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的慢熟人生

我的慢熟人生

30歲以前的日子都很苦! ..人生如果這麼順利,講出來的故事也不會動聽。看龍應台、王小棣、王瑞瑜等人如何等待生命慢慢綻放光彩,當你在哪裡盛開,那裡就是你的位置。女性大規模投入職場的歷史經驗不到百年,不像男性擁有身經百戰、數千年的工作經驗,因此,女性在職場扮演的是後來者的青澀弱勢角色,以稚嫩的心態,面對複雜多端、變化萬千的工作世界時,不免跌得鼻青臉腫、撞得頭破血流,尤其是在M型的第一高峰三十歲之前,更是苦不堪言.....

0-1 【導讀】30歲以前的日子都很苦!人生如果這麼順利,講出來的故事也不會動聽。看龍應台、王小棣、王瑞瑜等人如何等待生命慢慢綻放光彩,當你在哪裡盛開,那裡就是你的位置。女性大規模投入職場的歷史經驗不到百年,不像男性擁有身經百戰、數千年的工作經驗,因此,女性在職場扮演的是後來者的青澀弱勢角色,以稚嫩的心態,面對複雜多端、變化萬千的工作世界時,不免跌得鼻青臉腫、撞得頭破血流,尤其是在M型的第一高峰三十歲之前,更是苦不堪言。《我的慢熟人生》所介紹的十位傑出女性,在她們三十歲之前,確實印證了M型女性攀登第一高峰所付出的沈重代價,譬如:◆曲家瑞小時候在台灣功課爛到混不下去,到美國以後才一步一步找回自己,三十三歲以後才開始學會「做自己」。 ◆在台大EMBA當過學生的王瑞瑜,每次上課都坐第一排,回家後還要定時省親、問候、陪伴老爸王永慶先生,實在乖到不行,但是功課一級棒,此外,還要同時照顧女兒與打造Forte的生技保養品牌。◆音樂工作者李欣芸,則像植物一樣慢慢綻放生命的能量。◆在美國日舞影展大放異彩的新銳導演潘貝思則靠著平常心熬過最難熬的日子。「我的能力、被賜與的天分並沒有改變,無論處高處低,都不會太驕傲,也不會太自卑,有一顆平常心才能經得起這麼震盪的日子」。這本書不僅詮釋了「M型女性」的風貌,同時也提供了人生工作無止境的範本。不要因為每天在爛泥巴裡打滾,就忘記曾經經歷過的幸福。即使到了五十歲,都還有新的可能……【內容導讀】三十歲生日那天,我大哭一場 ~官振萱/本書作者這本書的書名,原本要叫做「三十歲生日那天,我大哭一場」。三十歲生日那天,發生了什麼事?其實不是發生在我身上。是本書的人物之一---音樂工作者李欣芸,他的真實體驗。三十歲生日那天,她突然想:之前做的選擇到底對不對?雖然已經三十歲了,卻不覺得在工作上有很大的成就,收入也不是很穩定,事業的、人生的、愛情的抉擇都讓她覺得好睏難,人生的美景是否真的存在?我們這一代,到了三十歲前後,心情特別震盪。要不要換工作呢?該不該結婚呢?這個男友還能一起走下去嗎?換了男友下一個會更好嗎?(還有下一個嗎?)該生小孩嗎?還要暗暗擔心懷孕很困難。我的三十歲生日沒有哪麼苦,還很厚臉皮地收了爸媽給的大紅包。原以為就可以這樣安心過好日子,然而變動接踵而至。換工作、適應不良、衝動辭職、改當SOHO、收入不穩定、心情不穩定、乾脆去生小孩、還一連生了兩個…。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寫書為主業,對一直在滾燙燙新聞線上的我來說,那真是一段寂靜的歲月。這段時間我接受《ELLE》雜誌的邀請,每個月寫一個我們覺得有趣的人物。把小孩丟給媽媽,收起蓬頭垢面整裝去採訪她們,是我每個月最開心的事。這十個人是我之前在記者生涯中,偷偷觀察她們,對她們產生巨大的好奇,不為任何新聞,單純抱著探索的心情去寫的。其實,我很自私的希望,她們能給我一些解答,解答我們這一代的人生困惑。但是我必須誠實說,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她們說的笑話。比如龍應台,你能想像,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龍應台像個「天兵」一樣?年輕時同學騙她公共電話講太久會爆炸,她竟然相信,每次都狼狽逃走。生活上,她會找到一張一百五十萬的支票,卻完全想不起來為什麼會有這筆錢;報稅還多報一個零。還有在片場嚴格出名的王小棣導演,講他年輕時候是少一根筋的野孩子。偷抽菸,竟然昏倒在廁所裡;為了玩,憋尿憋到送急診,在急診室裡還沒頭沒腦的大聲唱歌;英文差到只會認大寫的A,小寫的a就不會了…。還有台塑集團接班人王瑞瑜,掌管千億企業,講她「四四方方」的生活,比如大學時老是穿套裝去上課,又太害羞不敢和同學說話,以至於到學期末同學都以為她是助教。這些「大人物」說自己的糗事時,竟然不自覺流露出一種無厘頭的喜感,她們散發出一種很奇特的光彩,不是那種輝煌人生的光芒,而是年輕時候摸索成長、受傷留下疤痕、但終於有些領悟的小小火花。