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基礎知識

第一部分古代漢語基礎知識  一、古代漢語常用工具書  常用工具書:1)《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著。是我國規存最早的字典。全書分漢字為540部,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收字以小篆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歲開始編寫的,參加編寫的有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人,於康熙55歲編成。這部字典按部首筆畫的多少,把214個部首分別歸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漢語大字典》:是一部解釋漢字形、音、義的大型語文工具書。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國搜集漢字單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單字五萬六千個左右。  4)《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等單位聯合編寫,1979年出版。收古漢語常用字三千七百多個。修訂版於1993年問世。  5)《辭源》:專門為閱讀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書。  6)《辭海》:是一部綜合性的辭書。所收對象除單字外,主要是語詞、人物、著作、歷史事件、古今地名、團體組織以及各學科名詞術語等。古語今語、古義今義並收。  7)《漢語大辭典》:這部詞典是迄今漢語語文辭書中搜羅最為宏富的一部大型語揮文詞典;這部詞典引例豐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編寫成的,保證了收詞立目、釋義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二、漢字的結構  1、 漢字的結構與「六書」  1)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結構特點是依樣畫葫蘆如日、月、止、目、人、車、行、牛、瓜。  3)指事:許慎的定義是「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認識大體,仔細觀察就發現意義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會意:許慎:「比類合誼,以見指揮」,字面意思是會合成意,即由若干符號相互構成一種聯繫來表達某種意義。如:休 旦 明 相 等  5)形聲:由兩個部分構成,一個部分表示意義或字義的屬類,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聲符。如:江、河、楊、柳等。  6)假借:許慎:「本無其字,依聲託事」。有些詞原先沒有為它造過專用字,只是從現成的字中選取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後來習慣了,這個字也就歸它使用了。如:莫。借「湯」為「盪」 借「壺」為「瓠  7)轉註:許慎:「建類一首,同意相受。」即兩個字的部首相同、兩個字的意義有引申關係。如:考、老。  8)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的位置:(1)左形右聲。如:松、理、越。(2)右形左聲。如雕、期、鴻、救。(3)上形下聲。如茅、空、簡。(4)下形上聲。如基、裳、姿。(5)外形內聲。如園、閭、街。(6)內形外聲。如辯、聞、讎。  9)形符和聲符位置有反常的情況:如「視、祁、錦、欽、馮、和、蝕」是右形左聲,「釗、到」是左形右聲,「悶、問」是內形外聲,「閨、閣」是外形內聲,「孟」是上形下聲,「篤、築、竺」是下形上聲。  10)最早成系統的文字,現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1)文字的演變階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戰國西方周秦」屬大篆文字。東方六國系統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隸。(2)今文字:漢隸、章草、行書。魏晉真書(楷書)。  12)隸變:漢字由篆書到隸書的變化叫隸變。  13)本義:漢字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詞義稱為文字的本義。17)如何探求本義:探求本義,既不能脫離文字形體,也不能脫離文獻用例。若撇開字形,僅從文獻用例追溯詞義的源頭,是無法或難以辦到的。  三、古今詞義的異同  1詞義異同的情況:1)有些詞古今都用,詞義不變。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廢詞。古代曾經使用而現代不用的舊詞。如「觥」「 瓠」等。3)古今義絕對不同。古代和現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義與今義卻迥然不同。如「齋」本來是動詞,指古代祭祀或典禮前的清心潔身,以示虔誠。魏晉時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義。4)大多數詞古今義有聯繫有區別。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下一頁本文來源於 楓葉教育網(www.fyeedu.net) 原文鏈接:http://www.fyeedu.net/info/92949-1.htm
推薦閱讀:

五行學說是風水的基礎理論
結婚必備的七個基礎條件
想學八字里進來,八字最實用的基礎知識
擇吉基礎
配有慢動作的華爾茲基礎舞步組合教學示範 來自米爾克&阿萊西亞

TAG:漢語 | 知識 | 古代 | 基礎知識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