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十二虎臣之老將黃蓋
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 黃蓋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迹而被後人廣為傳頌,小說《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不久武陵蠻夷反,攻打城邑,黃蓋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攔腰截擊,大破諸賊。春去夏來,寇亂盡平。後又平討長沙益陽縣山賊,加偏將軍。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有一子黃柄。
侍奉孫氏 本為南陽太守黃子廉後人,但家族分離,黃蓋祖父遷到零陵居住。後來鄉親都死去,黃蓋生活艱難,但仍有壯志,雖然貧窮,仍常負薪警戒自己,又自習讀書、學兵法。之後擔任郡吏,再被考察為孝廉,升任公府。 初平元年(190年),孫堅舉義兵,黃蓋跟隨了他。孫堅南向擊敗山中草寇,北往擊敗董卓,於是任命黃蓋為別部司馬。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戰死,黃蓋先後追隨孫策、孫權,披甲轉戰南北,冒死攻城略地。安撫山越 山越諸部族不願歸服孫吳,或者有賊寇作亂的縣份,總是用黃蓋為那裡的地方行政長官。石城縣的官吏,特別難以約束管理,黃蓋便任命兩個掾史,分別主管各部門。 他教導這兩個人說:「我這位縣令無什麼才能,只是憑武功得官,不是做文官而出名。如今賊寇未被平定,我常有軍旅任務,把一應公文處理事務全託付你們兩位,你們應當監督檢查各個部門,糾正揭發他們的錯誤。你們在本職範圍內,辦理或應承事情,若有矇騙奸欺行為,我不管怎樣也不加以鞭抽杖擊的處罰,你們只是各自儘力盡心,不要給他們帶壞了頭。」 開始兩個掾史畏懼黃蓋威嚴,日日盡恭職守,久而久之,這些吏員以為黃蓋不看文書,漸漸荒疏了公務。黃蓋也不滿他們的鬆懈懶散,不時有所省察,掌握到他們各有不守法的幾個事例,於是把縣內所有官吏請來,設宴酒肉招待,拿出違法亂紀的事例責問。兩名掾史無話可說,都叩頭請罪。黃蓋說:「以前已告誡過你們,最終不會以鞭、杖來懲罰你們,絕不是騙你們的。」於是殺死這兩個人。全縣官吏震驚恐悼栗。 後來他轉任春谷縣縣長、尋陽縣縣令。他前後任職過的九個縣,全都平安穩定。又升任丹楊都尉,抑豪強濟貧弱,使山越誠心歸附。
赤壁獻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黃蓋跟隨周瑜跟曹軍於赤壁作戰,兩軍對峙,黃蓋提出火攻戰術,並親往詐降,周瑜認為可行。 交戰之日,黃蓋準備了幾十艘蒙沖、鬥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牙旗,在船後繫上走舸。黃蓋先向曹操投書通報投降,使曹軍看見黃蓋船隻前來而毫無戒備。黃蓋遂令燃點柴草,同時發火,火乘風勢波及曹軍岸上的軍營。黃蓋在戰爭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墮下水中,被救起時,吳軍居然認不出是黃蓋,將他安置在廁床中。黃蓋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韓當,韓當發現他時,流著淚地解開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雖然如此,但仍大敗曹操,被受任武鋒中郎將。老當益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武陵發生蠻族叛亂,進攻城邑,黃蓋被調駐為太守,當時郡中只有五百人,黃蓋運用戰術,大開城門引蠻兵入城,入了一半時,立即發動攻擊,斬殺數百人,並收復所失的城邑,斬殺其領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時間,平定所有的亂事,當地的各部落的頭目對他以禮相待。 不久,長沙郡的益陽縣也受到山賊的侵犯,黃蓋再次平定,孫權便升他為偏將軍。最後病死於任內,國人都思念他,及至孫權登上帝位,追論他平生功績,賜予他的兒子黃柄爵位為關內侯。黃蓋姿貌威嚴,善於養眾,每次出戰,士卒們都爭先立功。而且為官決斷,事無留滯。
主要成就 黃蓋除了在赤壁之戰獻上火攻計策外,黃蓋追隨孫策平定江東,也立下汗馬功勞。等到孫策去世,黃蓋繼續在孫權手下效力,前後侍奉孫家三代,是江東元勛。家族成員父:黃安,字孚仁,黃香第五子黃瓚之長子。子:黃柄,孫權稱帝時,追論黃蓋之功,被賜關內侯。墓址 黃蓋墓位於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許鎮鎮(原黃墓鎮),墓圍十餘米,碑曰「丹陽都尉偏將軍黃蓋墓。」黃蓋墓重修於清康熙年間(1721年),文革慘遭劫難,亭子被毀,墓碑遺失,舊年逢清明冬至年節,有眾多村民前來祭掃。俗習有以桃枝作弓,絲線作弦掛於碑角,祈佑子孫神勇忠達。