我突然發現,這些所謂的「大人物」,都是很「慢熟」呢。年輕時她們可能比我們還要青澀、傻氣、懵懂,那麼是什麼,讓她們蛻變成今天的模樣?寫她們的故事讓我又哭又笑。這本書沒有高瞻遠矚的目標,但一定會帶給你一點笑聲,一點溫暖,一點鼓舞。生活很顛簸,大家都一樣,也是這樣跌跌撞撞地走過來,微笑以對,或是大哭一場,再擦乾眼淚,好好把日子過下去。三十歲生日那天大哭一場的李欣芸後來想通了,竟然是她開始養植物以後。「植物的能量是慢慢的,慢慢綻放她的光彩。人就像植物一樣,每個人發光發熱的timing也不同、節奏不同。」李欣芸說,三十歲以前的日子都很苦。那麼三十歲以後呢?「還是很苦啊,只是習慣了」,有同事插嘴,但說的非常經典。但是那又何妨,耐心地再等一下吧。上帝在萬物身上都設了節奏,當你在哪裡盛開,那裡就是你的位置。盛開的時間,你無法預測,但或許轉瞬即至。【作者簡介】官振萱1974年生。台大法律系法學組畢業,美國南加大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曾任《天下雜誌》資深記者、產業組召集人,年代新聞台財經組組長。報導台商征戰世界的系列作品,曾獲得亞洲出版人協會(SOPA)頒發的「亞洲商業報導首獎」。處女座性格完全發揮在其採訪及寫作的專業上,「鍥而不捨、咄咄逼人卻又觀察入微」是她常獲得的評價。而立之年,足跡踏過三十多個國家、採訪超過百家企業與企業家之後,她開始尋找地圖上自己的新定位。第一本書《新世代工作地圖》一口氣寫了二十五個產業的故事,第二本書《創意亞洲現場》挑戰亞洲最頂尖的十大設計師,深入他們的工作現場與創意心法,受到啟發與衝擊更深。【目錄】◆ 永遠在外面看主流的人 知識分子旗手 龍應台◆ 在少根筋的野孩子心裡放點什麼,就會慢慢改變 導演 王小棣◆ 和女兒一起拚功課 台塑生醫董事長 王瑞瑜◆ 最害羞的學生變成了醫改英雄 輔大醫學系創辦人 鄒國英◆ office Teddy Bear 麥肯錫台灣區董事總經理 林紹婷◆ 了解自己,才能強壯而不冷漠 兒福聯盟執行長 王育敏◆ 拉長耳朵聽見社會渴望 暢銷書幕後高手 顏擇雅◆ 即使到了五十歲,都還有新的可能 實踐大學時尚媒體研究所所長 曲家瑞◆ 人生如果這麼順利,講出來的故事也不會好聽 日舞影展新銳導演 潘貝思◆ 像植物一樣慢慢綻放能量 音樂工作者 李欣芸◎ 特別收錄:王瑞瑜和潘貝思訪談實錄

0-2 【內容試讀】麥肯錫全球合夥人:林紹婷

~是女強人也是辦公室的泰迪熊這幾年,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的思考方法席捲台灣,不論是出身麥肯錫的日本企管大師大前研一寫的《思考的技術》,或是《金字塔原理》,都讓人大開眼界。麥肯錫以一個企業,「獨創」思考方法成一家之言,可以想見,這是一個匯聚絕頂聰明腦袋的企業。曾經我去波士頓採訪哈佛大學MBA時,好幾位趾高氣昂的高材生竟突然態度大逆轉,「謙卑」地告訴我,畢業後第一志願就是進麥肯錫。進麥肯錫是菁英的記號,然而進入後存活更困難,每兩年一次績效考核,績效達到可升職,達不到,對不起,請離開,每次竟要淘汰一半的人!能撐過六年的,只剩八分之一的人。在up or out的殘酷遊戲規則下,連過數關,最後晉升為領導菁英中的菁英,金頭腦中的金頭腦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辦公室裡的泰迪熊」 二○○五年三月,麥肯錫台北辦公室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麥肯錫成立八十餘年以來,出現了第一位台灣籍總經理(之前均是外國人在台當家),同時也是第一個台灣人當上全球總部的合夥人,正式握有麥肯錫的股權。這個驚嘆號是由一個年輕女生寫下¬----當時還不滿三十五歲的林紹婷。攤開林紹婷的學歷,就是典型的麥肯錫人學歷:哈佛大學畢業,主修電腦。耶魯大學MBA及國際關係雙碩士。林紹婷在台灣國一唸完就到了夏威夷當小留學生。「父母本來是想給一個較好的學習環境,去了才發現夏威夷太悠閒,四季如春,老師都穿短褲來上課,下課同學就去衝浪。所以要唸書,動力一定要來自自己……,」在台北一○一大樓47樓,一眼望盡信義計畫區的辦公室裡,林紹婷笑容洋溢,妙語如珠,講話快得不得了。這種快是思路太快,好像飛一樣的說話。這位天之驕女一路順遂,但剛去夏威夷時跌了一大跤,英文很糟,常常聽不懂老師說的話。林紹婷下了苦功,一天硬背五十個單字,看到什麼字就抄下來寫解釋、用法,最後自己編出一本厚厚的「林紹婷版字典」。林紹婷目標極清楚,只給自己一年時間搞定英文,因為她知道從第二年(九年級)開始,學業成績會在未來申請大學時拿來做參考。