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過敏性皮膚病怎麼選中成藥!
春夏季節,皮膚容易出現各種問題,皮膚瘙癢、紅斑、濕疹、腹痛、腹瀉等,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治療該病,如用抗組胺類藥物(如撲爾敏等)可引起嗜睡等;用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等)可引起胃痛、痤瘡、高血壓等;用維生素類過多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維生素B6 可致畸胎,維生素 C 可致草酸鈣結石等)。為此,筆者根據臨床經驗,就春季過敏症如何使用中成藥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膚紅顆粒(癥狀初起者較適用)
姚小姐每於春季皮膚出現風團、瘙癢、發紅、發腫等癥狀,她自我診斷為「過敏性皮炎」,自服撲爾敏後出現嗜睡、心悸等癥狀,故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春季血瘀風盛所致的風疹(慢性蕁麻疹急性發作期),給予膚紅顆粒口服 1 周后癥狀緩解。效不更方,11 天后癥狀消失。鞏固治療 24 天,隨訪 6 個月未見複發。
本葯由紅花、川芎、白英、蒼耳子、地膚子、蛇床子等組成。具有活血祛風、散瘀解毒、除濕止癢的功效。主治初起的風疹、溫疹、風癮疹等屬於血瘀風盛(症見皮膚瘀斑、瘙癢、活動性風團,舌紫少苔、脈遲緩)之證。臨床上用於皮膚瘙癢症,蕁常性、人工性、壓力性蕁麻疹,亞急性、慢性濕疹等的治療。用法:沖服,成人每次 9~18 克(每袋 18 克,即半袋至 1 袋),每天 3 次。兒童酌減。
注意事項:毒熱或濕熱重(症見頭身困重、發熱等)者應配合其它藥物使用;孕婦忌服。
皮膚病血毒丸(伴頭暈目眩、大便秘結者較適用)吳先生每於春季出現全身散在紅斑、濕疹、水皰等癥狀,伴頭暈目眩、便秘,他自我診斷為「皮膚過敏」,自服濕毒清膠囊,癥狀未見緩解反而加重,故到某醫院求診。醫生診斷為春季濕熱血燥所致的濕疹(過敏合併感染性濕疹),給予皮膚病血毒丸,口服 7 天后皮膚癥狀緩解。效不更方,13 天后皮膚癥狀消失,頭暈目眩、便秘也消失。鞏固治療 1 個月,隨訪 3個月未見複發。
本葯主要由茜草、赤芍、地膚子、牡丹皮、大黃(酒炒)、土茯苓、金銀花、赤茯苓、白癬皮、白茅根、苦地丁、皂角刺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主治熱毒(局部發紅髮熱)和感染(真菌感染)性皮膚病。臨床上用於濕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齇、瘡瘍腫毒、腳氣疥癬,此外還可用於頭暈目眩、大便秘結。用法:口服,成人每次 20 粒,每天 2 次。本葯兒童不適用。
注意事項:感冒期間停服;孕婦忌服。
消風止癢顆粒(小兒癮疹者較適用)
明明每於春季出現風疹、水皰、劇烈瘙癢、眼紅流淚等癥狀,曾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丘疹性蕁麻疹、給予撲爾敏、維生素 C、葡萄酸鈣等治療,可緩解,但易反覆,故家人帶到中醫院求診。醫生診斷為春季風濕熱邪所致的癮疹(過敏性丘疹性蕁麻疹),給予消風止癢顆粒,口服 6天後癥狀緩解。效不更方,14 天后癥狀消失。鞏固治療 12 天,隨訪 2 個月未見複發。
