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你唔知嘅十件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跳去: 定向、 搵嘢

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期 1939年9月1號—1945年9月2號
地方 歐洲、太平洋、北非、東南亞、中東、地中海
結果 同盟國贏咗。美國同蘇聯變做超級大國,發生冷戰。歐洲霸權時代完咗,歐洲走向合作
起因 歐洲戰區:波蘭戰役亞洲戰區:盧溝橋事變非洲戰區:衣索比亞抗意戰爭太平洋戰區:珍珠港事件
邊個打
同盟國

中國

英國

法國

美國(1941年後)

蘇聯(1941年後)

同第啲

軸心國

納粹德國

日本

義大利

同第啲

主帥

蔣介石

富蘭克林羅斯福

丘吉爾

戴高樂

史太林

同第啲

希特拉

東條英機

墨索里尼

同第啲

死傷
士兵死亡:16,000,000人平民死亡:45,000,000人合計死亡:61,000,000人 士兵死亡:8,000,000人平民死亡:4,000,000人合計死亡:12,000,00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係迄今人類搞出嘅最大陣仗,死最多人(約莫8300萬人),破壞亦最勁。

場仗高潮嗰陣,有成61國同地方一齊打,捲入超過17億人。打仗雙方係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嘅反法西斯同盟,同埋德國、日本、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組成嘅軸心國集團。烽煙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同埋大洋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同埋北冰洋。

雖則話響1939年9月前,中國嘅抗日戰爭,衣索比亞嘅抗意戰爭等等嘅反法西斯嘅抵抗已經開始咗,但係一般認為戰爭係由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國宣戰開始,去到1945年8月15日(亞洲)/8月14日(美洲)日本向同盟國投降先至完。

目錄[收埋]

  • 1 背景
  • 1.1 歐洲戰線背景
  • 1.2 亞洲戰線背景
  • 2 戰爭經過
  • 2.1 歐洲戰爭
  • 2.1.1 閃電攻擊波蘭 (1939)
  • 2.1.2 轉戰丹麥 (1940)
  • 2.1.3 攻佔法國 (1940)
  • 2.1.4 敦克爾克大撤退
  • 2.1.5 不列顛空戰 (1940-1941)
  • 2.1.6 進攻蘇聯 (1941)
  • 2.1.7 大西洋海戰
  • 2.1.8 登陸諾曼第 (1944)
  • 2.1.9 反攻德國 (1943-1945)
  • 2.2 地中海、非洲及中東戰爭
  • 2.3 亞洲戰爭
  • 2.3.1 日本入侵中國 (1937-1945)
  • 2.3.2 日本控制印支半島
  • 2.3.3 日本大舉南下東南亞
  • 2.3.4 蘇聯入侵滿洲
  • 2.4 太平洋戰爭
  • 2.4.1 日本偷襲珍珠港
  • 2.4.2 中途島戰
  • 2.4.3 塞斑島戰同埋硫磺島戰
  • 2.4.4 東京大轟炸
  • 2.4.5 廣島同埋長畸嘅原子彈轟炸
  • 3 戰後影響
  • 4 同盟制度
  • 4.1 同盟國
  • 4.2 軸心國
  • 5 名將
  • 5.1 美國
  • 5.2 德國
  • 5.3 日本
  • 5.4 蘇俄
  • 5.5 英國
  • 5.6 其它國家
  • 6 武器裝備
  • 6.1 飛機
  • 6.2 裝甲車輛
  • 6.3 艦隻
  • 6.4 彈藥
  • 6.5 其它武器
  • 7 資料庫
  • 7.1 圖文資料
  • 7.2 影音資料
  • 8 參攷
  • 背景 [編輯]歐洲戰線背景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嘅德國,喺凡爾賽條約下無咗部份國土,國防建設俾人管制,唔准有空軍,唔准入口軍火。經濟就因為要賠錢畀人而崩潰。