除了功課要好,她還要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才能申請到一流大學。「我雖然英文不怎麼好,但一進學校就去圖書館找了很多申請大學的資料,知道要怎樣有步驟的進行,」林紹婷說。父母並沒有逼她用功,她卻很享受這種「奮發向上」的感覺,又極為早覺、早慧,一般人國二時哪裡會想到念大學?不過,這樣的人,印象中總給人冷血、精於算計的感覺。但林紹婷偏偏不是這樣的人,她進了同事和她同樣優秀、個個頭角崢嶸的麥肯錫,連續好幾年蟬聯公司票選「Office Teddy Bear」(辦公室裡的泰迪熊)。同事喜歡她、信賴她,泰迪熊獎只是非正式的選舉,在正式的票選中,林紹婷連續兩年被選為「台北最佳精神導師」,隔年更被票選為「大中華區最佳精神導師」。在每個人都有極大工作量、為up or out焦頭爛額時,她願意多花時間、心力,傾聽同事、部屬的問題,並且直入核心解決問題,這也是她被拔擢為總經理的關鍵原因。◆ 幫助別人也為自己減壓 林紹婷說,她喜歡協助人解決問題,是因為她得自於別人的幫助太多。之前的求學歷程(除了初到美國)太順利,直到進了麥肯錫,「抬頭看每個人都比我聰明,丟一個問題給他們,他們可以東想西想,想出一堆非常有創意的解答,而且每個人口才都很好。為什麼我在這裡?」林紹婷沮喪足足持續了半年。但是她的人格特質喜歡和人分享,也不害怕把內心的感受告訴別人。家人給她鼓勵,同事更是她最大的支柱,常常一小段經驗提醒或指引一點方向,就讓林紹婷茅塞頓開。許多金字塔頂端的人常會有高處不勝寒的寂寞,心裡困惑也沒人可以商量,但林紹婷因為勇於表達,樂於分享,不讓自己陷入孤獨無助的處境裡。現在經驗豐富了,輪到林紹婷可以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她依舊覺得自己從中得到很大的幫助。「他們向我傾吐的問題,我發現我幾乎都經歷過,能分享自己的經驗,我是很快樂的。另一方面,我現在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那代表還是有人遇到過,所以我就不用這麼擔心啦,我是這樣給自己減壓的,」林紹婷圓圓的臉上充滿豁達的笑意。麥肯錫邏輯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聞名世界,林紹婷自然也精於邏輯思考。事實上,她在被通知接班時就開始思考分析,到底怎樣才是一個好的領導人?「他們一個比一個聰明,這個地方絕對不是命令式的領導。但聰明人在有些情況下還是會腦筋轉不過來,所以完全要用啟發的方式,贏得他們的信任,」林紹婷分析。林紹婷並不是要求部屬配合她,而是給自己訂了上任的功課:下功夫了解五、六十個直接會和她有工作接觸的部屬。每個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做事的方法,優、缺點,喜歡怎樣的鼓勵方式……。有時工作的難度超過部屬的能力範圍,就要比較密集了解狀況、從旁協助;有些比較容易,就可以放手;事情做好了,每個人喜歡被鼓勵的方式也都不一樣。有時候並不容易掌握每個人的狀況,林紹婷就會用些技巧去了解,比如觀察、問問題。「這兩年我發現,如果我重點抓得好,和我工作的人會appreciate(感激),覺得我不是一直在後面嘮叨的老闆,但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可以給他們適當的幫助,」林紹婷說。一口氣了解五、六十個人,看似困難,但林紹婷說,「當妳和每個人有固定的互動時,多留心,其實不會太困難。」更重要是,部屬有困擾來求助時,怎樣給予適當的coaching(教導、教練),讓他們覺得收穫最大。聰明絕頂的人會有什麼困擾?林紹婷一聽就笑說,「可多了,還是會有腦筋轉不過來的時候。」她再仔細想了想又說,「還是以生涯規劃的問題最多。」◆ 好的教練要能挑戰部屬 麥肯錫顧問頂著高學歷,又經過層層磨練,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但對自己的生涯期許也極高,最容易陷入迷惘的,就是個人生涯的規劃。特別是遇到挖角。部屬竟會找老闆林紹婷談。因為林紹婷會站在公司的立場表達看法後,話鋒一轉,用朋友的角度去分析,她也遇過相同的經驗,可以做自己的經驗分享。「有時候朋友的立場和公司的立場是不一致的,我也知道人才離開,對公司的營運有影響,但我更知道硬留下來,他們是不會快樂的,對員工、公司長遠來說,都不是好事,」林紹婷理性地說。