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演講的節選 ——幸福不是金錢
幸福不是金錢
胡高清
一位和我關係非常鐵的大學同學昨天QQ上對我傾訴,她覺得現在越活越覺得人生沒有方向。其實,在我們看來,她是最應該活得幸福自在的,平常的時候,我們對她都是羨慕嫉妒恨。因為她有才華,有事業,有漂亮聰明的孩子,尤其是,她有一個愛她疼她還非常有錢的愛人。我不知道如何去勸解她,因為關於心靈的問題最後都得靠自己的心靈去解決,他人其實都無能為力。想起前不久到一個地方講座,談到什麼是幸福的話題,我說了很多話,其中有一些內容與我的這位朋友有些關係,發在這裡,希望她能看到——
……………………
首先,我認為,幸福不是金錢(物質財富)。
三毛:社會上話題最多的總是錢,錢、錢、又是錢。
一般情況下,一群人聚在一起,無論從什麼話題開始談起,最後都會談到錢。就像河流無論從哪個方向流,最後都會流向大海一樣。可見金錢對人的重要性。
所以,我說,幸福不是金錢,這是很多人要反對的,即使有些人口裡也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內心深處卻並不是真的這樣想,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錢越多越好,金錢至上。當然,金錢肯定是萬分重要的。有錢總比沒錢好,貧賤夫妻百事哀嘛。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金錢和幸福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當一個人窮得已經五天沒吃飯,你和他討論什麼是幸福,那是沒有意義的,是很不人道的。但是,隨著溫飽的滿足,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就脫離了金錢增加的軌道。也就是說,金錢成倍地增加了,相應的幸福感,卻並不見得會成倍增加的。
比如,李嘉誠比你有錢大致50萬倍,他比你更加幸福嗎?或許吧。有沒有比你幸福50萬倍呢?我的回答是——一定沒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幸福一兩倍,甚至有可能還不如你幸福呢。金錢是可以給人帶來幸福的,但是,當物質生活已經滿足之後,所帶來的幸福感就很有限了,幸福感並不僅僅是靠物質的無限堆積而獲取的。
我的許多當老闆的朋友都不怎麼快樂,真的,他們大多都很憔悴,很辛苦,他們測算啊、投資啊、賺錢啊、賠錢啊、成功啊、失敗啊、借貸啊、還款啊、催款啊,甚至躲債啊……一輪又一輪,一年又一年,難有寧日。我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賺錢賺到幾輩子都花不完了,卻常常陷入一種困惑——對金錢的困惑,對幸福的困惑,對人生的困惑。就像一個賭徒,賭贏了以後該怎麼做比賭輸了以後該怎麼做更傷腦筋。
朋友們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更多的時候,富人比窮人更需要錢。窮人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錢。而富人未必需要,卻時時刻刻惦記著錢。所以,窮人只是偶爾被錢所困,而富人是常常被錢所困。
我的一位同學,後來呢,下海了,現在很有錢,是一家企業的老闆,他閱歷很豐富,也十分健談。今年國慶節我回老家,正好他也從外地回來,我就邀請他去一家茶樓敘舊哈,他來了之後,我們當然又是擁抱又是拍肩膀,高興得不得了。十幾年不見了,真的很高興。但是,他到了之後,就沒有時間坐下來。他不停地接電話,他有兩部手機,我第一次看到一個人居然可以同時用兩部手機跟人講話,這邊說——喂喂,你趕快把錢打過去,對,兩百萬——這邊說,你不用理他,他媽的我給他這麼多錢他還要怎麼地?——什麼?就打在建行的那個賬號上——好了好了,我今天很忙,在和一個朋友喝茶呢,什麼朋友?老胡!他剛從大連回來。好好,就這樣了,哈。這邊手機剛掛掉,那邊手機馬上又響了,他就像上滿發條的鬧鐘一樣不停的叫囂,我說,你把手機關掉行不行?要不然,我們沒法講話。他說,不行,萬一有人找我有急事怎麼辦?我說,十分鐘十分鐘,十分鐘之內你不與這個世界發生聯繫,我估計地球還得轉。他看我的面子,真的把手機關掉了。
