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老北京的修理服務業--中西裁縫

*****老北京的修理服務業----中西裁縫 *****

過去北京除了在王府井等地有專門售賣昂貴裘皮大衣的商店以外幾乎沒有銷售成衣的服裝商店,人們穿衣都是自己家裡剪裁縫製或請裁縫到家裡來量身定做,想買一件現成的衣服只能到「估衣鋪子」或「估衣攤子」上去挑選。所謂「估衣」一般都是穿過用過或逝者生前的服裝,這些舊衣服經過修飾整理看起來還算光鮮所以光顧者都是窮人或者落魄文人才去購買舊衣服以示世人。

老北京一般人都穿中式服裝,只有洋派人物和學生職員才穿西裝。說起來中式服裝和西式服裝有很多區別,除了樣式不同製法不同還有一個最原始最根本的不同:中式服裝穿在身上腋窩處有皺褶很不平坦,但是脫下疊起來卻是十分的平整貼實;西式服裝穿在身上非常平整合體,可是脫下來卻怎麼都不能疊實壓平。中式服裝講究大料劃一,囿於「儒道」思想的束縛服裝盡量完整統一自然天成,服裝剪裁時盡量減少布料的拼接穿在身上顯得大氣整潔;西式服裝充分利用「立體幾何學」製作服裝符合人體生理結構,剪裁時利用布料的拼接成為人體的「第二皮膚」,這就是中式服裝與西式服裝最本質的不同!

由於中西服裝的根本不同,它的製作方法、製作工序、服裝面料也是不同。所以在制衣界自然分成兩大派:一派是用縫紉機製作西服,大衣,裙裝,帽子的西式裁縫店;另一派就是純中式純手工縫紉,專做旗袍,短襖,棉袍,斗篷,皮襖的中式裁縫鋪。

西式裁縫店的技師不論文化高低一般都懂得平面幾何學,過去西式裁縫店大多設在北京的東,西交民巷和王府井,東安市場等高等繁華地區,那些地方外國人居多兜攬生意自然不費吹灰之力。那時候中國自己不會生產縫紉機,所有縫紉都機是美國生產進口的「SINGER(勝嘉牌)」,制衣店裡代賣各種歐洲進口毛料和毛麻襯裡。如果客人在店內定做西裝就事先挑好面料,裁縫用皮尺量了尺寸,三天後顧客前來試身,裁縫早把衣片剪好用「大線」連在一起成為一件「臨時的」衣服。客人穿上這件臨時的衣服就看出那裡不合適當時取下馬上修改,等成衣做好以後就是一件非常合體的西裝!

相比之下中式裁縫不用皮尺而是一把普通木尺,剪刀也是中國傳統鐵剪。顧客要做一件旗袍事先去綢布店裡買來面料交給裁縫,裁縫看看顧客身材也便心中有數,再用木尺量一遍也不用紙張寫下全憑腦子記在心裡。

裁衣之前把面料鋪平拉直用縫衣針「釘」在棉案上,在面料上畫線用的是一種「粉線」,所謂「粉線」是用厚布做一個小口袋,裡邊裝上「大白粉」兩頭紮緊,中間貫穿一條長長的白色粗棉線,需要劃線的時候把棉線從小口袋一頭拉出棉線上就沾有白粉,看好長短兩手拉緊棉線在需要劃線的地方放下低頭用牙齒咬住棉線再放開一綳面料上就有了一條白粉劃痕,用這種近乎於原始的方法不一會就可以剪出合體的衣服。

過去也沒有電熨斗,中式裁縫備有兩種鑄鐵的火燒熨斗,一種是三寸多長的三角形長把子小熨斗用來熨燙邊角劈縫。一種是大而重的空心大熨斗裡邊放燃燒的木炭用來熨燙大面積的皺褶和整形。

縫製薄而輕的綢緞面料凡是邊緣都要漿糊固定便於定型和縫製,這漿糊就是用煮熟的土豆在剪裁衣片邊緣塗擦,塗擦後再用熨斗一一燙過那衣片就服服帖帖不再變形,縫製的時候更能得心應手鬆緊一致。

中式制衣工序繁雜,各種技法看似簡單,實則要有相當高的技術,一件旗袍只「挖大襟」「上領子」兩項如果沒有高超的手藝做出的衣服領口就是歪斜的,所以中式衣服最關鍵最要緊的就是「挖大襟」和「上領子」,一個裁縫沒有三年五載的實踐經驗是絕對不敢輕易上手的!

有的旗袍要「掛里子」,衣服邊緣還要有「掐牙子」花邊,還必須要「盤花」紐襻,這就需要裁縫具有一定的「美學」和靈巧的製作手段,這些都是及其費工費時的高級技術,一件旗袍做完穿在身上不肥不瘦,不長不短,不壅不緊,完全是一件極至的實用工藝品!

現在北京做一件旗袍加工費要千元之上,我看過,工藝水平遠遠比不上過去家庭婦女做的細緻,時代不同,世界相通,如今市場里各式男女服裝使人眼花繚亂,可是誰也沒想過:我們中國人的民族服裝哪裡去了?過去及其普通的中式衣服在短短几十年里幾乎「絕代」,別忘了,民族服裝代表一個民族的興盛和民族氣質,丟掉自己的民族服裝而一味的追求外國的新奇怪異是沒出息的象徵!

推薦閱讀:

Tackson:智能運動機器人
服務香港36載 林鄭「貞固幹事」可堪治港大任
「配偶服務喪失」賠多少
紐約路跑協會:領跑世界,以服務之心
「標準化」要多標準?

TAG:北京 | 裁縫 | 服務 | 修理 | 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