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樹功:解讀相對論

解讀相對論

董樹功

提要:

相對論與量子論一起被傳統理論譽為「偉大的理性思維革命」,作為現代物理的理論基礎,相對論是一個充滿神玄的「理論」,它之所以被許多人所「公認」,主要是傳統理論聲稱相對論已被許多相對論效應所充分證明,是根據三大公理推出的。這樣對相對論的認識就要從「三大公理」和相對論效應來討論。本文對「三大公理」和所有被認為是相對論效應的相對論證據做全面討論。

關鍵詞:相對原理、光速不變原理、等效原理、相對論效應、嚴謹性、邏輯性

相對論「三大公理」:

儘管相對論中的三個主要理論已被傳統理論稱為「三大公理」,但因它與最廣泛存在的(宏觀)自然現象不符,因此它不是「公理」,也沒「原理」資格,下面分別進行討論:

一、相對性原理:

運動的「相對性原理」是由伽利略首先提出的,在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中,時間是確定的,長度是確定的,對於處於不同狀態的觀測者來說:運動是相對的,這種方法可以簡化對運動的認識,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並便於人類對解析運動問題時的操作,這種方法在解決人類可直接觀測到的宏觀範圍內普遍適用。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的時間、長度是相對的,速度(光速)是確定(絕對)的,與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中的時間、長度的確定性和速度的相對性完全相反,是完全對立的,是絲毫沒有相同之處的。因此伽利略的「相對性」正確並不等於愛因斯坦的「相對性」正確。

光速不變原理:

「光速不變原理」又被解釋為「真空光速不變」,然而宇宙中處處充滿物質(或暗物質),沒有(絕對)真空,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手段也不能得到(絕對)真空,沒有真空也就沒有「真空光速」,也就更不存在「真空光速不變」還是「變」這種討論的意義。而在真實的自然界中,光速隨著介質的密度、溫度、壓強的變化而變化,光速取決於它所通過的空間的介質的性質,是隨著介質的性質隨時可變的,不存在光速不可變的事實,在電子加速器中的電子速度早已遠遠超過許多不同介質中的光速,可見「電子達不到光速的說法根本就不成立。

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按照愛因斯坦的本意是:對於所有與光有不同相對運動狀態的觀測者「光速不變」,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這就是在v≠0時,cv=c;c-v=c;也成立,這種顛覆基本數學邏輯,顛覆地球人理智的結論相對於普通地球人的理性來說,簡直是「混賬」數學,「混賬」邏輯,這樣的數學,這樣的邏輯也是真理嗎?!按照數學規則,當v≠0,cv=c;c-v=c;也成立時,其中每個等式中的一個c不再是光速,這同樣違反了:「對於所有與光有不同相對運動狀態的觀測者都「光速不變」。因此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的自身相互矛盾使相對論自相矛盾。

在人類的文明進步的歷史上,統一度量衡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質量、時間、長度等標準的制定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這些標準(包括不同標準的嚴格換算)人類就無法進行交流和從事科學活動,也就沒有今日的科學,這些標準是人為制定的,是為了人類從事交流活動制定的普適的標準,它是人類文明進程中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只對人類的交流有意義。

「速度」這個概念,是在長度(標準)不變和時間(標準)的不變的前提下才可以構成、當時間可變、長度可變,「速度」這個概念也就不成立了。著名的「芝諾悖論」就是由於沒有「速度」這個概念才可以長期存在。人類對「速度」這個概念的認識是理性的重要進步。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質中有不同的速度,速度的不同對時間和物質的長度沒有影響,速度是在長度、時間不變的前提下才成立的可變數。這是「速度」這個概念的本質,當觀測到的現象與預想的數值不一樣時,只能是速度的變化導致的時間延遲,而與時間的確定性無關。當然,當速度被假定不變,而讓長度和時間改變時,這符合數學規則,卻違反了「速度」概念的內涵,這不但使物理學變成了數學遊戲。更使地球人退回到缺乏理智的對自然認識的朦朧時代。這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極大倒退。

宇宙中時時刻刻存在著無數不同頻率光,這些不同頻率的光存在於無數不同的方向,不同頻率的光在通過同一介質時具有不同的折光率,根據折光率理論,不同的折光率具有不同的速度,而宇宙中一切物體都在時刻運動,都在與光做相對運動,如果光速可以改變長度和時間,那麼請問維護相對論的人們,這些無數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光,使哪個方向的長度改變,使哪個方向的時間改變,改變各是多少???

