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學者深度解讀:美國大選,是怎樣的勝利和挫敗? | 季風聲音

11月9日,美國大選中特朗普擊敗了希拉里,即將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這樣的事實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有人嘆息,也有人覺得不必悲觀,季風采訪了劉軍寧、許紀霖、嚴搏非、劉瑜、周濂、包剛升、吳冠軍、溫克堅等八位重量級的學者,他們不僅談論了該如何怎樣看待這次美國大選的結果,更推薦了一系列的延伸讀物。畢竟,這次美國大選除了談資,更是一次學習的機會,誰敢說這不就是我們的未來呢?

獨立學者 劉軍寧:

特朗普當總統是件挺有意義的事

特朗普這樣的人來當總統,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第一,說明美國的政治制度還是非常健康的。即使是本黨不喜歡的候選人,只要通過正當的程序得到足夠的選票,也能順利當選總統。第二,說明當總統並不需要是「高大上」或十全十美的人,甚至那些有缺陷的人當總統反而更有意義。選總統絕不是要選方方面面都最傑出的人,有點缺陷的人當總統,反而能夠提醒人們保持對權力的一種警惕。如果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他可能會產生很多的個人魅力,這樣就會對民眾有很大的欺騙性,大大增加了當選者濫用權力的機會。所以在我看來,不太好的人當選最高領導人反而是件好事情,無論是希拉里還是特朗普。

美國的政體跟俄國政體、中國政體完全不一樣,它不允許出現太強權的總統。特朗普不會成為美國的領導核心,他也不敢要求美國人都團結在他的周圍,他的強勢是非常有限的強勢。而且如果真要預測他是政治強人的話,那他在國際上也會很強勢,不過這樣子就和他要把美國帶回到孤立主義狀態中的想法表現出衝突了。(本段選自劉軍寧個人微信號:寧天下)

推薦書目

飛躍5000年: 美國28條立國原則

[美]W .克里昂·斯考森 / 毛喻原 / 群言出版社 / 2015-10

論美國的民主: 上下

(法)托克維爾 / 董果良 / 商務印書館 / 1989-1

總統是靠不住的: 近距離看美國之二

林達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2013-7

民主的細節

劉瑜 / 上海三聯書店 / 2009-6

歷史學家 許紀霖:

宗教的、民粹的、民族的三股保守主義潮流將特普朗推上總統之位

反對全球化經濟、非法移民和外來異教的特朗普,打的最核心的牌,就是「美國優先」。他在共和黨代表大會上公開宣布:我與希拉里最大的區別在於:「我們採取了『美國優先」的政策。美利堅主義,而不是全球主義,才是我們的信條。」所謂的美國夢本來並非民族之夢,而是上帝所啟示的全人類夢想,作為新教徒的美國人相信自己處於「山巔之城」,有責任拯救整個世界,然而,特朗普將美國夢篡改為民族之夢。面對「蠻族」和「異教」的入侵,他要建立一座封閉的長城,重新回到孤立主義時代的美國。

時勢造英雄,宗教的、民粹的、民族的三股保守主義潮流,將一個本來只是小丑式的人物推到了前台,成為意欲問鼎白宮的保守主義人格化身。豈止美國,在當今世界,無論是東西大西洋,還是太平洋兩岸,逆全球化的民族保守主義情緒普遍高漲,在世界經濟前景黯淡、風險隨時降臨的今天,各個國家紛紛紮緊籬笆,守住自己的防線。

被全球化拋離的各國民眾,會聚在宗教原教旨主義、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大旗下,三者之間的關係非常弔詭,有的時候是互相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時候是互相對抗,利益衝突。白人的右翼保守主義即是宗教的(比如美國南方的福音主義),又是民粹的(反精英的),也是民族的(「美國優先」論),自各種恐怖襲擊事件之後,他們與穆斯林移民的伊斯蘭宗教保守主義產生了強烈的對抗,但又互為前提,形成了一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弔詭的互生共謀關係。

推薦書目

美國獨行: 西方世界的末日

[加] 馬克·斯坦恩 / 姚遙 / 新星出版社 / 2016-8

【推薦理由】9.11事件以後,特別是近兩年在歐洲頻繁爆發的恐怖襲擊事件,都有極端伊斯蘭教的背景,更讓許多人對穆斯林心懷偏見,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教划上了等號,患上了「伊斯蘭恐懼症」。新近翻譯成中文出版的西方右翼保守主義者馬克·斯坦恩的著作《美國獨行:西方世界的末日》,聳人聽聞地說:「真正的大問題在於,秩序的變化或許僅僅是一個徵兆,一個更深程度上文明衰落與精神崩潰的不祥徵兆——在西方隕落之後,我們的未來將徹底毀於非西方文明之手。」

我們是誰: 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

[美]亨廷頓 / 程克雄 / 新華出版 / 2005-1

【推薦理由】亨廷頓在上個世紀末出版的《我們是誰:美國國家認同的挑戰》一書中驚呼:在今天的新大陸,已經找不到美國了!----那個盎格魯·撒克遜精神的美國。在他看來,文化多元主義消蝕了美國的靈魂,讓美國的國家認同變得曖昧,美國將不成美國,在各種「異教」的入侵之下,美國總有一天會像羅馬帝國那樣,因為失去了自己的獨特精神而滅亡。

