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外國詩歌賞讀(18)

孤獨

愛倫、坡(美國)

童年時起,我便異於

別的孩子——他們的視域

與我不同——我難以隨同

眾人為些許小事激動——

我的憂傷也和他們

並非一類——同一種高論

無法使我熱血沸騰——

當時——我還幼稚——在重重

磨難的一生的開端——我便從

善與惡的每一層攝取

一種秘密,至今風雨

半生,我仍然為它所控制——

我從激流,山泉與岩石——

從繞我旋轉的太陽

以及秋日燦爛的金光——

我攝取,從那天上的閃電

當它飛快掠過我身邊——

從雷霆、黑壓壓的暴風雨——

還從烏雲(遠處天宇

仍然是一片蔚藍),當它

在我眼裡成為惡煞。

(李文俊譯)

讀後感:在一些詩人作家的筆下,童年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比如詩人,評論家希尼,他的詩歌大部分來源於童年的記憶和經歷,同希尼相似,坡的這首詩表達的就是他的童年,和來自童年視角所攝取的每一個部分:來自大自然;人類社會;善與惡;美好的、豐富的、不堪的,希望及失望。一種混雜著正反;殘酷與溫柔等諸多角度成長中的個性造就了坡,同時也日甚一日地傷害了他,甚至致命。

坡在這首詩里不僅交代了他來自血液里的孤獨,也讓我們從中體味到日後他成長道路上可能經歷的艱辛和磨難。詩乾脆利落,簡潔。那些破折號在詩歌中無疑起到了承接的作用,既對之前的因有了交代,又對之後的果有了提示。我在讀坡的這首詩中獲得了很多啟示,也產生了偶爾的共鳴。一個藝術家之所以走上了不同於他人的藝術道路,跟他先天的稟賦,投射在這個世界上的視角是分不開的。

作者簡介:埃德加·愛倫·坡(1809~1849),十九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美國浪漫主義思潮時期的重要成員。在世時長期擔任報刊編輯工作。其作品形式精緻、語言優美、內容多樣,在任何時代都是"獨一無二"的風格。

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說聞名於世,他是美國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驅者之一,又被尊為推理小說的開山鼻祖,進而也被譽為後世科幻小說的始祖。他是第一個嘗試完全依賴寫作謀生的知名美國作家,從而導致貧困潦倒。1849年10月7日,40歲的愛倫·坡死於巴爾的摩。

愛倫坡和他的作品影響了美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以及其它一些領域,例如宇宙學和密碼學。如今,愛倫坡的生平和作品被廣為演繹,出現在各種主流文化媒介中,包括文學作品、音樂、電影和電視。他的很多故居今天都成為了他的紀念館。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新月派」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20世紀中國詩歌的三個發展階段
鑒賞詩歌的語言

TAG:詩歌 | 外國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