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的反移民律令下,美國華裔仍安心做「模範少數族裔」

從2017年1月20日到2月1日,美國度過了動蕩不安的十二天。1月20日,唐納德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職第45屆美國總統。上任一周多來,新總統幾乎每天都要推出一個到兩個行政命令。這些行政命令涉及教育,環保,貿易,移民等多個議題,一經簽署,立即執行,引發了來自政府內外大範圍的批評和抵制。

特朗普的總統令對少數族裔的波及

在這些行政令中,除了廣為國內媒體報道的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決定和廢除奧巴馬醫保之外,還有兩項事關少數族群權益的決定。一項是恢復並推動此前被奧巴馬總統叫停的侵犯印第安原住民土地的北達科塔州石油管道的鋪設。該石油管道隸屬總部在美國德州的ETP天然氣公司,其主要目的是將開採出來的原油向東輸送到位於伊利諾伊中部的煉油廠。抵制管道鋪設的運動,最初由居住在施工區域的印第安原住民發起,後來漸漸發展為全國關注的環境和人權事件。人們擔心施工不僅會不可避免地毀壞一些文化和歷史遺迹,更會給當地的地下水資源帶來被污染的隱患。同時,抗議者也質疑管道路線的選取過程不夠透明公開,並且沒有得到其所經過的印第安保護區里原住民的同意。抗議者和石油公司的對抗持續了一年多,先後有四百多抗議者被逮捕,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終於,在2016年12月4日,奧巴馬政府出面表示不會通過石油管道的施工許可,讓達科塔石油管道事件暫告一段落。當時政府的決定,也被認為是站在了抗議者的一邊;而特朗普總統所簽署的行政命令,對達科塔的抗議者來說,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另一項引爆種族話題的行政命令簽署於1月27日。這項命令以保衛國家不受伊斯蘭恐怖組織的滲透和打擊為名,要求邊境管理處自即日起120天內,暫停接受難民;在90天內,暫停接受來自伊朗,蘇丹,敘利亞等七個中東國家持普通簽證的公民。這些國家公民中的綠卡持有者,需要逐個接受審查,才可入境。一時間,大批利用假期回國的旅行者,發現自己即使持有有效簽證,也無法再次入境繼續在美國的工作和學業;而行政令頒布時已經坐上了飛機的七國公民,則在落地美國之後無法入境,只能滯留機場,並隨時面臨被遣返的可能。這其中包括伊拉克戰爭時為美軍工作的翻譯,預備赴美治療的危重病人,和走親屬移民程序即將赴美和家人團聚的中東公民。聯想到特朗普此前在大選中曾公開表示,美國應該停止接受任何穆斯林入境,直到「我們的政府弄清楚他們到底想幹什麼」;此項行政命令又被抗議者和媒體稱為「穆斯林禁令」。特朗普政府否定了「穆斯林禁令」這個稱呼。「我們只是根據國籍來劃分了可能給美國造成威脅的人。」白宮稱。

行政命令簽署的當天,抗議者湧向美國各大城市的機場。他們堵在機場門口,有的高舉著「歡迎回家」的牌子,有的喊著口號「讓他們進來!讓他們進來!」在大選中,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大學城都倒向了希拉里。特朗普贏下總統,靠的是無數鄉村白人的選票。這些地區的白人很多從事的是本地的藍領工作,在文化上更偏保守,對於民主黨一直提倡的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以及墮胎合法化等議題也多不贊同。同時,近三十年來的全球化浪潮,並沒有給他們帶來經濟上的好處,反而加劇了工作機會的流失。他們深感被時代拋棄,強烈需要一個代表保守價值觀的領袖來改變現狀。相比之下,城市裡的選民大多生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也往往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他們表示難以容忍特朗普的粗俗,並反感他所代表的保守和封閉的價值觀。「穆斯林禁令」頒布之後,在波士頓,西雅圖等大城市,市長和議員也走上了街頭,發表公開演講,強調美國是由移民組成的國家,自己的城市歡迎移民,反對排外和種族偏見。緊接著,更多令人擔憂的消息傳來。1月28日,白宮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本屆總統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美國人民的利益。接下來的移民政策,要以保護本國人利益為先,在綠卡和工作簽證的發放上設置更高的要求,保證「只有那些最好的人才能進入美國」。1月30日,特朗普總統任命斯蒂夫·班農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班農此前是特朗普競選團隊的主要負責人,除此之外並無實質從政經驗。在隨特朗普進入白宮核心權力圈之前,班農是極右網站布萊巴特新聞網的執行主任,其本人以強硬的保守立場著稱,認為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都搶奪了本屬於美國公民的資源,對移民持公開的敵意;甚至多次在自己的新聞網上,聲稱美國需要在中東「再戰一場,」在南中國海也「毫無疑問」需要一場戰爭。班農在政治上的嶄露頭角,對美國的軍事和外交政策會有怎樣的影響,對美國的移民和少數族裔來說又意味著什麼?一時間,種族和移民,成為了各大新聞網站和社交媒體的關注熱點。