後世遺迹黃蓋湖 黃蓋湖,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湘鄂交界的長江中游南岸,湖南省臨湘市的東北角,屬湘鄂兩省天然邊界,地處長江之濱,距湖北省赤壁市35公里,距「赤壁之戰」風景名勝區9.5公里。公元207年,赤壁之戰爆發,黃蓋為東吳水軍主將,在黃蓋湖操練水軍。赤壁之戰後,孫權論功行賞,以此湖賜黃蓋,並命名為黃蓋湖(原名太平湖)。 但在當地盛傳的是,孫權送給黃蓋的只是一塊地皮,並非湖泊,黃蓋家族在此地建有黃蓋府,但後來歷史上發生了大地震,洞庭湖水內傾,加之黃蓋府下陷,形成了一片湖泊,故世人稱之黃蓋湖。黃蓋鎮 黃蓋鎮位於湖南嶽陽臨湘市東北部,地處湘鄂邊界,是由北入湘第一鎮,扼湘北咽喉,守湖北門戶,是湖南省邊境重鎮之一。北枕長江黃金水道,與湖北省洪湖市隔江相望,東瀕湖南省第二大內陸湖—黃蓋湖,與湖北省赤壁市劃湖而治,南部、西部與江南鎮、乘風鄉為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文學形象 通俗小說《三國演義》中,黃蓋以鐵鞭為兵器。曹操軍來犯之際,黃蓋向周瑜提議火攻破敵,周瑜要他行苦肉計,黃蓋一口答應。黃蓋故意提出投降曹操,周瑜假意下令斬首,後改為杖打五十,打得皮開肉綻。黃蓋向曹操獻降書,曹操起初識破詐降,但有兩細作回報黃蓋遭刑的事,曹操才相信。但苦肉計並無正史記載,赤壁之戰時候黃蓋只是「建策火攻」而已。 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打黃蓋的故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赤壁之戰時,孫權命周瑜為大都督對抗曹操.為了讓使曹操上當,周瑜和黃蓋決定使用苦肉計.於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不遜.於是周瑜大怒,下令將黃蓋斬首,眾將苦苦求情,周瑜便將黃蓋處於杖刑,將黃蓋打得卧床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周瑜的蔡中蔡和看的.於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蔡中蔡和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就相信了黃蓋,之後赤壁之戰爆發,詐降的黃蓋開船來投降曹操,不料曹操中計,曹操的船團被黃蓋的火船擊中而著火,加上龐統的連環計和諸葛亮招來的東風,曹操軍潰不成軍,經過周瑜的奇襲後幾乎全軍覆沒,甚至到了差點要被關羽所殺的地步.之後曹操怕周瑜,一直不敢南下. 其中在打黃蓋時有一個很小的插曲:周瑜要將黃蓋斬首時,魯肅替黃蓋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觀看的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諸葛亮一點要求情的意思都沒有.等到黃蓋被打五十大板之後,魯肅去營中找諸葛亮質問:"黃蓋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貴客,為什麼見死不救?"諸葛亮聽完臉色一變:"子敬(魯肅的字)欺負我啊!"魯肅就疑惑了:"我一直對待你都不錯,哪來欺負你?"諸葛亮大笑著說:這是周瑜和黃蓋在用苦肉計,利用假情報讓蔡中蔡和傳消息,我怎麼可以隨便說出?"魯肅顯得有點不相信,諸葛亮又說:"這事千萬別告訴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煩了,你只說我也埋怨他就行了."魯肅便答應了.回到周瑜營中,周瑜問魯肅;"諸葛亮對此事有何看法?"魯肅便按照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說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聽完非常高興:"這次瞞過他了."魯肅問怎麼回事,周瑜回答:"這是我和黃蓋為了麻痹曹操使的詐降計,看來諸葛亮完全不知道,這人未必是我對手."魯肅聽完大吃一驚,心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可見苦肉計瞞得過曹操,瞞不過諸葛亮.要是曹操像諸葛亮一樣謹慎,那麼黃蓋那五十杖不單白打,赤壁之戰的歷史也要改寫了 周瑜打黃蓋後來演變成一條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用以比喻兩方面都願意的事情。
