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不宜發表照片重現

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如此耳熟能詳,然而他們突然以一種與喉舌報道對象不符:不高大、不凜然、不超凡脫俗的形象出現在觀者面前時,他們代表的意義並不充盈,顯得陌生卻略略地透出些親切。這些作品均出自攝影師張祖道之手。張祖道拍攝的照片中有許多照片,當年是不太符合發表、刊登的標準和要求的。當年的視覺美學有其標準套路,而曾經夢想著改造社會和制度的「有志青年」張祖道的內心對這些要求是有所保留的。

1987年4月15日,劇作家曹禺在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頒獎典禮上。這張攝於曹禺先生晚年的照片,極為傳神,曹禺後半生內心的苦悶、糾結、不甘和痛苦,以及他處境的尷尬,都令人驚嘆地表現出來了——作為頒獎者,他仍然在台上,同時,他又是那麼孤獨。

「文革」結束不久,很多在此劫難中故去的文藝界人士得到平反,因此各地多有補開追悼會。1979年10月12日,葉聖陶、夏衍、周揚(左起)胸前佩戴著白花,情態肅然,在北京參加某場追悼會,遠景的人叢中,隱隱約約有相聲大師侯寶林的面容。

北京,1959年12月,當時65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拍攝《杜麗娘》,北京電影製片廠化妝師孫鴻魁為其化妝。

清華大學36周年校慶。這是原西南聯大(北京、清華、南開)三校恢復後,清華從昆明回北平清華園第一次舉辦校慶。左一為原西南聯大訓導長、昆明師範學院院長查良釗,左二為北京大學校長鬍適,左三為原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左四為南開大學秘書長黃鈺生。北平,1947年4月27日。

畫家程十發在自家畫室里創作。上海,1955年。

畫家傅抱石(左)、關山月(右)聯手為人民大會堂繪製巨幅水墨畫《江山如此多嬌》。北京,1959年9月初。

建築學家、作家梁思成(左二)和林徽因(左一)夫婦在清華園家中會見英國建築師斯金納。北京,1952年9月14日。當時,林徽因已經48歲,三年後去世。

原《文藝報》主編陳企霞在青島療養。1987年7月,酷暑中的青島,陳企霞卻穿著中山裝,還緊扣領口。如果觀者了解陳企霞和丁玲當年被打成「丁陳反黨集團」的始末,看過徐慶全寫的《革命吞噬它的兒女》一書,就可以想像陳企霞曾遭受過的身心折磨,就會理解陳企霞在這張照片中的表情了。

作家、劇作家老舍喜歡蒔養花卉。北京,1964年。這一年,《北京文藝》發表了老舍改編的戲曲《王寶釧》。

作家、詩人徐遲下放河北懷來縣暖泉鄉勞動,學種當地特產馬奶葡萄。懷來縣暖泉鄉,1958年8月23日。
推薦閱讀:

曾在光明日報發表《內江賦》的著名國學家甘光地又出內江文化力作
香港名導王天林離世 兒子王晶悲痛發表聲明 [圖片]
用不同語言發表同樣研究算重複發表嗎?
「硃砂掌功的由來、發表、正名」
梁振英發表2016年施政報告:機遇之年再闖高峰

TAG:照片 | 發表 | 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