孤島上的「新華裔」對特朗普的支持

2016年11月8日,美國加州,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當天,華裔選民現身投票點投票。 資料

1月31日,社交媒體Blind上,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到現在為止,我都沒有見到很多東亞裔公開討論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我們有很多非裔,白人,和南亞裔的高管和名人公開譴責現在的政策導向,為什麼鮮見東亞裔的聲音?是他們本身人數就很少嗎?還是他們其實並不反對日漸保守的移民政策?」提問者所暗示的沉默的東亞裔一說,對華裔並不公允。近日公開站出來指責新總統「一刀切」式行政命令的人中,不乏華裔和日裔美國人的身影。出身加州的民主黨聯邦眾議院議員劉雲平和來自紐約的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孟昭文都公開表示反對總統的「穆斯林禁令。」孟昭文在一封公開信里,稱總統阻止七國穆斯林入境的行政命令「不僅是一個很壞的政策,並且違背了美國憲法的精神。」在席捲美國大學的各種抗議運動里,也不乏華裔學生的身影。但不可否認,在一片抗議的風暴中,來自華裔民間的聲音並不響亮,並且和大選時華裔團體的活躍產生了巨大的反差。

2017年1月,經濟學人雜誌以「華裔正在變得政治活躍」為題,報道了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積極組織起來發出聲音的華裔。華裔在美國,給人的刻板印象是勤奮工作而不問政治,歷次大選之中投票率也較其他族裔偏低。2016年的大選顛覆了這個印象。此次大選中,不僅註冊投票的亞裔較往屆有顯著提高,還出現了全力支持某個候選人的華裔助選團。其中,「華裔北美川普助選團」尤其活躍。他們自籌資金,在微信上組織起來,在多個城市買下廣告牌,打出了「華裔美國人支持特朗普」的標語。助選團的創始人和團長天天,在接受經濟學人的採訪時說,早期來美國的華裔移民大多來自廣東、香港和台灣一帶,這些人「缺乏教育,住在窮人區,只能幹很差的工作」;又因為這些人會依賴政府福利,所以「容易被民主黨蠱惑。」而近些年來的大陸移民,天天又說,都上過好大學,都是白領,而且「我們想要更多和白人融合到一起」。弔詭的是,統計數據顯示,特朗普的華裔支持者大多數是第一代大陸移民;而他們的後代,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二代三代華裔移民則更多支持民主黨。這批特朗普支持者的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高學歷和高收入。在美國的政治光譜上,通常學歷越高,越有可能傾向於無神論和民主黨;而大批高學歷高收入,持無神論觀點的一代大陸移民,倒向了特朗普陣營。「他們是一座孤島,」文學城新聞在一則對天天的採訪里稱,「這些人住在加州的華人高檔社區里,附近有適合亞洲人口味的餐館,超市,過著美國式的『中國』生活。」

對民主黨諸多政策的反感,讓天天口中的「新華裔們」走到了一起。2014年1月,加州民主黨議員提出了SCA5提案。改法案要求細分亞裔背景,區別出印尼,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傳統上說經濟實力不強的亞裔群體。消息傳出,華裔紛紛反對。近年來民主黨推行的平權法案,在教育上使得大學招生向弱勢少數族裔傾斜。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裔和拉丁裔,往往因為種族的原因,以少於白人和亞裔的SAT分數入讀好大學。而亞裔細分法案會導致大學多加照顧印尼,越南等弱勢背景的學生,進一步擠占華裔的入學名額。加州的亞裔人口約佔總人群的12%,而加州大學每年錄取的新生里,亞裔佔了40%,其中大多數學生來自經濟條件良好,居住在好學區里,重視教育的華裔印度裔家庭。加州的華裔們認為,亞裔細分法案所代表的平權政策,傷害了自己子女的入學機會。「(這個法案)就是歧視華裔小孩,讓華裔小孩沒有那麼公平地去上名校。」在西雅圖中文電台安排的一次採訪里,天天這樣說。

