、寒煙揚起,聽見有人哭道:「妹妹,我回來遲了,你死的好慘啊!」匆忙一瞧,只見一個面容憔悴公子正對著一付枯骨泣訴。
甄家之家敗
這段描寫讓人非常吃驚,因為這似乎是後回賈家家亡人散、黛玉早死以後的場景!一般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這是個伏筆,但這個伏筆有也太真實、太露骨了!怎麼回這樣的直白?這個確實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寫得跟做夢似的,不時回閃出一些讓人莫名其妙的片斷,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想了解這一點,還是需要明白甄寶玉在書中的作用,關於這一點我在前面介紹過,但相信大家在沒有看到八十三回這個情景的時候體會不會很深刻。在第二回賈雨村跟冷子興提到過江南甄家以及甄寶玉,而這裡有一條批語提到了甄寶玉的作用:
雨村笑道:「去歲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薦我到甄府處館。我進去看其光景,誰知他家那等顯貴,卻是個富而好禮之家,倒是個難得之館。但這一個學生,雖是啟蒙,卻比一個舉業的還勞神。說起來更可笑,他說:"必得兩個女兒伴著我讀書,我方能認得字,心裡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裡糊塗。』〖甲戌側批:甄家之寶玉乃上半部不寫者,故此處極力表明,以遙照賈家之寶玉,凡寫賈家之寶玉之文,則正為真寶玉傳影。〗〖蒙側批:靈玉卻只一塊,而寶玉有兩個,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這就是我格外重視的「傳影」的由來,批書人的意思是說,書中的甄寶玉其實跟賈寶玉應該是同一個人而已,是「傳影」關係,也就是說在甄寶玉身上發生的事也是發生在賈寶玉身上,反之也是這樣,所以賈雨村所介紹的甄寶玉身上的特點也自然是賈寶玉的特點,這是毫無疑問的。為了讓大家明白甄、賈兩個寶玉之間的這種「傳影」的關係,作用還在第五十六回里用寶玉在夢中遇到甄寶玉來暗示我們,還在寶玉夢醒以後看到鏡子中的自己而醒悟,這都是作者利用這樣的情節在暗示我們什麼叫「傳影」,我們再看看這段描寫:
此時寶玉雖醒,神意尚恍惚,因向門外指說:「才出去了。」襲人笑道:「那是你夢迷了。你揉眼細瞧,是鏡子里照的你影兒。」寶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鏡對面相照,自己也笑了。早有人捧過漱盂茶鹵來,漱了口。麝月道:「怪道老太太常囑咐說小人屋裡不可多有鏡子。小人魂不全,有鏡子照多了,睡覺驚恐作胡夢。如今倒在大鏡子那瑞安了一張床。有時放下鏡套還好;往前去,天熱睏倦不定,那裡想的到放他,比如方才就忘了。自然是先躺下照著影兒頑的,一時合上眼,自然是胡夢顛倒;不然如何得看著自己叫著自己的名字?不如明兒挪進床來是正經。」
作者這是在告訴我們,兩個寶玉之間的關係就類似於這樣照鏡子一樣,一模一樣才對,所以才叫「傳影」,應該說這是很形象的。相比之下前面的一條批語之中卻問:「靈玉卻只一塊,而寶玉有兩個,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顯然這位批書人沒有看懂這其中的意思,所以他才暈了,他並沒有搞懂什麼叫「傳影」,這也很正常,三百多年來應該沒什麼人真正明白這其中的奧秘。
好象古今中外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寫法,所以讓我們一直很困惑,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我覺得有幾種作用,一個自然就是一個伏筆的作用,比如在第八十三回里用甄寶玉家的不幸遭遇來暗伏後回賈寶玉家的同樣結果;另一個就是兩個寶玉的原型同為「傳國玉璽」,而有些故事發生在賈寶玉一個人的身上似乎不太合理,所以用甄寶玉家的事來介紹,所以類似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僅發現在兩個寶玉身上,書中有很多類似的人物之間有這樣的關係,比如王熙鳳影射著魏忠賢,而她的身上無法表現老魏的成長經歷,於是在四兒身上進行了體現,所以這二人之間也是「傳影」的關係;還有一點我覺得可能就是作者努力在書中以此類的手法渲染一種「蒙太奇」的夢的氛圍。相比之下第三點的效果最為明顯,而前兩點大家就體會得不深刻了,因為一直以來人們沒搞懂此書的主旨。
相比較而言甄家與賈家一明一暗兩條線索也應該是相互影射的,我們從第八十三回的介紹可以得知甄家的故事的時間要大大提前於賈家,所以才成為伏筆。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甄家的家敗過程。在第五十六回的時候,甄家還好好的,還來賈家拜訪呢:
剛說著,只見林之孝家的進來說:「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進宮朝賀。此刻先遣人來送禮請安。」……賈母因說:「這甄家又不與別家相同,上等賞封賞男人,只怕展眼又打發女人來請安,預備下尺頭。」一語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個女人來請安。」賈母聽了,忙命人帶進來。那四個人都是四十往上的年紀,穿戴之物,皆比主子不甚差別。請安問好畢,賈母命拿了四個腳踏來,他四人謝了坐,待寶釵等坐了,方都坐下。賈母便問:「多早晚進京的?」四人忙起身回說:「昨兒進的京。今日太太帶了姑娘進宮請安去了,故令女人們來請安,問候姑娘們。」賈母笑問道:「這些年沒進京,也不想到今年來。」四人也都笑回道:「正是,今年是奉旨進京的。」賈母問道:「家眷都來了?」四人回說:「老太太和哥兒、兩位小姐並別位太太都沒來,就只太太帶了三姑娘來了。」
這裡我們看到甄家這個時候還是沒被抄家的,但這裡強調了甄家遠離京城,還奉旨進京,與賈家的人聊得其樂融融的,之後賈家寧國府的賈敬死了,甄家還有所表示:
因人回說:「甄家有兩個女人送東西來了。」探春和李紈尤氏三人出去議事廳相見,這裡眾人且出來散一散。(第六十三回)
賈珍想了一回,向賈蓉道:「你問你娘去,昨日出殯以後,有江南甄家送來打祭銀五百兩,未曾交到庫上去,你先要了來,給他去罷。」(第六十四回)
賈母因問道:「前兒這些人家送禮來的共有幾家有圍屏?」鳳姐兒道:「共有十六家有圍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內中只有江南甄家〖庚雙夾:好,一提甄家。蓋真事將顯,假事將盡。〗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紅緞子緙絲"滿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壽圖』的,是頭等的。還有粵海將軍鄔家一架玻璃的還罷了。」(第七十一回)
我們看到兩個互有來往,關係極為密切,作者也在介紹賈家故事的百忙之中偶爾提及,也算是一種「草蛇灰線」,作者思路縝密,想得極為周全。本來甄家的內容很少,我們一般都不太注意這些細小的地方,然而到了第七十四回抄撿大觀園的時候,忽然從探春的嘴裡說出這樣的話來:
「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庚雙夾:奇極!此曰甄家事。〗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庚辰眉批:說的透。〗,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甄家被抄家的事居然是以這樣的方式交待出來!作者的筆真是靈活之極,讓人佩服,更讓人大吃一驚,而且大家發現沒有,甄家和賈家兩邊這個時候都在抄家!一個是自抄,一個是被抄,一個是小抄,一個在大抄,到了第七十五回,介紹甄家來人了:
話說尤氏從惜春處賭氣出來,正欲往王夫人處去。跟從的老嬤嬤們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別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幾個人來,還有些東西,不知是作什麼機密事。奶奶這一去恐不便。」尤氏聽了道:「昨日聽見你爺說,看邸報甄家犯了罪,現今抄沒家私,調取進京治罪。怎麼又有人來?」老嬤嬤道:「正是呢。才來了幾個女人,氣色不成氣色,慌慌張張的,想必有什麼瞞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尤氏聽了,便不往前去,仍往李氏這邊來了。〖庚雙夾:前文有探春一語,過至此回又用尤氏陪點,且輕輕淡染出甄家事故,此畫家未落墨之法也。〗恰好太醫才診了脈去。……
賈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說甄家因何獲罪,如今抄沒了家產,回京治罪等語,賈母聽了正不自在。
這裡進一步交待了甄家被皇帝抄家的事,而且這應該介紹的是甄家被抄以後派人將財產秘密運到賈家藏匿之事,足可見兩個人關係的密切,同時賈家居然幫甄家藏匿家產,也算是一個罪過,應該會成為賈家後來被抄家的大罪之一。既然甄家與賈家都是在影射明朝的皇宮,為什麼甄家會被抄呢?這說明甄家與賈家在影射明朝皇宮的同時也影射著官員家庭,也就是說無論是甄家還是賈家都有兩重身份,表面上看是官員家庭,反面的故事裡象徵著明朝皇宮或大明。作者這樣設計一方面這是一種掩飾,從表面的故事不容易輕易看出甄家與賈家的本質,另一方面也是想反應明末崇禎皇帝喜歡抄家的愛好。另外還有一點非常有意思,大家發現沒有,甄家抄家的時候正好跟賈家自己內部抄家幾乎也是同時發生的,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影射,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兩個抄家,應該說本質上是一個,只不過是個角度的問題,這個兩個看似孤立的抄家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賈家的抄檢大觀園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在影射甄家的抄家。賈家抄家之後不久死了晴雯,讓寶玉傷心之極,而甄家抄家之後不久,「通靈寶玉」看到甄寶玉「對景悼妹妹」。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賈家的內部小抄檢的亂子比甄家的大亂反而提前了,第八十一回里三個小戲子與襲人的大打出手也應該對應甄家遇到大的亂子,總之抄撿大觀園前後這些內容應該是兩家同時進行的,互為影射,互為伏筆,互為傳影,巧妙之極,讓人花花繚亂。
