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后妃系列·孝哲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

【簡介】

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原正藍旗蒙古阿魯特氏,後抬鑲黃旗滿洲。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咸豐四年七月初一日生。於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選秀女時指立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惇親王奕誴為正使,貝勒奕劻為副使,冊立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子刻,入宮合巹。穆宗賓天后,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尊為嘉順皇后。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寅時崩於儲秀宮。年二十二歲。光緒元年五月,上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同年十一月升祔奉先殿。光緒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奉安惠陵,閏三月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加上尊謚恭端。

(孝哲毅皇后朝服像)

【入宮背景】

穆宗朝的宮廷主要是圍繞著兩宮太后,即「東太后」慈安太后(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和「西太后」慈禧太后(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所展開的。在穆宗的選後問題上,也可以看出兩宮太后的暗自角力。雖然最終選出的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所支持的,但是隨著穆宗因天花病的早逝,孝哲毅皇后也隨之去世,終究還是又「洗牌」了一次。

(穆宗毅皇帝朝服像)

【家族背景】

孝哲毅皇后出身正藍旗蒙古阿魯特氏。這支阿魯特氏在正藍旗蒙古旗分內原本地位不高,其入旗始祖名伯爾特依,從伯爾特依往下五代均為白身,到了這個家族的第七代,有一位名叫景輝的在嘉慶七年考中翻譯舉人,做到四品道員,躋身官宦人家之列。景輝有兩個兒子,都考上了翻譯舉人,還分別是嘉慶二十一年和道光五年的翻譯解元,這兩代舉人就給家族定下來所謂科舉世家的基礎。尤其是,兄弟里的哥哥名叫賽尚阿,讓阿魯特氏家族走向了第一個短暫的高峰。

賽尚阿在嘉慶二十一年由翻譯解元挑筆帖式入仕,道光年間歷任侍郎,尚書,入軍機處。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受到重視,任協辦大學士,是當時的中央重臣,十分得勢。但是好景不長。咸豐元年賽尚阿升任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受命鎮壓太平軍,卻在咸豐二年失敗而歸。咸豐帝大怒,將賽尚阿革職抄家,本人發往軍台效力,三子均虢職。一朝宰相就這樣突然倒台。

後來在咸豐十年將賽尚阿釋放回京,任其為副都統,但是不久就因為賽尚阿老病而免職。不過此時六十七歲的賽尚阿身體還算不錯,歸家之後頤養天年,後來在光緒元年以八十二歲的高齡故去。

拋去賽尚阿我們再往下說。賽尚阿生有數個子女,其中第一子崇緒任雲麾使,第二子崇熙後來任伊犁領隊大臣而死於國難,第三子即是崇綺。崇綺生於道光九年,在道光二十九年時考中舉人入仕,本來已經做到了六品主事,卻因為其父賽尚阿在咸豐二年的罪而被虢職,官途履歷只能從頭再來。這段時間內,崇綺一邊閉門讀書,一邊慢慢再當差,等到同治三年他參加會試的時候,已經是工部額外主事的官職了。結果崇綺在這一年意外的中了狀元,破了滿漢同科時「滿不點元」的舊例,成了二百年來第一人。對於家族門第而言,這個「加分項」是非同一般的。

【家庭情況】

孝哲毅皇后即是前文提到的崇綺之女,當時崇綺一家住在安定門板廠衚衕。根據檔案等反應,崇綺先後共有三位嫡妻,第一位是鄭親王端華的女兒,也是孝哲毅皇后的生母。第二位是理王府城守尉載耀的女兒,她是侍郎奕灝的孫女。第三位則是瓜爾佳氏,是晚清名臣榮祿的堂姐。一般認為這三位妻子共為崇綺生了一子五女,獨子叫葆初,後來承襲了公爵,目前推測,孝哲毅皇后應該是第三女。順便一提,孝哲毅皇后最小的五妹後來也參加了選秀,被指婚給了仁宗的孫子,惠敬郡王奕詳為繼妻。另外,孝哲毅皇后還有一位堂妹,參加選秀時被指婚給了惇王府的貝勒載濂,載濂就是毓嵒的祖父。

大體說來,從崇綺以下,阿魯特氏一門聯姻的對象除了宮廷、王府之外,主要就是科舉世家,這也凸顯了其家以科舉立身的風格。

(崇綺常服像)

