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王維老死不相往來的真正原因與玉真公主有關?

推薦:《紅樓夢》里的那些疾病和藥方,暗喻什麼呢?

文/雷煥

(一組小編拍攝的松香草,希望友友們喜歡)

【作者簡介】雷煥 ,陝西銅川人 ,熱愛寫作,銅川市王益區作協會員。作品散見《聲威報》《銅川日報》《華商報》等雜誌和新陝網、陝西散文論壇、陝西作家網等報刊網路平台。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常玩微信的朋友估計也加了不少群,不同的群里往往有好多相同的朋友,大家彼此刷著相同的朋友圈,即使開始不相識,時間長了,也成了微信朋友。但世上總有些人與事,出乎了我們的判斷,有人明明有著相同的朋友圈,卻老死不相往來。

(一)李白與王維有著相同的朋友圈

盛唐時的大詩人李白與王維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們有著相同的朋友圈,皆才高八斗聲名顯赫,可為何老死不相往來呢?

李白與王維同生於公元701年,李白卒於公元762年,王維卒於公元761年,幾乎是同年生同年死的。

李白與王維最鐵的朋友當屬孟浩然,有詩為證。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遊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還寫過一首《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此詩中李白對好友孟浩然有著相當高的評價,由此可見二人絕非一般朋友關係。

王維也喜歡孟浩然,皆因二人都崇尚山水田園風格的詩,他們都是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的傑出代表人物。王維的詩被蘇軾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和孟浩然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孟浩然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

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

仕途不暢,孟浩然回襄陽隱居前寫了一首《留別王維》的詩:「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大意是:我這樣落寞究竟是在等待什麼?每天出去求取仕途卻一無所獲。本打算就此歸隱山林,但這樣和故友離別又深感惋惜。如今當權者又有誰能提攜我呢?可惜這世上的知音實在寥寥無幾。或許對我來說就只能守著寂寞吧,我還是回到故地繼續隱居吧。

孟浩然死後,開元二十九年(741),王維寫了一首《哭孟浩然》的詩:「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大意是:老朋友我再也見不到了,漢水滔滔仍然日夜東流。請問襄陽遺老今在何方?江山依舊何人再游蔡州?從詩中也可看出此二人友情深厚。

此外,杜甫、王昌齡等都與李白王維相交甚篤。杜甫一生與李白三次會面,分別之後寫了關於李白的詩就有二十首,後人熟知的就有《八仙歌》《不見》《春日憶李白》《夢李白》等。杜甫也給王維寫過詩,比如《奉贈王中允維》「中允聲名久,如今契闊深。共傳收庾信,不比得陳琳,一病緣明主,三年獨此心。窮愁應有作,試誦白頭吟。」還有一首是在王維死後的767年《解悶》:「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

(二)老死不相往來

上中學的時候,我們都做過這樣的數學題:已知A=B,B=C,因此A=C。然而,這樣的例子套到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常常就不靈驗了。李白的詩中找不到王維的影子,王維的詩中也不見對李白人與詩的半點評論,哪怕譏諷嘲笑都沒有。那麼,為什麼李白與王維這兩個盛唐大詩人沒有交集,以至於老死不相往來呢?

(1)文人相輕

李白狂放不羈,斗酒詩百篇,受玄宗皇帝青睞,敢讓楊貴妃研磨,高力士脫靴,還能出口成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在科舉出身的王維看來簡直就是浪蕩公子,有辱文人的節操。李白我行我素慣了,看不上王維哼哼唧唧,花鳥田園的詩風。

反觀王維,出道很早,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一說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能寫一首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極高的音樂天賦。他們兩人都是當時的大碗詩人,在盛唐時期,皇帝推崇詩歌,按說當局組織的詩會沙龍,採風筆會不比今天的少,可這二人似乎誰也不服誰,尿不到一個壺裡。用今天的話說,「賣石灰的看不起賣面的」。例如:開元十八年, 前輩詩人賀知章常約張旭、李適之、 崔宗之、李白等名士於長安市上開懷暢飲,後來就有「飲中八仙」之美名。

而他們就沒有邀請過王維。又如:開元十九年,前輩詩人張九齡第三度奉詔入京,閑余之時就多次邀上王之渙、王昌齡和王維等人於長安城郊渭河之濱把酒論詩,而他們也沒有約請過李白。還如:天寶二年,詩人王昌齡、裴迪、王縉等人相約了王維游長安青龍寺懸壁上人院並一起賦詩,說好每人寫一篇同題詩以作紀念。

這一次遊玩,大家沒有叫上李白。再如:天寶三年,賀知章向皇上提出辭職歸隱得到允諾後,當即約請了幾位朝中大員及文朋詩友到長樂坡出席送戰友的最後晚餐,其中就有李白,但也沒有喊上王維。李白王維互不往來,可能在當時就是文人圈子裡公開的秘密,以致眾人聚會時都不敢讓他們同時出席,或者是詩人群體之間本就有拉幫結夥抱團取暖的怪毛病?