84、天盡頭,何處有香丘?(83回原文)待進去一看,卻吃了一驚不小,只見園裡空蕩蕩的,多處垣斷牆頹,花木枯敗,好不凄涼蕭條。蠢物正在納悶,忽見前面曠地上,落葉堆燃、寒煙揚起,聽見有人哭道:「妹妹,我回來遲了,你死的好慘啊!」匆忙一瞧,只見一個面容憔悴公子正對著一付枯骨泣訴。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通靈寶玉」離家出走,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終於穿越時空,來到了一個「平行宇宙」之中,看到了跟賈府一樣的甄府,然而在這個「平行宇宙」中的時間流逝的速度快了半拍,因為這個時候甄家提前家破人亡了!從甄家破敗的情況,我們就可以提前預知賈家最後的結局應該是一樣凄慘,甚至應該更慘。賈家應該影射的是明朝皇宮,而大觀園應該影射的是大明江山,作者以家寓國,所以甄家一樣是影射大明皇宮,這裡的園子也是影射大明江山。這裡提到「園裡空蕩蕩的,多處垣斷牆頹」,讓我想起了在第二十三回黛玉和寶玉一起看《西廂記》後,黛玉聽到小戲子唱的戲文時的感傷,其中戲文中有這樣幾句: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現在這一切都變成了真的了,難怪黛玉當時反應那麼怪異呢。甄府敗落,這裡還提到「花木枯敗」,更有象徵意義,我在前面介紹過「花」象徵著漢人的天下,漢人的精神,中華的文明和文化,而「木」又是指朱由檢,所以這兩樣「枯敗」那意思非常簡單明確了,就是指這個時候大明已經亡國了,只不過提前發生在甄家所在的那個「平行宇宙」之中。
原來要穿越到甄寶玉所在的這個「平行宇宙」之中,除了象「通靈寶玉」那樣飛十多個小時以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做夢。在第五十六回里,賈寶玉就是在夢中穿越過去與甄寶玉相見的,有這樣一段描寫:
寶玉又詫異道:「除了怡紅院,也更還有這麼一個院落。」忽上了台磯,進入屋內,只見榻上有一個人卧著,那邊有幾個女孩兒做針線,也有嘻笑頑耍的。只見榻上那個少年嘆了一聲。一個丫鬟笑問道:「寶玉,你不睡又嘆什麼?想必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亂恨呢。」
我們看甄寶玉與賈寶玉一樣,有一個病病歪歪的妹妹讓他操心,這更說明了二人的傳影的關係,兩個「平行宇宙」之間除了時間有一定的差別以外,其他應該幾乎一樣。而更讓人吃驚的是第八十三回這裡居然有甄寶玉哭他的妹妹,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之後將有類似的賈寶玉哭黛玉的場景出現,兩個「平行宇宙」的時差給我們提前進行了「節目預告」一般,讓人感覺極為玄幻,所以才叫「紅樓夢」,實際上這一場景我們在第七十八回已經更早地提前領略過了,那就是寶玉為晴雯做《芙蓉女兒誄》,所以那裡才有批語說:
〖靖眉:觀此知,雖誄晴雯,實乃誄誅黛玉也,試觀證前緣回,黛玉逝後諸文便知〗
〖靖眉:觀此知,雖誄晴雯,實乃誄誅黛玉也,試觀證前緣回,黛玉逝後諸文便知〗〖庚雙夾:如此我亦為妥極。但試問當面用「爾」「我」字樣究竟不知是為誰之讖,一笑一嘆。一篇誄文總因此二句而有,又當知雖晴雯而又實誄黛玉也。奇幻至此!若雲必因晴雯誄,則呆之至矣。〗
〖庚雙夾:慧心人可為一哭。觀此句便知誄文實不為晴雯而作也。〗
〖庚雙夾:總為後文伏筆。阿顰之文可見不是一筆兩筆所寫。〗
作者一環套一環,讓我們現代人都大感「蒙太奇」。而這一場景在前八十回中也早有暗示:
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帶地方徘徊瞻顧,見其軒窗寂寞,屏帳翛然,不過有幾個該班上夜的老嫗。〖庚雙夾:先為對暗顰兒作引。〗〖靖眉:先為對景,悼顰兒作引〗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葦葉,池內的翠荇香菱,也都覺搖搖落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領略得如此寥落凄慘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
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
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
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
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
而在第八十三回里甄寶玉哭訴的話也大家深意,他說「妹妹,我回來遲了」!這似乎讓我們想起了越劇《紅樓夢》中寶玉唱的:「林妹妹,我來遲了,我來遲了!」這句只能說明黛玉死的時候寶玉不在身邊,兩個人當時是處在分離狀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書中在前八十回中有那麼多暗示二人分離相思的暗示。而寶玉回來以後,黛玉已經慘死,慘到什麼程度呢?這裡提到甄寶玉「正對著一付枯骨泣訴」,實在是讓人震驚!這肯定是甄寶玉的林妹妹,而她的死不但很慘,而且死了很久了居然沒有人來收屍!是暴屍,而一個人從死去到腐爛再到化為枯骨是需要很多一段時間的,至少也得有幾個月,所以這樣看來這個甄寶玉與他的妹妹分離了很長時間了,居然慘到了讓人難以想像的地部!
也就是說黛玉後回應該也有此結局,慘死以後暴屍很久,讓人感覺難以置信!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在前八十回中作者也已經暗示給我們了,只是我們一直沒敢往這方面來想,在第五回黛玉判詞里有「兩株枯木」的描寫,「枯」字當什麼講呢?難道僅僅是影射黛玉之死嗎?還是會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含義呢?
我個人總結出這個「枯」字應該一共有兩層含義,首先我先介紹第一層,這就是「富察·明義」的《綠煙瑣窗集》,其中的《題〈紅樓夢〉絕句二十首》是目前發現的關於《紅樓夢》的最早的題詩。其中第十八首的頭兩句是這樣: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
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葬花詞》實際上是黛玉死時的真實寫照」!這意味著黛玉之死是能夠跟《葬花詞》中的描述完全對應得上!也就是說,如果哪位發現了一個含有八十回以後內容的本子,鑒定其真偽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其中的黛玉之死是不是能夠跟《葬花詞》里描寫的對得上,我們先看看在《葬花詞》裡面有下面幾句: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掊凈土掩風流。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如果這個富察·明義說的是對的,那這幾句就意味著黛玉死後沒有被立刻安葬,「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就是黛玉向蒼天問道:「天的盡天,哪裡才有我的墳墓呀!」「他年葬儂知是誰」自然是問:「我死以後誰來安葬我呢?」這些都是在暗示黛玉死後暴屍荒野,沒有立即得到安葬!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呀!太可怕了吧?賈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還有兩句非常有名: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而實際上這兩句應該是指黛玉死後,因為沒有人來掩埋,所以經過一年的風吹日晒和冰霜雨雪的侵蝕,最後化為枯骨!這讓人感覺真是太悲慘了!實在讓人難以想像!另外在第七十八回的《芙蓉女兒誄》中也有這樣的描寫:
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颯颯,蓬艾蕭蕭。隔霧壙以啼猿,繞煙塍而泣鬼。自為紅綃帳里,公子情深;始信黃土壟中,女兒命薄!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澤余衷,默默訴憑冷月。
可能有人會問:「不是證明了黛玉影射的是崇禎皇帝嗎?崇禎皇帝也沒有暴屍一年呀?這是什麼呢?」
有個叫「用戶1115273022」的網友告訴我一些史料,我感覺非常重要:
如顧炎武在《昌平山水記》中就直稱思陵為「攢宮」,並加以解釋說:「昔宋之南渡,會稽諸陵皆曰攢宮,實陵而名不以陵。《春秋》之法,"君殺,賊不討不書葬",實葬而名未葬。今之言陵者,名也。未葬者,實也。實未葬而名葬,臣子之義所不敢出也」。《帝陵圖說》的作者梁份亦云:「烈皇帝殯于田妃墓,國恥未雪,不謂之攢宮不可也!以陵稱不可也!以思稱尤不可也!」顯然,他們是站在明王朝的立場上,認為明朝的國恥未雪、君父之仇未報,因此,崇禎帝雖葬于田妃墓中,但卻不能稱「葬」,思陵也不能稱「陵」。
據顧誠的《南明史》講:闖軍進城後,崇禎屍首被直接暴屍示眾,當然時間算太不長,後才被簡單收殮,更可能是影射這個史實。也就是這一切讓漢人們實在是難以接受,所以將黛玉之死之暴屍進行了添油加醋,讓故事悲到了極點,到了人們難以接受的程度,這也是後面故事無法流傳的根本原因之一。
85、賊寇入侵是家敗的根本原因(83回原文)石頭不知甄家出了甚麼大事,奇而口吐人言道:「貴府莫非歷過一番劫掠不成,公子所泣何人?」公子回頭一看,只見一塊晶瑩鮮潤的寶玉離地五尺懸空而言,拭淚訝然道:「怪了,玉石會講人話,倒唬人一跳。」石頭見他貌同賈家寶玉無二,便知此人乃甄家寶玉也,乃道:「吾本是石頭城榮國府貴公子賈氏寶玉所配之物,近來悶了出來逛逛,請不要見怪。」甄寶玉道:「倒也怪異。」又道:「吾哭的是我的紅顏知己,先我一步而去,吾家先是被聖上下旨抄沒,後又遭賊寇入侵,說了亦是無益,不如不提。」
賊寇入侵是家敗的根本原因
分別生活在兩個「平行宇宙」的賈寶玉和甄寶玉之間雖然幾乎一模一樣,跟照鏡子似的,可還是一些區別,第一,兩個人的姓不一樣,一個甄一個賈,自然是諧音「真、假」,為什麼要這兩個姓呢?應該並不是相反的關係,不是一個是好人而另一個是壞人,還是在暗示我們二人之間的所謂「傳影」關係,要知道人和鏡中的人就是傳影,兩個人的像是左右顛倒的。第二個不同點是甄寶玉所在的「平行宇宙」時間流逝要快一些;再有甄寶玉胸前沒有戴個「通靈寶玉」,只有賈寶玉有,所以甄寶玉見到這個懸在半空中的「通靈寶玉」很是驚奇,說實在的是夠嚇人的,可甄寶玉表現得很淡定。奇怪的是為什麼「通靈寶玉」在賈寶玉面前裝得跟塊石頭似的,從來不跟他聊天,而在甄寶玉面前這樣活躍,不怕被甄寶玉嚇到嗎?
