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轉載]七、現代琴壇

四十六、孫毓芹

X孫毓芹  孫毓芹(公元 1915 年 — 公元 1990 年) 字泮生,河北省豐潤縣(現唐山市豐潤區)人,現代梅庵派琴家。  孫毓芹畢業於北京中國學院,不久從軍,後隨軍往台灣,直至終老。  孫毓芹最初學琴于田疇,到台灣後師從梅庵琴家章志蓀。他初到台灣時,因沒有琴,故自學斫琴,經長期摸索,遂通斫琴之道。  章志蓀去世後,孫毓芹傳其衣缽。公元 1972 年,吳宗漢因病去了美國,孫毓芹便接替吳宗漢在台灣國立藝專國樂科擔任的古琴教學工作。1982 年,他又在台灣國立藝術學院教琴。他在台灣的古琴弟子相當多,影響很大。因此, 1985 年、 1989年他在台灣先後獲「薪傳獎」和當選「國寶級民族藝師」。  孫毓芹去世後,在其學生的努力,和台灣藝術學院民族音樂系系主任吳瑞泉及該校校長凌嵩郎的支持下,成立了「民族藝師 孫毓芹先生古琴紀念室」,陳列了孫毓芹平的字畫、書籍、錄音資料、古琴等物。  四十七、翁瘦蒼

翁瘦蒼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翁瘦蒼(公元 1916 年 — 公元 2002年)名之瀾,字瘦蒼,晚年自號晚山老人,常熟人,現代虞山派琴家、書法家、畫家。  翁瘦蒼是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 龢非直系後裔,受家學熏陶,酷愛中國傳統文化,精書法、繪畫。他的山水畫老師為陳達。當時吳景略亦隨陳達學畫。以此因緣,翁瘦蒼得以師從吳景略學琴。後吳景略移居上海,常熟琴事,由張驥一主持。因養家之需,翁瘦蒼於彈琴書畫之外,曾任小學國文、美術教師和政府文職人員。  後常熟成立國畫組(常熟工藝美術廠前身),翁瘦蒼辭去教職,往國畫組工作。文革期間,他受到衝擊,暫停了古琴生涯。得平反之後,他重新操琴,並傳琴授藝,培養了不少弟子。  公元 1984年,翁瘦蒼髮起創建了「虞山琴社」,並自任社長。他晚年時,琴藝達到高峰。他較好地繼承了吳景略早期的風格,琴風蕭疏淡雅,清新雋永,指力剛勁,而沒有追求吳景略後期雍容華貴、流暢華麗的風格。  《天寶古琴曲集》 CD 中,收錄了翁瘦蒼的《高山》一曲。而《虞山琴韻》 CD 中,收錄了他的《平沙落雁》。  四十八、徐匡華

徐匡華  徐匡華(公元 1917 年 — 公元 2007 年), 浙江台州海門(今椒江市)人,現代浙派琴家。  徐匡華為浙派名家徐元白之子,自幼受家學熏陶,十三歲隨父學琴。抗日戰爭時期,他中斷習琴而就讀於四川大學史地系,畢業後任上海正中書局編輯,在重慶、上海等地教過書。  文革後期,徐匡華重操琴藝。文革結束後,他從工作單位退休,專心於琴事。公元 1979 年,他組織成立古琴研究小組,並頗有成果,於是在1981年受到推薦,使他和「江南簫王」宋景濂合奏的《思賢操》得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中出版,並向世界音樂教育機構推薦。此後,他與浙江歌舞團的「江南絲竹隊」到上海、北京、天津、寧波、紹興等地巡迴演出。他也曾赴香港進行古琴演出。1986 年,他在古琴研究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了「西湖琴社」並任社長。  徐匡華善長的琴曲包括:《思賢操》、《瀟湘水雲》、《漁樵問答》、《滿江紅》、《梅花三弄》等。他有古琴演奏專輯《浙派古琴一代宗師徐匡華大師》流行於世,收錄琴曲括:《廣陵散》、《滿江紅》、《梅花三弄》、《鷗鷺忘機》、《平沙落雁》、《普庵咒》、《思賢操》、《瀟湘水雲》、《陽關三疊》、《漁樵問答》。  徐匡華也善於斫琴,在古琴共鳴箱的設計上有自己的風格,使徐琴的外觀和音質上均有自己的特點。  公元 2001年,張藝謀拍攝電影《英雄》。徐匡華在片中出演了一位盲人琴師。這使他在社會上的名氣更加響亮,以致不少人往往向他求教古琴。  徐匡華門人中,以其子 徐 君躍最為有名,為浙派的領軍人物。  四十九、樂瑛

樂 瑛  樂瑛(公元二十世紀),北京人,現代金陵派女琴家。  樂瑛之父在北京開藥店。樂瑛自幼受到嚴格的傳統文化教育,八、九歲時師從黃勉之弟子賈闊峰學琴。她善長《岳陽三醉》、《滄海龍吟》、《列子御風》、《韋編三絕》等琴曲。其琴風強勁堅實,吟猱得法,得賈闊峰之真傳。  《中國樂音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錄了樂瑛的四首琴曲,即:《岳陽三醉》、《滄海龍吟》、《列子御風》、《韋編三絕》。  五十、陳閱聰

