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入玄門,道教常識一百八十問(61-90)
道教常識一百八十問(61-90)
61、參訪道教宮觀的禮儀有哪些? 道教宮觀是道士生活、修道和舉行各種道教活動的重要場所,無論道內道外,都要保持道觀的清靜、整潔和莊嚴,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說,進入道觀,應當衣冠整齊,注重儀錶,不可光身赤腳,也不可高聲喧嘩等等。所以參訪宮觀時也有一些禮儀應該注意。 1、和道士「招呼」的禮儀。可稱道長、仙長、師父、師傅、大師、爺、師兄。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帶姓稱呼,如某道長、某爺。另外有職務可稱會長、方丈、監院、知客等。見面一般用傳統禮節,抱拳拱手,稱「拱手」禮(俗稱作揖)。打招呼時,一面拱手,一面口稱「慈悲」(蓋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寶,即「慈、儉、不為天下先」,並落實到平日言行中。)或天尊聖號。拱手就是兩手抱拳(形如太極圖),這是道教對別人極為尊貴的打招呼方式。 2、與道士言談的禮儀。見了道士不問壽。即不詢問道士的年齡。中國有句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道人修鍊是為了長生久視,所以最好不要問道人的年齡。道士入道門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要尋求生命解脫。有的是要學習傳統文化,也有的是想練就一身好武功等等。所以,如果沒有深交,請不要貿然問其身世。事實上,道人亦是普通人,有著常人的情感,只要相互尊重、理解,是很容易與之交往的。 3、燒香的禮儀。各地道觀習俗不同。有的地區,可以在神壇前燃燭燒香和焚化紙制「元寶」等。有的地區,只能在道觀指定的蠟台、香爐和焚爐中燃燭、燒香、焚紙。有的地區,則只允許燒香祀神,而沒有燃燭等其它習俗。 4、叩首禮拜的禮儀。重大的道教醮儀(法會),主祭道士都用中國傳統的三跪九叩儀。如果入宮觀不會禮拜,可以在神壇前行鞠躬禮。道教主張為人要「慈悲為懷」、「以禮相待」,忌「輕忽言笑」、「舉止不雅」、「為人輕慢」、「斗戲詼諧」、「衣著不整」等不禮行為。沿襲至今的禮節有;叩首、頓首、稽首、鞠躬、曙躬、作揖等。祀神、拜祖、拜師,行叩頭、頓首、稽首禮,要求三跪九拜;對長者作叩頭禮;對同輩和知已以作揖表示禮貌。 5、飲食用齋禮儀。在飲食方面,道教養生之道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飲食禁忌。道教特彆強調對於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絕。現今,道教兩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訓,苦心厲志,不立家室,以素食為主;而正一則允許成家,除齋醮活動期間,一般不禁絕葷辛飲酒,但求心凈而已。全真道士茹素吃齋,入全真道觀決不能夾帶葷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葷,惟逢齋醮必須吃素,因此,在齋期內入正一道觀,也不能攜帶葷菜。 待客用膳有兩種。全真道宮觀以清食待之,有啥吃啥,不擺葷酒,以盛情為滿意;正一道宮觀待客可擺葷酒。另全真十方叢林里有實行「過堂齋」的,無論道俗過堂時,均應按照叢林規矩,吃飯時不弄出聲音,不隨便走動、說笑起鬨等,講究「食不語,寢不言」。依照齋堂負責人的指揮,作到威儀隨眾,就可以了。
62、道教的稱謂有哪些方面? 道教稱謂,可以分為道教神仙、道教法壇、道教教徒、道教宮觀及叢林等若干方面。
63、道教神仙怎樣稱呼? 道教神仙是對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的統稱。 神:道的化身(如「三清」)或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 仙:指通過道家修鍊具有神通變化而能利濟世間的得道之士。 道教信奉的神仙,有天尊(如「元始天尊」)、老君(如「太上老君」)、道君(如「靈寶道君」)、大帝(如「玉皇大帝」)、上帝(如「玄天上帝」)、帝君(如「梓潼帝君」)、真君(如「北斗真君」)、老人(如「南極老人」)、真人(如「長春真人」)、元君(如「碧霞元君」)、夫人(如「南嶽夫人」)、聖母(如「天上聖母」)、靈官(如「王靈官」)、元帥(如「溫瓊元帥」)、將軍(如「五道將軍」)、星官(如「七曜星官」)、娘娘(如「眼光娘娘」)、功曹(如「四值功曹」)等多種稱謂。其中男仙多稱真君、真人或帝君,女仙多稱元君、夫人或聖母。道教徒對神仙一律尊稱為「祖師」。
