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加紅外線照射治療前斜角肌綜合征

穴位注射加紅外線照射治療前斜角肌綜合征

【摘要】 目的 觀察穴位注射加紅外線照射治療前斜角肌綜合征的療效。 方法 對15例前斜角肌綜合征患者應用野木瓜注射液、復方當歸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穴位注射頸夾肌穴、肩井穴、曲池穴及阿是穴加紅外線照射。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結果 痊癒3例,顯效12例。結論 該療法安全有效、費用低廉、無毒副作用。

【關鍵詞】 前斜角肌綜合征;水針;紅外線

前斜角肌綜合征是康復科、骨科、疼痛科門診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常以頸、肩、手麻木、疼痛難忍而來院就醫。一年多來,我科應用復方當歸注射液、野 木瓜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穴位注射進行治療觀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齡55.3歲;病程1年內9例,3年內3例,5年內3例。主訴癥狀體征有頸肩痛,手部麻木、無力,肌力減退,肩胛部、大魚際和小魚際肌萎縮。查體:頸部右側斜角肌緊張,壓痛陽性,且向上肢放射,深呼吸試驗陽性。其中5例肌電圖檢查有失神經損害,6例不同程度肌萎縮,4例手部腫脹,9例頸椎CT示有椎間盤突出。

1.2 診斷要點 本病多見於女性,右側多於左側;特徵性疼痛伴有上肢感覺異常或(和)循環異常;病變側前斜角肌有壓痛和放射痛;深呼吸試驗陽性。前斜角肌肌腹局部浸潤阻滯疼痛緩解[2]。

1.3 治療方法 穴位注射。選取頸夾脊穴、肩井穴、曲池穴、合谷穴及阿是穴。注射藥物:野木瓜注射液4ml、復方當歸注射液4ml、4%利多卡因注射液1ml、維生素B12 注射液1ml。操作:患者取坐位,用10ml注射器抽取上述藥液,皮膚常規消毒後,快速刺入上述穴位0.5~1寸,回抽無血即注射。每穴注射藥物1~2ml,右側取穴。穴位注射後,用紅外線對準注射部位,取溫熱量,近距離照射,每次15min,均每周2~3次,10次為1個療程。

2 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 痊癒:癥狀、體征完全消失, 無複發; 顯效: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能正常生活、工作; 無效:癥狀與體征均無明顯改善。

2.2 治療結果 1個療程痊癒3例,2個療程顯效4例,3個療程顯效8例,手麻、疼痛和肌萎縮明顯改善。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71歲,退休高級工程師。自訴5年前抱小孩走路時,不慎摔跤,引起右肩背疼痛至今,右肩背痛並向右上肢外側放射至拇指,疼痛呈放電樣,每晚12點~3點疼痛加劇,無法入睡,只能起床活動,以緩解疼痛。右手持物感覺異常,有麻木感。曾去多家醫院就醫,給予服用人蔘再造丸及甲鈷胺片。服藥後疼痛稍緩解幾小時,之後又複發。情緒激動時,病情加重,遂來我院求治。由於長期受疼痛折磨,患者情緒憂鬱。查體:頸椎強直,右手部輕度腫脹,無明顯肌萎縮。頸椎X線未見異常,頸部右側斜角肌緊張,壓痛陽性,且向上肢放射,深呼吸試驗陽性。診斷為前斜角肌綜合征。 囑患者注射期間停止服用人蔘再造丸、甲鈷胺片。用上述藥物及方法進行穴位注射,第1周,隔日注射,共3次;第2~3周,每周注射2次;第4周起,每周注射1次,共10次。第1次注射後10min,患者自覺疼痛減半,由放電樣痛轉為酸脹痛,當晚能入睡。第3次注射後,疼痛癥狀有反覆。10次後,疼痛、手麻、腫脹癥狀完全消失。2個月後電話回訪,未複發。