陳閱聰  陳閱聰(公元 1917 年 — 公元 2008 年), 北京人,祖籍河南靈寶縣,現代諸城派琴家。  陳閱聰畢業於北平大學工學院應化系,歷任東北大學教授、冶金部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等職。他年幼學鋼琴,十五歲拜諸城派琴家張友鶴為師學古琴,曾著有《古琴淺說》,為北京古琴研究會會員。  陳閱聰為人謙和,琴風質樸純真、穩健中正,因善長琴曲《長門怨》,而有「陳長門」之稱。他有古琴演奏專輯《柳谷琴韻 -陳閱聰古琴獨奏》流行於世,收錄琴曲包括:《長門怨》、《秋江夜泊》、《搗衣》、《歸去來辭》、《古琴吟》、《良宵吟》、《平沙落雁》、《關山月》、《彼岸引》、《南薰歌》、《陽關三疊》、《梅花三弄》。  五一、高仲均

高仲均  高仲均,現代天津琴家,民國時為高法法官,雅好琴學,後隱居於天津紅橋區,授琴傳業,有弟子多人,八十二歲時去世。其琴風清淡古樸。《瀟湘水雲》CD 收錄了他的琴曲《南風歌》。《琴韻繽紛》(三) CD 收錄了他的琴曲《漁樵問答》。  五十二、謝孝蘋

謝孝蘋  謝孝蘋(公元 1920 年 — 公元 1998 年),江蘇梅安縣人,現代琴家。  謝孝蘋畢業於東吳大學法科,修國際政治,公元 1947 年後一直從事外交工作。 1950 年在外交部工作, 1979年任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謝孝蘋之琴學,師從吳景略,又曾受學於張子謙。另外,查阜西、夏一峰等琴家,也對他有一定的影響。  謝孝蘋琴風婉約多姿,率性瀟脫。他有古琴專輯《紀侯鍾》流行於世,收錄琴曲九首,包括:《洞庭秋思》、《長門怨》、《良宵引》、《陽春》、《秋塞吟》、《漁歌》、《梅花三弄》、《憶故人》、《漁樵問答》。  謝孝蘋是現代古琴史學大家。他在古琴史學方面的著述,是他對琴學的重要貢獻。其琴著包括:《古琴流傳日本考》、《高羅佩與中國古琴學》、《東皋琴譜東渡紀事》、《旅日琴僧東皋心越》、《海外發現〈龍吟館琴譜〉孤本》等。  五十三、姚丙炎  姚丙炎(公元 1921 年 — 公元 1983 年),杭州人,現代姚門琴派創始人。  姚丙炎中學畢業後,終身以會計為生,業餘愛好音樂。他善長三弦、二胡,後隨浙派名家徐元白學琴,並放棄了其他樂器。  公元 1949 年,姚丙炎定居上海,業餘致力於琴學理論和古琴打譜工作。後為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客座教師。  姚丙炎打譜數量很大,有「打譜王」之稱。經他打譜的琴曲有近五十首,包括:《酒狂》、《華胥引》、《幽蘭》、《廣陵散》、《烏夜啼》、《大胡笳》、《楚歌》等。  姚丙炎琴風穩健堅實,含蓄嚴謹,古樸自然,意味幽遠,自成一家氣象,世稱「姚門」琴風。他善長琴曲《高山》、《酒狂》、《華胥引》、《大胡笳》等。  姚丙炎有琴著《我彈幽蘭》、《發掘〈孤館遇神〉的感受和設想》、《七弦琴曲〈酒狂〉打譜經過》等。姚門有古琴演奏專輯《姚門琴韻》流行於世,其中收錄姚炳炎兩首琴曲:《高山》、《大胡笳》。  五十四、吳兆奇  吳兆奇(公元 1921 年 -- ),蘇州人,現代吳派琴家。  吳兆奇為吳派名家吳蘭蓀之子,吳兆基之弟。他承家學,自幼學琴,並一直參加蘇州的古琴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他曾在蘇州的文化宮任職,並曾請劉少椿在文化宮傳授古琴。文革時期,他一度停止彈琴,直至文革結束。  吳兆奇在彈琴時,講究中正平和、清微淡遠,強調自然而然。他後來定居南京,為南京金陵琴社秘書長。  五十五、俞伯蓀

俞伯蓀  俞伯蓀(公元 1922 年 -- ),四川人,現代川派琴家。  俞伯蓀師承川派琴家陳蘊儒、龍琴舫, 後致力於培養川派古琴繼承人,為「東坡詩琴社」社長。  俞伯蓀善彈《墨子悲絲》、《佩蘭》、《高山》、《流水》等曲,琴風峻急奔放、跌宕鏗鏘、穩健樸實。他從事挖掘和打譜工作,為《蜀道難》等古詩詞配曲數十首。  俞伯蓀有古琴演奏專輯《蜀中琴韻(二):俞伯蓀》上、下兩集流傳於世,共收錄二十首琴曲,包括: 《墨子悲絲》、《孔子讀易》、《水仙操》、《長清》、《石上流泉》、《醉漁唱晚》、《平沙落雁》、《梧葉舞秋風》、《關山月》、《流水》、《秋江夜泊》、 《 春山聽杜鵑》、《高山》、《 欸 乃》、《搗衣》、《佩蘭》、《瀟湘水雲》、《憶故人》、《漁樵問答》、《陽關三疊》。  五十六、王華德

王華德  王華德(公元 1922 年 — 公元 2008 年),四川人,現代川派琴家。  王華德二十四歲開始學琴,先後師從易上達、龍琴舫、侯作吾、喻紹澤、查阜西。後在成都傳琴,有弟子百餘人。  王華德有古琴演奏專輯《蜀中琴韻(一):王華德》流傳於世,收錄琴曲十二曲,包括:《醉漁唱晚》、《高山》、《流水》、《憶故人》、《佩蘭》、《猿鶴雙清》、《水仙操》、《洞庭秋思》、《普安咒》、《廣陵散》、《瀟湘夜雨》、《短清》。  五十七、許健

