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作魚類標本
當然最活靈活現的當屬製作標本了。那麼,如何讓你的魚復活呢?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製作魚類標本的資料,大致分為浸制標本、剝製標本和圖片步驟三部分,如果讀者有興趣,不妨看看:一、魚類的浸制標本技術 魚類的標本材料應選擇鰭條完整、鱗片齊全和體形適中的新鮮魚類作為浸帛標本的材料。浸制標本製作(一) 用具用品1、解剖盤、標本瓶、注射器:用於盛放標本和向標本注射固定液。2、福爾馬林液:用於固定和保存標本。(二)製作方法步驟。浸制標本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只需經過固定和保存兩個步驟。1、固定。將魚類體表粘液用水沖洗乾淨。然後進行編號、登記和記錄,並將布標籤系好。隨即在腹腔中注入適量10%福爾馬林以固定內臟器官。然後將背鰭、胸鰭、臀鰭和尾鰭適當展開,用塑料薄片或厚紙片等將其夾住,並用回形針夾緊,或者用大頭針插入各鰭的基部,使其展開,酷似生活時的形態。整理好形態後,放塑料盤或其他盛器中。先向腹內注射適量的5~10%福爾馬林溶液,再放入盛有5~10%福爾馬林的標本瓶中進行固定。固定時間約需數小時至1天左右。2、保存。將標本放入5%福爾馬林液或70%酒精液中浸泡保存。一、魚類的剝製標本技術(一)材料的選擇和處理因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魚類的形態變化很大。例如,軟骨魚中的鯊魚呈長紡錘形,電鰩呈扁平盤狀。硬骨魚中大都為扁紡錘形,如鯉魚和鱸魚等;也有呈長圓形的,如鰻鱺和黃鱔等;還有許多特殊的形態,如翻車魚、雙髻魚等。但是,不論何種形態,除了體小或鱗片極易脫落的種類宜採用浸製法保存外,一般只要選擇魚體新鮮,皮膚和鱗片完整無損者,作為製作標本的材料。特殊形態的魚類,其剖口線和製作步驟與一般魚類略有不同。體形大的魚類不宜採用浸制方法製作標本。一般常用剝製方法來保存它的外形。由於某些魚類在剝皮時,其鱗片極易脫落,而且脫落之後很難膠粘或修補。因此,在剝皮之前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處理,尤其是鱗片較大的魚類,如鯉科各種,大都容易脫落,可用抹布將魚體表面拭乾,置於陰涼處約1~2小時,冬天可稍長些,等鱗片略為乾燥後再行剝皮,這樣,只要稍加小心就可以避免脫落或少脫落。另外,還可用膠水塗在軀體表面,利用膠水的粘性,使鱗片不易脫落。但在製作期間,要用濕布罩在軀體兩側,以防膠水乾燥和皮膚脆裂。至於鯊魚、鰩類以及某些鱗片細小且不易脫落的種類,不必通過上述方法處理,只要把軀體表面揩拭乾凈即可。(二)記錄除詳細記錄上述各項測量指標外,還把性別、采地、采期、虹色等記錄下來。由於魚類體色容易變化,需要詳細進行記錄,以備標本乾燥後作為塗色的參考。和其他動物一樣,魚類大都為雌雄異體,從外表上不易區別,必須解剖其內臟觀察。