64、道教法壇怎樣稱呼? 道教法壇:即道教舉行宗教活動的宗壇。基本上可以分為醮壇、籙壇和戒壇三類。 (1)、醮壇:即道教舉行齋醮科儀的法壇。醮壇之上參加科儀的道士,稱為「醮壇執事」,主要有: 高功:又稱「法師」。是齋醮科儀中為主的執事。根據齋醮規模的不同,有時一位,有時三位。 經師:是齋醮科儀中唱念經韻、擊打法器的執事。全真派醮壇一般要用八位,稱為「八大經師」。 提科:負責提音接韻。 表白:負責奏陳表文。 其它還有侍經、侍香、侍燈等。 (2)、籙壇: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經籙的法壇。稱為「萬法宗壇」。籙壇設有三師: 傳度師:舉行授籙科儀的主持者。 監度師:一般由正一派世襲的張天師擔任。 保舉師:負責保送正一道士參加受籙。 (3)、戒壇: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壇。稱為「玄都律壇」。授戒由傳戒律師和八位大師共同完成。 傳戒律師:又稱「傳戒本師」、「律師」。由傳戒叢林的方丈擔任,負責為戒子講說戒律、傳授戒法。律師的選拔非常嚴格,必須受滿三壇大戒,接過「方丈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榮膺此職。 傳戒八大師為: 1、證盟大師:負責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說教義經典、經懺威儀等。 2、監戒大師:負責監察戒子言行,不許違規犯戒,對不法者有權責罰。 (以上傳戒律師、證盟大師和監戒大師,又稱戒壇「三師」,是戒壇最主要的三位。) 3、保舉大師:一般由傳戒叢林的監院擔任,負責保舉戒子參加受戒。 4、演禮大師:負責傳授戒子登規演禮及戒壇威儀等。 5、糾儀大師:負責為戒子糾正禮儀規範。 6、提科大師:負責戒壇誦經拜懺諸事。 7、登籙大師:負責為戒子取道號,填寫「登真籙」(即戒壇考偈之後按名次排列所編的名冊)。 8、引請大師:又稱「迎請大師」。負責主持戒壇齋醮科儀,擔任高功。
65、道教徒怎樣稱呼?其意義怎樣? 道教徒狹義的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職業人員。廣義上包括五種人士:道士、隱士、居士、學士、信士。 道教徒中的宗教職業人員現在泛稱「道士」或「道人」,不過多用於書面語。言談中多稱「道長」,尊稱「仙長」、「道爺」、「師傅」等。道經說:「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道教相信通過修鍊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稱道士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為木製黃冠(一雲道教衣冠與黃帝之時相同),因而又稱「黃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則稱「女冠」(偶爾也稱「女黃冠」)。現在一般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稱為「坤道」。 道士初入道觀,稱為「道童」。道童先須在廟內出力苦行,培養功行,又稱「行行」(讀xínghéng)。冠巾拜師之後,方可成為正式道士。現代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稱。全真派道士擅長齋醮者,尊稱「法師」。正一道士散居民間從事齋醮活動者,稱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稱「火居道士」,俗稱「連家道」。台灣道教基本上全屬正一派,其中從事度生一類喪葬儀典者稱為「烏頭道士」。 道行高超的道士,稱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對於隱居修鍊的道士,尊稱「大隱」或「高隱」。歷史上著名的高道,過去的皇帝多封贈以「先生」、「真人」或「天師」之號。「天師」原是古代對有道者的尊稱,東漢時稱傳道者為天師,張道陵創立正式道教稱為天師,其後代子孫世襲「張天師」稱號。道教歷史上功績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為「宗師」或「大師」。 對道士還有幾種稱呼: (-)法師:是對教內精通教義教理、能為人師者的道士的尊稱;道士中學法精進、能主持齋儀的人,亦稱為法師。(二)鍊師:道士中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稱之為鍊師。(三)嗣師、宗師、律師、大師:全真派中,沒有受戒的稱為嗣師;已受戒的稱為宗師;曾擔任方丈的,稱為律師;職司戒壇的,稱為大師。(四)天師:這是正一派道士對天師道創教人張道陵及其後代世襲教主的尊稱。(五)方丈:這是對道教十方叢林道觀主持人的稱謂,其所居靜室亦稱方丈。