許 健  許健(公元 1923 年 -- ),河北人,現代琴家、 古琴史學家。  許健曾就讀於重慶國立音樂學院,畢業後留校執教,公元 1954 年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任研究員,直至退休。  許健早年師從楊蔭瀏、查阜西、管平湖,從事古琴研究。他曾編著《古琴曲集》,還著有古琴史學著作《琴史初編》,此外還有很多琴學論文。  許健琴風穩健,同時也從事打譜,有 20 多首琴曲打譜作品。  公元 1956 年,許健擔任北京古琴研究會副會長,後任中國琴會顧問、北美琴社顧問。  五十八、鄭珉中

鄭珉中  鄭珉中(公元 1923 年 -- ),北京人,祖籍四川華陽,現代琴家、書法家、畫家、古琴鑒定學家、古硯鑒定學家。  鄭珉中之畫,師承林彥博、汪靄士、溥雪齋;書法師承溥雪齋;琴學師承管平湖。其琴風蒼勁穩健,古樸純和。而其在古琴的研究和鑒定方面,見地甚深,最具權威。  鄭珉中長期工作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曾任陳列組、歷代藝術組、書法銘刻組、繪畫組、銅器組、金石組、工藝組組長,公元 1982年以後,重點從事古琴、古硯的研究。  鄭珉中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古琴研究會副會長、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五十九、王迪

王 迪  王迪(公元 1923 年 — 公元 2005 年),現代九嶷派女琴家。  王迪師承現代古琴大師管平湖,她繼承管平湖的琴學的同時,熱衷於發掘琴歌。她從《東皋琴譜》、《風宣玄品》、《張鞠田琴譜》、《松聲操琴譜》等二十餘種較為流行的琴譜中發掘整理出琴歌百餘首,並請專人以簡譜、減字譜、歌詞三行格式逐一繕寫,以便於演唱和彈奏,並有多首琴歌錄音,流行於世。  王迪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古琴會副會長,曾參加 查阜西先生帶領的古琴採訪小組,是《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的特約編輯。  六十、楊景涵  楊景涵(公元二十世紀),現代琴家,居於北京,琴風樸實凝重,亦好斫琴,北京古琴研究會會員。  六十一、朱惜辰

朱惜辰  朱惜辰(公元 1924 年 — 公元 1959 年),南通人,現代梅庵派琴家。  朱惜辰 初隨陳心園學琴,後 師從徐立孫。他繼承了徐立孫的琴風。徐立孫曾謂:「朱惜辰得余真傳,蓋吾派之理想傳人。」其《搔首問天》有青出於藍之說。  朱惜辰為人內向,從不輕易在人前顯己之技,受到同門的敬佩。  《梅庵琴韻》 CD 中,收錄了朱惜辰的琴曲《秋江夜泊》、《搔首問天》、《挾仙游》、《風雷引》。  六十二、徐忠偉  徐忠偉(公元二十世紀),現代虞山派琴家,師從吳景略之弟子張驥一,公元 1986年,與吳兆基、葉名佩一起,發起創辦了蘇州吳門琴社。  六十三、梅曰強

梅曰強  梅曰強(公元 1929 年 — 公元 2004 年),南京人,祖籍江西,現代廣陵派琴家。  梅曰強之琴學,啟蒙於浙派琴家汪建候,又曾隨金陵派夏一峰及趙雲青、川派胥桐華學琴,後師從廣陵名家劉少椿。他在繼承了劉少椿純正的廣陵琴風的同時,兼收浙派、金陵派、川派的特點,對廣陵琴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形成其自由跌宕、綺麗細膩、剛柔相濟、清逸文雅的風格,講究音正韻和,以琴寫心。  梅曰強曾在南京師範學院任課外 古琴 老師,退休後定居揚州,曾在揚州師範學院 任課外老師,又在揚州開設梅曰強琴館,弟子逾百人。他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南京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南京樂社委員兼古琴組長、廣陵琴社和夢溪琴社名譽理事。  梅曰強的古琴錄音資料,現已流傳於世的包括:《廣陵琴韻(六):梅曰強》、 《移雲齋心旨》。  《廣陵琴韻(六)》收錄琴曲包括《耕莘釣渭》、《離騷》、《佩蘭》、《平沙落雁》、《秋夜讀易》、《山居吟》、《梧葉舞秋風》、《漁歌》。  《移雲齋心旨》收錄琴曲包括《山居吟》、《樵歌》、《平沙落雁》、《梅花三弄》、《耕莘釣渭》、《秋夜讀易》、《漁歌》、《佩蘭》、《墨子悲絲》、《憶故人》、《秋塞吟》、《良宵吟》、《靜觀吟》、《秋江夜泊》、《醉漁唱晚》、《漁樵問答》、《風雷引》、《普庵咒》、《離騷》、《梧葉舞秋風》、《秋風詞》、《陽關三疊》。  六十四、葉名珮

葉名珮  葉名珮(公元 1929 年 -- ),浙江溫州人,現代女琴家。  葉名珮少年在上海生活,即已開始學琴,後師從張子謙、李明德,以後又去杭州隨徐元白學琴。後定居蘇州。  公元 1986 年,她與吳兆基、徐忠偉一起,發起創辦了蘇州吳門琴社。  葉名珮琴風 委婉細膩,清新舒暢,為人謙和,樂於助人。她先後共教出弟子六十餘人。  六十五、陳長林

