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打開中醫百寶箱

打開中醫的百寶箱——對治方法精粹(1)大醫曰:「舉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來路,掌握了得心應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標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曉玄機,雙拳嘯出劍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信可樂也!病症不會憑空產生,一定有它的來路。如果您能了解這一點,再辨明疾病的根源是五臟失調、經絡瘀塞、血氣虛弱,還是三濁堆積。接下來自然就能找到得心應手的工具,兵來將擋,水來土囤,外治其標,內治其本了。  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倚天劍和屠龍刀。  現在,就讓我們就打開中醫的百寶箱分分類、找找看:  調情志、靜心安神類  《黃帝內經》上說:心就像一國之主,如果昏庸無道,底下的大臣(其他臟腑)再賢明,國家(身體)也治理不好,必然危機四伏,乃至喪邦滅國。可見,有一個健康平和的心態多麼重要!而我把「調情志、靜心安神類」列為第一,用意正在於此。  調情志、靜心安神的方法有鼻端調息法、打坐法、金雞獨立、聽古琴曲、引氣血下行等。  疏肝類(肝膽類)  1.推腹法  沿兩肋下往下推,側面腰腹部向肚臍方向推,有很好的疏肝作用。  2.推腰法  雙手反掐腰,然後提到接近腋下的位置,順著腰腹部向下直著推摩,推到臀部側面就可以了。肝經是屬陰的經絡,因此除腿上的部分以外,大部分線路都在身體的較深層循行。膽經是肝火沖發的通道,離體表較近,所以,通過膽經疏泄肝火是很好的選擇。對照經絡圖就會發現,推腰法所過之處正好覆蓋了膽經在腰腹部的循行路線,能夠降膽經之火(肝火的外現形式),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3.把指甲削平,掐按太沖穴,把痛點轉移到行間穴  這是疏泄肝火最直接的方法(偏重左腳)。太沖穴是肝經原穴,是疏泄肝火極重要的埠。為什麼要把太沖穴的痛點按摩轉移到行間穴呢?  《黃帝內經》上說:肝氣鬱結不舒的人,常常兩肋隱隱作痛,針刺行間穴就可以疏解這種鬱結。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針刺療法比較專業,自己不容易操作。用按摩的方式把太沖穴的痛點轉移到行間穴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且易於操作,所以適合推廣。  身體健康的朋友掐按太沖穴時,應該是有酸痛感的。如果您掐按太沖穴完全沒感覺,就是此處肝經阻塞到了麻木的程度,可以向上順著肝經尋找敏感穴位,然後重點按揉。也可以推揉腿上的整條肝經,以打通經絡。您覺得哪個好用就可以選哪個。  4.金雞獨立法、轉腳腕法、熱水泡腳(最好用桶泡,水線高些)  這些方法都可以引血下行,進而疏泄肝火。這是因為肝火旺會導致血氣逆行上沖,引氣血下行的各種功法恰能反其道而行之,非常對症。  5.敲膽經+撥陽陵泉穴  前面已經講過,肝膽相照,肝經膽經互為表裡,膽經是肝火的出氣筒,因此疏通膽經可解肝之鬱氣,降肝之燥火。另外,按摩三焦經手臂上的敏感穴位或者循經刮痧,都有很好的降肝火效果。3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大多三焦經瘀塞嚴重。您現在就可以沿三焦經按摩一下,看看堵得厲不歷害!  三焦經與膽經同為少陽經,只不過一個在腿上,一個在手臂上。二者內有通路,同是肝火的出氣筒,因此疏通三焦經與疏通膽經作用相同。  6.健脾胃、固腎強腎都有助於疏肝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餘下的殘渣就會進入氣血,大幅度加重肝臟解毒代謝的負擔,可見脾胃好壞與肝臟關係密切。  腎氣虛的話,腎臟分清泌濁的功能減弱,濁物通過小便排出體外的機會減少,滯留體內,會增加肝臟的解毒壓力。另外,腎為伎巧之官,它決定了五臟六腑是否能高效並充滿技巧地運轉,當然也包括肝臟。  健脾胃類  1.推腹法  能直接促進腸胃蠕動,還能按摩經過腹部的脾經和胃經,除三濁、通腸道,一舉多得。  2.按摩小腿脾經(血海穴以下)上的太白、公孫、三陰交、陰陵泉  這些穴位用處多多,能直接溫脾補氣血,提高脾的運化能力。  3.按摩胃經上的穴位  能增加腸胃的氣血供應,促進消化吸收。足三里是養生大穴,對調理胃病非常有效。但要注意一點,胃經氣血是從頭流向腳的,所以按摩足三里要從上往下推揉,這樣的效果才好。  按摩足三里,加中脘穴拔罐,再加按摩脾經公孫穴,可以調理脾胃問題,效果也很不錯。  