「光速不變」假設的其它荒謬還表現為:

「洛倫茲變換」是相對論「光速不變」的數學推導依據,然而,「洛倫茲變換」是在「以太」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數學推導,而相對論是否定「以太」存在的,既然相對論否定「以太」存在,就不應該再使用「只有在以太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洛倫茲變換」,相對論使用「洛倫茲變換」推導「光速不變」犯了「論據虛假」的邏輯錯誤,以虛假論據得到的結論,是不能成立的,這是最基本的邏輯規則,可見,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的擁護者都是不懂得邏輯規則的。

等效原理:

而「等效原理」僅僅是在無限小的空間的數值相等,這在今日大學教科書表示的很明確:今日大學物理講到:「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時惟一的實驗依據是m=m。這樣一來,引力場就和加速的效應等價。在一個在引力場中自由降落的參考系內,物體完全失重,此參考系和一個沒有引力場、沒有加速度的慣性系等效,任何物理實驗都無法把二者區分開來。這種等效只能是局部的,(見《新概念物理學·力學》趙凱華、羅蔚茵著P403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以上講述是很清楚的:「……這種等效只能是局部的……」。

北京師範大學劉遼教授、趙崢教授在他們編著的《廣義相對論》中講到:

「等效原理:慣性力場與引力場的動力學效應是局部不可分辨的。

對等效原理的幾點討論。

等效原理的適用範圍:

我們必須強調兩點,第一,等效性僅在局部時空範圍(即一個時空點的鄰域)內成立。第二,等效僅僅是指動力學效應而言。

首先談談第一點,我們知道慣性離心力是和半徑R成正比;

F1∝R

而引力是半徑R的平方成反比的;

FgR-2

所以,雖然二者在無窮小的局部空間範圍內是等效的,但在大的空間範圍內則是顯然不同的。

再談第二點,等效原理所說慣性場和引力場不可分,只是動力學效應,更確切地說,就是指局域的加速效應。引力與慣性力畢竟有本質的不同,引力場對時空產生一種內稟效應,使時空彎曲,而慣性力場無此效應,因而沒有理由認為這兩種場的一切物理效應都等價。所以甚至有的學者,例如Synge,試圖根本否定這一原理」(見《廣義相對論》劉遼、趙崢著 P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從以上兩種的論述中表述的已經很明確:等效原理只是在無限小的空間的「效應」等效,在大範圍內是不等效的。並且「等效原理所說慣性場和引力場不可分,只是動力學效應,」而不是所有效應。

再看看愛因斯坦的觀點:

愛因斯坦在他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中講到:「如果正如我們從經驗中所發現的那樣,加速度是與物體的本性和狀態無關的,而且在同一個引力場強度下,加速度總是一樣的,那麼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之比對於一切物體而言也必然是一樣的,適當地選取單位。我們就可以使這個比等於一,因此,我們就可以得出下述定律:物體的引力質量等於其慣性質量(見《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美]愛因斯坦著 楊潤殷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P51)」。

