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民族史系列〕《壯侗源流史》〖長篇連載〗(12)

布依族

布依族(布依文「Buxqyaix」),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萬餘人。現位居全國56個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777341_1.html/ ]

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佔了全國布依族總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內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順地區的黃果樹大瀑布所在地——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在貴陽市也分布著10餘萬布依族,六盤水的盤縣、六枝以及畢節地區織金縣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於雲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紀50年代又創製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農業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發明了水稻種植,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貢獻。享有「水稻民族」之稱。秦漢時期布依區的社會生產力已相當發達。

布依族由古代夜郎民族演變而來,唐代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籍中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民國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 。

1953年,貴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根據本民族的意願,正式統一用本民族共同自稱「布依Buxqyaix」為族名。

1、人口

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為2870034人,佔全國人口比0.2153%[2] 。中國的布依族主要分布於貴州、雲南、四川等地,其中以貴州最多,大部分聚居於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順市和貴陽市,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遵義市、畢節地區、六盤水市及雲南的羅平、四川的寧南、會東、普格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族有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大約於200多年前從中國移民。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2、語言文字

布依族使用的布依語,屬於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實際上與壯語的北部方言是同一種語言。

由於布依族與漢族長期的文化接觸和交流,因此布依語辭彙系統中有不少漢語借詞。布依語有完整的語音系統、豐富的辭彙和富於表現力的語法結構。儘管布依族人口眾多,居住地區廣,但其語言在布依族內部,只有土語之分,沒有方言之別。布依語內部比較一致,差異小,按照語音特徵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土語區 。

布依族的古文字分為:方塊型、拼音型、符號型三大類。

1956年11在貴陽市召開的布依族語言文字問題科學討論會上,決定採取布依文和壯文聯盟(布壯文字聯盟)的方針,並通過了《布依文方案(草案)》,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以貴陽附近的龍里縣羊場鎮話(屬布依語第二土語區)為標準語。該方案經原中央民委批准,自1957年開始在布依族地區試驗推行。由於政治原因,推行工作於60年代中斷。老布依文和老壯文十分接近。

1981年,參加《布依族簡史》討論會的布依文諺語代表認為布依族文字應根據布依語的實際情況制定,建議以布依族較為集中、語音較有代表性的望謨縣復興鎮話(屬布依語第一土語區)為基礎,修改布依文方案,最後擬訂了《布依文方案修改草案》,報貴州省民委審定。「修改草案」經貴州省民委審定後,自1982年開始在布依族地區試驗推行。根據試驗的反饋,貴州省民委於1985年3月21日至23日召開修改布依文方案的座談會,擬訂了《布依文方案(修訂案)》。該方案一直沿用至今。現行的布依文和壯文有一定差別。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3、宗教信仰

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及巫術等。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種神靈,這可能是原始宗教信仰萬物有靈的殘存,同時也反映出古代農耕民族的某些意識特徵。

摩教至今仍是大多數布依族群眾信仰的傳統宗教,它是一種介乎於原始宗教和神學宗教之間的准人為宗教。摩教有專門的宗教職業者布摩,其宗教職業者分為「布摩」和「摩雅」[8] ,布依族人稱之為「老摩」或「摩公」。

4、歷史

布依族先民一般認為是由「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上古時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建國後在平壩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威寧草海等地區發現40餘種「有段石斧」及「幾何印紋陶」等新石器時代的越人文化即是力證,時間是自殷商至戰國初期。

據《華陽國志》記載,南盤江、北盤江、江水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發祥地。紅水河古稱牂牁江,春秋時以江名國。《貴州古代志》考其國境包括今烏江以南延展到兩廣大部分地。戰國時牂牁國衰,其北部夜郎,以至西漢末年,分布在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國的主體民族之一,仍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777341_1.html/ ]

東漢至兩晉南朝,布依族被稱為「僚」。唐、宋、元時期則為「番」、「番蠻」、「西謝蠻」、「南謝蠻」等。隋唐時期,封建領主經濟興起,王朝始給布依族首領封號,實行羈縻政策。

自明、清迄建國前稱「仲家」、「仲苗」、「仲家苗」、「夷族」等。同時在本民族內部,復又有很多互稱。如望謨縣稱彼此為「濮拉」,縣境內的各區之間的布依族又稱彼此為「濮洛」、「濮榜議」,貞豐縣稱冊亨縣的布依族為「濮央」,冊亨縣和羅甸縣稱望謨縣的布依族為「濮曼」等等。

1953年經本民族共同商議,一致同意以本民族的自稱為族稱,統稱為「布依族」。

5、習俗

(1)飲食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有木罐、鼎罐炊飯,油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碎,也叫包穀飯)、包穀粑、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米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於祭祖或宴客。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爆、炸、腌、凍,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製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傳統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農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過節,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黃飯花、染簞花等各種植物枝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 。

(2)禮儀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髒話、舉止粗魯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儘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財產時,要留給父母養老田,由兄弟輪流耕種。父母去世後,養老田轉為上墳田,供清明時節掃墓之用。使子孫後代永遠銘記長輩們的諄諄囑託和養育之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3)婚俗

布依族婚姻實行自主婚。接親時要對歌,俗稱對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當天晚上,要舉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動,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說法[1] 。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節、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傳統盛大節日,農曆三月初三稻耕開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製作五色花糯米飯供奉;黔西南州一帶,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場」玩山對歌,參加者達數千至上萬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相識、相愛、訂終身 。

(4)禁忌

大年初一,不開箱櫃,不掃地,不梳頭,不曬晾衣服。初一到初三不動土,正月十五不動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斷。禁在村前村後埋墳.掃寨時禁外人入村,驅鬼時禁外人進家門。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家有產婦,在門口掛紅布和篾帽拒人進家,男子不得進人婦女分娩的房屋。禁在屋內吹口哨、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聲報喪。

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觸動神龕和供桌,火塘邊的三腳架忌諱踩踏。布依族習慣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應喝一點。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樹和大羅漢樹,禁止任何人觸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禮必須送雙數。孩子體弱多病,父母就要給他尋找保護人乾爹、乾媽。尋找乾爹、乾媽有兩種方法:一是擇日在家等候,3天內第一個登門的人,即為孩子的保護人;二是擇吉日由父母領著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個過往的行人,即為保護人。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種解釋是狗曾經救過其祖先,另一種解釋是人類以前並無稻穀,是狗從天神的曬穀場帶回稻穀給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為人類中最早種植水稻的「水稻民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魚肉,因為相傳布依族最早的母親是龍王的女兒——一條神魚 。


推薦閱讀:

〔民族史系列〕《壯侗源流史》〖長篇連載〗(14)
是嚴寒造成了歷史上的北方民族南下嗎?
錫伯族和滿族什麼關係?
夜郎自大的夜郎國疆域與漢差別真的很大么?
民族大融合是否是被征服者的自我安慰?

TAG:民族 | 民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