同事和林紹婷談完,其實也是在心裡為老闆打分數,是不是夠客觀、夠有幫助、夠有理,直接影響和林紹婷之間的信任關係。從林紹婷連續多年蟬聯「最佳精神導師」,可以知道她和部屬間的信任關係已經建立。她的部屬私下告訴我,不只是工作上的問題,即使個人生活上的問題,她也想聽聽林紹婷的意見,「因為她總是能看出問題的癥結,有時自己也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她會慢慢引導,讓人理出問題的核心。」但林紹婷也不是所有問題來者不拒,「有些時候我也會說,這些問題你自己到底有沒有好好想過。」這樣講不能讓部屬認為在敷衍,而是有些問題,不能自己都不去想過,就不負責任地希望別人給他一個解答。「做一個好的教練,不是當一個濫好人。好的教練應該具備可以挑戰這個人的能力,可以真誠直率地告訴他,這樣是錯的。挑戰他,才會幫助他進步,」林紹婷總結。◆ 皮包裡十張SIM卡的空中飛人 許多頂尖的人對「人的問題」避之唯恐不及,有些是怕麻煩,有些則是習慣性冷漠。但是林紹婷說自己從小就對人有興趣,喜歡和一群人在一起,喜歡帶一個小組,帶一個團隊。這或許受到家庭影響,她的父親是國民補習班創辦人林洸男,林紹婷從小就在餐桌上聽爸爸敘述如何解決老師、學生、家長間的問題。對「人」的敏感度,除了在領導上為她加分,也成為她解決顧客問題時獨特的風格。麥肯錫解決問題有著名的七步驟,但均是在做事實的分析,可以說是左腦的鍛鍊,但是林紹婷認為,右腦的部分、人性化的考量,也要一併融入。包括提出的建議客戶的員工會有什麼反應?會不會影響士氣?這個企業是獨裁製,還是共識決?企業是互助的環境、還是互相競爭的文化?企業的員工到底快不快樂?這些都要考慮進去,否則企管顧問只會提出一疊「漂亮」的建議,建議卻不能真正被落實,或是執行遇到極大阻力。花更多心思在人的議題上,雖然為林紹婷工作和領導都加分,但也意味著,她的工作負擔更重,如何做時間管理、有效率工作,成為她工作方法的核心。長期當空中飛人、皮包裡放著十張各國手機SIM卡的她,對自己的工作管理早已磨練出清楚的哲學與紀律。她需要取得各種瞬息萬變的產業訊息,需要讀大量的書報雜誌,但是她一針見血說,「很多訊息都是重複的,所以一開始就花一點時間做過濾,同質性太高的就根本不必看了,不用浪費時間。」坐在計程車上,她就初步篩選郵件,排出優先順序,一進辦公室,就可以精神抖擻、有條不紊地立刻進入情況工作。每天在辦公室十三個小時,回到家繼續工作,唯一放鬆時就是讀文學小說。不過這樣高壓的生活,林紹婷看起來氣色還是很好、精神奕奕,只能說,她真的因為工作感到快樂。◆ 也有自己的人生問題 在職場中確實會發現,有些人就是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特別好、特別有條理,或許是一種天賦。但是,這樣的人,難道就沒有自己人生的問題嗎?我問林紹婷,妳這麼會替別人解決問題,自己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嗎?她想了片刻回答,她和德國籍夫婿分隔台灣、美國工作,始終是兩人一直討論的話題。先生也是企管顧問,為了林紹婷曾經來台兩年,但後來兩人都有更好的事業發展,先生回美國工作,林紹婷留在台灣,平均每六週碰面一次。兩人都很理性,確定了這個方式,就不再「翻牌」。不過,有更大的考驗她們必須面對,其實是個幸福的考驗,就是林紹婷懷孕要當媽媽了。六十年次的林紹婷先生都很期盼家裡的新成員,說起懷孕滿臉陽光。我說等她生完小孩後要再來請教她,向來擅長解決問題的她,對兼顧工作和小孩有什麼新解。懷孕對高壓工作的她會不會很辛苦?林紹婷說,「還好,不工作更累,工作會分散注意力,反而不會感到生理上的改變。」不過隨即她又嚷著說,「唉呀這樣說,其他孕婦會罵我啦。」大概就是這種圓潤自在的個性,讓林紹婷開心地做一個女強人。

0-3 【內容試讀】音樂工作者:李欣芸

~像香草一樣慢慢綻放能量這可不是一篇談美食的報導,然而,採訪音樂創作者李欣芸,居然是在廚房裡進行。她的工作室,就在廚房裡。清爽的流理台上,爐火煮著淡淡香氣的伯爵茶。潔白的餐桌旁邊,就是李欣芸心愛的電子鋼琴,連接著俐落的APPLE白色筆記型電腦。拉開窗簾,是木柵濕潤多雨的蒼翠後山,李欣芸腦海裡的甜美音符,就這樣一顆一顆敲打在鍵盤上,流進人們的心裡。「妳看我的工作室就知道,我就是愛吃啊,常常烤蛋糕、烤餅乾什麼的,」李欣芸一邊張羅著爐上的茶,一邊笑著解釋為什麼工作室和廚房合而為一,「每次我開始創作前,就會先煮茶、煮咖啡,繞一圈,再回來工作。從各個角度尋找靈感,比我每天坐在這裡八小時要來得有趣多了。」她的《深海》電影音樂,就在這樣溫馨的環境中誕生。