而「通靈寶玉」自報家門所說得也很有意思,居然說自己是「石頭城榮國府」來的,要知道「石頭城」是南京的別稱,這也正合了「金陵十二釵」的意思,作者不敢提北京,所以把國都說成了「石頭城」,因為南京是大明的舊國都,而南京自古有多個別稱:石頭城、金陵、秣陵,所以吳梅村有一本暗示懷念前明的戲劇叫《秣陵春》。如果賈府真的是在南京,而甄府在江南,兩家離得不算太遠。可在前八十回里對賈家所在的地點說得讓人暈頭轉向的,又象是在南京,可又不是在南京,是一筆糊塗賬,一直以來很多學者都在爭論,可也沒有個所以然來,應該說這是作者故意所為的,而書中還幾次提到賈家在京城呢。在第五十六回里有這樣一個介紹很奇怪:
只見榻上少年說道:「我聽見老太太說,長安都中也有個寶玉,和我一樣的性情,我只不信。」
這說明賈家在長安,也就是說石頭城就是長安,真叫亂!這都是作者無法直接說賈家影射的是明朝皇宮所導致的,甚至有可能是作者有意這樣寫的,讓人家去思考這是為什麼。其實一旦我們明白了這其中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會太在意作者寫得這樣亂了。我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作者用金陵代指大明,而南京不過是金陵的一部分,所以「金陵十二釵」是指明朝的十二個人。
而接下來甄寶玉介紹的情況也非常重要,而且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遠超出我們以前的想像。我們一直認為賈家的家敗是因為被皇帝抄家了,所以有人非得認為這是在指所謂江寧織造曹寅後代的事,因為曹寅的侄子曹頫由於騷擾驛站而被舉報,最終導致被抄家,於是被「紅學家」死活確定《紅樓夢》寫的是曹家的事,而且在前八十回中並沒有太多暗示我們賈家家敗與其他有關的,所以人們不得不被「紅學家」們忽悠。
現在看來我們都沒有想到還有一個極為重要而且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後又遭賊寇入侵」!其實在前八十回的一些地方包括批語里有過這方面的提示,只是從來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比如在第十六回有一條很長的批語里提到:
〖靖本:大族之敗,必不致如此之速,特以子孫不肖,招接匪類,不知創業之艱難。〗
在第五十三回里賈珍罵賈芹的時候說過:
你在家廟裡乾的事,打諒我不知道呢。你到了那裡自然是爺了,沒人敢違拗你。你手裡又有了錢,離著我們又遠,你就為王稱霸起來,夜夜招聚匪類賭錢,〖庚雙夾:這一迴文字斷不可少。〗養老婆小子。〖靖眉批:「招匪類賭錢,養老婆小子」,即是敗家的根本。〗這會子花的這個形象,你還敢領東西來?
大家看批語中提示得很直白了,說這應該就是賈家敗家的根本,而明朝滅亡的根本也就流寇作亂的結果。
說起來我想講一下我對「紅學」的一個認識過程。其實我很早以前就看過大量「紅學」的研究文章,當時對主流「紅學」也無所謂支持或反對,但冥冥之中感覺賈家除了被抄家以外應該有別的什麼亂子,但我就是想不出會是什麼,也從來沒有想到《紅樓夢》跟明亡有什麼關係。後來有很多年沒再研究這方面的問題了,因為一直也沒有什麼大的進展,「紅學」這個圈子死水一潭,大家都是信口開河,直到2012年9月有一次跟朋友聊起了《紅樓夢》,於是打算上網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東西,忽然看到了關於《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介紹,說賈家出現了大的內亂,打得很熱鬧,我馬上認為這個本子是靠譜的,跟我一直以來隱隱約約的感覺是接近的,於是找來看,沒想到這個亂子遠遠超出我想像的大亂,是天下大亂!所以我是在還沒有看到過這個本子正文之前就斷定了其真實性,我相信這也是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既然賈家和甄家都是在影射明朝皇宮,那為什麼皇宮會被抄家呢?其實無論是賈家還是甄家都是雙重影射的,兩個身份,一個是服務於表面故事的影射,賈家和甄家影射著一個官員家庭,而背面的故事是在影射皇宮。賈家和甄家的被抄,可能是在影射崇禎皇帝喜歡抄人家的愛好,也可能是為了體現明末的官員身上問題嚴重,罄竹難書。而賈家和甄家被抄以後並沒有立刻家敗,這一點應該與「後四十回」續書的內容類似,也說說續書是抄原本八十回以後的內容的。
賈家和甄家的被抄,並沒有使其立刻滅亡,只能象徵著明朝搖搖欲墜,內困外交,江河日下,而「遭賊寇入侵」才是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棵稻草。而甄寶玉在前面說的這些話里,還沒有涉及到滿清這塊,也就是說甄寶玉所在的「平行宇宙」處在大明剛剛亡國,而滿清似乎還沒有入關的時候,也就是崇禎剛上吊而死。作者更重要的是書中的這些大方向,而不是細節,這一點一定要注意,也就是說作者是想讓我們體會到明亡之痛,引以為戒,而不是讓我們一對一地找到一個嚴格的歷史,所以我們腦子也不要太死板。
說實在的,大明亡得有些冤,這跟崇禎的性格絕對有著相當大的關係的。當年李自成的隊武離北京越來越近了,本來崇禎有機會南逃的,而且骨子裡也應該是這樣想的,可大臣們一個個慷慨激昂,死活不讓走,搞得崇禎面子上過不去,所以也沒辦法走,不然那不是太丟人了嗎?而李自成步步逼近,但他骨子裡也不是想推翻大明,尤其是他看到北京城高大的牆以後心涼了半截,所以派人向崇禎要求當西北王,也就是說他心理還是有皇帝的位置,只不過有些嘔氣的意思,然而不知道崇禎哪根筋搭錯了,或者就是又有大臣為了面子刺激他,堅決不與流寇妥協,結果拒絕了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於是兵臨城下。而這個時候崇禎還是想逃的,可他試了幾回,發現已經沒有機會了,於是才徹底絕望了。他在死之前給李自成留下遺言說他的大臣個個該殺,看樣子也是有道理的。
而估計李自成原本沒打算殺皇帝,可崇禎自殺了,也讓他始料未及,所以應該是漢人的內鬥將大明徹底葬送,正象探春說的那樣是「自殺自滅」,相當於把江山拱手讓給了異族,這真是天蹋了下來!滿清得天下得的太容易了,跟天上掉餡餅一樣。我相信作者會對大明內部的這些內亂進行深刻地反思,所以才一字一血地寫出來這本天下第一奇書《紅樓夢》。
86、「冰火兩重天」的袁崇煥
(83回原文)石頭再三追問,才知他家有個做尚書的四十餘歲兄輩帶兵打仗,屢獲戰功,卻被奸人誣陷,已經凌遲處死,石頭又是驚訝又是嗟嘆。
「冰火兩重天」的袁崇煥
應該說甄寶玉這幾句話太讓人震驚了,也讓人很困惑,因為這明顯是在指明末的袁崇煥,連年齡都對得上!袁崇煥是誰呢?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種種原因辭官回鄉。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並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赴任後持尚方寶劍將東江毛文龍設計殺害。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道蒙古圍攻北京,袁崇煥回師解圍不利,後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後來又有人提到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皇帝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讚賞。對袁崇煥的個人評價也褒貶不一。
而對於袁崇煥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人們爭論了三百多年,至今大家還在爭,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崇禎殺袁崇煥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說他是好人,為什麼呢?因為先是袁崇煥在崇禎面前吹牛說五年內收復遼東,可還沒到這個牛吹大了,他先在沒有請示的情況下殺了抗清著名的將領毛文龍,之後清兵居然從蒙古繞道打到北京城下,難怪有人說他私下勾結滿清,那崇禎能不憤怒嗎?而北京城裡的老百姓也得跟他急呀?而經過八個多月的審查,最後給他定了不少罪,最終以如下罪狀處決了袁崇煥:
「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余俱釋不問。」