【選秀經歷】

根據清人筆記的說法,孝哲毅皇后的後位似乎是「早定」的,其中有兩個原因:其一,其父是「狀元公」。根據民間的說法,狀元公的女兒入宮當娘娘,是一種特別推崇的「理想組合」,這也在清人筆記中有反應,當時北京有一些人猜測狀元公崇綺的女兒參加選秀會被選為皇后。其二,孝哲毅皇后的生母是鄭親王端華的第二女。鄭親王端華是文宗留下的「贊襄政務王大臣」,即所謂「顧命八大臣」之一,在辛酉政變中被賜死,這種「罪人之女所生」本來算不得是優勢,但是鄭親王端華的嫡福晉鈕祜祿氏,卻是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的親姑姑,所以孝哲毅皇后的生母宗室氏就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姐妹,孝哲毅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

按照通說,在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這一天的選秀中,慈安太后是支持自己的這位姑表外甥女的,而慈禧太后或許是因為憎惡鄭親王一門的關係,所以支持的是名門富察氏之女,與慈安太后針鋒相對。具體的選秀過程,目前沒有公開相關檔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最終穆宗選擇了阿魯特氏,也就是孝哲毅皇后,同時還選了一妃二嬪一貴人,構成了穆宗後宮的「五人組」。

【入宮之後的生活】

孝哲毅皇后在同治十一年九月入宮,剛度過了兩年新婚的生活,穆宗就在同治十三年年底突發天花,十二月初五日便賓天。之後未滿百日,孝哲毅皇后便隨之而去,這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到底發生過什麼,目前能讀到的檔案告訴我們的並不多。

根據一般的說法,認為孝哲毅皇后在宮廷的生活並不快樂,並且和慈禧太后關係極差。如果選秀時兩位太后的矛盾是事實的話,那麼孝哲毅皇后入宮後的生活應該是夾在兩宮太后之間,可想而知的,其壓力應該是非常的大。

雖然沒有相關檔案證明慈禧太后和孝哲毅皇后的矛盾,但是幾乎所有可查的旗人世家後裔的口述中都提到了這一點。有的野史提到,慈禧太后和孝哲毅皇后的矛盾十分嚴重,以至於穆宗跟孝哲毅皇后都要死要活的,乃至於孝哲毅皇后跟自己的婆婆慈禧太后說出了「好歹是大清門內抬進來的」話。而在惇王府後裔的口述中提到,「大清門內抬進來」這話是惇親王奕誴跟慈禧太后說的。這位惇親王奕誴性格直率,很不受慈禧太后喜歡。據說一次慈禧太后跟奕誴埋怨兒媳婦不聽管教,想要廢掉這個兒媳婦,而奕誴就直白的說,「想要廢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必須也要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才行」。

總之,無論如何,她們兩位的關係大概是不好的,但是矛盾具體到了什麼樣的地步,還有待研究。本文認為,孝哲毅皇后出身科舉世家,而且門風剛烈,應該不是民間所謂「低眉順眼」之輩,再參考慈禧太后之性格,恐怕二人應該有相當的矛盾。

【去世】

穆宗賓天的七十四天之後孝哲毅皇后便去世,帝後接連去世,當時認為是十分不吉利的事情。對於孝哲毅皇后的死,一般有兩種推論,一種認為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另一種認為是純粹的自殺事件。本文認為,孝哲毅皇后和慈禧太后不和應是事實,但是慈禧太后不至於會逼迫孝哲毅皇后致死,而孝哲毅皇后當時處境的確尷尬,可能是自殺的。

首先開列《德宗實錄》的記載,兩宮太后、光緒帝和阿魯特氏的互動:

正月二十日,光緒在太和殿即位後,前往兩宮太后處行禮,之後「至儲秀宮嘉順皇后前行禮」。

二月十八日,「上侍慈安端裕康慶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后幸儲秀宮,視嘉順皇后疾。」

二月十九日,「上侍慈安端俗康慶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后幸儲秀宮,視嘉順皇后疾。申刻,復侍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后視嘉順皇后疾。」

二月二十日,「寅時,嘉順皇后崩於儲秀宮。」

具體分析見下:

