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第十一師演革史
06-11
● 經中央軍委1967年7月15日批准,於1968年9月15日,以武漢軍區機關、信陽步兵學校、軍區獨立坦克修理營等8個單位抽調幹部戰士,在河南省信陽縣原軍區第五步兵學校成立坦克第11師機關,第15軍29師副師長盧化義任師長,武漢軍區裝甲兵政治部副主任唐德慶任政委,副師長李貴德,參謀長張德功。司政後機關和師直警衛偵察連、通信連、運輸連的幹部由軍區調配,戰士由陸軍第一軍抽調。師修理連由軍區坦克第1修理營4連改編。● 10月1日,陸軍第1、2、7、45師所屬的坦克自行火炮第206、207、212、45團調歸坦克第11師建制。武漢軍區坦克第1修理營由坦克第11師代管,該師直屬武漢軍區建制,代號8231部隊。● 1974年4月,移駐河南省確山縣。1983年3月,調歸陸軍第43軍領導。1985年9月,調歸濟南軍區,隸屬於第20集團軍。● 1969年1月,坦克第11師在河南信陽,由陸軍第一軍和師屬各團抽調幹部56人、戰士150人,組建師高炮營和工化連。此時,全師3000餘人,裝備T-34坦克112輛,每團28輛;自行火炮80門,每團20門;各類汽車161輛。9月10日,陸軍1、2、7、45師的坦克自行火炮第206、207、212、45團依次改稱坦克第41、42、43、44團。● 1969年11月22—26日,按總參頒發的《坦克團編製表》坦克第41團擴編坦克3營,該團從廣州軍區獨立坦克第3團接收T-34坦克28輛。27日原坦克營和自行火炮營改編為3個坦克營(每營3個坦克連),原工兵排、運輸排分別擴編為連,原戰勤排和指揮連的戰勤3班合編為步兵連,增編高炮連。坦克第11師師直通信、運輸、修理連分別擴編為通信、運輸、修理營。● 1970年3月,坦克第11師編入中央軍委戰略預備隊。● 1970年7月,坦克第11師從師屬坦克團抽調人員,在信陽市組建師直輕型坦克偵察連。7月15日,從哈爾濱接回輕型坦克13輛,輕型坦克偵察連組建完畢。● 1971年8月26日至12月3日,坦克第11師第42、43、44團擴編(坦克第41團已擴編),原坦克營和自行火炮營改編為坦克1、2營,並從2個營各抽調一個連組成坦克3營(每營3個坦克連),原工兵排、運輸排分別擴編為連,原戰勤排和指揮連的戰勤3班合編為步兵連,增編高炮連。● 1971年9月16日—12月4日,坦克第11師第42、43、44團換裝59式坦克,各接收80輛。全師換裝下來的80門自行火炮移交廣州軍區。● 10月,坦克第11師第42、43、44團各接收63式裝甲車14輛。● 1972年1月,坦克第44團從信陽市區移駐桐柏縣毛集山區。● 1973年3月1日,陸軍第17軍步兵第50師炮兵團(不含160迫擊炮營)調歸坦克第11師建制,改番號為坦克第11師炮兵團,炮兵團轄122榴彈炮營、85加農炮營和107火箭炮營。● 3月6—9日,坦克第11師炮兵團由湖北孝感花園鎮松林崗移防河南確山蟻蜂公社。● 1974年4月,坦克第11師機關和直屬分隊由信陽移防河南確山胡廟鄉。● 1975年8月1日,啟用新代號師部33580部隊。● 1976年1月,坦克第11師整編為甲種坦克師,師直高炮營高機連改編為雙37高炮營4連,增編通信營接力連和運輸營第3連,工化連分編為工兵營和防化連,警衛偵察連改編為警衛調整連,輕型坦克偵察連擴編為偵察營。坦克第42、43、44團指揮連改稱特務連,步兵連改稱裝甲步兵連,組建通信連,撤消工兵連(保留1個工兵排,編入特務連),截止7月20日,全師精簡整編完畢。坦克第41團於2月1日調歸第54軍,在安陽水冶鎮改為陸軍第54軍坦克團。● 5月26日,湖北省軍區獨立師第2團(該團前身為公安師系列中的公安第20師第58團)調歸坦克第11師,5月29日—7月6日,分三批由湖北咸寧地區經鐵路輸送,進駐湖北孝感花園鎮,改為裝甲步兵團,轄3個步兵營(每營3個裝甲步兵連和1個機炮連)和團直通信連、特務連、100迫擊炮連、85加農炮連,雙37高炮連、運輸連、修理連、輪訓隊、衛生隊。● 1978年11月,坦克第43團2連被武漢軍區授予「硬骨頭六連式連隊」。● 1979年1月1日,武漢軍區裝甲兵成立,坦克第11師由武漢軍區直屬改由武漢軍區裝甲兵領導。