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弟子只有聽眾,學印光大師一生不給人剃度

摘自凈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81集 2016年10月10日 講於 英國

佛法跟自己的生活、事業、待人接物不相干,白學佛了

  【解】「駛急」。「駛」者疾速。「急」者緊急、急速。

  那是什麼?求道心切,老師昨天講的有沒有聽明白、有沒有落實在生活上,那叫「真修行」。聽到佛法,而佛法跟自己的生活不相干、跟自己的事業不相干、跟自己待人接物都不相干,那不叫白學了?!學了真管用,你真用上,法喜充滿,真快樂!

  所以無論是講經、是修觀,還是修定,甚至於背誦經典、研究討論,這些課程大概都是在下午,托缽之後把這些餐具都洗乾淨、都放好了,這時課程就開始了。

  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有次第,首先講《阿含》,小乘,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辦小學。小學多久?十二年,紮根教育。

  我們今天小學六年,佛陀的小學十二年;我們的中學六年,佛陀的中學八年,講《方等》。

  再提升,大學,現在的大學教育,本科三年、四年,一般都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的本科二十二年。

  最後八年那是研究院。

  大學,學生稱「菩薩」;中學,學生稱「阿羅漢」、稱「辟支佛」。小學畢業就證阿羅漢果;大學是菩薩;從大學提升到研究所就成佛,或者我們稱他「法身菩薩」,那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所以,你要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了,釋迦牟尼佛是什麼宗教?他跟一般宗教不一樣,他是教學,他是學校,依照佛的教誨,這就是經律論這些典籍修正我們自己起心動念,這意業的行為、心理行為,修正我們的言語,、議論,修正我們身體的動作,一舉一動合乎規矩。最重要的是心清凈。

  我們的經題,上半段是講的果報,下半段講修行。先說果,後說因,這是佛法常見的。為什麼說果?你喜歡,然後就告訴你,你想得這個果,你應該怎麼修。《無量壽經》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果報。「大乘」是智慧,圓滿的智慧;「無量壽」是德行,最究竟最圓滿的德行,無量壽,誰不歡喜?!你要不要智慧?你要不要福報?真正的福報是無量壽;「莊嚴」是一切都美好,一切都稱心如意。

  學佛有什麼好處?好處就在這裡,經題上就表現出來,怎麼修法?「清凈、平等、覺」。「清凈」是阿羅漢,是佛教的小學,重視清凈心;「平等」是大乘,「方等」、「般若」是大定;「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成佛了。

  我們也可這樣看法,「清凈」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這三個學位。怎麼樣才拿到這個學位?「清凈心」拿到阿羅漢的學位;「平等心」拿到菩薩的學位;「大徹大悟」拿到佛的學位。這是佛教三個學位的名稱,人人都可以拿到,人人都應該拿到。要用什麼方法?那這段經文很重要,這個裡頭六句、二十四個字,這很重要!

父母希望孩子成績好、比別的同學強,這競爭的教育不好

  我們看念老教導我們的:

  【解】「外若遲緩,內獨駛急」者,指其表現於外者,寬緩安閑,渾若無事。

  你看他多自在,這是外面。中國《論語》裡頭記載孔夫子學生對老師的讚歎是實在的,不是假的。孔子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你看他,你能看出他「溫良恭儉讓」,跟這一句對照起來看錶現於外面的,夫子是溫和、善良,你看這裡「寬緩安閑,渾若無事」。若無其事,悠閑自在,夫子講得更具體,溫和、善良、恭敬,對人、對事、對物,你看到他恭敬,節儉、謙讓、謙虛,樣樣都能讓人。「讓」是不爭,爭不好。

「儒」跟「道」都沒有講競爭,「佛」也沒有講競爭

  外國人,我早年在美國看到信徒家裡的小朋友上幼兒園,父母都教小孩要競爭,不能落在別人後面,所以小孩從小壓力就很大。父母希望他成績好、希望他樣樣都比別的同學強,這個教育不好。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小孩教「忍讓」,從小就要教;「忍讓」再向上提升——「謙讓」,謙虛、謙讓;再提升——「禮讓」,從小讓到底,沒有跟人爭的。所以這個社會哪來的鬥爭、哪裡來的戰爭?不可能。

