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宏下覺法師於2006.7.8日開示(三)
06-11
(其他法師)還有十分鐘。給大家十分鐘提問的時間吧。(法師)可以,我們互相溝通溝通,如果我懂得,可以說,不懂的我自己再去找書本看,我懂的我們可以再互相再探討,不懂的,大家自己也去探討。有沒有什麼問題?陳勁松老師:感謝法師今天給我們精彩的開示。不知道是何種殊勝的因緣,我們才能到這裡,能夠有這樣的機會聆聽法師的開示。我有一個問題:華嚴經是一部很大部頭的經,但我們在下面以居士平常工作忙碌的情況來修學華嚴,感覺是非常吃力。有時候也聽一些法師到北京去宏揚華嚴,他們講的好象都是很玄妙的東西。今天非常幸運地聽到法師為我們講授了完整的、整個學佛的所有內容的綱要,非常樸實也非常切實。我確實想了解,法師您自己的修學和華嚴的修學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我自己的感覺,因為我自己才疏學淺,平常聽法師談華嚴時,總覺得談的是一個非常大的理論框架,很玄妙,但不像法師您依止夢老,能夠把華嚴經的內涵用這樣切實的方式來實踐,乃至於講授出來。我想了解法師在依止師長和自己修學的過程當中,您是怎麼去用功的?謝謝法師。宏覺法師:很慚愧,我也沒什麼用功,我只是很老實地跟著老師學而已。我八零年出家,出家二十幾年,當侍者二十年,夢老是我親近學法的第三位師父。1981年,我到五台山來學習佛法,修學宗喀巴的教義,然後依止廣宗寺的能海老法師的弟子清海老法師。後來我又下山,跟我第二位學法的師父清定上師,跟了他很多年,也是當侍者。後來到閩南佛學院,跟夢老結上緣,依止他學法,就在佛學院任課,講授佛學。其實我到閔南佛學院那邊是想去讀書,因為我有兩位剃度的師兄一直勸我去讀佛學院。去了之後,兩位師兄帶我去見夢老(當時是教務長),聊了一會天,夢老就拍了我肩膀說,「不要多說了,講課去。」(眾笑)就這樣開始講課的。所以很慚愧,我沒有讀過佛學院,當時我在佛學院的外號是「土八路法師」,因為沒有上過正規學校,這也是我一輩子的遺憾。然後一直依止老法師,學他在那邊開華嚴經的課。華嚴經的教義是非常龐雜的,乃至於古人說華嚴又叫「雜華」。一般現在來說,真正想學華嚴,其實也不用怕,都是因為我們畏懼,它部頭太大,80卷,凈譯也要60卷。但是它是有理路的,框架也很清楚。清涼國師把《華嚴經》判攝成四個:「信、解、行、證」。把華嚴的整個理路給判下來。先要升起信心,三世一切佛應智?,都是從信建立起來。「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是《華嚴經》的中心。一切成佛渡眾生、入三惡道,都是心造。那我們從哪裡開始修行?《華嚴經》的修行從凈行品開始,「善用其心」是華嚴修行的入手處。不管見到什麼,都發善願,您可能比較熟的話,《華嚴三品》它是一貫的修行方法,先從用心開始,隨時隨刻練習我們的心。所以說大乘和小乘佛法沒有什麼兩樣,理路都是一個。凈行品里「善用其心」其實就是佛根本教義《阿含》里的「正念」,隨時你的念都住在正覺。解脫方法的正念就是隨時隨刻不被五欲所牽流,大乘佛法隨時隨刻念念不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練習,從我們的起心、動念開始練習。然後再進一步修,就是梵行品,所有一切身行、所有一切世間人的內心世界都是梵。什麼是梵?一切是空性。這是梵行品的重點。正念具足、證入空性,知的一切空性,剛好與《阿含經》的教義——正念之後就是正知,正知不昧,是根本佛法的修行。確知我當下的心念是空性,所念的境界是空性,內身心和外三惡道的法,沒有一樣不是因為緣起而安立的。這就是梵行品的重點。最後,你如果能夠得到正念,能夠正知起意的話,那我們的心,我們的行證也就脫透了。不會再被我們種種的理智上的煩惱和情緒上的煩惱來瓜葛,再被束縛住,這就是達到了一個解脫的境界。達到解脫的境界怎麼辦呢?如果你只能達到這裡,那麼只能自利。自己的利益有了,利他的利益還沒有起來。那就要開始進入第三品《普賢行願》,對一切眾生做十大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這些事情不是為個體而做,緣念的是十方諸佛,想念的是代一切眾生做禮敬諸佛乃至於普皆迴向的事情,這樣如實地修行。我這是淺知淺見,大家可以互相共享。佛法不是玄妙的東西,是實實在在的。佛的教授就是佛法,也就是我們怎麼樣從凡夫的束縛到達聖人的解脫過程中種種實際操練、操作的手冊一樣,沒有那麼玄妙的東西,實實在在,它都是落實到我們的身心上去。