另一個讓這些華裔走到一起的,是對經濟和安全的關注。美國城市裡的非裔和拉丁裔移民,因貧困等一系列的原因,往往需要接受社會福利;他們的聚集區,也常常變成經濟破敗的貧民區。經濟差導致學區差,再加上父母從事的低收入工作普遍工作時間長,這些地區的孩子更容易輟學,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美國,人均收入低於貧困線的家庭,會收到政府補給的食物券,也能享受專門提供給窮人的醫保。華裔多為中產階級,承擔了很重的稅收負擔。他們當中雖然絕大多數並不清楚社會福利的發放規則以及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但憑直覺感到不公平。事實上,低收入人群要享受生活補貼,住房,和醫療等福利,必須通過曠日持久的財產審查;同時在很多州,一旦領了福利就不能持有超過一定數額的銀行存款,也不能做購房、旅遊等消費行為。雖然美國對窮人和中下階層的福利保障在發達國家裡做得差強人意,但大多數為中產階層的華裔仍然為自己的稅金被拿去「養懶人」而深感不滿。在以第一代華人用戶為主的中文BBS上,充斥著對福利享有者的不滿和歧視。比如曾有人在MITBBS發帖,聲稱在超市結賬時,看到有用政府食物券的人買龍蝦,並由此催生了一個外號「龍蝦黨」,指領取政府食物券的窮人。而美國主流社會文化對歧視性話語的容忍度極低,又讓這部分中產華裔「水土不服」,感到「不敢說真話」。經過七十年代民權運動洗禮的美國社會,在性別歧視,人種歧視等話題上非常嚴肅。社會普遍認為,針對種族、膚色、性別、宗教信仰,或者性取向等因素的攻擊性言論,不僅不文明,是沒有教養的體現,更觸及了約定俗成的道德底線。前任哈佛校長薩莫斯,就是因為在公開場合發表了涉及性別歧視的言論而迫於輿論壓力下台。特朗普在競選時引起軒然大波的「墨西哥人是強姦犯」的言論也是一例。2015年,在一次公開集會上,特朗普說:「我們需要更強的邊界。來到我們美國的墨西哥人,他們帶來了毒品,他們帶來了強姦犯。」此言一出,主流媒體大為震驚,並非因為特朗普對墨西哥的指責,而是驚訝於他輕易地就將整個族裔和國家的人和某種負面特質等同起來。特朗普的大膽出位,讓很多對反歧視環境不適的華裔,感到大快人心。他們覺得,「終於有一個敢說真話的總統候選人了。」而在第一代華裔聚集的北美網路論壇上,類似的歧視性言論比比皆是。在MITBBS上,非裔、墨西哥人和穆斯林,被統稱為「黑墨綠」,奧巴馬被叫做「奧黑」,而他的夫人米歇爾則有個外號「母猩猩」。

華裔特朗普支持者們對政治正確的反感更延伸到了「左派」的身上。他們給宣揚種族平等,提倡接受難民,抗議警察對非裔濫用暴力的左派起了個外號「白左」;而贊同「白左」觀點的亞裔則被叫作「黃皮白左」。當包括5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知識分子聯名反對特朗普的政策時,知乎和MITBBS上的網民評價說:「這些白左都是精英,不知民間疾苦。」他們眼中,「白左」是偽善而傲慢的。「白左」宣揚的種族平等,社會福利,反性別歧視等觀念,更顯得可疑,似乎是道德大旗下的一種壓迫。「我的父母,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一路打拚出來的,」一個名校出身的特朗普支持者這樣說,「我相信個人奮鬥,相信一切都要靠自己爭取。」另一個中產華裔移民說,「現在一不小心就會被人說種族歧視。如此上綱上線,簡直就是『文革』!」又有人說。特朗普就職總統後的第二天,全美爆發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民眾自發遊行。在華盛頓、紐約、波士頓、西雅圖等大城市,遊行人數均達到了往年的最高值。對此MITBBS上的特朗普支持者表示不能理解,怎麼可能有人真的那麼較真,為了新總統「大嘴巴說過的幾句冒犯的話」而遊行抗議。甚至有人留言說:「規模這麼大的遊行,一定是民主黨和奧巴馬在背後操縱的。」