但是有些魚類在生殖期間,尤其是雄魚,常顯出一種特殊的顏色,即婚姻色,所以,在生殖期比較容易識別,但生殖期一過,特殊的顏色又會消失,而恢復其原有的色彩。有的種類雌雄鰭的形狀和大小不同,有些魚類具有特殊的交接器(例如鯊魚)等,總之應盡量利用體表構造的差異來確定性別。(三)魚類的皮膚剝離法魚類軀體的大小和皮膚厚薄相關很大,另外,其外部的形態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在剝皮的時候不能同樣對待,應根據各種不同的形態,採用不同的剖口線,在不影響皮膚剝離的情況下,力求減少和縮短剖口線。1、一般魚類的皮膚剝離(以鯉魚為例)剝皮時,先在工作台上鋪一塊濕毛巾或抹布,用來減少魚體與工作台的磨擦,避免鱗片脫落。將魚體橫卧於毛巾上,用解剖刀由軀幹部腹面(腹鰭前端)向後直線剖開,繞過肛門直至尾柄基部。繼續用解剖刀沿剖口兩側腹面的皮膚與肌肉之間逐漸剖割分離,在剖割時刀口應稍偏向肌肉,寧可割壞肌肉,力求避免割破皮膚。剝至腹鰭和臀鰭時,可於體內把腹鰭和臀鰭的鰭棘基部剪斷,接著用解剖刀沿著軀體和尾柄的兩側剖割,直至尾的基部時,在尾椎的末端(尾鰭前端)切斷。這時尾部的皮膚與肌肉大部分已分離。接著由軀體兩側剖割至背鰭鰭棘基部,也就是至魚體背脊部時,即用剪刀由尾部背脊向前逐漸把鰭棘剪斷,直至頭部後側肩帶位置時,再用解剖刀從頭的後側切斷頸椎,並把已剝離的肌肉割下。肩帶的鎖骨、烏喙骨等因與皮膚密切相連,不能切除,可將與皮膚不相連的部分骨骼以及附在上面的肌肉除去。寧可讓骨頭多留一些於皮上,而不可強取其骨,否則極易造成皮膚破裂。喉部的肌肉只能用刀或剪刀除去,不能往前剝離。對於大型的魚體,應在一部分皮膚與肌肉剝離之後,將肌肉分段切除,以減輕軀體重量,便利工作。然後,盡量把鰓和附著於頭部的骨肉,尤其是兩頰部的肌肉,以及與體表無關的骨頭設法盡量除凈,並去除腦髓,挖去眼球。最後把殘留在軀體各部的肌肉、脂肪等除凈。2、特殊形態魚類的皮膚剝離特殊形態魚類的剝皮方法與一般魚類大致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是由於它們的形態變化大,因而,其剖口線也頗不一致,其剖口線可按下列原則決定:(1)盡量減少和縮短剖口線,但必須確保各部分肌肉都能夠剔除。(2)剖口線應盡量藏在隱蔽處,以免影響標本的外觀。(3)保持各器官的完整,如肛門孔、鰭和鱗片等。根據以上原則,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常見而形態特殊的魚類剖口線開法。① 雙髻魚:軀體部分呈紡錘形,可按一般魚類由腹面縱行剖開。其頭部前端呈弧形,向兩側伸展,似鏟狀,故還而在頭部腹面剖開成「丁」形。剝皮時應盡量除凈頭部等處的軟骨,以免乾燥後收縮而產生凹凸不平的現象。② 鰩類:軀體呈扁平的盤狀,體盤寬大,單由前胸至尾縱行剖開,還不能把肉體剝下,必須再從兩側之間直線剖開,使兩剖口互相垂直,呈「+」形。③ 翻車魚:軀體呈側扁的橢圓形,背鰭和臀鰭很大,向上下伸展,皮膚厚而粗糙,剝皮時很難翻轉,所以它的剖口線較其他魚類大。哺乳類動物中也有許多種類生活於江海之中,其中有的種類形態似魚,如江豚(江豬)和鯨等。