我問:現在生活得很好吧?他說,好什麼!目前正面臨「生存危機」,我問:「不會吧,你一不愁吃二不愁穿三不愁住四不愁沒錢花五不愁出國考察……」「我真的很難活啊,的的確確處在生存危機的薄冰邊緣,你別看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其實我活得很累很痛苦啊!雖然我白天在公司耍大牌,耀武揚威很張狂,好像不可一世唯我獨尊天王老子第一……哎,我說了你也不會理解,還以為我在裝。
生活中,常用「財大氣粗」來形容某些有錢人頤指氣使,仗勢欺人。但是我們可不可以作另外一個解釋呢:所謂「氣粗」,也就是「喘粗氣」,累的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得失本一體,財多了,各種煩心事、操心事也接踵而來。財大固然有財大的福,財大也有財大的累啊!還有個成語叫「日積月累」,我經常把這個成語讀成「日積月累」,第四聲,也就是勞累的累。每天都很辛苦,日積就會月累。
後來,我關切地勸他休息一下,讓自己的腳步放慢一點。他卻說:「我本來出道就晚,再不拚命,還有幾年奔頭?」我問他:「你現在最大的渴望是什麼?」他說:「我現在最大的渴望就是回到家裡和老婆孩子一起就著鹹菜喝一碗粥。」哎呀,大家想一想,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就著鹹菜喝一碗粥,不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嗎?對於這個大老闆竟然成了一種奢華,是不是很奇怪?但是事實就是這樣,因為他整天在外應酬,幾乎沒有時間回家和家人吃飯,幾乎沒有時間和兒子說話,學校的家長會自己從來沒有參加過。他說:「我真的不想幹了,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我已經賣給了這家工廠。」我知道,現在的錢對他來說,僅僅是一個數字了,多一點少一點其實都無所謂了,但是,他們還是在拚命地掙錢,有的直到把身體拖垮了才被迫停下來。我真的覺得他很可憐,這樣的生活,沒有幸福可言。也許,他們在追求某種成功,某種成就感,年輕的時候拚命用身體去掙錢,到老了再用錢去維護已經垮掉的身體。在我看來,真的不值得呀!朋友們想一想,你們周圍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看起來風光無限,其實,活得特別累特別辛苦,本來,最初,他們賺錢的本意是想獲得幸福的,但是後來,離幸福越來越遠了。甚至,到最後,自己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生活,他也很迷茫了。就像我這個同學,現在錢是有了,但是,和愛人離婚後,孩子也沒有和他在一起,不管他有多少錢,孩子就是不喜歡他。他一直也沒有結婚,生活得有點混亂。
生活中充滿著矛盾,人努力掙錢是為了生活的自由,但結果是錢掙得越多,人反而越來越不自由。就像那首流行歌所唱的:「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當我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當我有錢的時候沒有時間。而當我有錢又有時間的時候,身體又不行了,結果桂林沒有去成。」這就很像是黎巴嫩著名的詩人紀伯倫說的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出發。這句話真的很深刻呀!