在亨廷頓看來,文明的衝突不僅發生在國際社會,而且根植於美國社會內部。基督教面臨著與其他軸心文明的衝突,「蠻族」的入侵改變的不僅是人口的構成,更是美國的靈魂。亨廷頓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的盛世危言依然餘音繞梁,而特朗普,不過是亨廷頓的通俗版或粗鄙版而已。

出版人、學者 嚴搏非:

此事預示一個價值迷茫的時代開始

此事依舊發生在美國憲政框架之內,但它預示一個價值迷茫的時代開始,主權和人權的矛盾,需要一個新的政治過程來確定。因而,這也意味著原有的政治過程正在失去支持。這個時候,重要的可以不是爭論什麼才是對的,而是我們該如何爭論。

推薦書目

生死民主

[澳] 約翰·基恩 / 安雯 /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 2016-10

民主是可能的嗎?

(美) 羅納德·德沃金 / 魯楠、王淇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4-6

【推薦理由】《生死民主》,民主政治對於人類而言,從來都是一條偉大而困難的道路。德沃金的《民主是可能的嗎?》,美國人民需要重返建國之父們的爭論,回到建國理想的原點,再次辯論自已的未來。

政治學家 劉瑜:

雖然偏狹而短視,但不至於世界末日

Wrong choice.Against the tide of history.

反移民,反自由貿易,孤立主義,偏狹而短視。但也不至於世界末日。

1.川普競選過程吹了太多牛皮,彷彿反恐醫療就業貿易移民外交都是手到擒來,當家才知柴米貴,氣球吹的越大,破的也越快,四年後幾乎註定幻滅的那些working class不大可能再買帳。

2.相信美國的政治文化。政府進進出出,權利文化綿延不絕。即使三權盡攬(不說共和黨內部的鬥爭),還有公民社會。輸了選舉,還有街頭。建牆?遣返所有非法移民?逆轉墮胎權和同性戀婚姻?先對付烽煙四起的抗議示威。

3.絕望造就了右翼保守派的空前團結(顯然大多數人包括我都低估了這種絕望的程度),但是人口種族結構和觀念代際變化在那,歷史大勢不因一時勝負改變。

推薦書目

民主的反諷[美]托馬斯·戴伊 / 林朝輝 / 新華出版社 / 2016-1

【推薦理由】《民主的反諷》一書認為,精英主義是美國民主得以良好運行和延續的「秘密」,而這正是美國民主的反諷之處。作者指出,由於精英往往比大眾在政治上更加寬容,如果美國的政治體制鏡像式地反映最主流的民意,而不是「摻入」了很多精英的理念,那麼自由式民主或許早就不復存在了。

The Disappearing Center

Alan I. Abramowitz / Yale University Press / 2010-5

【推薦理由】去中心化或許可以解釋普特朗為什麼會當選。

政治學家 周濂

The Unwinding:An Inner History of the New America

by George Packer(Farrar,Straus and Giroux)

這本書可能在三年前就預見了現在的美國人會選擇特普朗,在本書中,作者用廣泛的視角討論了這個國家的憲法和更多的東西。本書以當時的總統候選人Mr.Cingrich為例,描述了他的雄辯是如何改變了美國候選人的話語風格。

White Trash:The 400-year Untold History of Class in America

by Nancy Isenberg(Viking)

特普朗被美國的富人和工薪階層的窮人所支持,這本書展示了美國的無力的人,受羞辱的人的歷史。從種植園的農村主到現在的銀行和稅務政策都系統性的傷害著美國工薪階層的窮人。

政治學家 包剛升:

民主的特質就是不確定性

第一,不要預測。這不僅是希拉里的挫敗,也是全球民調業的挫敗。正如德魯克所言:未來不同於今天,也不同於我們對未來的預測。審慎是社會科學的美德。對民調和預測來說,英國脫歐是最近的第一次重大教訓,這是第二次重大教訓。

第二,民主的特質就是不確定性。不到最後一刻,沒有人知道最後的結果。當然,這個結果既可能是你喜歡的,也可能是你厭惡的。或許希拉里未必那麼美好,特朗普未必那麼糟糕。

第三,支配人類政治行為的重要動力是希望與恐懼。支持現狀的人,往往為希望引導;反對現狀的人,可能為恐懼所支配。但恐懼會產生更大的政治動員力量。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大選,普通白人選民的某種恐懼情緒或許左右了選舉。很多人未必欣賞特朗普,但他們反對民主黨,並渴望改變。

推薦書目

右派國家: 美國為什麼獨一無二

[英]約翰·米克爾思韋特、阿德里安·伍爾德里奇 / 王傳興 / 中信出版社 / 2014-4

我們是誰: 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

[美]亨廷頓 / 程克雄 / 新華出版 / 2005-1

【推薦理由】我今天講課時說,如果特朗普當選,請去讀下面兩本書:一是《右派國家》,理解為什麼民主黨政策不受歡迎;二是《我們是誰?》,理解為什麼白人憂慮文化多元主義。