    後來,德國政府開始唔理凡爾賽條約,又想再整大軍隊。保皇派、德國民族主義者同埋前軍隊將領開始質疑凡爾賽條約,德國民族主義者認定一次大戰戰敗係國內嘅猶太人做成。加埋一次大戰時俄國打輸畀德國,德國利用同俄國蘇維埃政府簽嘅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吞咗俄國9成煤礦、有人口嘅領土,德國開始重整經濟。

    1933年開始,由希特勒帶領嘅德國開始走向軍事強國,全國轉到納粹化,成立第三帝國,喺1933至1939年,德國重整軍備就使咗140億。重利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試凡爾賽條約中唔畀用嘅坦克同飛機。又重新打造凡爾賽條約唔畀嘅軍艦。

    1935年,希特勒宣佈恢復兵役制。1936年,希特勒宣佈德國重奪萊茵蘭非軍事區。1938年3月,希特勒宣佈德國同奧地利合併。1939年3月,希特勒宣佈攞咗捷克斯洛伐克除蘇台德地區剩低嘅地方。1939年9月,德軍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西歐戰線開始。

    亞洲戰線背景 [編輯]

    蔣中正,喺嗰陣,佢係中國軍隊嘅最高統帥,同時兼任埋盟軍中國戰區嘅總司令

    日本喺19世紀末搞明治維新,科技及軍事上向西方學習。19世紀亞洲多國軍事薄弱,東南亞多處一早就係西方列強嘅殖民地,當中中國晚清時期沿海地區更加係各列強佔領嘅對象。日本學咗西方殖民式發展方向,以軍事同埋政治擴大自己國力。

    喺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同1904-1905年日俄戰爭打贏咗之後,日本認定軍事強國嘅發展方向無錯。特別係日俄戰爭令日本成為第一個喺大型軍事戰爭打敗西方國家嘅亞洲國家 [未記出處或冇根據]。令日本軍方可以喺日本國內更加有權。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攞咗台灣,1910年日本攞埋韓國。

    1918年日本開始軍事佔領中國東北地區,日軍攞咗哈爾濱沿海地區。1928年,日本軍方同埋佢個政府炸死咗中國東北軍閥張作霖。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佔領中國東北。

    日本國內喺1890至1930年,因為軍方喺中國台灣、東北同埋韓國嘅經濟掠奪,令日本國內民眾得到唔少經濟上嘅好處,日本國內根本無聲音表達日本佔領其他國家有問題。而日本軍方長打長勝,政治權日大。關東(指中國山海關以東)地區嘅日本關東軍更加好似英國殖民時期嘅東印度公司,完全喺中國東北成為一個王國。

    日本喺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以殖民管理及軍事保護日本資產嘅方法,入主中國東北,佔領大量鐵礦同埋煤礦資源,又發展工業,強化日本軍事經濟,安排日本人殖民到呢一區。1932年成立佢嘅附庸國「滿洲國」,當時日本關東軍嘅軍事目標係以中國東北為基地,進攻蘇聯遠東地區,明顯係因為蘇聯嘅軍事威脅遠遠大過中國。

    日本雖然同中國喺河北一直有小型衝突,但中國軍主力被蔣介石調咗去打中國共產黨。1936年西安事變後,嘅蔣介石先至認真對抗日本嘅侵略。

    同時1936年,日本發生二二六兵變,日本統制派得權,同時以陸軍為主嘅軍方高級人士得到勝利,就因為統制派以日本軍國主義為核心,日本軍國主義形式軍事對外侵略完全展開。因為蘇聯嘅軍力,日本關東軍放棄西進,改為南下完全發動侵略中國嘅戰爭。

    戰爭經過 [編輯]歐洲戰爭 [編輯]

    戰爭初期,希特勒知道德國嘅最大敵人係法、英、蘇聯三國。希特勒一方面先避開唔同呢三個國家一齊打,一方面就軍事侵佔德國附近嘅弱國,另一方面外交上特別先同英國以及蘇聯保持和平。希特勒動用嘅係遠和近攻嘅策略。