(六)監院:道觀內,對僅次於方丈的全觀事務總管者的稱謂。(七)住持:道教廟觀內維持道法和總持事務的道士,都可以稱為住持。據《道門十規》上說,「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剛方正直,言行端莊,學問明博,足為叢林之師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八)知客:道觀中負責接待外方道眾和賓客者稱謂。 道士之間互稱「道友」,亦稱「同道」或「同參」,尊稱「道兄」或「師兄」,無論乾道、坤道都如此稱呼。結伴修道的人稱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稱為「道侶」或「煙霞侶」。 非專職的在家信仰道教的教徒,受過三皈五戒者稱為「居士」,未受過皈依的信教者稱為「信士」。道士入道之後,沿用原來的姓氏,表示繼承中華民族古老傳統,不背親,不絕倫,不忘祖宗。入道之後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個字由宗派字譜上取,第二個字由師父按照教義來取,組合起來就構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號,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問訊道士姓氏稱「仙姓」,問訊名字稱「上下」,問訊宗派稱「仙派」。道士居所,稱為「丹房」或「丹室」。 道士壽終,稱「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尋師訪道,稱為「參訪」,現在各地道教團體之間的訪問團,也稱「參訪團」。道士外出遨遊,稱為「雲遊」。到其它道觀留住,稱為「掛單」。在某所道觀入道的道士,稱為這所道觀的「法眷」。
66、叢林執事有那些?怎樣稱呼? 道教叢林,有著一整套系統的管理體制,道士在叢林中分別擔任不同的執事,各負其責,共同維護叢林的正常秩序。叢林各執事稱謂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叢林的最高領導者。亦稱「住持」。 監院:俗稱「當家」。道教叢林主持一切事務者。 監院之下,設有「三都五主十八頭」。即:都管、都講、都廚;靜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庄頭、庫頭、堂頭、鐘頭、鼓頭、門頭、茶頭、水頭、火頭、飯頭、菜頭、倉頭、磨頭、碾頭、園頭、圊頭、槽頭、凈頭。 其它還有高功、提科及表白,連同都管、都講、都廚,靜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庫頭、總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監修、公務、迎賓、主翰、書記、典造、賬房等,又稱道教十方叢林「二十四位大執事」。(詳見本書「道教宮觀·十方叢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執事有那些?其職責怎樣?」條)
67、道教的清規、戒律有哪些? 道教宮觀內對違犯戒規道士的懲處條例稱作清規。道教創立時規定:凡道士犯法者,先原諒三次,如仍不改過,才給以懲罰。其目的是「聞人有過助其自誨」。使在凈室中向神叩頭思過,以乞求「諸大神原其不及」。現存較著名的清規有《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長春真人規榜》等。 道教約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條規稱作戒律。道教初期戒律簡約,主旨為戒貪慾、守清靜。兩晉南北朝時,由上清派、靈寶派、新天師道等制定出「五戒」、「九戒」、「十戒」和其他戒律,這些戒律均為防止「噁心邪欲」、「乖言戾行」之用。
68、何謂符籙? 符籙,也稱「符字」、「墨籙」、「丹書」。為一種筆畫屈曲、似字非字的圖形,道教謂可用它來「遣神役鬼」、「鎮魔壓邪」。東漢時張道陵祖師就曾以符籙為人「治病」或「驅鬼」。後世道士盛傳其法。中國古代封建帝王有親臨道壇受符籙事,魏太武親受符籙,自是之後,每帝即位,必先赴道壇接受符籙後才即位。
69、何謂齋醮? 道教設壇祭禱的一種儀式。即供齋醮神,藉以求福免災。其法為清心潔身,築壇設供,書表章以禱神靈。齋者,戒潔行事,古人於祭祀之前,必先齋,齋必有戒,故亦云齋戒。醮者、祭也,祈禱也。道教所建祈禳法事道場,皆曰建醮,又統稱為「齋醮」。 道教宮觀逢祖師聖誕或道教節日都要建醮慶賀。另十方叢林有「賑孤」的醮儀,即每年清明節、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場,追薦超度亡魂,超度已故(道教稱為羽化)的道士和十方信眾。平時有道士羽化,亦建醮超度。宮觀以外的信徒也可出資請宮觀修齋建醮,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壽、求平安以及超度亡魂等。除在觀廟內建醮外,也有外出到信徒家建醮的。