  現在鬥爭、戰爭到處都發生,處處都是戰場,怎麼得了!人活在這個世間,爭、競爭,多苦!多辛苦!爭到又怕丟掉,所以爭也苦,不爭也苦。老祖宗不是這樣教給我們的,儒跟道都沒有講競爭,佛也沒有講競爭。如何能在一生生活當中過得安閑無事?與人無爭,與於世無求,安然無事就得到了。

  生活所需很少。真正學佛生活簡單,一天吃一餐飯。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看到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他告訴我,他從三十歲的時候學佛,一年多他就學「日中一食」,所以「日中一食」他幾十年,吃得很少;工作量是普通人五個人的工作量,也就是說他一個人所乾的事情是五個人乾的,他全包了,沒有助手。一餐行嗎?

  我跟李老師的時候我三十一歲,三十三歲出家,我那個時候吃兩餐,晚上這餐斷掉了,沒出家之前就斷掉了。所以從兩餐進入到一餐不難,我吃兩餐吃了有二三年,我就吃一餐,學李老師,但是我的一餐比他吃得多。他山東人,喜歡麵食,告訴我,學佛的人一天一餐、兩餐,麵食營養比稻米高,他勸我吃麵食,我每天小饅頭要吃三個,一塊錢一個,一餐飯要三塊錢;老師只要兩個,他一餐飯兩塊錢,台灣錢。台灣錢,美金一塊錢換台灣錢好像那個時候三十四塊。你就想想老師一餐飯只要兩塊錢,一個月六十塊錢。六十塊錢大概只有美金一塊半,你說他自不自在?生活太簡單、太容易了,滿心的歡喜。我一個月伙食要九十塊錢,他六十塊錢解決了,這我趕不上他。我是吃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他,老師問我,身體怎麼樣?我說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遠做下去,一生不求人,人到無求品自高。

  你妄念多,希望得到的很多,那很苦!統統放下,一點點我們生活就能夠很正常的活下去,好!

我沒有弟子只有聽眾,學印光大師一生不給人剃度

  三十三歲出家,我二十六歲學佛,到三十三歲出家,七年。這七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經都能講。這裡面有《金剛經》、有《普賢行願品》、有《阿彌陀經》。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就接受一些居士道場邀請我講經。講經,教學相長。

  受戒之後感覺到這十三部經不是大經,我再回到台中跟李老師住滿十年學兩部大經。《楞嚴經》學圓滿,從頭到尾我聽他講一遍,我也能講一遍。以後學《華嚴》,《華嚴》是經典裡面最大部頭的,我聽他講,八十卷我聽他講第一卷,第一卷聽完了,後面我都能講了。

  我離開台中回到台北,在台北講《華嚴經》,一生教學講經,樂此不疲。

  沒有給人剃度。所以人問我:你有沒有弟子?沒有,只有聽眾。尤其是最近二十年,我們用網路、用衛星電視,這個工具好,所以聽眾很多,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我才有清閑自在。這是我學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一生沒有給人剃度過,為什麼?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人的根性不如過去。善根、福德、因緣都不能跟古人比,你要剃度你要負責任。

  所以我這一生只有同修,我們共同來修學佛法、共同來學習凈宗,不敢給人剃度。他要能成就,依古人為師就好,這也是李炳南老居士教我的。我們自己真能成就,真有這個緣分,可以。;我們沒有這個緣分,沒有寺廟、沒有道場,到處流浪,所以這個事情不能做。我們要自己這一生當中真正過到諸佛菩薩、古聖先賢這讀書樂、教學樂。

學生能不能成就就看是否「老實、聽話、真干」

  學生能不能成就,實在講,只要你具足「老實、聽話、真干」,你肯定有成就。印光大師一生沒有道場,這是我跟他學的。為什麼?有道場你要管人、你要管事、你要管錢,就完了。你能不生煩惱嗎?你能天天法喜充滿嗎?做不到。喜樂對人有真正幫助,人一生快樂;喜樂,不容易衰老,健康長壽,念念為人、為正法。