再比如,美國的物質生活是越來越好的吧,但是在美國,抑鬱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發病年齡也從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最近一項調查也表明,將近45%的美國大學生因抑鬱症而影響到了正常的社會生活。而很多國家也與美國情況相似。60年代英國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到2005年只剩下了36%了,而在這段時間裡,英國國民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異常迅猛,而與此同時,兒童和成年人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中國衛生部的報告稱:「我們國家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衛生狀況的確令人擔憂。」現在中國有自殺傾向的人年齡越來越小。今年10月24日下午放學後,安徽省阜南縣第二小學六年級6班兩個女生在教室里當著另外兩個女生的面喝下了半瓶敵敵畏。倆孩子被送進醫院搶救,所幸脫離危險。喝葯前,倆孩子在黑板上寫下了「遺言」。一個孩子寫道:「如果我死了,就怪數學老師,請警察叔叔將她抓走。」另一個孩子寫道:「我好累,她們都不理解我,不想活了。」據說目睹她們喝葯的另外兩個孩子也有喝葯的打算,只因為看見她們痛苦,才選擇了去向老師報告。不敢設想:如果四個孩子都喝了葯,一樁人間大悲劇恐怕就必不可免了。這些孩子的家庭大多也不缺錢,甚至家裡很有錢。
大家應該知道,那些患抑鬱症的人,大多數是既有知識又有錢的人。無知識的窮人很少得什麼抑鬱症的。你看那什麼央視《實話實說》欄目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啊,還有用一根絲襪結束了自己生命的台灣作家三毛啊,還有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24樓跳下來的亞洲演藝界頂級巨星張國榮啊,都是不缺錢的,但是都曾經有過抑鬱症,而且有的最後選擇了自殺。
有些人婚姻關係亮起了紅燈,他們說,我們無比懷念以前沒錢的日子,那時候,我倆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兩個人一起打拚,樂在其中。現在呢,房子有了,錢有了,可是話沒了。兩個人的心越離越遠了。這是怎麼回事啊?是哪裡出了問題啊?
所以,人啊,最先是生存問題,那是吃不飽「餓」的,一旦吃飽了,精神問題就來了,也許,那是「吃飽了撐的」啊。
三毛說過:「世上的喜劇不需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台灣作家林清玄寫過一篇文章——
生死之間林清玄
在上海旅行的時候,朋友帶我到外灘欣賞黃浦江江岸的美景,外灘很美,燈火輝煌,處處閃著色澤,可惜人實在是太多了,上海的本地人已經擠了,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看著美麗的黃浦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事。朋友告訴我「你別看黃浦江景色這麼美,每年因為活不下去跳江的人平均有五百多呀」,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每天都有人因不堪痛苦而跳江自殺。跳江的人有五百多還不算那些自殺未遂的,更不算那些除了跳江之外,用各種各樣方式自殺的人。上海,是中國最有錢的城市,也是最有朝氣和未來的城市,有人一天賺的錢勝過其他地方的人一整年的辛勞,陝北,西北的人應該更是痛苦的吧?後來我因為在陝北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學,建校之前特意去黃土高原探查。從北京飛到西安,再從西安飛延安,接著由延安坐兩個多小時的車到延川,換成越野車,又從延川坐兩個多小時到山頂上的劉家山村,我捐建小學的地方,這一興學之旅竟足足走了兩天。與上海相比恍如夢境,當地的人住在窯洞里,交通靠的是驢車,在蜿蜒的山路上,拉一桶水就要耗上半天。沒水,沒電,甚至沒有家當。早上一個窩窩頭,中午一根玉米棒,晚上一碗面,日子就這樣過著。每一戶的年平均收入是150元人民幣。如果說上海是最富的地方,陝北和大西北可以並列為最窮的地方,上海人那麼容易自殺,陝北人生活艱苦百倍,應該更容易自殺吧!我終於鼓起勇氣問了劉家村的村長,「生活這麼苦,有沒有人自殺?」村長瞪大眼睛看著我「沒有的事!恐怕從秦朝到現在也沒有吧!」秦朝到現在!多麼漫長的時間!聽說這山坳的人家原來是為避秦而來的人吶!我問:「生活這麼苦,大家都能挺著,沒有人想過自殺嗎?」村長說「拼著活下去都沒時間了,哪有力氣尋死呀!」理論上,上海人會比陝北人幸福,陝北人會比上海人痛苦,事實不然,因為有耐苦的韌性與意志,陝北人對苦反而有一種泰然,有一種超脫。
這是林清玄的文章。