從以上愛因斯坦本人的論述中可以明確看到:只有「在同一個引力場強度下」,……「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之比」……才「是一樣的」。注意:愛因斯坦僅僅是說「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之比」·是「一樣的」,而不是「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是「一樣的」,這就是說,如果「引力場強度」不同,那麼「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之比」也就不一樣,進一步說「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也就不一樣。而要想:「物體的引力質量等於其慣性質量」,不但要有「在同一個引力場強度下」,這個大前提,而且要「適當地選取單位」。才能「使這個比等於一」,這裡愛因斯坦所說的「適當地選取單位」。應該是「適當地選取」「空間」,因為「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的單位相同,不需要選取,需要選取的是「空間」,因為只有重力加速度等於9.8m/s的空間(地球表面空間),「引力質量」才等於「慣性質量」,這是當時規定「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時,就是以重力加速度等於9.8m/s的(地球表面)空間來規定的。在重力加速度不等於9.8m/s的空間,「慣性質量」不等於「引力質量」。如同一物體在月球上與地球上由於重力加速度不同,而「引力質量」不同,而「慣性質量」不變。(在當今的流行觀點中,受相對論影響,將「重力」與「重量」(即引力質量)、「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混為一談,重力屬於力的範疇,它的量綱是「牛頓」,「重量」(即引力質量)的量綱是千克,這是兩個意義完全不同的物理量。而「引力質量」的大小取決於引力場強度,在沒有引力場或引力場處於平衡狀態的空間,「引力質量」為0,而「慣性質量」在宇宙空間處處相等。「引力質量」不等於「慣性質量」在航天事業中,隨時受到檢驗。當「引力質量」不等於「慣性質量」時,「等效原理」不成立。

無論是愛因斯坦還是相對論的信仰者都將無限小的空間才適用的物理量擴展到一切物理過程和整個宇宙空間。其結果是使「無限小」等同於「無限大」。請問那些維護相對論的人們:「無限小」可以等於「無限大」嗎?!這種「混賬」是在顛覆地球人的理智,顛覆自然的真實存在,這是對人類理智的褻瀆!!這是對人性的踐踏!!如果無限小可以等於無限大,那地球人的理智豈不連不識數的老母豬都不如!!那些人云亦云違反科學精神的行為不應該是認識水平問題,而是人性問題,是道德問題,這是科學的倒退,是人類理性和道德的倒退。請問那些維護相對論的人們:「無限小可以等於無限大」這樣如此「混賬」的「理論」也是「思維革命」嗎?!

有人說:相對論是有大量實驗證明的,這並不能證明相對論是真理,人類每天看到的是:除了北極星之外,數以億、億計的所有星體都在圍著地球轉,但它並沒有證明地球是宇宙中心,任何一個理論只有合理解釋與之相關的全部現象才能成立,這是理論可以成立必須滿足的前提,部分案例不能證明一個理論,這是歷史的啟示和自然法則。也應該是一個常識。

這裡,我們簡單的對被認為是證明相對論的一些主要證據做一簡單的評述:

1、電子加速試驗:電子加速實驗被相對論的擁護者認為是相對論最普遍的的證據,根據運動的相對性:在電子加速實驗中,電子的加速度取決於電磁場的傳遞速度與電子的即時速度的速度差,這個速度差越小對電子加速作用越小,這與宏觀物體的加速度沒有任何區別,電子在接近光速時加速度越來越小是由於電磁場的傳遞速度與電子的即時速度差越來越小造成的,與電子的質量無關。宇宙空間沒有靜止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運動,沒有靜止質量與動質量之分,質量與速度無關。提出質量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是思維出了問題。電子的質量與速度無關,相對論的「質速關係式」不成立,「光的靜止質量為0」不成立。

2、光的彎折:當「光的靜止質量為0」不成立時,光有質量(即使是相對論也沒有否定光有動質量),在大質量物體旁必然受引力作用而改變運動狀態。大量實驗和普遍存在的現象還表明:光的彎折(折射率)更與介質的密度、溫度、壓強有關,受太陽的引力作用,在太陽旁存在著大量的離子態物質,其密度依引力場的強度的遞減而遞減,它們的密度、溫度、壓強都與遠離太陽的空間不同,它們都改變光的彎折角度。因此光的彎折是太陽的引力和太陽周圍的空間物質共同造成的,介質導致光線彎曲的現象在人類日常生活所見的現象中普遍存在,介質是導致光的彎折的最重要因素,怎麼扯得上空間彎曲呢?請問那些維護相對論的人們:空間怎麼會彎曲呢?時空是個什麼概念?時空怎麼彎曲呢?一個「無限小可以等於無限大」這樣如此「混賬」的「等效原理」就可以改變宇宙的自然真實存在嗎?

