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們在國外丟失的中國味
【最繁瑣的講究才配得上最幸福的一生。——《傳家》】 大表姐劉雯曾經拍過一組中國風寫真, 主題是「鏡花水月」。 大表姐化身古典美人, 身穿改良旗袍, 穿梭於英倫古堡之中。
驚艷,詩意。
鏡花水月一詞, 來自唐朝裴休, 「崢嶸棟樑,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比喻虛幻的景象, 或者詩中空靈的意境。
「鏡花水月」, 也是2015年Met Gala的主題。 Met Gala: 紐約大都市藝術博物館時裝館慈善舞會, 時尚界最隆重的晚會, 名流匯聚, 被譽為「時尚界的奧斯卡」。
2015的Met Gala, 由鞏俐、鄧文迪和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一同主辦, 中外一線明星都在晚會上爭奇鬥豔, 在演繹中國風這件事上較勁。
先不說哪位名流更加出彩, 單看Met Gala的陣勢, 以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同題展覽, 就可以窺見中國文化在西方日益劇增的影響力。
「鏡花水月」主題展, 吸引了超過67萬觀眾, 成為該館歷史上觀展人數最多的時裝類展覽, 打破了2011年Alexander Mcqueen大展的記錄。
然而, 這種西方化的中國元素, 多多少少是來源於西方對中國的幻想, 如題,「鏡花水月」, 展現的並非真正的中國文化。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 身在海外的我們, 接觸到的所謂「中國文化」, 往往都已經在西方文化的加工後變味。
好萊塢式的中國元素
即便近年好萊塢熱衷中國元素, 但西方電影里的中國風, 往往都已經換成了西方的內核, 塑造的很多經典形象, 宣揚的是西方的價值觀。
《迪士尼》的經典動畫《花木蘭》, 雖取材於中國古代經典《木蘭辭》, 但對木蘭進行了大量改寫, 借著中國文化里的經典形象, 來表達一種美國式個人主義精神。
最新的《功夫熊貓3》北美上映首周, 就問鼎票房冠軍。 熊貓系列成了搖錢樹, 多少因為濃厚的中國風, 水墨畫風格的熊貓村, 各種復古的亭台樓閣。 但這隻胖圓胖圓的傢伙, 真正呈現了多少中國文化的內涵? 佳節倍思親 【縱然相隔千里,心繫一處為家。——《傳家》】 如果說身在海外的人最懷念的, 也許是那一桌大年三十的年夜飯, 或那份中秋賞月的溫馨。 但對節日本身意義的淡忘, 讓很多人放棄了堅持節日傳統。
而很多延續了幾千年的過節傳統, 也在一步步的簡化當中丟失。 在國外生活的華人, 有多少還能講出節日背後的故事?
節日往往是維繫親情的紐帶, 認真地過一個傳統的節日, 也是在認真地維繫那一份情。
變味的中餐
【代代相傳的不只有味道,還有地道。——《傳家》】 在美國, 如果不是在大城市生活, 也只有吃吃熊貓快餐, 逛逛大華超市才能略解鄉愁了。 正宗的中餐不多, 不少還是美國特有的菜式。
大家不會陌生的橙子雞(orange chicken)
熊貓快餐的經典核桃蝦(walnut shrimp)
反正春卷(spring roll)也成中餐代表了, 更不要說冰鮮魚和沒有味道的雞了。 (此處該有哭聲......)
不知有多少童鞋回國, 一上桌, 像十年沒吃過飯一樣, 不顧儀態埋頭痛吃......
世界上最好吃的是中餐好嘛! 這個道理到時出國了才懂吖! (捶胸!...)
失落的情懷
【演了一輩子的秦腔,也攢了一輩子的交情。——《傳家》】 前段時間大熱的電影《老炮兒》, 不僅在國內收穫15億票房, 在北美也收穫了好口碑。
《老炮兒》在北美的爆紅, 是海外華人對情懷的一種追溯嗎?
六爺堅持的規矩, 講究的尊嚴, 看重的交情, 恰恰是我們新世界裡缺失的情懷。
回歸傳統
海外華人想要找回失落的傳統文化, 不如從一部紀錄片開始。
《傳家》, 一部真正走心和你聊聊中國文化的紀錄片。 回歸本真, 帶你找回中國人的生活味道。
取樣五十個典型的華人家庭, 緊扣中國人六個本質需求。 囍事、新生、團聚、交情、閑趣和傳承。
也許是第一部會觸動你淚腺的紀錄片, 也許是第一檔讓你著迷傳統文化的自製節目。
如果你僑居海外,無處安放那一份中國情懷; 如果你離家千里,卻發現自己越發想念那份「中國味」; 如果你的孩子周遊列國,對故土文化卻一無所知;
從這部人文紀錄片開始, 找回內心深處的根, 還有我們這一代人的精神力量。
推薦閱讀:
※待過國外,英文還考不好!?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已達620餘種,造成逾2000億元損失
※火爆國外的天賦測試,3分鐘測出孩子哪方面有天賦!
※熊貓在國外混的風生水起!
※看國外新聞機構如何規範員工使用社會化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