所以,錢本來是個好東西,但是,錢太多了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可以肯定的是,錢太少,不會幸福,因為他連肚子也吃不飽,談不到幸福;錢太多,也不見得幸福,因為他操的心太多。這道理其實也簡單,就好像人的眼睛之所以看不見,有兩個原因,或者是因為光線太暗,或是因為光線太亮。光線太暗或者太亮都會讓人失明。光線太暗的時候,雖然看不太清,還可以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努力去看,如果光線太亮,人的眼睛連睜都睜不開,而且還特別難受。所以,錢太多的時候,操心事也就多,其中包括為掙到手中的這些錢而操的心,包括為這些錢如何增值啊、如何保值操的心,包括為怎樣花這些錢操的心,更包括為怎麼解決因這些錢而引起的方方面面的紛擾操的心。俗話說得好:窮在鬧市無人理,富在深山有人顧,很多富豪能使虛偽的、心懷鬼胎的所謂「朋友」蜂擁而至,也會使一些歹徒心生邪念,你要擔心你的孩子你的妻子你的父母是不是隨時被人綁架哈。由此而來的,何止是操心,還有擔心、煩心、鬧心、傷心……所以漢字中的憂患的「患」字,上為「串」,下為「心」,一串要操的心,最後帶來禍患。中國還有個成語叫「患得患失」,一般來說,窮人總是「患得」,總是擔心得不到,富人總是「患失」,總是擔心失去,其實,不管是患得還是患失,都是不健康的,是一種病,所以,這個「患」字,總是和疾病的「疾」和「病」相搭配,叫「疾患」或者「病患」。
還有一種現象,我們很多人都喜歡買彩票哈,誰都希望中那個大獎,夢想一夜之間天上砸下來數不清的錢。但是,大家不知道,據可靠的數據,世界上絕大多數中大獎的人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相反,很多人變得無聊,空虛,墮落。酗酒啊,吸毒啊,嫖娼啊,因為他們的肩膀一下子扛不起這麼多金錢。國外的心理學家對這個問題也感興趣,他們想知道那種中大獎之後的幸福感能維持多久?研究的結果是,一個半月之後,這些人就回到了中獎之前的感受。
有時候我們衡量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很強大,不是看他有多少錢,而是看他怎麼管理錢,怎麼花錢。這就像榮譽,比如一個剛剛大學畢業一年的青年老師,如果你突然給他一個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這也許不是獎勵他,相反,有時候這個榮譽會把他壓垮,你會害了他。
所以,中國有個文物專家叫馬未都,他把他所有的文物都捐獻給國家博物館,人家問他為什麼要捐?他回答是——我走投無路啊!試想,如果他把這些文物都遺傳給自己的孩子,會有一個什麼結果呢?我們用腳趾頭想一想也可以知道,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因為孩子一下子繼承這麼多的遺產,他就不用再去奮鬥了吧,因為這些財富十輩子也用不完哪,如果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不需要任何奮鬥過程就吃吃喝喝過一輩子,這個人的一生會有意義嗎?柏拉圖說:「對一個小孩最殘酷的待遇,就是讓他心想事成。」多麼深刻的哲理啊!再說,這麼多的文物放在家裡,每一分鐘都有可能帶來殺身之禍啊,一個人的一生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這樣的人生會是幸福的嗎?
所以,那些最有錢的人,如果真的為下一代著想,一定不會把錢都留給自己的孩子的,像比爾蓋茨、巴菲特這些人,他們把他們的財富幾乎全部捐給了社會,當然,他們的行為,也包含了他們希望用財富來回報社會服務社會的濟世情懷,包含了他們對弱勢群體的悲憫情懷,但是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不能夠忽視的,就是他們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正因為愛自己的孩子,他們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正常的有積極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通過自己的財富去毀掉自己孩子的幸福。
其實,我認為,如果父母真正愛孩子,不一定要為孩子留下很多的遺產,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著自己的孩子。像我前面提到的那個同學,為了掙錢,平常基本上看不到孩子,因為他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了,已經是很晚了,孩子已經睡覺了。這是真的愛孩子嗎?這樣的家長絕對不是真正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真正愛的是自己,他們看重的是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他們看重的是自己的所謂成功。我覺得,愛是一種行為藝術,就像「婚姻」兩個字,它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對於你的妻子,你不見得要不停地說「我愛你我愛你」,但是你可以通過一件件具體的事情讓妻子感受到你很愛她哈。