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樁盆景基本造型技藝

摘要:盆景是在我國盆栽,石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樹木、山石等為材料,集中典型的再現大自然神貌的藝術品。而樹樁盆景是盆景中的一個重要類別。樹樁盆景千變萬化,各具異趣。有的挺拔雄偉,有的清幽淡雅。但歸根結底都運用了兩大造型技藝,即:蟠扎和修剪。 關鍵詞:樹樁盆景造型蟠扎修剪 正文: 盆 景是在我國盆栽,石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樹木、山石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加工和精心培養,在盆景中集中典型的再現大自然神貌的藝術品。它源於自然又高於自 然,興於漢,轉(折)於唐(分為山水盆景和樹樁盆景),盛於宋,發展於明清。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凝固的音樂。 發展到今天,中國的盆景藝術工有5大流派:嶺南派,川派,蘇派,海派,徽派。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 樹 樁盆景的造型千變萬化,各具異趣,有的樹形挺拔雄偉,蒼勁健茂;有的古樸自然,清幽淡雅;有的懸根露爪、枝幹虯曲;有的枝葉扶疏,風韻瀟洒;有的碩果累 累,奇麗多彩。雖姿態各異,神韻萬千,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主要類型:直乾式,斜乾式,懸岩式,卧乾式,曲乾式,枯乾式,露根式,風吹式,臨水式,連根 式。而這些造型是怎樣形成的呢?一靠蟠扎,二靠修剪。 一:蟠扎 樹樁的彎曲度,走勢在自然情況下大多不盡人意,可通過蟠扎的手法,進行必要的調整。蟠扎法是用棕絲或金屬絲對樹樁進行造型。棕絲蟠扎屬傳統盆景樹樁的造型方法,工整規範,細膩,不傷樹皮,有如工筆畫,很見功底,但不容易掌握。相對來說,比較方便。下面介紹一下。 1:金屬絲蟠扎。 (1)用於初蟠的樹種選擇好以後,要以30度~40度斜栽於土中,目的在於蟠扎主幹第一彎時,使其彎弓成直立狀態,並使以後紮好的其他主幹彎弓繼續保持直立。斜栽後因品種等因素不同需培養幾個月,甚至l~2年才能蟠扎。(2)無論蟠扎規則式或自然式,都要先蟠主幹。(3)主幹蟠紮好後,要檢查樹頂與樹榦基部是否在一條垂直線上,如不在則整個樁景就顯得不安穩,有傾斜的趨向,就要掘起重栽正後,再蟠扎枝條。(4)樹榦全部蟠紮好後,才可蟠扎樹枝。先蟠扎從主幹上長出的一級枝,一級枝蟠紮好以後再蟠扎生長在它上面的二級枝。當主幹某一處需要出枝的部位無出枝時,應該採取「借枝」的方法,從該部位的附近或上面的主幹部分借來枝條進行蟠扎。但借枝不可從太遠的地方借,否則會使樹枝的排布顯得紊亂。(6)在 主幹初蟠時,第一個彎的弧度應該較大一些,因為主幹在後來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多少伸直,如果初蟠時彎度不大,幾年後樹彎將會慢慢變直。在蟠一級枝和二級枝 的第一個彎時,隨枝條著生角度情況的不同,其彎子的彎度也應該有所差異。著生角度大,枝條基部的彎度就比較小;著生角度小,彎度就相應地大一些。另外,彎 子的大小與枝幹的粗細有關,如枝幹粗的,彎子應大些;枝幹細的,彎子則應小些。 2:棕絲蟠扎 棕絲蟠扎雖難度大,但工整規範,又不傷樹皮,所以也被人們廣泛使用。蘇派盆景就採用棕絲蟠扎法。棕絲蟠扎也分兩種,全扎和半扎。 1.全扎法 所 有材料是苗木,從樹榦(主幹)到樹枝(枝片)要全部進行攀扎,其枝片分「台、托、頂」三種。「台」指主幹兩邊的枝片,「托」為主幹後邊的枝片,「頂」是主 干頂端的枝片。先扎主幹,後扎枝片。主幹從下部向上扎,扎前先確定樹樁的觀賞面(正面),然後根據樹樁的自然姿態確定造型式樣。