政治學者 吳冠軍

特朗普的成功之處,在於卓越地使用了「話語政治」激發了民粹主義

1.答案相當簡單:典型的右翼民粹主義。

有評論說特朗普勝就勝在,他挑戰「建制」(establishment)與政治精英而走「群眾路線」。他完全沒有走「群眾路線」——特朗普既絕非從群眾中來,也絕沒到群眾中去,而是卓越地使用了「話語政治」。他的那些著名「謬論」(「墨西哥送來美國的人都不是好人,他們送來的都是問題人員,他們帶來毒品,帶來犯罪,他們是強姦犯」,「應該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國」,等等等),都絕非現場一時激動之語,而是具有很鮮明的話語對象目標——即,憤怒的、恐懼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白人,最後正是這些被煽動起來的在城市之外的大量選民,將特朗普最後一路送上總統寶座。

話語煽動的直接政治效應,就是激發民粹主義:同調動左翼民粹主義運用崇高的政治理念之方式相背反,調動右翼民粹主義,利用的是諸種大大小小的恐懼——對安全的恐懼、對失業的恐懼、乃至支付不起醫療保險看不起病的恐懼……所以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特朗普諸種「出格言語」,儘管激怒了各界精英(著名影星羅伯特·德·尼羅甚至錄製並在網上公布了一段用詞激烈的反特朗普視頻),並使得希拉里在選舉中構築起了一個「不可能的各界聯盟」(齊澤克語),但卻在當時每次都使其支持率不降反升!特朗普完全不在意精英群體如何看他、如何高呼「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蓋因他深知其話語「go low」的所有利好,正是這份利好,把他從政壇邊緣人一路送上總統大位。

2.我覺得特朗普當選後,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其競選時倚靠「話語政治」建立起來的那種「激進」形象(當然是激進右翼而非激進左翼)。換言之,以挑戰establishment的「狂客」形象登場的特朗普,即刻就會大作「收斂」,因為他此前「扮演」的是總統競選者,而現在開始「演」總統。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彌合這場大選造成的社會分裂,他非但不會(像他競選辯論中宣稱的)把希拉里請進大牢或做出其它清算,相反更會努力向此前各種支持希拉里的力量伸出「友誼之手」:跟我合作有糖吃。

故此,他對美國、世界的影響很可能遠形不成「震蕩」。至於對中國的影響,政治上是利好的,因為其施政綱領是從全球回歸美國;但經濟上卻會是很不利,也正因為他要保護本土產業利益。影響前景現在去做斷言還為時過早,畢竟特朗普會在多大力度上施行其競選綱領,本身尚有待觀察。

經濟學家 溫克堅:

美國大眾的不滿,使政治素人特普朗有了更大的機會

1. 特普朗本身的崛起就說明美國社會對奧巴馬八年執政帶來的政績十分不滿,經濟增長停滯,恐怖主義威脅依舊,特普朗反建制的色彩和政治話語獲得了大量擁躉。政黨競爭作為建基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公共觀念的現代政治活動,是一種回應社會民意變化的政治機制,通過周期性的政黨輪替或者派系輪替的鐘擺運動,兼顧了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衝突性訴求,矯正了政策的單邊後果,避免了社會極化,既可清空社會積怨,也為政治希望重置了空間。因此政黨輪替,輪流執政,自有其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的內在合理性。

尤其放在全球經濟萎靡,恐怖主義陰影不散,美國大眾有更多不滿和不安全感等背景下,人們往往對政治老面孔不以為然,類似川普這樣的政治素人反而有更大的機會。

2.和希拉里相比,特朗普當選無疑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不過特普朗當選之後能帶來的變化或許不會有人們期待的那麼大,他的個人化風格不太可能轉化為同等程度的政策變化,因為畢竟美國是一個成熟的民主制度,無論內政和外交政策,特普朗都要受到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制約,同時美國的主流民意,媒體和智庫都會以某種方式影響政策議程,因此基本政策框架還會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但具體到一些特定的政策,比如奧巴馬醫保改革,TPP協定美國的移民政策,中東防恐戰爭等可能會面臨比較多的調整。 川普當選對中國的影響,也需要時間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推薦書目

近距離看美國政治(插圖版)

[美]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 等 / 吳愛明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16-1

政治哲學·美國政治思想

[美]哈維·C.曼斯菲爾德、喬治·W.凱利 / 朱曉宇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15-5

【推薦理由】要了解美國政治,我建議最好先讀一些教科書,對美國政治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要真正了解美國這個複雜社會,可能需要比較長期的閱讀興趣,僅僅閱讀一兩本書可能無法承載這個任務。


推薦閱讀:

今日神段 | 美國大選原來可以這麼玩,情歌對唱變KTV。
辣眼睛!清除異己、背信棄義,這才是英國提前大選的真相!
英媒:法國大選影響或比英國脫歐還要大
英國大選飛出「黑天鵝」!脫歐前景或巨變

TAG:美國 | 聲音 | 美國大選 | 學者 | 解讀 | 深度 | 大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