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蘇教版四年級上冊)

一、名畫導入,初讀課文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同學們知道這幅著名的奔馬圖是誰畫的嗎?對,是我們著名畫家徐悲鴻的所作。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搜集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同學們那不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徐悲鴻。(學生介紹徐悲鴻)。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故事。板書課題。

2讀通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放聲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有難度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3檢查

(1) 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選擇容易讀錯的字在黑板上板書:租、怒、倦、犯、躬、鴻、仰。

(2) 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意思。

(學生對於徐悲鴻比較陌生的,課前搜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一是可以豐富學生對徐悲鴻的感性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做好鋪墊,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二是可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

二緊扣關鍵詞句,研讀課文。

(一)扣題質疑

1、課題中「勵志」是什麼意思呢?

學生可能會把「勵」解釋為激勵,把「志」解釋為志向,「勵志」的意思解釋為為了實現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由於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學生只是揭示出了「勵志」的字面意思,需要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中慢慢理解。)

2、同學們「勵」不僅僅是激勵,它還有振奮自己志氣的含義。在課文中徐悲鴻先生到底勵的什麼「志」,我想還是要在讀課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徐悲鴻勵下的志是「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引導學生圍繞「勵志」一詞質疑,是在關注學生的已知中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起學生閱讀的衝動,形成閱讀期待,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願望和興趣。)

(二)圍繞關鍵詞句,細讀文本

1、投影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徐悲鴻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哪?同學們讀課文,細細地去體會。

(1)學生回答徐悲鴻是在外國學生的嫉妒和譏諷下說這話的。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2)為了加深學生對外國留學生話的理解,教師敘述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後,內憂外患,國內戰亂不斷,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國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會現實,使學生知道徐悲鴻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深入理解外國留學生話中的意思。再讀外國留學生的話。

2、「必須」什麼意思?學生回答「必須」是一定要這麼做。徐悲鴻一定要做什麼?學生再讀這句話,回答一定「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指誰?教師追問。當學生回答出他們指「外國留學生」時,教師繼續提問「真正的中國人」是指什麼樣的人?

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有骨氣的中國人,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勤奮刻苦的中國人……學生對這問題有著自己的理解,實現著多元解讀。

3、徐悲鴻用哪些「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劃一划,同位之間進行合作討論。

(1)、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賓士,勇往直前」時,教師提問學生,以前的徐悲鴻學畫時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鴻為什麼要更加奮發努力?

學生回答徐悲鴻「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完成自己的志向。學生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2)當學生回答出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時,教師提問學生徐悲鴻為什麼要這樣潛心臨摹?學生會又一次回到「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的語句上,體會出徐悲鴻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再次齊讀這句話,感受徐悲鴻為中國人爭氣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鴻每逢節假日在巴黎博物館潛心學畫只是他刻苦學畫的一個例子。徐悲鴻為了完成自己的志願,每天堅持學畫10個小時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連動物園的老虎也常常會成為他的寫生對象。(出示《駿馬圖》,這隻仰蹄奮起的駿馬,不就是徐悲鴻的最好寫照嗎?學生讀四、五節去體會徐悲鴻的刻苦學畫精神。

(3)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寧可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時,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徐悲鴻的生活進行對比,感受徐悲鴻生活的清苦。接下來提問學生是什麼支撐徐悲鴻寧願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學生再一次回到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上,一起大聲讀這句話,深化理解徐悲鴻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學生讀有感情讀第六節,朗讀時抓住關鍵詞語「小閣樓」、「一杯水」、「兩片麵包」,體會文章通過這樣的描寫來襯托徐悲鴻奮發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的畫展轟動了整個世界,他用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了中國人。齊讀第七節。

5、學生讀此時留學生的表現,提問,為什麼留學生的態度與剛開始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什麼叫「有眼不識泰山」。(

讀留學生的話,在通過對「震驚」、「鞠了一躬」、「有眼不識泰山」朗讀品味中,感受到那個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的重新認識以及他的懺悔。)。

5教師小結,升華情感。

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已優異的成績為中國人爭了光,他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永不服輸的精神,讓外國人再也不敢小視我們民族,小視我們中國人。我們再讀課文,記住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再讀課文,力圖對徐悲鴻勵志學畫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我們常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直奔文本主旨、徑奔知能關要,觸動學生的心靈,實現對文本的創造性解讀。這時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尋找美,獲得審美愉悅過程。這一部分的閱讀就是圍繞「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深入進行,一唱三嘆,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出語言背後的深意。)

三、升華情感,小結寫法

1、引導學生抓外國留學生前後態度變化的關鍵詞:

「很不禮貌」--「鞠了一躬」

是什麼讓這位外國留學生前後的態度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學苦練的精神)

2這位外國留學生由因偏見「很不禮貌」出言不遜,到徐悲鴻油畫轟動畫界而「鞠了一躬」。他對徐悲鴻表示深深的敬佩! 此時你想對徐悲鴻說些什麼哪?

(學生自由談話,升華情感)

3小結

為了表現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課文不僅從正面描寫了徐悲鴻的表現,承上啟下,轉承自然,還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寫了外國留學生的前後表現,進行前後對比,反襯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自己再讀一讀,好好體會。

(目前的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過渡瀰漫造成了語文課上大多關注對言語內容的分析和挖掘,忽視了言語形式的學習。假如沒有言語形式,言語內容只能停在空中,變成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求出語言的運用之法,從操作層面上引導學生運用於語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求外國留學生的前後表現,體會進行前後對比,學習反襯的寫作方法就是如此。)

四、聯繫自己,拓展延伸

同學們,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鴻的成功得益於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我想更得益於他的勵志。只有勵志了,我們的人生才有目標,生活才有奔頭,學習和生活起來才充滿活力和力量,會讓我們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勵志的經歷。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哪?又應該向徐悲鴻學習什麼哪?請大家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教學和學生的人生觀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尋找一條人生幸福之路。)

評析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教學中我以「勵志學畫」為主線,圍繞課文的關鍵語句「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來研讀課文。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討論,自讀自悟、潛心會文,領悟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與文本展開對話。教學設計實現了從: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結構,力圖探求作者構造語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維結構,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層意蘊,實施有效教學。學生與文本對話過程中,把對語言意義的理解和對語言運用之妙的感悟結合起來。在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育人教育似春風化雨浸潤在言語的學習和運用中。咀嚼、品味、誦讀語言中,領悟語言的精妙,對話得以深入進行。教學中三個維度有機結合,


推薦閱讀:

關於立志的名言警句 人不學習要落後_勵志名言_勵志人生_成功勵志網www.17coolz.com
一句話勵志的個性簽名
4· 小小勵志|人,不一定時時見,但一定天天念~
第四篇 《開講了》清華副校「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的大敵
振奮人心的鋼琴曲《出埃及記》

TAG:勵志 | 徐悲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