攀扎式樣有蟠龍式、卧乾式 或懸崖式等。 以 蟠龍式為例,其特點是主幹呈『S』形,盤旋而上。攀扎時樹樁正面朝前,根據主幹粗細選擇適當的棕絲,固定在主幹最下部的適當部位上,最好是扎在節疤處,棕 絲不易滑動。然後把棕絲左右移幾下,選擇主幹上部適當部位打結固定,便完成主幹第一曲。第二、三曲是攀扎的關鍵,第二曲下部位置一般在第一曲中間向上約五 分之一處,把棕絲固定後,左右絞幾下,選擇主幹上部適當位置打結。第三曲只要順「S」型向上攀扎即可。一般三曲後即可結頂。主幹攀扎完成後,即可攀扎枝 片。枝片的取留,要根據造型姿態的角度而定,一般不宜多留,以免日後枝片過密和重疊,有礙造型。必須先扎主幹下部的枝片,然後逐漸向上,最後扎頂片。攀扎 時,先用棕絲把所扎枝條固定在稍低的主幹上,將棕絲扭旋上勁,右手輕輕把向上枝條壓彎,呈水平狀或略低於水平狀。然後選擇適當部位,用棕絲固定成一小曲, 為半曲,接著用棕絲穿過半曲,扭旋上勁,在枝條上部適當部位打結固定成一曲;再按此法扎一曲,完成二曲半。頂部葉片,一般可照主幹蟠曲扎法。 2.半扎法 從 野外挖掘回來的,一般主幹已經定型,不能彎曲攀扎,對此樹樁重要根據樁乾的自然形態確定造型式樣,僅對主枝進行攀扎。 先扎半彎,再扎一彎,後扎第二彎。一般採取「一彎半」、「二彎半」、少有「三彎半」。彎枝頂部應略低於水平線。一般主枝略做水平彎曲,其他枝葉以修剪為 主,使枝片中部成圓弧形凸起,豐滿清秀。 二:修剪 樹樁盆景的又一造型技藝是修剪。分為摘,縮,截,疏,雕,傷。 1:摘:摘心,摘芽,摘葉。 (1) 摘葉:盆景是一種造型藝術,葉片叢生密集難以看到曲折,蒼勁,優美的樹榦。尤其是嶺南大型樹樁盆景,稀疏有致的葉片,更能顯出枝幹的奇特,摘葉是樹木盆景 的又一項技術措施。雜木類盆景中有的葉片較大,通過摘葉起到葉片變小的作用。有的樹樁一邊葉片生長不旺盛,格外能夠甚者逐漸枯死,可把生長旺盛的枝條的葉 片全部摘去,促使另一半生長。 一 些樹木盆景,特別是落葉樹種,在新葉剛長出時最為美觀,是最佳觀賞期。但這種最佳觀賞期在自然條件下每年只有一次。為了提高觀賞性,可在夏季或初秋的生長 旺季對植株進行摘葉,使其萌發出葉片細小、稠密、色彩鮮亮的新葉。長勢旺盛的植株可一次將全部葉片摘除,長勢弱的植株可分2至3次摘葉。摘葉後給予充足的光照,並施一次腐熟的有機液肥,以後加強水肥管理,每周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經常向枝幹噴水,不久就會有嫩綠可愛的新葉長出,給人以清爽宜人、奮發向上的感覺。 (2):摘(抹)芽、摘心 抹芽摘心是書札盆景造型於保持數值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改變樹形,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使樹葉疏密得當,通風透光性良好,樹形更加完美。 抹芽就是把新發出來的不需要的嫩芽從枝幹上抹掉。萌芽力強的樹種,常常在主幹或主枝上長出許多不定芽,不但白白消耗營養,而且由於枝葉密集,通風透光性差,破壞了樹形,影響了花蕾生長,所以要把它抹掉。 摘 心就是摘除枝梢頂芽。摘心可起到調節生長和控制形態的作用。摘心可抑制枝條的伸長使植株矮化,促使分枝增多,增加花木類樁景的開花數。另外芽有頂芽和側芽 之分,摘除枝梢頂芽,可促進側芽的生長。摘除側芽可促進頂芽生長。摘心要根據不同樹種的生長習性和造型要求而進行。如羅漢松的新梢一年有數次生長,故摘心 也要進行數次,第一次在5~6月;當新梢基部的芽又抽發新梢時,再行第二次摘心;第二次摘心後有時在2年生枝上產生不定芽,應在9月對所有新梢普遍摘心1次。真柏的新梢在整個生長是不間斷的生長,為使側枝形成圓球形,摘心的方法是新梢一超出樹形範圍就進行摘除。落葉樹種的腋芽萌發力較強,可隨時留基部2個芽摘心。在3~4月份可將枝梢上萌發出來的頂芽全部摘除,約經15天左右在摘除頂芽基部邊上,又會長出數個新芽,由這些新芽形成的枝條比較短,形態玲瓏美觀。  