70、道教認為人死之後會發生什麼?鍊度是什麼? 人乃是氣聚而生,氣散而死。受魂於天,滯魄於地,死後魂魄分離。魂常使人行善,魄常使人行惡。所以,修行者必須調魂制魄,人常行善事則魂(陽氣)旺,死後魄隨魂上升天界;人常行惡事則魄(陰氣)滯,死後則魂隨魄沉,淪入幽冥,歷十八層地獄,六道輪迴受無量苦。 道教的超度科儀就是將沉淪於幽冥的魂魄通過高功法師的濟煉,將其化為輕清之氣上升,隨其生前所做善惡之業,往生不同的天界。 鍊度,是超度亡魂的科儀之一。道教認為,通過經功、符籙或內丹術可使亡魂受煉,消除罪業、重獲神形、獲得度化,故稱鍊度。
71、道教為何誦早晚功課? 玄門早晚功課,是道教徒早晚必誦的兩部經典,是修道者的基本法則。功課者,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認真習誦,理解經意,深悟玄理,腳踏實地按經旨行持。道教講結三緣,《早課》誦清靜經,即分輕清之意,為祈求國泰民安,懺悔罪業,可結仙緣。《晚課》誦救苦經,超度鬼魂,可結鬼緣。《午課》誦三官經,可賜福、消災、解厄、赦罪,可結人緣。
72、怎樣許願、還願? 許願是求神護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實現。還願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實現,對神許下的諾言予以對現。許願、還願不需擇吉日,隨時隨地都可以許願、還願。 許願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齋戒凈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後在神前伏拜虔誠祈禱,默許所求心愿,祈求神靈護佑實現其心愿。許願可大可小,不拘形勢,有許做多少善事的,有許誦經、做道場、獻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書贈送、捐資修廟等。 求神護佑實現心愿後,求神護佑之時許下的什麼諾言都必須兌現。
73、塑像儀有哪些內容? 道教以先秦道家哲學思想為基礎,繼承了道家「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的思想,所以在修建殿宇時,一般以這一思想為指導。在全真祖師重陽真人《立教十五論·第五蓋造》中講到「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所作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故而稟此祖訓,所以道教殿宇一般不尚奢華,而以樸實見長,有些地方的道教宮觀甚至保持白牆灰瓦的樸素面目。 在造像時,與道教的修行也是息息相關的,道教倡導天人合一,認為「一身天地,天地一身」。把人身與天地萬靈相對應,通過存想自身體內之神祗,以契合天地之神祗,從而達到與道合真的目的,故而在塑像時,便於存想神靈金容,一般神像都比較小巧,但十分精緻。 道教塑像有一定的儀軌。《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第二卷有《造像品》,規定了造像的先後次序,質料、尺寸、儀相、輔神、衣冠、華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經典規定。在塑像時,也要進行敬神儀禮。首先,要選擇吉日良辰,舉行開工儀式,向神位或木料供奉,焚香、誦經、禮拜。「開臉」(也稱「開相」)後神像頭部要用紅布或紅紙蒙上。還要將經典、五穀、銅鏡、硃砂、沉香、雄黃、五色線、金銀珠寶、靈符或香灰等放入神像體內。塑像造好後,還要進行開光點眼儀式,舉行祭祀慶祝活動。
74、道教節日有哪些? 道教以神、仙之誕辰為節日,到時要舉行隆重齋醮,包括祭星與設道壇誦經。有的節日還有廟會集巿。道教各派都有所崇奉之本宗祖師,但對道教共同尊崇之神的誕生節日,都是很重視的,如: 1.三清節:即冬至日為元始天尊聖誕,夏至日是靈寶天尊聖誕,二月十五日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聖誕。 2.三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 3.正月初九日: 玉皇上帝聖誕。 4.三月初三日:真武聖誕、王母娘娘聖誕,俗稱「蟠桃會」。 5.四月十四日:呂純陽祖師聖誕。 6.五月十八日:張天師聖誕。 7.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8.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陽祖師聖誕。 9.六月初一至初六為南斗下降日(朝南斗會)、九月初一至初九為北斗下降日(朝北斗會)、 10.五臘節: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總之,每逢節日,宮觀都要設壇誦經慶賀。