陳長林  陳長林(公元 1932 年 -- ),福建福州人,現代閩派琴家、計算機專家。  陳長林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信息存儲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大容量存儲學組組長,曾參加中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103 」機研製,任中國第一台自己設計的大型電子計算機「 119」機外圍設備技術負責人。  陳長林同時也是現代著名琴家,是北京古琴研究會理事、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北美琴社顧問。他十四歲起隨其父陳琴趣及其表姨吳子美學琴,後又根據唱片進行自學。十九歲後,他又得到吳景略、張子謙、查阜西等大家的指教。  陳長林之琴風,以閩派為基礎,又博採眾長,形成 吟猱有度,板眼明晰,剛柔相濟,韻味深長; 溫勁飽滿,亮麗圓活,細膩縝密,瀟洒流暢的特點。他善長《大胡笳》、《龍朔操》、《平沙落雁》等琴曲,有個人專輯《閩江琴韻》流傳於世。《閩江琴韻》中收錄琴曲包括:《龍朔操》、《雉朝飛》、《莊周夢蝶》、《大胡笳》、《瀟湘水雲》、《陽關三疊》、《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  陳長林精通打譜,先後有打譜作品近六十首,最具代表性的有《龍朔操》等。他打譜採用「看譜打譜」和「彈琴打譜」相合的方法,重視節奏、音律,強調「儀詠合聲」,並特別提倡尊重原著,「從主觀上不改變古譜」。他在打譜方面的貢獻,對現代琴學有一定的影響。  六十六、李仲唐

李仲唐  李仲唐(公元 1933 年 -- ),陝西西安人,現代琴家。  李仲唐師從吳景略和查阜西,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古琴專業,為中國九三學社社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今虞琴社社員,曾任陝西樂團古琴演員、西安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副 教授。  李仲唐熱心於琴事,曾多次舉辦古琴講座,並曾為《桃花扇》、《李清照》、《東陵大盜》、《天寶軼事》等十餘部影視片擔任古琴配樂。  六十七、衛家理  衛家理, 字南 箎 ,號半瓶老人, 四川樂山人, 現代琴家。  衛家理師從虞山吳門吳景略,又曾受教於查阜西、張子謙、姚丙炎、王潔儒、俞伯蓀等琴家。他善長於《漁樵問答》、《憶故人》、《瀟湘水雲》、《普安咒》、《梅花三弄》等曲,有《黃雲秋塞》等打譜作品,並曾創作《四月八》、《懷念引》。《琴韻繽紛》(三)CD 收錄了他的琴曲《四月八》。  衛家理曾任貴州遵義地區文工團樂隊隊長二十八年;公元 1986 年在遵義創建播州古琴研究會,並任會長。  六十八、韓廷瑤  韓廷瑤(公元 1934 年 -- ),北京人,現代九嶷派琴家。  韓廷瑤就讀於清華大學時,師從九嶷琴家關仲航,後又受教於顧梅羹、管平湖、吳景略、陳長林等琴家,後在鄭州、開封等地收徒授琴,弘揚九嶷派琴學。他的打譜作品包括:《列子御風》、《滄海龍吟》、《欸 乃》、《高山》等琴曲。  六十九、吳釗

吳 釗  吳釗(公元 1935 年 -- ),蘇州人,現代琴家、古琴史學家。  吳釗生於書香之家,自幼受到崑曲、古琴等傳統文化的熏陶。公元 1953年,他師從泛川名家查阜西學琴。後來,他入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兼從虞山吳門吳景略學琴。大學畢業後,他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師從音樂史家楊蔭瀏研究中國音樂史。 1985 年,他就任中國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北京古琴研究會秘書長;1991 年任該所研究員,兼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後又任中國藝術研究所中國音樂史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國琴會會長。  吳釗的琴風蒼勁幽遠,吟猱豐富,善長《憶故人》、《鷗鷺忘機》、《漢宮秋月》等琴曲。他有個人專輯《漢宮秋月》流傳於世,收錄琴曲包括:《漢宮秋月》、《關山月》、《梅花三弄》、《鷗鷺忘機》、《普庵咒》、《陽關三疊》、《憶故人》、《漁樵問答》。  吳釗曾多次往美國、 法國、德國、韓國、日本、菲律賓等國進行講學、演奏會等學術琴學傳播活動。其主要著作包括:《追尋逝去的音樂足跡 -圖說中國音樂史》、《中國音樂史略》(合著)、《中國古琴珍萃》(主編)、《琴曲集成》(整理)、《中國古代音樂史料輯要》、《古琴基礎教程》(VCD )等。  七十、劉正春

劉正春  劉正春(公元 1935 年 -- ),南京人,現代金陵派琴家。  劉正春十五歲時,師從諸城派琴家王生香學琴,以後又從學於泛川派周空明、金陵派夏一峰、廣陵派劉少椿、梅庵派程午佳、金陵派趙雲清等琴家。其琴風以金陵派為根本,別取諸家之長,形成寧靜舒緩、秀麗幽遠的風格。他善長《秋江夜泊》等琴曲。《琴韻繽紛(一)》CD 中,收錄了他的琴曲《秋江夜泊》、《平沙落雁》。  劉正春是現代金陵派的代表人物,金陵琴社社長,中國古琴學會學術委員會專業委員兼常務理事、中國琴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南京音樂家協會名譽理事。  七十一、龐雨珠