本葯由荊芥、防風、蒼朮、蟬蛻、生石膏、木通、地骨皮、亞麻木、當歸、生地黃、甘草組成。具有清熱除濕、消風止癢的功效。主治皮膚瘙癢。臨床上用於風濕熱邪(症見遇風則癢,局部潮濕或有水皰、發熱)所致的濕疹、風瘙癢、小兒癮疹(症見丘疹、水皰、抓痕、血痂,或見梭形、紡綞形水腫風團,中央有小水皰、癢劇)和丘疹性蕁麻疹見上述癥候者。用法:口服,成人每次 3袋;7~14 歲每次 2 袋;3~7 歲每次 1 袋;1~3 歲每次半袋(均為每天 3 次)。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清淡飲食,忌酒、辛辣、油膩、海鮮、乳類;出現胃痛或腹瀉停葯。陰虛血虧(潮熱盜汗、舌紅少苔或少津、脈細數和面色無華)者不宜服;孕婦慎用。
濕毒清膠囊(頑固性苔蘚樣改變者較適用)陳先生素有濕疹、神經性皮炎病史,每於春季癥狀加重,伴易激動、精神煩躁癥狀,他自我診斷為「頑固性過敏性皮炎」,自服氯雷他啶、強的松、維生素 B6 未見效,故到醫院求診。醫生診斷為春季血虛風燥所致的濕疹(濕疹並神經性皮炎苔蘚樣改變),給予濕毒清膠囊,口服 14 天后癥狀緩解。效不更方,2 個月後癥狀完全消失。鞏固治療 1 個月,隨訪 6 個月未見複發。
本葯由地黃、當歸、苦參、白癬皮、土茯苓、黃苓、丹參、蟬脫、甘草等組成。具有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的功效。主治血虛風燥(症見皮膚乾燥、脫屑、瘙癢,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引起的瘙癢症。臨床上用於濕疹、神經性皮炎苔蘚樣改變、或其它皮膚病見上述癥候者。用法:口服,成人每次 3~4 粒,每天 3次。兒童 7~14 歲劑量減半。
注意事項:濕熱俱盛或火熱熾盛(症見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等)者、孕婦慎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海鮮、乳類等食物。
皮敏消膠囊(遇熱加劇、病情纏綿、日輕夜重、心煩者適用)莫女士有皮膚瘙癢、皮疹、紅斑游移不定癥狀多年,曾到多家醫院求診,醫生診斷為慢性蕁麻疹,給予多種藥物治療療效不顯,故到中醫院求診。醫生診斷為春季濕熱內蘊、風熱襲表、郁於肌膚所致的風團(慢性蕁麻疹),給予皮敏消膠囊,口服 14 天后癥狀緩解。效不更方,1 個月後癥狀完全消失。繼續鞏固治療 2 個月,隨訪 1 年未見複發。
本葯由苦參、白癬皮、荊芥、地骨皮、地黃、紫草、牡丹皮、黃苓、黃柏、蒼朮、蛇床子、蒲公英、紫花地丁、青黛、蟬脫等組成。具有清熱涼血、除濕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主治濕熱內蘊、風熱襲表、郁於肌膚(症見皮膚灼熱刺癢、搔後即現紅色風團、時隱時現、部位不定、疹色鮮紅、抓多增大增多增厚、遇熱加劇、得冷則減、病情纏綿不愈、日輕夜重,伴心煩)引起的癮疹。臨床上用於急、慢性蕁麻疹或見上述癥候者。用法:口服,成人每次 4 粒,每天 3 次(急性者療程 1周,慢性 2 周)。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和兒童、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慎用;孕婦、哺乳期女性禁用;偶有輕度腹瀉、噁心、頭暈和大便不爽,停葯後可消失。
除此之外,治療皮膚過敏症的中成藥還有很多,如賽金化毒丸、克銀丸、復方青黛丸(膠囊)和烏蛇止癢丸等,在此不一一列舉。希望大家根據辨證,對症下藥。
推薦閱讀:
※服用片仔癀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項
※必備急症中成藥> 外用應急軟膏
※家家必備——涼血化瘀中成藥片仔癀
※片仔癀具備哪些功效?成份都是什麼?
※片仔癀有哪些用途?為何成為人們心中的「國寶名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