4 討論

  前斜角肌綜合征,又名臂叢神經血管受壓征或胸廓出口綜合征[1]。是指前斜角肌發生病變,壓迫臂叢神經及鎖骨下血管所引起的血管神經症候群。 前斜角肌位於頸椎外側的深部,起於頸椎3~6橫突的前結節,止於第一肋骨內緣斜角肌結節。中斜角肌在三個斜角肌中最大最長,起於下六頸椎橫突的後結節,止於第一肋骨的上面,在斜角肌結節與鎖骨下溝之間。在前、中斜角肌之間有一個三角間隙,間隙的底部是第一肋骨,臂叢與鎖骨下動脈自此三角間隙通過[2]。 若前斜角肌與血管神經之間的關係稍有變異,又受到外來損傷、受涼等刺激,肌肉發生炎症、腫脹、痙攣,就會壓迫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神經而出現臨床綜合徵象。其臨床特點是:(1)疼痛:是斜角肌刺激神經和(或)壓迫血管肢體缺血所引起。自頸部向上肢的放射痛是該病的主要癥狀。夜間常疼痛加重,影響睡眠。(2)上肢感覺異常:疼痛放射區伴有麻木、蟻行感等。(3)上肢循環異常:上肢腫脹、甚至發紺、壞死。若前斜角肌痙攣抬高第一肋骨,使椎動脈分支處扭曲狹窄,可出現偏頭痛,一側面部麻木,眩暈,嚴重者伴噁心、嘔吐。頸X線片無明顯異常。肌電圖有失神經損害[3]。 本病疼痛向上肢放射,上肢感覺循環異常需與頸椎病相鑒別。神經根型頸椎病也有頸部和上肢放射痛,但無循環障礙,且深呼吸試驗陰性,前斜角肌局部浸潤阻滯緩解不明顯。 臨床上常規治療前斜角肌綜合征的方法有:(1)藥物治療:包括神經營養葯、止痛藥、肌松葯及痛點局部封閉。(2)小針刀療法:是目前治療本病的常用方法,且有較好的療效。主要是用針刀切斷部分前斜角肌纖維,減低肌肉張力,解除其對血管神經的壓迫。但在操作技術上要求較高,如不小心,易誤傷動脈、神經及胸膜頂。(3)針推理療:按摩、熱敷理療等,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減輕壓迫所致的炎症、水腫。但療效較慢且對肌萎縮療效不佳。(4)對非手術療法無效,有肢端壞死或肌肉萎縮者常採用手術療法,手術方法是將前斜角肌或堅韌纖維帶切斷,患者常難以接受[3]。應用穴位注射治療本病則未見報道。

  有研究認為,針刺刺激皮下組織可產生壓電效應,從而打開細胞膜的離子通道,釋放一系列止痛消炎物質。穴位注射療法是將針刺的機械性刺激作用,藥物對於機體的藥理作用,經穴的開闔與傳導作用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傳統中醫學的治療特點與作用途徑,又具有現代醫學的藥理作用特點及治療途徑,充分發揮了穴位和藥物的共同治療作用。穴位注射通過藥液持久地刺激穴位達到治療的目的。紅外線照射可通過皮膚穿透性的熱磁作用進一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環,增加局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提高了治療效應。維生素B12具有營養神經的功效,復方當歸具有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改善缺血組織中的血液供應等作用;野木瓜能活血通絡,祛風止痛。諸葯合用,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改善病變組織的缺血缺氧狀況,緩解組織的粘連,使炎性腫脹、充血消散吸收,調整機體功能平衡[4]。 5 結論 本療法能有效改善前斜角肌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痙攣,從而減輕下頸部脊神經所受的刺激,抑制所支配的肌肉發生反射性的痙攣,對緩解臨床癥狀和體征有較好的效果。具有作用直接,費用低廉,操作簡便,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等優點,值得進一步觀察研究並加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卓大宏. 康復治療處方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9-10.2 邵福元,邵華磊.頸肩腰腿痛應用檢查學.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78-179.3 陳廷明,劉懷清,閔蘇.頸肩腰背痛非手術治療.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7-100.4 宗芳,王金權.穴位注射配合理療對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中國康復醫學雜誌,2006,21(8):729-730.

推薦閱讀:

健康之路20130831李海松:男人有男題(4)(男性更年期綜合征茶飲方,腎俞穴)
腎病綜合征高度水腫驗案(續四)
手把手教你會讀片07期:希佩爾-林道綜合征( VHL綜合征)
一月一病:埃萊爾-當洛綜合征
以泛發性雀斑樣痣為皮膚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TAG:治療 | 紅外 | 紅外線 | 綜合 | 注射 | 穴位 | 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