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議論文也能寫成一杯「冰糖雪梨」
議論文也能寫成一杯「冰糖雪梨」
——關於《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作文點評
翟良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是往年高考的一個材料作文,我給高三考生嶽嶽布置這篇作文時並沒有交代材料內容,只將這樣一個標題「甩」給了家長,再由家長轉達給孩子。我之所以這麼做,是想給孩子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就是想觀察孩子在面對這樣一個標題時,他的作文思維是怎樣的(立意和角度),寫作思維是應試階段學習思維的細化與分支,沒有與眾不同的寫作的思維,文章很難被閱卷老師「心動」。
這篇作文的材料內容是:人生會遇到很多困難,且這些困難的存在是客觀的且是無法改變的,「愚公移山」只是一個傳說而已,沒有那麼多的山可以被輕易鏟掉!就以上材料內容寫一篇題為《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如果按照以上給的這小段材料寫議論文,考生要圍繞「困難壓力不變,成功從自身改變開始」的中心論點展開寫,通過各種論證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或主張是正確的即可。
我昨天看了嶽嶽寫的這篇作文,因為沒有受以上材料的影響,他按照自己的理解一氣呵成,文章將山寓意為人生成功的巔峰,成功若不來,我用智慧和勇氣走向成功。這個立意很準確,也是容易激活讀者的情感與思考。文中舉了正反兩個例子來證明他「人生的巔峰,唯有勇敢的攀登才能擁抱美麗風景」的觀點,作文文字流暢,可以看出有一定的閱讀積累,但並不炫耀,語言樸素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嶽嶽這篇作文的論證可喜地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兩種方法。前者用確鑿、充分的事例證明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後者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讓人印象深刻。這說明嶽嶽掌握了一定的論證方法,但明顯這篇作文的論據全是事實論據,如果將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穿插使用,文章就不會顯得呆板,相反會給讀者帶來閱讀的興趣。理論論據是什麼呢?理論論據包括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以及俗語、諺語等,用這些論據有力論證文章中的觀點,一是會增強文章的權威性和說服力,二是文章論證的多元帶來的是讀者閱讀和思考上的享受。
嶽嶽的文章結尾(結論部分)寫得不夠深邃,深思式的結尾給閱卷老師的感覺是「意猶未盡」,古人講文章的「鳳頭、豬肚、豹尾」是很有道理的,這也是我常給學生說的,作為鳳頭的開頭要寫得像北京的二鍋頭,一上來就辣心;作為豹尾的結尾,要寫得像品嘗香茗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開頭要辣,中間要鼓,結尾要響。」我說。
學生們樂了,「老師,這不是一條響尾蛇嗎?」
「你可以想像成一條響尾蛇,但它的頭實在不美,可以忽略掉」我喜歡學生有想像的疑問。
同時,好的結尾不在長短,有時候精短的結尾卻往往任性到「搶眼」。如魯迅的《論雷峰塔的倒掉》,結尾只有兩個字:「活該!」短短兩字,可謂簡潔之至,力透紙背!
另外,我想再談談議論文的語言,這是我這些年一直思考的問題。有老師和考生會說,不就是一篇應試議論文嗎,把握好論點、論據、論證三大要素,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以理服人不就行了嗎?我想說這是對議論文這一文體寫法的誤解,因為長期以來應試議論文的寫法被公式化和八股化,教師、考生包括家長,都認可和習慣了這些鋪天蓋地的生硬的要求,這種機械式的接受和理解,導致了高考議論文「千人一面」的現象。但話說回來,為什麼每年高考議論文也有高分甚至滿分?用閱卷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文章「出彩」。這個「出彩」究竟指的是什麼?似乎這些年,這個像「出彩中國人」般令人震顫的話語,我們一直在側耳傾聽,但鮮有人去琢磨這「出彩」到底是怎樣征服了高考作文閱卷人的。