它們和魚類很相似,例如江豚也可按魚類的方法進行剝皮,它的四肢特化成胸鰭和尾鰭,不過鰭的表面覆有皮膚,故必須在鰭的腹面剖開後取出鰭骨和肌肉,同時還應將其大量的脂肪用鏟刀刮除乾淨,以免日久溢至皮膚表面。(四)、魚類皮膚的防腐處理將剝離的皮膚浸於75~80%的酒精中,隔幾小時後需翻動一次,使酒精容易滲透到各部位的皮膚中去,避免產生浸漬不勻而使部分皮膚腐爛,鱗片脫落。大型魚類更應注意。一二天後取出(也可保存較長時間),此時皮膚因酒精的作用而發硬,這是因為皮膚中的一部分水分酒精吸收所致,故可將皮膚浸於水中沖洗數小時,待皮膚柔軟後取出。在皮膚的內側,用三氧化二砷等混合成的防腐粉塗擦,力求塗擦周到,然後就可進行充填。(五)、魚類剝製標本的裝填法有充填和軀架兩種方法,前者適用於體形小的魚類,後者適用於體形大的魚類,現分述如下:1、一般魚類的充填法先用鉛絲和五夾板或木板(板的厚度按魚體大小而定),作成類似魚體中央縱剖面形態的骨架,作法如下三種(支架的長度、寬度和厚度應根據魚體的形態作適當的修改):用薄木板鋸成略似魚體縱剖面的形態,充作主幹板,取一段適當長度和粗細的鉛絲,彎成鉤狀並用釘固定於主幹板上,作為支柱。支柱下端,以板牙絞好螺紋,用作固定台板。它適合於軀體呈側扁形的魚類。用長方形木塊連接成主幹板,前半段為木塊,後半段用鉛絲絞合在板上,在板面的適當位置鑽兩個孔,取兩段鉛絲約30~50 厘米(根據魚的大小而定),分別由孔中穿過而至中點處後,把兩側鉛絲折向下方,並且把它絞合在木板中,鉛絲的下端作為支柱。它適用於呈紡錘狀,且軀體較長的魚類(例如鯊魚等),還適用於將尾部做成擺時彎曲姿態的魚類。單用鉛絲彎曲成縱剖面的形狀,它適於體小而短的魚類,不能負擔較大的重量。必須注意,無論採用哪一種骨架,標本的支柱在體外部分必須留出20厘米長,以便固定於台板上。另外,只用一根鉛絲支柱來支持軀體,觀察時比較順眼。鉛絲支柱應僅次於長點上,並需要用較粗的鉛絲或圓鐵,否則前後重量不平衡,會使標本產生傾前或倒後的現象。所以體形大的魚類還是採用兩根支柱比較穩固。然後,把已製成的骨架裝入體內,並將尾端的鉛絲插入尾基的上下側,而頭端則插入頭顱骨中,使鉛絲與軀體互相連接,不致鬆動。繼續用木屑(或竹絲)由尾柄開始充填,每充填一段,隨即用針線向前縫合,針口由鱗片之間插入,這樣可以隱蔽線的痕迹。如果把標本做成尾向左側彎曲,則在它的右側可多填一些。倘若做成靜止時的形態,則必須將兩側充填均勻、對稱。頭部和兩側的鰓裂用竹絲進行充填,避免木屑漏出。或者加入適量的白膠水,使木屑粘連起來,直至全部充填飽滿和縫合為止。標本縫合之後,如果發現體表有凹凸不平或充填不足的現象,可用手稍加撳捏,或由口腔補充一些填充物入內,務使其表面平滑、充實、飽滿。2、大型魚類的軀架裝填法(以鱘魚為例)鱘魚的軀體呈紡錘形,體重重者達數百斤,若按上述方法進行充填較難完成。因為標本的重量已超過支架的負荷量,標本無法站立起來。因此必須根據剝製前測得的頸圍、胸圍及腰圍的大小和形狀,用木反和木條釘成較軀體略小的中空軀架(製作時可參考獸類軀架裝填法)。再取兩段直徑為 10~15毫米,長度適當的圓鐵作為支柱(支柱兩端需絞好螺紋),分別由螺帽固定在軀架和標本台板上。