所以佛法就是覺悟的方法。那麼怎麼覺悟、跟誰覺悟,用什麼方法,跟什麼結合?跟我們身口意三業結合,把覺悟的方法落實到我們身口意三業。如何操作?就是正念、覺知。很簡單。《華嚴經》它是一個非常深廣的教義,可以說是圓滿的教義,它包括了人天善法、解脫善法和大菩提的究竟圓滿。可是問題就是,如果講說的人剛開始把它講得玄玄妙妙的話,那我們就很難趣入。確確實實,我也碰到許多人學華嚴,因為一是部頭太大,二是引導的時候就講「華嚴境界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那我們就被它障礙住了,心理障礙。其實如果大家對華嚴經深刻地去讀它,前幾品可以不用,你進入其他幾品,比如《十地品》,這就很清楚告訴你,應該怎麼修。《凈行品》應該怎麼做:你每天的起心動念遇到了,喝的水應該怎麼樣,希望每個眾生都能喝到清涼水,得到解脫,都是這樣,現在有了燈,一看到燈,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大智慧光明。那不就是用心用意了?它的重心是把你的心都往善的方面引導,都向覺性的方面引導,都向一切眾生利益方面引導。其他我也講不出來。具體真正進入華嚴的修行,就要修華嚴三觀,真空覺相、理事無礙、周遍含容。我不是很善巧地修華嚴三觀。怎麼修真空覺相?前面還要前修方便,一定要清凈,就要把所有佛法的教義帶進去修:不凈觀、?人空觀、法空觀,然後才能進入真空覺相觀。第二是理事無礙,道理是這樣,事實是如此,沒有一個道理是和事實是兩個東西。所以事能夠顯理,理能夠承事,它是一個東西,有一個事物,才會說出一個道理,道理絕對不是離開事物,成為憑空的道理。有真空覺相進入一切法的真性,這在佛法特別是《大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裡面,講的三智。真空覺相觀就是一切智;理事無礙觀就是道種智,理跟事無礙,就是一切事物都是「從空起假」,假中它的本性是空。然後再進入第三觀周遍涵融觀,那就是一切種智,就是佛智,這當中集結了一切法空性,空性中一切法具足。「何其自性,本來具足」,六祖大師開悟以後的偈子。所以說,佛法最重要了解它的理論之後,就要身體實行,不要依止在談玄說妙,那是清談,沒有多大意義,浪費時間。我是一個非常實用主義者,很現實:覺得這個東西沒有用了,我不會去談論這個東西。我曾經講過一句很實際的話,如果有一個宗教比佛教還要高,我就一定捨棄佛法,可是我到現在還找不到比佛法更可以實際操作的。就是這些意思。謝謝。問眾:那你們大家都找到佛法、找到法門、找到師父了嗎?眾答:沒有。一定可以找到你們師父。在座的各位又有智慧又有福報,一定會找到一位具足功德的師父。找到師父以後就跟著他學,修行成就就能夠建立起來。這是我依藏傳佛教的教授,其實這也不是藏傳佛教的專利,當時在印度,佛在在世時就非常重視,出家一定要找師父,學佛一定要找師父,要找善知識,親近善士。大乘佛法裡面,特別是馬鳴菩薩所作《事師五十頌》,就是講找到師父後要如法地依止。真正找到具德的師父,如法依止,那你的修行已經成功了三分之二。之所以現在佛法衰微,學佛的多,修行成就的少,就是師道不存,問題就是這個地方。師道不存,萬德的根基就沒有了。房子沒有地基,你建到最高也沒有用,這一點我是感受深刻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私心為用。把自己的心當老師,不用自己的老師來調伏自己。我們的心,是妄想無明的心,怎麼會帶領到你到覺明、究竟、清凈的地方?是不可能的。大家一定要相信這一點。我們的心,從無始以來,就有一個虛妄分別,但是平時掩飾地非常好。我執平時是表現不出來的,當碰到利益的時候、別人傷害你的時候,「你怎麼可以欺負我?」——「我」就出來了。平時不會,老好人一個。所以一定要小心一點。好。謝謝各位了。我們做個迴向: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希望你們在學佛的路上一切平順,能夠找到好師父依止,依法修行,迅速地得到心的解脫。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慧律法師講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
※凈空法師《法華經大意》1-10集
※海濤法師《勸世文句》
※隆蓮法師:《百法明門論》釋(三十五)
※吉藏法師:中觀論疏卷第三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