75、朔,望,晦,電,是哪一天? 陰曆每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三十為晦、十四為電。
76、接駕是什麼時間舉行? 因為陰曆臘月二十五日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故道教宮觀都舉行「接駕」儀式,在臘月二十四日半夜子時舉行。
77、何為道歷? 道歷為道教專用之曆法也。是以我國夏曆及六十甲子紀年的一種曆法。推算之法,由黃帝紀元(西元前二六九八年)開始,迄今(西元二00六年)道歷為四七零四年。唐朝曾因老子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西元前一三00年)為道歷之開始,但至宋以後,則仍以黃帝紀元為用也。而道教齋醮道場,所用表奏文牒等,則皆書以天運甲子之歲,因對神明故不用道曆紀年也。 現在,炎黃子孫以為:中國乃數千年文明古國,應用自己的紀元。不應該惟西方的馬首是瞻。以基督教之曆法用於中華國土,豈不自取其辱?枉自稱五千年文明古國!有識之士無不痛心疾首。因此,提倡正規場合用黃帝紀元某某年(或稱中元某某年,或黃曆某某年),其餘凡用「公元」的一律改稱「西元某某年」。
五、道教宮觀
78、道教廟宇的名稱有哪些 ? 道教宮觀是對道教廟宇的通稱,簡稱「道觀」。宮觀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靈、做道場、傳教的活動場所,是道教中道宮和道觀的合稱,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動場所,如庵、台、洞、祠、廟、堂等。 早期道教廟宇,有「治」、「靖」、「廬」之稱。現代尚有宮(如山西芮城縣永樂宮)、觀(如北京白雲觀)、廟(如河南省嵩山中嶽廟)、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東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遼寧省本溪市雲光洞)、館(如香港蓬瀛仙館)、府(如江西省龍虎山天師府)、台(如陝西省周至縣樓觀台)、閣(如寧夏自治區平羅縣玉皇閣)、殿(如上海市欽賜仰殿)等名稱,其它還有室、堂、房、壇、樓、舍、池、岩等稱謂。
79、道教宮觀的組織形成形式有哪些 ? 道教宮觀的組織形成形式,分為子孫廟和十方叢林兩種: 子孫廟:又稱「小廟」。這種廟宇可以收徒弟,代代相傳。但是不得懸掛鍾板,沒有傳戒權利,一般不接納別處道友前來掛單。假如子孫廟懸掛鍾板,則稱「子孫叢林」或「子孫常住」,具有半「十方叢林」性質,允許道友掛單。 十方叢林:又稱「十方常住」。這種廟宇懸掛鍾板,日常作務以鍾板為號令,具有傳戒特權。但是不得冠巾收徒,由子孫廟收的徒弟前來掛單留住而組成道眾,在叢林互相參學。因此叢林的道士流動性很大。 現在道教的叢林,和過去有些不同。許多十方叢林,也在冠巾收徒。從前道士前往叢林掛單需要背誦道教經典,現在只要具備手續證明即可。
80、十方叢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執事有那些?其職責怎樣? 道教十方叢林,有著一整套系統的管理體制,常住道士在叢林中分別擔任不同的執事,分工細緻,各負其責,共同維護叢林的正常秩序。最高負責人是方丈,或監院(住持),即觀主。方丈、監院以下有:客、寮、庫、帳、經、典、堂和號等八大執事,分別負責八個方面的事務。 叢林各執事稱謂、職責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叢林的最高領導者。亦稱「住持」。《莊子·天下篇》成玄貢疏:「方,道也。」《大戴禮記·本命》:「丈,長也。」即對有道長輩的尊稱。方丈具有開壇傳戒、普度弟子的職責,方丈的選拔也很嚴格,必須受過三壇大戒,而且接過「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嚴,受全體道眾擁戴,始許選為方丈。又道教傳說海上有神山名為「方丈」,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稱「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常懷傳賢之心,素無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範,律門之綱領,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 監院:俗稱「當家」。