二○○五年,李欣芸以《深海》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還擊敗以《黑社會》入圍的音樂教父羅大佑。《深海》時而滄桑、時而甜美、時而寂靜、時而歡愉,「欣芸的音樂讓這個城市有了美麗的理由,」影評人藍祖蔚說。今天我想和李欣芸聊聊她能量中很重要的來源----五感,據說她是用「五感」來創作的,對如何將「五感」運用在工作上有獨特的見解。其實,眼下的情境就說明了一切¬---有茶香、有悠悠的爵士小喇叭、有微微的雨濕潤的氣息。李欣芸身上也有香氣,是玫瑰與花黎木,都是沈澱、寧靜的香氣,一如她的人,一如她在音樂圈沈潛的歷程。◆ 滄桑浮沈是台灣音樂演變史李欣芸給人甜美的感覺,然而音樂圈很有分量、曾入圍葛萊美獎唱片設計的蕭青陽卻說,「把李欣芸的滄桑浮沈紀錄下來,是台灣音樂二十年演變史。」三十幾歲的李欣芸「滄桑浮沈」?她覺得好笑又無奈。無奈出道太早(九○年代初期和林暐哲等人合組Baboo樂團擔任keyboard手),以至於比蕭青陽還要「資深」。製作過陳明章、陳昇、陳綺貞、何欣穗等人許多專輯,自己卻過了三十歲才出第一張個人創作專輯《國際漫遊》,並且是花了四年時間才做完。加上蕭青陽又珍而重之花了兩年才做完封面設計,一路確實有點波折。不過這是她的選擇----刻意保持和「主流」唱片圈有點距離,讓自己的視野更遼闊。她也可以順唱片公司之意,被包裝成玉女歌手發片,但是她拒絕,只為要在能完全掌控自己音樂的時候,包括詞、曲、演唱、編曲、製作一手包辦,做出真正代表自己的音樂。這樣不躁進、下苦功的磨練自然要過了三十歲,而音樂卻如春蠶吐絲細細道出她亦發成熟的人生體會。◆ 五感是心靈的庫存李欣芸帶我去看她種的香草,迷迭香、雪松、薄荷、檸檬馬鞭草……,還有濟慈詩裡「用眼淚澆灌」的羅勒草。一盆盆香草在陽台排排坐好,每株都被修剪得神清氣爽。李欣芸熟練地摘下一小片葉子,用手指輕輕揉捏,香氣立刻撲鼻而來。「我做義大利麵時,就直接採一點我種的羅勒草加進去,」李欣芸開心地說。在她的創作世界裡,味覺、聽覺、視覺、嗅覺、觸覺五感是全部打開、互相交織的。喜歡做菜、品嚐,把味覺融入音樂裡,她做的巧克力廣告配樂,甜美的小女孩JAZZ,一如巧克力讓人心動。她也喜歡看電影,對她來說,電影「配」樂是錯誤用法,「事實上我要用音樂把這部片子再『導演』一次,我是聽覺和視覺一起創作。」李欣芸為電影《雙瞳》配樂,那場真仙觀大屠殺的戲排山倒海的管弦樂配上叮叮咚咚法器的詭異聲,讓人至今回想起來仍不寒而慄。她的觸覺也敏銳,源自於從小爸爸就常鼓勵她放下書本,去游泳、去野外,脫下鞋襪,赤腳感受青草與泥土的柔軟。中學念光仁音樂班,接著念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修大提琴,上課第一天老師不教李欣芸拉琴,反而教她做體操,要她用身體的力量與大提琴對話,從此她把大提琴當成有生命的夥伴。「琴若是只擺在那裡,它就是它,妳就是妳。妳愈去用它、寵愛它、開發它的潛力,它就愈給妳回應。有時我覺得它比我的好朋友還更重視我,」李欣芸說。這其實很能呼應在一般工作上,當妳面對工作時,是把它當成死氣沈沈一件無生命的事物,還是可以與它對話、賦予它生命,結果會很不同,中間的樂趣也天差地遠。而其中小小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敞開妳的感官,多一點感受力,五感體驗就是心靈的庫存。◆ 看不到的東西才最能挑起慾望五感的打開,其實有一個過程。做為音樂工作者,李欣芸的聽覺無疑是最細膩的。「我一直在開發我的耳朵,」她認真地說。「在我還聽不懂搖滾時,好像耳朵沒有打開,好像瓣膜一直蒙著。一直到妳去聽了,去開發了,妳才發現人類的情感可以被蒙蔽到這個程度,但也可以被開啟到這個程度,只是妳有沒有去挑戰它,」李欣芸說。小時候她只聽Billboard排行榜上的歌曲,大學玩band,才開始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比如什麼是funk,「原來鼓要這麼打,小鼓要這麼脆,才是funk。這就是聽覺的學習。」前幾年李欣芸甚至重返校園,赴波士頓Berklee音樂學院學進修爵士樂,因為她發現爵士就像一個新的戀人。「我為它的深奧、不羈所著迷,就像女生談戀愛一樣,是一個未知,」她形容,「其實聽覺的層次、空間都比視覺還要豐富,看不到的東西其實才是最可怕的,它才最能挑起妳的慾望、幻想。」◆ 用香氣重建音樂世界這幾年帶給李欣芸最大的啟發,是嗅覺。大概因為太專注發展其他的感官,她一直最忽略嗅覺。但是一次機緣下聞到茉莉花精油,帶她穿越時空回到小學三年級,回想起那瓶媽媽放在抽屜裡的茉莉花香水。這讓她大吃一驚,「我從來沒想過嗅覺可以這樣撼動我的心靈,」李欣芸一臉震驚。