    由於美國喺德國橫掃歐洲時持觀望態度,英國同埋法國陸軍兵力弱,蘇聯又未向德國開戰,導致德國納粹黨軍隊不斷坐大,喺西歐長戰長勝。

    閃電攻擊波蘭 (1939) [編輯]

    當1939年9月德國閃電攻擊波蘭,英國同法國立即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但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德國同法國只係假戰(英文:Phoney War)、怪戰(法文:Dr?le de guerre)、靜坐戰(德文:Sitzkrieg)。呢個時間德法只有小型衝突。

    轉戰丹麥 (1940) [編輯]

    當大家估計德法大戰就開始時,德國反而由1940年4月9號開始進攻丹麥同挪威。丹麥打咗唔夠6個鐘就投降;英法兩國雖然都出兵支援挪威,但不敵德國而要撤退,挪威打咗兩個月就被佔領。

    德國喺法國邊境先保持小型衝突嘅戰略好成功,因為攞咗丹麥同挪威就可以完全保障德國本土鐵礦供應,對軍事生產有利,反而德法邊界只係戰壕,對德國嚟說,遲的先進攻都唔怕。

    攻佔法國 (1940) [編輯]

    1940年5月10號,德軍先開始進攻比利時、荷蘭同盧森堡。5月12號,德軍至正式大舉入侵法國。

    1940年6月14號,德軍佔領巴黎,到咗6月22號,短短一個半月,法國大部份地方被佔領,6月25號,法國簽署停戰條約,法國東北同南部有三分二土地由德軍管理,剩低三分一由德國嘅傀儡政府維希法國(en:Vichy France)政府管理,法國政府同法軍亦撤退到英國,法國本土就只有剩餘遊擊隊以及地下組織對抗德國。

    敦克爾克大撤退 [編輯]

    不列顛空戰 (1940-1941) [編輯]

    1940年-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空戰。戰役喺1941年號以德國嘅失敗告終。而呢次戰役亦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嘅空戰。

    進攻蘇聯 (1941) [編輯]

    1941年6月22號,德軍開始進攻蘇聯。德軍初時打得好順利,不過蘇聯紅軍成功將戰事拖到冬天,加上德軍補給方面出問題,令蘇聯紅軍有機會反擊德軍。德軍進攻蘇聯最終令自己損失大量軍力。

    大西洋海戰 [編輯]

    登陸諾曼第 (1944) [編輯]

    大戰以諾曼第(Normandy)登陸戰最為人熟識。經過周密嘅計劃同埋充足準備,加上充分合作,將士奮勇,15.6萬人嘅盟軍晌1944年6月6日(D-Day)由諾曼第呢個缺口登陸。

    反攻德國 (1943-1945) [編輯]

    自德軍開始進攻蘇聯遭遇重創之後,蘇聯紅軍自1943年開始反攻德國,加上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第,從此德國陷於東西夾擊,腹背受敵嘅局面。

    蘇聯紅軍喺1944年收復自己所有領土,並且同德軍打到東歐,1945年開始入侵德國。至於盟軍喺登陸諾曼第之後首先解放法國,踏入1945年就開始入侵德國。

    1945年5月蘇聯紅軍攻陷柏林,德國投降,歐洲戰事打完。

    地中海、非洲及中東戰爭 [編輯]亞洲戰爭 [編輯]

    日本入侵中國 (1937-1945) [編輯]

    1937年7月7號,日本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進佔中國河北、北平地區。中國國民政府先明確同日本全面開戰。而整個八年抗戰則係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嘅紅軍主導並最終獲得勝利[1]

    1937年11月,日軍攻佔上海。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中國國民政府首都南京,進行屠殺、強姦以及縱火搶掠,有20萬以上平民同戰俘被屠殺,中國歷史入面稱之為南京大屠殺。中國國民政府將主要政府機構搬去武漢,又有計劃以重慶為大後方根據地。呢個時間,日本軍佔領上海以及南京一帶長江三角洲地區同佢哋一直佔領嘅華北地區唔相連。日本軍力大部份已投入中國地區,可以再投入兵力唔多,軍方希望快啲完全控制中國,要中國國民政府蔣介石投降,但蔣介石唔接受,呢個情況令日本軍方急於打通中國徐州。