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它不是你說「我愛自己的孩子」就完成了的,也不是像這些成功人士所說的「我拚命掙錢就是為了孩子的未來」。我覺得,愛孩子,就是在孩子想見到你的時候你就坐在他的對面,孩子想和你說話的時候你在認真地聆聽;愛孩子,就是在孩子睡覺的時候你輕輕地為孩子蓋上一張毯子,就是在接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和孩子說說笑笑並在路邊為孩子買了一袋糖炒栗子;愛孩子,就是為孩子去參加了一次家長會並且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什麼業餘愛好,就是在星期天的時候陪孩子去電影院看了一場孩子喜歡的電影。說到底,愛孩子,就是每天都可以進入孩子的生活,為孩子做一些具體的事情,關注他並且和孩子一起成長。可是,通常的情況是,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正在與客戶觥籌交錯,正在和客戶洗桑拿,正在於商界的朋友打麻將,當然,你可以說你這樣做是為了孩子,你說你為孩子準備了數不清的財富,但是,那不是真正的愛。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接受了父母財富的孩子,並不感激自己的父母,相反,他們和父母非常疏遠,有時候,他們甚至恨自己的父母。
平時,我們習慣用「小富即安」來形容人的不求上進。如今看來,它應該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不富不安,太富也不安,小富才安。安了才會有幸福,就是平安是福。我們再看「安寧」兩個字,「安」字下面是女人,「寧」字下面是「男丁」的「丁」,即男人,它表示,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在家裡面才會有真正的安寧啊。如果一個家裡有一個不著家的男人或者有一個不回家的女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幸福可言的,哪怕他們在事業上非常成功。
有一項全球性的調查表明,從脫貧到躍上中產階級,人們有很多幸福,就是說,中產階級容易獲得幸福,而從百萬富翁到千萬富翁,幸福感就大大減少。在美國,年收入5萬美元的比年收入1萬美元的幸福,而年收入500萬美元的並不比10萬美元的幸福。也就是說,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之後,幸福感與收入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關係了。比如我哈,我不知道在中國,是不是也算中產階級呢,從經濟的角度看,我已經覺得很幸福了,如果聽說明天又要加工資了,我不想說假話,我會很高興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不喜歡金錢的,有錢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我和一些人不一樣的地方是,如果不加工資,我也不會有太多的憂慮。我知道,我現在的幸福感,並不會來自一年多兩萬塊錢或者少兩萬塊錢,因為,多兩萬或者少兩萬並不會使我的生活發生什麼本質的變化。我也不認為金錢是我生活當中最重要的東西,我知道有很多東西都比金錢重要。比如健康啊,親情啊,友情啊等等。
再比如,女人一般都喜歡逛商場,而且樂此不疲,我們設想一下,有一個女人,是某公司的白領,年薪十萬,還有一個女人,也不是潑婦哈,而是富婆,資產十個億,你覺得她們倆哪一個逛商場的時候感覺更有滋有味呢?可以肯定地說,是那個女白領而不是富婆。因為當一個人她手上的錢可以毫不猶豫地買來商場裡面的任何一樣商品,她可以把這個商場也買下來,甚至把這一條街都買下來,她肯定覺得逛商場沒有任何樂趣的。逛商場也許就在那選擇呀、掂量呀、徘徊呀、等待呀之中的,比如,有一條裙子特別好看,式樣好,質地好,也很有品味,女人特別喜歡,但是太貴了,她都知道自己最後不會買,但是這個女人也許還是要去比一比呀,試一試呀,也許她走的時候還一步三回頭呀,她也許心裡在想,等我攢夠了錢我一定要來買啊,有人也許認為她很痛苦吧,其實,這就是生活的滋味呀。一個人對遠方有期待,是很幸福的。那個富婆就沒有這種期待了,那麼多的錢斬斷了她對遠方的期待,她沒有那麼細膩的心情了。
正如對於知識,如果一個人說他什麼都知道了,那麼他已經是死人了;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知道得不多,但一直在發現與了解,他不急於尋找終點,也不想達到什麼或變成什麼,只問攀登不問高。這種人才是活生生的,這樣的人生才可能是幸福的有意義的。
其實,我還想告訴大家,在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啊,與金錢幾乎沒有什麼關係。金錢能辦到的事情都是小事情。
李白說:「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蘇東坡《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其實,陽光,是免費的。芸芸眾生,沒有誰能夠離開陽光活下去;然而,從小到大,可曾有誰為自己享受過的陽光支付過一分錢?