  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道場,他可以收徒弟,那個時候善根深厚的人多。

  今天善根深厚的人太少了。跟我,真正發了大心跟著我,跟個一年二年走了,很多!我看到這個情形,我還敢給人剃度嗎?不給人剃度這正確的。我們要學海賢,這一句佛號認真好好的把它去念,將來往生不必要人助念,跟他一樣,我自己念佛就走了,這是我們的好榜樣。所以表現在外面的「安閑無事」。

  【解】但其內心則精進不已,念念相繼,心心無間,不令剎那失照,故云「內獨駛急」。

  「剎那」是念頭斷了。短短的時間,一分鐘、一秒,這念頭斷了。念頭斷了生什麼?妄念起來,這就錯了。一定要照顧好前念滅後念生,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絕不叫它暫時中斷,這個人叫「真精進」。這樣念佛功夫三年,就能夠證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得到之後真有「戒定慧」的功夫。

  向上提升,「事一心不亂」,為什麼?這個提升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不是生「凡聖同居土」,而是生「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裡面是四果羅漢他們修學的處所。

  如果再向上提升,提升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當然是最好的。

  生「實報莊嚴土」,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報身。如果是六道凡夫「功夫成片」往生,生「凡聖同居土」,這地位很低。

  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四土、三輩、九品」,像一個圓滿的學校,有研究所、有大學、有中學、有小學,但是無比殊勝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到那裡確實有等級,但是待遇是圓滿的、待遇是相同的。生活待遇跟等覺菩薩平等,用等覺菩薩的標準讓每一個往生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等覺菩薩待遇,這還得了!

  兜率內院的待遇,智慧、神通、道力都跟等覺菩薩差不多,所以他有能力到十方諸佛剎土去參學、去供佛、去聞法,像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是現無量身、分無量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阿彌陀佛的本事,分身也分無量身,像阿彌陀佛一樣到十方諸佛剎土去供佛、去聞法。這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從來沒說過,只有極樂世界有。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可以說等於成佛。距離成佛很遙遠,等於成佛。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佛的神通、佛的快樂全有,這個太難得了!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能不去嗎?我們今天想去,可是又不願意離開此地,那就是什麼?對此地沒認識清楚,對極樂世界也沒搞清楚。你要把這兩邊統統搞清楚之後,態度完全不一樣了。

「和」不起來的原因是沒「根」

  我們再看底下的解釋:

  【解】「容容」者,和同之義,不立異也。

  「和睦」、「同心」,什麼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起心動念,是法身菩薩的「同心」;如果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的「同心」,跟菩薩「同心」;還有分別、沒有執著,跟阿羅漢、辟支佛「同心」。要學,「和」重要!

佛教給我們「六和」,第一個,「見和同解」,這個要學佛。我們對於宇宙,佛法講「遍法界虛空界」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宇宙。

  「萬物」、「萬法」同體,同是一個自性所生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這是「六和」的根本。怎麼個「和」法?「同體」,從這個地方建立「六和」,沒有這一條「和」不起來。你看「六和」大家都知道,你就是「和」不起來。不但跟你家人不和、兄弟不和、團體不和,沒有一個你能做到「和」,為什麼?你沒「根」。

  什麼人才能修「六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有資格修「六和」。沒有「誠意、正心」憑什麼「和」?