    1938年1月至5月,中日兩方喺中國徐州打攻防戰,其中台兒莊戰役第一次出現日軍重大傷亡。雖然一場戰役唔可以改變戰局,但就証明咗打低日軍並唔係冇可能。6月日軍佔攻佔徐州。同期1938年2月15日開始,日軍開始用轟炸機對重慶打戰略轟炸,歷史叫重慶大轟炸。

    1939月6月,日軍進攻武漢,國民政府軍聯同中國共產黨軍隊一齊防守武漢地區,史稱武漢會戰,係中國抗日戰爭入面中國同埋日本最大嘅會戰,1939年10月日軍攻佔武漢,中國將主要政府機構搬去重慶。雖然武漢失守,但日軍死亡人數有成四萬人咁多,保衛戰證明日軍想速戰速決係無可能。同埋證明只要當時中國國民政府好好用兵,加埋中國共產黨軍隊,係可以拖住日軍前進。

    1939年10月後,國共軍隊喺華北晉南地區發動游擊戰,呢次中國共產黨叫做百團大戰,以日軍成功打擊游擊戰完結。呢次戰爭雖然唔係改變中日戰局好多,但就引起中國共產黨內部人事、軍事及發展方向嘅討論。

    同期1939年9月,日軍進攻廣州,因為中日雙方主要軍力全部加入武漢會戰,廣州戰役地區戰場就細。中國都唔派重兵守。10月,日軍完全佔領廣州地區。

    日本控制印支半島 [編輯]

    喺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海軍打贏咗之後,日本海軍雖然大力開發軍事科技,建造船艦,但日本海軍就因為無戰場,完全無戰績,日本海軍幾十年成為協助陸軍及關東軍嘅角色,係日本國內權力唔及日本陸軍,特別係關東軍,日本海軍一直等待一展實力嘅機會。日本海軍目標自然係東南亞各國,希望為日本自己搶奪東南亞石油、橡膠、木材等資源。

    1940年,法國本土面對德國嘅入侵,無力保護佢嘅法屬印支半島殖民地。法屬印支半島包括而家嘅越南、柬埔寨同埋寮國。9月中,日本用外交手段要求納粹傀儡維希法國政府畀日軍喺印支半島活動,日本又唔畀佢用鐵道,目的係唔畀印支半島向中國運輸物資,之後日軍更加控制印支半島機場同埋港口。

    9月27日,日本同德國同埋義大利簽定軸心國協議。

    日本大舉南下東南亞 [編輯]

    偷襲珍珠港同一時間左右,日本於12月7號同時自印支半島向泰國同埋英屬馬來西亞進兵。偷襲珍珠港後第二日,日本於1941年12月8號向香港進攻,12月25號香港淪陷。港英總督楊慕琦向日軍投降。當日,日軍喺香港赤柱對醫院嘅病人進行屠殺。

    1942年1月31號,英軍喺馬來西亞半島完全失利,退守新加坡。2月9號,日軍向新加坡進兵。2月14號,日軍喺新加坡進行亞歷山大醫院屠殺。2月15號,即係華人農歷新年嘅一日,新加坡淪陷;英軍軍官Lt. Gen Percival向日軍投降。

    蘇聯入侵滿洲 [編輯]

    1945年8月9號,蘇聯入侵偽滿洲國,好快就打敗日本關東軍。

    太平洋戰爭 [編輯]

    日本偷襲珍珠港 [編輯]

    喺控制印支半島後,如果日本重南下,佢哋自覺會直接同一早已經擁有太平洋制海權利益嘅美英等國開戰,加上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影響日本經濟同工業生產,日本海軍於是用咗佢哋海軍大臣山本五十六嘅計劃,由海軍中將南雲中一為司令,進行一次針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嘅完美海上攻擊。