說實在的,從這些罪來看,他死得不冤,而這些罪中唯一沒有的就是通敵罪,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明弘光朝吏部尚書徐石麒《論歷來款虜事》裡面的記載著這樣一段:
「崇煥陽主戰而陰實主款也,甚至殺東江毛文龍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許,遂嗾奴闌入脅款,仍戒以弗得過薊門一步,崇煥先頓甲以待。是夕敵至,牛酒犒勞。夜未央,敵忽渝盟,騎突薄城下,崇煥師反殿其後。」
這裡講的是袁崇煥表面主戰,暗中議和,甚至殺掉毛文龍以換取滿清的信任。後來崇禎不許議和,袁崇煥就勸說滿清入關逼迫朝廷議和,但是約定清軍不許越過薊門,有一種說法說他也只是想嚇唬朝廷,並非存心招寇。清軍到了以後,袁崇煥拿出牛肉和酒來招待他們。但到了晚上,清軍突然違反了約定,越過薊門,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煥反而落在後面。
林時對《荷牐叢談》里也有類似的描寫:
「崇煥陽主戰,而陰實主款。故至東江,即殺文龍,示信以就款局。瞰上弗之許,遂嗾敵闌入脅款,仍戎以無得過薊州一步。己巳冬,東兵至,崇煥牛酒相慰勞。夜半,倏渝盟,拔騎突薄都門。」
說的是袁崇煥表面主戰,暗中議和。所以殺了毛文龍,向滿清表示誠信,以促使議和成功。看到崇禎不許議和,就勸說敵人入關逼朝廷議和,但要求他們不要越過薊州一線。己巳年冬天,清軍來了,袁崇煥拿出牛肉和酒慰勞清軍。到了半夜,清軍突然違反了約定(指不越過薊州一線),拔營而起,直撲北京。看來這兩個說法是同一個來源的。
明末旅日義士朱舜水記載:
奴虜種類,原自不蕃。先年李寧遠以奴隸兒子畜之,玩之掌股,使其長養內地,知我虛實情形;又加以龍虎將軍名號,使得控崇別部,狡焉啟疆,失於防禦,遂滅北關、白羊骨諸種,益致彼猖。又賊臣楊鎬、袁崇煥前後賣國,繼喪遼陽、廣寧,滋蔓難圖
所以看這樣子袁崇煥賣國的記載還是很多的,有位叫「莞鎂啲主題曲」的網友指出:
其實明朝當時到萬曆末年天啟初年經歷了一系列初期戰爭的失敗後國力還是很強盛的,雖然戰鬥力是有很大的下降但是只要軍事戰略部署正確,後金當時撐死就是個部落,徹底滅了他們是絕對有可能的。但就是孫承宗制定了一個所謂的拱衛山海關的遼東九邊防線,每年從財政中花巨額用在關外修城,但同時修了城又不主動進攻,就是一味守城等敵人來圍然後被圍點打媛,然後增援部隊被全殲【大凌河之戰和松錦之戰就是最好的證明】使這條防線從一開始就幾乎失去意義。最要命的是袁崇煥殺了當時後金敵後根據地皮島守將毛文龍,使得唯一一塊能牽制敵人後方的根據地徹底淪陷,後金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繞開遼東防線從喜峰口龍井關入塞,然後十天之內打到北京城下,而這時候遼東防線就算救援也根本來不及,所以就變成了馬其諾防線,因為後金根本不用走這條路一樣打到北京城下。己巳之變跟後來後金五次入賽殺人搶劫每次都是中原百姓死傷幾十萬就是證明。
而這條馬其諾防線每年的軍餉就是五百多萬兩比大明一年的財政還多很多,所以幾年下來明朝內部就開始撐不住了,這也是崇禎在崇禎二年開始加響加稅的原因,問題是加的當然不是東林黨跟南方資產階級的稅而是農業稅,這也就是跟魏公公當時的政策完全相反,所以崇禎二年以後沒多久北方開始徹底起義而且是一呼百應【小冰河時期農民連飯都沒得吃再加稅不造反難道活活等著餓死嗎?】然後就是明朝內部開始大亂,農民起義不斷,朝廷要鎮壓就又要調部隊各地剿匪,所以繼續加稅,所以從這兒開始一直到1644年農民起義就再也沒有停止,而且只增不減,明朝內部已經控制不住了。很可笑的是在魏公公掌權、瘋狂打擊東林黨、征南方資產階級稅的同時遼東又是在慘敗的天啟年間,明朝內部連一個起義的農民都沒有,難道當時不是小冰河嗎?按明史里寫的老百姓不是應該都罵魏忠賢嗎,怎麼反而是國內風平浪靜連個民變都沒呢,所以誰對誰錯很明顯了。所以我認為是東林黨的錯誤軍事政策【每年花巨資修寧錦防線但守而不攻,只等對方來攻城和圍點打媛】和錯誤用人【袁崇煥】和導致錯誤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導致軍事上從主動到一步步慘敗【實際上天啟年間的軍事情況對明朝十分有力,後金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已經因為沒有辦法入關搶劫(主要因為有毛文龍的皮島根據地牽制)而支撐不住了,還有就是袁殺毛後後金沒有了牽制開始能夠隨意入關燒傷搶掠】、然後內部崇禎皇帝錯殺魏公公重新啟用東林黨和他們的錯誤財政政策,不征商稅征農稅)導致農民起義,從此明朝開始從內部徹底腐爛,最終松錦之戰後關外徹底淪陷於滿清,內部農民軍逐漸無敵。
應該說「莞鎂啲主題曲」的這些分析都是非常深刻的,然而人們對袁崇煥的評價也是一波三折,非常極端。他死後不久,他門下的食客佘某某,周某某,程某某說他是好人,這似乎有私心之嫌。之後又有一些民間人士的的日記說他是壞人,清朝建立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是乾隆年間了,袁崇煥又是好人了。乾隆這樣做可能有其政治目的,《紅樓夢》成書於康熙年間,所以我們需要分析為什麼作者要把袁崇煥寫成一個好人?這對於我們確定創作人員的身份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而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就是《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中對袁崇煥關於「卻被奸人誣陷」,說他通敵,崇禎誤中反間計的事。目前看來我們現在發現的最早的文獻是《內祕書院大學士範文肅公墓志銘》,范文程死於康熙五年(1666年),次年葬於北京北部山區懷柔紅螺山,墓志銘寫作的時間不可能晚於康熙六年,是這樣寫的:
「天聰三年冬,(范文程)從蹕入薊門,克遵化,將偏師諭降潘家口、馬欄峪、大安口凡五城,皆下之。是時,明寧遠總制某將重兵居前,公進秘謀,縱反間,總制獲罪去。我師之在大安口者,敵兵圍之,公以火器進攻,敵敗,圍乃解。太宗自將臨永平,留公守遵化,攻者甚銳,我前鋒勢稍困,公突圍力戰,拔之而歸。上嘉其功,授三等阿達哈哈番,信任益篤。」
這裡提到了是這個范文程進的反間計,但交待得不太清楚。但一般的情況下古代的墓志銘寫得都是很認真的,是對此人一生重要事件的總結。另外一個提到反間計的是黃宗羲《大學士機山錢公神道碑銘》,原文如下:
「……己巳之冬,大安口失守,兵鋒直指闕下,崇煥提援師至。先是,崇煥守寧遠,大兵屢攻不得志,太祖患之。范相國文程時為章京,謂太祖曰:昔漢王用陳平之計,間楚君臣,使項羽卒疑范增而去楚;今獨不可踵其故智乎?太祖善之。使人掠得小奄數人,置之帳後,佯欲殺之。范相乃曰:袁督師既許獻城,則此輩皆吾臣子,不必殺也。陰縱之去。奄人得是語密聞於上。上頷之,而舉朝不知也。崇煥戰東便門,頗得利,然兵已疲甚,約束諸將不妄戰,且請入城少憩。上大疑焉,復召對。縋城以入,下之詔獄。上雖疑崇煥,猶未有指實,止以逗留罪之。……」
這裡介紹得很詳細了,也是由范文程進的反間計,過程類似於《三國演義》里的蔣干盜書,就是先抓了兩個太監,然後有意讓他們聽到說袁崇煥私通滿清,然後假裝放跑他們,於是他們向崇禎彙報,結果崇禎果然上當了。
《明史 卷二百五十九 袁崇煥列傳》的記載為:
「會我大清設間 謂崇煥密有成約 令所獲宦官知之 陰縱使去 其人奔告於帝 帝信之不疑 十二月朔再召對 遂縛下詔獄」。《明通鑒》的描寫更為詳細,按第二千二百六十四頁第二段所說:「先是大軍獲宦官二人 令副將高鴻中等守之 太宗文皇帝因授密計 鴻中等於二宦官前故作耳語云 今日撤兵袁巡撫有密約事可立就矣 時楊太監佯卧 竊聞其言 縱之歸 以所聞告於上 上遂信之不疑 再召見崇煥及大壽於平台 詰崇煥以殺毛文龍之故 責其援兵逗留 縛付詔獄」。
大概意思是說:在己巳之戰中,我清朝大軍抓獲了兩個太監,命令副將高鴻中等看守這兩個太監,然後太宗用了一個計謀,這個計謀就是讓看守的高鴻中假意耳語說,「今日撤軍是因為我們與袁崇煥有秘密約定,事情(襲取北京城,或者是與明朝議和)因此馬上就可以成功了。」讓這兩個太監悄悄的聽到這兩句話,然後放他們回去,報告崇禎,於是崇禎就深信不疑這兩個太監的話了,於是就把袁崇煥逮捕下獄了。
可在袁崇煥死後一百多年時間裡,也從來沒有人提起過什麼太監從敵營跑回來的事。從明王朝官、私文書中,根本找不到什麼太監從敵營中跑回來的事。事實上,明滅亡後一百多年,也從沒有人聽說過、或說起過什麼太監從敵營跑回的事。人們也許不知道這個太監被敵人利用,但怎麼可能連這件事都不知道呢?
