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細菌也能讓人胖!

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肥胖的人群數量也在逐漸擴大。現在,胖已然成為了好吃懶做的代言詞,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也許這並非是單一的「好吃」的錯,也許還有別的原因在影響著身體的吸收代謝?

▲ 雙歧桿菌

圖片來源 | 百度圖庫

近些年來,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腸道菌群與肥胖的關聯。

他們培養了兩批小鼠,一批是正常的,另一批則是腸道無菌的。兩批小鼠在同樣的條件下餵養,結果發現,與正常的小鼠相比,完全清除腸道菌群後的小鼠攝食量增多,但體脂含量明顯減少,但當它們植入正常小鼠的腸道菌群後,攝食量減少,體脂含量卻明顯增加了。

科學家們發現,腸道菌群的種類、數量、組成比例可能會引起肥胖以及與肥胖相關的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機制 & 現象

肥胖小鼠的腸道菌群能夠通過發酵食物中難消化的多糖、增加腸道單糖和短鏈脂肪酸的吸收等機制,讓宿主從飲食中獲取更多的能量;還能夠改變宿主的代謝,增加脂肪和肝臟組織脂肪的堆積。與消瘦人群相比,肥胖人群中細菌的總數量是下降的,細菌的生物多樣性也下降了。

科學家向無菌小鼠分別植入肥胖小鼠和非肥胖小鼠的腸道菌群後,發現植入肥胖小鼠腸道菌群的小鼠體脂含量比植入非肥胖小鼠腸道菌群的小鼠明顯升高。

他們還發現,與正常兒童相比,超重或肥胖兒童在嬰兒期就存在著腸道菌群的結構差異,這說明腸道菌群的不同出現在體重變化之前,最初定植的菌群與宿主成年後的穩定菌群模式密切相關。而嬰兒出生時,腸道是無菌的,後續的腸道菌群受母體的胃腸道、陰道、皮膚的菌群影響,母乳餵養則會減少超重與肥胖的發生幾率。

胖子難道無藥可救了嘛!

然而並不是無藥可救的。

人們還發現,長期的高脂飲食會減少腸道中的雙歧桿菌以及一些擬桿菌門細菌的數量。而雙歧桿菌的數量減少,則會損害腸粘膜屏障,從而導致腸道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的吸收增加,引起炎症反應,從而誘發肥胖等疾病。

那麼少吃油,增加雙歧桿菌的攝入就可以嗎?

是的,降低膳食中的脂肪含量,一段時間後,肥胖小鼠的腸道內細菌種類會發生改變。經過雙歧桿菌治療的高脂飲食大鼠則可減輕體重。通過使用益生元、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可能會改善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

小編說 如果你嘗試減肥,但始終不成功,或許可以嘗試著改變膳食結構,減少脂肪的攝入,同時使用益生元、益生菌來改善腸道菌群結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參考文獻:

李焱,梁綺君. 腸道菌群與肥胖、胰島素抵抗的關係[J]. 藥品評價. 2012(16)

朱超霞,陸穎理. 腸道菌群與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關係的研究性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12

本文屬易衡營養及作者版權所有,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授權請聯繫editor@ebalance.cn

編輯 | 尹明楊

推薦閱讀:

浴+居 | 如廁後的你會不會蓋上馬桶蓋?
中醫如何理解細菌與病毒(四)
中醫如何理解細菌與病毒(三)
慧眼識菌——漫話微生物
與超級細菌賽跑:尋找新型抗生素

TAG:細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