還原真實的赤壁之戰:周瑜打黃蓋是子虛烏有? 導讀:以五萬抵抗七萬兵力,人們普遍認為赤壁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屬實,但雙方兵力對比並不十分懸殊。 赤壁之戰,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說八十萬,那是虛數。古今史學界無一認同此數。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後勤也無法保障。 至於荊州兵,總數或許可達七八萬,但長沙、桂陽、零陵、武陵等南四郡僅僅被撫定,曹軍從來沒到過那裡,所能動用的就是集結在襄陽等地的二萬餘人。 隨後,曹操又留徐晃駐紮樊城,令曹仁鎮守江陵。如此算來,東征進抵赤壁的曹軍總兵力約七萬人。 對於孫權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國志》的明確記載,是孫權給了周瑜三萬人馬參戰,而對於劉備方面,則多數以諸葛亮自己說劉備一萬加劉琦一萬合計兩萬為準。大致上均認為是孫劉聯軍五萬人參戰。 以五萬抵抗七萬兵力,人們普遍認為赤壁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屬實,但雙方兵力對比並不十分懸殊。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但「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 這只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他並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周瑜打黃蓋」子虛烏有 三國歷史上並沒有黃蓋使用苦肉計,但詐降確有其事。黃蓋為保證無武裝的火船不被截擊而能夠順利地接近曹軍水寨,便向曹操投書詐降。 曹操很輕易地相信了黃蓋的投降,是因為曹操認為,黃蓋曾經做過孫堅的部下,資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不甘。 此外,周瑜的同郡蔣干被曹操派去說服周瑜也確有其事,但並非在赤壁之戰中。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把它記在赤壁之戰後,並且只有蔣干勸降,沒有中周瑜的反間計。而蔡瑁、張允也沒有被捲入其中,他們甚至壓根就不是曹操的水軍都督。
揭秘:赤壁之戰時期黃蓋來投降曹操為什麼害怕? 曹操急切的想打贏這一仗,老實說他真的耗不起。士兵們一個個東倒西歪,嘔吐連連。船板上狼藉一片,醫生抓的藥房也沒有什麼效果。如果黃蓋真的裡應外合,倒是一條好辦法。 曹操和手下眾人忙著去慰問軍營里的士兵,此時荀攸過來伏在曹操身邊耳語:明公,今天是冬至,一定要提防東吳的船隻過江。這是為何?丞相,冬至陽氣升,定有東南風。連刮三日休,伴著雨和晴。哦,曹操猛醒,喝令左右,速傳將令,沒有我的意思,任何江東船隻不得靠近。東南風漸起,曹操等人望著西北方向的旗幟。 正在這時,有人大喊道:啟稟丞相,江東黃蓋帶十隻大船前來投降!岸上曹軍也眉飛色舞,黃蓋來降了,江東玩完了。曹操一身冷汗,此刻他什麼都明白了,於是下令:不得讓黃蓋軍靠岸,不得讓黃蓋軍靠近!命令大將許褚、張遼、蔡瑁、張允等,火速調動三軍,準備迎戰。不過那些船隻不是你不讓別人靠近,別人就不靠近的。尤其是黃蓋,此刻催動大船,猶如一條水蛇,順風行駛,在大江里蜿蜒遊動,一晃就來到了身邊。其他船隻也越來越近,如影隨形。 黃蓋在催動船隻的當兒,整理了用油布包裹著的硫磺和用油浸泡的柴草,軍士正在用繩子固定船的舵桿。船上站著無數草人,不過穿戴的都是東吳的鎧甲。東吳的軍士紛紛把船隻燒著,然後匆匆跳入旁邊的小船。有人去看小船上的纜繩,無疑剛才是大船牽引著他們前行。船隻說話之間就來到面前,早見火光衝天,程昱大呼道:上當了,其中有詐! 蔡瑁在棚樓上高喊:敵人用火攻,快打開鐵鎖,否則,我軍會全軍覆沒。可惜已經晚了,東吳的船隻裝滿了引火的物資,衝進了曹營。曹營船隻連著船隻,彼此膠著在一起,誰想跑都跑不動。江中黃蓋率領士兵衝殺過來,喊殺聲大起,南岸,周瑜程普等人早已準備停當,頓時,數千戰艦揚帆,以排山倒海之勢而來。 黃蓋的十幾隻大船猶似十幾條火龍,封住曹操的進路和退路。火借風勢,風借火威,剎那間,曹軍水寨,也成了一片火海。曹軍倉皇迎戰,有的索性跳入水中,本來就身體極度虛弱,嘔吐不止,此時中箭者、遭火燒者極多,死屍也紛紛落在甲板上,跌在水中。火,熊熊的火光在東南風的推動下,扭動著身子,更猛更強烈。曹操眼望著亂局,痛心疾首,不過他忽然下令;把自己的船隻引燃! 眾人不解。曹操說:速引火燒船隻!不得給江東周郎,違令者斬!說話之間,曹操大將早已和周瑜等人交起手來,無奈火光衝天,眾人無心戀戰,抱著曹操,向華容道逃竄,曹操命令張遼為先鋒,夏侯惇、曹洪斷後,此時大雨滂沱,曹操和眾人在山間羊腸小道上前行。