胃經的上巨虛穴可調理大腸,胃經的下巨虛穴可調理小腸,再配合按揉足三里,整條腸道都能得到很好的調理。  4.溫灸中脘穴和足三里  對於胃寒、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溫灸中脘穴和足三里,健脾胃的效果非常好。胃熱的朋友灸中脘可能會感覺不適,這種情況可以用在中脘拔罐或按摩的方式來替代。  5.小米粥和牛肉湯  粥類(小米粥最佳)、湯類食物滋養脾胃,牛肉湯補虛損、健脾胃,又容易消化,是養脾胃的佳品。肉塊、乾飯和乾果不容易消化,易傷脾胃。 打開中醫的百寶箱——對治方法精粹(2)6.疏肝即能健脾  因為肝是個大血庫,如果肝火旺或肝氣鬱結,就意味著肝血被透支上逆。這一方面會導致脾臟供血減少,另一方面由於血液回歸肝臟,肝的解毒幾率減少,供給脾臟的血液就會渾濁不清。雙方作用下,脾臟的運化能力必然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一生氣(肝火旺)就吃不下飯(脾虛),甚至胃痛的原因(脾虛運化不利,導致食物積存在胃,化腐化熱灼傷胃壁)。  現實生活中,肝旺脾虛的人相當多(尤其是女士),所以疏肝和健脾要兩手抓,配合進行,效果最好。  7.腎虛脾也不會強  《黃帝內經》里講:「腎為做強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說,腎氣的充足與否,決定了五臟六腑能不能高效並充滿技巧的地轉,當然也包括脾臟。脾腎雙虛是很多男士的體質特點,尤其是胃寒、大便不成形的人,必須健脾與補腎同步進行。  固腎強腎類  腎(氣)為先天之本,就像樹種里蘊含的生命力,如果它飽滿,樹就長得筆直高大;如果它乾癟,樹就可能長得矮小彎曲。  孔子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就是告誡我們,如果年少之時只圖一時之快,放縱不加節制,到了壯年就會未老先衰,百病叢生。  所以補腎固腎的前提是節制。比如,不看色情圖片或電影、戒除手淫、性生活適度等。這就像一個漏水的池子,如果不先減少漏損,注入再多的水也只是浪費資源而已。  另外,我再給大家介紹幾個補腎的方法。  1.金雞獨立法  能靜心補腎,身心同治。練習時,聽古琴曲等寧靜的音樂,收心補腎的效果更佳。  2.墜足法、「引血下行三部曲」、熱水泡腳、馬步站樁  這些方法補腎的效果都不錯。引血下行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補腎和降肝火。而在中醫看來,肝腎同源,肝火之根就在腎,肝火旺常常是由於腎的收藏能力下降導致的。腎陽不固,因此容易搖動外泄。  腎又主管腰部以下的氣血循環,所以腎虛的人常常感覺腰膝酸軟、下肢清冷,引氣血下行剛好能引來新鮮氣血,培補腎元。  3.溫灸關元穴  現代人多是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體質。其中虛火旺於上,腎陽耗於下。溫灸關元穴,正好收上炎之虛火,補腎中之真陽,引火歸元,破腎中的寒邪,壯全身的元氣。  4.在後背腎俞穴拔罐(隔一段時間拔一次),同時按摩復溜穴和太溪穴  膀胱經縱貫整個後身,是人體排毒的大通道,因此刮痧、拔罐等排毒之法總是首選膀胱經。膀胱經上的各種俞穴,比如腎俞、心俞、脾俞、胃俞等,實為各臟器在膀胱經上的排毒口,所以在俞穴上拔罐或刮痧,就是在幫助各臟器排毒,腎俞自然也不例外。而按摩腎經上的太溪、復溜兩個補腎大穴,更是引導血氣補腎的好方法。這邊廂拔除內藏之邪毒,那邊廂補以新鮮之血氣,新舊更替,營入濁消,實乃妙招也。  另外,單獨按摩復溜穴和太溪穴也可以補腎。用溫灸法灸太溪穴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5.打坐  靜心、疏肝、補腎。腰為腎之府,盤膝打坐可使氣血自然匯聚到腰腹部,因此能夠補腎。腎主收藏,疏泄過旺的肝火、平靜散亂的心神,都有利於減少耗損,加強身體能量的收藏和潤養。  6.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可以補腎  養血氣類  1.早睡覺、敲膽經、按摩心包經  這些養血氣的方法自出現以後,已經過很多人的實踐。尤其是早睡覺,順應自然生息的法則,讓身體自我修補、增長血氣,可以說達到了「無為而治」「無為自化」的最高境界。  脾胃乃後天之本,是血氣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補的食物也無法轉變成足夠的血氣,反而容易成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體內到處為患。所以調理脾胃是養血氣的重中之重。  2.健脾胃  脾胃乃後天之本,是血氣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補的食物也無法轉變成足夠的血氣,反而容易成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體內到處為患。