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學處 二、皈依三寶
甲、結緣皈依
現在先說菩薩學處的初步皈依三寶,是結緣皈依。當從信仰佛法者的心中,發生一種熱烈的要求的時候,向著佛法僧住持三寶面前,以捨身心生命的精神,口自宣誓皈依的詞句:
我弟子(自稱姓名及法名),盡形壽皈依佛法僧!
當口中吐出這樣詞句,精神上應起一種莫大的興奮和安慰。當那五體投地一唱一禮的時候,古人形容為「如大山崩」,如弱喪歸來投身於父母的慈懷中去,真是情不自禁,心中燃起火熱的悲欣交集的情緒。
盡形壽皈依,是說我某人盡此形相色身,盡此畢生壽命,從今日起皈依三寶;如失巢之禽歸投故林,如孩童之依戀慈母,泱不中途變更逃逝。這個生命色身未滅未斷期中,誓永遠皈依三寶,永遠為三寶弟子。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寶是可貴可尊義。有性體三寶,有聖賢三寶,有住持三寶(參閱「人生佛教」第五章)。
第一是皈依佛:佛陀是「覺者」義,以能圓滿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遍覺,故稱之為覺者。從印度原音簡稱之,曰佛。如
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他能成就無上正遍覺,所以稱之曰釋迦牟尼佛。我們皈依佛,便是皈依釋迦牟尼佛,同時也即皈依了由釋迦牟尼所說示的十方三世一切佛。因為佛的智慧福德都到達了最圓滿點,在佛與佛之間是畢竟平等。我們雖唯皈依根本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理所必然的皈依了一切諸佛。皈依,是發出自心生命的全力,把精神意志力集中統一起來,無動搖地向著福智圓滿完人—之佛陀,全體沒入;這裡毫沒覆藏個己的醜惡或驕矜個己的私智小德,這裡祇有恭敬,慚愧,欣慰,肅穆。
第二是皈依法:三皈依中皈依法是最重要的。一切諸佛依法為師。佛所覺悟的便是法,佛所修持的也是法;到了成佛之後,為弟子開示自己所修所證的一切法門更無二法,便是祇此至高無上圓滿境地的法門。皈依,即是應一心一意趨向這法門,以為自己修行之尺度和標準,全身沒入這法門中。
第三是皈依僧:僧是印度原音「僧伽」的簡稱,僧伽義譯為「和合眾」。依和合眾而住曰僧,有四人和合眾者曰僧,故僧即指和合的團體的通名。依佛法出家四人和合共住者,曰住持僧;上之有依法修證得三乘果位者,曰聖賢僧;更上之有直依大乘法門而修而證者,曰菩薩僧。說到皈依僧,自然統括了上列三種僧。但在初心學佛皈依的,是重在依佛法嚴格出家之和合—團體—住持僧。緣佛寶、法寶之能流布世間,佛之相能現起,佛之法能弘揚,悉由住持僧之能住持。皈依住持僧,則因之得聞佛所說之法,依法修行可以成佛。
菩薩學處中初步結緣皈依,不是選擇其宿具淨智,深入妙理;而是令種善根,汎行結緣,普收眾機,以成佛門之廣大群眾。來受皈依的人,祇要能知道佛是最崇高可禮敬的聖人;法是最圓滿堪實踐的道理;僧是最清淨得依止的師父:如是深生仰慕,虔誠皈依,盡此形壽更不皈依其他宗教,永為佛門弟子,這便是菩薩學處初位初心的菩薩。
這初位初心菩薩應作應為的行業,即是「好善樂施,消災集福」。因信仰三寶是最善處,樂善愛好於善,故皈依三寶。好善者必能依佛所說信受奉行;佛所說善,以恭敬供養布施一切眾生為第一福田。如修建道場,塑添聖像等,以福智圓滿應崇信故,是為敬田;孝順父母,禮念師長等,以於己有德應酬報故,是為恩田;病貧無依,老弱殘廢等,以深陷苦境應憐愍故,是為悲田。初心菩薩,於此三者,隨己力之所及,以歡喜心而行布施。如是好善,如是樂施,善心所趨,縱遇災難,亦得化為吉祥。緣災患生起,是惡心惡行同業別業的反應;今以善心善行赴一切境,其所召感自成福樂。常人所要求的是無病無難,富貴安樂,不向好善樂施去求,是非法求。非法所求到的,終落於悲慘的結果。初心菩薩,應如是行,亦即成為世間的善人。
乙、正信皈依
正信皈依,大部分是經過結緣皈依的。在廣汎結緣皈依後,中經相當時日,已更能於佛法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的人;或雖未受結緣皈依,但宿根深厚,且曾受過相當教育,學識豐富,而能信樂大乘佛法,不必經過結緣皈依,直接受正信皈依。當受皈依的時候,向皈依本師宣白如是誓願:
我弟子(自稱姓名及法名),盡未來皈依佛法僧!
