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憋著一股勁的老炮兒

懶人專用,用了很美,也會笑。

作者:余遠環

來源:南方找北 (ID:nfzbyyh)

手選經授權發表



01

電影《芳華》撤檔,馮小剛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我突然發現,59歲的馮小剛,才是這個時代最勵志、最走心的人物。

《1942》、《我不是潘金蓮》,已經讓人看到他的情懷,《芳華》更顯出他想當電影大師的野心。

是的,他一直在突破自己,也在突破界限。

《集結號》是對戰爭片的突破,《1942》是對苦難題材的突破,《私人訂製》是對審查尺度的突破,《我不是潘金蓮》是對時政熱點的突破……據說這部《芳華》更敏感、更深刻,像一部中國往事。

在三大導演的競爭中,馮小剛已超越張藝謀、陳凱歌,他體現出不一樣的執著勁頭。

就是一個憋著一股勁的老炮兒。

他沒說過自己想成為電影大師,但在一段時間內,他沒有掩飾自己的野心,而且越來越真實,越來越走心。

偉大的藝術品,都只能獻給作者自己。

馮小剛拍了那麼多電影,第一次說:「我拍《芳華》這個電影,就是為了討好我自己,這個電影不賣錢我也無所謂。」

他始終關注的是,是小人物在時代面前的掙扎。

02

馮小剛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

他本是大院子弟,因父母早年離異,而搬離大院。

從此他知道貧窮的滋味,懂得服軟。

在1986年的《凱旋在子夜》 里,為了博得劇組好感,馮小剛什麼活兒都肯攬,不管是場記、美術,還是演員。

演什麼呢?一個面目可憎的越軍。

原因是大家都覺得他長得瘦小乾枯獐頭鼠目,一口大門牙,不演這個角色都對不起他。

於是他就上了。

那個時候,他不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

底層人物想上位,從來都是艱難的。

27歲時,馮小剛第一次見到王朔時,大肆吹捧他,說是:抬頭望見北斗星。

那一通誇,王朔都覺得十分不好意思,然後他們成為了朋友。

王朔成了他人生的貴人。

後來,馮小剛再誇王朔:「實話告訴你吧,你也就那麼回事,沒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獨創了一種文風嗎?不就是別人寫本書賣幾萬冊你寫一本書能賣一兩百萬冊嗎?毛選還發了好幾千萬冊呢。」

高吧?

他誇王蒙:「一般像您這麼有成就的人,多少年來都是在一片讚揚聲中度過的,應該早就習慣了,不聽難受了,可是您偏就不是,就是聽不得這些虛頭八腦的恭維話。」

為了給一個片子爭取過審機會,馮小剛曾請一高級幹部吃飯。

席間如此拍馬屁:「您是誰啊,您是站天安門城樓上,看看北京城這邊說這邊燈太多有點晃眼,這邊的燈就都要立刻給滅了。」

我突然想起那篇流傳的《一桌沒有姑娘的飯局,還能叫吃飯嗎?》中的一句話:「一對碩乳晃蕩,開的起玩笑,接得住話,有人把天聊死了,她也能海底撈月給圓回來。」

馮小剛就是這樣的人。

現實殘酷啊,都是百鍊成人精。

03

聰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

馮小剛是智慧的。

1994年,馮小剛與王朔合辦公司,兩年投拍了《永失我愛》等5部影視作品,3部有幸面世,其餘都被禁了。

可票房慘不忍睹。

你能想像么,那時候的馮小剛,被稱為「票房毒藥」。

那兩年多,他基本宅在家中,最常做的就是裹著軍大衣,遠眺繁華的京城,茫然的。

然後想通了。

1997年底,成本幾百萬的《甲方乙方》全國上映,收穫票房3300萬。

一個全新的馮小剛誕生了。

《不見不散》《沒完沒了》《手機》《大腕》《非誠勿擾》《老炮兒》……他創造了「馮式喜劇」。

他直言自己拍喜劇,錄娛樂節目,都是為了賺錢。

賺錢對他來說,太容易了。因為中國人喜歡看什麼電影,什麼電影最好賣,能賺更多的錢,馮小剛最懂最明白。

但他說:「賺錢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拍自己喜歡的電影。」

我們總在說,只有經濟獨立,才可能使人格更獨立,繼而才可以自由地去選擇,去追求。

物質層面解決了,就追求精神生活,這是人的境界。

馮小剛就是如此,願意捨得,錢有了,他就走心,就讓我們看到《1942》、《我不是潘金蓮》、《芳華》,看到他的大情懷。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們攫人噬人手段處。