    呢個係二次大戰嘅轉捩點,喺1941年12月7號7點55分(夏威夷時間),日本偷襲珍珠港,摧毀咗美國太平洋艦隊40幾隻戰艦、450架飛機。偷襲入面有成4500個美軍傷亡。之後嗰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晌華盛頓宣佈向日本正式宣戰,係美國正式參與大戰。無幾耐,英國、中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等等廿幾個國家紛紛對日本宣戰,太平洋亦成為歐洲之外,另外一個戰區,一次真正嘅「世界」大戰算係爆發喇。

    中途島戰 [編輯]

    1942年6月4號喺太平洋中間,兩個只有佔地7.7平方公里嘅中途島附近海域發生咗一場海戰,成為美國反擊日本聯合艦隊嘅轉戾點,美國以企業號、大黃蜂號同埋約克鎮號打沉日本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蒼龍號等四艘航空母艦,重創日本帝國海軍。日本損兵折將,尤其係經驗飛行員。

    塞斑島戰同埋硫磺島戰 [編輯]

    1944年,日軍好多海軍船隻已經俾美國打沉,美軍開始利用跳島戰略去攻打日本喺西太平洋嘅小島,目的係可以一路打到日本九州,畀佢哋嘅轟炸機去轟炸日本本土嘅城市,登陸日本本土。

    1944年7月9號,美軍攻佔塞斑島。1945年3月26號,美軍攻佔硫磺島。

    東京大轟炸 [編輯]

    1944年,美軍攞咗塞斑島後,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轟炸,其中東京喺1945年3月9號夜晚,俾美軍三百幾架轟炸機用燃燒彈大轟炸,當中東京東部全區被燒,火焰高至15000米,形成火焰台風。日本政府話有八萬人死,一百幾萬人無咗屋企。連同名古屋同埋大阪俾美軍用燃燒彈大轟炸,日本自己叫做東京大空襲。

    廣島同埋長畸嘅原子彈轟炸 [編輯]

    喺1945年7月美國已經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呢段時間重係以有條件停戰同美國傾談判條件,而唔係無條件投降,同時美軍發現日本九州部署嘅軍隊數目大過佢哋之前估計,美國總統杜魯門同埋軍方都擔心如果派兵登陸九州,美軍傷亡會好大。就喺呢個時間,美國曼哈頓計劃向美國政府報告原子彈研製成功,當時美國總統同埋軍方只係知道原子彈係一個大炸彈,一個炸彈掟落去就好過用成隊轟炸機掟一堆炸彈,其實嗰陣時曼哈頓計劃成員自己對核攻擊會係點,原爆輻射嘅影響係完全唔清楚,喺只係分析用原子彈炸城市比較快、比較方便同唔需要美軍陸兵登陸九州因素下,美國總統杜魯門同埋軍方決定掟原子彈攻擊日本城市。

    1945年8月6號,美國向日本廣島掟一粒叫「細路仔」嘅原子彈。但日本唔肯投降,所以三日後(1945年8月9號),美國再向日本長崎掟一粒叫「肥佬」嘅原子彈。

    兩粒原子彈同埋蘇聯進攻滿洲令到日本喺1945年8月15號答應無條件投降,並喺9月2號喺東京灣停泊嘅密蘇里號上簽降伏文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打完。

    戰後影響 [編輯]

    其實二戰完之後,仍然有好多問題,好似美蘇冷戰。至於日本就因為美國廣島同埋長崎掟原子彈搞到而家都重受緊核幅射影響。而中國國民軍就因為大傷元氣而輸之後內戰,造成中國台灣兩岸分隔,中國大陸陷入共產黨統治。

    同盟制度 [編輯]同盟國 [編輯]