道教叢林主持一切事務者。監院由全體道眾推選,可以連選連任。如果本叢林無此人才,亦可到其它宮觀去請。監院若不稱職,方丈有權撤換之。《三乘集要》:「監院乃常住之首領,道眾之宗主,必須才全智足,信道明德,仁義謙恭,寬宏大量,弱已衛眾,柔和良善,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備者,乃可當此大任。」 監院之下,設有「三都五主十八頭」,即:都管、都講、都廚,靜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庄頭、庫頭、堂頭、鐘頭、鼓頭、門頭、茶頭、水頭、火頭、飯頭、菜頭、倉頭、磨頭、碾頭、園頭、圊頭、槽頭、凈頭。 十方叢林,還設有其它重要執事: 總理:協助監院、都管統理內外公務。 知客:負責接送來往賓客及參訪道友。 巡照:監察叢林內外一切事務。 巡寮:主管叢林人事安排。 海巡:負責查理公事及調解糾紛。 監修:負責廟宇維修併兼管莊農。 公務:管理房地山田及借貸還貸諸事。 迎賓:亦稱「號房」。負責對掛單道友進行考問、登記。 主翰:負責書寫文稿、繪圖等事。 書記:負責書寫表疏、信函。 典造:又稱「典座」或「點造」。負責辦理齋饈飲食。 賬房:管理賬目。 叢林中高功、提科及表白,連同都管、都講、都廚、靜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庫頭、總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監修、公務、迎賓、主翰、書記、典造、賬房等,稱為:道教十方叢林「二十四位大執事」。
81、全真道三大祖庭分別是? 山西永濟的「永樂宮」(呂洞賓祖師);陝西戶縣的「重陽宮」(王重陽祖師);北京的「白雲觀」(丘處機祖師)。
82、何謂萬法宗壇? 道教原有四派法壇,龍虎山天師派是為正一玄壇,茅山三茅君派則為上清法壇,閣皂山葛仙翁派稱為靈寶玄壇,西山許旌陽派號為凈明法壇。後因三山甚少傳世,元時天師奉旨領天下道教事,故三山法籙均收歸龍虎山天師府,乃改正一玄壇為「萬法宗壇」,至今仍沿用之。
83、道教五嶽名山在什麼地方? 東嶽泰山(在山東泰安)、南嶽衡山(在湖南衡陽)、西嶽華山(在陝西華陰)、北嶽恆山(在河北曲陽或山西渾源)、中嶽嵩山(在河南登封)。
84、現代有哪些著名宮觀? 1983年國務院確定了21座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它們是:北京白雲觀、遼寧瀋陽太清宮、鞍山市千山無量觀、江蘇句容縣茅山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貴溪縣龍虎山天師府、山東青島市嶗山太清宮、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嶽廟、湖北十堰市武當山紫霄宮和太和宮(包括金頂)、武漢市長春觀、廣東博羅縣羅浮山沖虛觀、四川成都市青羊宮、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觀(包括天師洞)和祖師殿、陝西華陰縣華山玉泉院和鎮岳宮及東道院、西安市八仙宮、周至縣樓觀台。雲南昆明的著名宮觀有:太和宮(俗稱金殿)、真慶觀、龍泉觀(俗稱黑龍潭,內含黑龍宮)、三清閣、紫霞觀、萬壽宮、三元宮等。 雲南道教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臨滄、大理、昭通等地。歷史上,雲南道觀很多,現保存較好的有40餘座。主要有昆明金殿、昆明黑龍潭、昆明真慶觀、昆明西山三清閣、保山玉皇閣、騰衝雲峰山、臨滄三元觀、昭通大龍洞、建水燕子洞等。而大理巍山巍寶山宮觀較多,有準提閣、巡山殿、玉皇閣、老君殿、長春洞等。因此,巍寶山有「雲南道教名山」之稱。
85、道教名山有哪些?道教名山,往往是以優美的景色和道教勝跡並傳於世的。道教經過長期的發展,歷史上形成眾多的道教名山,至今仍有許多。這裡限於篇幅,只能介紹很少的一部分。 泰山,五嶽中之東嶽,位於山東省中部。道教稱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為東嶽天齊仁聖帝。泰山主峰玉皇頂,上建有玉皇廟。另有碧霞祠、斗姆宮、王母池、長春觀和岱廟等著名宮觀,岱廟主殿天貺殿有《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巨幅壁畫,聞名於世。 衡山,五嶽之南嶽,位於湖南省衡山縣西。道教稱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嶽司天昭聖帝。