● 1979年2月,該師先後3次抽調1613人,各型車輛12台,輕武器21支,充實到43軍前線部隊,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 1979年2月,坦克第11師抽調3個坦克團的6連(不帶裝備),從各團和修理營抽調的幹部6名,修理工51名,開赴新疆和靜縣,與軍委、新疆軍區抽調的其他部(分)隊編成步兵4師坦克團。各團組建新的坦克6連。● 1979年3月5日,武漢軍區授予坦克第11師第43團2連和裝甲步兵團特務連「硬骨頭六連式連隊」。● 1980年4月,坦克第11師炮兵團火箭炮營的18門63式107火箭炮全部換裝為77式130履帶自行火箭炮。● 1980年12月,坦克第11師整編,3個坦克團和裝甲步兵團的特務連工兵排擴編為工兵連,增編防化偵察排。全師編製10043人(幹部1844人,戰士8199人)。● 1982年12月,根據武漢軍區命令,坦克第11師整編為乙種坦克師,師汽車營增編第2司機訓練隊,工兵營、偵察營縮編為連,師高炮營4連撤消。炮兵團撤消3、6、9連,炮兵團修理所改為修理連。裝甲步兵團撤消3、6、9連。● 1983年3月1日,坦克第11師劃歸43軍領導指揮,其建制歸武漢軍區,作戰任務由武漢軍區直接賦予。● 1985年9月18日,奉濟南軍區命令,第43軍撤銷後,坦克第11師劃歸第20集團軍建制。坦克第44團移駐河南省南陽市,與第129師機關及部分單位合編為第54集團軍坦克旅。● 1985年11月1日,重建坦克第44團,以步兵第59師炮兵團為基礎,並接收坦克第11師部分坦克分隊,在河南商丘組建。● 1986年4月,坦克第44團移防河南省桐柏縣毛集鎮。● 1986年,坦克第11師組織幹部戰士,分5批從包頭坦克製造廠、坦克第8師等單位接裝,共接回坦克138輛(其中坦克牽引車5輛),至1986年10月底,全師所有坦克分隊全部配齊裝備。● 1993年,坦克第11師炮兵團從其它集團軍接回152自行加榴炮54門。● 1995年,坦克第11師炮兵團換裝122自行火箭炮12門。● 1995年5月,坦克第11師師部和直屬隊(不含偵察營)由河南省確山縣胡廟鄉移防河南信陽市。● 1998年7月,濟南軍區在信陽市舉行坦克第11師由第20集團軍轉隸第54集團軍交接儀式。同年10月1日起,改稱裝甲第11師,所屬坦克第42、43、44團分別改稱裝甲第42、43、44團;炮兵團改稱裝甲第11師炮兵團;裝甲步兵團撤銷番號。● 1998年8月5日,坦克第11師出動3個團和師直屬隊共計4000餘人,參加1998年長江荊州地區抗洪搶險。● 1998年9月18日,濟南軍區授予坦克第11師裝甲步兵團1營1連「抗洪搶險先鋒連」 稱號。● 2007年9月,以裝甲第11師工兵營為主組建中國第三批赴蘇丹維和第一工程兵大隊,赴蘇丹擔負維和任務。2008年6月28日,200餘名維和官兵全部勝利完成任務返營歸建。● 2008年5月14日,裝甲第11師出動7000餘人,動用車輛500餘台參加汶川抗震救災。7月29日,全師安全返回營區。● 2011年10月,裝甲第11師撤銷番號,部隊分編為兩支旅級作戰單位。該師1985年10月前歷任師長、政委:師長:盧化義、李友連、丁洪山、陳希成、陳學春、張玉軍;政委:唐德慶、郁萍、盛躍貴、楊德清、龍尚明、葉恆慶、姜盛雲、張玉明。裝甲第11師師歌 鐵流滾滾、炮聲隆隆,英雄的裝甲師銳不可擋。紅三團陝北反圍剿;工衛旅晉中驅虎狼。英勇的部隊,百團大戰顯神威;南征北戰求解放。英勇的部隊,抗美援朝建奇功;一江山島威名揚。鋼鐵的戰士永遠跟著黨,永遠跟著黨。 鐵流滾滾、炮聲隆隆,英雄的裝甲師銳不可擋。淮河畔鐵騎精英聚;大別山鐵甲雄風壯。英勇的部隊,科技練兵謀打贏;鏖戰長江降洪魔。英勇的部隊,兩化建設永爭先;歷史使命攜肩上。鋼鐵的戰士永遠跟著黨,永遠跟著黨。文字整合:一撇(申明順)圖片來源:一撇(申明順)編 輯:一撇(申明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解放前一夫多妻制:一妻十二妾令人驚!
※解放軍將派70人赴俄參加紀念反法西斯勝利紅場閱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醫藥研究院牛皮癬研治中心
※美刊專訪韓德彩中將 披露解放軍擊落間諜機內幕
※美軍戰鬥艦強闖南沙 解放軍一路猛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