總之還有不少材料有類似的描述,但整體上來看這一說法還很有爭議。不過沒有關係,我並不是要鑒定其真偽,也不是要準確評價袁崇煥這個人,而是想了解《紅樓夢》的作者是不是受到了這些傳聞的影響,或者說受到哪條史料的影響。
《明史》是清初召天下鴻儒入編《明史》,以《太宗實錄》《滿文老檔》之類的清方史料來作為歷實依據編纂的。而這其中除了清人自己說有反間計以外,別無二人說。
而明朝無論是巨著型的《國榷》《明季北略》還是個人文獻型的《烈皇小識》《三朝遼事實錄》都未有反間計一說。
自袁崇煥死至明亡還有十餘年,至清康熙三十年才論之反間計,前後六十年的時間裡,居然沒有一本野史、筆記等提到反間計之事,甚為奇怪。而康熙三十年是1691年,與《紅樓夢》成書的時間非常吻合!如果說《紅樓夢》成書過程花了十年左右,那此書大約從1684年開始就開始創作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重要,因為還有別的證據證明此書開始創作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候。
對於袁崇煥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就不去做定論,我只是從研究《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角度來分析,感覺這裡對袁崇煥的態度實在是讓人驚呀!於是我從這些材料分析的結果發現《紅樓夢》的作者應該不是那種在崇禎朝做過官的人,因為他們得到的史料似乎並不太準確,他們了解到的更多的是清初的時候那些不太靠譜的材料,這一點也讓我很出呼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創作者們應該活到了1690年前後,所以在崇禎時期他們還太年輕,不太可能做大官,所以對明亡的具體過程並不是特別了解,所以看來對於袁崇煥的死他們也應該是從史書中查到的,但不幸的是主要以清朝的史書為,這一點與魏忠賢的情況還不一樣。
87、甄寶玉出家
(第83回原文)忽然從那邊走來一僧一道,用些言語機關開導甄家寶玉遁入空門。甄家寶玉聽了豁然開朗,感激仙家指點。僧道走後,甄家寶玉對石頭道:「吾已萬念俱灰,意欲投身佛門,石兄還是回去的好。」石頭道:「吾是施展本領才不辭勞苦飛來貴府,消耗了許多法力,若能藏匿公子袖兜,安逸帶回賈府,也少用些功力,不必過於勞乏。」便央求甄家寶玉送他回賈家。甄寶玉是個樂善好施的,思量多時,便把它揣入袖內,嘆道:「待我先完結俗緣,他日若有閑余,必送你歸貴府。」
甄寶玉出家
「通靈寶玉」跟甄寶玉聊完天以後,接下來這些描寫就顯得太過於倉促了,給人感覺有些不太合理,為什麼呢?因為忽然來了「一僧一道」,這自然是指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而「通靈寶玉」跟他們很熟的,第一回里它與這二位聊了很久,還在他們的幫助下來到賈家,可這回這二位出現了,「通靈寶玉」居然沒有跟他們打個招呼,這太沒有禮貌了吧?
而「通靈寶玉」求甄寶玉將自己送回賈家,原因是「消耗了許多法力」,也就是類似的「電池」快沒電了,用完了,那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這不是來了嗎?讓他們幫充一下「電」不是更方便嗎?何苦麻煩甄寶玉大老遠地送一趟呢?所以書中這些描寫我們不能太較真,不然就會發現有許多問題都不合理。比如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這二位似乎當年說話也不靠譜,在第一回二人分手的時候說過:
「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幹營生去罷。三劫後,〖甲戌眉批:佛以世謂「劫」,凡三十年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那僧道:「最妙,最妙!」
本來他們約好此次分手的九十年後在河南再見,可沒想到到了第二十五回的時候因為寶玉和王熙鳳被馬道婆魘了,所以兩個人提前相見,而且當時和尚拿著「通靈寶玉」說:
「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
所以感覺這回「通靈寶玉」再次見到這二位,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應該說類似的話,比如賈府一別N載矣!可沒想到他們居然理都沒理「通靈寶玉」,「通靈寶玉」也沒有跟二位續續舊,這個不太合理。
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對甄寶玉又一番忽悠,結果甄寶玉決定當和尚去了,這個也比較怪,因為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是一僧一道,聽說出家人以發展弟子為己任,現在更是這樣,可僧道本身是有區別的,一個是「舶來品」,一個是中國「本地特產」,而甄寶玉最後當了和尚,那跛足道人不是跟著白忙活了嗎?說明作者並不是真的想強調這是真的,只不過是應個景而已。甄寶玉跟賈寶玉之間是「傳影」的關係,這意味著之後賈寶玉也應該有出家的經歷,而關於寶玉後來出家當和尚的事在前八十回里早有伏筆,比如在第三十回里有這樣一段:
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寶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寶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聞此言,登時將臉放下來,問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說的是什麼!你家倒有幾個親姐姐親妹妹呢,明兒都死了,你幾個身子去作和尚?明兒我倒把這話告訴別人去評評。」
到了第三十一回里,又出現類似的情況:
襲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氣不來死了倒也罷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別人不知怎麼樣,我先就哭死了。」寶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襲人笑道:「你老實些罷,何苦還說這些話。」林黛玉將兩個指頭一伸,抿嘴笑道:「作了兩個和尚了。我從今以後都記著你作和尚的遭數兒。」寶玉聽得,知道是他點前兒的話,自己一笑也就罷了。
在第二十二回里,寶玉因為跟黛玉和湘雲都吵了嘴,搞得他很沒有情緒,於是開始參禪了,還寫了一些類似大徹大悟的東西,被黛玉發現,結果被寶釵一番話給忽悠回來了,這回有這樣一段:
黛玉笑道:「彼時不能答,就算輸了,這會子答上了也不為出奇。只是以後再不許談禪了。連我們兩個所知所能的,你還不知不能呢,還去參禪呢。」寶玉自己以為覺悟,不想忽被黛玉一問,便不能答,寶釵又比出「語錄」來,此皆素不見他們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來他們比我的知覺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尋苦惱。」
這些都是寶玉後回出家的暗示,應該說非常明顯了。而到了第八十三回,生活在「平行宇宙」中的甄寶玉因為時間比賈寶玉的有所提前,所以他也提前出家了而成為後回賈寶玉出家的伏筆,作者的構思實在是巧妙之極!