因為超過二十年沒有再聞到那個香氣,記憶卻如此清晰。李欣芸一頭栽進神秘的香氣世界。她的工作室樓上有個開放空間,月光可以脈脈地灑落,一個四隻腳的漂亮浴缸堂而皇之地盤據著空間,下面鋪著柔軟的地毯。四周有許多小格抽屜,裡面都是李欣芸收藏的精油。精油之於李欣芸,不只是舒緩壓力,她是全心全意在研究,並且拚命唸書,通過國內還很少人擁有的國際專業芳療師認證(還得到一瓶價值九千元、用兩千朵玫瑰萃取而成的大馬士革玫瑰精油)。她自己也會調香,才發現調香和音樂如此近似。「調香會分底調、中調、top,和我們做和弦是一樣的道理。」和弦裡有基底,中間是伴奏,最top的是solo的樂器,各種樂器循序出場,調香亦然,植物生氣盎然地一個個出場,賦予香氣各種層次與表情,開始、擴散、餘韻、最後消失在空氣中。就像《香水》裡的調香師葛奴乙以氣味建構內心裡巴黎的地圖,李欣芸也以香氣重新建構她的音樂世界。她開使用香氣創作,她的《月光?薰衣草》、《陽光?舞?甜橙》樂聲中很奇妙地似乎就能聞到香氣。她也為世界十二個地區的香草創作,揉合當地的神話、民謠,再配合香草的能量,調製出具有香氣的音樂《鹿女》神話系列。◆五感是最好的風格建立五感的體驗,並不只發揮在創作中,我發現李欣芸其實已經用五感建立起自己的風格。這種方式很無形、很潛在,卻讓人很難忘。說話晶亮如歌的聲音,身上安靜而沈澱的香氣,長期與琴相伴的雙手,還能做出調和自己種的香草的烤餅乾、烤蛋糕、義大利麵……,這些聲音與香氣,都讓李欣芸帶給人鮮明的記憶。視覺的印象向來最被重視,被認為是風格創造的關鍵,然而風格的創造又豈只有視覺?愈是無形、不可視的反而愈深邃。◆選擇人跡罕至的那條路進入香氣世界後,李欣芸意外發現,最大的收穫竟是植物帶給她的能量。她喜歡幫它們澆水、修剪、整理,就像有些人喜歡照顧小動物一樣。「妳照顧它,它就有一個new look給妳,就會有回應」,李欣芸輕撫著香草,「雖然不是顯而易見地回應,但是那種慢慢的回應。」她甚至虔誠地認為,在植物裡「學習很多」。植物有一種默默的、沈靜的態度,陪她熬過許多路上的難關,帶給她很多啟示。從正統的古典音樂路上叛離,踏上流行音樂圈不那麼主流的路,李欣芸這條路上沒有太多role model,過去沒有女生選擇同樣的路。她很喜歡詩人Frost的詩〈The Road Not Taken〉:「路在林間分道,而我,步上了人跡罕至的那條,旅程也因此變得迥然不同。」風景不同,但是心裡的寂寞也可想而知。唱片公司的人覺得她很奇怪,一個學古典的秀氣女生為什麼想來和一群穿黑皮夾克、長馬靴,髒髒的rocker混。在錄音室裡,還要聽一些女生不想聽的笑話,又不能發飆,因為圈子不大,始終還是會遇到。「有時候我覺得把自己放在四面楚歌的處境,」李欣芸苦笑說。她的起步比別人辛苦。太年輕、跨界而來、又不懂得交際應酬增加人脈爭取機會,「剛開始接了很多不怎麼喜歡的案子,但是如果有人願意給我機會,我把它當成練習,看我做不做得到,」語氣裡有一種堅決。後來她接到陳明章的專輯,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做那張專輯,在台語歌謠裡放了木吉他和鋼琴,還用德布西的印象派樂風放上古箏,事實證明大家很喜歡她獨特的編曲。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如意,有時她費盡心量為電影做原聲帶,還特別用弦樂表現電影裡的蒼涼,結果連導演都不能體會,覺得簡單把歌曲組成一張原聲帶就好了。◆ 植物的能量是慢慢綻放「三十歲以前都很苦,」李欣芸誠實地說。「三十歲生日那天,我大哭一場。要怎麼走下去?之前做的這些選擇到底對不對?雖然已經三十歲了,卻沒有覺得在工作上有很大的成就感,收入也不是很穩定……。」事業的、人生的、愛情的抉擇讓她覺得好睏難,美景似乎離她愈來愈遠。但是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她發現又是新的風景。開始養植物以後給她很大的啟發,「植物的能量是慢慢地,慢慢綻放它的光彩。就像植物一樣,每個人發光發熱的timing也不同、節奏不同。」她覺得二十到三十歲之間,其實只是累積經驗而已,三十歲之後,或許才是她展現的時候。她的第一張創作專輯《國際漫遊》就是燦爛的能量迸發。李欣芸在波士頓進修爵士樂,結果找來波士頓交響樂團跨刀,以中文歌曲配上爵士鼓、爵士鋼琴,一流的美國樂手完全配合國語歌曲的概念展現他們的能力。好幾位樂評人都為文指出,「李欣芸讓國語歌壇了解,台灣音樂創作人也有這樣的可能性、這樣的國際視野。」採訪末了,又走回她一片溫馨的陽台。陽台上的香草們,有幾盆開了花,有幾盆還在等待,有些則是註定終年不開花。那又何妨,它們自會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生命的任務。「上帝在萬物身上都設了節奏,會在什麼時候盛開,似乎是已經定的。當妳在哪裡盛開,那裡就是妳的位置。」李欣芸話語中有一種領悟與灑脫。她繼續澆灌著這些安靜的香草,一如她細細澆灌心田裡的音符。