龐雨珠  龐雨珠(公元 1935 年 -- ),山東德州人,現代諸城派琴家。  龐雨珠畢業於山東藝專音樂系,師從諸城派琴家張育瑾學琴,後歷任中國琴會理事、聊城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山東琴會副會長、濟南琴會名譽會長。  龐雨珠的琴著包括《古琴簡明教程》、《中國古琴音樂文集》、《古琴演奏技法淺議》、《歷來琴家多長壽芻議》、《古琴泛音初探》等。  七十二、容天圻

容天圻  容天圻(公元 1936 年 -- )字秋庵,號琴禪,福州人,現代台灣琴家、水墨鑒定家。  容天圻出生於福州,客籍中山,後往台灣,二十七歲時在台灣師從胡瑩堂學琴。他繼承了胡瑩堂寧重蒼古的琴風,並著有琴文多篇,在台灣琴界影響很大。  容天圻的弟子李孔元,後來也是台灣極有影響的琴家。  七十三、姜抗生

姜抗生  姜抗生(公元 1937 年 -- ),出生於上海,現代琴家。  姜抗生早年曾隨衛仲樂學琵琶,後師從溥雪齋學琴,以後又受學於查阜西和吳景略,是北京古琴研究員早期的會員,後參加中國歌舞團。  姜抗生的琴風穩重大度,善長《鶴舞洞天》、《流水》等曲。他熱衷於琴事活動,後來在青島教琴。  七十四、戴樹紅

戴樹紅  戴樹紅(公元 1937 年 -- ),江蘇泰州人,現代洞簫專家、琴家。  戴樹紅曾任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今虞琴社社長、中國琴會常務理事、蘇州民樂一廠顧問。由於其以蕭著稱,故有「簫神」之謂。  戴樹紅之琴,師承於張子謙,繼承了張子謙的琴風,並被謂為張子謙之知音。他還經常和張子謙合作,進行琴簫合奏。張子謙流傳於世的諸多琴簫合奏錄音,即是與戴樹紅合作的。  七十五、李禹賢

李禹賢  李禹賢(公元 1937 年 -- ),號勁草,又號琴童, 山東桓台人,現代琴家、畫家。  李禹賢十六歲開始學琴,啟蒙於張正吟,後師從夏一峰、劉景韶、張子謙,並私淑於管平湖、吳景略,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曆數十年後,創立「勁草琴堂」,並 執教於福建省藝術學校。  李禹賢之琴,由「金陵派」入門,打「梅庵派」功底,走「廣陵派」路向,有「慢中去韻,韻中含情,情中生景,景中有我,凝神入化」之體會,形成了蒼勁穩重的琴風。他善長《滿江紅》、《流水》等琴曲。《琴韻繽紛》(三)CD 中,收錄了他的琴曲《滿江紅》。  李禹賢的琴著包括:《閩派古琴考察報告》、《打譜與研究》、《八閩琴史略》等。他的打譜作品包括:《風雲際會》、《雉朝飛》、《高山》、《江月白》、《春怨》、《休契吟》、《胡笳十八拍》等琴曲。  李禹賢亦擅長國畫,尤精花鳥,有琴畫齊名之譽。  七十六、徐曉英

徐曉英  徐曉英(公元 1937 年 -- )又名霞影, 浙江衢縣人,現代浙派女琴家。  徐曉英為文史學家徐映璞之女,從小受家學薰陶,有深厚的古文詩詞功底,有「三衢才女」之稱。  公元 1954年起,徐曉英師從浙派名家徐元白、張味真學琴,後赴京、滬等地受學於查阜西、吳景略、溥雪齋等名家;同時也隨古箏名師王巽之學箏;後進入杭州歌舞團擔任古琴、古箏演奏員。她曾任杭州四、五屆政協委員、中國琴會常務理事等職。  公元 2001 年,徐曉英開設「霞影琴館」,另外還編寫了《霞影古琴教程》 ( 上、下冊 ),用於教學,有弟子千人。她寫有《古琴藝術賞析》等二餘篇論文,曾為《陋室銘》、《烏夜啼》、《雉朝飛》等琴曲打譜,並善於琴歌演唱。她的部分琴曲錄音被收入古琴CD 中。《琴韻繽紛》(二)中,收錄了她的《思賢操》。《琴韻繽紛》(三)中,收錄她的《陽關三疊》。  七十七、孫貴生

孫貴生  孫貴生(公元 1937 年 -- ),上海人,現代琴家及笛、簫演奏家。  孫貴生少年習笛、簫,後師從泛川派名家查阜西學琴,又受教於廣陵派名家張子謙及虞山派名師吳景略。以後,他又師從律學家潘懷素學習中國音樂理論,專攻音律學。  孫貴生曾任中國電影樂團管樂部部長,從事電影音樂工作三十餘年,錄製的影視音樂達數百部。  孫貴生有古琴專輯《陽關三疊》流行於世,收錄曲目包括:《 欸乃》、《伯牙悼子期》、《春曉吟》、《洞庭秋思》、《關山月》、《鵲橋仙》、《陽關三疊》、《憶故人》、《幽蘭》、《醉漁唱晚》。  七十八、汪鐸