有晉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修道地的黃庭觀、徐靈期修行處的上清宮,以及唐代道士司馬承禎和五代道士聶師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觀(舊名白雲觀)。 華山,五嶽之西嶽,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南。道教稱其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為西嶽金天順聖帝。有譚紫霄、馬丹陽、劉海蟾、邱處機祖師修鍊處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陳摶亦隱居於此山。另有玉泉院、東道院、鎮岳宮等全國道教重點宮觀。 恆山,五嶽之北嶽,位於山西省渾源縣。道教稱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為北嶽安天元聖帝。相傳道教茅山派祖師茅盈曾於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張果也曾在此山修鍊。 嵩山,亦名「嵩高」,五嶽之中嶽,位於河南登封縣西北。道教稱其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為中天崇聖帝。黃蓋峰下的中嶽廟,為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晉時鮑靚祖師曾於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謙之、潘師正等曾於此山修道。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貴溪縣西南,道教稱其山為第三十二福地。離山不遠處的上清鎮,建有歷代天師生活起居處「天師府」,為正一道祖庭。 青城山,又名趙公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內。道教稱為第五洞天。相傳天師張道陵於此山傳五斗米道。 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岡山、句曲山、已山,位於江蘇省西南部。道教稱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為道教茅山派發源地。 閣皂山,位於江西省清江縣,道教稱其為第三十六福地。三國時,葛玄祖師建卧雲庵,煉丹修道。 羅浮山,位於廣東省博羅縣,有「嶺南第一山」之謂。道教稱其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晉時葛洪祖師晚年在此山煉丹著述。羅浮山還是東江抗日根據地。 終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為秦嶺主峰之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傳說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及北五祖的鐘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等人均於此修道。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太岳山,位於湖北省均縣南。全山遍佈道教宮觀,有「五里一庵十里宮」之稱。真武大帝曾於此山修鍊42年後得道飛升。東漢陰長生、晉代謝允、唐代呂洞賓、五代宋初陳摶、明代張三丰等均曾在此修鍊。明代極盛,有宮觀三百餘處,太和宮、紫宵宮為全國道教重點宮觀。 嶗山,又名牢盛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濱臨黃海。唐道士王景、李遐於此煉丹修道。元時邱處機、明代張三丰曾於此修鍊,留有遺迹。嶗山道教宮觀頗多,號稱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 巍山,又名巍寶山。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東。據道教史籍記載,五斗米道曾傳播到巍山一帶。巍山主峰南北兩側有宮觀20餘座,以清微觀、斗姥閣、培鶴樓、長春洞規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呂洞賓、張三丰等。巡山殿主祀土主神細奴羅。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以西30華里處,傳說是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地方。秦漢時期,就有道人於此修鍊。明朝萬曆後,崆峒山成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叢林。