華裔支持者手舉力挺特朗普的牌子。 資料

抗議風潮之下的保守派華裔

種種原因,使得這片「孤島」上的「新華裔」們走到了特朗普的背後,成為新總統堅定的支持者。他們眼中的特朗普,是一個大膽,實幹,不怕講真話的成功者,而主流輿論對他的負面評價,則體現了美國政治的腐敗以及媒體的虛偽。學界抵制特朗普,則是因為知識分子都被自由派和左派洗腦了。他們在微信建立了自己的自媒體,擁有自己的作者和讀者群。其中影響較大的一個公眾號叫「civil rights」(民權),訂閱公眾號,首次推送的是這樣一段話,「這是一個你從來沒有見過的最拽的微信公眾平台,它剛剛幫助總統Donald Trump先生贏得了大選!但是,後面的事情太多,我們不能對政客寄予太多希望,世上沒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請幫助我們繼續前進!分享轉發我們的文章!一起幫助一個偉大平台的成長!」翻開歷史文章,赫然出現一則「驚爆!州警長表示:查明奧巴馬出生證明系偽造!」奧巴馬不是美國人,是美國近年來最為著名的陰謀論之一;而最先提出質疑的公眾人物,就是特朗普。雖然早已被證偽,但這則小道消息仍在一些自媒體和市井小報中流傳。

新總統上任以來推行的行政命令,以及引起的抗議風潮,各大華人媒體也都有所報道。Civil rights也連連推出文章。1月31日,針對特朗普對暫停七國穆斯林入境的行政令,推出文章「戰勝恐懼:川普禁令引發恐慌,莫讓過強的代入感取代了理性思維。」文章表示,華人沒必要因為最近針對穆斯林的政策而擔心。文章寫道,或許更嚴格的移民政策,會給華裔移民也帶來不便,但是特朗普總統的政策會讓美國更安全,一點不方便是完全值得的。而另一個華人自媒體公眾號「華人生活網」則不那麼樂觀,2月1日,華人生活網針對最近泄露的白宮行政令草案推送文章「做好準備!新移民令泄露或全面衝擊華人留學生,無人倖免!司法部、海關局長已換新人,強制執行移民禁令!」新泄露的移民令里,提到要按照薪水來批准美工作簽證H1B,更談到要禁止綠卡擁有者領取任何形式的國家救濟,一旦發現,將處以罰款並遞解出境。在這則自媒體文章下,出現了這樣一些留言:「媒體能不能別帶情緒有傾向性的報道,看好了是佔便宜濫用福利的人有麻煩,我們遵紀守法按時交稅你怕什麼,怎麼就不寒而慄了,支持Trump,以前都佔便宜慣了,人家不讓佔了有啥不對的。」 還有一則留言稱「不為國家創造價值只想享受福利鑽空子,沒門兒!支持川普!」也有人委婉地表示要根據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感覺還是屁股決定腦袋啊,我們這樣上了車的就希望車裡邊寬鬆點,坐著舒服點,沒上車的就希望車門大點多點。」 泄露的行政命令里,規定H1B的年薪標準是11萬美元,而美國截止2016年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是5萬美元。

面對外界對特朗普的指責,華裔特朗普支持者中的某些人也勇敢地提出了疑問。特朗普剛剛贏得大選之後,他的某個支持者在臉書上向自由派喊話「為什麼你們反對特朗普,並且瞧不起特朗普的支持者呢?你們既然聲稱人人平等反對歧視,那為什麼要指責和你們政治意見不同的人呢?」她的朋友回復道「我們不會按照膚色或者種族來評價人,但是我們保有按照一個人的言論以及行為來評論他的權利。你知道,這兩種評價方式截然不同。特朗普贏得大選,靠的是攻擊少數族裔和外國人,放大人們對他們的仇恨和恐懼,這非常可悲。」這種思維方式,被部分華裔特朗普支持者們認為是偽善的,佔領道德高地的。而最近十多天里此起彼伏的抗議遊行,則是別有用心的人的組織和煽動。一些人抱怨說:「到處都是遊行示威,美國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這些左派不甘心輸了選舉,所以就到處搗亂,再次證明了他們的虛偽和不講理!」