其一。有人認為,最後一次看病是慈禧太后去的,就在這次「下了毒手」。而根據《實錄》,嘉順太后在十八日病情已經比較沉重了,故而需要皇帝和兩宮太后都去視疾的地步。十九日申時雖然慈安太后未去,是德宗和慈禧太后一起去的,這種重要的活動都記錄到了實錄當中,「下毒手」的說法過於想當然。

其二。認為慈禧太后逼迫孝哲毅皇后致死,忽視了當時尚有慈安太后在世的事實。若孝哲毅皇后當真是慈安太后所支持的,那麼慈安太后不會對此置若罔聞。而且有慈安太后在,慈禧太后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其三。因為當時皇室近派宗支的情況,導致無法為穆宗立嗣(這一點見後文考證),德宗當時已經入宮,並且尊孝哲毅皇后為嘉順皇后,名分已定,無可更改。故而孝哲毅皇后對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沒有任何影響,慈禧太后沒有必要去逼死她。

其四。有野史說,在穆宗賓天時,孝哲毅皇后身懷龍種,所以慈禧太后迫不及待的要逼死她。以目前的醫案記錄而言,沒有發現孝哲毅皇后有孕的記載,而且清代後宮制度規定,一旦查出後宮有孕,便要有一系列相應的重點保護措施,不會毫無記載。

其五。以儒家傳統宗法思維的角度而言,孝哲毅皇后一定希望為穆宗立嗣,而不是讓德宗入宮。而因為當時皇族近派宗支的情況,無可奈何讓德宗入宮,孝哲毅皇后成為了寡嫂,不但失去政治立足點,又沒有後嗣,對未來可能產生悲觀情緒。

其六。研究歷史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大環境。明清推崇「節婦」,而阿魯特氏一門以科舉知名,飽讀經典,對於「婦節」似乎更為推崇。阿魯特氏家中也原有節婦的傳統,孝哲毅皇后的姑祖母、姑母里都出過節婦,再參考崇綺一門後來殉難的情形,似乎可以認為有這種殉死的剛烈門風影響。

總之,本文認為阿魯特氏在穆宗賓天之後,立嗣未成,又由於性格的問題,故而以絕食作為方法自戕而死。《翁同龢日記》中也提到,「嘉順皇后卧疾已久,今益劇矣」,可知孝哲毅皇后的去世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果。清代官方則稱「痛經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毀傷過甚,遂抱沉痾。」

【關於立嗣】

很多文章都批評慈禧太后過於狠心,為了自己能夠垂簾聽政,而不給自己的兒子穆宗立嗣,進而逼迫孝哲毅皇后致死云云。實際上,這是不了解清室宗法的緣故,而考察當時清室宗族的情況,給穆宗立嗣幾乎是不可能的。

大體說來,清代愛新覺羅一姓雖然人口不少,卻有遠近之分。最遠者為紅帶子覺羅,為太祖努爾哈赤之堂房、再堂房兄弟後裔。次遠者為遠支宗室,為太祖、太宗、世祖之後裔。接下來才是近支宗室。而在近支宗室中,依然有遠近之分,在穆宗賓天的時候,聖祖、世宗、高宗的後裔被列為「遠派」,只有仁宗、宣宗的後裔才被列為「近派」。

換句話說,當穆宗賓天后,文宗一脈絕嗣,按照清代皇族的宗法,要從宣宗、仁宗兩系裡選出適合的人來繼承大統,而不能跨過近派宗支找來一個溥字輩遠支給穆宗立嗣,必須「由近及遠」。

在穆宗的時候,近派宗支實際上就是兩系八支。即仁宗睿皇帝系三支:惇王、瑞王、惠王。和宣宗成皇帝系五支:隱王、恭王、醇王、鐘王、孚王。其中惇王、瑞王曾經絕嗣,被宣宗後裔承繼。所以除了惠王一支之外,其餘近派宗支實際上都是宣宗的血脈。

而問題在於,仁宗、宣宗的後裔里,除了隱王一支是門長之外,文宗實際上是次長的身份,故而穆宗本身也是仁、宣後裔里年紀較長的,所以在穆宗賓天的1875年,近派宗支的兩系八支里,溥字輩里只有一位在世,就是隱王支貝子載治的第四子溥倫。溥倫生於1874年末,穆宗賓天時只有三個月大,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三個月大的嬰兒是很容易夭折的,故而很難將溥倫立為後嗣,只能挑選近派宗支內載字輩的人來繼承大統。