3、水星進動:根據歷史資料可知,在相對論誕生之前,水星進動的計算是按照行星質量均勻分布在同一平面上計算的,這與真實的自然存在嚴重不符,行星之間的攝動是改變行星運動的重要因素,水星一百年積累的微小進動是由行星攝動引起的綽綽有餘,與那個混賬的「等效原理」扯不上半點關係,因此有關水星進動應該是原始計算與真實的自然存在嚴重不符造成的不準確,原始計算不準確並不等於相對論正確。

4、引力紅移:受引力作用,任何大引力場旁都有大量的空間物質(包括暗物質),引力強度越大,物質密度越大,這些物質相對於光都是空間介質,這些介質對光都有過濾作用,就像地球大氣對光的過濾一樣,頻率越高的光被過濾的越多,從而導致光譜的紅移。大引力場導致光譜紅移是宇宙自然存在的必然現象,與相對論沒有什麼關係。

5、光的彎折和光速取決於介質的性質,光在不同的介質中有不同的速度這是無數次實驗證明的,也是公認的,與光的速度有關的現象都與介質的存在和性質有關而與時間(的絕對性)無關,時間是普適的確定的物理量,光速變化並不等於時間變化,(接收到的信號的)時間延遲只能是速度變慢導致的,將光速變化說成是時間變化,只能是數學遊戲顛倒了人的理智。

「速度」這個概念只有在長度(標準)與時間(標準)的不變的前提下才可以成立,那些所謂的時間延遲的事件(包括GPS)只要考慮空間介質對光速的影響就可以在經典理論範圍內得到完美解釋,而與時間(的絕對性)無關,也與相對論無關

6、μ粒子現象:

μ粒子現象也被當作相對論效應。這是因為人類對μ粒子本質並沒有清楚的認識,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μ粒子只能在高空產生而不能在低空產生,我們知道太陽輻射的高能粒子通過地球大氣時,是與通過的空氣厚度成反比的,紫外線可以到達地面是人們的常識,因此低空同樣可以產生μ粒子,在地面上發現μ粒子,並非μ粒子壽命延長。也就是μ粒子不能成為相對論效應的證據。

7、有關E=mc2

E=mc2被認為是愛因斯坦的最偉大發現之一。也是相對論的重要內容。但「能量」究竟是什麼,在以往理論中沒有人講得清,E=mc2與的區別是什麼,相對論也沒有講,E=mc2的提出只是使「能量」的本質更加混亂不清,所謂的「原子能」是「放射性元素」所具有的「鏈式反應」這一特性。與E=mc2沒有什麼關係,愛因斯坦既不知道「能量」的本質是什麼,又對「質量」的概念認識混亂,卻推出E=mc2,這只是使「能量」和「質量」這兩個概念變得更加混亂和神玄。

8、GPS衛星定位系統:

有人把GPS作為相對論的效應,在這個現象中沒有考慮空間物質和地球大氣對光的「折射率」,也就是沒有考慮光在介質中會變慢,不考慮對光的折射率是不嚴謹的。當我們把GPS現象中的時間延遲中的介質對光的折射率考慮進去時,時間延遲就得到了合理解釋,不但比相對論更嚴謹,而且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高GPS系統的精確度,因此GPS現象中的時間延遲與空間介質有關,而與所謂的相對論效應無關。

9、雷達反射延遲:

雷達反射延遲也被認為是相對論效應,在雷達反射延遲中,沒有考慮空間存在的物質,由於宇宙中沒有絕對真空,光在任何有介質的空間運動速度都小於真空光速,因此都會時間延遲,雷達延遲與相對論無關。

10、大爆炸與宇宙紅移:

大爆炸理論雖不是相對論自身的內容,卻是相對論的產物.,大爆炸理論的論據是光譜紅移。光譜紅移並不等於宇宙紅移。由於宇宙空間並不是絕對真空,而是存在多種介質(暗物質),光在介質中運動會被介質所散射,光的頻率越高,被介質散射的幾率越大。光在介質中運動的路程越長,高頻光被散射的比例越大,這種光譜的紅移在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每天早晚太陽光是紅色的,是因為太陽光在通過大氣的路程長(厚度大)造成的。在大氣中漂浮物多的時候,太陽光也趨向紅色。遠處的星光到達地球的路程越遠,高頻光被散射的越多,從而造成光譜紅移。

