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走出公德困境

前沿關注如何走出公德困境作者:本報記者 靳昊 通訊員 崔琳 《光明日報》( 2016年02月04日13版)

2016年春運大幕已經拉開。圖為志願者在北京西站站前廣場為旅客服務,倡導文明出行。新華社發

新春臨近,億萬國人已經進入「春運」周期。浩浩蕩蕩的返鄉大軍和外出旅遊的人群中,種種不和諧的「小事」又一次集中爆發:「中國式過馬路」、在火車上搶座位、用酒店毛巾擦皮鞋……

  每到節假日,總有與節日氣氛相悖的不文明事件搶佔新聞頭條,一次次拷問著國人脆弱的公德意識。不僅如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此類事件已經漂洋過海、走出國門:中國旅客在泰國航班上大吵大鬧、在埃及神廟塗鴉、在歐洲痛打便利店店員……一些網友直呼「丟人丟到了國外」,國際媒體也開始討論:中國人的文明素質能否與GDP同步增長?

  如今的中國,是否面臨著公德危機?應該如何看待公共生活中並存的「醜陋」和「美好」?怎樣塑造中國人的公德意識和良好形象?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1現狀:不文明現象讓人憂

  「去年有一次因為颱風天氣造成列車晚點,有些旅客不聽任何解釋,就把我們圍起來指責、漫罵,有的動手打人、用安全錘把車窗敲碎,還有人把車票直接摔在了我的臉上。」說起旅客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官淼至今仍心有餘悸。

  官淼是京滬高鐵G13次列車的車長。從2007年開始,她就工作在京滬鐵路大動脈上。從普通車、動車到高鐵,官淼見證了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也見證了國人文明素質的點滴變化。

  「現在大多數旅客都能自覺維護好車上的公共秩序,不過還是會有人不太注意,比如,用電腦、手機等看視頻、聽歌時不戴耳機,聲音放得特別大;穿著鞋直接踩在座椅和小桌板上;任憑孩子在過道里吵鬧、嬉戲等。」官淼列舉了旅客的各種不文明行為。

  作為首都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王女士也有類似的煩惱:一些讀者高聲喧嘩、吃東西喝飲料、在書本上隨意塗畫……

  「總是有一些不遵守閱讀秩序的讀者,真的很讓人頭疼。」面對記者,王女士無奈地搖搖頭,「桌子上明明放著『禁止喧嘩』的牌子,我也專門提醒過說話要輕聲細語,可他打電話的聲調還是那麼高。」

  如今,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旅遊休閑成為重要的娛樂方式。據統計,2015年我國接待國內旅遊人數接近40億人次,出境游達1.2億人次。伴隨著「旅遊熱」,不文明旅遊現象不斷被曝光。有學者把不文明旅遊總結為「五不」: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

2.成因:傳統模式難解公德問題

  「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就曾敏銳地指出中國人公德缺失的問題。

  一百多年後,困擾依舊,甚至影響到了中國人的國際形象。公德缺失為什麼會成為頑疾?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倪素香認為,在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道德規範是以家族為本位的,重視私德是其主要特色,而社會公德內容則較為貧乏,這與我國傳統的社會結構有一定的關係。

  「從現實來看,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打破傳統血緣關係的狹隘視野,廣泛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合作與交流的關係,必然要由『熟人社會』邁向『陌生人社會』,由鄉村邁向城市,而當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公德規範尚處在建構和培育的過程中。」倪素香說。

  中國倫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萬俊人也表示,現代社會是一個日趨公共化的開放社會。傳統的家族式、地方性或特殊群體性的「熟人型」道德倫理,已不足以應對日益開放的公德問題。只有基於健全的現代法律秩序和現代社會的公共價值理念,公共道德才能獲得廣泛的價值認同,形成引領社會發展的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對不文明旅遊現象進行了研究,結論是人在兩種情況下行為最容易失范——一種是在休閑中釋放壓力和放鬆心情時,另一種是脫離了自己所生活和熟悉的群體或習慣時。「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正好符合這兩種情形。」

  3.解讀:極端個案不代表整體素養

  「近年來出現的種種不文明行為,說明公德建設還任重道遠,但並不意味著中國社會面臨著嚴重的『公德危機』。」倪素香表示,總體上人們的文明意識是不斷提高的:「這段時間如果到車站、碼頭觀察一下,你肯定能看到不文明行為,但也會發現互相幫助、體諒的旅客非常多,可以說處處都有真善美;自覺遵守當地風俗習慣、舉止文明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為什麼公眾會產生「世風不古」的印象?倪素香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公德是全民性的道德規範,內容上具有簡單性、易行性,如果沒有做到,就會產生不良社會影響,造成底線倫理失守。另一方面,由於部分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和自媒體對一些負面事件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加之傳播速度快,很容易抓住公眾眼球。

  「對不文明旅遊行為,要具體分析。有些是無心之過,是遊客把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帶到公共領域中來了;有的則是遊客不了解旅行地的風俗習慣所致;還有一種比較惡劣的情況,就是遊客素質低下故意為之,但這只是極少數。」中青旅質監合規部總監李廣說。

  在萬俊人看來,我國正處於社會加速轉型的關鍵期,公德領域呈現出「感天動地」與「觸目驚心」並存的兩極狀態,既有層出不窮的「最美」人物,也有時而遭遇的「最糟」事件。

  「對公德現狀的分析評價,必須基於中國目前社會發展的特殊階段、時代背景和社會基本結構。武斷地做出好與壞的判斷都不能使人信服,也是不負責任的。」萬俊人強調。

4.解局:教化與法治並重

  「阿姨,對不起,是我爺爺不對。」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因為自己的爺爺辱罵公交車司機,而鄭重地向司機道歉,司機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不久前,發生在河南鄭州97路公交車上的一幕在網上傳開,觸動了很多人。

  「小姑娘的行為說明,公德教育需要從娃娃抓起。同時,針對社會不同群體的不同特點,要實行全方位、全覆蓋的公德教育。」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小錫說。

  「除了加強公德教育,還應該完善法治。首先要在法律上明確公民應該遵守的基本規則,其次,應該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推進社會公德建設。」倪素香表示,針對部分法律難以落實、失德行為「死灰復燃」的現象,在加大執法力度的同時,可以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將不文明行為計入檔案中,並與升學、就業、營商等掛鉤,讓失德者在社會上「寸步難行」。

  事實上,相關舉措已在逐步推行。2015年4月,《遊客不文明記錄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施行,目前已有4批共16名遊客被列入「黑名單」;2015年8月,深圳交警發出第一份行人出行信用報告,闖紅燈行為將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倪素香同時指出,加強公共設施的建設管理、提供更人性化的社會服務,也是公德建設必要的環節。如配置更多的分類垃圾箱、完善道路規劃和建設、改造小區環境等,都能對人的行為產生引領作用,有效避免不文明現象發生。

  官淼還記得,前幾年京滬線上剛開通動車組時,旅客在車廂里吸煙的情況時有發生。「現在,我們的服務措施不斷完善、宣傳力度加強,同時處罰執行到位,旅客基本不會在高鐵車廂里吸煙了。相信今後旅客出行的文明程度會越來越高。」(本報記者靳昊通訊員崔琳)


推薦閱讀:

菩薩如果救了人,而那人之後卻行惡傷人,那菩薩會為此負責嗎?
人到中年後的困境... 大家都會老
與舒琪談電影:香港電影的困境
眼神的困境

TAG:公德 | 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