一句話,當時不給穆宗立嗣,是因為依照清室的家法和當時的情況,根本沒有給穆宗立嗣的條件,只能立載字輩的皇帝。

【死後風波】

孝哲毅皇后去世之後,兩宮太后評價其「孝敬性成,溫恭夙著。」「淑慎柔嘉,壼儀足式,侍奉兩宮,孝敬無違。」按照慣例給予謚號為孝哲毅皇后。

結果在光緒二年五月,御史潘敦儼上了一道奏摺,其中說到現在國內氣候乾旱,是因為皇后的謚號有問題,請求更改皇后的時候,並且提到,「後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內,道路傳聞,或稱傷悲致疾,或雲絕粒霣生,奇節不彰,何以慰在天之靈?何以副兆民之望?」按照潘敦儼的想法,孝哲毅皇后是自戕而死,是節婦的表率,需要跟平民一樣大大的旌表一番,才能公平,才能「風調雨順」。兩宮太后看了之後,表示「深堪詫異」,下懿旨道:「本朝恭上列後謚號。均系恪遵成憲。敬謹舉行。孝哲毅皇后已加謚號。豈可輕議更張。該御史逞其臆見。率行奏請。已屬糊塗。並敢以傳聞無據之詞。登諸奏牘。尤屬謬妄。潘敦儼著交部嚴加議處。」換而言之,宮廷之事,不是御史憑藉坊間傳言能夠討論的,結果潘敦儼被革職。

【崇綺一門】

在孝哲毅皇后賓天之後,崇綺的官途則是穩步上升。由副都統轉任吏部侍郎,又出任熱河都統、盛京將軍,光緒九年回京任尚書,後來因病暫退。數年之後,戊戌政變後的孝欽顯皇后立了端郡王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並以崇綺和徐桐為師父。一般認為,立溥儁為大阿哥讓崇綺十分滿意,因為溥儁是以「承繼穆宗」為名義入嗣的,這樣一來穆宗以及孝哲毅皇后在宗法上便有了後嗣,並且還讓崇綺任師父,更證明了這種承繼關係。同時,崇綺的獨子葆初也走上仕途,作為承恩公任散秩大臣。

但是好景不長,兩年後的義和團運動中,崇綺在政策上選擇了支持義和團,導致被聯軍記恨。庚子之亂時,孝欽顯皇后帶著德宗等一干人等西行,留崇綺和榮祿為留京辦事大臣。崇綺和榮祿為了保護鑾駕,偽裝鑾駕前往保定以為障眼法。結果在北京城裡,因為聯軍入京,專門尋找支持義和團的大臣之家殺戮,崇綺的繼妻瓜爾佳氏,也就是榮祿的堂姐,「先於京師陷時,預掘深坑,率子散秩大臣葆初及孫員外郎廉定,筆帖式廉容、廉密,監生廉宏,分別男女入坑生瘞,闔門死難。」根據記錄,崇綺一家「闔門死難」一共有十三口人,即崇綺之妻瓜爾佳氏、葆初、葆初之妻宗室氏、葆初第一子廉定、廉定之妻巴禹特氏、葆初第二子廉容、葆初第三子廉密、葆初第四子廉宏、葆初第一女萱格、葆初第二女謙格,以及當時回京寄居在其家的葆初堂弟受恆、受恆之妻李氏、以及受恆之女成格。崇綺得到此信後,既悲痛於闔家殉難的現實,又考慮到自己支持義和團之後也難免一死,故而在保定蓮池書院自縊。由此也可見崇綺一門門風之剛烈。

(葆初常服像)
推薦閱讀:

元泰定孛兒只斤也孫鐵木耳的皇后--八不罕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木爾的皇后——卜答失里
曾欠賭債被包養 但她是這樣的皇后娘娘
從孤女到母儀天下——大腳馬皇后
楊鈺瑩被問「姐弟戀」翻臉 盤點甜歌皇后復出路[高清大圖](1/11)
康熙被傳克妻,只因三個皇后都短命,佟佳氏死了後不願再立後

TAG: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