2:疏枝、截枝、縮枝 一盆已攀扎加工成形或自然條件較好的樹樁盆景,常常會長出許多新的枝條,為了保持其完美的姿態,就必須經常對盆景進行修剪,否則將會逐漸失去層次,造成比例失調,樹形紊亂。 疏 枝,將不合乎造型要求的枝條,從基部剪除。及時修剪掉無用枝條。一般凡是交叉枝、平行枝、車輪枝(即樹榦某一處四面輪生的枝條)病蟲枝和一切有礙美觀的枝 條一經發現應隨時剪除,這樣不但能保持盆景原有的姿態,而且能有利於調解水分及養分的合理供應,使觀花、觀果類盆景年年花開不斷,果實累累。 截枝,根據造型需要,把一年生枝條剪除一部分。 縮枝,對多年生枝的短截。 一、剪遲不剪早。一般都認為冬季樹木停止生長,是修剪枝條的最佳時機,強調應該「冬剪」。這個觀點是不夠全面的。準確地說,應該是部分樹種可以進行冬剪,如紫薇,冬季短剪後,枝條看似乾枯,春季一到,短枝上就會生長出新芽。 二、 剪粗不剪細,有些人追求盆景快速成型,急不可待地對尚未木質化的新枝進行短剪,希望當年再長出側枝,然後再剪,一年內剪兩三次,使盆景快速形成幾級枝托。 這是不對的。因為有些樹種枝條未木質化時修剪,並不能發側枝,卻從剪斷處發芽繼續向前生長,形成不了角度,如枸骨。二是強行剪枝成托會使作品失勢。正確的 做法是必須等枝條木質化及大致長到預定的粗度再剪。這樣,側枝長出必然形成較佳的角度。 三、 剪肥不剪瘦。對枝進行短剪後,枝托上很長時間不發新芽,即使發了芽,側枝生長也不旺盛,這是因為缺肥。要促使枝托速生壯芽,快長新枝。用肥量在不至產生 「肥害」的前提下多多益善,在生長旺季,可以間隔著澆一次水、澆一次肥。但要注意不可太濃。這樣做,在溫度適宜的生長季節,側枝應會不停地生長。 3:雕、傷 雕,用鑿子或雕刻刀對老樁樹榦雕刻。 傷,把樹榦或枝條用劈,撬,撕,擊各種方法破傷其皮部和木質部。 為 了使樹樁顯現其在大自然中經風雨雷劈而呈現的蒼柏之態,可對樹榦進行人工雕鑿,甚至可以劈開樹榦。目前樹樁盆景創作中,由於大自然樹樁的採掘日漸不易,蒼 老的樹樁更是寥若晨星,樹木因為樹齡短,又未在大自然中經風歷雨,就必須對其進行老態處理,將一樹樁用雕刻工具按構思將其干較上部分樹皮,依吸水線扭曲、 迂廻剝去,顯出樹榦木質紋路,然後塗上石硫合劑或防腐劑以避免病害,經過養護而成為一株蒼勁的樹根。因材施藝,順其自然的採用鋸截,縮減,雕刻等手段來改 變,完善其面貌。這是盆景大石潘仲連的造型方法。 他還認為,雕刻加工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要注意形象設計的生動性和自然性,若枯乾形象不生動,不自然,人工痕迹明顯僵硬,便為「蛇足」,多此一舉。枯枝的形象設計,首先要認真觀察和揣摩自然中的 經典枯乾呈現形式,拜自然為師。其次,借鑒鄰過同仁的製作技巧和表現手法,結合實際,融入自然,創造性地雕刻。枯乾形象的設定一定要與主景配合默契,宛若 天成。 2:雕刻後的坑穴,朽洞,槽溝等低凹處不宜積水,因為長期潮濕狀態最宜滋生病菌,使穴部坑窪處朽爛。 3:雕刻較粗而圓的枝幹時,竭力營造自然得體的槽紋,筋脈和凹凸變化,其截面雕刻成銳角狀或參差不齊的,流動的槽溝。雕刻後的裸露面可適當打磨,使之光潔美觀。 4:雕刻時期多在樹木的生長季節內進行。因為雕刻時必然會造成對樹木的傷害,可望在生長季節得到較快的恢復。 5:營養層的分割要準確無誤,分布合理。樹的表皮是維繫其生命的用樣供給載體,皮之不存,樹將死焉。所以在切割表皮前,要仔細觀察,胸有成竹放可下刀。 6:要精心保養防腐朽,失去生命後的雕刻面,極易在自然風霜的侵蝕中逐漸腐爛,而失去藝術生命和觀賞價值,故雕刻後的枯面,待晾乾打磨光潔後需用石梳合劑塗刷防制腐。
推薦閱讀:

中國盆景製作技藝 6 樹樁盆景的栽培和管理 4
八十餘載歷史積澱,中國紅幫技藝驚艷世界
精湛技藝之手工固特異皮鞋
?【非遺國粹】湖筆製作技藝

TAG:造型 | 技藝 | 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