全山有較大廟觀42座,有八台、九宮、十二院的稱謂。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崇安縣南,素有「奇秀甲於東南「之稱,道教稱為第十六洞天。魏時有王子騫、張湛等12人隱於山中得道;歷史上武夷山道教宮觀有九十九觀的說法。現僅武夷宮和桃源洞保存了舊貌。 千山,原名華山、積翠山亦稱千朵蓮花山。是長白山的支脈,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自古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的稱譽。隋唐以來,便逐漸成為道教勝地。明清時極盛,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五大禪林」之稱。現存道教宮觀主要有:無量觀、五龍宮、普安觀、太和宮、慈祥觀、鎏金庵等。道教聖跡還有一樓、二洞、三塔、三台等。
86、近代何時成立全國性道教組織? 1912年,在北京白雲觀成立以全真派為主的「中央道教會」,發起人為白雲觀方丈陳毓坤。同年,上海成立以正一派為主的「中華民國道教總會」,由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任主持。 1957年成立中國道教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一屆代表會,會長岳崇岱;1961年召開第二屆代表會,會長陳櫻寧;1980年召開第三屆代表會,會長黎遇航;1986年召開笫四屆代表會,會長黎遇航;1992年召開第五屆代表會,會長傅元天;1998年召開第六屆代表會,會長閔智亭。2005年召開第七屆代表會,會長任法融。中國道教協會,會址設在北京市西便門外白雲觀。
四、學道修行
87、修道是為什麼? 神仙崇拜是道教信仰的一大特徵,神仙是:在肉體上,擺脫生老病死、寒暑困擾、衣食所憂等諸多苦惱;在精神上,道德修養超越常人,極為高尚,人格完美,擺脫名利牽纏、恩愛之累,六根靜定的修行者。憑藉道以契合神仙之境界,故而修道。
88、如何加入道教? 加入道教有兩種形式:一是成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為道教居士。成為正式的道士,也有兩種情況,一是成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須履行拜師手續,但前者必須到道教宮觀出家,後者則不需出家。要成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宮觀辦理皈依手續,取得皈依證即可。
89、普通人如何才能進入正宗的道門呢? 道教的信徒大致上可以劃分為:信士、居士、道士、法師四大範圍。(也有分為:道士、隱士、居士、學士、信士五類的,法師可歸類到道士里。) 信士是指信奉道教,但還沒經過宗教認定儀式的人。 居士是指經過道教皈依儀式,拜過度師,並且對道經師三寶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 的正式道教信徒,當代以持道教皈依證作依據。 道士是指在經受皈依儀式以後,再經受傳度(正一)或者冠巾(全真)儀式,發放度牒(道士證)的道教神職人員,民間許多從事符法、預測或者風水堪輿的人士,未曾經受道教皈依,不懂道教經典,也不會道教科儀,卻自稱道士者也很多。這類人只能算是對某學業專攻的術士,和道士是不沾邊的。 法師是指需要經受皈依、傳度成為道士以後修持了一段時間,再拜高級別法師(正一是高籙位,全真是高戒位)習學科儀奧秘,在法事中擔當主要領導角色的道士。 如果一般人確立信仰後,到道觀或道壇進行拜師和皈依,就可以成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後可以稱為三寶弟子或三清弟子。一般各地地方道協或者大型的道觀都會為信徒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皈依儀式的,可以向道觀的「知客」諮詢。(詳見本書「如何拜師」條)
90、實修實煉是指什麼? 實修實煉,即是從經典中明智。經典中有很多是先賢已經走過的經驗總結,可以為我們這些後世的實踐者提供指導。從行為上實踐,將經典中提及到的理論付諸實踐。這種「實踐」囊括的面是很廣的。包括持誦經文、克服己心、修養自身、以善心待人,舉善行、言善語等等。其實也就是說,從理論中實踐後,再反過來理解理論的方式。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道教常識一百八十問及雲柯道人開示錄)
推薦閱讀:
※基督教、佛教、道教有哪些內在聯繫?
※如何評價「陳攖寧之後道教已亡」這句話?
※玄學&科學
※修道之人愛談修為,那麼真正的修為是什麼?三基樁又是啥?