汪 鐸  汪鐸(公元 1938 年 -- )學名珍昌,字光瑜,別號采真,生於蘇州,現代吳門琴派琴家。  汪鐸生母吳湘岑(兆瑜)為吳蘭蓀之女。其舅父吳兆基為吳門著名琴家。汪鐸之琴學師承吳兆基,另外曾受學於青城道士吳純白(浸陽、觀月)。  汪鐸琴風寧靜澹泊,雋永樸拙。他在繼承吳門琴派的文人琴風外,還熱衷於整理內容與道家有關的琴曲。他曾打譜《采真游》、《崆峒問道》、《莊周夢蝶》、《挾仙游》、《嵇氏四弄》等琴曲。  公元 2002 年,汪鐸創立吳聲琴學研究所,主編了古琴刊物《琴道》。  汪鐸的個人琴曲專輯有《道家琴曲》、《溪山清韻》。另外他還出版了古琴教學 DVD 《絲桐講習》。  七十九、林友仁

林友仁  林友仁(公元 1938 年 -- ),上海人,祖籍台灣,現代廣陵派琴家。  林友仁之琴,啟蒙於金陵派夏一峰,師承於廣陵派劉少椿,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琴專業時,師從衛仲樂,並受學於劉景韶、顧梅羹、沈草農等琴家。他就職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研究室,任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教學,併兼教古琴;曾任職於音樂研究所,任中國音樂研究室副主任。  林友仁琴風渾樸自然,寬緩醇厚,善長《流水》、《普安咒》、《醉漁唱晚》、《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琴曲。他的古琴錄音專輯很多,包括:《廣陵琴韻(七):林友仁》、《琴韻蕭聲弄流水》、《MUSIC FOR THE QIN ZITHERLIN YOU REN 》、《中天真味》。其中《廣陵琴韻(七):林友仁》收錄琴曲包括:《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普安咒》、《樵歌》、《憶故人》、《醉漁唱晚》。《琴韻蕭聲弄流水》收錄琴曲包括:《長門怨》、《良宵引》、《流水》、《平沙落雁》、《普安咒》、《陽關三疊》、《憶故人》。  林友仁在教學方面強調回歸自性修養,舒展心靈。他的琴著包括《琴樂考古構想》等。  八十、劉赤城

劉赤城  劉赤城(公元 1938 年 -- ), 江蘇南通人,現代梅庵派琴家。  劉赤城自幼隨其父劉嵩樵習琴,曾受學於徐立孫,後就讀於 上海音樂學院,師從劉景韶。他曾執教於安徽藝術學院,後調入安徽省歌舞團從事古琴獨奏及研究工作。他從事古琴演奏數十年,具有相當深厚的功底。其琴風綺麗纏綿,雄勁豪放,綽注吟猱較為誇張。他有《國樂大師(二):劉赤城》、《梅庵真傳》等專輯流傳於世。其中《國樂大師(二):劉赤城》收錄琴曲包括:《長門怨》、《搗衣》、《風雷引》、《關山月》、《極樂吟》、《流水》、《平沙落雁》、《秋風詞》、《秋江夜泊》、《搔首問天》、《挾仙游》、《漁樵問答》、《玉樓春曉》、《醉漁唱晚》。  劉赤城曾有打譜作品五十餘首,包括《秋鴻》、《羽化登仙》等;有專業性論文多篇;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兼任安徽省梅庵琴社社長。  八十一、朱子易

朱子易  朱子易(公元 1938 年 -- ) 字雲程,江蘇金壇人,現代諸城派琴家。  朱子易師從諸城派名家詹澄秋學琴,並亦精於琵琶,曾在專業文藝團體長期任琵琶演奏員,後改做政府機關工作和理論工作,退休後又潛心鑽研古琴並開始傳授學生,有弟子六十餘人。他曾任山東省音協古琴專業委員會會長、山東泉韻琴社社長、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等。  朱子易琴風蒼勁有力、揮灑自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融合了一些現代氣息。他主張學琴先要打好基礎,要通過一些小型曲目,在實際應用中系統、正確地掌握古琴的常用指法;並提倡兼收並蓄,廣泛吸收各派的成熟曲目和演奏經驗,以不斷提高。  八十二、陶築生  陶築生(公元 1938 年 -- ),原籍江西南昌,居於台北,現代梅庵派琴家,公元 1969年起從吳宗漢學琴,能彈梅庵諸曲,在台灣有一定影響。另外他也通古箏及簫、笛,曾在國樂團中任簫、笛演員。  八十三、鄭雲飛

鄭雲飛  鄭雲飛(公元 1938 年 -- ),杭州人,現代浙派琴家。  鄭雲飛師從浙派名家徐元白學琴,後在杭州傳琴,有弟子四十餘人。他提倡從多方面吸取知識,比如多看戲、多聽音樂、多看畫、多遊山玩水等,從中吸取多門類藝術來營養自己的古琴觀;並特彆強調「先繼承,再發展」,但最好不要離開傳統,應該盡量用傳統古琴指法來創造麯目。  鄭雲飛也從事打譜。經他打譜的琴曲子包括:《楚歌》、《屈源問渡》、《泛滄浪》等。他對傳統琴譜的總結為:「《五知齋琴譜》中指法講得最多,最詳盡、細膩;《西麓堂琴統》收錄的琴曲最多,調性最廣,很具有打譜意義;《自遠堂琴譜》是收集大型曲譜最多的琴譜……」  八十四、顧澤長

