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第七章?馬背民族?春水秋山

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第七章馬背民族春水秋山

(2010-09-18 22:34:09)

轉載

標籤: 忽必烈北海瀆山大玉海秋山玉瓮雜談 分類: 透—水沫玉

第七章 馬背民族 春水秋山 -遼、金、元玉器

   【臂韝】   遼代有很多很特殊的玉器,比如有一種叫臂韝,只有遼代有,其他朝代都沒有,所以一般人都不認得。臂韝呈瓦片狀,又帶有一點圓弧,因此早期的發掘報告中將它定名為"瓦狀玉飾件"。這個臂韝究竟是幹嘛的呢?是少數民族用來訓鷹的,擱在臂上,鷹站在上面,可以防止鷹的爪子抓傷身體。

   《說文》中解釋:"韝,臂衣也"。韝最早用皮革製作,射箭時用的。射過箭的人都知道,如果用右手射箭的話,拉開弓以後,左臂非常容易受傷,所以要用皮革包裹胳膊,起保護作用。遼人非常喜歡訓鷹,利用鷹去捕獲獵物。鷹在飛回落在主人胳膊上的時候,非常容易抓傷主人,因此遼人發明了硬度較高的玉臂韝,作為胳膊的護具。由於非常少見,最早考古人員也不知道它作何用途。     我第一次看到玉臂韝也不認得,有一位行家就說這東西可能是眼蓋。他認為是下葬蓋眼睛上的一個玉器。在當時大家都不明白的情況下就分析說這是眼蓋。但是掩蓋的說法經不住推敲,不成立。玉臂韝有弧度,蓋在眼上它鼓起來一大塊。最重要的是它出土時只有一個,如果是眼蓋,應該有兩個,一眼蓋一個,那個呢?除非是給獨眼龍蓋的,要不怎麼就一個呀?而且玉臂韝個兒比較大,跟以往出土的眼蓋比,要大很多。所以有人猜測是不是用一個蓋蓋倆眼呢?倆眼往裡一對就蓋上了。這種說法就更牽強了,歷史上沒有發現這麼乾的。其實,只要我們對契丹的葬制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就知道,這件東西肯定不是眼蓋。因為契丹人是用金屬面具覆臉。   遼代的葬制是在契丹民族本來的基礎上,吸收了一些漢族的習俗而形成的,我們看到大量的銅的、銀的、銅鎏金的遼代面具。了解這些,就會明白遼人根本不會用所謂的眼蓋。後來經過多年的考古研究,大家知道了這東西叫"臂韝",是遼代特有的訓練鷹的一種用具。這種稀有品種的玉器,對收藏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樂趣。     【春水】   金與遼都是少數民族政權,有很多習慣非常接近,都是以游牧漁獵為生活方式,最關心的一定是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所以,在遼金的玉器當中,動物形象非常多。最為典型的金代玉器是春水玉和秋山玉。

   所謂春水玉,是指在玉器上表現獵天鵝的場面。金人承襲了契丹民族遊獵的習俗。一到春天,就獵天鵝。     遼和金都擅長養鷹,養一種小型的鷹,叫鶻,也叫海冬青,被訓練出來專門抓天鵝。金代皇帝每年春天狩獵的時候,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首先,皇帝要在上風口望天,一看見天鵝來了,就命令放海冬青。海冬青個兒小,天鵝個兒大,它弄不動天鵝,怎麼辦?海冬青有個獨特的本領,它一旦看上天鵝以後,就飛得比天鵝還高,從空中一把抓住天鵝的腦袋,然後緊緊按住,一直往下按,直到按到地下為止。當海冬青把天鵝按到地下的時候,人就衝上去了,用刺鵝錐將天鵝的腦袋刺開,取出腦仁喂鷹。刺鵝錐是獵天鵝時必備的工具,遼墓中出土了玉柄刺鵝錐,非常講究。  

【秋山】     金人春天獵天鵝,到了秋天依然要打獵,當時主要的獵物是鹿,虎不是主要的獵物。我們獵虎的場面儘管有,那在古代也非常罕見的。因為老虎在古代也是非常少的一種動物,能獵虎的機會也不多,但是獵鹿的機會很多。所以當時獵人就用角做鹿哨,呼鹿,把鹿騙過來,然後把鹿殺死。這是秋天的主要活動。所以,秋山玉一般都要借用,玉皮子、黃色的、反映秋天的落葉前的那種景色。

   春水秋山。為什麼叫"春水"呢?打天鵝的時候一定是在水邊。為什麼叫"秋山"呢?因為獵鹿的時候一定是在山林里。所以,"春水秋山玉"是金代最重要、最有代表意義、也最有趣味的一種收藏品。春水秋山玉自打金代發明以後,一直影響到元明。所以收藏當中非常容易碰到這種玉。但有一點,最貴重的一定是金代的,而不是元代和明代的。