  • 美國
  • 英國
  • 伊朗
  • 墨西哥
  • 沙烏地阿拉伯
  • 土耳其
  • 埃及
  • 利比利亞
  • 阿根廷
  • 中國
  • 澳洲
  • 軸心國 [編輯]

  • 德國
  • 義大利
  • 日本
  • 匈牙利
  • 羅馬尼亞
  • 斯洛伐克
  • 保加利亞
  • 南斯拉夫
  • 克羅埃西亞
  • 名將 [編輯]

    美國 [編輯]

  • 巴頓
  • 麥克阿瑟
  • 德國 [編輯]

  • 古德里安
  • 隆美爾
  • 日本 [編輯]

  • 山本五十六
  • 蘇俄 [編輯]

  • 朱可夫
  • 英國 [編輯]

  • 蒙哥馬利
  • 其它國家 [編輯]

    武器裝備 [編輯]飛機 [編輯]

  • 戰鬥機
  • 美國
  • P-40戰鷹
  • P-36
  • P-39空中眼鏡蛇
  • 德國
  • Me 262戰鬥機
  • 日本
  • 零戰
  • 蘇俄
  • 英國
  • 噴火戰鬥機
  • 其它國家
  • 轟炸機
  • 美國
  • B-18大刀式轟炸機
  • B-24解放者式轟炸機
  • B-25米契爾式轟炸機
  • B-26劫掠者式轟炸機
  •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 B-32統治者式轟炸機
  • B-34 Ventura
  • A-20 Havoc
  •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 A-26侵略者式轟炸機
  • A-36阿帕契式轟炸機
  • 德國
  • Ju 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 日本
  • 蘇俄
  • 英國
  • 其它國家
  • 裝甲車輛 [編輯]

  • 坦克
  • 美國
  • 德國
  • 鼠型坦克
  • 虎型坦克
  • 日本
  • 蘇俄
  • T-34
  • 英國
  • 其它國家
  • 突擊炮
  • 美國
  • 德國
  • 三號突擊炮
  • 日本
  • 蘇俄
  • 英國
  • 其它國家
  • 列車炮
  • 德國
  • Gustav超重型鐵路炮
  • K5列車砲
  • 卡爾600mm自行迫擊炮
  • 其它國家
  • 艦隻 [編輯]

  • 戰列艦
  • 美國
  • 德國
  • 日本
  • 大和號
  • 武藏號
  • 長門號
  • 比睿號
  • 榛名號
  • 伊勢號
  • 蘇俄
  • 英國
  • 其它國家
  • 巡洋艦
  • 美國
  • 德國
  • 日本
  • 蘇俄
  • 英國
  • 其它國家
  • 航空母艦
  • 美國
  • 德國
  • 日本
  • 瑞鶴號
  • 飛鷹號
  • 大鳳號
  • 蘇俄
  • 英國
  • 其它國家
  • 潛艇
  • 美國
  • 德國
  • 日本
  • 蘇俄
  • 英國
  • 其它國家
  • 彈藥 [編輯]

  • 美國
  • 德國
  • 日本
  • 93式氧氣魚雷
  • 蘇俄
  • 英國
  • 其它國家
  • 其它武器 [編輯]

  • 美國
  • 德國
  • 日本
  • 蘇俄
  • 英國
  • 其它國家
  • 資料庫 [編輯]圖文資料 [編輯]影音資料 [編輯]

  • 紀錄片
  • 一寸山河一寸血(zh:一寸山河一寸血)
  • 故事片
  • 男人們的大和(jp:男たちの大和/YAMATO)
  • 殲滅任務 (ru:Перегон (фильм))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en: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 (film))
  • 最後的空降兵 (en:The Last Drop)
  • 鋼琴戰曲 (zh:鋼琴家 (電影))
  • 珍珠港 (en:Pearl Harbor (film))
  • 大敵當前 (zh:兵臨城下)
  • 沒有出口的海 (jp:出口のない海)
  • 科幻片
  • 魔女潛艦(jp:ローレライ (映畫))
  • 維基同享有多媒體嘅嘢: 第二次世界大戰(類)參攷 [編輯]

    1. "真的有八年抗戰嗎?".