所以調理脾胃是養血氣的重中之重。  3.生薑大棗紅糖水  生薑六七片,大棗四五枚,紅糖一湯勺,加水煮開成一杯即可。這個食療方能溫胃散寒、溫經補血,對於脾胃虛寒的人非常合適。強調一下,此方一定要早晨或中午之前喝,因為過了中午,人體的血氣就趨於收藏(下降)了,與本方溫通之意相違。經常腹脹的人煮湯時可不加紅棗。  4.牛肉湯或清燉牛肉  《黃帝內經》說:「脾之畜為牛。」也就是說,牛是與脾臟最相配的牲畜,牛肉是脾臟喜歡的肉類。  《本草綱目》認為,(黃)牛肉性溫味甘,安中益氣,養脾胃。中醫認為,牛肉還可治虛損羸瘦,脾弱不運等症。將牛肉燉爛(三小時以上,這樣容易吸收),去除浮油,喝湯食肉,能大補虛損。  如果您脾胃很虛,牛肉就讓家人去吃吧。畢竟,牛肉的纖維比較粗,對於您那很虛的脾胃來說,實在是不小的負擔。您只需去掉浮油,喝湯就可以了。因為經過長時間的燉煮,牛肉的營養基本上都在湯里了。  5.小米粥  小米,古時稱稷(粟)。《黃帝內經》說:「脾臟對應的穀物是稷。」也就是說,小米是脾喜歡的穀物,有開腸胃、補虛損、益丹田的作用。適合氣血虧損、體質虛弱、胃納欠佳者進補。《本草綱目》還記載,有個非常虛弱的人,沒有用藥,只是每天吃小米粥,結果不久後身體都恢復了。小米粥之功,可見一斑。  有朋友說,小米是偏涼性的吧,會不會傷到脾胃的陽氣?沒錯,小米性涼,不過做成粥以後就屬於溫性的了,且味道平和清淡,易於吸收。  6.當歸、大棗和阿膠能補血,黃芪和党參可以補氣,灸甘草有補脾益氣、調和臟腑的功效 打開中醫的百寶箱——對治方法精粹(3)保護心臟類(含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1.按摩心包經(偏重左側)能排除心包積液  如果您覺得這個方法太麻煩,還有一個簡化版,就是先按摩膀胱經上的崑崙穴,再按揉任脈上的膻中穴。  另外,心包積液,其實就是濁氣久聚心臟的產物,而崑崙穴是火穴(心屬火),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按摩崑崙穴可清心中之濁氣。  2.按順序依次在後背的厥陰俞(心包的俞穴)、手臂上的心包經和任脈的膻中穴刮痧  在這些部位刮痧,就是用物理的方法把沉澱在相關血管壁上的瘀血濁物「刮」出來。而有些擴張血管的藥物,它們往往為了疏通個別部位,藥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擴張全身血管,得不償失。刮痧的方法不僅效率高,更有針對性,而且比較安全,副作用小得多。  要注意的是,刮痧也會消耗一些血氣,所以對於血氣很虛的人或老人來說,要準備些人蔘生脈飲備用,以防「暈刮」。  3.金雞獨立等引血氣下行之法  上實下虛的體質,往往是上半身血氣偏於雍滯黏稠,下半身則虛衰不足。引血氣下行,正好泄有餘補不足,能增加上半身尤其是心腦血管血液的更換率,減少血管的瘀堵。  4.固腎補腎  如果腎氣虛,心火就會虛旺,出現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多夢失眠等情況。腎氣充足的話,心臟跳動就會舒爽,不急不緩,心腎相交,氣定神閑。補腎靜心是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的關係,應配合進行。  5.疏肝即能保護心臟  因為肝經和心包經同為厥陰經,肝經在腿上,心包經在手臂上,就像一條路的兩端。肝經暢通平和,心包經也會安定,不易堵塞。  疏通經絡類  按摩、刮痧、拔罐、形體導引和意念導引均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前面各類都已提及,此處就不重複了。我要特彆強調的是,前面介紹的瑜伽「拜日式」功法,具有綜合性疏通經絡的功能,簡單高效,一舉多得。  大醫曰:「舉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來路,掌握了得心應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標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曉玄機,雙拳嘯出劍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信可樂也!
推薦閱讀:

「大姨媽」您來了,除了熱水,還需要為您做點什麼嗎?
兩千年前寫成的漏洞百出的《黃帝內經》為啥會一直被中醫奉為聖典?
名老中醫梁劍波養生經驗摘介新中醫1996年11期58~59頁
每天小兒推拿2次,第一次不用藥,治好了樂樂積食伴扁桃體炎!
洋蔥降血脂、肝臟脂肪,日名醫力推這洋蔥食譜還防骨松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