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的發源及遷徙太原
姓氏文化也稱家譜、家族、譜牒、族譜,天下郡望姓氏族譜。姓就和樹一樣,為什麼說尋根問祖了。樹是從根部長起,長起來後分枝。分開兩個樹枝,一個樹枝分成三枝的,另外一個樹分成五枝的。依然分枝下去。我國許多姓氏的起源,雖說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但是,作為一種完整的姓氏體氏,是在秦漢之際才形成的。我國西周的青銅器銘文中記有上古八大姓:姬、姜、媯、娰、贏、姞、姚、妘、都有「女」字旁;而到了周代,從「姬」這一姓就衍生出198個「姓氏」。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成百上千的「氏」。《元和姓纂》記載:包括雙姓1773個姓。《姓韻》記載:包括少數民族的姓5145個姓。
一、李姓的歷史來源
《史記》載: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獲得姓氏的只有十四個。昌意是其中的一個兒子,昌意生下的兒子叫顓頊、顓頊帝是五帝之一。顓頊帝生下的兒子叫大業。大業生下的兒子叫女莘。女莘生下的兒子叫咎繇,為堯理官,子孫因姓理氏。裔孫理因直言進誎得罪了當時的昏庸無道的紂王。於公元前1049年(壬辰年)被賜死享年51歲。
理征公之妻陳國契和氏攜其幼子利貞公逃難於伊候之墟(今河南安陽市),飢餓不堪。見一樹上結有果實即「李子」,(亦有稱「木子」的,據說「木子」有毒不可食。母子得以活命,其後,利貞公畏於紂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於是感「李子」的救命之恩,隨把「理」氏改為李氏。剛直不阿的理征公之子利貞公改「理」為「李」氏始祖,實為不變。
李利貞十一代孫李耳公,字伯陽,號老子,謚日聃,利貞公裔孫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縣東地處該省的東部與安徽省毫州市接近)人。生於春秋末年即公元604年,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耳公幼年牧牛耕讀,聰穎勤快,晚年在故里陳國居住,後出關赴秦講學,據傳死於扶風,亦云不知所終。《史記》卷計63老子韓非列傳:老子,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外字聃,身長八尺八寸,黃色美眉,長耳大耳,廣額疏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有雙柱,耳有三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時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妙內篇雲」,「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刀割左腋而生。」「又雲玄妙玉女夢流星入口而入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這是一種神話之說。「李母晝夜見五色珠,大如彈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老子一出生就是一個白髮飄飄的老翁模樣,於是取名為老子。
李耳的曾孫李曇,李曇生了四個兒子,大兒子李崇,二兒子李辯、三兒子李照、四兒子李璣。
據《魏書宮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鮮卑族族複姓叱李氏,進入中原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按前漢書記載延熙三年,追祿漢高祖功臣李必後,黃門丞李遂為晉陽關內侯。
二、李姓望出隴西郡,趙郡
李崇的子孫居住在隴西(今甘肅臨洮),李崇的第五代李仲翔生了個兒子叫李伯考,李伯考生下的兒子叫李尚,李尚生下的兒子叫李廣,西漢時期李廣任驍騎將軍稱之為飛將軍,李廣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人),西涼李暠是李廣的後代,唐朝的李淵是李暠的後代。李廣墓在甘肅省天水市市區南文山山麓。
李璣的子孫居住在趙郡(今河北邯鄲西南),《郡國志》李同是李璣的後代。
三、李姓遷徙太原
李淵從甘肅省天水市,遷徙山西省太原市。李淵把家眷遷到太原,李姓顯於晉陽。李淵、李世民父子晉陽起兵時承拜「李唐家廟」。推翻隋朝,打敗鄭國王世充。建立唐朝政權。唐朝時,太原的李姓人口迅速發展。
大唐王朝皇帝的三宮六院,老婆多生的孩子多。李姓人口迅猛發展,至今李姓人口佔據全國第一。
李姓的鼎盛輝煌,當屬大唐王朝,創立大唐王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世代官位顯赫。大唐盛世,雄視百代,盛唐氣象,磅礴宏大。
《唐會要》卷五十「尊崇道教」記載「浮山有羊角觀,祀太山元元皇帝,為李唐遠祖(道教奉之太上老君李耳)」之記載。此華塔村西之「羊角塔」由此而建,系唐高祖李淵為其遠祖「老子李耳」建的宗祠家廟。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龍山頂古昊天觀毀,遷於風峪溝太山寺,寺東有「龍泉」故又名龍泉寺。人稱「李唐家廟」。
天下李氏血濃於水,情系大唐。李姓人口根系粗,枝葉茂盛。
四、李姓與道家的淵源關係
2582年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李耳)就涎生在這裡,據《史記》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即今位於鹿邑縣城東5公里的太清宮)姓李氏,名耳,周守藏室之史也」。其所著《道德經》博大精深,震古爍今,也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之一,成為全人類的文化瑰寶。
《道德經》八十一章,五千言是一個唯物主義體系,並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被道家視為經黃。它宣揚自然無為的天道觀和無神論。其唯物主義體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對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無為的思想以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既道是構成萬物的基礎,道並不是意志有目的構成世界萬物,道是世界萬物的自身的規律。耳公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堪稱為中國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古之聖人,唐明皇時追尊為「聖祖混元上德皇帝」,即世俗所傳道教之教主。
作者系:山西省三晉文化研究會會員
太原市三晉文化研究會理事
山西省晉祠文化研究會會員代表
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古太原文化研究會會員
推薦閱讀:
※財富的遷徙:哪裡能讓1塊錢生出2塊錢 甚至更多
※鳥的遷徙
※文藝青年城市遷徙指南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榆林鄭氏先祖遷徙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