此刻,你是否發現,原來馮小剛似鷹如虎,他才是電影界真正的老炮兒。

04

王朔曾經說過:「拍戲這活,真特么不是人乾的。」

但馮小剛不信邪。

1993年,他看了劉震雲的小說《溫故1942》,就決定改編成電影,但劉震雲拒絕了,他認為時機不成熟。

2000年春節,劉震雲終於覺得可以改編了,但電影又建組籌備失敗多次。

直到2012年,這部電影才終於面世。

因為喜歡,在拍攝時,他不允許別人應付了事,一切力求完美。

他把演員折磨得死去活來。

影片里的冷和餓,都是真的。張國立減了24斤,後來在片場餓暈了。徐帆每天只吃白粥鹹菜,拍戲時直接餓哭了。

嚴寒是真的,面黃肌瘦也是真的。

一場簡單會面的對手戲,奧斯卡影帝亞德里安·布羅迪被馮小剛喊了4次「cut」。

欠缺任何一點點都不行。不行,就必須從頭再來。

可耗盡心血營造的《1942》,最後賠錢了。

票房只有3.7億,片方虧損1億,加上股價損失,華誼總共虧了3個億。

馮小剛第一次為了票房痛哭。

因為除了賠錢,還有數不清的人情債必須還。

當初為讓電影過審,馮小剛託了一個「大人物」的福,於是他後來應邀執導了2014年的春晚。

《1942》超支嚴重,預算才3000萬,最後猛漲到2.1億。超支的錢,王中軍都答應給了。現在賠錢了,深諳人情世故的馮小剛知道,又該拍部賺錢的商業片「還債」了。

於是,不到一年時間,馮小剛就把《私人訂製》搬上了銀幕,電影拍得相當倉促。

現實總愛跟人開玩笑,《私人訂製》竟然狂攬7.1億,成為了馮小剛票房最高的電影。

馮小剛無奈地說:「我隨隨便便拍的電影,能賣7個億。我認認真真拍的電影,不賣錢。這給我很大的困惑。」

是哦,世間事,總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05

馮小剛的電影,跟王朔的小說一樣,一直在嘲弄與消解。

他戳穿一切偽裝,消解一切神聖,「我們就是俗,誰也別裝!」

但他心裡是不俗的。

他不唱高調,接地氣,有幽默感,冷著臉,幫扶各色人等,順帶不動聲色耍貧嘴,最後圓一點質樸的夢。

他身處娛樂圈,但私下裡,為人處世卻有文人做派。

他的朋友說,每有新書出版,遇到馮小剛必簽名題贈。

如同一些作家一樣,他喜歡寫上「請××兄指正」這樣的字眼,有簡訊往來,也必以「兄」相稱,言語雅氣。

他有知識分子的底蘊和情懷。

馮小剛不只一次地說過,如果不是早年《一地雞毛》、《我是你爸爸》等片子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被禁,也許他一早就奔著《我不是潘金蓮》的路子去了。

他也許想當個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卻被活活逼成了一個商人。

這就是中國的現實。

現在,他就想拍自己喜歡的、熱愛的、文藝和情懷的。

「如果我30歲我可以妥協,退而求其次,因為來日方長;但我已經快60歲了,我就不願意妥協了,因為時間無多。」

這個老炮兒依然想發力,更有成就電影大師的野心。

在《我不是潘金蓮》的發布會上,范冰冰致謝馮小剛賞識並與他擁抱。完了馮小剛來了一句:「胸不小啊!」

見慣世面的范爺笑笑不語。

當編劇劉震雲力挺《我不是潘金蓮》有別於其他胸大無腦影片時,馮小剛笑笑說:「我們這部胸也不小。」

胸懷什麼不知道,但一定和理想有關。

世道變壞,是從不屑於談論、堅持理想開始的。

多少曾經的知識分子,已經不再堅持這個了。

但馮小剛在堅持著。

就《我不是潘金蓮》、《芳華》而言,敢於直面現實,對題材的成熟把控,在市場、政治和藝術之間,尋求到某種難能可貴的平衡,或者說是促成了某種角力之間的妥協。

這就是馮小剛對理想的堅持,對精神性的追求。

馮小剛經過30多年的努力,回到知識分子和藝術的原點。

我想,也許憋著一股勁的老炮兒,真能成為中國真正的電影大師呢。

哪怕他的才華,撐不起他的野心,他的追求和堅持,依然值得尊重。

余遠環:資深媒體人,前南方都市報評論部高級編輯、社論編輯,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專欄作者,著有隨筆集《一個人的常識》、《冷落文字》。

「手選」都是朋友圈裡的「爆款」。有啥想說的,留言里,咱們一起聊。


推薦閱讀:

搖滾老炮紛紛退役,演出行業後繼無人?
比起馮小剛的「老炮」,這位無恥「老獸」才是真的猛!
馮小剛大罵報社記者,引起一片叫好,咱大北京的老炮兒帥爆了好嗎?!
這部日版老炮兒,揭露了日本黑社會的老年生活
如何評價電影《老炮兒》中小飛這一角色?

TAG:馮小剛 | 老炮 | 老炮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