當口中唱如是句,身體行接足禮時,不唯喚起個己精神上熱烈的信仰,且能體會個己精神的生命和身心的行動,一齊溶入於廣大無垠自他平等的三寶法界中。如滴水投入海水,水性互遍於全海之水,如小空投入大空,空性無別乎大空之空。精神擴充到與三寶融合無間,這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無相境界。不唯達到與諸佛菩薩同一體性,且與群生種性同一悲仰。這在空間上講,是超絕中邊卻是橫遍十方。在時間上講,是超絕始終卻是豎徹三際。今就站在現在一剎那的理智正信上,誓願自期從過去的無始到未來的無終,獻身於三寶的法界。這是根據正智的信仰,這是永遠不壞的信心;如食金剛恆無消化,正示出這顆根本的正信。《起信論》中說四種信心,餘三信心指信三寶,第一信根本,正是指上說的正信,論謂此信是「樂念真如法」。一個正信的佛教徒,能樹立這個信心,較之於結緣皈依的初步的菩薩,更進步多多了。
如能立此信心,心中即發生一種智慧抉擇的能力,現在稱之為「破迷立信,崇正黜邪」!這是正信的效驗。以能於佛法立堅固的信仰,對於世間的一切不契合於真理的學說,無論任何宗教、哲學、外道的邪論,不唯不能動搖其信心,且以堅固不壞的智信,粉碎了迷惑真理的邪說邪思。對於契合於宇宙人生圓滿的真理,如佛菩薩所說的經論,極力崇重,諸哲匠所闡的微言妙理,更為發揚廣大。故正信皈依的菩薩,於自己已有認識真理能力外,更有力能為佛法的金湯,捍禦外侮,自立立人。或出之以善巧辯才,或運之以生動妙筆,揭櫫佛
教真理,更令自他信心增長,速成不退。這不能期之於一般結緣皈依的菩薩,而特是知識豐富正信皈依菩薩應具的資格。
菩薩學處兩重三皈,是建設佛教堅固基層的基礎。佛教的中心雖著重在伽藍清淨僧伽,但整個的基礎應建築在多數大眾的信仰心上。沒有大眾信仰的佛教,縱使伽藍梵剎建築得富麗,僧伽的生活如何富裕或清高,這是違反佛陀的真義的,是死寂的佛教而非是活的佛教。故今後佛教新的發展和建設,是應把佛教的精神普遍地打入大眾的心中,喚起大眾熱情的信仰和認識,這就是設立兩重三皈的所以然。假二十年來已有佛教的基礎上,領導菩薩學處的菩薩僧,應加倍努力的宣化,以崇高的德行和深博的智慧,取得大眾的信仰,建立兩重三皈的基礎。更期進一層的建設,領導三皈的菩薩展開兩條路線:一從在家的徒眾到在家菩薩位,一從出家的徒眾到出家菩薩位。這裡所指的出家,一部分或是已出家的,一部分或是由正信皈依而新出家的。
詔者謹案:今日佛教的現狀,很明顯地擺在眼前,便是出家的僧伽生活在寺院裡,所賴以維持生活的資源,一部分是靠寺院田畝山場的收入,一部分是靠香火經懺的收入,更有一部分全靠募捐抄化。靠香火經懺募化收入過活的僧伽,自然唯忙於生活,對於個己的修學完全荒廢,結果變成祇知靠佛的招牌吃飯,於佛教自身應有的認識全沒有;靠田地收入的最大叢林,應有餘暇修習佛教的各宗的法門,但經過有清一代的愚僧政策,各宗都衰微,鮮有傑出的哲匠出為倡導,古規模雖具,活力全無,僧質日漸低下,流為愚氓。於是社會大眾對於佛教之觀念:僧伽是消費不生產的,僧伽是專替死人念經是最迷信的。而僧伽亦甘於忍受這種侮辱不肯自拔,苟活偷生。直到今日,整個佛教界的現狀還沒有多大變動。大師倡導菩薩學處,正是針對這個病症開的藥方,指出出家菩薩和在家菩薩應走的路線。換句話:就是出家比丘自己本身和在家居士自己本身,應學應作的是些什麼?
推薦閱讀:
※你藐視什麼,就會失去什麼
※《觀世音菩薩感應事迹實錄》
※【中秋佳節】中秋節 恭迎月光菩薩聖誕!
※認識佛菩薩
※金剛經讀經淺得(5)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