而巧妙的地方還不止如此,在前八十回中我們知道甄家住在江南,而賈家所在的地方寫得很亂,一會兒說是金陵,一會兒又不在金陵,一會兒說是在國都,一會兒又好象不在國都,一會兒說是在天子腳下,一會兒又不會是在天子腳下,還提到是在長安,所以寫得讓人很暈。總之似乎甄、賈兩家離得很遠,除了甄家來京城見天子以外,從表面的故事來看無法合理地將的事聯繫到一起,可這以不倒作者,出人意外地用「通靈寶玉」離家出走去投奔甄寶玉來演繹,這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而這裡又讓「通靈寶玉」說自己的法力用盡,所以求甄寶玉將自己送回到賈府,從而使甄寶玉與賈寶玉兩個生活在不同時空的「傳影」角色能夠相見,這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二人給大家的感覺一直很神奇,幾乎甄寶玉與賈寶玉身上所有的地方都一樣,就象是照鏡子似的,兩個人可以在夢中相會,在第五十六回兩人夢中相會之事還有一個小的細節非常有趣,賈寶玉睡著以後,夢見自己來到了甄府,聽到甄寶玉與丫頭們聊天:
一個丫鬟笑問道:「寶玉,你不睡又嘆什麼?想必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亂恨呢。」寶玉聽說,心下也便吃驚。只見榻上少年說道:「我聽見老太太說,長安都中也有個寶玉,和我一樣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個夢,竟夢中到了都中一個花園子裡頭,遇見幾個姐姐,都叫我臭小廝,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裡頭,偏他睡覺,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我們從第八十三回來看甄家和賈家的時間流逝是不同的,甄家快一些,而在第五十六回就體現了出來,不過這個時候兩家的差時還不太大,甄寶玉睡覺提前幾秒鐘做夢來到賈家,賈寶玉比他晚了一會入睡,甄寶玉找到了賈寶玉的時候,賈寶玉剛睡著,所以才有上面一段對白。而賈寶玉居然跟甄寶玉做的是相同的夢,不過他是來到了甄家,而好在甄寶玉提前一會兒醒了,所以才能讓賈寶玉可以與甄寶玉在夢中相見並對話。這個構思實在是有意思。
88、黃土隴頭埋白骨(第83回原文)說罷葬了白骨,離開甄家,先去那佛門寺內剃度出家,再將石頭送回賈門。正是:
奕光交匯剎倐緣,心緒支離塵似煙。
痴怨婪嗔為宿孽,意皈思寂寤心虔。
黃土隴頭埋白骨
而到了第八十三回,作者利用「通靈寶玉」的穿插,讓甄寶玉來賈府「送玉」,這是一件非讓人震驚的大事,因為人們為此情節困惑了很久,在第十八回里有一條批語說過:
第三出《仙緣》;〖夢雙夾:《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到底甄寶玉是怎麼個送玉的情節實在是超乎人們的想像,之前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曾經有很多種假設,現在我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原來如此,而且以前我們從來沒有猜到「通靈寶玉」這次遺失是它自己飛走的,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離奇了!
而這裡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一個自然就是「通靈寶玉」說自己飛了十幾個小時,所以法力不夠了,讓麻煩甄寶玉將自己送回去,可剛才一僧一道來的時候,它應該跟二位打個招呼,這二位也可以送呀?或者也可以麻煩二位再給「通靈寶玉」補充些能量、加些油、恢復些法力不就得了?可它偏不這樣做,非要甄寶玉將自己送回去。這次離家出走算是白折騰了,終點又回到起點,而且還耗費了大量的法力,怪它自己沒提前進行調查,沒規劃好。不過也不對呀?因為此書又叫《石頭記》,也就是說此書是「通靈寶玉」在人間的所見所聞,它就象個記者一樣,或者就象個攝像機,書中寫的這些內容都是它的所見所說明了 ,那甄府被抄家的事也是它寫的呀?在第七十四回的時候通過探春的口早已經講出甄家出事了呀?為什麼「通靈寶玉」明知甄家這樣的下場還要棄明投暗呢?賈家再窮也比被抄家的強吧?所以應該說作者在這些細節的設計上是有偏差的,感覺還是作者考慮得不夠周到,而我們不能太在這些地方較真,應該仔細體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作者這是有意讓兩個寶玉在真實中相見,不然這二人在生活中不太好設計出相見的理由,在第八十回里有還有一條批語說過:
〖庚辰夾批: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牡丹亭》中,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這裡說的是「甄寶玉送玉」是全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情節,是非有不可的,所以不但通過「通靈寶玉」來穿插這個故事,而且還要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發生,這非常值得我們期待。
甄寶玉答應了「通靈寶玉」的要求以後,他接下來做的事首先將白骨葬了,這讓我們想起了在一回甄士隱在《好了歌》注釋中說:
「昨日里黃土隴頭埋白骨」,〖甲戌側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原來我們一直以為這不過是泛泛之筆,現在才知道這是寫實的,而且非常有象徵意義,同樣也是寶玉後回的伏筆,而且批語中指明了是黛玉和晴雯。
在第七十九回里,寶玉祭奠晴雯以後,黛玉出現,還在寶玉做的《芙蓉女兒誄》中挑錯,死活要在「紅綃帳里,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里挑刺。我們都知道晴雯是黛玉之副,寶玉祭奠晴雯就是在暗指後回有黛玉之死祭奠黛玉的情節,所以這裡有好幾條批語說得非常清楚:
寶玉道:「我又有了,這一改可妥當了。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庚雙夾:雙關句,意妥極。〗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靖眉:觀此知,雖誄晴雯,實乃誄誅黛玉也,試觀證前緣回,黛玉逝後諸文便知〗〖庚雙夾:如此我亦為妥極。但試問當面用「爾」「我」字樣究竟不知是為誰之讖,一笑一嘆。一篇誄文總因此二句而有,又當知雖晴雯而又實誄黛玉也。奇幻至此!若雲必因晴雯誄,則呆之至矣。〗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庚雙夾:慧心人可為一哭。觀此句便知誄文實不為晴雯而作也。〗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擬,〖庚雙夾:用此事更妙,蓋又欲瞞觀者。〗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含笑點頭稱妙,說:「果然改的好。再不必亂改了,快去干正經事罷。」
這裡明顯地暗示後回黛玉之死與「黃土壟中」有關係,而批語中已經說得太明白了,這是在指黛玉後回的結果。而正好也是甄士隱在《好了歌》注釋中說的「黃土隴頭埋白骨」相應,也就是說甄士隱提到的也正是後回甄寶玉和賈寶玉埋葬化為白骨的黛玉!所以這一切在前八十回中早有伏筆,只怪我們愚鈍而一直沒有悟出來。所以賈寶玉在後回應該有非常悲壯的大段文字來祭奠並埋葬化為白骨的黛玉,這樣看來黛玉之死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呀!現在我們忽然明白了,為什麼在第五回黛玉的判詞前的畫中介紹了「兩株枯木」了,一方面是指天啟朝和崇禎朝兩個名字里有「木」字的朝代,是明朝兩個從極盛走向敗亡的時期,也正是崇禎皇帝從小到死的過程,都應在了「枯」字上,而同時也是在小說表面故事中黛玉死後沒有被立刻安葬而化為白骨!真是讓人驚心動魄呀!