    由 "http://zh-yue.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第二次世界大戰&oldid=744656" 收 屬於2類:

  • 有啲嘢冇根據嘅文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Navigation menu個人工具

  • 開戶口
  • 簽到
  • 空間名

  • 文章
  • 討論
  • 變換

    去睇

  • 編輯
  • 修改紀錄
  • 動作

    導覽

  • 頭版
  • 目錄
  • 正嘢
  • 是但一版
  • 最近修改
  • 交流

  • 說明書
  • 聯絡處
  • 社區大堂
  • 捐畀維基百科
  • 工具箱

  • 有乜連過嚟
  • 連結頁嘅更改
  • 上載檔案
  • 專門版
  • 印得嘅版本
  • 此版明細
  • 引用呢篇文
  • 第啲語言

  • Afrikaans
  • Alemannisch
  • Aragonés
  • nglisc
  • Asturianu
  • Az?rbaycanca
  • Баш?ортса
  • Boarisch
  • emait??ka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ца)?
  • Български
  • Bislama
  • Brezhoneg
  • Bosanski
  • Буряад
  • Català
  • Chavacano de Zamboanga
  • Cebuano
  • Corsu
  • Q?r?mtatarca
  • esky
  • Ч?вашла
  • Cymraeg
  • Dansk
  • Deutsch
  • Zazaki
  • Dolnoserbski
  • Ελληνικ?
  • Emiliàn e rumagnòl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ol
  • Eesti
  • Euskara
  • Estreme?u
  • Suomi
  • V?ro
  • F?royskt
  • Fran?ais
  • Nordfriisk
  • Furlan
  • Frysk
  • Gaeilge
  • 贛語
  • Gàidhlig
  • Galego
  • Ava?e"?
  • Gaelg
  • Hak-ka-fa
  • Fiji Hindi
  • Hrvatski
  • Hornjoserbsce
  • Magyar
  • Interlingua
  • Bahasa Indonesia
  • Ilokano
  • Ido
  • íslenska
  • Italiano
  • 日本語
  • Lojban
  • Basa Jawa
  • Адыгэбзэ
  • аза?ша
  • Къарачай-малкъар
  • Ripoarisch
  • Kurd?
  • Latina
  • Ladino
  • L?tzebuergesch
  • Лезги
  • Limburgs
  • Ligure
  • Lumbaart
  • Lietuvi?
  • Latvie?u
  • Basa Banyumasan
  • Олык марий
  • Македонски
  • Монгол
  • Bahasa Melayu
  • Malti
  • Mirandés
  • Nāhuatl
  • Plattdüütsch
  • Nedersaksies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l)?
  • Diné bizaad
  • Occitan
  • Ирон
  • Papiamentu
  • P?lzisch
  • Polski
  • Português
  • Runa Simi
  • Rumantsch
  • Roman?
  • Русский
  • Русиньскый
  • Саха тыла
  • Sicilianu
  • Scots
  • Sámegiella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ina
  • Sloven??ina
  • Soomaaliga
  • Shqip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eeltersk
  • Basa Sunda
  • Svenska
  • Kiswahili
  • l?nski
  • То?ик?
  • Tagalog
  • Türk?e
  • Татарча/tatar?a
  • Укра?нська
  • O?zbekcha
  • Vèneto
  • Ti?ng Vi?t
  • West-Vlams
  • Walon
  • Winaray
  • Wolof
  • 吳語
  • Yorùbá
  • Zeêuws
  • 中文
  • 文言
  • Ban-lam-gú
  • 推薦閱讀:

    第四次單身潮來襲:比世界大戰更嚴重 只虐單身狗
    特斯拉CEO:人工智慧科技較量或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中國準備打第三次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的遺產:第二十七章 各自的總結
    能夠先後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這麼強悍

    TAG:第二次世界大戰 | 世界 | 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