顧澤長  顧澤長(公元 1939 年 -- ),祖籍四川華陽,現代泛川派琴家。  顧澤長為川派名家 顧梅羹長子,承家學,繼承了川派樸實穩健,峻急跌宕,洒脫奔放的琴風,後任瀋陽音樂學院教授、遼寧省古琴研究會會長。另外,他也精通傳統斫琴之法。  古琴 CD 《文王操》中,收錄了顧澤長的琴曲《醉漁唱晚》。  八十五、李祥霆

李祥霆  李祥霆(公元 1940 年 -- ), 滿族,吉林省遼源市人,祖籍遼寧岫岩,現代琴家。  李祥霆出生於中醫家庭,自幼對傳統藝術頗為偏愛,曾學習吹簫、古典詩詞及水墨畫;後因從廣播中聽到《關山月》而醉心於琴;公元 1957年拜查阜西為師,並由顧梅羹啟蒙,開始學琴; 1958 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吳景略,同時受學於管平湖、溥雪齋等琴家; 1963畢業後留校任教; 1958 年到英國劍橋大學作古琴即興演奏並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音樂研究中心 任客座 教授,教授古琴和洞簫; 1994年回國,在中央音樂學院繼續任教;歷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中國琴會會長、中國古琴學會會長、英國東方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台北和真琴社顧問、日本吟詠道八洲庄鷹洲會名譽顧問、北美琴社顧問。  李祥霆熔虞山吳門、泛川等派風格於一爐,強調根據曲意而確定表現手法,其琴風 流暢秀麗,大靜大動,如長江奔雷,似孤嶺松濤,特點鮮明,自成一家,並善長即興彈奏 。他的古琴演奏專輯非常豐富,包括:《李祥霆古琴藝術》 、《幽居》、《李祥霆》、《唐人詩意》等。  《李祥霆古琴藝術》收錄琴曲包括:《 欸 乃 》、《長門怨》、《廣陵散》、《流水》、《梅花三弄》、《秋塞吟》、《瀟湘水雲》、《憶故人》、《幽蘭》。  《幽居》收錄琴曲包括:《瀟湘水雲》、《靜夜思》、《梅花三弄》、《良宵引》、《流水》、《長門怨》、《漁樵問答》、《梧葉舞秋風》、《離騷》、《幽居》、《廣陵散》。  《李祥霆》收錄琴曲包括:《胡笳十八拍》、《離騷》、《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望秦》、《夜琴》(一)、《夜琴》(二)、《夜琴》(三)、《漁樵問答》、《虞山秋》。其中《望秦》、《夜琴》三首、《虞山秋》為即興曲。  《唐人詩意》收錄琴曲都是李祥霆即興做曲作品,包括:《長河落日圓》、《窗含西嶺千秋雪》、《春風又綠江南岸》、《獨釣寒江雪》、《孤帆遠影碧空盡》、《天地一沙鷗》、《卧看雲起時》、《星垂平野闊》、《野渡無人》、《月是故鄉明》。  李祥霆長期從事古琴教育事業,有中外弟子數百人。其琴著頗豐,包括:《 查阜西 先生的古琴演奏藝術》、《再論 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藝術》、《彈琴錄要》、《琴樂之境百字訣》、《唐代古琴演奏美學及音樂思想研究》等。他還拍攝了 《古琴教學》 VCD,有很大的影響。另外,李祥霆還創作了新琴曲《三峽船歌》、《風雪築路》。  八十六、成公亮

成公亮  成公亮(公元 1940 年 -- ),江蘇宜興人,現代廣陵派琴家。  成公亮公元 1960 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學的古琴專業, 1965 年畢業於該學院民族音樂理論作曲系,後為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副 教授。  成公亮曾學琴於梅庵派劉景韶,後師從廣陵派張子謙。其琴風寬緩深沉,跌宕纏綿,剛柔並濟,以廣陵為根本,以他派為輔助。他的古琴錄音專輯頗豐,包括:《廣陵琴韻(二):成公亮》、《秋籟》、《袍修羅蘭》、《是曲不知所從起 -- 成公亮打譜集》。  《廣陵琴韻(二):成公亮》收錄琴曲包括:《長門怨》、《歸去來辭》、《酒狂》、《龍朔操》、《平沙落雁》、《瀟湘水雲》、《憶故人》、《漁樵問答》、《醉漁唱晚》。  《秋籟》收錄琴曲包括:《遁世操》、《良宵引》、《流水》、《普安咒》、《文王操》、《瀟湘水雲》、《醉漁唱晚》。  《袍修羅蘭》是成公亮創作的古琴套曲,包括:《地》、《水》、《火》、《風》、《空》、《見》、《識》、《如來藏》。  《 是曲不知所從起 -- 成公亮打譜集》收錄琴曲包括:《文王操》、《遁世操》、《忘憂》、《鳳翔千仞》、《孤竹君》、《桃源春曉》、《明 君》、《龍朔操》、《洞庭秋思》、《歸去來辭》。  成公亮致力於琴學理論鑽研和打譜。他打譜的琴曲收錄在《是曲不知所從起 — 成公亮打譜集》中。他還有琴著多篇,如《古琴家張育瑾和山東諸城琴派》等。  八十七、謝導秀

