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微生態製劑水質調控技術
技術概述:養殖水體既是養殖對象的生活場所,也是糞便、殘餌等分解容器,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 「三池合一」的養殖方式,容易造成「消費者、分解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生態失衡,造成水中有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大量富積,這不僅嚴重影響養殖動物的生存和生長,而且成為天然水域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如何保持水環境的生態平衡,是水產養殖優質、高效的關鍵技術。增產增效情況:通過該技術的實施,能使發病率降低,產量提高,同時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和養殖品種的生長速度、放養密度,減輕池塘養殖對水域生態環境的污染。技術要點:1.種類和使用方法(1)光合細菌:菌體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質,且富含多種維生素,促進水產養殖動物生長;它以光和熱為能源,將水體中的氫分離出來,變有害物為無害物質,改良水質。水產生產上經常使用的為紅假單胞菌。目前產品的劑型有水劑和粉劑兩種,通常水劑的活菌含量為3×109個/毫升,而粉劑活菌含量為1×1011個/克。水劑加入抑製劑後有效期為3~4個月,而粉劑經特殊加工後有效期為12個月,生產上肥水時可與有機肥或無機肥混合後潑灑,調節水質時與吸附劑合劑使用效果較明顯。光合細菌宜掌握在水溫20℃以上時使用。在水溫28~36℃ ,pH偏鹼(7.5~8.5)時,光合細菌生長較好。低溫及陰雨天不宜使用。養殖戶在使用光合細菌改善水質時,可選在晴天上午進行,光合細菌用沸石粉吸附後潑灑能提高使用效果。在池塘使用時,每立方米水體2~5克光合細菌拌細碎的乾肥泥土粉均勻撒入魚池,以後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體用l~2克光合細菌對水後全池潑灑。蝦池每立方米水體用5~10克光合細菌拌細碎的乾肥泥土粉均勻撒入池,以後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體用2~10克光合細菌對水後全池潑灑。用於飼料添加投餵魚蝦時,按1%的比例拌入。用於疾病防治時,可連續使用,每立方米水體魚池用1~2克、蝦池用5~10克對水後全池潑灑。在池塘施用糞肥或化肥時,配2~5克光合細菌效果更為明顯,可避免肥料用量過大、水質難以把握的缺點,並可防止藻類老化造成水質變壞。水瘦時要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細菌,這樣有利於保持光合細菌在水體中的活力和繁殖優勢,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酸性水體不利於光合細菌生長,應先潑灑適量生石灰乳,調節水體pH為7左右後再使用光合細菌。藥物對光合細菌製劑的活體細菌有殺滅作用,因此不能與消毒殺菌劑同時使用。水體消毒需經過1周後方可使用。成品菌液應先逐漸降溫而後存放在溫度較低(15℃以下)並有一定光照的地方(每天2小時以上),然後逐漸減少光照,再置於陰涼避光處。菌液開始發黑並有惡臭味可能是活菌死亡腐敗所致,使用效果不佳。(2)硝化細菌:是一種好氧菌,在水體中是降解氮和亞硝酸鹽的主要細菌之一。主要有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2個類群,目前產品的劑型有水劑和粉劑兩種,通常水劑的活菌含量1×109個/毫升,而粉劑活菌含量為1×104個/克。水劑有效期為7~10天,而粉劑經特殊包裝後有效期在6~12個月。生產上硝化細菌繁殖速度較慢,20多小時才能繁殖一代,一般情況需投放後4~5天才可見明顯效果,因此要提前使用。(3)芽孢桿菌:是一種化能異氧菌,目前用於水產養殖業主要是枯草芽孢桿菌,產品劑型為固體粉劑,通常活菌含量在1×109~2×109個/克,有效期12個月左右,使用前要活化培養,採用原池水加少量紅糖或蜂蜜,浸泡4~5小時後全池潑灑,潑灑時同時開動增氧機。