0-4 【內容試讀】暢銷書幕後高手:顏擇雅

~拉長耳朵聽見社會渴望你可能完全沒聽過顏擇雅的名字,但是她和你,卻可能大有關係。如果你愛讀書,她的靈魂可能已悄悄進入你的閱讀世界。書提供你許多工作養分、生活靈感,顏擇雅就是中間的「靈媒」,為你篩選營養,包裝好,送到妳面前。前幾年,中國熱在台灣發燒,你或許也曾想過要不要移民大陸。在一片高燒中,突然有一本書出現狠很狠澆了大家一頭冰水:《中國即將崩潰》。九一一恐怖攻擊後,你想了解伊斯蘭的世界到底怎麼回事,《魔鬼詩篇》提供你一些解答,雖然伊朗精神領袖何梅尼下令追殺這本書的作者和相關人士。你想換工作,看了《如何移動富士山》,裡面有歐美一流企業的徵才考題,台灣企業也吹起模仿風。你想了解全球化洗禮後的世界要如何安身立命,看了《世界是平的》,發現遙遠天邊又毫不相干的人都可能成為你的競爭對手,卻又為你創造新機會。你為子女教育感到煩惱,《優秀是教出來的》給你許多鼓舞,發現小孩不見得要進哈佛,點點滴滴的生活教養一樣也可以培養出好孩子。以上書,都是顏擇雅出版的。她是台灣出版界非常罕見的「暢銷書高手」。她的雅言出版社只有自己一個人,辦公室就是家裡(也因為擔心何梅尼信徒找上門不敢設辦公室),卻在短時間內出了多本暢銷書,並且引發強烈的社會討論,光芒四射。這在一年超過四萬本新書、多數書出了也無聲無息的台灣市場,是絕對的異數。◆ 懂五國語言 有紀律的SOHO族 關於她為什麼能做出這麼多暢銷書,顏擇雅不拐彎抹角,清楚回答:要有「好耳朵」,以及「靈媒體質」。聽起來有點玄?三十九歲的顏擇雅說話很果斷,頭髮削得短短的,很有個性。晚上六點採訪她,她開門見山就說八點一定要走人,「因為要游泳」。雖然是SOHO族,她卻非常有紀律,每天為自己排好工作表,週末也照樣按進度工作。採訪當天她的行程是:上午做外文期刊如《經濟學人》的整理、剪報,下午編書,晚上接受採訪,結束後去游泳。俐落且知性。她曾有一段時間固定上作家張大春的廣播節目,已經很博學多聞的張大春還為她特別開了「Joyce時間」,因為顏擇雅讀書橫貫中西,和張大春談起書來旗鼓相當。諾貝爾文學獎發表前一晚,顏擇雅被請去《中國時報》「關起來」,因為每年諾貝爾文學獎放榜,都是《中時》、《聯合》兩大報副刊競爭的關鍵時刻,看誰第二天出的新科得主報導比較精彩、周延。顏擇雅可以在短短幾小時內,寫出得主幾乎所有的作品簡介。她一派輕鬆地說,「就上亞馬遜書店網站,英文資料不夠,就上法文、德文或西班牙文的亞馬遜。」她會五國語言。她自己也翻譯。翻譯珍?奧斯汀的《理性與感性》,譯得好到可以讓人一口氣讀完不知道天亮。不過,這些只說明顏擇雅的豐富,並不代表她做出暢銷書的功力。她的出版同業形容:「顏擇雅有一種很特殊的抽象思考能力,能夠判斷消費者的心情,推出正中下懷的書,甚至,領導閱讀潮流。」她的《世界是平的》,就是這樣來的。◆ 讀到前所未有的「恐慌感」和「振奮感」《世界是平的》可以說是這幾年來台灣最紅的書之一,高掛排行榜超過半年以上。但是顏擇雅說,競標這本書的台灣版權時,「一點也不激烈。」因為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的上一本書《凌志汽車與橄欖樹》在台灣賣得很差,雖然出版社請了佛里曼到台灣,也和陳文茜對談,甚至在聯合報登了一系列專欄,銷售依舊很差,導致其他出版社對他的新書興趣缺缺。但是顏擇雅拿到書的手稿時,卻讀到上一本書所沒有的「恐慌感」和「振奮感」。世界被抹平了,敵人來自妳想像不到的四面八方,但商機也伴隨著危機出現,對大、中、小企業、所有工作者都有巨大的影響。顏擇雅直覺認為讀者對這本書反應會不同。這種「讀出消費者的感覺」、反其道而行的勇氣,讓書一鳴驚人。同樣的操作方式也發生在《中國即將崩潰》。當時市場上有各種投資中國、移民中國的書,中國熱火朝天,沒有人覺得「中國即將崩潰」,美國華裔律師章家敦寫的《中國即將崩潰》同樣也沒什麼出版社有興趣。但是顏擇雅拿到手稿時心裡就想,哇,這本書有錢的味道!「因為大家都在講中國熱,誰又要去投資,誰要搬去中國,台灣沒希望了,我聽到了就想,一定有很多人心裡很悶,只是沒有辦法回嘴,」顏擇雅說。她沒想到,其中有一個「心裡很悶」的人,就是李登輝。當時顏擇雅剛辭去時報出版社版權室主任的工作,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在競爭一點也不激烈的情況下意外拿到版權,拿到後也沒有立刻動工翻譯,只想慢慢做。