   【馬背風情】   我碰到過一個人,他收藏了很多春水秋山,非常多。有一次,他把我叫去說:"我就喜歡這種春水秋山玉,見到就買,但是年代我不太能分清,你能不能來幫我看一看。"我一看,他還真是買了很多,很好的一份收藏。我就幫他排了一下隊,哪些是早的,哪些是中期的,哪些是晚期的。換句話說,哪些是金的,哪些是元的,哪些是明的。   排完隊了以後,我們就看出了它的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早期的春水秋山生活氣息非常濃,它不強調一些符號,它非常自由的一個狀態。我最後跟他做一個比喻,我說:早期的這種春水秋山玉就是陝西農民唱的那個信天游,原汁原昧。明代的那個春水秋山玉就是電視台里那個晚會上唱的那個信天游,它經過了多次的修飾,它已經不能保證原汁原味了。   收藏為什麼有樂趣呢?就是因為你能看出長達幾百年的一個演變,這種微妙的變化給你帶的樂趣。唱歌也是這樣,很原始的一種唱法,進入城市,到了電視台,當環境全部發生改變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有一些改變,儘管他還叫信天游。     【瀆山大玉海】   元代的玉器過去研究得非常不夠,今天看來依然不夠,因此我們對元代玉器的認定相對來說比較模糊。除了個別明確的元代器物,剩下的東西不是上歸為宋,就是下歸為明。明確的元代的玉器有什麼呢?最著名是瀆山大玉海。

   瀆山大玉海製造於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嚴格講,那時雖然忽必烈已經稱帝,但元朝還沒有正式成立。又過了六年,公元1271年元朝才成立。至元二年,忽必烈時期,用一塊巨大的玉料做了一個氣勢磅礴的大玉瓮,重達3.5噸。它原來是貯酒器。我估計當時這個東西在出征前擱在那兒裡頭灌滿了酒,每一個人舀一碗,喝完了就出征了,反映了元代的那個氣勢,元代人的氣概。我講陶瓷元青花的時候講過那個著名的把杯,叫"人生百年長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我估計大家就是拿那個杯子在這個玉瓮里舀酒來喝來著,這就是元代的氣勢。   瀆山大玉海最初放置在北海瓊島上的廣寒殿。元代的瓊島就是今天北京北海公園,當時稱萬歲山或是萬壽山。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廣寒殿倒塌,瀆山大玉海就流散了。哪兒去了?不知道。沒了。後來流落到北京西華門外的一個真武廟中。道人用它幹什麼呢?腌了鹹菜了,就不知道這東西是幹嘛的。一個大玉瓮,又夠個兒,估計那裡的道人也多,所以滿滿腌上一瓮鹹菜,也解一時之需。事隔一百多年以後,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發現這個東西。乾隆說:好!這麼重要的一個東西怎麼在這兒腌菜鹹菜呢?所以就花了重金把它收回。我覺得乾隆這個態度特別好,是吧?他沒有說我是皇上一看這東西搬我們家去吧,擱紫禁城裡。不是。人家乾隆花錢,公平交易。     乾隆把瀆山大玉海買過來以後,放置在北海的承光殿中,還專門建造了一個玉瓮亭用以珍藏。乾隆當時寫了三首御制詩,這個詩就叫做《玉瓮歌》,並且寫了序文,刻在玉瓮膛內。乾隆的序文是這樣寫,他說:"玉有白章,隨其形刻魚獸,出沒于波濤之狀,大可儲酒三十餘石。蓋金元舊物也。"乾隆說得很清楚,說這東西,他鬧不清是什麼時候的。我們今天知道清清楚楚是元代的。但是他說"蓋金元舊物"。他說得也清楚,金元之際的時候生產的這個玉瓮。因為它是在元代建元之前的前五、六年製造的這個玉瓮。那麼,他接著寫"曾置萬歲山廣寒殿內,後在西華門外真武廟中,道人做菜瓮。見《輟耕錄》及《金鰲退食筆記》,命以千斤易之。仍置承光殿中,而系以詩。"他說什麼呢?我命令的"千金易之","易"是交易。我跟你換回來,然後仍擱在這個地方,寫了三首詩。可惜乾隆這三首詩寫得佶屈聱牙,全是不好認的字,咱們就不用知道了。   瀆山大玉海在製作時,有個配套的底座。萬曆七年,底座隨之一起流散。乾隆年間,瀆山大玉海回來了,但底座沒有一同搬來。估計當時有人偷懶,覺得東西太重,就沒搬。今天這兩個東西還不在一塊兒。這個底座今天在哪兒呢?在北京的法源寺,一直擱在那兒。它上面擱了一個清代的石缽。元代的玉瓮底座上面擱了一個清代的石缽。乾隆十年是1745年,到現在250年過去了,玉瓮和底座還沒團圓。以後有沒有機會,也未可知。


推薦閱讀:

李從國:女人的氣色可照見民族榮辱興衰
如何評價電視劇《龍珠傳奇》?
《古代民族與古代文明》:瑪雅人與瑪雅文明(下)(原創首發)
試析民族地區的旅遊開發與文化保護

TAG:民族 | 收藏 | 馬未都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