黃蓋怎麼死的?孫吳名將黃蓋結局是什麼 根據史書《三國志》記載,黃蓋是病死的。 赤壁大戰後不久,黃蓋被拜為武鋒中郎將。後來,長沙郡益陽遭山賊攻打,孫權加封他為偏將軍,前去討伐。就在這次出征中,黃蓋病死。 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黃蓋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迹而被後人廣為傳頌,小說《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不久武陵蠻夷反,攻打城邑,黃蓋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攔腰截擊,大破諸賊。春去夏來,寇亂盡平。後又平討長沙益陽縣山賊,加偏將軍。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有一子黃柄。 史料記載: 蓋姿貌嚴毅,善於養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蓋為流矢所中,時寒墮水,為吳軍人所得,不 知其蓋也,置廁②床中。蓋自強以一聲呼韓當,當聞之 ,曰:「此公覆聲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鋒中郎將。武陵蠻 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余皆奔走,盡歸邑落。誅討魁帥,附從者赦之。自春訖 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加偏將軍,病卒於官。
三國名將黃蓋墓葬之謎 黃蓋墓位於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許鎮鎮(原黃墓鎮),墓圍十餘米,碑曰「丹陽都尉偏將軍黃蓋墓。」黃蓋墓重修於清康熙年間(1721年),文革慘遭劫難,亭子被毀,墓碑遺失,舊年逢清明冬至年節,有眾多村民前來祭掃。俗習有以桃枝作弓,絲線作弦掛於碑角,祈佑子孫神勇忠達。 黃蓋墓具體位置不可考,一說位於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黃墓鎮老街東200米之王家屯村,一說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麻丘鎮。 南陵古稱春谷,周瑜、周泰、黃蓋曾先後任春谷長。據民國《南陵縣誌·卷七輿地》記載:「丹陽都尉、偏將軍黃蓋墓:在下北鄉黃墓渡東,邑人歲祀黃將軍於此。康熙辛丑,知縣宋廷佐修其兆域,為文立石以表之。相傳其子孫今更王姓。」是說在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宋庭佐在南陵知縣任上,曾重修黃蓋墓,並於墓前立碑撰《黃將軍墓碑記》:「南陵之有黃墓,舊傳吳偏將軍黃蓋公覆葬地,在北郊三十里外,與繁壤接而介大河,有渡,即名黃墓。兩邑志皆同……」這說明黃蓋墓之說早而有之。 在舊《南昌縣誌》上也查看到相關記載:「呂蒙墓位於廣安村孫姓村左的呂蒙崗(亦稱呂墓崗),此墓已廢。……黃蓋墓位於呂蒙墓西約2.5公里,該地俗稱『黃蓋嘴』。」
黃蓋墓遺址坑洞形成的積水潭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曹操在關羽被斬之後,認為孫權立了大功,就把孫權封為了南昌侯。而此時,呂蒙尚未得到封獎,便已病故。孫權既為南昌侯,領地便是今天的南昌,因此將呂蒙安葬在南昌是極有可能的。而南昌縣呂墓崗的存在恰好應證了這一點。而史書上並無呂蒙墓的記載,黃蓋墓有說在安徽蕪湖一說的。在自己的領地厚葬自己的下屬,體現了孫權的仁愛和明智。 那為何有呂墓崗和黃蓋嘴的地名在南昌出現,而無與周瑜有關的地名在南昌出現呢?只能說是周瑜名聲更大,而保密得更好,這是其一。另一將呂蒙、黃蓋墓定在南昌,既有護衛周瑜的意思,又有蒙蔽大家,使大家不知周瑜墓在南昌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正因為周瑜墓在南昌,孫權才有請封南昌侯的意思,以便時時想起,時時懷念。 將周瑜秘葬於南昌瑤湖附近,小喬未與之合葬便不難解釋了。這可能是孫權的意圖,也是孫權對父輩級的周瑜的景仰。
推薦閱讀:
TAG:黃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