空氣,是免費的。一個人只要活著,就需要源源不斷的空氣。可從古到今,又有誰為這須臾不可缺少的東西埋單?無論販夫走卒還是明星政要,他們一樣自由地呼吸著充盈天地間的空氣。
親情,是免費的。每一個嬰兒來到世上,都受到了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那是一份深入血脈不求回報的疼愛。可從沒有哪一個父母會對孩子說:「你給我錢我才疼你。」父母的這份愛,不因孩子的成年而貶值,更不因父母的衰老而削弱;只要父母還活著,這份愛就始終如一。
友情,是免費的。寂寞時默默陪伴你的那個人,摔倒時向你伸出手臂的那個人,傷心時將你攬在懷裡的那個人,可曾將他(她)的付出摺合成現金,然後要你還錢?
愛情,是免費的。那份不由自主的傾慕,那份無法遏制的思念,那份風雨同舟的深情,那份相濡以沫的摯愛,正是生命最深切的慰藉與最堅實的依靠。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更是金錢買不來的。
目標,是免費的。無論是錦衣玉食的王子,還是衣不蔽體的流浪兒,只要願意,就能為自己的人生確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既可以偉大也可以平凡,既可以輝煌也可以樸素,只要你願意,你就能擁有。
還有信念,還有希望,還有意志,還有夢想……所有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得到。還有春風,還有細雨,還有皎潔的月華,還有燦爛的星輝……世間多少滋潤心靈的美好風物,都是免費的啊……
再不要對著蒼天唉聲嘆氣;蒼天是公正的,更是慷慨的;蒼天早已把最珍貴的一切,免費地饋贈給了每一個人。
這些,都與金錢無關啊!
雖然道理是這樣,但是人們還是無限崇拜金錢的,很少有人能夠在金錢面前停下自己的腳步。為什麼呢?我下面講一個「狄德羅效應」。
狄德羅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編撰了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書》,還在文學、藝術、哲學等諸多領域建樹卓越。
一次,朋友送了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酒紅色睡袍,他非常喜歡。可是當他穿著華貴的睡袍時卻總覺得家裡哪裡都破舊不堪。為了與睡袍配套,他更換了地毯、傢具等等物品,終於家中的物品都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是這位大哲學家仍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更換了那麼多他原本無意更換的東西。他把這種感覺寫成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200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讀到了這篇文章,非常感慨,她詳盡的分析了這種新睡袍導致新書房、新領帶導致新西裝的攀升消費模式,在1998年出版的《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即「狄德羅效應」。她認為,人們在不斷追求「相配」的過程中,消費慾望不斷被刺激,從而消費水平不斷向上提升。實際上,這種「狄德羅效應」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決不是什麼新鮮事。《韓非子》里就講了「紂為象箸」的故事:商王紂叫人做了一雙象牙筷子。他的叔父、首輔丞相箕子知道了,十分擔心,因為他知道,象牙筷子肯定不會和土製的器皿一起使用,而是犀牛角和玉做的杯碗,象牙筷和玉杯碗也不可能會用來盛普通的食物,而必然是珍饈美味。既然吃的是珍饈美味,就不會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而是綾羅綢緞的衣服,高大堂皇的宮殿。箕子「畏其卒,故怖其始。」——果然,紂不斷放縱自己的慾望,給國家增添極大的花費,弄到最後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五年後,商紂就像箕子預見的那樣亡國了。所以,狄德羅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越得到越不滿足」,也就是說人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理很平衡,生活很穩定,而一旦得到某種東西了,反而開始不滿足,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多。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送給你幾萬元一件的西服,你是不是馬上覺得自己的內衣和褲子不匹配?是不是覺得鞋也太低檔了?所以,我們很容易可以看到很多越有錢越覺得沒錢的有錢人啊!