東亞裔在美國,給人以「模範少數族裔」的刻板印象,即雖為少數族裔,卻在教育,收入,和人均壽命等指標上居於社會中上游,甚至部分超過白人。支持特朗普的新華裔們,印第安納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吳海倫,在《成功的顏色》一書中,回顧了亞裔在美國歷史上的社會形象變遷。二十世紀之初,亞裔在美國主流社會裡是邪惡和危險的「黃禍」形象,是「排華法案」所針對的如害蟲一樣的族群;而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隨著民權運動和對抗性政治的興起,白人保守勢力迫切需要一個例子,來對抗非裔等少數族裔對種族歧視的控訴。一時間,成功華裔的故事得到大範圍的宣傳,而亞裔中的貧困人群則被忽視。吳教授寫道,這種宣傳的目的,是暗示「勤奮工作,相信美國政府,民主制度,而不是進行政治抗議,才是克服種族隔離,變成完全的美國公民的關鍵。」之後的十年間,隨著社會總體對亞裔歧視的減少,亞裔族群整體的經濟和教育情況有了顯著提升。

「模範少數族裔」的形象,卻讓亞裔陷入一個尷尬的位置。支持特朗普的新華裔們覺得,美國在民主黨的帶領下,已經走上了過度保護弱勢群體的「歪路」,而華裔在這其中受害最大。一方面,各種以種族為標準的平權法案,幫助的少數族裔里往往並不包括亞裔;另一方面,從膚色到口音,第一代亞裔美國人又在以白人為主的社會裡,真切地體會著「少數族裔」的身份。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將被忽視的不滿投射到了多從事對抗性政治的其他少數族裔身上,認為非裔和拉丁裔的貧困與犯罪問題,是負擔和威脅,而非結構性的社會問題。他們真誠地相信,自己在美國的成功,是靠個人奮鬥得來的。在特朗普所強調的法律和秩序之下,他們有能力也有自信可以過得更好。如平權法案一樣對弱勢群體的幫助,損害了公平競爭的原則,也傷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擁護特朗普競選時喊的口號「法律和秩序(law and order)」,認為民主黨所推行的平權法案,本質上是犧牲亞裔的利益去換取更底層少數族裔的支持。在MITBBS上,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類比:「選民主黨,就是我們華人伺候三個主子(白人,非裔,拉丁裔);選共和黨,就是三個族裔伺候一個主子;當然是後者對我們比較有利。」這條留言下,有很多人表示贊同,卻沒有人問,為什麼華裔、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彼此不能是平等的?

然而,新總統上台之後的種種新聞,並沒有讓民眾在美國社會看到更多的「法律和秩序」。特朗普在競選時就和極右團體來往密切,並且得到美國著名白人極右組織三K黨的公然背書。大選後的第一天,美國多地就發生了極右組織和個人攻擊少數族裔的報告。在以教育發達,思想自由著稱的麻省,兩名白人男性駕駛著卡車開入著名女校衛斯理學院,他們揮舞著寫著特朗普大勝的旗子,衝進學生宿舍,向有色人種女生臉上吐口水。而在華盛頓,美國的政治中心,一群保守基督徒拉著標語,帶著喇叭,站在市區一座清真寺前破口大罵。2017年1月27日,地處加州的亞裔公義促進會表示,自特朗普競選成功以來,他們收到了多於往年一倍多的針對亞裔的仇恨性言論和攻擊的報告,疑似因特朗普和班農聲稱中國是美國「經濟上的敵人」所致。在洛杉磯,一個83歲的韓裔老婦人在街頭受到攻擊頭破血流。被圍觀者制止之後,攻擊者大喊著「白人崛起」而後飛快的跑開。在極右勢力和白人至上主義者抬頭的美國,沒有人更加安全,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身處風暴之中的中產華裔,是否還能繼續保持相對富足寧靜的生活?在印第安原住民的土地被徵用,拉丁裔非法移民被大量逮捕和遣返,普通的穆斯林公民被拒絕入境的美國,統治階級制定的「法律和秩序」能否對華裔移民網開一面?在2016年大選里發出聲音的第一代移民華裔,將來又將以怎樣的形式參與美國政治?又會如何被美國的歷史所記載?這一切在此刻尚是未知,正如美國本身的命運一樣。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誰能10歲就獲得美國O-1簽證?就是她,宇宙第一美少女!
該不該限制富人移民?
【紐西蘭移民】14/15紐西蘭政府發布的移民數據
如果你選擇移民,你最想去哪個國家或者城市?吸引你的是什麼?
美國投資移民EB-5項目條件寬鬆 綠卡通過率高

TAG:美國 | 移民 | 華裔 | 特朗普 | 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