總之,李白王維終其一生沒有交集,成為大唐詩史乃至中國文學史上一樁非常遺憾也非常詭異的公案。這讓人想起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巨匠魯迅與胡適,雖然彼此誰也不服誰,但也有過在一起喝茶經歷。

(2)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們知道,李白除了寫詩譽滿天下,還崇尚道教,一生喜好名山游,為的是求仙訪道。道教當時是唐朝的國教,自然李白的信道就有了一柄尚方寶劍。王維信佛,痴迷到了每飯不忘齋的地步。道教雖是當時的國教,佛教受到抑制,但佛教在民間的興盛十分迅猛,擋都擋不住,以致於天下名山僧佔多,佛教實際上解禁到泛濫。

王維也研究老莊,只是用來比較或彌補佛教的內化。終南山當時既是道教根據地,也是佛教解放區。李王二人,當時經常穿梭在終南山,竟然沒有狹路相逢或偶然巧遇,也是一樁奇事。看來李白走的是宮觀之道,王維走的是寺廟之徑。

(3)李白與王維可能是情敵

唐玄宗有個親妹妹玉真公主,相傳是武則天的孫女,長得貌若天仙春心蕩漾。她十分愛才,公元720年,19歲的王維先到長安,憑著精通詩畫音樂,深得岐王喜愛,岐王又把他推薦給了玉真公主。年長王維九歲的玉真公主覺得王維風流倜儻一表人才,喜歡得要命,於是第二年,王維就順順噹噹地進士及第。王維進士及第後,被封為太樂丞(八品)。品級雖然不高,但是這卻是個為皇室宮廷宴樂培養樂隊伶人的官。

玉真公主這樣安排,肯定是為了讓他方便進出宮禁及皇家苑觀之類的。但王維幾個月後就因「伶人舞黃獅子」一案,被貶出京,遠去山東濟州做個看糧倉的九品小官——司庫參軍。「伶人舞黃獅子」據說依唐代律令,舞黃獅子節目,是專門為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娛演,否則當以犯律處置。王維一下子被貶到濟州,這一去就是四年半的時間。

這事在當時也算不上什麼大罪,難以得此重罰?

答案很明顯,正是王維不再願意到床上侍侯公主,又「私自」(未經公主同意)娶了妻子,於是玉真公主動怒,就找借口貶他到窮鄉僻壤「勞動改造」一番。

後來王維回到長安,想與玉真公主重修舊好,可惜李白出現在玉真公主的身邊。《玉真仙人詞》:「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就是李白在開元十七年時,和玉真公主見面時所作。「鳴天鼓」、「騰雙龍」、「弄電行雲」之類的,把玉真公主寫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比起王維那篇《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碧落風煙外,瑤台道路賒。如何連帝苑,別自有仙家。此地回鸞駕,綠溪轉翠華。洞中開日月,窗里發雲霞。庭養衝天鶴,溪流上漢查。種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谷靜泉逾響,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大道今無外,長生詎有涯。還瞻九霄上,來往五雲車。」要浪漫得多。

太白本性桀驁不馴,生來就是個飛揚跳脫、風流多情的人物,不像王維那樣靦腆。也許後來玉真公主冷落王維也有著這方面的因素。李白還有一首廣為流傳的詩,叫做:「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在這首詩中在意的不是在山,而是玉真公主也。玉真公主後來正是在安徽敬亭山上修鍊,所以李白對著敬亭山,終日心馳神往。李白終其一生,都對玉真公主充滿愛慕之情。這不,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

公元762年,玉真公主去世,時年七十多歲,葬於敬亭山。李白也於同一年死於敬亭山下的當塗縣。

看來,有著相同的朋友圈的兩個人不一定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啊!儘管李白與王維老死不相往來,但他們的詩歌逾越千年,卻仍在世間傳唱著!


推薦閱讀:

夜尿變多有哪些原因?
單身的原因是因為太挑?你別逗我了
為什麼和尚大多肥胖臃腫,而道士卻清瘦枯乾?原因很簡單
子宮內膜增厚的原因癥狀及治療
李自成攻入北京真正原因

TAG:原因 | 李白 | 王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