講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一個鄉下小夥子應聘到城裡「世界最大」的「應有盡有」百貨公司當銷售員。第一天快下班時,老闆問他:「你今天做了幾單買賣?」「一單。」年輕人回答。「只有一單?」老闆很吃驚,「我們這兒的售貨員每天得完成20到30單生意呢!你賣了幾塊錢﹖」「30萬美元。」「啊?你是怎麼做到的?」年輕人回答:「一個男士進來買東西,我先賣給他一個小號的魚鉤,然後是中號的魚鉤,最後是大號的魚鉤。接著,我賣給他小號的漁線,中號的漁線,最後是大號的漁線。我問他上哪兒釣魚,他說海邊。我建議他買條船,所以我帶他到賣船的專櫃,賣給他長20英尺有兩個發動機的縱帆船。可後來他說他的大眾牌汽車可能拖不動這麼大的船。我就帶他去汽車銷售區,賣給他一輛豐田新款豪華型"巡洋艦』。」老闆問:「一個顧客僅僅來買個魚鉤,你就能賣給他這麼多東西?」鄉下來的年輕售貨員回答道,「其實他是來給他妻子買衛生巾的。我就對他說,"你這個周末算是毀了,幹嘛不去釣魚呢?』」
暫且不去論這個小夥子是個多麼具有潛質的銷售天才,不過那位男士卻將「狄德羅效應」演繹到了極致,無非是一個關於釣魚的建議,他卻相繼購買了魚鉤、魚線乃至帆船和汽車。因為魚鉤而想要魚線,因為魚線而購買帆船,最後竟然買下了豪華汽車。在這場連環交易中,小夥子的推銷才能自然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越得到越不滿足便是人的本性,與其說是小夥子為這個男人製造了層級遞增的慾望,還不如說是這個男人自投羅網。如果男人的慾望沒有升級,小夥子也難以將其乖乖地帶入圈套從而完成巨額交易。
審視這則推銷案例,我們至少可以明白一點,人的慾望就像填不滿的大坑,舊的慾望的實現會引發新的慾望,知道你不停地被慾望追趕,最終成為慾望的奴隸。也就是中國的成語「慾壑難填」。
為了逃脫慾望的鎖鏈,我們應該明白,其實人生中許多東西並不是必需的,你的慾望的大小取決於你的心的限度。
蘇格拉底曾被幾個學生慫恿著去集市逛一逛,他們用蠱惑的辭彙描述著集市的繁華,他們說,老師,如果你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第二天,學生問老師的集市之行有什麼收穫。「此行我的確有一個很大的收穫,那就是發現了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學生們一時不能理解老師話中的哲學道理。蘇格拉底說:「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命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幸福的生活很簡單,那就是必須的物品一個也不少,沒用的物品一個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而人的慾望就像脫韁的野馬,你本來以為自己能夠控制它,但是它的過度增長往往使你喪失理性,忘記了回家的路。一個人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他請求首領賜一塊地給自己。首領說:「你從這往西走,做一個標記,只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回來,從這到那兒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陽落山了,那個人沒有走回來,因為走得太遠,他太貪心了,他累死在路上。
所以,對於慾望,最好的策略就是懸崖勒馬。當商場打出優惠促銷的告示時,不妨告訴自己:其實很多東西並不是我需要的。
有一次我到成都去旅遊,看到成都的街頭那些喝茶的老人,一杯茶,一支煙,好安逸。這才是真正的「剩閑」(聖賢)啊,是「剩下」的「剩」,悠閑地「閑」哈。其實,錢不在多,夠用就行,悠閑自在不是人們最喜歡的生活嗎?但是,《紅樓夢》里有一句話: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人們總是在追逐的路上奔波勞累,拚命去獲取金錢,可是,最後也沒有找到所追求的幸福啊。
…………
推薦閱讀:
※門衛雷軍和門外漢賈躍亭
※用精彩的開場,驚艷你的演講!
※PPT演講到底有哪些優缺點呢?
※女王聖誕演講的發音和寫作
※【獨家】福山教授清華演講:法治不是法律,而是國家建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