結果有一天打開電視,每一台都在報李登輝最近正在看這本書,一直問為什麼台灣還沒出版。「我心想,哇,發了!」顏擇雅大笑說,一個月內就把書編出來上市,旋即大賣。可以說李登輝無意間推她走上了創業路。顏擇雅舉黑格爾辯證法的理論,一本暢銷書出來後,會引起很多慢老二、慢老三的跟風,銷售逐步遞減,接著就會出現相逆的潮流。但真正的暢銷必須是第一個,才可能開創市場與潮流。她更打破一般人認為做暢銷書要有「好鼻子」的觀念:拿到一本書就可以嗅出會不會賣,顏擇雅認為沒那麼容易。她看過太多讀很多書的人,卻沒有辦法嗅出暢銷書。「重要的是好耳朵,好耳朵才會聽到社會在關心什麼,」顏擇雅說,「關心社會,比愛讀書更重要。」◆ 受不了台灣的名校崇拜 「關心社會」的出發點,會導致一個出版人走上截然不同的出版路:選擇有「影響力」的書出版,暢銷反而不是首要目標。顏擇雅出書著眼點其實在「影響力」,暢銷只能歸功於精確的行銷方式讓書的影響力發酵。她出版完《中國即將崩潰》、《魔鬼詩篇》後,有一次參加一個飯局,因為遲到被分到一個坐滿企業家的桌子。她有點尷尬地自我介紹,講雅言出版社沒有人聽過,但當她說出出版過的書後,一桌子的企業家都聽過(雖然不見得讀過),張大眼睛對這個年輕女孩刮目相看。顏擇雅感觸很深,她之前在出版社工作多年,做過很多暢銷書,但一時的暢銷終究會煙消雲散,唯有有影響力的書才會恆久地被記憶、談論、放在讀者心裡。從那時她就立下心願,要出有影響力的書。什麼是有影響力?影響力是要能領導趨勢,要領導趨勢就要能「創造不同(make a difference)」。顏擇雅說,要make a difference首先要想,這個社會到底有哪些地方是需要difference,要有something new。她在出版《優秀是教出來的》前一年,有一本暢銷書叫做《哈佛女孩劉亦婷》,顏擇雅毫不諱言她對這對這本書有「強烈的不滿」,「我受不了台灣對名校的崇拜,好像小孩就要念到名校才最好,」她直言。她自己中學就到美國唸書,大學念的是「名校」柏克萊,「我在美國所謂名校看到很多很笨的人,也在很多很糟糕的學校看到很優秀的人。」她舉美國二十年來最優秀的總統雷根為例,也不是名校畢業,念的是一個美國公認很糟糕的學校,可見學歷和學校真的不能代表什麼。但是在台灣迷名校的同時,也有另一種聲音,要追求品格教育的提升。顏擇雅有很多朋友是幼稚園生、小學、中學生的媽媽,她們聚在一起就在聊兒女的生活教育,「妳必須耳朵很尖才聽得到這個渴望,」她說。當她看到美國版《優秀是教出來的》時非常開心,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老師,到貧窮弱勢的鄉下學校毛遂自薦去教書,用過人的熱情改變處在劣勢環境的小孩,幫助他們重建教養與正面的人生態度。顏擇雅甚至勤跑台灣偏遠小學不斷推廣這本書,認為即使在資源貧乏的地區,也可以有一條教育的新路。顏擇雅歸納說,真正的暢銷書,一定是讀者心裡有什麼不舒服,而作者有強烈的something to say(有話要說),要say something new。而她就是一個「靈媒」。作者寫書很辛苦,會有一股「氣」在,靈媒就是要把那股氣、熱情、憤慨,成功地傳達出去給消費者,打動消費者。前提是,這個靈媒要有「社會可以往哪個方向進步的敏感度」,對社會充滿熱情。所以到頭來,最重要的還是「熱情」----對書、對人、對社會,都要有熱情。◆ 安安靜靜做個靈媒 《世界是平的》被金石堂書店選為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顏擇雅代表致詞時,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印著富蘭克林肖像的一百元美金鈔票,這是她最崇拜的人。富蘭克林做過許多了不起的事,包括發明避雷針、起草美國的獨立宣言,還有象徵財富的富蘭克林基金以他為名。有眾多偉大的事跡,還被印在鈔票上,富蘭克林卻在墓誌銘上,只簡簡單單寫下:「我,富蘭克林,出版人」。在美國建國、踏入全新時代時,他出版了家庭醫藥指南、法律指南,「那不是改變世界的書,卻是最有意義的書,」顏擇雅說。顏擇雅不奢望做富蘭克林,只希望安安靜靜做個稱職的「靈媒」,用她的「好耳朵」關心社會大眾關心的事,悄悄發動一場又一場的知識革命。


推薦閱讀:

在知乎里偶遇一個熟人的概率有多高?
看小電影看到熟人是怎樣的體驗?
為本鄉熟人所作一墳 靈珠子

TAG:人生 | 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