謝導秀  謝導秀(公元 1940 年 -- ), 廣東梅縣人,現代嶺南派琴家。  謝導秀少年時即學二胡、揚琴、笛子等樂器,後考入廣州音樂專科學校(現星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琴專業,師從嶺南派名家楊新倫。畢業後一直從事古琴研究。他繼承了嶺南風格,並也有自己的特點;另外還通曉箏、二胡、簫、嗩吶、笛子、葫蘆絲等樂器。  謝導秀曾與楊新倫一起組建廣東古琴研究會,並任秘書長,楊新倫去世後任會長,並任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他還和楊新倫一起,將《古崗遺譜》整理成冊。  謝導秀琴風剛勁中帶有纏綿,富有廣東音樂特色。他的古琴專輯包括:《淳醇清亮古琴夢》、《碧澗流泉》。  《淳醇清亮古琴夢》收錄琴曲包括:《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鷗鷺忘機》、《神化引》、《碧澗流泉》、《雙鶴聽泉》、《漁樵問答》、《玉樹臨風》、《妝台秋思》、《烏夜啼》、《平湖秋月》、《懷古》、《春江花月夜》。  《碧澗流泉》收錄琴曲包括:《平沙落雁》、《烏夜啼》、《雙鶴聽泉》、《碧澗流泉》、《神化引》、《禪院鐘聲》、《懷古》、《玉樹臨風》、《高山流水》、《鷗鷺忘機》、《碧澗流泉》、《漁樵問答》、《平湖秋月》、《伯牙吊子期》、《泛滄浪》、《小胡笳》、《楚歌》。  八十八、王永昌

王永昌  王永昌(公元 1940 年 -- ), 江蘇南通人,現代梅庵派琴家、琵琶演奏家。  王永昌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副主編;曾學琴於徐立孫,繼承了梅庵派琴風,善長於《平沙落雁》、《長門怨》、《搗衣》、《搔首問天》等琴曲。  王永昌打譜的琴曲包括《高山》、《高山流水》、《關睢》、《列子御風》等;有琴著多篇,包括《論梅庵琴派》等。  八十九、龔一

龔 一  龔一(公元 1941 年 -- ),南京人,現代琴家。  龔一十三歲開始學琴,十五歲得到查阜西的好評,先後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海音樂學院,專修古琴,曾隨張正吟、夏一峰、劉少椿、王生香、趙雲青、張子謙、顧梅羹、沈草農、劉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學琴,廣泛學習了廣陵、金陵、泛川、諸城、梅庵等多個琴派的風格,熔各家於一爐,自成一家,形成了清和婉轉,中正秀麗的琴風。他強調在彈琴時,要「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以古琴與民樂團進行合奏,也是其特點。  龔一善長《瀟湘水雲》、《平沙落雁》、《醉漁唱晚》等琴曲,有非常豐富的古琴專輯流行於世,包括:《烏夜啼》、《瀟湘水雲》、《酒狂》、《廣陵絕響》、《雲水吟》、《琴簫引》、《龔一》。  《烏夜啼》收錄琴曲包括:《平沙落雁》、《古風操》、《陽關三疊》、《泛滄浪》、《秋塞吟》、《憶故人》、《大胡笳》、《關山月》。  《瀟湘水雲》收錄琴曲包括:《瀟湘水雲》、《醉漁唱晚》、《龍翔操》、《山居吟》、《神人暢》、《江流》、《山水情》。  《酒狂》收錄琴曲包括: 《 欸 乃》、《漢節操》、《酒狂》、《平沙落雁》、《漁歌》、《漁樵問答》、《醉漁唱晚》。  《廣陵絕響》收錄琴曲包括:《長門怨》、《大胡笳》、《廣陵散》、《酒狂》、《流水》、《山居吟》、《瀟湘水雲》、《陽關三疊》、《醉漁唱晚》。  《雲水吟》為琴簫合奏專輯,收錄琴曲包括:《寶鼎贊》、《赤壁懷古》、《大雄寶殿》、《峨嵋佛光》、《梵海雲僧》、《寒山僧蹤》、《九華蒼松》。  《琴簫引》亦為琴簫合奏專輯,收錄琴曲包括: 《 欸乃》、《春曉吟》、《泛滄浪》、《關山月》、《良宵引》、《平沙落雁》、《石上流泉》、《憶故人》、《漁樵問答》、《玉樓春曉》。  《龔一》收錄琴曲包括:《 漁歌》、《醉漁唱晚》、《平沙落雁》、《漢節操》、《漁樵問答》、《酒狂》、《 欸乃》、《神人暢》。  龔一歷任上海電影樂團古琴演員、上海樂團古琴演員、上海民族樂團團長、上海音樂學院客席古琴教師、中國琴會副會長、中國古琴學會執行會長。他除古琴演奏外,還致力於打譜和新曲創作。其打譜作品包括:《大胡笳》、《大雅》、《幽蘭》、《神人暢》、《山居吟》等二十餘首琴曲;並為《廣陵散》作出節本。他創作的新曲包括:《梅園吟》、《春風》等。  九十、榮鴻曾

榮鴻曾  榮鴻曾(公元 1941 年 -- ),香港人,現代琴家。  榮鴻曾歷任 香港大學群芳中國音 樂講座 教授、兼任美國匹茲堡大學音 樂教授、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哈佛大學音 樂學 博士,是香港的著名學者。  榮鴻曾之古琴,師承泛川琴家蔡德允。他認為 古琴音樂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光輝的價值,故對古琴的發展非常熱心,曾與劉楚華一起,將蔡德允《愔愔 室琴譜》手本編製成書。  古琴 CD 《古琴薈珍》中,收錄了其彈奏的《龍翔操》、《華胥引》二曲。
推薦閱讀:

排隊:第五個現代化?
現代詩寫作準則20條 金汝平
《老子》的現代科學意義
【警鐘長鳴】「梁祝」給現代人敲響了警鐘
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譯本與中國現當代文...

TAG:轉載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