  那怎麼樣修「誠意」、「正心」?那就得「看破、放下」。「看破」是《大學》里所說的「致知」。「看破」是「致知」;「放下」是「格物」。

  佛跟儒、跟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完全相同。所以我說,我們的文武周公、孔孟老莊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們作「佛陀」、「菩薩」;釋迦牟尼佛要是生在中國,中國人稱他「聖人」。兩處稱呼不一樣,他們是同等的層次,他們的大徹大悟是同等的、平等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再回頭去看看其他宗教的經典,你細細的看一遍,也是同等境界,這才恍然大悟。

「六和敬」是修大福報,一定搞宗教團結是修大福報

  我在日本講經,去訪問過中村康隆老和尚,那一年是他一百歲。我去看他,見面他就告訴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給我說這麼一句話。他的徒弟橋本,我離開的時候他送我到大門口告訴我,他說:老和尚今天給你說的這句話,一生當中我們從來沒聽說過,他為什麼要跟你說?我在搞團結宗教,他在鼓勵我。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他說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說得好,說得沒錯!我們有這種認知才能夠入「六和敬」;你要沒有這個認識,對這個事實真相不了解,沒法子「和」。

  真正曉得遍法界虛空界就一個自性,是「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物都是這個「體」變現出來的,所以什麼關係?「同體」。

  經上常講「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條件,都是愛,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憐憫;「悲」是憐憫。眾生在受苦,眾生受苦是自己受苦,眾生得樂是自己得樂。這一點確實佛法講得最清楚、最明白。

  【解】如後漢《左雄傳》曰:「容容多後福。」

  福相就是「和同」。真正與眾生同體,自然就能和睦相處、就能包容。能包容、能相處、能生慈悲心,這個人當然「後福無窮」。要不要?「福」裡面包括著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都是「福」,所以你要會修福。

  「六和敬」是修大福報,一定搞宗教團結,一定要把那個宗教跟自己的宗教看成一體。為什麼會有兩個?因為眾生根性不一樣。他喜歡耶穌,就現耶穌的相;他喜歡觀音,就現觀音的相。自己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陀就有應。佛陀自己沒有動一個念頭,我要現什麼樣身,我要講什麼法,沒有,從來沒有起心動念,講經教學也沒起心動念,妙!妙不可言。他講的話是從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我們叫它做真話;我們講話是從阿賴耶流出來的,阿賴耶是假的。換句話說,我們說話是假話,佛與法身菩薩是真話。

  這句話好!「容容多後福」,你要財富、你要聰明智慧、你要健康長壽,你要多包容,你才做到;你不能包容,做不到。這一句還不是出在佛經上的,《後漢書》裡頭的。


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系統】給初學者提供幫助

  很多初入佛門的善男信女對學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還有很多人認為信佛就是去寺院燒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認為經懺法會就是信佛。這是錯誤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經懺法會。真正的學佛必須學佛經,用佛陀的教誨指導我們的人生,這就是「依教奉行」。學佛能改變命運,進入佛門讀的一本書是《了凡四訓》,這是改善命運的榜樣。

  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系統】,給初學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學的修行平台;同時發現、挖掘真正的學佛人,有機會面對面分享和探討學佛體會。

  我們的【學佛共修系統】,是按照凈空老法師倡導的教學理念學佛的,是當前正確的學佛方法。現在學佛人很多,學歪、學偏、學邪的佔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確的學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這個修學次第學佛,不會學歪、學偏和學邪。

  當代高僧大德——凈空法師,年已九旬,為了世界和平、國家富強和人民的安樂,每日講經不輟。聽凈空老法師講經,力行凈空老法師講經,一定能改變你人生的命運、能提高你人生的質量。

  在【學佛共修系統】里一塊跟著凈空老法師學佛,我們就是同參道友;我們不是老師,但我們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練。歡迎有緣人的加入!

  打開【佛陀教育網】(www.foxdwedu.com),在首頁左上側「點擊加入」,然後一步步跟著提示註冊。首頁右下側有【修學體會分享】,是發布共修系統里同修的學佛體會文章,歡迎您閱讀、參考!

 【凈土釋疑網】微信號:amtbedu。

推薦閱讀:

朗誦:思念,是一生的守望
看看吧,受益一生的50句修身養性名言
特稿︱海昏侯墓的日與夜:考古隊駐紮五年,或將守候一生
一生衣食無憂有錢花的4大生肖
同為周星馳捧紅的女星, 她一生報答周星馳, 而她卻讓周星馳臭名遠揚

TAG:大師 | 沒有 | 一生 | 印光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