光譜的紅移與光的運動距離成正比,並非宇宙在膨脹。宇宙紅移的提出,沒有考慮宇宙空間物質,是極不嚴謹的,當觀測的結果是與相對於地球越來越遠的星光紅移越多,那「宇宙紅移」只有一種條件下才能成立,那就是只有「地球是宇宙中心」,同時也是大爆炸的「奇點」,那些宣傳「大爆炸」的人,是否不懂得這最簡單的邏輯關係,由於光在空間運動過程中與空間物質相互作用,光的運動距離越遠,與空間物質相互作用幾率越多,光譜紅移越多,因此光譜紅移與相對論無關。「大爆炸」理論與其它相關理論相矛盾,與宇宙空間的真實存在相矛盾,純屬沒有邏輯的荒唐的臆想。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在相對論的基礎上建立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相對論的主要理論,在大爆炸理論中,宇宙的初始膨爆速度遠遠超過了「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的相對論的這個主要理論(「古斯認為整個宇宙能夠在10的負33次方秒的一瞬間以超過光速25個數量級的速度從宇宙嬰兒暴漲到成人宇宙」王令雋《物理學的出路和中華學派的歷史責任》2014年8月3日),這種否定自身理論基礎的理論是徹底的不自洽的,然而,這個徹底的不自洽的理論卻被被物理權威稱為「宇宙的標準模型」,不許反駁。這是對理論可以成立的條件的徹底的破壞,可見大爆炸理論家不但不知道何為理論,不懂邏輯規則,更不遵守科學原則,大爆炸理論家對其理論的態度已使他們成為徹底的學閥和學痞。大爆炸理論中還有更多的悖理,許多人給予充分的批判,請問那些維護大爆炸理論的人們:否定自身理論基礎的理論是否可以成立?

11、邁克爾孫—莫雷實驗:

愛因斯坦本人並沒有將邁克爾孫—莫雷實驗作為狹義相對論的證據。但是一般的物理文獻都將邁克爾孫—莫雷實驗當做光速不變原理的證據。

現在我們就來分析邁克爾孫—莫雷實驗:在邁克爾孫—莫雷實驗中,光源與探測器(干涉儀)是固定在一起的,探測器是觀測者,以太只是實踐中預定的一個條件,並不是觀測者,也就是在邁克爾孫—莫雷實驗中,光源與觀測者之間沒有相互運動,而在狹義相對論中,光源與「參考系」(觀測者)之間是有相互運動的。這樣,邁克爾孫—莫雷實驗與狹義相對論所使用的同一個概念「參考系」(觀測者)的運動狀態是完全不同。因此邁克爾孫—莫雷實驗不是光速不變的證據,將邁克爾孫—莫雷實驗當作光速不變的證據是概念混亂,邏輯混亂的表現。邁克爾孫—莫雷實驗只能是否定以太存在的證據。從歷史資料看,正是邁克爾孫—莫雷實驗才是導致狹義相對論的產生,邁克爾孫—莫雷實驗的意義應該是否定了「以太」的存在。與相對光速不變沒有關係,這也應該是愛因斯坦本人並沒有將邁克爾孫—莫雷實驗作為狹義相對論的證據的原因。

還有人提出否定相對論,應該再建立一個新的理論來替代相對論,這實在沒什麼必要,我們不用相對論已經很好地解釋了那些以往不能解釋的現象,再建立新理論也就沒有必要了。洛倫茲變換是為了保持以太可以存在,相對論是為了解釋當時不能解釋的現象,這些現在都不需要了。

那些將以上所謂「相對論效應」歸為相對論成立的證據都缺乏科學的嚴謹性,只要嚴格的科學論證,所有所謂「相對論效應」不使用相對論都可以得到非常嚴謹的、合理的解釋。

以上討論的嚴謹性,已經遠遠超過了「相對論」的所有有關論述,按照物理理論的嚴謹性,相對論的所謂效應都不能作為相對論成立的證據。相對論效應不成立,相對論也不成立。

相對論的所謂「三大原理」和所有所謂「效應」,沒有一個是嚴謹的、合理的,沒有一個符合邏輯的,按照「多少個事例不能證實一個理論的正確性,只要有一個反例就應該否定它」的物理規律,相對論早就應該被多次被否定。