所以在二十七回黛玉的《葬花吟》之中都是寫實的呀!所以作者的這些設計實在是讓人嘆服,如果不是這些伏筆和暗示,我們永遠也理解不了黛玉的結局,既然有這些伏筆,三百多年來我們還是沒有明白,這確實太可悲了。
甄寶玉就這樣出家了,然而這也是他跟賈寶玉的區別,也就是說二人雖然是「傳影」的關係,跟照鏡子似的,但兩個人還是有差別的,比如甄寶玉就不佩戴「通靈寶玉」,雖然他也有個自己的「林妹妹」,但沒有看到有個類似寶釵這樣的女孩兒倒追他,現在我們知道甄寶玉的「林妹妹」死了,他直接就出家當和尚去了,而不是賈寶玉還要跟寶釵結婚,所以作者確實沒那麼死板,因為甄寶玉畢竟是個小的配角,影射的意味更濃。那他是不是也同樣象徵著「傳國玉璽」呢?我到是認為他這方面的影射並不多,我覺得他主要是在影射賈寶玉,而且更多的是除「傳國玉璽」以外的意思,也就是說更象是影射明朝的遺民或文人。
89、「程高本」的篡改(第83回原文)且說賈家無端丟失通靈玉,寶玉忽然神志不清、人事不醒,急的眾人又是哭喊又是叫人,手足無措,鬧的舉家不寧。賈母近來體弱年高,身體大不如前,由鴛鴦扶著顫微微道:「那是你的命根子,怎麼能丟了。」急令眾人再去各處找找。賈政嘆氣連連,在屋子裡踱步,一時趙姨娘進來了,又說不中用了,要預備後事,早被賈母、賈政罵出去了。賈璉急忙請了張道士進來,賈母迎上去道:「老神仙好,快救救玉兒罷。」張道士堆笑安慰賈母道:「這都是貴府一時疏忽,忘了給他多系塊護身符了,哥兒一旦失玉,便會昏厥,須備個護身符代玉護體。」因親自到床邊給寶玉系了。不大會兒,寶玉蘇醒過來,叫了聲張爺爺好。賈母、王夫人、黛玉、麝月等見了都放下心來。
「程高本」的篡改
這段描寫很有意思,這麼多年過去了,賈寶玉長這麼大了,居然家裡人從來沒有考慮過萬一「通靈寶玉」丟了怎麼辦?一點安全意識都沒有,放在今天這個時代怎麼也得上個保險才成。現在問題出來了,大家慌做一團,趙姨娘一如既往地又出來跟著起鬨,本質難改。以前大家更多的擔心是「通靈寶玉」別被寶玉砸了,不太在意它回丟,不過在在前八十回中有這方面的批語,在第八十回里這樣寫的:
襲人伸手從他項上摘下那通靈玉來,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帶時便冰不著脖子。那寶玉就枕便睡著了。彼時李嬤嬤等已進來了,聽見醉了,不敢前來再加觸犯,只悄悄的打聽睡了,方放心散去。〖甲側: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為「誤竊」一回伏線。晴雯茜雪二婢又為後文先作一引。〗
其實還是有人關心過「通靈寶玉」是否會丟,在秦可卿喪事的過程中,鳳姐更關心「通靈寶玉」是不是丟了,在第十五回里有這樣的描寫:
一時寬衣要安歇的時節,鳳姐在裡間,秦鍾寶玉在外間,滿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鋪坐更。鳳姐因怕通靈玉失落,便等寶玉睡下,命人拿來塞在自己枕邊。
鳳姐還是很小心的,但沒想到後來這樣的事還真的發生了,不過我相信這應該是後回寶玉丟玉的伏筆。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墨菲法則」中說: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也就是說只要時間夠長,樣本空間足夠大,只要理論上有可能性,那一定會發生的。而這個「墨菲法則」真的應在了寶玉的身上,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通靈寶玉」在八十回以後的故事裡一共丟失了三次!我們驚奇地發現,在「後四十回」續書中借用了其中的一次丟失,而將寶玉寫成了個傻子。關於這個問題,我會在寶玉第二次丟玉的時候進行詳細分析。
有位叫wa_yi的網友提醒我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關於在「程高本」中被篡改的寶玉和「通靈寶玉」的歷史和身份。而我以前從來沒有看過「程高本」,對於「後四十回」續書我也只是在不久以前為了研究其中是否借鑒了《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而看了一遍,結果到現在發現也沒留下太多的印象。看樣子「程高本」無論是前八十回還是「後四十回」都值得我們仔細體會,因為這其中的篡改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信息,讓我們能夠明改的原因和目的。「程高本」第一回中有關於「通靈寶玉」來歷的不一樣的描寫:
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自來自去,可大可小。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得入選,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異,來到這青埂峰下,席地坐談,見著這塊鮮明瑩潔的石頭,且又縮成扇墜一般,甚屬可愛。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道也是個靈物了,只是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幾個字,使人人見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後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化地、溫柔富貴鄉那裡駢走一遭。」石頭聽了大喜,因問:「不知可鐫何字?攜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問,日後自然明白。」說畢,便袖了,同那道人飄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那道人道:「原來近日風流冤家又將造劫歷世,但不知起於何處?落於何方?」那僧道:「此事說來好笑,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那時這個石頭因媧皇未用,卻也落得逍遙自在,各處去遊玩。一日來到警幻仙子處,那仙子知他有些來歷,因留他在赤霞宮居住,就名他為赤霞宮神瑛侍者。他卻常在靈河岸上行走,看見這株草可愛,遂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甘露滋養,遂脫了草木之胎,得換人形,僅僅修成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餐「秘情果」,渴飲「灌愁水」。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內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我看過這些文字以後大吃一驚,所以特意找來「程甲本」的影印件,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將文字整理出來。首先我們看到「通靈寶玉」本身並沒有因為聽到一僧一道的聊天而動了凡心想去人間看看熱鬧,而是被這個和尚連哄帶騙給帶走的,這個意義就大不一樣了,這等於被拐賣的味道,是它上當受騙了!而且它在下凡之前已經是個「扇墜一般」大小,省著二位施法了,這到好,不用二位施法術了,省事了。而「通靈寶玉」的身份也變化了,高鄂和程偉元找個理由把它跟神瑛侍者合二為一了,這到是省事了,然而卻是大錯特錯了,要知道「通靈寶玉」和神瑛侍者各有自己不同的象徵意義,「通靈寶玉」更象徵著作者,而神瑛侍者象徵著「傳國玉璽」,這是無全不同的兩個角色,它們有不同的意識,不同的理念,甚至寶玉後來動不動要砸了「通靈寶玉」,按「程高本」的篡改,這不等於寶玉自己砸自己嗎?所以邏輯上都講不通。
可能是高鄂和程偉元覺得「通靈寶玉」和賈寶玉分開來寫太麻煩,或者根本沒有領悟這二者身上的本意,而更有可能的是續書人為了把「後四十回」續書中的「調包計」描寫的更精彩,所以寶玉丟了「通靈寶玉」需要嚴重變傻,於是只好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要知道續書的精華就是這個蹩腳的「調包計」。總之這是對原著嚴重的篡改,可謂暴殄天物!其魚目混珠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而我們從《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第八十三回的情節來看,雖然寶玉因為遺失「通靈寶玉」受到了影響,也只是昏迷,而且還有救,但如果因為「通靈寶玉」而寶玉沒有任何反應也挺沒意思的,那意味「通靈寶玉」對寶玉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作者巧妙地找了個借口將寶玉恢復了正常,相信飽受「程高本」影響的讀者們可能一時接受不了,這都是上了「狗尾續貂」的續書人的當了。
所以「程高本」的意義相當重大,它幫助我們看到在前八十回中到底有哪些內容是敏感的,是為滿清政府所不能容忍的,其實這也是揭秘《紅樓夢》的本質,可是多年來好象從來沒有哪個專家從這個角度來研究,而且對於脂批本中這些露骨的反清字句視而不見,更不去思索「程高本」上篡改的原因,這是非常遺憾的。篡改後的「程高本」取代了鈔本《石頭記》而成為主流,這也反應了滿清政權在對付《紅樓夢》這一有明顯反清性質的反書中所採取的巧妙手段,而且取得了驚人的成果,自從「程高本」出現以後,鈔本《石頭記》就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而成為我們現在夢寐以求的珍品。