(4)蛭弧菌:噬菌蛭弧菌簡稱蛭弧菌,是一種寄生於其他細菌細胞內並能使其裂解的一類細菌,生產上主要用來凈化水體,減少水體致病微生物數量,降低魚蝦蟹染病率和控制病害的發生。生產上運用的品種為嗜水氣單胞菌噬菌蛭弧菌,產品劑型為水劑,活菌含量為1×109個/毫升。(5)乳酸菌:是一種厭氧或微缺氧菌,pH值3~4.5仍可生長繁殖,在養殖動物的腸道內定植,合成維生素,輔助食物消化,促進營養物質吸收,克服腐敗過程,生產上作為飼料添加劑。(6)雙歧桿菌:是一種厭氧菌,最適生長溫度37~50℃,pH值>8.0不生長,具有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治療腸道功能紊亂,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功能,在生產上可以用於魚類、甲魚等爬行類的飼料添加,增加免疫能力。(7)放線菌:目前水產生產上運用的主要是嗜熱性放線菌,對於養殖水體中的氨氮降解及增加溶氧和穩定pH值有較好效果,尤其在甲魚溫室養殖運用更佳,與光合細菌合用效果更好。(8)酵母菌:酵母細菌富含蛋白質、核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適口性好,可促進養殖對象攝食,提高消化吸收率,增強抗病力。潑灑外用能有效分解溶於池水中的糖類,迅速降低水體中生物耗氧量,改善水質。(9)EM:主要由光合細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線菌群、絲狀菌群等5科10屬80餘種有益菌種複合而成,目前水產上只有7~8個菌種組成,在效果上尚未達到EM菌的設計要求。產品劑型以水劑為主,有效活菌數標準為2×109個/毫升。在水質惡化池塘可全池潑灑EM菌,增加溶解氧,降低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改善水質。EM和一般生物製劑相比,它具有結構複雜、性能穩定、功能齊全的優勢。使用方法主要如下兩種,一是餌料攪拌投喂,二是加等量紅糖後加20~100倍乾淨水混合後全池潑灑。具體用量等參照各品牌說明書。2、影響微生態製劑使用效果的環境因子(1)溫度溫度是控制微生物生長的重要因素,微生物的生長受低溫限制,最適生長溫度範圍很窄,溫度太高也會影響生長,高溫可以達到致死點。使用微生態製劑一般要求水溫不低於15℃,適溫範圍內,水溫越高效果越明顯,25~30℃使用效果最佳。(2)溶解氧潑灑型微生態製劑為好氧菌,其呼吸需要氧的持續供應。大氣中氧不容易進入池塘底部,因而,投放時同時開啟增氧機,或結合對氧要求不高的EM菌一起投放。(3)pH值每一種微生物的生長有其最合適的pH值。一般pH值7~8時細菌生長最旺盛,如池塘水質偏酸時可採用投放生石灰或降酸微生物來提高pH值。適宜區域:全國池塘海、淡水池塘養殖區域注意事項:(1)長期使用。微生態製劑的預防效果好於治療效果,其作用發揮較慢,長期使用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2)儘早使用。通過先入菌的大量繁殖,形成優勢種群,減少或阻礙病原菌的繁殖。(3)禁止與抗生素、消毒殺菌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藥同時使用。(4)施用時注意菌體活力及菌體數量,一般要求含3億個/毫升以上的活菌體,且活力強,同時注意製劑的保存期,隨著保持期的延長,活菌數量逐漸減少,故保存期不宜過長,並且打開包裝後儘快使用。(5)有的微生態製劑使用前要活化培養。活化能讓微生物迅速「復活」,活菌數量成倍增加,也能使菌迅速適應池塘水質條件,如芽孢桿菌。(6)注意不利因素的影響。如溫度、pH值、硝化細菌在pH值<7或ph值>8.5的水體中繁殖速度會受到一定影響,最適範圍為7.8~8.2,所以要控制好水體中的pH值,以利於有益微生物的生長。(7)遇到水質敗壞嚴重的發病池塘,水質處理時,先用大劑量活菌加維生素C、E等抗應激類的物質,把水質調控好後再施用藥物效果好,而且穩妥。(8)微生態製劑不是藥物,一旦發生病害一定要用相關藥物治療
(文章來源:中國水產門戶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