我可以告訴大夥「出彩議論文」究竟是什麼玩意。高考作文閱卷人從文海中看到一篇議論文連呼:「好文,出彩!」然後,幾位老師認真商榷一番,都伸出大拇指:「出彩,滿分!」於是,高考滿分作文誕生了。
這裡說的「出彩」,指的是語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采」,當然你也可以說「才氣」。
我們知道,語言項是作文評分的重要標準。很多同學按照議論的「八卦套路」,擺出說大道理的架式,將哲學原理和辯證法的術語一股腦搬出來,以求說理的充分、透徹,但效果適得其反。其不知身邊900多萬搶渡「高考瀘定橋」的勇士都會那麼講道理,當用同一種口吻白一堆道理的時候,我想道理就沉澱成了一杯白開水。
應試議論文也是文章,不能因為它是應試的「框框文」就不需要語言的美感,一個道理說的生動形象,緩解高考作文閱卷人的視覺疲勞,鏗鏘有力的議論就像一杯「冰糖雪梨」抵達閱卷人的內心,豈不讓掌握「生死大權」的閱卷人倍感爽甜,這無疑為自己的作文分數增加了勝算的籌碼。
有老師和考生會問,「議論文不讓抒情,怎麼可以美呢?」這其實是另一個層面的誤解,我強調的議論文語言的美感和要不要很抒情並無關係,語言的美感是語言駕馭的技巧,比如除了採用比喻、類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比喻、排比、對偶和反覆等形象暢達乃至華美的語言也必不可少,即便是枯燥帶有些緊張的議論,也要議論的生龍活虎、洋洋洒洒、清蹄飛揚;生硬的議論,即便是論點再正確、論據再充分、論證再有力,讓閱卷人看了想「午休」,也不會在百萬篇文中「出彩」。
議論性散文是可以抒情的,我出版的三本散文集里都有不少這樣的文章,很喜歡這種寫作的語言和狀態。議論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筆法「發議論」,從「議論」角度看,它是「議論文」,是要闡明一個論點;從「筆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議論文注重理性和邏輯,它側重的是形象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但,高考指揮棒下的議論文寫作不允許你寫成議論性散文(除非命題要求文體不限),不允許你選擇「抒情」的方式去表達和證明一個正確的觀點,如果你在議論文中不小心「抒情」了一把,議論文的文體就被你「變臉」了,你下筆千言成為徒勞和「浪費」。高考議論文這麼多年總是板著冰冷的面孔,把考生手中的筆「捆綁」起來,饒有興緻地收集世界上數量最大的「新八股」,成了一種癖好。然而,我又不能理解的是,我們每年的高考議論文命題,一邊是「三部曲」式的僵硬的要求,一邊卻又被輕鬆飄溢的文字所「誘惑」,是命題人出了問題,還是閱卷人出了問題,好像一場「鬧劇」,也好像一場「悲劇」。
點評到這裡,嶽嶽你對高考議論文的寫作有些新的認識和理解了吧?「文章之道,自古稱難」,連初唐四傑之一的才子王勃都這樣感嘆,可見寫文章的不易,而在今天看來,寫高考作文似乎難上加難。這個困難和壓力在一定的時期是無法改變的,那怎麼辦?又回到《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這篇作文上來了,唯一的答案就像你在作文中談到的一樣:「即便有時會迷茫,也要堅定信心,努力向前走,最終我們總會穿過厚厚的雲層,見到燦爛明媚的曙光。」
嶽嶽,翟老師在北京,期待看到你在高考議論文中釀的「冰糖雪梨」。
翟良2015年1月20日於北京升學網
作者簡介:
翟良,70年代初出生於山東一農村教師家庭,鄉土朦朧詩詩人、作家,百米巨型長卷《千虎圖》創作者、青年畫家翟棟的孿生兄長。有過長達3年的建築工、磚長工經歷,後進城從事新聞宣傳工作,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原研究員助理、《基礎教育課程》「教學評價」欄目主編。在國內各級報刊發表新聞作品1000餘篇。出版詩文集《我愛金秋》、《月曉風清》、《青石板》三本,著有中短篇小說多部,另著有都市女性情感口述紀實文集《半夜敲門》、長篇小說《一路狂奔》。翟良的成長故事先後被央視《講述》欄目、東方衛視《眼界》欄目、《中國青年》雜誌播出或報道,同時成長故事被編入新課標中國學生閱讀工程系列圖書——《中學生成長讀本》。現工作於北京,系北京寫家文學院第一屆簽約作家。
推薦閱讀:
※文史隨筆 蒼蠅逃生的啟示——成功在於不斷地嘗試
※議論文如何寫好開頭
※關於二胎政策作文:單獨二孩有何利弊_議論文2000字
※議論文 花瓶與木桶的啟示——世界處處有哲學
※論說文*手腦並用才有寶——種田的秘訣力智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