沒有相對論,物理理論中的神玄荒唐的概念就都不存在,物理理論真正成為對自然的真實描述。

當相對論不成立時,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之上的相關的理論都不再成立,根據「相對論理論」推出所有數據都需要在新的基礎上進行重新驗證。

在今日物理學中,許多人都將數學與物理混為一談,而相對論也被認為是由嚴密的數學推導的,為此這裡再將費恩曼的看法摘錄於下:「數學家們僅僅處理推理的結構,並不真正關心他們所談論的是什麼東西。他們甚至不需要知道他們所談論的是什麼東西或者,像他們自己常說的那樣,並不關心他們說的東西是否真正存在」(見《物理定律的本性》費恩曼著 關洪 譯 P51)。

將自然界中並不真實存在的數學做論據,其結論也應是不存在的,這應該是最簡單的邏輯。

相對論通篇都是邏輯錯誤,論證過程也都不符合邏輯的最基本規則,是物理學自誕生以來最荒唐的理論。然而相對論卻盛行一百多年,表明人們對邏輯知識認識的混亂。

既然相對論如此荒唐,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吹捧相對論呢?這使人想起安徒生童話中的《皇帝的新衣》的故事。在那個故事中,許多人為了表明自己是聰明的就虛偽地以訛傳訛,人們對「相對論」的態度與安徒生童話對人們的描述完全的相似,只有那些不懂邏輯規則又要裝聰明的人,才會宣稱相對論是正確的,「虛偽」是相對論被吹捧並可以盛行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另一原因就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吹捧他人(造神)來抬高自己,在對待相對論的態度上,人類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

「相對論」的產生和發展迎合歷史上的需求,迎合了一些人的需要,也迎合了一些人的獵奇心理,"相對論"將作為「物理學」和「人類理性」發展史上的一個「鬧劇」,給人類留下永久的「借鑒」和「紀念」。

愛因斯坦自己的態度:

「我自己一直受到同代人的過分讚揚和尊敬,這不是由於我自己的過錯,也不是由於我自己的功勞,而實在是一種命運的嘲弄」。

「大家都認為,當我回顧自己一生的工作時,會感到坦然和滿足。但事實恰恰相反。在我提出的概念中,沒有一個我確信能堅如磐石,我也沒有把握自己的研究總體是否處於正確的軌道」

從愛因斯坦對科學的態度來看,是可以認為愛因斯坦是坦誠的,只是不懂得邏輯規則。相對論可以盛行一百多年,主要不單是愛因斯坦的錯誤,其他人不懂邏輯規則也是重要原因。愛因斯坦在對光的粒子性的觀點和對量子力學的態度上,對科學的正確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思維過於活躍」的愛因斯坦從正,反兩個方面都對科學的正確發展做出了他人難以企及的重要貢獻。

相對論的產生和發展為我們更進一步得到如下的認識:實驗是重要的,而對實驗的嚴格分析是更重要的。實驗(包括所有觀測到的現象)並不能證明一個理論的正確,只有全面的、嚴謹的邏輯分析,才是決定一個理論是否正確的決定因素,只有全面的、嚴格的邏輯分析才是物理理論正確發展唯一道路.

物理學是「唯物致理」的學科,只有堅持徹底的唯物主義認識論才能使物理理論走上正確的道路。

相對論做為現代物理的理論基礎之一,已經充斥於所有的現代物理理論中和所有的教材中,成為現代所有重大科學實驗的指導理論和億萬學子的必修課,它不但顛覆了地球人的理智,同時浪費了人類的大量物質資源,並時時刻刻毒害著億萬學子,荒廢了他們寶貴的青春年華,這是對整個地球人的最大犯罪,因此對相對論的批判是對整個人類理智的拯救,是對億萬學子的拯救,它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此。

推薦閱讀:

【十神淺釋】全文解讀
業內人士解讀預算500萬內最佳移民國家
解讀長征:紅軍長征最後保留下多少兵力?
男人這本書,該如何去解讀?
招股書解讀三:阿里併購帶來的估值增益

TAG:相對論 | 解讀 | 相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