90、甄寶玉送玉(第83回原文)約過了一月,這日忽聽門外有奴才來報:「外頭來了一個和尚,手裡拿著二爺丟的這塊玉,說是送玉來了。」賈母忙叫人去請,只聽外頭傳進來道:「原來是甄家的寶玉來了。」眾人急忙迎了出去,卻見賈璉同甄寶玉攜手進來。甄寶玉先是合掌行了出家人之禮,後又對賈母等鞠躬。賈政忙命人搬了椅子讓他坐了。賈母、王夫人與他敘兩家交情,談起往事都嗟嘆不已。甄寶玉從懷裡掏出通靈玉,尤氏從他手中接了玉過來給賈母。賈母過來一把攥在手裡,摩挲半天才道:「可回來了。」王夫人拿著玉,由麝月跟著出去找寶玉去了。黛玉、探春等也鬆了一口氣。眾丫鬟打量著甄寶玉,都驚訝笑道:「怪了,這人同咱家的寶二爺一個模樣。」甄寶玉笑道:「那年我到過貴府做客,施主怎麼反不記得了?」眾人納罕道:「玉兒怎麼叫你得了?」甄寶玉道:「待貧僧細細講來。」因一五一十說了一遍,聽的滿屋子不住唏噓落淚。且說寶玉正在怡紅院就寢,忽見麝月進來對他道:「家裡來了客人,老太太要你去見,是江南甄家的寶玉來了。」寶玉聽王夫人提起過甄寶玉與自己相貌無二,早就想爭睹為快,急忙穿衣往這邊來,看到里里外外站了好多人,有個和尚正坐著同賈母談敘寒溫,仔細一看,那人相貌果同自己一樣,忙上前拜見。甄賈寶玉彼此都有似曾相識之感,寶玉見他文采斐然,對答如流,侃侃而談,識見不俗,甚是心敬,想到那年夢中之景,如今再聽他所談又皆是高論,因把甄寶玉當個同心知己,也坐在他旁邊,兩個人謙恭的說著話。寶玉既因初次見面,不便造次,且又賈環賈蘭在坐,口中誇讚道:「久仰芳名,無由親炙。今日見面,真是謫仙一流的人物。世兄是萬人里出拔之最清最雅的,小弟是極污極濁的一等庸物,忝附同名,殊覺玷辱了寶玉這兩個字。」甄寶玉道:「施主謬讚,實不敢當。弟是至濁至愚,只不過一塊頑石耳,貧僧少時不知分量,自謂尚可琢磨。豈知家遭消索更比瓦礫猶殘,佛說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寶玉聽了,心裡甚是讚歎,不知不覺把些佛理潛移默化記在心裡了,又聽他說道:「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寶玉聽了如醍醐灌頂一般,再次向他討教。甄寶玉道:「討教談不上,不過是這般道理。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賈政見他說了很多,怕他口渴,忙止住了,要李貴端了茶給他,再慢慢細說。甄寶玉起身施禮道:「貧僧來了這麼多時,也該回去了。」賈母那容他走,忙命小廝將他扶到內間歇息,甄寶玉只得進了套間坐著。且說寶玉才剛聽了他這一番高論,如夢初醒一般,又是嗟嘆又是嘻笑,自言自語道:「我原來竟是個痴子,枉在紅塵空讀多年,竟不知何為形,何為心,這回我必是要隨他一同走了,離了這俗世凡塵,我也要做出家人。」賈母、賈政等聽他說些痴話,都唬的忙過來勸道:「又從那裡想起這樣荒唐話頭,還不快滅了念想。」因命小廝將寶玉攙了出去,大家也都散了。賈政指示李貴守著甄寶玉服侍他,自己邊走邊忖度著要多留他住幾日,忽見李貴來報,說甄寶玉已經告辭走了,攔也攔不住。賈政急道:「他大老遠來了,咱們還沒有好好謝他,怎又讓他走了?」又罵李貴留個人都留不住,慌忙派人到大門外去找,已經找不見了,不免嗟嘆了一回。
甄寶玉送玉
千呼萬喚,甄寶玉真的和賈寶玉相見了,我們終於知道了所謂的「甄寶玉送玉」的故事是怎麼回事了,在第十八回有這樣一條困惑了人們很久的批語:
第三出《仙緣》;〖夢雙夾:《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我以前一直對這個場景相當期待,可人們誰也沒有想像出「通靈寶玉」會自己離家飛走,所以這樣看來如果不是這個《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我們將永遠無法猜出這個情節,看來作者腦筋急轉彎了一下,於是幾乎成了千古之謎。
我在上學的時候開始起就酷愛理論物理,就是最高深的那種讓人很暈的頂極物理理論,比如相對論、弦理論以及最近非常有名的「希格斯波色子」之類的,總之我對世界的本源的秘密情有獨衷。而理論物理中有一件事非常的神奇:大家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質子和電子組成,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後來又發現了帶正電荷的電子,被稱為「正電子」,而「正電子」與我們熟悉「負電子」電的極性相反,於是二者相遇就會發生「湮滅」的現象,也就是說兩個電子結合以後全都消滅而放出能量,變成了兩個光子到處亂飛,這個過程有點象原子彈爆炸,就是物質轉化成能量,遵循的是E=MC^2的這個公式,也就是說放出的來的能量相當巨大。所以我以前一直想像甄寶玉和賈寶玉兩個人一「真」一「假」,似乎也是極性完全相反,如果真的有一天二人相見的時候會不會也是這樣的結果呢?好在《紅樓夢》的作者沒有學過理論物理,所以沒有設計出這樣的情節。而在第八十三回里兩個寶玉的歷史性相會,這個情節並沒有讓人感覺特別離奇,甚至有些平淡而讓人失望,相比較而言更象是個伏筆。
甄寶玉也算是個活雷鋒了,居然「貨玉上門」,這也是他出家以後做的第一件善事,所以賈家上上下下對他非常感激,但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很困惑:
「那年我到過貴府做客,施主怎麼反不記得了?」
這話從何說起呢?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前八十回中沒有這個情節,而且這個情節也是不合理的,因為甄家和賈家相隔很遠,所以二人相見不太容易,如果甄寶玉真的來過賈府,一定是件大事。在第五十六回賈寶玉夢中與甄寶玉相見的時候,賈寶玉在之前的生活中從來沒見到過甄寶玉,而這一回之後的情節中也不可能有甄寶玉來賈府的情節,所以這就奇怪了,不知道是甄寶玉記錯了還是作者記錯了。而且從道理上來說在這之前也不應該有甄寶玉來過的情況,不然這回跟賈寶玉相見就沒有讓人意外的感覺了。那這又是指什麼呢?難道是指在老的《石頭記》鈔本中前八十回的內容跟我們現在看到的不一樣?還是說當年夢中來過?在第五十六回他確實這樣說的:
寶玉聽說,心下也便吃驚。只見榻上少年說道:「我聽見老太太說,長安都中也有個寶玉,和我一樣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個夢,竟夢中到了都中一個花園子裡頭,遇見幾個姐姐,都叫我臭小廝,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裡頭,偏他睡覺,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可這也不算是甄寶玉來賈家坐客呀?只能算是夢遊,再說他夢裡來過,這樣的事賈府誰還能知道?居然他還好意思反問賈家的人說:「施主怎麼反不記得了?」看來兩個「平行時空」之間也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
甄寶玉跟賈寶玉長得一模一樣,跟照鏡子一樣,讓人深感驚奇,賈家應該調查一下王夫人當年是不是生過雙胞胎,是不是有不檢點的行為。我到是覺得賈家這回應該把甄寶玉留下來,萬一賈寶玉出事了,賈家還能有個備胎。而甄寶玉給賈家講述「通靈寶玉」是如何到自己手裡地過程,賈家人居然信他的話了,這樣的話怎麼能信呢?太不靠譜了吧?既然他說「通靈寶玉」能飛,而且還會說話,所以應該立刻拿出來好好審一審、驗一驗才對。奇怪的是「通靈寶玉」回到賈家也不說話了,不知道是怕賈家人心理有愧還是它在賈家從來就沒法說話。
我說過甄寶玉和甄府是賈寶玉和賈府的「傳影」關係,應該類似於照鏡子,這一點在第五十六回里作者向我們解釋過。現在看來甄家所在的「平行宇宙」的時候比賈家的要快,也就是說甄寶玉提前經歷了家亡人散各奔騰的過程,然而甄寶玉太不夠意了,既然是這樣,他就應該藉此次來賈家送玉仔細介紹一下自己家的不幸遭遇,提醒賈家別重蹈覆轍才對,就象之前他對「通靈寶玉」介紹自己家亡的過程一樣,如果出家人積德行善,這才是善莫大焉的行為。可他居然提都不提,甘看著賈家在這之後走向滅亡,這是什麼居心呀?還是說自己家敗了,只有看著賈家也同樣家敗他心理才平衡不成?
也許這有點象一些好萊塢的時間穿越電影,主人公來到了過去,知道要有可怕的災難發生,於是他努力要告訴人們試圖改變歷史,可後來還是失敗了,因為歷史是不可改變的,是命中注定的,不然就違反了「因果論」,比如一個人如果回到過去自己還沒出生的時候殺死自己的祖父,會有什麼後果,於是就出現了兩個結論:一、祖父死了,而主人公還在,因為兩個人是兩個獨立的人;二、兩個人都消失了,因為既然祖父都沒有了,那主人公更不可能存在了。
也許《紅樓夢》的作者明白這一點,雖然甄寶玉所在的時間要比賈寶玉早很多,但兩個時空出現交叉的時候,他居然對賈家什麼也不說,正所謂「天機不可泄漏」,以防止賈家的故事沒有辦法講下去,所以忍心看著賈家走向滅亡,也夠心狠的。
而出了家以後的甄寶玉也有一個非常典型的問題,我的印象是有某種信仰的人有任務似的,努力通過各種機會發展自己的成員,以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佛家、道家甚至現在的一些邪都都是這樣,所以甄寶玉拚命藉機向賈寶玉灌輸佛家的理念,試圖將賈寶玉侃暈,然後二人一起出家,沒想到賈寶玉還真被侃暈了,非要跟他一起去,可惜甄寶玉早走了一步。可能是因為他還是怕改變歷史,所以甄寶玉匆匆離去。而甄寶玉的出家也是賈寶玉後回出家的重要伏筆,所以寶玉後回出家,也算是甄寶玉提前做了思想工作。
然而他在跟寶玉說的話中有這樣一句非常讓人吃驚:
「國土危脆」
這明擺著是在說他所在的「平行宇宙」中不但已經甄家已經家破人亡,而且國家也已經破敗,作者以家寓國的手法開始顯現。而在第八十三回以前的所有文字中,從來沒有提到過國家如何如何,最多只是提到出現了天災,人們的吃飯成了問題,可從來沒提到過國家出現危機,所以從這個九回單元來看,假事將盡,而真事越來越顯露出來。
在第十八回元春點戲的批語中提到了「甄寶玉送玉」的情節,然而還提到了這個故事是「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那我們現在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沒看出來呀?也許批書人看的角度不一樣,因為《紅樓夢》最為關鍵的情節應該就是後面賈家之敗以及黛玉之死,本質上這兩個完全是一件事,而甄家已經提前上演過了,所以批書人認為這同樣是非常關鍵的情節,只不過是講述方式和角度不同而已。不然如果我們僅從這段描寫來看,我們似乎看不出是「大過節、大關鍵」處。
推薦閱讀:
※面相學中,史上最完整的面相分析(下)
※秦陽明面相分析:嘴唇薄的人薄情嗎?
※《天盤九星》排法分析之奇門遁甲
※《神峰通考》中八字分析(七)
※面相分析眉毛看命運 隱者黑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