框架做好後,在它的表面覆以一層竹絲,用繩紮緊,使其表面平穩圓滑,並且與原來的軀體形態相似(如尾部欲做成擺姿勢,需釘框架時,把尾部釘成彎曲形狀)。然後把軀架裝進體內,檢查背脊、胸鰭各處是否充實,不足之處可用竹絲進行補充,直到飽滿為止,隨即用針線把剖口線縫合。獸類中的海豚、江豚的裝填方法(體形小的可參照一般魚類的充填方法)與鱘魚大致相同,但在剝皮時已經將胸鰭和尾鰭剖開,併除去肢骨,因此,在裝填時鋸成形狀、大小相似於胸鰭和尾鰭的三夾板嵌入鰭內,用鉛絲固定在軀休的支架上,並於上下墊入適量的竹絲或其它填充物,以代替被除去的肢骨和肌肉。用三夾板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胸鰭和尾鰭在乾燥過程中收縮變形。因為海豚和江豚的皮膚富有彈性,收縮性很大,裝填時必須充實、飽滿,避免收縮變形。最後用針線把它縫合。在縫合過程中,經常注意觀察,不足之處,應採取措施,適當地加以補充,或修改糾正。(六)、魚類姿態標本的整形先用刷或濕抹布把表面粘附著的木屑或竹絲等除凈,如果體表塗有膠水,也應除凈。接著將標本整理成某種生態姿勢。然後量取兩段(或一段)約10厘米長,管徑較鉛絲支柱直徑略粗的有色塑膠鋁管或光滑的細竹管等,分別套在標本的支柱上,以遮蔽鉛絲,避免日久之後鉛絲生鏽而影響標本的美觀。取一塊標本台板,在兩支柱相應的位置上鑽兩個孔,把支柱下端的鉛絲由孔中插入,並固定在標本台板的底面,使標本借鉛絲或鐵元支柱的支持而懸於空中(圖1-3,A,B,C)。對於體形大的魚類。也可不用鉛絲支柱。最後把標本擱置於附有圓凹形(根據魚類體形)托板的標本台板上。為使鰭條展開,而且不致產生捲曲或凹凸不平現象,可用馬烘紙(鰭厚而的的需用三夾板)剪成略似各鰭條展開時的形狀和大小,每鰭各兩塊,分別夾在鰭的上下或左右,用回形針將鰭一一夾住(圖1-4)。須將口部稍微張開,以使牙齒顯現,最後將義眼嵌入,置於通風處晾乾,切忌在陽光下曬,以防鱗片捲曲翹起。待軀體乾燥後,用稀清漆松香水液塗在軀體表面,以增加光澤並顯示其生活時濕潤的自然形態,同時具有保護皮膚和鱗片的作用。為了顯示魚類體表口腔和鰓裂的原有色澤,應根據剝製前的顏色記錄或魚類圖譜,用油畫顏料摻一些清漆和松香水進行著色,顏色由淺至深,逐步上色,使所著顏色不易擦掉。對於鱗片花紋鮮艷、清晰的魚類最好選用透明水色,以增加鱗片花紋的透明度。最後將標籤貼在標本台板上。三、圖片步驟第一步選擇一條魚.要外形完整美觀.然後確定那一面向外
第二步1測量
第三步剝皮
第四步取出魚體.剝皮後的效果
第五步1製作假體
第六步試套假體
第七步防腐處理
第八步1縫合 固定
第九步固定魚鰭
第十步上架
第十一步1上
第十二步1安置義眼
第十三步整理製作底座,完成
13.jpg(49.42 KB, 下載次數: 0)
推薦閱讀:
※標本中氣學說初探
※腎病綜合症患者不要被「指標」迷惑,標本兼治很關鍵!
※一副良方用千年,6味葯治標本!老慢支、咳喘、喉嚨癢…舒暢了!
※我是如何說服自己買下百利金「狩獵」的
※此皇帝養了兩怪物,關鍵時刻挺身護主被封侯,標本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